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評論輕生惹議 專家盼政治人物要謹慎發言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因「自殺拜託去河濱公園,不要在公寓裡面自焚」、「自殺拜託吃安眠藥」等言論引起爭議。對此,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以及台灣精神醫學會19日聯合發布聲明稿指出,部分自殺防治議題確實有與公共安全議題重疊甚至衝突,但各級首長應以嚴謹的科學精神、溫暖的人道關懷,共同投入自殺防治。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指出,為因應成因複雜且多元的自殺問題,在多層次防治策略中,致命工具可得性限制,已是國際公認自殺防治重要環節之一。致命工具可得性限制,與高風險危機個案處遇,改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全民心理健康促進等等防治策略同樣重要。  然而,部分自殺防治議題確實與公共安全議題重疊甚至衝突,例如大樓樓頂安全門管制與消防安全之兩難,燒炭自殺與意外火災之關聯等;但也有機會將自殺與公共安全議題結合,例如限制劇毒農藥可防自殺也可防兒童誤食。面對衝突解決衝突,需要從關懷生命角度出發。  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自殺新聞內容及其報導方式,應避免過度責備。在此網路多媒體與自媒體時代,面對自殺議題,建議政府官員及全體民眾,多一分關懷,少一分責難揶揄,營造溫馨支持的氛圍。 學會也強調,當今世界正面對自殺防治工作新挑戰,在此困難時刻,更需要政府民間共同參與。在多層面國家自殺防治策略架構中,期待各級首長,以嚴謹的科學精神,溫暖的人道關懷,支持所屬,構築團隊,共同投入自殺防治工作,營造不責難的氣氛,落實「關懷文化」與「安全文化」,共同實踐「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的理想。

Read More

北護培育高齡精準照護人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推動智慧健康生活目標,教育部補助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建置「高齡精準照護人才培育基地」,並於18日揭牌。未來將透過產、官、學、研跨界合作,縮短學用落差,培育符合產業需求與國際認證的精準照護人才。  目前國內健康產業對於精準照護專業尚在標準化與整合階段,亟需與教育機構共同合作開設課程,引進國際經驗,培訓精準照護人才。國北護致力於協助國內健康產業發展高齡精準照護模式,使健康照護品質符合國際發展趨勢。  教育部指出,高齡精準照護人才培育基地以3段5級預防策略為基礎,從產業需求出發,透過邀請夥伴學校與法人共同參與、模組課程設計、實作環境建置及產學合作訓練等高齡精準照護人才培育模式,結合大健康產業,導入國際技職課程認證模式與國際人才培育品質管控機制,培訓符合產業需求,使具備國際移動力和競爭力的優質精準照護人才。

Read More

<醫師專欄>骨密報告大解析 一眼看懂骨鬆                        

■吳東泰  骨質疏鬆症是很多中老年人關心的疾病,但是大家常常做了一份骨質密度報告卻不會解讀,今天就來幫大家解析骨密報告。  目前臨床可以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有兩種方法:第一是看到病人受到「低創傷性骨折」,就是走路摔倒便造成腕部、髖部或脊椎壓迫性骨折,有這種狀況就可以直接診斷為骨鬆;第二種方法是經由「骨質密度檢查」來診斷,由於骨鬆本身沒有任何症狀,想在骨折前先得知骨鬆,就要靠此方法。大家平常量測腳跟的定量式超音波只是簡易的篩檢工具,不能用來診斷,確定骨鬆診斷要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來檢查才行。  然而,做DXA檢查時,第一個面臨的問題是要做幾個部位?一般DXA最常檢查的部位是腰椎與兩側髖部,也只有這三個位置的結果可以拿來診斷骨鬆。最終的骨密結果是以三個部位中「最差的結果」來當做受試者的骨質密度,也就是說「檢查三個部位的診斷率要比一個或兩個部位來得高」。  拿到DXA的報告,可以看到每個部位都會有自己的「骨量、T值及Z值」。T值是指「跟同性別30歲健康年輕人」的骨質來比較;而Z值是指「跟同年齡同性別的健康人」比較的結果。T值0表示自己的骨質等於同性別30歲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Z值0表示骨質等於同性同齡的平均骨質,而T或Z的數值代表跟平均值差幾個標準差(假設常態分佈),也就是T值-1代表你的骨質比84%的健康年輕人差,T值-2.5代表比99.4%的年輕人還要差,而Z值-2代表比97.7%的同齡健康人差。  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據白種人停經後女性的骨折率訂定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如下:1.T值大於或等於-1為「正常」。2.T值介於-1與-2.5之間為「骨質缺乏或流失」。3.T值小於或等於-2.5為「骨質疏鬆症」。4.如果又合併骨鬆性骨折的話,就是「嚴重骨質疏鬆症」。  前面提到當病人有「低創傷性」造成骨鬆性骨折時,不管T值是否達到-2.5的標準,就可以直接診斷為骨鬆。對於「停經婦女或50歲以上的人」來說,比較他們骨質與年輕健康人流失多少,可以預估發生骨鬆骨折的機率,所以要用T值及WHO的標準來評估。而對於「未停經婦女或50歲以前的人」,除非有特殊危險因子,否則骨頭的強度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需要了解他們的骨本跟同齡健康人差別多少,所以用Z值評估。當Z值-2以下代表100個人只贏不到2個,就是你的「骨量明顯低於同年齡期望值」,Z值大於-2視為「骨量在期望值的正常差異內」。  最後,要認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方能進行正確判讀,得到正確的結果,並採取必要的治療,才可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作者/大東門讚診所院長吳東泰)

