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作息、情緒5秘訣 迎接開學日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迎接新學期到來,苗栗新生醫院復健科江昀蓁職能治療師提供5個秘訣,讓家長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從假期進入開學的過度期。 5個開學實用秘訣包含: 1.恢復規律作息:寒假期間孩子的作息可能變得不規律,開學前可幫孩子慢慢調整作息,包括早睡早起、定時用餐、縮短3C使用時間。透過規律作息才能讓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更快適應新學期。 2.預告開學的日子:孩子的時間概念可能不強,家長可以用月曆或倒數日曆,和孩子一起圈出開學日期,劃掉已過的日子,幫助他們視覺化地感受到開學日的接近,心理準備會更充分。 3.整理開學用品與作業:在開學前帶孩子檢查假期作業是否完成、整理書包、補充文具用品,讓孩子從參與準備的過程中,提升對開學的期待感,還能培養計劃和執行能力。 4.回顧假期的美好:假期結束前和孩子一起回顧寒假的點滴,例如畫畫、整理照片或寫日記,讓孩子感受到假期過得充實有趣,為這段時光劃下圓滿句點。 5.接納孩子的情緒:開學日對孩子來說既期待又緊張,家長可以傾聽他們的感受,不批評也不強求他們一定要開心。陪伴孩子面對困難,適時提供孩子一些可以嘗試的策略,讓他們知道家長永遠是最大的支持。

Read More

9歲抽菸13歲嚼檳 他38歲罹口腔癌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陳姓男子9歲開始抽菸,13歲嚼檳榔,直到38歲時罹患口腔癌,外表因病痛留下無法恢復的傷痕,每天只能靠流質食物度日,身心遭受重創,人生瞬間跌至谷底。台南市衛生局說,預防口腔癌,第一步就是徹底戒菸及檳榔,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進一步就醫追蹤或治療。 衛生局指出,檳榔早被國際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再加上抽菸,讓口腔癌的風險大幅提升;同時嚼食檳榔並抽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89倍。 據統計,每年逾3000人因口腔癌喪命。政府補助口腔黏膜檢查對象包括年滿30歲且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習慣者,以及18歲至未滿30歲之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若檢查有異常,應盡速至大醫院的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做追蹤或治療。

Read More

季節性膀胱過動 天冷易尿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天氣寒冷,孩童尿床機率增加。醫師指出,季節性膀胱過動通常會逐漸恢復;家長應留意孩子尿床肇因是否為環境改變、飲食問題、泌尿道感染、構造或代謝異常等,若過了7歲後還尿床建議就醫。 兒科醫師麥建方表示,當季節變化時,孩童可能會比較容易尿床或尿急,稱為「季節性膀胱過動」,多半不用特別理會,約2~4週就會慢慢恢復正常。單純晚上容易尿床,則建議睡覺前不要喝太多水,或是吃含水量比較多的食物,例如奶、稀飯等。 到了小學後若晚上還尿床,未來可能會有社交問題;且對小朋友來說,能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對自信心來說也非常重要,通常在5~7歲會開始比較積極介入、訓練小朋友。 針對孩子何時要戒尿布,麥建方認為,3、4歲再戒都還來得及;但如果到了小學仍需要包尿布則建議就醫,確認是否有大腦不成熟之外的問題,例如抗利尿激素夜間分泌不足、反覆泌尿道感染、泌尿系統構造畸形等。 若孩子除晚上睡覺尿床外,白天可能也每30分鐘就要跑廁所,且每次只尿一點點,就醫檢查沒有問題後,應避免吃太多刺激膀胱、利尿的東西,比方茶類、可樂等,還有注意小朋友可能吃某些水果容易想尿尿,由家長依經驗篩選。 麥建方提醒,家長應留意孩子在排尿時是否感到其他問題,像是腹痛、尿色改變、孩子在睡覺是否容易打鼾嚴重等;尤其白天頻尿,且尿很多又容易口渴,恐是兒童期糖尿病引起的DKA(糖尿病酮酸中毒)。兒童期糖尿病第一次被發現往往都是以DKA表現,常見就是本身吃多、尿多、小孩卻不斷變瘦,以及容易莫名腹痛、精神不好,雖然這是極端狀況,家長仍應當心。 他強調,頻尿可以從很簡單的季節變化到剛換環境緊張,甚至飲食問題造成,病因性則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構造異常或兒童期糖尿病,若7歲之後還在尿床應就醫。

