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病機在腎虛 牽連心肝脾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階段,中醫認為更年期症候群主要病機在於腎虛,常以補腎固本及疏肝理氣為主,透過中醫調理及穴位按摩,加上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可減輕更年期帶來的不適。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表示,更年期症狀中,常見為面部潮紅及燥熱、突然出汗或夜間盜汗、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和情緒不穩定等;部分婦女還可能出現腰膝酸軟、關節疼痛、水腫、頻尿、甚至陰道乾燥等問題。 這些不適若未加以調理,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他說,從中醫角度來看,更年期症候群屬於「絕經前後諸證」或「臟躁」之範疇,其主要病機在於腎虛;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當腎精逐漸耗損時,會牽連到心、肝、脾等臟腑功能,導致全身氣血運行失調。 現代女性往往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精神壓力日增,常引起肝氣鬱結,加重情緒波動及身體不適;因此,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常以補腎固本及疏肝理氣為主,再根據個人體質和臨床表現,適時輔以其他調理方法,達到全身平衡。 他表示,穴位按摩對於緩解更年期不適也具有不錯的效果,例如內關穴、神門穴、太衝穴有助於紓解壓力、緩和焦慮及改善失眠的作用;命門穴、腎俞穴可補益腎氣、舒緩腰痠;進行穴位按摩時,可用適度的力道按壓穴位五分鐘,每日一到兩次,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指導調整。 日常生活的調整也可改善更年期症狀;首先,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如慢跑、游泳或打太極拳等,不僅有助促進氣血循環,還能穩定自律神經與緩解情緒波動;飲食上減少高糖、高鹽及高油脂食品,多攝取蔬果、全穀類及優質蛋白質,適量補充鈣質,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骨鬆風險。

Read More

洗髮餅漸夯 硬水環境易使頭髮乾澀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近來「洗髮餅」逐漸受到民眾關注,食藥署提醒民眾,不建議直接將洗髮餅在頭髮上搓揉,如使用後產生頭皮搔癢、紅腫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皮膚科醫師。 靜宜大學副教授吳姵萱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指出,洗髮餅(Shampoo Bar)是一種固體洗髮產品,通常由界面活性劑固態粉末、植物油脂、香精等製成。與液體洗髮精相比,洗髮餅無需要塑膠瓶包裝,因此減少了環境負擔,也更便利攜帶,近年逐漸受到喜愛。 吳姵萱表示,洗髮餅pH值呈弱酸性,較接近頭皮,不易造成過度清潔或殘留皂垢,它是透過界面活性劑溶解頭髮的髒汙與油脂,當沖洗泡沫時,這些髒汙便能隨水流走,達到清潔頭髮與頭皮的作用。 吳姵萱指出,使用洗髮餅時,應先澈底沖濕頭髮,然後於手中加水搓揉洗髮餅至起泡,再以泡沫來清潔頭髮與頭皮,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不建議直接將洗髮餅在頭髮上搓揉,因為如果未沖洗乾淨,可能導致成分殘留,易產生黏膩感。 吳姵荁表示,挑選洗髮餅應考慮髮質與頭皮狀況,乾性髮質者適合含有乳木果油、摩洛哥堅果油等滋潤成分的洗髮餅;油性髮質者可選擇含有茶樹精油、薄荷等控油成分的洗髮餅;至於燙染受損髮質,則建議選擇無硫酸鹽如SLS、含角蛋白或植物水解蛋白的洗髮餅。 對於一般健康髮質的人來說,洗髮餅是一種實用的選擇,但吳姵萱也提醒,若有頭皮異常(如脂漏性皮膚炎、嚴重頭皮屑),或使用後產生頭皮搔癢、紅腫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皮膚科醫師。 此外,水質也可能影響洗髮餅的使用效果。台灣大部分地區為軟水區,但部分山區與偏遠地區仍是硬水環境。硬水中含有較多鈣和鎂離子,可能影響洗髮餅的泡沫產生與沖洗效果,使頭髮感覺乾澀。建議可搭配濾水器調整水質,或在最後沖洗時使用如檸檬酸之酸性成分來去除殘留。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藥配合針灸有效治療失眠

