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可預防譫妄症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蘇冠賓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及相關藥物,對於預防重病患者產生譫妄症有顯著的功效。研究成果被刊登國外期刊「睡眠醫學評論」。  中國醫藥大學表示,蘇冠賓團隊證實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以及其受體相關藥物,只要適當運用較低劑量,可有效地預防譫妄症的發生,論文「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及發病機制與晝夜節律失調有關」被刊登在期刊「睡眠醫學評論」。  蘇冠賓帶領的團隊,包括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曾秉濤、光田醫院神經科醫師楊鈞百,及澳門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教授蘇煥興等人。 蘇冠賓團隊針對精神疾病的「譫妄症」,因應其晝夜節律失調的發病機制,利用網路統合分析方法,發現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及相關藥物,對預防重病患者產生譫妄症有顯著的功效,譫妄的主要症狀包括突發性的聽幻覺、視幻覺、及怪異妄想,合併嚴重的意識混亂和波動,讓照顧者以為患者中了邪。 中國醫藥大學表示,最新研究報告譫妄在住院中老人盛行率高達27%,其他重症病人中也常見,特別是在臨終病人當中,高達85%會發生譫妄。目前醫學界公認,治療譫妄最重要是找出潛在生理病因並盡快矯正,譫妄症狀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其病因仍未完全明朗,但一般公認此症候群的預防重於治療。 蘇冠賓所領導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在相關的主題上的研究成果豐碩,近2年利用兩篇原著論文和2篇綜合薈萃分析論文,從基礎到臨床,探討晝夜節律失調在嚴重精神疾病的問題。

Read More

故意散播動物傳染病謠言最重罰百萬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3日三讀修正通過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部分條文,未來故意散播有關動物傳染病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立法院會三讀修正通過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部分條文,修正重點包括明定任何不得故意散播動物傳染病不實謠言。三讀條文明定,故意散播有關動物傳染病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此次三讀的另一個重點,則是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因素與新興動物疾病,明確公告檢疫物品與各國疫情狀態,並訂定檢疫條件,以兼顧疾病風險管控與貨品通關順暢。  為避免應施檢疫物經由網路平台販賣與輸入,增加動物傳染病隨貨品運送散布的風險。三讀條文明定,網際網路內容涉及境外應施檢疫物之販賣至國內、輸入或其他檢疫相關事項,經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公告者,其廣告刊登者、平台提供者、應用服務提供者或電信事業,應依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之公告,採取包括加註有關宣導防疫或檢疫的警語;保存刊登者、販賣者或訂購者資料,或定期提供予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以及限制接取、瀏覽或移除相關網頁內容等措施。  若違反上述規定,條文明定,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Read More

8成老人愛看電視 久坐加速老化

 中央社/台北3日電  據調查,65歲以上長輩最愛的休閒活動以看電視居冠,多達80%以上老人坦言愛看電視。醫師提醒,老人家久坐恐加速老化,建議看電視每30分鐘就應起身站一站,增加活動量。  衛生福利部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指出,65歲以上長者休閒活動項目以看電視最多、占80.7%,女性愛看電視比例高於男性,其中又以金馬地區老人家最愛看電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吳建遠表示,許多長輩長時間不出門、與外界隔絕,身心都可能出現問題,為了鼓勵長輩增加社會參與、交流,今年設立「長者居家科技互動平台」,讓長輩能隨時與人互動,避免因獨居、寂寞而產生衰弱。  吳建遠說,長者居家科技互動平台今年4月起在台中市試辦3個月,邀請60戶長輩參與試看,由地方衛生局到有意願參與的長輩家中安裝機上盒和鏡頭,讓長輩在家也能參與直播節目、和主持人互動,共花費新台幣80萬元。  然而,根據調查,長輩在計畫前後的身體活動與健康飲食的相關認知僅提升9%、自覺健康狀態提升4%、對生活的滿意度提升3%。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鍾遠芳表示,參與試辦的60戶長輩,約有40%每天固定收看節目,但可能是收看時間太短導致宣導效果不佳,但國健署認為長輩對於該平台接受度高,因此11月起將斥資1700萬元針對全台7縣市共6000戶長輩進行擴大試辦。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老人醫學醫師詹鼎正表示,研究顯示,老人家久坐恐加速老化、對健康也不好,建議每30分鐘至少站起來1到2分鐘,或站著看電視都比坐著看好;若是生活功能不好的老人,看電視時也可以拿著助行器站一站,增加活動量。