Read More

月經滴滴答答 中醫辯證分型 治療兩類婦女崩漏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月經淋瀝不止是常見的婦女問題,通常是荷爾蒙失調所引起。臨床上,以中醫藥調理子宮出血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透過中西醫雙管齊下的治療模式,能幫助女性恢復良好的生理狀態。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簡珮珊說,婦女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又可稱為崩漏,概括各種的子宮出血病,最常見的是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但須先排除構造上的疾病,如子宮腫瘤、感染、懷孕等對子宮有病理上的變化影響。 中醫治療崩漏常以治血3法:塞流(停止急性出血)、澄源(找出原因,預防復發)、復舊(恢復排卵性的週期)為主。 以辯證分型論治而言,崩漏可分成「血熱」及「氣虛」2種。其中,血熱可分為實熱型及虛熱型。實熱型症狀常見經血色深紅,月經稠濃,或夾有少量小血塊,可能伴隨有經期頭痛,口乾,容易發怒,大便不順暢等症狀,可用清經止血湯加減以清熱涼血止血;虛熱型的症狀常見出血淋漓,日久不淨,伴隨有頭暈耳鳴,煩躁不寐,或午後有輕微潮熱,可用養陰止血湯加減。 氣虛型症狀常見經血顏色偏淡、月經質地稀薄,伴隨倦怠乏力,其他依據不同臟腑辯證的特色可能合併胸悶、心悸、自汗、易喘、食慾差、腹瀉、腰膝痠軟無力等。此種類型的病人可用補氣升提的藥物,例如黃耆、人參。 日常保健方面,血熱型的病人應避免烤、炸、辛辣以及太過燥熱的食物,並避免熬夜晚睡,以及適當的舒壓,避免緊張、壓力及易怒情緒。氣虛型的病人則應保持適度的活動與休息,避免太過勞累,並選擇可補充氣血的藥膳。 簡珮珊提醒,崩漏病因複雜,可能涉及實質器官病變與功能性病變,除了藥物治療,建議同時於西醫進行抽血確認貧血程度與賀爾蒙狀態,透過內診、超音波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幫助排除惡性病變;也可以藉由基礎體溫的量測,掌握是排卵性或未排卵性的子宮異常出血,透過中西醫合併雙管齊下治療模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Read More

美若撤滋 恐逾600萬人死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愛滋病機構當地時間7日表示,美國若取消資助全球愛滋病相關計畫,未來4年恐有600萬餘人死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即愛滋病毒)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即愛滋病)。 美國總統川普1月凍結對外援助資金,雖然愛滋病相關計畫獲得豁免;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副執行主任史泰格林在瑞士日內瓦表示,許多人仍對治療計畫的未來感到擔憂。 她說:「人們感到相當困惑,尤其在社區層級,大家不清楚這項豁免將如何實施。我們正見到治療服務的提供被嚴重打亂。」 川普1月20日一上台就將價值數億美元的美國援外捐助凍結90天,不過數天後美國國務院就將總統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納入拯救生命人道援助的豁免令適用範圍。這項計畫是世界重要的HIV倡議。 史泰格林警告,在各界援助金普遍減少之下,一旦美國總統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的金援未能在2029年底前重新獲得授權,愛滋病死亡人數將增加400%。 史泰格林說:「那會是630萬人,未來將出現630萬愛滋相關死亡病例。…任何一毛錢、任何削減(經費)、任何暫停(補助)都會影響我們大家。」她呼籲聯合國(UN)成員挺身而出。 史泰格林表示:「我們在衣索比亞有5000名公共衛生雇員的合約是由美國援助金支持,現在這些合約全都終止了。」 她強調,社區診所的相關作業受到最嚴重衝擊,因為他們完全依賴美國政府的資金。她擔心有些人恐怕因此不會出面接受治療,進而導致愛滋病毒的新感染者增加。

