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 降血壓

醫師劉冠良表示,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心、腦、腎等全身性疾病。(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吳瀛洲、彭新茹、張翔∕綜合報導 58歲李先生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第4期腎臟病10多年,雖然平時對飲食相當節制也按時服用4種血壓藥,但血壓還是高達150/98mmHg。經施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後1個月,血壓降至135/85mmHg,血壓藥減至每日3種,追蹤3個月來血壓均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三峽恩主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駿豐表示,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大部分人為原發性,即遺傳、壓力、鹽分攝取過多、抽菸飲酒、體重過重或缺乏運動。正常血壓應該是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如果血壓長期高於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而高血壓早期可能透過頭痛、耳鳴、暈眩、頸肩痠痛僵硬等症狀作為警訊。 另外,有病患一到醫院血壓就飆高,在家裡量血壓卻是正常。北榮新竹分院洗腎室主任黃政斌表示,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白袍症候群」。主要為病患來到醫院就有莫名的恐懼,看到醫師或護理人員緊張,或擔心要抽血、或擔心病情不好,一量血壓就飆高;還可能來自病人到醫院門診時都很倉促,或從停車場或公車站走到診間前,常常沒休息馬上就在診間外量血壓,或是坐下來背後一群人排隊催促著量血壓的壓力。料一起登記起來,給醫師直接做參考。 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也呼籲量血壓「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每次量2遍,透過「定期量測」掌握血壓變化。

Read More

生物製劑安全有效 告別乾癬紅腫癢

乾癬的治療需要口服的藥物、光照與生物製劑治療,並且要規則抽血監測相關變化。(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37歲陳先生因為工作因素經常日夜顛倒,皮膚乾癢越抓越難耐,不小心就抓到破皮流血,在屏東求助無門,只好到高雄榮民總醫院治療。經皮膚科吳介山醫師診斷後,協助陳先生申請健保的「生物製劑」來治療皮膚乾癬,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即有明顯的改善,後續陳先生只要在屏東榮民總醫院就可以定期回診治療,不須再前往高雄。 屏東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醫師表示,乾癬是一個因為自體免疫失調所引起的,慢性反覆發炎的皮膚疾病,常常會困擾病人一輩子。而乾癬的成因很多種,主要是因為自體免疫失調,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 新開幕的屏東榮總把「醫學中心等級」的資深醫師與醫療服務搬到屏東去,讓屏東的民眾不用再舟車勞頓前往高雄,在屏東就可以就近接受最好的治療。(記者蔣謙正翻攝) 一般而言在臨床上以紅斑鱗屑的病灶為主,從頭皮到腳底甚至連指甲及關節都可能會侵犯到。常見的乾癬有幾種類型,最常見的是板塊型的尋常性乾癬,其它如雨滴狀乾癬、反轉型乾癬、膿泡型乾癬以及全身大範圍侵犯的紅皮性乾癬,局部或大面積的紅腫脫屑常造成病患乾癢不適,也會影響美觀與人際 社交關係。 傳統上中重度的乾癬除了外用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口服的藥物或者是光照治療來加強療效,若還是無法改善可以採用「生物製劑」來治療皮膚乾癬,生物 製劑較不用經過肝腎代謝,因此適用性較廣也較安全,在臨床療效上效果比傳統藥物來的好。過去使用傳統藥物,病人連續3個月接受治療,大約有50%病人得到75%的改善,若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相同3個月的療程有75%的病人可 以得到90%的改善,甚至有些病患在一週內便有明顯成效(視病人狀況而定)。 乾癬的病人如果自費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每年大約要50萬元的藥物開 銷,目前健保有條件的開放給中重度的乾癬病患使用,需要經過照光治療與2種以上口服藥劑治療各使用三個月仍不見症狀好轉,由醫師評估疾病嚴重度(PASI)仍達10分以上才有符合健保給付申請的資格,只要病人符合健保申請的規範,醫院都會主動協助病人申請。 陳先生為經過照光治療與兩種口服藥劑各使用超過3個月仍不見症狀好轉,經醫師評估疾病嚴重度(PASI)高達18分,高雄榮總皮膚科團隊決定幫陳先生申請健保的「生物製劑」來治療皮膚乾癬,核准使用後經過2個月的治療總共施打5次針劑,皮膚病灶就有非常明顯的改善,後續陳先生只要持續治療及調整好生活作息,就能維持正常的皮膚狀況。 吳介山醫師提醒,乾癬是無法根治的皮膚疾病,遺傳是沒辦法改變,因此要從環境因素做調整,壓力、情緒、睡眠品質不良、晝夜顛倒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造成乾癬的惡化和復發。有些病患誤信偏方,食用提升免疫力的巴西蘑菇 或靈芝這類補品,不但對乾癬治療無效,更有可能產生惡化效果,食用任何保健食品前應與專業醫師諮詢,才不會花錢受罪又傷身體。 乾癬的治療需要口服的藥物、光照與生物製劑治療,並且要規則抽血監測相關變化,這些醫療資源在基層院所並沒有辦法提供適切的服務,過去往往有病人求助無門,只好從屏東到高雄的醫學中心接受治療。新開幕的屏東榮總把「醫學中心等級」的資深醫師與醫療服務搬到屏東去,讓屏東的民眾不用再舟車勞頓前往高雄,在屏東就可以就近接受最好的治療。