■陳俊銘 睡眠最主要的作用是針對大腦的修補和復原所需,讓大腦有休息的機會,處理白天被灌進來的許多訊息和記憶,並調節和重組人們的情緒行為和認知記憶。大多數成年人的睡眠數是6-8小時,少數人是3-5小時左右,根據研究顯示,人類的睡眠需求,實際更長,平均為9時15分,所以足夠睡眠時間是必要的。 國際睡眠醫學會將睡眠分為兩大狀態:一、非快速動眼期;二、快速動眼期(做夢期)。睡眠期依序分類為5個期:1.入睡期。2.淺睡期。3.熟睡期。4.深睡期。5.快速動眼期(做夢期)。前4期為非快速動眼期,幾乎占睡眠時間75%左右。快速動眼期即所謂「做夢期」,此時很難被叫醒。正常睡眠時,入睡至第一個快速動眼期,時間約在70-90分鐘出現,平均每晚會有4-6回睡眠週期,每回睡眠週期的時間大多介於90-120分鐘。 失眠的因素通常可分:1.身體障礙。2.生理因素。3.藥物造成。4.心理問題。5.精神狀態。6.環境及習慣。 失眠的分類大致為1.暫時性失眠:指少量壓力或短時期壓力造成,通常困擾連續數日。2.短期性失眠:指失眠困擾在1星期或許多星期,但少於1個月。3.長期性失眠:指失眠困擾持續超過3星期以上。 失眠可分:1.入睡型失眠:即不容易入睡。2.維持型失眠,即入睡後,半夜醒過來之後,再也難入眠。3.後段型失眠,即一大早醒來就無法再入睡。了解入睡困難否、睡眠實不實在、睡眠深度夠不夠、會不會早醒、睡眠時數夠不夠、及睡眠期比例協調否?皆有助於醫師對患者失眠嚴重度的評估。 臨床治療大致可分:1.心火熾盛:心煩不寐,躁擾不安,口乾舌燥,小便短赤,治宜清瀉心火,安神寧心,方以三黃瀉心湯合導赤散,加減淡竹葉、蓮子心、生地、遠志等。2.肝鬱化火:急躁易怒不寐,頭暈頭脹,口苦,治宜清肝瀉火,鎮心安神,方以龍膽瀉肝湯,加減乙金、香附、合歡皮、夜交藤、茯神等。3.痰熱肉擾:胸悶心煩不寐泛惡、噯氣、治宜化痰清熱,和中安神,方以溫膽湯加減黃連、山梔、珍珠母等。4.陰虛火旺:心悸心煩不寐腰酸足軟,治宜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方以天王補心丹和六味地黃丸為主,加減黃連、肉桂等。5.心脾兩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治宜補期心脾,養心安神,方以歸脾湯為主,加減柏子仁、阿膠等。6.心膽氣虛:多夢易驚,膽怯心悸,治宜益氣鎮驚,安神定志,方以酸棗仁湯合養心湯,加減龍骨、牡犡。 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汗水無味 汗臭禍首是皮膚細菌 吃蔬果助排毒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炎炎夏日,陽光普照,正是享受戶外活動的好時節。然而,伴隨高溫而來的,往往是令人尷尬的「汗臭」問題。醫師表示,汗水幾乎是無味的,汗臭是皮膚上的「細菌」分解產生,只要切斷臭味源頭,就能告別汗臭味。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貼文表示,許多人誤以為汗臭就是汗水本身的味道。他說,其實,剛分泌出來的「汗水幾乎是無味」的。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潛伏在我們皮膚上的「細菌」。皮膚表面布滿了數不清的微生物,某些細菌特別喜歡汗水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當汗水與細菌相遇時,細菌將汗水分解,產生出各種帶有異味的化合物,這就是我們聞到的「汗臭」。 人體有兩種主要的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主要分泌清澈、無味的汗水,用於調節體溫;大汗腺則主要分布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分泌的汗水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當這些富含養分的汗水與細菌作用,就更容易產生明顯的體味。這也是為什麼腋下的味道總是特別濃烈的原因。告別汗臭味,醫師提供幾個經科學驗證的有效策略: 1.個人衛生,才是王道,洗淨細菌,切斷「臭」味源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身體清潔。科學研究指出,規律的皮膚清潔,能有效減少皮膚表面細菌數量,從而降低體味發生的機率98.3%。 2.選對衣物讓皮膚自由呼吸!選擇寬鬆、透氣的天然材質衣物,如棉麻、竹纖維等,能幫助汗水蒸發,保持皮膚乾爽,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運動時,也應選擇專業排汗衣物。 3.制汗劑與止汗劑對抗汗水,直擊「臭」味核心。止汗劑含鋁鹽等成分,能暫時阻塞汗腺,減少汗水分泌,降低異味產生;制汗劑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菌生長或利用香料掩蓋異味。 4.飲食調整:從內而外,告別異味。多吃蔬果,補充水分,有助身體排毒,讓體味更清新。研究結果顯示,少吃紅肉可能讓體味更宜人。 5.壓力管理讓身心都舒暢!壓力也會讓您「變臭」,當我們感到壓力或焦慮時,體會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刺激大汗腺分泌。