Read More

天冷少動又多吃 男血壓飆至200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72歲賴先生春節與家人團聚大魚大肉,吃了不少高油高鹽料理,加上天寒活動量減少,血壓隨之飆升。日前突然感到劇烈頭痛、惡心及肩頸僵硬疼痛,趕緊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門診看診;經測量發現,他的血壓飆至200/120mmHg。所幸在藥物控制下,目前血壓已趨穩定。醫師叮囑他務必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血壓控制得當。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蒲柏瑞表示,年節期間,大魚大肉加上應酬飲酒、熬夜作息不規律,使交感神經興奮,容易讓血壓飆升,尤其寒冬更是高血壓及其併發症的高峰期。高齡長者對氣溫變化的適應力較差,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 此外,年節期間常有剩菜反覆加熱的情況,蒲醫師提醒,這些料理原本已調味,再次加熱可能會攝取過量鹽分影響血壓;高油脂的食物多次加熱,也可能產生氧化物質影響血管健康,增加高血壓風險。建議民眾少量烹煮食材,若需加熱,選擇隔水加熱或以微波爐短時間加熱,減少營養流失並降低有害物質產生。 蒲柏瑞醫師提醒,隨著冬季氣溫驟降,高血壓患者及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血壓變化,做好日常保健,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並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風險。飲食方面,應採取低鹽、低脂飲食,適量增加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番茄及深色蔬菜,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同時避免過量飲酒,以減少心血管負擔。

Read More

台中首例境外瘧疾 女自非入境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30多歲長住境外女性,去年12月有非洲旅遊史,6日經實驗室研判確定為首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疾。衛生局接獲個案通報後,完成疫情調查,研判無傳染風險,市民無須恐慌。 衛生局說明,個案今年1月初於國外出現發燒、畏寒、疲倦疑似瘧疾症狀,經確診為瘧疾,完成藥物治療,2月2日入境時無發燒不適,後因有頭暈、虛弱等症狀主動就醫,醫師診斷後4日通報疑似瘧疾,6日判確定為境外移入個案。 瘧疾可傳染期為出現症狀後的3到14天,調查後評估,個案入境前已完成藥物治療,1月底已過疾病可傳染期,研判無傳染風險。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瘧疾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傳染途徑為經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惡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Read More

知名火鍋店湯鍋有蟲 男客腹瀉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有情侶日前到大甲一家知名火鍋店用餐,卻發現湯鍋飄了許多黑色小蟲,當下嚇壞,返家後腹瀉,認為知名連鎖鍋物不應如此輕忽,店家解釋因菜葉沒洗乾淨而來的菜蟲並給予免單,台中市食安處獲報後將派員稽查。 台中市食安處表示,接獲民眾反映大甲區某火鍋店的餐點發現病媒一事,已錄案將前往稽查,若查獲缺失項目,將要求業者限期改善,複查若仍不合格,依法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這對情侶在大甲區某火鍋店用餐時,在續湯時,發現湯上面飄浮「黑色雜質」,仔細看發現整鍋都是小蟲子。其中,男子返家後拉肚子,質疑是湯壺未清潔乾淨。 火鍋業者回覆,顧客在用餐過程中發現餐點內有異物,深感抱歉。經店長了解與調查,確認該異物為青江菜上的蚜蟲,並非顧客所敘述從湯壺倒出的異物。當下店長立即致歉並免除餐費。顧客身體不適會負擔相關醫療費用,日後會加強員工教育訓練及蔬菜清洗流程。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治療諾羅引起之急性腹瀉

