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牙口差 易影響營養心理健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逾4成,專家指出,老人口腔機能不佳,易產生營養及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會與社會產生溝通障礙及疏離。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105「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65歲以上長者的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乳品類攝取不足1 份為82.6%,以75 歲以上及45-64歲乳品類攝取不足1 份的情形最為嚴重。長者因咀嚼能力下降、「熱量攝取不足」、「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與「蛋白質攝取不足」,長期營養不均導致衰弱與肌少症。  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指出,高齡者因為退化的關係,導致體能衰退,平衡、協調及反應隨著時間變差與變慢,伴隨因老化造成肌少症、營養不均衡等問題,發生跌倒的事件層出不窮,影響生活品質。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口腔衛生與健康照護科老師呂國勳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口腔疾病列為最常見非傳染性疾病,輕微可產生不適及疼痛,嚴重影響咀嚼功能及顏面損害甚至感染而死亡。  他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老人口腔機能不佳、牙齒咀嚼能力喪失,唾液分泌減少而導致齲齒與口臭,產生營養及心理健康問題,與社會產生溝通障礙及疏離。  除建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定期口腔檢查及積極治療外,再配合「健口操」的訓練,可以提升長者口腔的健康與機能,呂國勳說,健口操可強化吞嚥與咀嚼肌群,其包括臉部、臉頰、舌頭運動、唾液腺按摩及吞嚥、發音練習等,可以預防失智、自閉、憂鬱及延緩失能。  營養師王子綾表示,國民健康署推出「我的餐盤」,利用圖像呈現各類別之比例,結合6大口訣(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1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強化高齡族群的營養飲食新觀念,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及降低長者衰弱風險。

Read More

乳癌女 舞出新生命 人生一度墜落谷底

靠舞蹈帶來的愉悅心情熬過化療 學會更愛自己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47歲王小姐是名室內設計師,工作之餘還得照顧2名孩子,近年發現乳房有硬塊確診乳癌,人生一度墜入谷底,罹癌後接觸到舞蹈,不僅靠舞蹈熬過化療副作用,更學會愛自己多一點。  響應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辦「2019粉紅運動愛波舞后」,鼓勵全台女性一起動起來,不只可降低乳癌風險,還可降低乳癌患者死亡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醫師賴基銘表示,各種類型的乳癌都有應對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產生癌因性疲憊而懶得活動,尤其化療會讓活性細胞受損,導致代謝急速下降、機能衰退,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強化免疫系統、維持身體狀況,肌肉也不易萎縮;國際一項研究顯示,乳癌患者治療期間搭配舞蹈運動輔助,可大幅降低治療期疼痛及壓力副作用,有助降低患者壓力及疼痛嚴重程度3成以上。  47歲的王小姐平時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不僅工時長、壓力大,下班回家後還得照顧2名孩子,近年發現乳房有硬塊,而且有痠痛感,立即就醫確診乳癌2期轉移淋巴,曾一度無法接受乳癌找上她。  切除單側乳房以後,她開始接受化學治療,隨之而來的頭暈、頭痛、嘔吐、坐立難安、疲憊等副作用令她相當難受,停止治療的想法在她腦中揮之不去,直到有次接觸醫院的癌症病友團體,此後她開始和癌友一起學習印度舞蹈,化療的副作用也被舞蹈帶來的愉悅心情取代。  如今王小姐療程雖已結束,但每週仍會和癌友們一起跳舞,她回憶,罹癌前事事以家庭、工作為重,忽略自己的需求,直到罹癌後她接觸到舞蹈,不僅精神變好,也更有自信、敢於表達想法,學會愛自己多一點。