Read More

你的慢箋被冒領? 警:詐騙新模式勿信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新模式健保領藥詐騙案件近日快速增加,民眾如接獲自稱醫院通知,指有歹徒持民眾證件代為領取藥品時,切記應多方查證以免上當。 一名沙姓民眾指出,接獲恆春基督教醫院藥劑部來電,指稱有名為「林俊南」的男子持沙姓民眾身分證、健保卡、處方箋及代領藥品委託書等4項文件,赴該院領取2個月份之4級管制藥品「史蒂諾斯」,因此為管制藥品故來電詢問,並了解為何新北XX醫院開立的慢箋,卻委託「林俊南」去恆春領藥。 這名自稱是恆春基督教醫院藥劑部藥劑師的來電者,可清楚的報出沙先生的電話、住址,沙先生一時也相信了這是真的身分冒用領藥事件。過一會兒,沙先生又收到未顯示發話號碼的恆春基督教醫院來電,電話中表示已向恆春建民派出所報案,指稱警方已立即派員到醫院了解情況,電話背景聲也同時傳出醫院內其他同事叫喚說明案情的聲音。 隨後,自稱是恆春基督教醫院藥劑部藥劑師的女子,主動提醒沙姓民眾應向警方報案,並稱可將電話交給來現場處理的員警。沙姓民眾警覺這與過去謊稱銀行帳號被盜用的詐騙套路十分相似,拒絕在電話中與謊稱在現場處理員警對話,並掛掉電話,自行向警方求證。 透過查詢之警方電話號碼,員警對沙先生表示,這是百分之百的詐騙事件,該所近日已接獲上百通相同情節的查詢電話,指出這是詐騙集團所編寫的新戲碼,切不可依對方指示操作提款機。

Read More

男疑心梗倒地 醫生球友救命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51歲男子13日晚間打完桌球準備休息時突然倒地,當時在一旁的球友、醫師陳逸鴻發現異狀,確認患者無生命徵象後,立即進行CPR急救。之後接獲「聽見AED」任務指示的準消防員江淳誌與救護人員相繼趕抵現場,接續實施高級心肺救命術,經4次電擊與持續搶救,患者恢復自主呼吸;送竹北東元醫院急救後後,14日清晨恢復意識。 新竹縣新埔消防分隊指出,到場時已有民眾為患者CPR,並表明醫師身分;另有民眾為訓練中之消防員。救護人員隨即分工實施高品質CPR、給氧、骨針輸液及急救藥物,並施行4次電擊。嘗試建立氣管內管時,患者出現嘔吐反射並恢復呼吸,立即送往竹北東元醫院急救。 東元醫院急救醫學教育中心主任簡振宇表示,患者到院時已恢復循環,全身電腦斷層無明顯異常,但心電圖高度懷疑為心肌梗塞。經緊急安排心導管手術,確認左前降支中段有嚴重狹窄,經擴張處置後,患者因躁動給予鎮定藥物,清晨已清醒且可配合指示動作。 新埔消防分隊於臉書協尋熱心醫師和民眾。第一時間實施CPR者為在地開業醫師陳逸鴻,看到患者倒下時直覺上前搶救。 另名「熱心民眾」則是消防署去年特考班的學員江淳誌,雖然才27歲,卻已擔任救護志工9年,第一次正式接到任務指派就將人救護,感到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醫師專欄〉兒童日常姿勢與習慣的重要性