Read More

美電子煙肺病潮 已33人死亡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電子煙引發肺病案件持續攀升,董氏基金會18日指出,美國疾病管制局公布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死亡人數已達到33人,各州通報病例破千。其中,最小通報患者年僅13歲,死亡案例最小僅17歲。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美國2010年「開放成人選擇、禁止青少年使用」的電子煙政策執行後,2011年立刻有1.5%高中生開始使用電子煙,而2019年全美已經有500萬名青少年深陷電子煙害中。  根據美國17日發表電子煙導致嚴重肺病最新疫情指出,通報病例達1,479人、33人死亡,通報案例最年輕為13歲,死亡案例最小的是17歲。其中有36%的通報患者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未成年人達15%。  美國各州自力救濟紛紛宣布禁止販售電子煙,連開放的國家也發布禁止電子煙的政策,台灣的主管機關國健署於日前回應將全面剷除電子煙實體店面。  然而,美國的慘痛經驗顯示,一旦開放電子煙,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再多禁售禁用措施也只是亡羊補牢。因此,董事基金會重申,盼台灣不要重蹈覆轍,絕不可開放後患無窮的新興菸品,政府應啟動修法機制,全面禁止電子煙等新興菸品。

Read More

及早治療骨鬆 預防骨折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是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全球超過50歲的女性有1/3、男性有1/5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因骨骼脆弱,若不防治,再骨折率將高達5-20倍。醫師提醒,及早篩檢骨鬆風險,及早介入治療,可預防骨鬆骨折與併發症對生活品質與生命的威脅。  64歲的許阿姨(化名)平日行走較緩慢,除了內科疾病外,也受嚴重背痛困擾,孝順的兒子上網查詢後,發現有些骨質疏鬆症的案例跟媽媽相似,以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推出的IOF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問卷,結果發現媽媽具有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高危險因子。  經就醫檢查,確診許阿姨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在醫師的建議下,加入了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接受骨鬆相關的評估,被診斷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要按時回診接受骨鬆藥物治療,並由個案管理師給予骨鬆衛教與定期追蹤狀況。  收治許阿姨的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骨質疏鬆症這種無聲的疾病,會使骨骼變得非常脆弱,甚至輕微的跌倒或碰撞也能造成骨折。台灣是一個快速老齡化的社會,據估計有50萬人患有骨鬆症,面臨痛苦而且失能的骨折之潛在高風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教授表示,骨鬆症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影響,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尤其是超過60歲的民眾更要注意。一旦發現有危險因子,應進一步請醫師進行骨骼健康評估。  IOF會長庫柏教授也警告,由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可導致長期失能,生活品質下降及喪失獨立性。因此,高危人群及時進行檢測並治療至關重要。  因此,IOF今年推出新的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表,透過線上問卷,只要1分鐘就可以評估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陳崇桓指出,IOF是全球最大的致力於骨骼健康和骨質疏鬆症預防的非政府組織,骨鬆學會也已完成新的風險評估表中文版,只要上網就骨鬆症的關鍵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老年人風險更高),50歲後發生骨折、體重過輕、身高下降、父母有髖部骨折或骨鬆的病史、患有可致骨質流失的某些疾病或服用可致骨質流失的某些藥物、吸菸以及過量飲酒等,簡單回答問題,就可提醒潛在的骨質疏鬆危險因子。  健康的骨骼可以使人站得直、站得穩,能夠積極面對衰老及維持獨立性,林高田呼籲國人,透過篩檢工具,獲知骨骼健康風險,再進一步就高風險介入治療,就有機會遠離骨鬆殺手的威脅。

Read More

高市麻疹病患規避疫調挨罰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日前確診一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經查該本國籍31歲男性個案(指標個案),在衛生單位疫調時未詳實提供六名接觸者,致4人出現症狀,截至目前2例確診,為此,衛生局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裁處新台幣6至30萬元罰鍰。  衛生局指出,該指標個案今年6月20日至9月23日間因工作前往柬埔寨,9月23日經澳門轉機返國,9月30日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0月2日至3日出疹二度至診所就醫,3日再度因症狀未改善至醫學中心求診,4日由疾病管制署研判為麻疹確定個案。  依據個案主訴可傳染期間(9月28日至10月6日)除就醫、購物外,無搭乘其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或前往其他地點,惟10月14日衛生局又接獲通報2名疑似麻疹個案,經疫情調查交叉比對發現2人於2日夜間與指標個案共同至KTV夜唱飲酒。  衛生局指出,指標個案於疫調時並未詳實提供夜唱飲酒同包廂友人共計4名接觸者(4名皆出現症狀),及當日下午於海產店用餐2名友人(無症狀),造成6名接觸者中,4人出現症狀,截至目前2例確診。  針對上述情事經查指標個案有規避疫調事實,衛生局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及同法第67條,裁處新台幣6至30萬元罰鍰。

