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基因寶 能測849種疾病

安南醫院新落成的健康醫學中心將於未來正式啟用投入精準醫療,幫助民眾進一步及早治療、預防疾病規劃健康人生。(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提出欲團結醫界共同打造「健康台灣」,加強推廣「精準醫療」利用醫療技術及早找出疾病危險因子,以利早期治療。安南醫院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引進全新個人化「基因檢測-基因寶」,利用基因檢測預知疾病風險,因應精準醫療需求,安南醫院也將於未來啟用健康醫學中心,助民眾為健康人生超前部署。 現今國人平均餘命已延長至80歲以上,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表示,疾病均有先兆,定期健康檢查包括精準檢測是重要關鍵,透過新興基因預測方式「基因寶」能透過分析基因,提早釐清潛在的疾病風險,進而透過調整作息與飲食等先一步預防,後續也能針對高風險疾病安排持續健檢追蹤。 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皓宇指出,基因寶參考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等機構資料庫,利用口腔抹片等無痛方式採取受測者基因,能檢測多達849項潛在疾病,具備精準進行健康規劃、了解家族遺傳病史風險、掌握孩童天賦潛能等特色,安南醫院附有專任醫師解釋紙本報告,採個別管理且不入病歷,確保用戶能安心採檢、精準掌握個人健康。

Read More

乳癌放療憂皮膚燒焦 可預先用保護敷料

乳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恐會有較嚴重的放射性皮膚炎包括皮膚變黑、局部破皮、起水泡。(亞東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早期乳癌患者62歲王姓婦人,在板橋亞東醫院接受手術切除乳房腫瘤後,轉介至放射腫瘤科進行後續放射治療,以減少局部復發,乳房放射療程為1週5天,每天約10至15分鐘,總療程約需3至4週;但王婦聽聞其他病友稱進行放射治療可能會有曬傷甚至燒焦狀況,讓她對於放射性皮膚炎相當擔心。放射腫瘤科醫師侯沛羽表示,在放射療程開始時,可立即預防性使用皮膚保護敷料,減少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反應。 侯沛羽指出,放射性皮膚炎通常在開始放射療程後,隨著治療次數、劑量的累積,約在療程後的第3週皮膚可能開始會有發紅、癢、色素沉澱、刺痛感等,嚴重的甚至會局部破皮或起水泡。 她表示,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是在有症狀後才開始使用包含類固醇藥膏、燒燙傷藥膏或抗生素藥膏等;但放射性皮膚炎是許多乳癌患者常見的副作用,會疼痛不舒服,讓患者擔心皮膚因治療變紅或變黑後的修復時間及後續恢復程度而療程中斷;這些急性的皮膚炎反應,在療程結束後約1至2週症狀會最為明顯。 她建議王姓婦人在放射療程開始立即預防性的使用皮膚保護敷料,王婦在完成整個治療過程中,在療程結束前的後兩週出現輕微的皮膚發紅、色素沉澱,經醫師開立藥膏使用後,不僅順利完成治療,後續皮膚也復原良好。 侯沛羽呼籲,可積極預防或減輕放療引起的皮膚反應,也可避免因副作用影響治療,千萬不要因擔心放射治療引發皮膚燒燙傷疼痛與後續美觀問題而猶豫。建議和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使用有臨床實證、經衛福部許可的皮膚凝膠、保護敷料等照顧放療部位的皮膚,讓皮膚能更快修復。

