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麻醉事關人命 禁用舒眠字眼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3日表示,就算是醫美,麻醉還是侵入的行為、有其風險,未來將要求不可使用「舒眠」等軟性、模糊字眼,正規麻醉手術必須要清楚告知風險,不容模糊。 一名40多歲女子日前到台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施打電波拉皮,「舒眠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搶救不治。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日通過國民黨立委蘇清泉等人提案,要求衛福部研議讓心臟外科、移植外科等醫師經過麻醉訓練後可執行麻醉,以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林靜儀表示,基於委員提案權,將搜集相關資料後與麻醉醫學會諮詢討論;另外也要提醒民眾一個重要觀念,麻醉屬於侵入行為、有其風險,經與醫事司討論認為「舒眠」這種名詞,會讓民眾忽略麻醉風險。 林靜儀說,後續將要求不可以使用「舒眠」等較軟性、暗示民眾就像睡一覺的字眼,正規手術必須經過麻醉科醫師做術前評估、麻醉風險知情同意,不可以模糊。 對於醫美的麻醉人力需求,她說,據側面了解,電波拉皮屬於不需要麻醉的治療方式,醫美若有麻醉人力需求,應先討論為何那個業務需要麻醉等,才能評估補足相關麻醉人力。 林靜儀重申,在醫院設置標準、評鑑等相關規定中,都有麻醉科人數等相關要求,然而,麻醉人力應該以急、重、難、必要手術等為優先,這本來就由各專科訓練員額委員會認定,且各醫院設置、評鑑等相關標準中都有規定。 此外,林靜儀說,不少年輕醫師在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後不走專科訓練,取得醫師執照就直接進入醫美領域,這部分令人憂心,儘管醫界對於設立「醫美專科」有共識,但醫美屬於自費醫療,與其他專科不同,管理難度較高,目前只能要求提升品質與監督。

Read More

牙冠增長術 有助改善咀嚼功能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牙齒不僅關係到口腔健康,也會影響整體面部的美學。牙醫師指出,隨著牙科技術發展,「牙冠增長術」可為患者提供一種既能改善牙齒外觀,並能提升口腔功能的療程方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盧冠勳表示,牙冠增長術是一項微創外科手術,通過去除多餘的牙齦組織或重塑牙槽骨結構,暴露出更多牙齒的可見部分(即牙冠),使牙齒長度和形態更為和諧。這項手術可以解決由牙齒過短、牙齦位置不正或牙齒嚴重缺損,同時改善牙齒的咀嚼功能。選擇牙冠增長術,除了要考慮生物學寬度(biological width),由牙齒齒槽骨往上到牙齦溝底部、含兩部分連接上皮及結締組織附著以避免造成牙齦慢性疼痛、慢性發炎或是導致齒槽骨吸收。另,牙齒周圍的角化牙齦寬度,也是需要注意的。角化牙齦包含游離牙齦(free gingiva)和附著牙齦(attached gingiva),適當的角化牙齦寬度,對於牙齒周圍的健康非常重要。 盧冠勳說,牙冠增長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過程中,牙醫會根據患者的口腔狀況,選擇性地去除部分牙齦組織或調整牙槽骨,從而暴露更多牙齒表面。整個手術過程通常需要30分鐘至1小時。手術後可能會感到輕微腫脹或不適,但大多可在幾天內恢復正常活動。

Read More

慢阻肺輕運動 調控呼吸提升生活質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影響呼吸的慢性疾病。醫師指出,適度運動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並提升其生活質量,如快走、騎單車等都是不錯的選項。不過,在開始任何運動計畫前,應諮詢醫師或呼吸治療師。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安表示,COPD患者建議從每週進行20至30分鐘、3至4次中度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心肺功能及氧氣使用效率;阻力訓練可利用輕量器械或彈力帶增強肌肉,包含幫助呼吸的肌群;伸展運動則能提高柔軟度並幫助身心放鬆,是運動前熱身與運動後放鬆的良好選擇。此外,結合呼吸調控與輕量運動的太極及瑜伽也是不錯選擇,太極注重緩慢運動與呼吸,對肌肉造成壓力最小;瑜伽著重呼吸與輕柔運動。 李明安也推薦縮唇呼吸、腹式呼吸2種呼吸練習,可改善橫膈膜功能,增加氧氣吸收效率,減少呼吸急促情況。前者是延長呼氣時間,提升氣流效率,後者則是用鼻子吸氣,然後用嘴巴呼氣,進行橫膈膜呼吸。