Read More

疑含致癌物下架 2胃藥不再販售

食藥署1個月內回收完畢 另13款藥品檢驗合格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胃藥「善胃得」日前被驗出含有致癌疑慮的不純物,全台38款同成分藥品預防性下架。食藥署昨(28)日指出,目前全台共有13款藥品、共120批檢驗合格。另,「葛蘭素善胃得注射液25毫克/毫升」、「安保胃膜衣錠150公絲」將配合原廠通知,全面下架回收,不再重新上架販售。  食藥署日前接獲GSK生產的胃藥善胃得成分中的ranitidine原料藥,檢出微量含有動物致癌性物質NDMA,要求業者應於今年9月23日前完成含ranitidine成分藥品之預防性下架作業,經檢驗確認合格者,始得恢復供應、銷售。  目前全台共有13款藥品、共120批檢驗合格,包括「生達胃恩利膜衣錠150毫克」、「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信東利爾錠膜衣錠150公絲」、「胃治潰注射液25公絲/公撮」、「胃治潰膜衣錠150毫克」、「固胃治潰膜衣錠」、「潰特得膜衣錠150公絲」、「吉適治潰定膜衣錠75毫克」、「吉適治潰定加強膜衣錠150毫克」、「衛達胃達舒膜衣錠150公絲」、「衛達胃達舒膜衣錠300公絲」、「佳得胃10公絲注射液」、「佳得胃注射液25毫克/毫升」。  食藥署指出,日前接獲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公司台灣分公司及鴻汶醫藥實業公司通報,其旗下藥品「葛蘭素善胃得注射液25毫克/毫升」、「安保膜衣錠150公絲」將配合國外原製造廠通知,全面自主下架回收,不再重新上架。預計將於1個月內回收完畢,屆時藥廠將繳交報告告知回收數量、藥品處理方式、回收原因以及未來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Read More

巴西研發電流技術預防癲癇

 中央社/聖保羅27日專電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透過電流刺激使神經元去同步化,可以在癲癇發生之前,阻止病灶產生。目前這項技術已申請專利。  這項新技術的構想是始於觀察英國倫敦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  2000年6月10日,人們在倫敦千禧橋落成典禮上看到了這座橋擺動的現象。由於建造工程師沒有考慮到,如果一大群人以相同的步伐行走於橋面會產生擺動,讓人產生千禧橋結構太不穩定的聯想。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UFMG)神經科學核心協調員、電子工程師和人類生理學博士莫瑞斯(Marcio Flavio Dutra Moraes)分析指出,如果相同數量的人以不同步的方式走過這座橋,這種現象就不會發生。  莫瑞斯指出,神經網絡的「非同步化」是為防止異常活動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也就是說,治療使用去同步化電流刺激來「擾亂」神經元網絡的功能,避免異常同步而誘發癲癇發作。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癲癇發作時,這些腦細胞開始觸發高於正常的信號,也就是說,他們變得同步興奮,致使病灶從大腦的一個領域蔓延到另一個領域。  莫瑞斯指出,目前癲癇治療都是使用藥物或手術。雖然藥物治療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在難治療的癲癇方面,藥物治療進展甚微。  另外,這些藥物使神經元的反應變慢,變得不興奮,但也有不好的副作用,讓如學習或工作等活動的大腦速度較慢。  至於手術只是去除大腦中有問題,即導致癲癇發作的部分,但也可能損及大量的神經迴路,影響重要的大腦活動。此外,手術也不能適用於所有病例的治療。  巴西研究人員開發的技術稱為「非週期刺激」(non-periodic stimulation, NPS),也就是非週期和去同步性。  為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控制裝置的原型(奈米線)植入患者體內,到達大腦正在產生癲癇危機的區域,使其不同步。  到目前為止,巴西研究人員能夠證明的是,這項技術有潛力取代手術或以藥物治療的方式治癒癲癇,並成為一些特定類型疾病患者選擇以藥物治療之外的替代方案。

Read More

婦昏倒竟是腦動脈瘤破裂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40多歲女子在家突然昏厥,先生緊急將她送醫。病患在無外力撞擊下,意識不清、身體左半邊無力,醫師初步懷疑為出血性腦中風。經電腦斷層證實是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緊急手術治療才脫離險境。  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岱宗表示,腦動脈瘤是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在管壁突起的小囊泡。囊泡包覆的血液越大顆,代表血管壁越薄也越容易破裂;腦動脈瘤未破裂前,幾乎不會有症狀,一旦破裂就易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有1/5的病患尚未到院就會死亡,1個月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5成,唯一的預防方式就是進行高階健康檢查,以核磁共振確認腦部是否有血管瘤。  郭岱宗說,腦動脈瘤又稱為「顱內不定時炸彈」,好發於30~60歲女性,主要危險因子以高血壓、抽菸為主,除非病患曾遭受到外力撞擊,不然自發性腦出血患者部分為先天性血管壁缺損,容易在腦中形成血管壁囊泡;家族遺傳的高血壓與多囊性腎臟病患,也容易因為血壓升高或基因影響,導致腦動脈瘤。  醫師認為應以血管瘤的位置與形狀評估是否開刀。以該名患者為例,雖然血管瘤為0.35公分,但因呈現不規則狀,加上位置為連結左右大腦的前交通動脈上,如果不手術,未來再次破裂、影響生命的機率非常大。  臨床上腦動脈瘤手術分為「開顱顯微神經手術」與「線圈栓篩手術」,無論選擇哪種手術,腦動脈瘤發生的黃金救治時間為第一次破裂時算起的72小時,一旦延遲,可能因為腦部血壓不穩定,而有再次破裂之虞。  醫師也提醒,雖然有些因腦動脈瘤破裂送醫的患者,經過問診時會坦言平時偶爾有間歇性頭痛,但每名病患狀況不同,大部分是在無預警下昏倒而緊急送醫。建議國人應有健康檢查觀念,隨時掌握身體狀況。

