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關節不穩定

■吳重達  動物,包括人類,靠肌肉帶動骨頭來做到活動的目的。關節連接近、遠端骨頭,有這構造才能達到運動的目標。不夠穩定的關節無法負擔運動的任務,還會造成腦人的症狀。  韌帶是維持關節穩定度最基本的構造。關節囊與週邊的肌肉、肌腱也必需發揮功能關節才得以穩定。關節有一個旋轉中心,近端骨關節面的A點對應遠端骨關節面的B點,在任何活動角度,旋轉中心A-B點的關係一直維持不變。  關節脫臼,兩根骨頭完全分開,關節旋轉中心完全破壞。關節外觀上的變化常常連外行、非醫療人員也都看得出來。肩關節一般是向前、下方脫掉;外觀上原本肱骨頭將肩膀外、側面填滿,現則外、側方凹陷,而肩膀前分本來凹的地方蓬大了一團。包住關節的關節囊破裂,週圍的韌帶當然也斷了  若是兩根骨頭完全分開不完全,關節旋轉中心A-B也斷;關節囊、韌帶可能有傷,但巨視下外觀正常,這種狀況稱為關節脫位。最常觀察到的就是膝關節的臏骨脫位症,臏骨向膝外方偏,膝關節彎曲時造成臏骨-股骨壓力上揚;日積月累提早導致臏骨-股骨關節炎。  當關節旋轉中心A-B發生輕微偏離,關節表面上正常。兩根骨頭只有微視下的偏離,這便視微視下的關節不穩定。這個狀況好發在肩關節。 因為肩關節由面積小的肩盂與面積、體積比之大上好幾倍的肱骨頭構成;基本上穩定度大部分靠關節囊、韌帶與袖口旋轉肌加上二頭肌長腱共同維持。過度運動訓練導致袖口旋轉肌或二頭肌長腱受傷就會導致肩關節微視下的不穩定。關節不穩定更進一步造成軟組織疲累與傷害,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醫者必需具備上述觀念才有辦法偵知病患的苦痛,終能治療或引導病人上正確運動的道路。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台大成立數位牙醫技訓中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讓國內牙醫師能熟悉、並在臨床上實際運用國內廠商所研發的軟、硬體設備,台大醫院13日宣布成立數位牙醫技能訓練中心。盼藉由完整的教育培訓體制,讓牙醫師熟悉並正確的執行數位化牙科治療,提供國人更全面及精密的口腔照護。  鑒於現代牙科治療與數位科技的緊密結合,台大牙醫專業學院提出了結合數位治療教育與國內南科廠商的「數位牙醫教育導入南科產品扎根計畫」。  有別於過往其他單位著重在建立已畢業牙醫師產品體驗中心的計畫,數位牙醫技能訓練中心除了建立一套由牙醫系學生到受訓醫師以及執業醫師的完整培訓體制之外,也希望讓國內牙醫師能夠熟悉、並且在臨床上可以實際運用國內廠商所研發的軟、硬體設備。  台大牙醫成立數位牙醫技能訓練中心,目標為與南部智慧生醫產業聚落廠商結合,在台灣大學牙醫專業學院設立數位牙科整合教學中心,讓牙醫系學生從養成教育起即熟悉數位牙科技術,經由實際操作國內所發展的軟、硬體於治療上的應用,建立對國內產品的信心。  台大醫院指出,數位牙醫技能訓練中心成立,可建立國內外牙醫市場的地位,也可將藉由完整的教育培訓體制,讓牙醫師熟悉並正確的執行數位化牙科治療,提供國人更全面及精密的口腔照護。

Read More

嗜睡肢體無力 翁慢性腦出血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高齡82歲的阿公最近幾天自覺嗜睡、站不穩、肢體無力,經家人送往新營醫院急診,結果發現阿公慢性硬膜下出血造成腦部壓迫,以致影響肢體功能,醫師建議採局部麻醉開顱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阿公之前曾有小中風過,但生活上還能自理,走路散步一如往常。最近3天自覺容易疲勞,需要睡眠時間變長,雙腳也越來越無力,甚至連站立都非常吃力,家人驚覺不對勁,趕緊送往新營醫院急診室。  阿公最近兩個月並沒有外傷的紀錄,不過長期服用黑藥丸跟新型抗凝血劑,且又曾有中風病史及合併神經學症狀。急診醫師為阿公安排了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發現是慢性硬膜下出血造成腦部壓迫,進一步影響肢體功能。依照目前的壓迫程度已經有中線偏移,所以醫師建議進行手術開洞引流治療。  醫師評估阿公意識清楚能配合醫護人員指令,因此,建議採局部麻醉開顱手術是安全且有效率的方式之一。阿公術後住院第2天移除引流管後,已漸漸的可以下床站立甚至行走,恢復狀況良好。  新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暐超表示,慢性硬膜下出血的症狀變化多端,很難早期診斷。年長者的腦較萎縮,頭部外傷初期並不會像年輕人飽滿的腦,會出現噴射性嘔吐、意識改變、肢體無力、視力模糊、癲癇發作、語言障礙等等的神經學症狀,反而是一些精神方面的症狀,例如人格違常、幻覺、步態遲緩、記憶衰退。所以建議年長者如有頭部外傷,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就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醫師專欄>手指夾傷這樣做才對