Read More

小寒飲食宜味甘性溫 薑棗茶益氣禦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節氣更替反映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疾病也有不同影響。「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也是冬天倒數第2個節氣。中醫推薦,小寒飲食多以味甘,性溫而有補益作用的食物為主,益氣薑棗茶有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指出,從冬至到小寒、大寒之間,因氣溫下降劇烈,依中醫的理論,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體陽氣,所以此時身體的陽氣較為虛弱、陰氣相對旺盛,此時若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而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的症狀。 寒邪亦具有凝滯的特性,寒凝氣滯則血停,可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心血管與腦血管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急診病患易增多。 劉宗昇指出,冬季「閉藏」是萬物蟄伏的時令,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此時應「早睡晚起」,增加居室時間,減少冒寒的機會。所以要去寒就溫,無擾乎陽氣。從行為上適應這種環境及氣候,尤其適用於老年、幼弱、久病等生機薄弱之人。 小寒養生建議要以保暖為主,加上適當運動,冬季多適合室內運動,可選擇器械運動、做瑜伽、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戶外運動宜慢跑、散步等,不宜太激烈運動及流太多汗。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以及在流汗多的狀況下,容易招致風寒。 至於小寒養生茶飲推薦益氣薑棗茶,以西洋參3錢、生薑2小片、紅棗3顆、龍眼肉1錢,用500ml的水量,小火煮沸即可。 劉宗昇指出,西洋參有益氣生津且不易上火的效果,生薑、紅棗有暖胃、暖身及助陽氣,龍眼肉補血安神,此茶飲有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不過,如有喉嚨痛、口舌瘡及發燒感冒的人不宜飲用。

Read More

總額分區制 台大:餅不夠大難改善現況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2日指出,將配合政府政策,但醫療支出成長現實仍難擋,健保總額大餅不做大、總額分配公式長期未改,恐難改善醫界現況。 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即盼藉固定各醫院額度,促進醫院自我管理,避免重複或不必要檢查,達到門診減量效果。 吳明賢表示,對於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政策,只能配合接受,但整體問題仍出自於整個健保總額「餅不夠大」,此舉把財務壓力轉至醫療院所,是財務考量,絕不是從病人安全跟醫療品質去做考量。 他指出,台灣過去在總額制度下可以做得那麼好,其實是犧牲了某部分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權利。今年起台灣已是超高齡社會,而老年人容易有慢性病共病問題,也容易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因此光是人口老化,就會增加醫療花費,而健保總額的成長,絕對趕不上醫療支出的自然成長。 吳明賢說,現今也有很多癌藥或醫材等高科技醫療可以挽救人命,卻非常昂貴。因此醫界無法抑制成本成長,若硬要用行政管理手段去做,雖然公家醫院應不會拒絕急難罕症造成人球問題,但公立醫院只占醫療量能3成,總是難保萬一。 此次推行分區總額共管試辦計畫,在南區已經推行多年,吳明賢說,有些人好奇為什麼台北區不行,他認為必須考量總額公式已20多年沒有修改,無法反映人口移動實況;門診減量措施對醫學中心也很不公平,因為成本分析下來,醫學中心其實需要靠門診來補住院。 吳明賢認為,應該要保護急重難症醫師,這是國家的資源,過去30年健保能成功變成世界典範,就是有這些一生懸命、留在醫學中心的人撐起。 他也提到,近年困難科別住院醫師招募不足,因為私人醫院所開薪水比住院醫師還要高太多,甚至有越來越多「直美」醫師,經過2年PGY訓練後就直接到醫美院所,就是因為正派經營醫療院所本利過低,優秀人才認真工作卻難賺錢,因此希望整體改革制度,以避免人才流失與醫療生態扭曲。