Read More

塑膠茶包釋出上百億塑膠微粒

 中央社/蒙特婁27日綜合外電報導  新研究發現,一包塑膠茶包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上百億顆塑膠微粒,這個數量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膠數量,但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膠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英國「衛報」網站報導,加拿大馬吉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把塑膠茶包浸入一杯幾乎煮沸熱水(攝氏95度),茶包會釋出約116億顆塑膠微粒和31億顆較小的奈米塑膠微粒至杯中。  這個數量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膠數量。根據今年稍早公布的研究內容,一般人每年吃下至少5萬顆塑膠微粒,同時吸入相同數量的微塑膠。  研究人員測試蒙特婁商店和咖啡廳4種不同類型塑膠商用茶包,把茶袋清洗後浸入幾乎沸騰的水中5分鐘,再用電子顯微鏡和光譜儀進行分析。  根據這項研究顯示,他們發現,單一茶袋釋出超過116億顆塑膠微粒,「較先前其他食物的塑膠負荷量高出好幾個級數」。這項研究刊登在「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  大部分茶袋用天然纖維製成,但許多使用天然纖維製成茶包品牌仍使用塑膠來封口。部分品牌茶袋已不用紙製,轉而使用塑膠,而這些塑膠茶包正是研究人員測試對象。  塑膠微粒是塑膠的微小碎片,研究人員定義這些微塑膠大小介於100奈米至5公釐之間,主要由塑膠垃圾分解產生。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空氣、土壤、河流和最深海溝發現塑膠微粒蹤跡,自來水、瓶裝水、海鮮和啤酒中也能找到這些微塑膠。研究人員去年10月首度在全球不同區域數個國家的人類糞便樣本中發現塑膠微粒。  為了測試茶包釋出塑膠微粒的潛在毒性,這支加拿大研究團隊把水蚤放入已受汙染的水中,發現微塑膠會影響這些水蚤的行為,且使牠們出現發育畸形的情況。  根據世衛說法,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膠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不過,WHO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充分了解這些塑膠如何擴散至環境中,以及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茶包釋出大量塑膠微粒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塑膠茶袋與沸水接觸,即使是「食用等級」塑膠加熱至攝氏40度以上時,也可能分解或滲出有毒物質。

Read More

奇美安寧病房宣導病主法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成立已11年的奇恩病房,配合世界安寧日「我的照顧是我的權利」主題規劃系列活動,獲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捐贈布偶,透過緩和醫療中心護理人員布偶劇演出,宣導病人自主權利法。  奇美醫緩和醫療中心主任柯獻欽表示,奇美醫安寧團隊已成立21年,從安寧居家服務開始做起,再發展到安寧共同照會。97年成立奇恩病房,今年屆滿11年,目前已有20張病床。  奇美醫102年8月成立緩和醫療中心,其中包含癌症、非癌症、急重症與教育研究各組,不侷限於服務癌末病人,期望各類疾病的末期病人都得以善終,並致力於安寧緩和醫學的教育與推廣。  108年1月剛生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一般民眾對這個法案仍相對陌生,包括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維持生命治療包含哪些?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指的是什麼等。因此,透過布偶劇,讓民眾更加了解法案的精髓,更有把握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做決定。