Read More

中醫美容針 OL改善皺紋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臉部皺紋較同齡女性明顯,經由美容針治療並搭配針刺後面膜貼敷,2週後明顯改善。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曉逵說,中醫針灸美肌法可適用於治療及保健性美容,包括除皺、拉提、瘦小臉等。  陳曉逵表示,中醫美容針是利用如髮絲般細微的針具,運用於治療性美容與保健性美容。治療性美容項目包含顏面麻痺、口眼歪斜、癌症放療後顏面僵硬、術後顏面水腫等;保健性美容如面部細紋、法令紋、魚尾紋、皮膚下垂、黑眼圈、國字臉、大小臉等。美容針運用西醫顏面解剖基礎,搭配針刺穴道增加經絡氣血循環,增加肌肉彈性,讓肌膚變得緊實,達到美顏潤澤目的。  他說,常見3、40歲女姓很在意眼尾、鼻側及唇周的「歲月痕跡」而求診,美容針依臉部不同部位,運用不同深度、方向及手法,可改善臉部狀況。

Read More

第2波公費流感疫苗8日開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將針對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於8日開打,小兒科醫師表示,今年改打四價疫苗,使家長讓兒童接種意願較往年高,建議第一次接種的孩子接種2劑,但間隔1個月。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升級四價並分階段施打,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罹患流感後,容易引起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為流感高風險族群,因此優先安排為第二階段接種對象,並於8日開打,只要依時程儘速前往接種,則可於流感疫情高峰前產生足夠抗體。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罹患流感可能有致命風險,家有6個月以上至入學前幼兒,可於8日起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若幼兒為第一次接種,需間隔1個月後再接種第2劑,才可獲得完整保護力;由於每家廠牌的疫苗病毒株種類一致且製程相似,2劑疫苗廠商不同不會影響效果及安全性。 不過,由於國光公司提供的四價流感疫苗,適應症年齡為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3歲以下幼兒僅可施打賽諾菲公司的四價流感疫苗,劑量也無須減半。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若未滿3歲幼兒誤接種國光公司疫苗時,因疫苗內含抗原劑量與其他四價疫苗一樣,不需再補接種,但接種院所應告知當事人、追蹤個案狀況,並向衛生局通報接種異常事件。 據統計,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分3階段開打,第一階段於11月15日開始,接種對象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至12月1日,接種數約64.1萬人。預計4日各縣市衛生局獲配送公費流感疫苗量累計將達316.5萬劑,足敷因應第2階段開打需求。 第3階段的其他公費接種對象,也將於明年1月1日如期開打,羅一鈞表示,由於夏季流感疫情結束得晚,目前尚未進入流感流行期,預計要到明年本節後才進入流行高峰,疫苗供應量無虞。

Read More

關節有舊傷 睡前可鹽水泡腳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立冬過後,天氣變冷的速度加快,面對關節舊傷如何進行冬季保健,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郁凱說,睡前可用鹽水泡腳。 賴郁凱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兩年前的暑假他準備騎自行車出門,沒想到後車架上的繫繩未綁牢,才剛騎上自行車,便因後輪捲入繫繩而撲地跌倒,膝蓋受傷後,他先外敷消腫的「三黃膏」,局部溫熱感消退後,外敷「如意金黃散」,瘀青逐漸消退,第2週開始,改用溫經通絡的「太乙膏」,屈伸困難的左膝關節才逐漸可以活動,第3週才逐漸能下蹲。整整1年,雙腳才能步行10公里,如果長途騎乘自行車,隔日膝關節依然會腫痛。  於是每次運動後沐浴完,都以1盆熱水加入少許食鹽,泡腳15分鐘,隔日,膝關節的痠痛與小腿肌肉的疲勞,能有效紓解。  賴郁凱說,根據自身經驗,冬日用鹽水泡腳,不只能改善膝關節的陳年舊傷,對腰臀及下肢的陳舊性關節損傷也有效。因為,鹽能入腎,腎又主一身骨骼關節,對冬日復發的下半身骨骼關節陳年舊傷,最是適合在睡前用「鹽水泡腳」來保健。其方法為:泡腳水溫應介於攝氏38至40度,水深建議20至30公分,時間約為15分鐘,要避免使用金屬容器盛水,否則水溫會快速傳導流失。

