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成老人罹慢病 運動延緩肌力流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107年7月公布老人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64.88%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病。專家建議,老人家能有適量運動,才能延緩長者肌力的流失。  面對社會人口高齡化,為了提升長者的體能與健康生活,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首度與賽珍珠基金會及台北醫學大學高齡管理學系共同協力辦理「銀髮爺奶輪椅班」保健操健康促進課程,利用小巧的彈力帶、彈力球來運動,同時讓照護爺奶的「外籍家庭看護工」加入,透過保健操運動課程,藉由外籍家庭看護工一起參與課程,讓長輩在家也可以持續運動。  北醫大學高齡管理學系林立峯老師表示,銀髮長者與輪椅族爺爺奶奶最需要的就是維持肌肉的力量,但常因失能、肌力流失而無法走出家門運動,因此課程利用「輕巧口袋健身房~百變彈力操」加強訓練長者的上肢肌力與下肢肌力,搭配有氧及阻力運動,提升運動效能。  已經高齡85歲的郭錫磊爺爺原本需要用輪椅協助代步,經過12週的運動課程,慢慢進步到可以利用輪椅做為輔助工具,由自家步行到上課地點,能有如此大的進步,主要就是每次課程結束後,外籍家庭看護工在家中每天都會帶著郭爺爺進行2次的練習,持續使用彈力帶進行上、下肢肌力訓練,就這樣讓人獲得意想不到的進步。

Read More

含微量致癌物 「善胃得」全球下架

 中央社/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驗出若干胃藥含微量致癌物後,藥妝連鎖業者CVS Health Corp今天說,旗下藥局將停售常見舒緩胃灼熱藥物「善胃得」和主成分為雷尼替丁的自有品牌藥品。  路透社報導,降血壓藥接連爆發含有致癌疑慮的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成分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本月稍早發現,若干款胃藥也含有微量NDMA,導致這類產品下架。  CVS說,旗下藥局停售這類非處方胃藥,作為預防性措施。FDA則繼續研究雷尼替丁(ranitidine)內含少量NDMA是否會對患者構成健康風險。  CVS在聲明中說:「善胃得(Zantac)和CVS旗下的雷尼替丁產品尚未回收,FDA目前也未建議患者停止服用這類藥物。」  美國和歐洲藥物監管機構對這類藥物安全性進行審查,瑞士製藥商諾華集團(Novartis AG)的山德士藥廠(Sandoz)上週宣布已在全球市場停售「善胃得」,包括美加地區。

Read More

中醫治療亞斯伯格症候群

◆陳俊銘  罹患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實際原因依然不明。許多研究支持遺傳論點,1944年,由漢斯·亞斯伯格最先提出報告,但因為第2次世界大戰的緣故,這篇論文在戰勝國方面並未受到注目。1981年,英國醫師蘿娜·溫介紹了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發現。到了1990年代開始逐漸的廣為世界知道。2012年12月1日,美國精神醫學會決議取消亞斯伯格症這個名稱,並將之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以便使患者獲得自閉症患者該有的醫療。  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必須具有以下3種症狀:  1.社交困難。2.溝通困難。3.固執或狹窄興趣。  亞斯伯格症患者雖然渴望結交朋友,但仍有以下社交困難:  ‧缺乏與人相處的技巧。  ‧不能發展出與其發展水準相稱的同儕關係,未能與同輩建立友誼。  ‧缺乏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或其他身體動作以助與人溝通。  ‧難以明白別人非語言的訊息或是面部表情。  ‧缺乏社交或情緒相互作用。  ‧瞭解別人的反應、感受和需要時有困難,不能代入別人的想法及預測別人的動向。  ‧對社會規範不敏感。  亞斯伯格症患者在溝通上是最大的問題,有以下困難︰  ‧與自閉症相比,亞斯伯格症患者沒有顯著的語言發展遲緩或完全缺乏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字詞運用力求過份精確而顯得不自然而且極度冗長和複雜。  ‧理解能力弱,只了解說話或文字的字面意思,不能了解背後含義︰不能理解或理解錯誤及錯誤使用雙關語、笑話、成語、譬喻或含有諷刺的說話,不能明白抽象概念和複雜指示。  ‧語調控制怪異︰音調平板或怪異;不會在重要字詞上加強語氣;說話聲音太大或太小,速度太快或太慢。  ‧與人對話出現單向溝通的方式,欠缺溝通技巧︰  對別人的話題不感興趣,只環繞自己有興趣的話題並不斷重複。  說話時機不恰當、不恰當回應別人的說話︰  1.在特定環境說不恰當的說話。  2.不懂得在適當時候開始、加入或接續談話的時機造成不自然。 與人對話期間打斷別人說話。  ‧表達方式呈現刻板或較直接的說話:  與人溝通時使用較直接的字詞或語句,不能運用婉轉的字句,給人感覺沒有禮貌。  中醫治療亞斯柏格症候首重要寧心安神,醒腦開竅,心主神明,寧心安神,有助於患者語言溝通技巧上的改善,醒腦通竅可增進患者的理解力,臨床上常以歸脾湯、養心湯,加減石菖蒲、遠志、九節菖蒲、龍骨、牡犡。另外天王補心丹益心氣、養心陰,有助患者思考和判斷的正確度提昇。配合針灸,效果更佳,頭皮針以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額中帶為主;耳針以心血管皮質下等相關系列穴位,靈活運用;眼針可取肝、上焦、心、腎;體針可取、曲池、三陰交、太沖、風池、神門、內關、關元、氣海、足三里、太沖、公孫等。針灸有立竿見影之功效,配合藥物治療調理,亞斯柏格症可獲得很好的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慢性攝護腺炎 傷精子不利生育

