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將開放家庭校園使用氟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配合預防學童齲齒,衛福部決定開放「氟鹽」在家庭與校園供餐使用,預計明年上路,12日預告修正包裝食鹽氟標示規定草案,未依規定標示者,最重罰300萬元;標示不實者,最重罰400萬元。  根據衛福部過去調查,6歲的孩童蛀牙率已近8成,為了預防學童蛀牙,食藥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修正草案,已就氟化鉀及氟化鈉的規範用途調整。12日再預告修正「包裝食用鹽品之氟標示規定」第二點草案,修正添加氟化鉀或氟化鈉之包裝食用鹽品,應註明「限使用於家庭用及校園供餐用鹽。」醒語字樣。  食藥署強調,未來如食用鹽品未依規定標示者,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標示不實者,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至於違規產品則通知限期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屆期未遵行規定者,沒入銷毀。

Read More

北市抽驗 小芥菜農殘超標280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12日公布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指出,在共抽驗90件蔬果產品,發現有8件不符合規定。1件新素派素食自助餐的小芥菜,檢出有4項殘留農藥不合格,是這次違規最嚴重者,其殺蟲劑百利普芬含量2.80ppm,超標280倍。  北市衛生局日前至轄內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374項殘留農藥含量,共抽驗90件蔬果產品,發現8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8.9%。  這次不合格產品中,違規最嚴重的是新素派素食自助餐的1件小芥菜,檢出4項殘留農藥不合格,其殺菌劑貝芬替含量1.2ppm,超過標準上限1.0ppm0.2倍;殺蟲劑芬普尼0.008ppm超標7倍;殺蟲劑因得克5.4ppm超標3.4倍;殺蟲劑百利普芬2.80ppm,超過0.01ppm以下標準達280倍。  其他不合格產品還有柳橙、紅火龍果、牛番茄、珍珠芭、菜豆、小芥菜、芹菜各1件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北市衛生局表示,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者,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可處分責任業者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若無法交代來源,依同法可處分販售業者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針對不符規定產品,北市衛生局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並移請產品來源所轄衛生局溯源處辦。

Read More

術後未追蹤 婦乳癌復發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0多歲陳姓婦人7年前罹患乳癌,接受改良型根除性乳房切除術及輔助性化療和荷爾蒙治療,但未持續追蹤,今年因咳嗽、呼吸喘等,檢查發現乳癌復發,且癌細胞轉移骨頭和肺部,切片呈轉移性乳癌,使用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追蹤半年病情穩定。  奇美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康乃文表示,乳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一直蟬聯第1位,根據國健署公布的資料,乳癌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70人,相當於每天約31名婦女診斷罹患乳癌。  臨床上乳癌的分期對預後評估非常重要,乳癌除臨床上分期,依據基因表現可分為管狀A、B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過度表現型和基底細胞型,針對不同乳癌類型會有不同的治療方針。  基底細胞型預後最差,大多為三陰性乳癌,而對於荷爾蒙受體陽性且HER-2陰性的晚期乳癌病人,標準治療為荷爾蒙治療,例如泰莫西芬或芳香環酶抑制劑,然而這些病人接受荷爾蒙治療一段時間後腫瘤會再度惡化。近2、3年來多個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針對這群病人第1線給予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可延緩乳癌惡化的時間。  康乃文表示,過去CDK4/6抑制劑須自費且昂貴,今年10月CDK4/6抑制劑通過健保給付,對象為停經後荷爾蒙受體陽性且HER-2陰性的乳癌合併遠處轉移,希望能造福更多晚期乳癌病人。