Read More

跪採豌豆釀骨髓炎 高壓氧緩解疼痛

婦人的左膝腫脹疼痛,到彰化醫院就診。(彰化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69歲謝姓婦人早年務農,總是跪在農田裡採收豌豆,10年前兩腳膝蓋疼痛、僵硬,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但之後左膝還是腫脹疼痛,經7次清創手術未見改善。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同時也是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柏辰診斷為慢性骨髓炎,除藥物治療,並為她申請了健保的40次高壓氧治療,只經10次治療後已改善疼痛,能平緩行走。 謝姓婦人說,人工關節置換後右膝還好,但左膝持續疼痛腫脹,之後曾進行7次清創手術,仍然無解,近半年來幾乎無法行走,後來經醫師陳柏辰看診,服藥並透過健保進行高壓氧治療,沒想到幾次後就開始好轉,到了10次之後,疼痛感已大為減輕,雖然後續還要做20多次,但感覺曙光已現。 陳柏辰指出,病患左膝腫脹疼痛,X光顯現大量骨骼缺損,左腳比右腳短4.5公分,經細菌培養確認是棘手的慢性骨髓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向健保署申請高壓氧治療,並通過審查。 陳柏辰指出,慢性骨髓炎是開放性骨折或骨科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是細菌感染深入骨髓後,未能及時清除,導致細菌在骨髓的巢狀結構內建立根據地,由於細菌感染已經破壞骨骼血流循環,引發局部缺氧長出疤痕組織,所以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藥物無法深入感染核心,導致感染只能暫時壓抑、無法根除,是很棘手的疾病。 陳柏辰說,該中心累積上百例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成功,在於高壓氧能夠加強側肢循環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帶入更多抗生素到達感染周邊,高濃度氧氣也能直接殺菌、加強白血球的殺菌功能,甚至能加強抗生素的殺菌力,因此被列入了健保高壓氧有條件給付的治療項目。 陳柏辰表示,慢性骨髓炎非常痛苦,已經失去治療信心的患者不應放棄機會,高壓氧治療是另一個選擇。

Read More

每年定期看牙不到5成 50萬高齡者面臨全口無牙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成年及老年人每年定期看牙的比例不到5成,高齡長者中更有約50萬人面臨全口無牙的困境,顯示長者口腔保健意識不足,牙醫師提醒,長期忽視口腔照護恐釀「3大缺牙危機」。 衛福部口腔司最新口腔健康調查指出,台灣成年及老年人每年看牙醫比例不到5成,隨年齡增加就醫比例有減少的趨勢,80歲以上就診比例僅有30%。最新成年及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也進一步顯示,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超過8成,且牙周情況會隨著年齡層增長而更趨嚴重。 開業牙醫診所院長林涵威說明,民眾未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可能會拖延蛀牙、牙周病的治療時間,也增加缺牙機率。根據統計推算,台灣65歲以上約有50萬人將面臨全口無牙的狀況。 林涵威提醒,國人普遍忽略定期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可能會面臨3大缺牙危機:一是削弱咀嚼能力,導致營養與消化不良;二是缺牙讓齒槽骨萎縮,改變臉部輪廓,失去容貌自信;三則是排斥社交活動,長期下來也可能出現憂鬱或焦慮,影響心理健康。 林涵威指出,一般民眾定期牙科檢查能及早治療,防止蛀牙、牙周病惡化;在日常保健上應養成規律的口腔清潔習慣,包含正確使用牙刷,並加上牙間刷與牙線的使用,徹底清潔牙齒與牙縫間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預防蛀牙及牙周病的發生。

Read More

中醫針藥 有效治療惱人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腸胃道問題,最先出現的症狀為喉嚨卡卡的感覺、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這些症狀多發生在吃飽飯後。根據調查,5個台灣成年人中就有1個人曾經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主要與食道連接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有關,當食物進到胃中,括約肌就會關閉,阻止食物與胃酸回流至食道,若是括約肌鬆弛,混合著胃酸的食物就會被擠回食道,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西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方面,包含中合胃酸、減少胃酸分泌與質子幫浦抑制劑等方法。在中醫治療方面,會從肝脾胃著手。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中醫認為壓力過大會造成肝氣鬱滯,進而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用中藥緩解肝鬱氣滯的問題,就可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並緩解胃食道逆流。同時別忘了針灸也能改善內科症狀、加強藥物效果。 雖然減緩胃食道逆流在中西醫治療上有不錯的效果,但最重要的仍是日常生活作息的調整。若能固定三餐時間、放慢進食速度與少吃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茶、過甜的食物等,再搭配治療,更能快速緩解不適感找回腸胃健康。最後要提醒的是,切勿相信來歷不明的偏方及治療。 (作者∕台南市承恩和緯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