 中央社/台北29日電  攝護腺炎有年輕化趨勢,泌尿科醫師杜元博說,此疾好發於20歲至50歲,除排尿困難、下體痛、性功能衰退,也可能不孕。多喝水、運動,少久坐久站有助預防。  一名26歲男性,近1年頻尿且排尿熱刺痛,尿道口有異物感,症狀反覆出現。原以為是憋尿造成泌尿道感染,吃藥有好轉但停藥又復發。因工作需長時間站立,忙碌加上憋尿,導致下體常有突發性的劇烈刺痛感甚至合併陰莖痙攣不停,排尿常要等待數十秒以上才能解出,且性功能明顯變差。檢查發現為慢性攝護腺發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表示,近幾年攝護腺炎逐漸有年輕化趨勢,此疾好發20歲至50歲男性族群,比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症族群年輕許多,是50歲以下男性求診泌尿科最常見的疾病。  杜元博表示,攝護腺炎致病原因一般和感染有關,慢性攝護腺炎除了感染因子外,常和攝護腺尿道反覆尿液逆流、持續攝護腺內鈣化結石發炎以及長期缺鋅有關。  常見的症狀如排尿不順暢、頻尿、急尿、尿後滴尿,尿道不舒服有異物感,且下腹、會陰部、陰莖或陰囊脹痛、射精疼痛、性功能障礙及精液檢驗值異常等。  杜元博表示,患者容易因生活緊張、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不良,且有長期憋尿及久坐久站的習慣,導致慢性攝護腺炎久病不癒,患者常持續3個月以上的反覆性發作,不只造成生活極大不便,甚至會造成心理及性功能的障礙。  攝護腺炎也跟不孕有關,杜元博解釋,因慢性攝護腺炎會明顯降低精子數目,造成男性精子活動力損傷及精子型態的異常,慢性攝護腺炎不利於男性生育條件,對於不孕有一定的影響性。  治療慢性攝護腺炎的原則,主要是針對發炎的治療、阻塞症狀的解除、神經症狀的消除。調整生活習慣、飲食衛教以及正確排尿姿勢訓練,有助於減少慢性攝護腺炎的發生。  杜元博提醒,平時不要憋尿、適時適量喝水,適度運動,尤其避免長期久站久坐,造成股盆底功能不良。飲食上應盡量清淡,攝取高纖食物,保持排便順暢。盡量避免菸、酒與辛辣食物,有助避免泌尿股盆發炎、新陳代謝紊亂和神經失調,以降低慢性攝護腺炎的發生機率。