Read More

花蓮慈院啟業37年 大愛醫療溯源館揭牌 記錄東部醫療史

花蓮慈濟醫院大愛醫療溯源館14日揭幕啟用。(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花蓮慈濟醫院大愛醫療溯源館14日啟用,由證嚴法師、慈濟基金會副總林碧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團隊,以及花蓮縣長徐榛蔚、立法委員傅崑萁等人一同揭牌。 適逢慈濟基金會57週年慶,花蓮慈院啟業37年,院長林欣榮感恩過去數十年來各方大德的協助,共同成就今日的花蓮慈院,守護東部地區民眾的生命健康。 為追溯證嚴法師自1979年堅定在東部蓋醫院的悲心,新落成的院史館命名為「大愛醫療溯源館」。館內展出自1966年起,慈濟功德會濟貧,辦義診施醫,證嚴法師有感貧病相依,發願在花蓮興建醫院,期間覓地、募款募愛、到啟業之初尋才之艱辛,累積無數人的愛與善,以及醫護、醫技、行政同仁的投入,才有今日規模。 館內展示當年證嚴法師發願建院的經過。(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大愛醫療溯源館位在大愛樓佛陀問病圖旁,數位館藏的內容還在持續增加中。「醫療就是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證嚴法師表示,花蓮慈院建院至今已37年,期待未來的日子如同過去的37年,延續這份誠摯的愛,為人間付出。

Read More

乳癌自行定檢 5狀況速就醫

林本庭中醫師指出,預防乳癌自我檢查應注意5大徵狀。(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溫馨5月,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住院醫師林本庭提醒,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除了可以接受免費的乳房X光檢查,平常在家也可以定期檢查,若是乳房出現異常腫塊與分泌物、凹陷、變色、不小不一等情形,應盡速就醫檢查。 林本庭在臉書粉專貼文指出,政府對於45到70歲的婦女,有每2年1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如家中有乳癌家族史,篩檢的年紀可提前到40歲。 此外,平時也要規律的自我檢查,有以下5症狀可能有乳癌傾向,必須到醫院的乳房外科做進一步篩檢:1.兩側乳房大小不相同;2.乳房有腫塊、凹陷或難以癒合的傷口;3.乳房的皮膚顏色改變;4.乳頭兩側大小不一,或是有凹陷,甚至是有出血、分泌物、結痂或濕疹;5.腋下有腫塊。 林本庭說,對於乳癌的患者,政府提供完善的「中西醫的整合照護」,不僅能夠改善乳房手術後的淋巴水腫和疼痛,也幫助患者在舒適的狀態下完成電療、化療、抗荷爾蒙療法、標靶治療等常規療程。 此外,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陳昆豪醫師指出,根據2014年發表於《Cancer》國際期刊的10年回溯性研究,採中醫輔助治療能提升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乳癌患者化療後配合中醫調理,10年內死亡率約可降低5成。 陳昆豪指出,根據中醫理論,女性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均衡飲食、保持運動,適度放鬆身心、抒解情緒壓力。