Read More

環境用藥抽查 新北開罰119件

新北市府環保局近期針對市售一般環境用藥商品進行查核。(新北環保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夏季來臨蚊蟲容易孳生,民眾選購環境用藥的需求隨之增加,新北市府環保局近日針對網路違規環境用藥廣告及市售環境用藥品稽查,共開罰119件不合格環境用藥,罰款計561萬元;提醒民眾選購時掌握安全4要原則「要對症、要合法、要時效、要識標」,並認明行政院環保署核准字號及有效期限,以有效防治害蟲、維護居家環境及自身健康安全。 為守護市民於夏季的環境用藥安全,新北市府環保局近期針對列管的91家環境用藥製造、販賣及輸入業者進行查核,對於網路廣告及市售之環境用藥商品進行抽查外,也針對傳統市場、老街、花市、夜市、藥妝店及假日市集等處加強稽查。 環保局表示,去年迄今環保局共抽查1412件藥品,其中有44件未取得核准或過期偽劣藥,均已要求業者下架、回收並銷毀;近期針對網路違規的環境用藥廣告,及市售稽查取締累計查處違反環境用藥案件共119件、開罰561萬元罰鍰。 環保局表示,環境用藥安全4要原則內涵:「要對症」確認防治的對象,「要合法」認明環保署登記核准許可證字號(環署衛輸字、環署衛製字或環衛藥防蟲字),「要時效」確認產品有效期限,「要識標」使用前先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標示說明。