■吳東泰  最近政壇上最熱門的「夾手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手指的扭挫傷或夾傷怎麼處理?當然,如果有傷口可能要直接尋求醫師評估處理傷口,這篇重點僅針對在沒有傷口的狀況作處置。  通常手指被夾傷以後,局部會疼痛腫脹,這是因為受傷後局部會產生發炎反應,尤其第二至三天發炎反應會最厲害,如果有微血管破裂,也會有瘀青的現象。所以在夾傷後幾小時或第二天局部腫痛更厲害是可以預期的。嚴重一點的病人,可能整個指甲都會嚴重的瘀腫,甚至可能指甲鬆脫。手指另一種常見的傷害是接籃球時直接撞擊,俗稱「吃蘿蔔」,也常常造成手指瘀腫,甚至指骨撕裂性骨折。  手指扭挫傷或夾傷的病人,可以在受傷後給予適當冰敷,會改善腫痛的感覺。冰敷時可以用塑膠袋裝適量冰塊泡在等量的水中,隔毛巾每次大約敷10分鐘左右,休息約半小時可以再次冰敷,但要注意不要凍傷。冰敷目的是「抑制發炎反應」,可以減輕腫脹的程度,但是目前學界認為適當的發炎反應可以啟動後續的修復反應,所以已經比較不強調冰敷的重要性。個人建議可以在急性挫、夾傷幾小時內稍微冰敷,減輕疼痛感。  病人求診時除了傷口的處理以外,醫師會視需要安排X光檢查,確認指骨是否骨折。大部分的手指挫傷只要保守治療即可,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藥物或是給予物理治療。指甲血腫可以用針頭在指甲上開洞將血腫引流減壓也可以改善疼痛。指甲鬆脫可以考慮先暫時將指甲縫回,等新的指甲長出再拔除。簡單的骨折時會以手指護套固定,若是較不穩定的骨折型態可能需要安排手術處理。較不穩定的手指骨折需要較長的固定時間,會造成手指關節僵硬,需要在骨折部分癒合時,儘早開始進行復健治療,才能減少關節僵硬的復健時程。  (作者/大東門讚診所院長吳東泰)

Read More

膝關節炎退化 可部分置換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不少青壯年族群因工作因素導致退化性膝關節炎,傳統手術需整個置換人工膝關節,台北榮民總醫院台東分院今年提供新式部分膝關節手術,傷口小、恢復快,近半年來已完成十幾例,患者將不需再舟車勞頓到外縣市接受手術。  北榮台東分院骨科醫師劉興華到美國及利用北上進修,完成人工膝關節部分置換手術訓練,也是台東目前唯一有提供此置換部分膝關節技術的醫院,近6個月來已有10幾個手術成功案例。  劉興華說,早期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可用藥物、復健、玻尿酸、自體血小板注射等方式治療;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在保守治療無效時,就必須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減輕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過去有些人退化性膝關節炎只影響單一部分,但也必需全部置換,全部關節換掉的併發症較多;部分換置人工膝關節,只要換磨損的地方即可,傷口小恢復快。  惟新式部份膝關節手術的前提必須韌帶是完整的,因此比較適用青壯年部份膝關節磨損的手術,如農友或負重工作的族群,釋迦農友置換後也很快可以返回工作。  新式部份膝關節置換使用超耐磨墊片,在英國已經追蹤二、三十年,其耐用度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保留越多部分對患者越好,未來若需整個置換時也不必破壞很多骨頭,手術較容易。

Read More

振興添新儀器 5分鐘揪出癌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13日宣布,該院引進國內首部最新型五環數位廣域正子/X射線斷層掃描儀(PET-CT),全身掃描約為傳統時間的1/3,需5~10分鐘可以快速揪出癌症,有助身體不適的癌症病患忍受檢查過程。  振興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劉仁賢表示,PET/CT在癌病診療應用包括腫瘤偵測與良惡性腫瘤之鑑別診斷、癌病分期與預後判斷、評估治療的效果、癌病治療後疑腫瘤復發之診斷與再分期,以及輔助放射治療計劃等。  劉仁賢指出,根據日本及國內經驗與文獻報導,若身體健康者做PET/CT,癌病檢出率約1.5 %左右。研究報告指出,健康人經多種癌病篩檢檢查及PET/CT診斷,早期癌症診斷率可提高到95.7%。  此外,PET-CT全身掃描只需傳統時間的1/3,約5~10分鐘,身體不適的癌症病患較能忍受檢查過程,正子同位素劑量也只需要傳統PET檢查的一半,病患輻射曝露量因此降低。