Read More

中西醫合療 失智老人睡得好

 記者林偉民/台南報導  家有失智老人,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顧,若遇到老人家晚上睡不著,白天卻呼呼大睡,更成為照顧的家人的困擾。嘉南療養院為一名患者進行中西醫合療,調節睡眠日夜週期,情況總算改善,情緒也較穩定,負責照顧的家人都很開心。  高年精神科主任譚宏斌指出,有一名80多歲的老奶奶10年前中風後,雖然肢體活動恢復良好,卻診斷出血管性失智症,今年更進展到中重度失智症,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顧,且出現白天嗜睡,晚上卻又好像在跟人對話般喃喃自語,情緒起伏也很大,甚至半夜會大聲哭鬧。  家人將她送嘉療診治,在不停止原有的西藥下,由中醫師開立中藥調理,加上原本老人日間病房白天的認知促進活動,老奶奶目前已能夠白天保持清醒,晚上安靜入眠,情緒也較穩定。  院長鄭靜明表示,生理時鐘是指生物本身的睡眠節律與日夜節律,此節律會受光線、聲音或內在刺激,造成情緒、壓力或身體病痛,以中醫的角度,睡眠的規律與身體的陰陽氣機運行有關係,用中藥可以輔助調節睡眠節律。  而要修正日夜週期,除了使用中藥調整身體氣機,生活作息也要注意,必須要讓失智老人家參加老人日間病房白天的認知促進活動,來維持日間活動,以避免白天嗜睡,晚上反而睡不著。

Read More

暴露低溫 前2-3小時最易腦中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首波寒流來襲,國健署提醒長輩及慢性病患者嚴防心血管疾病發作,落實保暖就對了!  因應接下來的冷天氣,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暴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3小時,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打119迅速就醫。  王英偉也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血壓監測、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確實做好保暖措施。  國健署建議,同時要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外出運動。  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保命要訣就是儘速就醫。

Read More

口腔癌死亡率10年未降 防治檳榔危害 民團促訂專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發現,國人對檳榔致癌的認知率仍嫌不足,口腔癌的男性發生率、死亡率皆未明顯下降。台灣檳癌防制聯盟呼籲,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積極推動相關防制工作。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昨天公布第十屆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並頒獎。高嚼檳組績優三縣市為:桃園市、彰化縣、屏東縣;低嚼檳組三績優縣市為:基隆市、新竹市、台南市。 同時,根據縣市自製特色成果海報內容,評選出新竹縣為高嚼組「特色成果獎」、台中市為低嚼組「特色成果獎」。新增「網路人氣獎」,前三名依序為:台南市、台中市、新竹市。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死亡率十年來並未下降,仍是台灣嚴重的癌症問題,且口腔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仍高居第五,每年有超過3千名國人因口腔癌離世,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低於全癌症的69歲,且為30-59歲青壯年男性十大癌症第一,顯見口腔癌尤其對台灣青壯年男性危害甚大,重挫了家庭經濟支柱,易造成「一人罹病,全家受苦」的社會現象,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永續發展。 國健署7月調查也發現,台灣國高中生嚼的第一口檳榔超過7成來自親友,而且嘗試過檳榔的國中生,有將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發生在11歲以前。 因台灣口腔癌問題不僅危害衛生健康,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及主婦聯盟也與台灣檳癌防制聯盟共同呼籲政府盡速訂立專法防制檳榔危害。

Read More

7旬翁口腔腫瘤切除3年 發現癌前病變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七十多歲的李先生是一名退休工人,多年前因為口腔黏膜疣狀增生接受手術切除及補皮,後又因有白斑問題進行雷射手術切除,認為是良性腫瘤且已經手術切除;三年後,李先生覺得脖子腫腫的,嘴巴裡面也感覺有些凸凸的異樣,再回門診追蹤,再度發現口腔病變。  經檢查發現口內有一個約2公分大小腫瘤,切片檢查為癌前病變,屬於重度的細胞分化不良,口內腫瘤又變大了,是最接近癌症的型態,經X光檢查發現骨頭已被破壞,且脖子明顯有一腫大淋巴結已快從表皮衝破,嚴重惡化。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李芳輝主任表示,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屬於口腔癌高危險因子,強烈建議曾有過菸檳行為者,一定要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假如出現纖維化、白斑、紅斑、疣狀增生時,視情況須切片檢查或二氧化碳雷射,再者積極手術切除治療。  李芳輝強調,基本上只要黏膜再繼續接受刺激,很快就會再復發,尤其曾是高危險族群,同時有嚼食檳榔、喝酒、及抽菸行為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  據衛生福利部和國民健康署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約有7千名新發生個案、3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9成有嚼檳榔習慣,檳榔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