Read More

<陳建志醫師專欄>頸椎間盤狹窄突出 引起耳鳴腦鳴

核磁共振所顯示之頸椎椎間盤狹窄或突出(紅色圈),會引起耳鳴及「腦鳴」。(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0歲女性公務員因工作時必須長時間操作電腦,一直是苦於肩頸痠痛,下班後都得接受按摩或推拿。近半年來,兩手臂開始發麻且會蔓延到手掌,兩耳開始會聽見一種相當低沉的「嗡嗡嗡」聲,難以分辨是來自哪個方位,脾氣變得焦躁易怒,無法忍受外界持續性的噪音,特別是會「震動」的聲響,例如電風扇轉動、汽車經過或櫃子拖行。原本以為是聽力受損,接受過聽力檢查,卻正常。 就醫時,在診間發現她的後頸部及兩側肩膀的肌肉都相當地僵硬,一按就痛,兩側手肘、手腕及大拇指感覺變弱。核磁共振顯示第456節頸椎椎間盤狹窄,並向後突出,壓迫脊髓。後來,她遵照醫囑接受了物理治療,並矯正姿勢,連續治療1個月後,她表示身體舒暢很多,手不麻了,耳鳴也消失了。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頸脊神經根病變性耳鳴症候群」,起因於頸椎椎間盤狹窄或突出,壓迫位於兩側頸椎神經孔內的頸脊神經,牽連到所支配之肩頸肌肉,產生疼痛與反射性痙攣,接著,大量的感覺訊息傳入後方脊髓,向上傳遞到達腦幹,在通過內側蹄系(軀幹感覺神經路徑聚集處)時,干擾到位於外側蹄系的聽覺神經路徑,間接產生聽覺訊息,可說是「腦鳴」。如果干擾的聽覺神經路徑較少,患者會感受到較為低頻的聲音,如果干擾較多,則會感受到較為寬廣的聲音,包括低頻及高頻。若同時有來自內耳的聽覺訊息傳入時,會被跟著放大,宛如魔音傳腦,出現聽覺過敏。 治療此病,口服止痛劑或肌肉鬆弛劑只能控制疼痛,最好是搭配物理治療(熱敷、電療或牽引),解除頸脊神經根的壓迫,若能接受脊神經根局部注射調節術,直接減少傳入脊髓的痠痛感覺訊息,效果較為迅速。無論如何,在治療期間,姿勢矯正甚為重要,患者需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或平板。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40年避孕器 破宮險毀膀胱

醫師黃元德建議,裝避孕器5年就應更換,以策安全。(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一名6旬婦人裝避孕器多年,因腹痛就醫,醫師檢查發現,40年前裝的避孕器竟穿透子宮插入膀胱肌內層,嚇死婦人。嘉義醫院院長、婦產科醫師黃元德說,幸好及時發現開刀取出避孕器,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可能潰爛發炎,引起腹膜炎和敗血症。 黃元德醫師說,裝設避孕器是個方便的方式,但要記得定期檢查;子宮避孕器會穿透子宮大多不是裝設時的問題,而是避孕器對子宮來說是一種「異物」,身體會排斥它,因此避孕器有可能會穿透子宮進入腹腔,輕則引發疼痛,重則感染化膿,腹腔粘黏,甚至可能刺破腹腔內的臟器,危害生命。 黃醫師建議,如女性更年期後已無避孕需求,建議取出避孕器,否則除了可能造成子宮蓄膿外或避孕器嵌鑲外,隨女性荷爾蒙減少、子宮萎縮,避孕器有可能「破宮」而出,釀致危機。 醫師說,一般來說,裝避孕器5年就應更換,不然避孕效果會變差;若超過5年沒有移除,也不用擔心被子宮包住,現在有很多技術可以移除避孕器,但最重要的是每年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以及超音波檢查,確保避孕器不會「不安於室」。 至於裝避孕器最好的時機點在生理期結束、排卵前裝設,否則會擔心裝設時正好懷孕,會增加子宮外孕機率;提醒裝避孕器後1個月,也要回診檢查,若患者沒有不舒服或異狀,才算裝設成功。

Read More

糖尿病翁揪腎病 急換用藥免惡化

藥師王政凱說,腎病患者常有多重用藥問題,藥師介入能有效協助檢視,降低用藥不當衍生的問題。(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75歲阿公因糖尿病長期在診所治療吃降血糖藥,因腎功能變差轉到大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已是慢性腎臟病第5期病人,病情嚴重。腎臟照護團隊藥師還發現病人腎絲球過濾率遠低於標準值,已不適合吃診所給的降血糖藥,立即致電該診所醫師,討論後更改處方,避免發生乳酸中毒的風險,並阻止病情繼續惡化。 奇美醫院藥劑部藥師王政凱表示,藥師於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加入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守護腎臟健康。照護內容包括1.根據病人用藥情形,導入整合性評估,提供醫師建議;2.由病人用藥配合度情形,執行正確用藥指導,調整用藥習慣;3.透過用藥指導,提供病人或照顧者在醫療與照護上的必要訊息。藉由藥品整合性評估及用藥指導衛教來照護腎臟病病人,延緩腎功能變差的速度。 王政凱說,腎臟科的病人常有多重用藥的問題,更可能跨科別看診,不清楚治療用途而亂吃藥、自行增減藥物劑量等情形,層出不窮,藥師介入能有效協助病人做完整的用藥檢視,給予正確的藥物知識,不僅能提升病人的用藥配合度,更能降低因用藥不當所衍生的問題。 他說,慢性腎臟病病人應遵照醫師的處方服藥,勿自行買藥或誤信偏方,不當使用中藥、成藥、消炎止痛藥,皆可能對腎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像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是常見的藥物,包括感冒藥、成藥甚至中藥裡面都有此成分,因藥效迅速、效果顯著,很多人會靠它來緩解疼痛,除了易造成胃腸不適,對腎臟的傷害更不容小覷。