Read More

增10%骨密 可延緩罹骨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調查,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骨質疏鬆症可延緩13年。衛福部國健署建議,除了健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操等荷重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降低骨折風險。  國健署表示,骨質疏鬆症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可能會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許多民眾多不以為意,把它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  國健署指出,根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針對50歲以上民眾骨質密度量測發現,隨著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者隨之增加,且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其中,50-64歲男女性分別為4.6%、6.8%;65-74歲男女分別為5.7%、18.3%;75歲以上男女分別為19.4%、29.3%。  依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骨質疏鬆症是可預防的,應從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國健署建議,在各年齡層階段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鼓勵多運用「我的餐盤」概念,提醒每餐都應攝取6大類食物,以滿足營養的需求;同時,也建議可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  除了飲食均衡外,規律運動也是不可少的,國健署指出,民眾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及促進鈣質吸收,並搭配荷重運動,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骨折的風險。  國健署也提到,民眾應瞭解自己是否有骨鬆風險因子,若父母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另外,服用類固醇藥物者或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也應要注意自身骨骼健康,避免骨骼變得脆弱。

Read More

蛋蛋變硬速就醫 罹睪丸癌幸未轉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3歲男子1個月前發現右側睪丸變硬,擔心有病變而就醫,透過陰囊超音波檢查,確認為右側睪丸腫瘤。依標準治療程序,從鼠蹊部施行右側睪丸根除手術。由於病程是第1期且未轉移,只需密切追蹤即可,暫不需放療或化療。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睪丸大小與性功能好壞無關,睪丸變大、變硬都有可能是睪丸癌前兆。睪丸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見症狀如無痛性的腫大、變硬,有沉重感或合併陰囊積水,且有男性女乳化。  洪峻澤指出,有10%的人會因睪丸腫瘤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另有10%的人會出現遠端轉移的症狀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  他也提到,疼痛性的陰囊腫大多是感染造成,以附睪炎和睪丸扭轉最常見;無痛性腫大要特別注意,以精索靜脈曲張、附睪囊腫、陰囊水腫和疝氣最常見,但通常腫大的時間已很久,若短期發現的無痛性腫大,必須高度懷疑惡性腫瘤。  洪峻澤說,睪丸癌病因尚不明確,以先天因素來說,隱睪症患者發生睪丸癌機率較正常者高4-6倍;若母親在孕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也會提高小孩罹患的機率;其他後天因素則包括有睪丸外傷、感染引起的萎縮,也是誘發睪丸癌的可能原因。

Read More

喉嚨痛草莓舌 當心A型鏈球菌前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A型鏈球菌感染恐引發風濕性心臟病、休克症候群等併發症,醫師提醒,3歲以上兒童若有發燒、喉嚨痛、草莓舌等症狀,就要留意可能為A型鏈球菌感染,並盡快就醫診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邱婷芳表示,A型鏈球菌是一種細菌,好發於5~15歲,初期症狀為發燒、喉嚨痛、草莓舌,有些小孩臉會紅腫,頸部會有淋巴結腫大等。  此外,很多病童在發燒24~48小時後身上開始出現紅疹。這些疹子摸起來粗粗的像砂紙,手掌、腳掌不會有疹子,疹子退了後會脫屑。  A型鏈球菌感染的併發症包括有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休克症候群,但只要及早診斷、適當治療是可以避免的。  邱婷芳提醒,3歲以上兒童若出現發燒、草莓舌、皮膚紅疹等疑似症狀時,務必至兒科或家醫科診察是否為鏈球菌感染,確診者務必要完成10天的抗生素治療,才能避免心臟及腎臟病變等後遺症。

Read More

新北樹林菜園登革熱群聚添一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北市樹林區本土登革熱群聚疫情延燒,疾管署17日公布新增1例無症狀病例,個案是住在樹林區彭厝里70多歲男性,由衛生單位在相關接觸者採檢時,因檢出抗體陽性,進而確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個案近期未出國,亦無症狀,是衛生單位10月15日針對樹林區本土病例相關接觸者採檢,因檢出登革熱抗體陽性,於16日晚間確診,其同住接觸者目前皆無疑似症狀。  由於個案平時活動地以樹林區彭厝里住家及坡內里高風險菜園為主,羅一鈞表示,依樹林區疫情現況研判,其於該菜園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該菜園群聚第5名確診個案。  衛生單位接獲通報後,已前往個案彭厝里住家周邊進行疫情調查,預計明日執行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工作;另針對坡內里高風險菜園及周邊亦持續進行孳生源調查、化學防治及居民健康監測,並已在附近高風險路段設置防蚊警示牌加強宣導,本群聚之社區監測將持續至11月11日。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9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高雄市57例、台南市31例、新北市7例、台北市2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1例。另有422例境外移入病例,近一個月新增個案感染國家以越南、泰國、柬埔寨及菲律賓為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