Read More

童醫慶母親節 籲媽媽注意健康

芳療師郭秀鳳教大家運用精油進行頭部按摩芳療紓壓,透過芳香療法與按摩來釋放頭部壓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母親節前夕,童綜合醫院13日舉辦「感恩擁妳  舒活馨情」活動,共有15組媽媽與孩子參加,婦產部醫師莊聖偉現場衛教常見婦科問題,包括子宮肌瘤、陰道炎與子宮頸癌,呼籲媽媽除了照顧家人健康,也不要忘記關心自己身體。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莊聖偉介紹常見的婦科疾病,包括有子宮肌瘤、陰道炎與子宮頸癌。子宮肌瘤生長位置分為長在子宮肌肉層的肌層內肌瘤、長在子宮內膜層的黏膜層下肌瘤、長在子宮層的漿膜型肌瘤。子宮肌瘤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可能每4人就有1人會罹患子宮肌瘤,大部分是良性腫瘤,而肌瘤所在位置與大小會影響女性生殖系統的運作,經血量大並伴隨血塊多是子宮肌瘤的典型症狀,若經血量突然增加、有大量血塊,甚至經期持續了7天以上,就應儘早就醫治療,找出異常發生的原因。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莊聖偉現場衛教常見婦科問題,希望讓辛苦的媽媽都能健康與家人快樂生活。(記者陳金龍攝) 另外女性陰道炎的種類與成因有3類,1是黴菌性陰道炎,因為免疫力差、衛生習慣不佳、懷孕等原因,感染白色念珠菌導致,感染後會出現外陰部搔癢、腫脹症狀,分泌物呈現白色無臭、濃稠豆腐渣狀。2是細菌性陰道炎,常因為灌洗陰道或性行為頻繁,導致陰道酸鹼度改變而使細菌過度孳生,會出現外陰部輕微搔癢,伴隨灰白色惡臭分泌物。3是陰道滴蟲,因為陰道滴蟲是一種寄生蟲,男女都可能透過性交而感染,為性傳染病的一種,感染後在排尿或性交時會感覺到灼熱與疼痛,並會出現黃綠色分泌物。 莊聖偉現場也呼籲媽媽們要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30歲以上有性經驗的婦女每年都可進行1次免費子宮頸癌篩檢,除了照顧家人健康,也不可以忘記守護並關心自己身體。另外介紹了更年期症狀與自我檢測量表,希望讓辛苦的媽媽都能健康與家人快樂生活,並提前預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芳療師郭秀鳳也進行頭部按摩芳療紓壓教學,可以改善睡眠不足、眼睛疲勞、腸胃不適、情緒緊繃等症狀,使用在頭頂部則可以減緩疲勞、熱中暑與生活作息紊亂等狀況,使用在太陽穴則可以改善胃腸其消化不良與下顎不正,使用在頭側部則可以減輕壓力過大與驚嚇,使用在頭後下方則緩解熬夜、慢性壓力、肩頸僵硬痠痛、體力透支的不舒服情形,使用在頭後腦杓則可改善頭盆歪斜不正狀況。

Read More

乳癌術後副作用 中醫針藥緩解

關節僵硬是乳癌患者常見的術後副作用,中醫師劉蕙瑜為患者確認關節活動度。(台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早期乳癌治癒率高且以手術治療為主,惟術後所經歷的不適症狀常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精神萎靡等。中醫針灸、藥方調理可幫助緩解治療乳癌產生的不適副作用。 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劉蕙瑜指出,治療乳癌產生的副作用,除了術後疼痛外,臨床上也常遇到因為關節僵硬、水腫不舒服的情形。術後傷口局部瘀血、組織液、發炎物質推積,若合併患者免疫、代謝系統機能低下則易影響傷口復原,在中醫屬於「本虛標實、氣滯血瘀」的範疇。2018年發表於《Curr Oncol》的研究中顯示,黃耆、大黃、薑黃等中藥可有效減少乳癌術後滲出液並改善發炎症狀。中藥可加強身體代謝、增強免疫力,其中活血化瘀藥可促使患處生肌祛腐長肉、幫助傷口復原。 另一項術後副作用是關節僵硬,移除病灶組織可能會影響周圍肌肉群與神經,造成術側組織緊繃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中醫認為,術後影響患處筋脈使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根據2016年發表於《Oncol Nurs Forum》的研究中顯示,針灸可減輕乳癌術後的疼痛、惡心、焦慮等症狀,利用針灸疏通經脈、活絡氣血,氣血通調則疼痛減輕。至於水腫不消的情形,中醫認為手術及放療影響氣血脈絡、瘀血積滯、水濕內停,則為水腫,以中藥活血化瘀達到緩解水腫的效果,輔以針灸疏導經絡、平衡氣血。 劉蕙瑜表示,乳癌患者術後經歷的傷口疼痛、術側側壁緊繃、關節疼痛麻木、淋巴水腫等不適症狀,除西醫常規治療及配合復健外,針灸、中藥治療可有效預防及減輕術後的疼痛緊繃、幫助傷口復原。若疼痛合併焦慮恐慌、失眠等心理症狀,亦可透過中醫調理以緩和情緒,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提升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Read More