Read More

初經早於10歲 中醫助延緩青春期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照宇說明,炒麥芽、夏枯花、黃柏等中藥有助延緩青春期與骨齡成熟。(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初經來潮是「女孩轉大人」的必經過程,但太早來月經,不只孩子身心尚未準備好,也可能暗示性早熟危機,未來將影響身高。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照宇說,若女孩初經來潮早於10歲,不排除是性早熟造成,可先找兒童內分泌科醫生評估,再經由中西醫合療較能作全面性照護。 莊照宇指出,根據2020年的本土研究,台灣女孩初經時間平均在11.35歲,大約是小學5、6年級,初經來潮後,生長速度會明顯變慢,平均再長1-2年,約尚有3-5公分的成長空間,但也因人而異,需就飲食、睡眠、運動全面調整。若男生9歲、女生8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為性早熟,需先找到病因,優先排除腦部、性腺腫瘤或其他潛在病理性情況。針對排除病理因素的中樞性性早熟,若骨齡提前兩年以上且預期身高不理想,西醫目前主要是使用性早熟抑制針;中醫則有研究發現炒麥芽、夏枯花、黃柏等中藥可協助延緩青春期與骨齡成熟。 他說,針對已接受性早熟抑制針的小朋友,若治療過程,生長速度不理想、體重過輕或過重,也可結合中醫共同照護,透過中藥或針灸加強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小朋友若怕針灸,也有無痛雷射針灸的選擇。 莊照宇提醒,坊間轉骨方多含促進荷爾蒙分泌的補腎藥物,尚未進入青春期或屬於骨齡超前的性早熟孩子,別擅用轉骨方,以免加速骨齡,使生長板過早閉合,反而影響身高。針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仍需以飲食、睡眠、運動為核心,減少熬夜、三餐定時,少喝含糖飲料或高熱量加工食品,穩定血糖,控制體重;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豆漿、蛋,等、加強跳繩、投籃等縱向運動,每次至少15-30分鐘,不只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助身高,也能改善心肺功能,有助學業表現。