■李易儒 3C手機、平板產品日益普及,裝置越來越輕薄、方便攜帶,許多兒童成為「低頭族」,不僅在書桌前坐得歪七扭八,甚至常倒在沙發上或趴在床上緊盯螢幕,一看就是2、3個小時。長期姿勢不良容易產生局部腰痠背痛、肩頸僵硬、彎腰駝背、烏龜脖等問題,不僅在青少年中十分常見,甚至在較小年齡層也愈加普遍,不僅造成骨骼肌肉問題,還會對視力和睡眠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家長常因孩子脖子痛、腰痠背痛帶來門診,到處檢查卻找不出病因,很多其實源自於不正確的姿勢。兒童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期,正確的姿勢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未來的體態儀容與健康成長有決定性的影響。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膝蓋自然伸直但不要過度鎖死;骨盆應保持中立姿勢,避免過度前傾(翹屁股)或後傾(駝背凸肚),重量自然平均分散在雙腳。此外,頭部直立、下巴微收,避免聳肩,讓耳垂、肩膀與髖部呈一直線。 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要背書包。根據2020年美國物理治療協會、骨科醫師協會與脊骨神經醫學協會共同建議,背包重量與設計應注意以下重點:1.背包上緣應與肩同高,底部落在髖部附近;2.使用兩條寬且有墊肩的背帶,並可調整長度,以平均分散重量;3.重物應盡量放在背包下方,且靠近背部,減少脊椎壓力;4.背包重量應控制在兒童體重的10~15%,例如30公斤的兒童背包重量需小於4.5公斤;5.學童最大背包重量不建議超過12公斤。此外,孩子背上背包後,家長應觀察其站立姿勢,若出現過度前傾或圓背聳肩,表示其重量已超過孩子可負荷的程度,應適時調整。 坐姿對脊椎與骨盆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除了依身高決定座椅高度外,桌面與手眼距離也需合適調整;雙手肘自然下垂呈90度角;椅子高度應讓大腿平行地面,雙腳能平放在地面,膝關節呈90度,避免雙腳懸空,必要時可使用腳踏墊,讓雙腳獲得良好支撐;臀部應坐滿椅面,背部微靠椅背,保持腰部的自然曲度,必要時可放置小腰墊輔助;書本與眼睛距離最好保持在30~40公分,視線與書頁成約20度角,保持頭頸部直立,避免過度低頭彎曲。使用電腦或平板、看書時間達30~40分鐘後,建議起身活動,閉目休息或看看遠方,也可同時做簡單的伸展運動,如轉頭、肩頸放鬆、脊椎扭轉等。同時,也要留意周遭光源是否充足。 良好的體態有賴於強健的核心肌群,平日針對核心肌群的訓練,可幫助站姿與坐姿時骨盆與脊椎的穩定。適合兒童與成人的核心運動包括:1.平板支撐:如同伏地挺身的預備姿勢,用雙手或手肘撐地,身體維持一直線,將腹背肌收緊,從10~15秒開始,慢慢練習並延長維持時間;2.橋式:仰臥抬臀,以臀部與大腿後側發力,骨盆抬高至膝、髖、肩成一直線,腹部收緊並維持5秒,重複10~15次;3.鳥狗式:四足跪姿,頭部維持脊椎延伸線,視線朝地面,同時抬起對側手與腳,保持與身體一直線,維持骨盆與背部穩定,呼吸自然,停留5秒後換邊,重複10~15次。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睡夢中拳打腳踢 睡眠行為障礙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57歲林姓男子常在睡夢中大吼大叫、拳打腳踢,甚至好幾次揮擊到太太,還有一次因為動作太大滾下床。醫師評估後認其狀況是屬於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使用藥物後發生頻率大幅減少。 秀傳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表示,許多人以為睡眠問題是老化的自然過程,尤其是睡眠變淺。其實,這些問題背後有更深層的生理與神經機制,是一種與大腦功能變化密切相關的狀況。 隨著年齡增長,睡眠品質會受到多方影響。根據臨床經驗與研究觀察,造成淺眠原因大致分為4類。 1.褪黑激素分泌減少:褪黑激素是調節生理時鐘的關鍵激素,年紀越大,分泌越少,使得入睡變得困難、夜間易醒。 2.荷爾蒙變化:不論男性或女性,年齡增長都會經歷荷爾蒙波動,如睪固酮或雌激素下降,間接影響睡眠品質。 3.生理時鐘提早:也就是「早睡早醒」,年長者常在晚上8、9點就開始犯睏,半夜醒來後卻難以再次入睡。 4.慢性疾病干擾: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代謝疾病,都可能打亂睡眠結構,造成夜間頻繁醒來或淺眠。 巫錫霖表示,有睡眠問題多數情況不需馬上藥物治療,調整生活習慣與睡眠節奏,是改善淺眠最有效的第一步,建議從生活習慣著手: 1.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有助於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理時鐘。 2.睡前3小時避免攝取大量水分:可減少夜尿避免被打斷睡眠。 3.減少藍光刺激:睡前30分鐘內避免使用手機、電視或平板,以降低藍光對腦部褪黑激素的干擾。 4.冥想與深呼吸:幫助身心放鬆,有助於快速進入睡眠狀態;5.打造良好睡眠環境:臥室應保持安靜、光線昏暗、溫度適宜,讓身體自然而然進入休息模式。 如果已經嘗試調整生活作息,仍出現反覆驚醒、夢境過多、異常動作、呼吸中止或整夜睡不著等情況,應考慮尋求專業神經內科或睡眠醫學科的協助。