Read More

3不5藥! 揮別擾人冬季癢

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隨著氣溫逐漸下滑,許多人發現,皮膚總是不自覺的發癢,尤其是晨起、睡前,更是奇癢無比,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藥師蕭麗美提出「3不5藥」預防冬季癢的秘訣,今年冬天不妨按照「3不5藥」方式來改善你的冬季癢,平常做好肌膚保濕,如果搔癢難耐,影響生活及睡眠,就應就醫,接受治療。 草屯療養院藥師蕭麗美表示,冬季時因為皮膚比較乾燥誘發搔癢感,經常搔抓造成皮膚像溼疹般變化,又稱為冬季癢、缺脂性皮膚炎或是乾燥性溼疹,誘發原因為冬天氣溫下降使皮膚血管收縮,常見的部位在四肢的身側,尤其是小腿前面,而腰部鬆緊帶束縛處因為摩擦的關係,也是好發的部位,病患常在晚上癢得睡不著,蓋上棉被後癢得更加厲害。 蕭麗美藥師提出「3不5藥預防冬季癢的秘訣,「3不」不宜用超過40°C的水沐浴,沐浴後以乳液、嬰兒油、凡士林補充皮膚的油脂適;不可搔抓患部,以免使皮膚表層的破損加劇,引起更嚴重的發炎;不宜泡澡或過度清潔,勿使用去汙力過強的肥皂。穿著的衣物宜選擇棉質衣物對皮膚的刺激最小,避免使用毛料。 「5藥」1.潤膚劑:功用為滋潤皮膚,使皮膚有充足的水份而避免乾燥、搔癢及不適;2.外用類固醇藥膏:使用潤膚劑後仍未能控制病情,可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以減低皮膚發炎的情況;3.口服抗組織胺:具有抗敏感及止癢的作用;4.口服類固醇比外用類固醇藥膏有更多全身性的副作用,通常不會長期使用,病人必須在醫生的處方下才可使用。 5.中藥治療方面在中醫的觀點,認為冬季癢的病因多為風邪,肝腎精虧、氣血兩虛、血不榮膚所致。保養的部分可外用及內服雙管齊下,外用的部分可以容易取得的麻油及紫雲膏外敷,內服的部分則以當歸飲子來改善皮膚癢的症狀,當歸飲子中何首烏、生地黃補腎填精;當歸、黃耆補氣血、潤肌膚,而又能固表;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白鮮皮祛風止癢。

Read More

男臀部膿瘍 腰椎術後感染細菌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62歲張先生12年前曾接受腰椎減壓固定手術,但術後常覺得腰痠,X光檢查發現腰椎鋼釘有鬆脫,但未做進一步處理。3年前開始發現臀部接近大腿處,左右兩邊都出現鼓起膿瘍,到苗栗大千骨科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臀部膿瘍竟是多年前腰椎手術造成的細菌感染。 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張先生白血球指數一直都很高,核磁共振檢查看到腰椎鋼釘因為感染導致鬆脫,且從鋼釘處往臀部方向有明顯顯影,表示細菌感染已延伸到臀部,才會造成膿瘍。此種狀況稱為低度感染,是在術後發生,當病人狀況變差時,症狀就會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細菌在局部的地方侵蝕骨頭,導致空腔、鋼釘鬆脫,隨著侵蝕空間越大,細菌增多,外溢造成膿瘍。 根據研究顯示,微創椎間盤手術出現感染機率很低,但若出現下列情形,則會提高感染機會:1.植入鋼釘:當病人有脊椎滑脫、不穩定時,需要以鋼釘固定,對身體而言是一種異物植入,因此有可能造成感染,鋼釘數越多,感染機會越大。2.手術時間長也會增加感染風險。3.抵抗力不佳,例如:洗腎病人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