Read More

憋尿翁竟排血尿 攝護腺肥大惹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王伯伯(化名)平時尿尿不順且一直跑廁所,趁著連假與家人前往南部踏青,但南下與北上都遇到大塞車,無法下車,只好憋尿忍著,不料回到家衝到廁所想尿尿,竟尿出大量的血尿,且腎臟部位感到極度的疼痛,趕緊送醫,檢查才知攝護腺肥大已經到了需要立即處理的程度了。  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表示,攝護腺肥大是指攝護腺腺體細胞的良性增生,導致攝護腺體積的臃腫,進而壓迫尿道與膀胱開口,產生排尿與儲尿障礙,最重要危險因子是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的攝護腺體積隨年齡上升而增大,閩南語俗諺:「囝仔放尿泉過溪,老人放尿滴著鞋。」忠實地反映了攝護腺問題帶來的窘境。  攝護腺肥大常見的症狀包括尿柱不若年輕時粗大,解尿需下腹用力才能完成,排尿斷斷續續無法暢快到底,終了時仍覺殘尿未盡;除排尿障礙外,更大困擾是干擾膀胱正常的儲尿機制,從而發生沒擋頭一直跑廁所,跑廁所來不及,夜間一夜七八次郎多尿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殘尿過多,膀胱高壓;進一步產生尿滯留,反覆泌尿道感染,反覆血尿,尿路結石,更嚴重者則可能會引起腎功能不可逆的損傷,目前攝護腺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經尿道攝護腺電刀刮除手術、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汽化或切除手術兩種。  經尿道攝護腺電刀刮除手術被視為治療攝護腺肥大的黃金標準方式,術中與術後仍會發生相當程度出血,特別在服用抗凝血劑、血管疾患、腎疾患或攝護腺體積太大等患者上,出血程度可能更加嚴重。手術必須以純水為術中沖洗液,少數患者會發生術中電解質失衡與術後腎功能缺損,嚴重可能會危及生命。  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汽化或切除手術則利用雷射作為能量源掃射攝護腺組織,產生高熱達到快速汽化組織與凝結止血的雙重目的。靠雷射切割與汽化的動作來開通攝護腺尿道,達到與電刀刮除一致的手術效益。可以降低手術中出血量,避免手術視野不清楚帶來的週邊器官傷害。  蔡昇翰表示,雷射手術最大的優勢在於減少手術相關出血與保有電解質平衡,進而減低風險。對正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同時合併有較多疾病的患者,是相對安全選擇,或是對於生活品質或手術安全要求更高的患者,也是可考慮的選項。王伯伯因為心臟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家人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電射手術治療,不僅術中疼痛減少,且恢復十分快速,現在尿尿已經順暢多了。

Read More

吸電子菸傷肺? 美:調查中

 中央社/華盛頓27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最近幾個月有數以百計的電子菸使用者出現肺部問題,有些是致命狀況,其中有許多人是使用黑市大麻產品。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謹慎地表示,調查還在進行中,「目前還不清楚」致病原因,但報告提到仿冒品牌Dank Vapes可能有問題。  美國目前有800多人因為使用電子菸導致肺部受傷,其中有12人死亡。  在提供過往吸食電子菸資訊的514名患者中,有77%表示他們使用內含四氫大麻酚(THC)的電子菸產品。四氫大麻酚是大麻產品中的精神活性物質。另有16%的少數使用者表示,他們只使用尼古丁產品。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代理副主任舒查特(Anne Schuchat)說:「從這些通報可得知,內含THC的產品在最近的病例中產生影響。」  他說:「我們還不知道導致民眾生病的確切原因為何,例如,是否是一種特殊的溶劑或摻雜物導致肺部受傷,或者這些案例都是源自單一或多個供應商。」

Read More

系統遭駭 台大醫:調查中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系統驚傳遭駭客侵入,院內存有國家元首等病歷資料,恐有外流風險。對此,台大醫院指出,日前確實曾因駭客侵入向行政院報告,行政院仍在調查中。  有媒體報導指出,台大醫院電腦系統傳遭到中國大陸駭客攻擊,甚至直指駭客到系統內「逛了一圈」,其中不乏國家元首及高階官員、VIP病患病歷資料,讓國安單位相當關切。  台大醫院表示,幾乎每天都遭受駭客攻擊,實屬家常便飯,然而,上月確實因為一起攻擊事件向行政院資安會報告並且展開調查,估計是情況較為嚴重,資料外流與相關影響程度得等調查釐清。  台大醫院指出,重要人士資料都以高度機密保護,應不用過於擔心。院方非常重視醫院資安議題,不僅使用密碼及辨識碼雙重保護,從去年起組織資安小組,今年更加碼編列一筆新預算提升資安,不間斷以新防毒軟體、防毒方式,應戰駭客攻擊。