Read More

秀傳「服務禮儀種子講師動態展演成果發表」

秀傳除了服務禮儀種子講師培訓,也發表將更新的護理師、員工制服,期帶給顧客溫暖、貼心的服務感受。(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秀傳醫療體系十六日在彰濱秀傳醫院舉辦一場「服務禮儀種子講師動態展演成果發表會」,藉由專業服務團隊的形象儀態展演,讓院內同仁、病人及家屬感受到團隊的成長與蛻變;中部院區總院長黃士維表示,除了服務禮儀種子講師培訓,前台行政人員及VIP單位護理師制服將更新規劃,整體設計更顯現高雅、專業,可帶給顧客溫暖、貼心的服務感受。 彰濱秀傳陳秀珠營運長表示,在黃明和總裁和黃靖媛執行長帶領下,引進德國萊因醫療服務品質管理系統驗證,歷經兩年的努力,克服疫情的挑戰,彰化秀傳及彰濱秀傳已於今年一月順利通過國際驗證,成為「全台第一家」通過TUV SQS-Healthcare新版驗證的醫院。二○二二年三月再策劃服務禮儀品質提升專案,聘請專業服務禮儀專家暨企業形象顧問-蘇羽柔擔任培訓講師,建置高階禮賓團隊與服務禮儀種子講師群,除了讓大家擁有第一線專業服務能力外,還增加了貴賓導覽、企業服務形象影片拍攝、國際醫療研討會議企劃主持、專業簡報演說、內部單位教學能力的培養。 彰濱秀傳院長顏鴻章也表示,服務從心出發,從服裝外表儀容到接待、電梯、電話禮儀,讓優質服務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此外也培訓各單位服務禮儀種子展開部門內自主查核,安排服務禮儀推廣委員會定期稽查,督促全體員工,為顧客及病人提供適切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Read More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主任張震慶 榮獲112年模範公務人員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主任張震慶(右),兩度獲選為模範公務人員。(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主任張震慶榮獲一一二年模範公務人員,此係他第二次獲獎,前次獲獎係於九十四年,張震慶將榮耀與全院同仁共享,他說,日後會持續竭盡全力守護溪南九庄鄉親。 北榮新竹分院表示,張震慶主任自動請纓陸續支援竹縣無衛生所醫師之北埔、橫山、寶 山等鄉衛生所門診與公衛服務,維持預防保健及相驗於不墜,戮力從公,以守護偏鄉及社區為職志,辦理社區健康營造及每週偏遠巡迴義診。 北榮新竹分院說,他與太太犧牲 假日訪視獨居弱老與受災戶,關懷並致贈禮金與營養品,此外也自掏腰包掖 注偏鄉社區關懷協會,因此被鄉親父老稱為「活菩薩」並視之如親。 張震慶主任迭獲各級民代與鄉鎮縣首長推崇表揚,曾榮獲保生醫療奉獻獎;新冠疫情三年期間無役不與;主辦大型接種站業務並身先士卒投入社 區學校接觸者現場篩檢。張主任同時籌設「家醫科遠距醫療中心」,成功推廣以視訊服務廣大民眾 ; 辦理「長照整合型服務中心」業務,111 年以 與 中下游各單位結合的綜效獲新竹縣評比最優。張震慶醫師亦在疫情期間亦親身感悟為文榮獲「全國醫療報導獎」優勝,實屬難能可貴。 北榮新竹分院在溪南九庄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始終無微不?的服務社區、偏 鄉、與?地部落」,他很榮幸獲獎,樂將榮耀與全院同仁共享,也會竭盡? ?來護庇鄉親??們。

Read More

女性更年期+空巢期、孩子叛逆期 如何自我照顧、調適?哪些資源可協助?