Read More

免疫治療抗癌 皮膚副作用報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免疫治療是目前抗癌新趨勢,卻也免不了出現副作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研究團隊與美國跨國合作研究發現,出現皮膚副作用其實也代表臨床療效,整體存活期可較無副作用者延長42個月。  一名50多歲女性黑色素細胞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後出現皮膚副作用,不但起紅疹還嚴重搔癢,每天癢到無法睡覺。  不過,這些皮膚副作用,竟與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相關。林口長庚皮膚部醫師吳吉妮表示,長庚皮膚科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跨國合作,針對1983名接受免疫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研究。  結果發現,285例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整體存活期為62個月;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1698例癌症患者,整體存活期為20個月。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存活期明顯延長42個月。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10月的美國臨床腫瘤學雜誌。  吳吉妮表示,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但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可能影響病患的皮膚、肝臟、腎臟或內分泌系統等各部位。皮膚副作用最常見的一種,約占3成。尤其是接受合併2種免疫制劑治療的患者,皮膚副作用發生率更高達7成;其中,嚴重的皮膚副作用約占1~2成。  吳吉妮指出,這些皮膚副作用又以搔癢症與紅色斑丘疹最常見,約各占3成。其他還包括乾癬樣、濕疹樣、苔蘚樣皮膚炎等;以及零星的嚴重個案包括會在全身多處形成水泡與破皮傷口的嚴重藥物過敏—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SJS)與類天皰瘡。  吳吉妮表示,目前針對癌症免疫治療引發的皮膚副作用,大都可使用含類固醇外用藥膏或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控制,使用特定生物製劑也有很好療效。且大部分的皮膚副作用經過適當治療,可望在1~2個月內改善。  林口長庚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提醒,癌症免疫治療的皮膚副作用可能延遲至用藥後的2~3個月、甚至1~2年才出現,不同於一般的皮膚藥物過敏大多於用藥1週~1個月內即發生。因此,不可因為用藥時間已久而輕忽。

Read More

胖孕婦子癲前症血壓高狂喘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36歲許姓女子身形較福態,懷孕34週時因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緊急送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因狀況緊急,在給予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攣後,狀況漸趨穩定,並立即安排引產,所幸母子均安。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子癲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患者懷孕時身體質量指數高達35,體重80公斤,且妊娠20週以後,血壓測量皆偏高,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  魏沛秝指出,子癲前症是因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許多患者初期沒有自覺症狀,但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代表症狀已逐漸惡化,恐損及孕婦器官及寶寶生長,需引產才能避免危及母嬰。  為預防子癲前症,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於懷孕11至13週又6天時接受子癲前症篩檢。  魏沛秝表示,經篩檢若屬早發型高風險孕婦,可於懷孕16週左右,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林,能有效降低5成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風險,但若於16週以後才接受治療,只能降低2成的機率。  魏沛秝呼籲,若為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飲食上可減少鈉的攝取,並多吃含鉀蔬果,可協助心血管舒張,有效調節血壓,並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產後因比一般人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仍需控制體重,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Read More

洗髮精宣稱療效 賣家挨罰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王姓男子上網販售海倫仙度絲洗髮精,宣稱可以減少落髮等,被處4萬元罰鍰。  新竹市衛生局表示,化粧品廣告違規罰則由5萬元以下,修改為涉及虛偽誇大處4萬至20萬元,宣稱醫療效能處60萬至500萬元。此次新法重點在大幅提高化粧品違規罰則,特別是針對廣告不實與誇大療效等提高罰鍰,更不能有宣稱醫療效果,並且增加產品須確實登錄等相關規定。  衛生局表示,王姓男子8月在拍賣網站刊登海倫仙度絲洗髮精廣告,內容描述「醫療級洗髮精…鎮靜頭皮,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落髮…活化毛囊,告別髮量稀疏,讓你的頭頂不再光溜溜…零過敏…」等誇大字句,因違反新法廣告不實與誇大,被處以4萬元罰鍰。  新竹市衛生局統計今年1至10月化粧品違規案件共開罰18件、裁罰16萬5千元,其中有6件標示違規,12件廣告違規,另涉違規移他縣市4件。  衛生局呼籲,化粧品業者須符合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刊登廣告不得誇大不實或額外宣稱具有醫療效能。

Read More

2件食品洗潔劑 標示不合格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12日公布洗潔劑抽檢結果指出,抽驗20件產品中發現有2件標示不合格,分別為「Sugar Bubble蔬果、餐具洗潔劑(藍莓)」、和「第一石鹼濃縮洗碗精250ML香橙」。其中,Sugar Bubble標示內容涉及誇大易生誤解,已移請轄區衛生局查處。  北市衛生局日前於轄內超市、大賣場、雜貨商行等處抽檢20件食品洗潔劑,檢驗結果品質皆符合規定;另針對食品洗潔劑包裝標示進行檢查,發現有2件產品外包裝不符規定。