Read More

日生觀光團疑食物中毒 72人不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日前接獲通報日籍學生觀光團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截至13日下午4時,累計72人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北市衛生局指出,已請醫院協助採檢,並要求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針對提供膳食品業者進行調查以釐清原因。  北市衛生局12日晚間接獲台北馬偕醫院通報日籍學生觀光團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立即啟動緊急應變處理機制派員調查。  該日籍學生觀光團共有216名學生、17名教職員來台,12日當天是在入住的桃園市飯店吃完自助式早餐後才到台北市自由行,由於午餐都是各自食用,因此推斷最有可能的原因就出在飯店早餐。  北市衛生局表示,已針對學生12日上午食用桃園住宿飯店供應之自助式早餐,亦同步通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13日完成該飯店現場衛生環境、餐點製備及從業人員之查核,並採集相關留樣及現場檢體共計7件,全案將併同兩局調查結果綜合研判釐清。  北市衛生局提醒,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之衛生狀況,避免生食,且食材充分煮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加熱或冷藏等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Read More

別忽略咳痰喘 恐是肺阻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阻塞(COPD)每年奪走全球約300萬人生命,約每10秒殺死1人,在台灣每年也逾5,000人死於肺阻塞,即每天有14人死於肺阻塞。醫師提醒,肺阻塞常見症狀為咳、痰、喘,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而延遲就醫。 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與不吸菸者相比超過6倍,且菸齡越長風險越高;若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吸菸或接觸二手菸會影響肺部的生長及發育,爾後增加成年罹患肺阻塞的風險。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署長表示,菸煙中有超過7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約93種為致癌及有毒成分,長期吸菸會刺激呼吸道造成慢性發炎,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肺阻塞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同時能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林慶雄理事表示,因肺阻塞常見症狀為咳、痰、喘,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而延遲就醫,因此有半數的病患在確診時已發展為中度,且出現呼吸困難、行動困難等症狀,使得病患索性少動、不動來應對,導致疾病惡化風險大為提升,有一半的肺阻塞病患在急性惡化後,5年內會死亡。  邱國欽醫師表示,肺阻塞急性惡化除影響治療病人所花費的直接醫療支出之外,家屬照護病人導致生產力減少等間接支出也是沉重的負擔。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走路會喘、咳痰量增、久咳3週以上,應提高警覺,儘早至胸腔內科進一步檢查。

Read More

發展遲緩 勿當作大隻雞慢啼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國內幼兒發展遲緩常常在3歲以後才被發現,父母沒有警覺性是錯過3歲以前黃金治療期的主要原因。  1年級的新生「阿榮」是個愛笑愛說話的小男孩,當他兩歲半時,只會說爸爸、媽媽、和發出一些ㄚ咿等單音,而且每次只要不順從他,就會大聲哭鬧不停。他的父母親,一個是科技公司高階主管,一個是護理人員,他們總覺得好像那裡怪怪的,兒子比同齡孩子會講的話少,但長輩總是說「大隻雞慢啼」,加上父母親工作忙碌,就不以為意。直到「阿榮」3歲時情況仍未好轉,一次在診所打預防針前,醫師為他進行兒童發展檢測,才發現語言、情緒控制能力都比同齡孩子差,醫師將阿榮轉介到「台南市第三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管理中心」,由專業人員進行複評,結果疑似發展遲緩,於是又轉介到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經確認診斷後,展開一連串語言、情緒相關的復健活動。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依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幼兒被發現發展遲緩現象多為三歲以後,3歲以前的發現率僅3成,主要原因是父母或照顧者無警覺、茫然、挫折及處於不承認等情緒中,才造成幼兒錯過黃金治療期。幼兒3歲以前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神經系統可塑性大,在此時期接受療育,成效最好,療效是3歲之後才接受療育的十倍。

Read More

<陽明大研究>金屬濃度攸關膽結石膽囊癌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團隊研究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發現,砷、鈣、鉬、磷、硼、鋰等6種金屬的濃度愈高,罹患膽結石的風險愈低;鎘,鉻,銅,鉬和釩的濃度提升,則會增加罹膽囊癌機率1.80到7.28倍不等,大部分重金屬都是膽囊癌的危險因子。  台灣每年約千人罹患膽囊癌,存活時間通常不到半年,但國內幾乎沒有針對膽囊癌的相關研究。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李美璇團隊,昨日發布血清金屬濃度與膽囊癌膽結石有關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剛出爐不久,即刊登在重要期刊《肝臟學》。  李美璇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由美國提供259名膽囊癌病患血清,台灣利用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法分析這些患者的血清,共檢測血清中18種金屬含量。  結果發現12種金屬與膽囊癌有顯著相關,分別是砷、鎘、鉻、釩、硫、銅、鐵、鎂、鉬、硒、硼、鋰。而與膽結石有顯著相關的是砷、鈣、鉬、磷、硼、鋰。  李美璇表示,過去受限於技術限制,只能測量1到2種不同金屬,這次研究是一次測量多種重金屬與微量金屬。總結來說,大部分的重金屬都是膽囊癌的危險因子,而多數微量金屬則與膽囊癌呈現負相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