血友病患 骨鬆高危險群

醫師楊睿明說,預防骨質疏鬆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加骨質健康,且每天曬太陽十分鐘。(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研究發現,青壯年血友病患者普遍有骨量減少的情況,甚至有些人已達到骨質疏鬆的診斷。台南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家義2022年正式提出此項研究,並認為應該把血友病視為早期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患者對這部分應該要有更多的認知並且及早做好骨頭保健。 林家義說,骨頭關節的健康狀態與血友病病人的生活品質有很大關係,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凝血因子的缺乏會影響到骨骼的正常代謝。他還提出自己的研究報告,針對南部地區血友病病人及同住家屬血中維生素D濃度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病友以及家屬應為自己的骨頭關節健康而持續努力。 骨科醫師楊睿明表示,骨質疏鬆症為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使骨折的危險性增高;輕微跌倒或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容易造成骨折。為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平日應養成規律且適度的運動習慣,增加骨質健康;每天曬太陽約10分鐘,有助於活性維生素D的轉化,增加骨質量的儲存。 另外,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取乳製品、補充足量維生素D(每天400~800單位)及高鈣食物(每天1000~1200毫克)等。 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成立4週年,13日舉辦一項專為血友病患保護骨頭的活動「骨動人生,健康醫起來」,安排骨頭健康專題講座及健康操,並邀病友及家屬共同參與並歡慶母親節。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理事長周瑞欽應邀為活動揭開序幕,給予病友及家屬祝福。母親節前夕,中心也為病友準備康乃馨及卡片獻予平時照顧陪伴的家人,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Read More

陰道雷射治療 擺脫反覆發炎

陳璐敏主任表示,女性在歷經生產,邁入更年期或卵巢、乳房等疾病影響,生殖泌尿系統會逐漸產生老化萎縮,陰道雷射治療是不錯的治療方式。(陳璐敏主任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約60歲病患,長期陰道乾澀,連運動爬山都非常不舒服,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科主任陳璐敏,由於病患罹患不適合賀爾蒙治療疾病,之前藥物治療症狀沒有明顯改善,主任陳璐敏建議使用陰道雷射治療,病患經過3次療程,運動爬山不再有不舒服狀況。另一35歲年輕女病患,長期陰道反覆發炎,藥物治療後未明顯改善,經過3次陰道雷射治療,症狀也明顯改善,持續門診追蹤。 陳璐敏主任表示,女性在歷經生產,邁入更年期或卵巢、乳房等疾病影響,生殖泌尿系統會逐漸產生老化萎縮,例如陰道張力彈性減弱、乾澀、灼熱、搔癢、反覆陰道炎、行房疼痛等等,甚至影響膀胱尿道支撐度,一旦咳嗽、大笑打噴嚏或外出運動、跑步時還會發生滲漏尿的困擾與尷尬。 陰道雷射適用於三大族群,第一是更年期陰道乾澀,萎縮性陰道炎,性交疼痛,或輕微尿失禁者,第二族群屬於比較年輕,生產後造成漏尿者,第三類是年輕族群反覆性陰道發炎,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者。 陰道雷射科技雷射光療運用二氧化碳雷射科技搭配360度與90度陰道點陣式掃描探頭,可快速剝離並更新老廢陰道黏膜,產生深層雷射熱效應,可促進陰道黏膜下層結締組織內膠原蛋白增生並提升血液供應,重啟滋潤彈性。 陳璐敏指出,一般1個月治療1次,3次為一個療程,之後,每年進行一至二次治療,不須住院,不用麻醉,當天可恢復正常作息,一周內採淋浴方式洗澡,避免陰道沖洗、泡澡、游泳、泡溫泉等活動,一周後可恢復性生活。