Read More

公費大腸癌篩檢 今年已87萬人次受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至45~74歲民眾,以及40~44歲具家族病史者,補助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國健署統計,今年截至5月底共篩檢近87萬人次。 國健署表示,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實證顯示,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資料也顯示,第0期、第1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而第4期5年存活率則降至未達2成。 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今年起45~74歲、40~44歲具大腸癌家族病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民眾,皆可到「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搜尋提供糞便潛血服務的醫療院所,並接受篩檢。 糞便潛血檢查不具侵入性,檢查前也不必限制飲食,僅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遵循4步驟在家使用採便棒刮取檢體,送回醫療機構,等待結果即可。 首先是領管,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並寫下姓名;其次是解便,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坐上馬桶解便,將糞便留在馬桶內乾區或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再來是採便,旋轉採便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在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檢體後,將採便棒放回管內並用力蓋上;最後是送回,將採便管送回醫療院所檢驗。 若篩檢結果呈現疑似異常,配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當下即可切除,能夠及早阻斷癌症發生或惡化。

Read More

非典型憂鬱症 夜食症擾眠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5歲王小姐生活節奏緊湊,為了應付高壓的工作任務,白天經常沒食慾,下班後則報復性大吃大喝宣洩情緒,有時晚餐後還會吃零食續攤,甚至開始出現夜食,常常睡到一半醒來再吃一頓消夜。最後求診身心科門診,確診為「夜食症」。經過藥物、飲食習慣調整,與心理諮商後,3個月後症狀逐漸改善。 身心醫學診所醫師周伯翰指出,夜食症是一種涉及飲食與睡眠節律錯亂的進食障礙,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當1個人每天有25%以上熱量攝取發生在晚餐後,甚至半夜醒來仍進食(至少每週兩次),排除某些睡前藥物引起的過度飲食行為,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可能罹患夜食症。 夜食症在一般大眾盛行率為1-2%,其背後成因往往隱藏複雜的壓力因子與情緒困擾。研究發現,夜食症患者常伴隨血清素與多巴胺系統功能異常,影響情緒與衝動控制,加上褪黑激素節律紊亂,使得夜晚飢餓感升高,睡前就容易「嘴饞難耐」。 此外,周伯翰提醒,若日間進食不規律,或作息時間不正常,例如輪班工作、失眠等,都可能導致晚餐或夜間補償性的過食行為。 周伯翰分享,臨床上,夜食症與非典型憂鬱症關係密切,患者白天情緒低落、動力不足,夜晚反而變得焦慮、渴望進食,長期下來不僅影響體重與代謝,更可能進一步拖垮睡眠品質、自我形象,甚至加重憂鬱症狀,陷入惡性循環的迴圈。 治療夜食症並非只靠「少吃消夜」這麼簡單,周伯翰說明,治療方式可以從3大面向著手。首先藉助藥物治療,使用抗憂鬱劑(SSRI)來改善白天焦慮情緒與減少夜間進食衝動;也可透過調節生理時鐘的褪黑激素類藥物,幫助改善睡眠。 其次是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協助患者認識自己的情緒與進食習慣,修正錯誤觀念如「吃了才有安全感」或「不吃睡不著」;也能採取正念治療學習專注當下,覺察身體飢餓訊號,減少衝動飲食。 最後,是營養與生活型態的重建,規律三餐、均衡攝取營養、增加日間活動量、日照曝曬,及建立良好睡眠習慣,都能幫助身體重新找回節律,逐步擺脫「半夜被食物叫醒」的循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