Read More

退休校長老是念舊?! 確診失智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已退休的大學校長,有一段時間出現忘東忘西、不停重複詢問等情形,且家人常會聽到案例多次提起之前的老同事及學生近況,但實際上已多年未與這些人聯繫。因記憶力及其他生活功能變差的症狀越來越明顯,至神經內科求診,最後確診罹患失智症。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兆煒表示,失智症的症狀不僅只會出現記憶力的減退,也會出現像是空間感喪失、判斷力變差,躁動、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如果不接受治療,這些症狀會逐漸加重。  陳兆煒指出,上述案例屬高知識分子,在家裡也是權威型長輩,認為自己腦力好,因此病識感差,不覺得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然而,此類病識感較差的病患大多不願承認自己腦部功能的下降,常認為家人都在欺騙他,因此常會起衝突,造成家庭成員很大困擾。  陳兆煒說,該名案例雖然確診時已是中期失智症,但經過藥物治療及教導家人照顧技巧,歷經兩年多治療,不僅病患生活功能下降的情形有減緩,夜間躁動及日夜顛倒等症狀也有改善,讓家人照護壓力減輕許多。  他呼籲,有上述疑似症狀者,應至神經內科求診,釐清自己罹患失智症之風險,清楚了解可能的疾病進展。

Read More

早期治療 乳癌5年存活率逾9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調查,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年新增逾1萬名病患,平均一天新增35名乳癌患者、有6人死於乳癌。專家指出,乳癌只要能早期發現、積極治療,5年的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根據統計顯示,2016年乳癌新發病例高達1萬2672人,相較20年前乳癌新發生人數2952人,攀升了4.2倍。其中,以50-54歲的乳癌新增患者攀升速度最快,攀升6.3倍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表示,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年新增逾1萬名病患,平均一天新增35名乳癌患者、有6人死於乳癌。台灣女性停經前罹患乳癌的新增個案數越來越多,且年輕化趨勢加速,這可能與越來越晚生育、環境荷爾蒙暴露等因素有關。 賴基銘指出,乳癌若能早期發現、積極治療,5年的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治療上一直有突破性的進展,隨著基因檢測的發展與病理組織的基因學研究,都可以幫助乳癌病友進入個人化量身訂做的精準治療階段。 無論是賀爾蒙陽性(ER/PR+, HER2-)、HER2過度表現型(HER2+)、三陽性(ER/PR+, HER2+)、三陰性乳癌(ER-, PR-, HER2-; TNBC),都有對應的治療方式,甚至是連過去認為乳癌治療中最為棘手的三陰性乳癌,也陸續有新藥上市,甚至是免疫治療。 賴基銘也提到,乳癌治療期間,患者很容易產生癌因性疲憊而懶得活動,但事實上運動可以幫助強化免疫系統,維持身體狀況,比較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治療。尤其化療會讓正常細胞受損,導致代謝急速下降、機能衰退,而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速度。 根據一項國際研究指出,乳癌患者在治療期間,搭配舞蹈運動輔助,可大幅降低治療期疼痛及壓力的副作用達3成以上,進而提高積極接受治療的意願。 鑒於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以《2019粉紅運動-愛波舞后》響應國際乳癌防治月運動,呼籲全台女性一起動起來,不只有助降低乳癌風險,還可以降低乳癌患者的死亡率。

Read More

竹縣職場減重 甩18.3kg居冠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衛生局今年推動健康職場認證,針對有意願辦理健康減重的十三個職場提供部分運動講師費及免費營養課程,四百五十人參加,共減重九百零六點九一公斤,減重第一名為遠東新世紀黃姓員工,四個月狠甩十八點三公斤,除血壓恢復正常外,工作起來更有效率。  新竹縣衛生局表示,黃姓民眾在健檢中,發現自己血壓高、尿酸高,甚至有腳痛情形,透過改善飲食(足夠蛋白質、低油脂食物、澱粉類減半、戒糖飲及宵夜)、一週四至五天規率運動,包括慢跑、仰臥起坐、啞鈴等等,及持續實施堅強意志力,成功甩重。針對減重公斤數最多者,前六名皆可獲得商品禮券。  原相科技鍾姓員工甩掉十七點九公斤,利用少吃、吃對食物、快走卅分鐘以上,吃好的澱粉、不吃人工食品、並食用原態食物,多吃燙青菜、吃低GI水果、無糖豆漿、選雞胸肉和低卡沙拉;並組成健走團隊,隊友彼此監督每日步數,每日走十公里成功瘦身。  衛生局提醒民眾,減重不復胖的秘訣就是要持續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在飲食方面,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天天五蔬果(三份青菜及二份水果),不喝含糖飲料及減少精緻點心攝取;運動方面,養成每日至少運動卅分鐘習慣,減少體脂肪形成。最後也不要忘記量體重的重要性,因為藉由量體重可以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