Read More

媽媽牌冰箱 當心囤細菌

過母親節到餐廳吃大餐,吃不完大包小包存放冰箱。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江國銓指冰箱泠涷不是萬能,存放有時間性,建議快消化掉。(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日前,網路上有網友曬出家中冰箱,戲稱「媽媽牌冰箱」,一包包塑膠袋堆滿冷藏、冷凍區,形容快要炸開。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江國銓說,食物放冰箱還是會腐敗,更不是放入冷凍就長年不壞,提醒媽媽要戒掉囤食物的習慣,才能吃得更健康。 「食物放冰箱還是會壞,放冷凍依舊會變質,千萬不要囤積食物!」營養師江國銓表示,最近天氣逐漸轉熱,保存食物更要小心,即使放入冰箱也會壞。一般家用冰箱的冷藏溫度約為0度至7度,冷凍庫溫度大約-12度到-18度,雖然冷藏和冷凍可以抑制大多數的細菌及微生物生長,但是卻無法殺死它們。 江國銓說,食物放在冰箱內有許多外在因素,會影響冷藏與冷凍的品質,造成食物提早腐敗。他舉例,冰箱內的食物塞到滿出來,每次找食物都先翻過一輪後才拿出來,或是冰箱常常開開關關、食材堵住出風口等NG行為,皆很容易造成食材變質腐壞。 江國銓指出,食物放冰箱也有保存期限,生鮮魚貝類時間最短,冷藏大約1到2天、冷凍最多2到3個月;雞鴨鵝等家禽肉類冷藏不超過4天、冷凍最多9個月;豬牛羊等家畜肉類冷藏不超過5天、冷凍不超過12個月;蔬菜類冷藏約3到7天,生鮮雞蛋則不超過2週。 避免食材浪費、孳生細菌,也能吃得更健康,江國銓建議,真的買較多的食材放冷凍保存,先分裝小包裝成每次要煮的量,並確實密封好,再冰起來,因為食物冷凍後退冰,過程中容易有細菌生長,可以利用標籤貼在包裝上分辨食材與採買時間。如果食材冰在冰箱太久,營養成分會隨時間流失、也會腐壞,口感更是不好,吃了對身體沒有補充營養,恐怕還不健康。 江國銓說,沒吃完的食物要保存要避開「危險溫度帶」,所謂危險溫度指細菌能快速生長繁殖的溫度,落在7度到60度之間,因此,如果食物沒有吃完,還在燙手的溫度就該冰起來,避免細菌過度生長。最好要定期清理冰箱,才能讓食物新鮮又安全,也能吃得更健康。

Read More

中慈急診室引進自動調配藥櫃

自動調配藥櫃採用1藥1格的儲存方式,護理人員只能取得當次藥師完成審核的藥品。(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再提升。自動調配藥櫃在急診室正式上線,放置急診常用藥品,護理人員可在3到5分鐘內取出藥品即刻處置,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病人安全品質。急診護理長廖宜芸說,「藉由智能科技把關取藥機制,降低人為疏失,護理人員就能更專注照顧病人。」 「醫生,我好痛!」、「我孩子高燒不退,能不能快一點!」對急診病人及家屬來說,分秒等待都度日如年。急診治療區到藥局領藥窗口雖距離不遠,每趟往返花費的時間,病人感覺還是太慢了。 台中慈濟醫院同理病人心情,改善取藥流程,急診室引進自動調配藥櫃,放置常用藥品。醫生看診完,處方訊息直接傳到藥局,藥師只要一鍵確認,急診室護理師直接在自動調配藥櫃取藥、給藥。廖宜芸護理長是第一線急診人員,使用自動調配藥櫃後,每位病人大約可節省15到20分鐘等候時間。 急診護理長廖宜芸表示,自動調配藥櫃上線後,護理人員更能專注於照顧病人。(記者徐義雄攝) 藥學部藥劑科主任李雅蓁表示,傳統給藥流程,藥師必須在短時間內處理好藥品,再由傳送人員送回急診護理站,影響藥事服務品質也影響病人的就醫品質。「自動調配藥櫃提供一種新思維的取藥模式。」李主任補充說明,自動調配藥櫃採1藥1格儲存方式,由系統自動管控。系統依據醫囑的處方內容,管控每一項藥品使用,護理人員只能取得當次藥師完成審核的藥品。確保病人及時取得所需的藥品,同時具有覆核和管理機制,護理人員即時且正確取得藥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