Read More

腺病毒倍增 恐有感冒流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夏季流感疫情才結束,疾管署表示,近期社區監測檢出腺病毒增加,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預估11月中會引發一波感冒小流行。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69,396人次,近期趨勢穩定;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持續低於流行值;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占90.7%。  不過,社區呼吸道病毒監測顯示,呼吸道陽性檢體中,腺病毒所占比例達40.5%,超過流感病毒的35.1%,且較近3週檢出數增加。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腺病毒為引起一般感冒常見病毒,常引起呼吸道疾病、結膜炎、腸胃炎等,高燒40度以上不退且可持續長達7天,雖罕見引起重症,對健康威脅較流感輕微,但仍可能引起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在嬰兒、免疫力差、有肺部或心臟疾病者為感染腺病毒出現較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  羅一鈞表示,過去腺病毒約僅占15%至17%,但近2週疫情迅速攀升超過40%,今年首度超過流感病毒,預估11月會有一波腺病毒流行。提醒民眾仍須做好個人衛生習慣。  此外,羅一鈞表示,今年提供的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四價,將自15日起各公費對象將分批接種,開打時程分別為:11月15日起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 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呼籲符合公費接種條件民眾依接種時程儘快接種。

Read More

女長年爆炸頭痛 竟是鼻子作怪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年約30歲的上班族女性,長年為爆炸性頭痛所困擾,發作起來會先從眼窩內側、眉心處傳遞到額頭內甚至整個頭部,有時還會合併鼻塞、呼吸困難,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都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看過幾科門診仍不見改善,輾轉至耳鼻喉科診察,發現長期頭疼竟是中鼻甲過度氣化腫大造成。  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這名女子長年頭痛,每天都需服用止痛藥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連工作都辭掉,在家休養。原本以為只是壓力大,努力調整生活作息,仍不見改善。後來懷疑是偏頭痛,至神經內科求診治療後效果亦不佳,最後轉診至南投醫院耳鼻喉科。  吳昭寬表示,中鼻甲構造變異或黏膜過度肥大時,會碰觸且壓擠到鄰近的鼻中膈或鼻腔側壁,中鼻甲的主要感覺神經為三叉神經分支中的眼支,當此神經受到刺激時,就會造成眼眶內部、顴骨及額部周圍的疼痛,也稱作「中鼻甲頭痛症候群」。最常見的中鼻甲異常構造為中鼻甲過度氣化,這位女子即是中鼻甲肥大且鼻中膈彎曲,導致中鼻甲和鼻中膈兩相碰觸後,造成病患長期爆裂性的頭痛。  中鼻甲構造異常可經由鼻窺鏡、鼻竇內視鏡及電腦斷層等方式診斷,如果是構造上的問題,手術可矯正,並能大幅改善頭痛或伴隨的鼻塞等症狀,若擔心或害怕手術的患者,可先選擇使用抗組織胺、血管收縮藥物及局部類固醇的治療,但多成效有限。這名女子在接受完內視鏡下中鼻甲局部切除合併鼻中隔彎曲矯正手術後,也不再為頭痛所困擾了。  吳昭寬表示,頭痛的原因眾多且複雜,壓力、焦慮或疾病都會造成頭痛,雖最常見的為偏頭痛或緊縮性頭痛等的良性頭痛,但仍要謹慎觀察是否為其他疾病引起。若有持續頭痛症狀,伴隨鼻腔、眼眶及額部周圍疼痛,可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為鼻部構造異常或鼻竇炎等疾病造成的竇性頭痛。

Read More

高市檢疫轉介站第二期 啟動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表達強化傳染病聯防決戰境外、推動醫療觀光的決心,高雄市衛生局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1日舉行「高雄市檢疫轉介站第二期啟動誓師會」,市府副秘書長張裕榮主持啟動儀式時,期許小港醫院承接「檢疫轉介站」後,讓公衛防疫與醫療服務無縫接軌,提升執行效能,並聯結產業提供國際移工人道醫療服務,共織防疫網絡。  衛生局指出,在高雄國際機場設置檢疫轉介站,可有效防堵病毒入侵高雄市,如107年台南市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及屏東市首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皆是透過高雄市檢疫轉介站輔導轉銜就醫進行防蚊隔離及醫療照護,不僅免去南高屏地區民眾遭受傳染病威脅,也大幅撙節防疫費用等公帑支出。  衛生局並說,因應韓市長積極推動國際化醫療觀光政策,鑒於該局僅為行政機關,亟需結合專業醫療單位方能有效落實醫療觀光,因此自108年11月起,檢疫轉介站相關業務委託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並進階為「檢疫轉介站第二期」。  衛生局同時呼籲檢疫轉介站雖已委託小港醫院,相關業務如涉及公權力行使,衛生局仍將全力支援,期望在民眾及相關單位的協助與配合下,共同決戰境外防堵傳染病,減少境外移入傳染病之風險,營造市民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