一名42歲男性患者急性胃痛且嘔吐3次,腹瀉12次,全身骨節痠痛,倦怠無力,西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諾羅病毒),施打止吐針後,嘔吐已減緩但仍腹瀉頻仍與其餘症狀仍存,經友人介紹來到診間。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中等;聞診:聲音低靡;問診:胃脹痛、水瀉色黃每小時1次,未含且全身痠痛無力,體溫37.1℃,頭暈;舌診:舌淡紅苔白膩;脈診:左寸關浮促,右關濡弱。中醫證型:「寒濕困脾」。內服針藥思維:「芳香化濕;解表散寒」。內服中藥配合飲食控制治療5天後,上述諸症皆癒。 腹瀉乃一天排出三次以上的未成形糞便,或是一天排出的未成形糞便重量超過250克。大致分為急性、慢性以及持續性,腹瀉未滿14天定義為急性腹瀉;腹瀉大於30天為慢性腹瀉;腹瀉大於14天且未滿30天為持續性腹瀉。引起腹瀉常見的病毒與細菌,病毒類的感染,以「諾羅病毒」為大宗;細菌類的感染則包含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產志賀毒素性大腸桿菌、弧菌、耶耳辛氏菌屬。目前尚無抗諾羅病毒之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當患者上吐下瀉,相當虛弱,須注意水分及電解質之補充,避免脫水,尤其是幼兒及老人。 腹瀉於中醫又稱「泄瀉」,在中醫典籍中名目繁多,分類不一。《內經》多以泄瀉症情和大便性質分類;《難經》則從臟腑立論。後世諸家或從外感病因辨證分為濕、火、氣、痰、積等腹瀉;或從內傷分型,如脾虛腹瀉、腎虛腹瀉、肝脾不和腹瀉、食積腹瀉等。病因: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命門火衰等等。上述病因導致脾虛濕盛,脾失健運,大小腸傳化失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泄瀉。病位:脾胃、腸。辨證:辨寒熱虛實、瀉下物和緩急為主。治療:祛濕健脾為原則。急性泄瀉:重用祛濕,輔以健脾,再依寒濕、濕熱的不同,分別採用溫化寒濕與清化濕熱之法。 近1個月諾羅疫情大爆發,單週腹瀉就診人數18萬6千人,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主要經糞口途徑,只要幾十隻甚至幾隻極少量之病毒便可傳染,如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患者嘔吐時可能形成飛沫,吸入飛沫也會被感染。目前尚無疫苗,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勤洗手防範。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類流感肆虐 中醫調理+5撇步 養出好免疫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類流感流行期,近日赴中醫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民眾增加約10%。中醫師表示,民眾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亦可輔以專業中醫師調理,5招養生法,養出好免疫力。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蘇柏璇醫師指出,最近門診與類流感相關的主訴如喉嚨痛、咳嗽、有濃痰、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痠痛、頭痛、疲勞感等,除了疾病治療外,民眾也希望藉由中醫提升免疫力,避免類流感上身。 蘇柏璇表示,免疫力下降原因包括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挑食、過食生冷及膏粱厚味、精神壓力過大、疲勞、慢性疾病或藥物影響,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腫瘤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等。 以中醫角度來看,增強免疫力需從調整氣血、陰陽、脾胃等方面著手,再輔以生活作息及飲食型態的改變,5招養生法包括:調養脾胃有助產生充足的氣血,維持免疫力;飲食上可加入健脾益氣的藥物,如紅棗、山藥、黨參、白朮等,並避免過食生冷。 其次是養肺固表,由於類流感的流行季節常伴隨寒冷氣候,會對肺和表層的免疫功能產生挑戰;可服用有助於提升肺氣的藥材,如人參、黃耆、防風等。 第3是補腎陰腎陽,可適當服用如肉蓯蓉、菟絲子、枸杞、黑芝麻等補腎陰腎陽的藥材。 第4要保持情緒愉快,蘇柏璇表示,中醫認為情緒的波動會影響內臟功能,造成肝鬱氣滯進而影響免疫力。因此,保持情緒穩定、減少焦慮和壓力,對免疫系統非常有幫助;可酌量服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香附或飲用玫瑰花茶。 最後是善用中醫三伏貼,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以調節整體免疫系統。 蘇柏璇強調,充足的睡眠也是維持免疫功能的關鍵,再搭配中醫調理,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