Read More

12款胃藥檢驗合格重上架

 中央社/台北27日電  含致癌物胃藥風波暫歇,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合格名單,共有12款胃藥產品檢驗合格、重新上架。藥師也呼籲,食藥署、健保署研擬應變機制,避免民眾用藥出現空窗期。  葛蘭素史克生產的胃藥「善胃得」日前被歐美驗出含有致癌疑慮的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成分,食藥署統計,全台有21家藥廠生產雷尼替丁成分藥品,領有38張藥品許可證,每年健保用量達8000萬顆。  食藥署20日宣布全台38款藥預防性下架,要求業者必須檢驗合格,才可重新上架。  食藥署今天下午5時公布最新檢驗合格名單,共有12款、120批藥品檢驗合格,恢復上架。  合格產品包括:生達胃恩利膜衣錠150毫克、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信東利爾錠膜衣錠150公絲、胃治潰注射液25公絲/公撮、胃治潰膜衣錠150毫克、固胃治潰膜衣錠、潰特得膜衣錠150公絲、吉適治潰定膜衣錠75毫克、吉適治潰定加強膜衣錠150毫克、衛達胃達舒膜衣錠150公絲、佳得胃10公絲注射液、佳得胃注射液25毫克/毫升。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開業藥師沈采穎今天受訪時表示,去年同樣被驗出NDMA的降血壓藥是不可停藥的藥品,因此一傳出含有致癌疑慮的不純物,就引發民眾恐慌,但這次的胃藥屬於階段性的藥品,吃幾個月就可停藥,影響也不及去年大。  沈采穎也坦言,全台雷尼替丁預防性下架後,確實出現一段空窗期,藥師也無法替患者換藥,面臨開不出藥的窘境;她建議,健保署應和食藥署研擬出一套應變機制,一旦類似事件發生時,可立即公布替代藥品,讓民眾有藥可吃。

Read More

NG保養觀念 恐加劇唇部問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乾裂、暗沉與唇紋,是民眾最在意的唇部困擾。皮膚科醫師指出,如過度去角質、口紅或唇蜜可以替代護唇產品等NG護唇觀念,恐加劇唇部問題。建議應掌握低敏感刺激、能深入滋養唇部的原則,挑選能回應肌膚原生需求,提供保濕、修護成分的產品。  皮膚科醫師蔡依倫表示,雖然民眾普遍知道保濕對唇部保養的重要性,常見幾種NG護唇觀念,包括過度去角質、口紅、唇蜜可以替代護唇產品、只重外部鎖水忽視內部滋等,不僅會導致唇部困擾無法改善,甚至還會引發過敏發炎等疑慮。唇部護理還是回歸選擇成分單純的護唇產品,避免唇部過敏刺激,以植物來源油為基底的產品。  蔡依倫說明,頻繁使用唇部去角質產品,可能破壞嘴唇表面脆弱保護機制,加速內層的水分散失,讓嘴唇落入乾燥脫皮、暗沉與唇紋產生的惡性循環。建議唇部保養應該護角質而非去角質,可透過厚敷護唇產品強化外層的保濕、等待軟化的死皮自然脫落,並可選擇具深度滋養效果的護唇產品,滋潤並提升唇部肌底的保水力。  許多女性偏好使用口紅、唇蜜遮蓋原有唇色、代替護唇產品,然而口紅、唇蜜屬於彩妝產品,鎖水滋潤的保養效果較弱、也無法實際改善唇色,甚至,口紅、唇蜜常見的石化合成色素、香精 以及其他不必要的成分添加,都可能造成唇部刺激、造成更多唇部負擔。  蔡依倫也指出,一般護唇膏以提供外部鎖水保護功能為主,所選用油性成分多停留在唇部表面 (如凡士林),對於短暫改善唇部乾裂問題或許已足夠,但要長期改善唇部乾燥、脫皮,養出水嫩雙唇,只有外部鎖水功能是不夠的,還需添加能夠深入滋潤唇部角質、具營養價值的植物性油脂,才能從內滋潤修護、長效保濕。

Read More

爬梯摔傷腰椎 椎體崩塌變駝背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9歲吳姓工程師7月在家爬鋁梯換燈泡時不慎摔落,造成腰椎爆裂型粉碎骨折,原本臥床休養,沒想到不到1個月,骨折處椎體持續崩塌、變形,出現背痛,駝背越來越嚴重;9月接受機械手臂精準置入骨釘後,搭配復健運動,駝背、背痛改善,可以挺直站立,行動自如。  台中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潘建州指出,傳統的脊椎手術憑據醫師個人臨床經驗,加上術中反覆超過百張X光照相定位,由醫師徒手將骨釘打入,除了骨釘誤植約1到2成,有神經損傷風險,尤其脊椎側彎角度過大或嚴重脊椎變形等困難案例,難以徒手置入骨釘。  潘建州表示,機械手臂脊椎手術經由3D電腦導航定位,骨釘誤植機率降到1%以下,手術中只需拍2張X光照相定位,輻射暴露大幅降低,也降低患者神經、血管併發症、住院時間大幅減少,尤其脊椎側彎角度過大或嚴重脊椎變形等困難案例在3D電腦導航定位下能精準置入骨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