44-47歲為女性中年危機期,危機來自於更年期與空巢期的不穩定,如果過去以照顧、教養子女為生活重心者,當此角色終止時,心理上會有難以適應現象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更年期來臨時大約是在中年期左右,此時女性不僅要面對生理、心理的不適症狀,也可能須面臨自身職涯的轉變,以及家庭子女離家、家庭空巢期的失落感。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更指出,現在女性生產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接近30歲,更年期時孩子也可能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階段,若家中又有長輩需要照顧,上有老母、下有子女,女性角色就有如「夾心餅乾」。 當女性步入更年期後,多重的身分該如何取得平衡?面對這些轉變、負面情緒,女性又該如何調適呢?吳文毅醫師、中壢長榮醫院婦產科醫師謝立忠提供了相關建議,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也提供了「更年期自我心理照顧方法」。 中年期女性「個人」 將面對哪些變化?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女性更年期大多發生在45-55歲。而醫學上定義,更年期為卵巢功能衰退造成的身心變化,40歲以後卵巢功能衰退屬於正常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40歲以前卵巢功能衰退臨床上則稱為「卵巢衰竭」。 更年期發生的時期剛好是許多成年人人生面臨轉變的階段。根據Levinson的《成年發展8階段理論》,40-45歲屬於中年轉換期,此時會對生命的意義、方向等產生疑問。 吳文毅醫師表示,如果女性20幾歲開始工作,做25年可以退休的話,45歲時也可能開始面臨職場退休的一個階段,或是考慮發展所謂的事業第二春,這是很大的一個轉換期,不管是哪一個選擇都須面臨另外一個挑戰。 而艾瑞克森(Erikson)也在《心理發展理論》中提到,中年期發展任務為精力充沛,若發展不順利會出現發展危機「停滯頹廢」,缺乏生活意義。 女性扮演多重角色 「家庭」中又有哪些挑戰? 女性自身在成年期就有其發展任務,需要面對許多轉變、考驗。若是結婚又有家庭子女需要照顧的婦女,在家中的角色又將面臨另外的挑戰與變化。 根據Duvall的《家庭生命週期理論》,中年父母將面臨子女離巢期(第一個子女離開家中時)、空巢期(子女均離開家中時)。 Sales也在《成年女性生涯發展8階段》中提到,44-47歲為女性中年危機期,危機來自於更年期與空巢期的不穩定,如果過去以照顧、教養子女為生活重心者,當此角色終止時,心理上會有難以適應現象發生。 而不只是離巢期、空巢期的問題,現在女性普遍較晚結婚、生孩子,台灣女性生產第一胎的年齡平均為28、29歲,甚至到30歲後才有子女,這樣的女性也越來越多。 吳文毅醫師表示,現在女性更年期時,孩子也可能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階段,若家中又有長輩需要照顧,上有老母、下有子女,女性角色就有如「夾心餅乾」。 更年期、空巢期、退休 負面情緒該怎麼處理? 更年期時,女性生理會產生全身性的不適症狀,心理也會受到影響,出現易怒、情緒不穩、憂鬱等情形。再加上自身職涯的變化、家庭的問題等,情緒更是會受到影響,憂鬱、不安、失落等負面情緒襲來,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生活作息。 當女性更年期又須面對多重角色的變化,心理健康司建議,對於這些轉變可以將焦點放在「獲得」而不是「失去」。 謝立忠醫師也提到,人是社會動物,需要「互動」、「活動」,不論是空巢期、離巢期、退休等,這些生活上的改變造成的失落感,其實就是因為突然間互動、活動的減少,因此,想辦法增加活動、互動以彌補減少的部分,就能減少一些失落感。 他建議,像是參加社團活動、跳廣場舞,或是和興趣相同的人一起登山、寫書法等都是不錯的活動、互動,此外,也不一定要和人互動,養寵物像是狗,不僅會有互動,遛狗、照顧寵物等也能提供活動。 自我身體照顧10方法 善用資源度過更年期 更年期引起的情緒反應更大,更需要介入調理,增強活動、互動的生活。而吳文毅醫師也表示,規律的生活、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可以調適更年期生理的不適,也能改善心理的影響。 另外,為了讓更年期婦女更健康,心理健康司也針對各個面向整理出自我身體照顧的方法,包含, 生活平衡:調整生活,情緒、工作與家庭多面向平衡,培養興趣、學習新事物、豐富生活 健康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生殖與泌尿系統等 運動:適當的活動與運動,增強體力,也讓心情更開朗、自信 性健康:與伴侶達成良好溝通,透過關愛與親密行為表達愛意 營養: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多纖維、多攝取鈣質和適當維生素 心理: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人際:與朋友保持良好互動,增加社會團體參與 資源:運用保健資源,相關更年期不適及困擾可洽詢國健署更年期保健免付費電話080-000-517、安心專線1925 賦能:覺察自我需求、自我價值、自我成長,自我學習建立自信,接受並相信自我價值 情緒:情緒不穩定時,嘗試察覺背後原因,學習面對挑戰、管理情緒、處理挫折。 此外,也可以在此階段調整夫妻與子女的關係。吳文毅醫師提醒,在面對轉換的階段時,家人的體諒,尤其是另外一半的諒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女性面臨更年期並不是女性自願的,而更年期也只是一種卵巢變化的正常機轉而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