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47人出庭 布林肯籲放人

中央社∕台北、香港一日電 香港當局昨天以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並起訴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推文表達譴責並呼籲放人。對此,大陸外交部要求美方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務。 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下午在例行記者會表示,「香港警察依法拘捕並起訴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犯罪嫌疑人,是正當的執法行動」。 他還說:「我們堅定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職,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安全和穩定。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尊重法治,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香港警方昨天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拘捕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其中包括前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社會民主連線」岑子杰、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胡志偉、林卓廷以及正在服刑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 布林肯今天上午在推特發文說:「我們譴責拘留和起訴香港選舉中的泛民主派候選人,並呼籲立即釋放他們。」 他強調:「政治參與及言論自由不該是犯罪行為,美國與香港人民同在。」 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一日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首次提堂(出庭),有市民在庭中高舉標語,上面寫有「釋放政治犯」字眼,另有大批泛民支持者到場高叫「反送中」運動口號,警方一度舉旗警告。 警方國家安全處人員於一月六日逮捕五十名泛民人士,指他們去年七月為立法會選舉而進行的初選涉嫌違反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港區國安法規定,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行為之一的,即屬顛覆國家政權罪。  

Read More

緬甸軍警開槍鎮壓至少18人喪生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八日電 緬甸軍警鎮壓和平示威者造成至少十八人喪生,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表示,美國聲援緬甸人民,也將與印太地區與全球盟友及夥伴密切協調,並將採取進一步行動加重問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強烈譴責緬甸軍政府的暴力鎮壓,且對傷亡人數增加深感不安。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稍早指出,緬甸警方和軍方二月二十八日向反政變示威者開槍,造成至少十八人死亡,這是數週以來緬甸群眾示威遭鎮壓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聯合國(UN)發言人杜雅里克透過聲明表示:「對和平示威者動用致命武力並任意逮捕都是不可接受的。」 杜雅里克還提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敦促國際社會團結起來,並向緬甸軍方發出明確信號,即是他們必須尊重緬甸人民透過選舉所表達的意志,且要停止鎮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譴責緬甸安全部隊的最新致命鎮壓。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傍晚發出新聞稿表示,對於緬甸安全部隊針對和平示威者的暴力行為,美國感到震驚。今天的殺戮行為是二月一日政變以來,對民主抗議者持續鎮壓行動的升級。他向支持緬甸民主而在和平示威中喪生的勇敢群眾的家屬表示慰問。 他指出,美國與這些持續勇敢表達對民主、法治與尊重人權期望的緬甸民眾堅定站在一起,也將持續與印太地區與全球盟友及夥伴密切協調,向這些暴力行為者問責,並加強對緬甸人民的支持。 蘇利文並表示,美國正準備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對最近爆發的暴力事件與政變發動者加重制裁,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對外公布。 美國總統拜登曾在二月十日簽署行政命令,凍結緬甸政府在美國的十億美元資產,以免受軍政府染指。 美國國務院與財政部也將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敏昂萊副手索溫、目前擔任代理總統的退役將領明穗、被任命擔任國防部長的上將米亞吞烏,及被任命擔任交通部長的上將丁昂山等人列入制裁名單。

Read More

曾表態釣魚台主權「支持日本」美國防部發言人更正致歉

中央社∕東京二十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近日談到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主權時表示,美方支持日本立場;但柯比昨天更正並致歉說,美方對釣魚台列嶼主權方針沒有改變。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柯比二十三日在記者會說,「有關尖閣諸島主權,(美方)支持日本立場」,但他在二十六日出面更正說,「美國政府對有關尖閣諸島主權的方針沒有改變」。 柯比強調,「如同日美領袖在電話會談等場合所確認的,基於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五條規定,美國對包括尖閣諸島在內的日本防衛立場不會動搖」。 他還說,對於自己二十三日發言有誤感到遺憾,也為招致的混亂致歉。 不過,柯比也提到,「(美方)反對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的所有行動」。 美國政府雖然同意日本擁有釣魚台列嶼行政管轄權,但針對日本是否擁有主權則未明確表示,對有關釣魚台列嶼主權並未採取特定立場。

Read More

美眾院通過1.9兆美元紓困案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提出的一點九兆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三兆元)抗疫紓困案,今天在眾議院以二一九票對二一二票通過,沒有任何共和黨議員投贊成票,將送交參議院下週表決。 美國感染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人數四天前突破五十萬人,拜登政府這項紓困案被許多人視為道德命令。 民主黨人認為這是為施打疫苗計畫、負擔過重的地方政府和數以百萬計受疫情影響的家庭挹注新資金的重大一步。 儘管參議院首席法規專家麥克唐納二十五日裁定,時薪十五美元最低工資案,不能納入一點九兆美元紓困案,使民主黨人遭遇重大挫敗,這項紓困案仍在眾議院過關。 拜登大力支持把聯邦最低工資從二00九年制定的每小時七點二五美元調升至十五美元,但遭共和黨反對。 眾院議長裴洛西在議場中表示:「在最低薪資十五美元通過之前,我們不會善罷甘休…美國人民必須知道政府是他們的支柱。」 共和黨人對於抗疫紓困案空前高昂的開支大為不滿。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說:「這只是亂撒錢,毫無責任感。」 抗疫紓困案今天在眾院過關後,將送交參院下週表決。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參院各占五十席,一旦雙方票數平手,將由民主黨籍副總統賀錦麗投下關鍵的一票打破僵局。

Read More

歐盟暫准雷傑納隆抗體藥物

中央社∕海牙26日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藥品管理局今天暫時批准美國雷傑納隆藥廠(Regeneron Inc.)生產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治療藥物,並表示,這種藥物可防患者病情加重。 法新社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後,就曾使用此種合成抗體藥物。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表示,初步結果顯示,使用REGN-COV2治療,可減少病患鼻子與咽喉的病毒數量,從而減少病患看診次數。 EMA發表聲明說:「本局論定…無需使用呼吸器以及很可能惡化成重症的Covid-19確診病患可使用REGN-COV2治療。」 EMA表示,REGN-COV2由2種單株抗體casirivimab與imdevimab合成,使用方式是以點滴注射。 聲明中說,單株抗體是由實驗室仿造自人體自然抗體,其設計是將2種單株抗體附著在冠狀病毒棘蛋白上的2個不同位置,以阻止病毒進入人體細胞。 EMA表示,對這兩種抗體的批次審查自2月1日開始,目前仍在進行中,一旦審查完成,其結果將作為歐盟對REGN-COV2行銷授權的依據。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去年11月批准REGN-COV2緊急使用,並已試驗性地用來治療川普。 此外,法國25日宣布,已經配送數千劑單株抗體藥物到各醫院;法國衛生部長維宏表示,「這使我們的抗疫武器加強…新希望出現了」。

Read More

菲律賓改口:會供醫護施打科興疫苗

中央社∕馬尼拉27日綜合外電報導 菲律賓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日前批准北京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時,不建議讓醫護施打;但現在又改口,表示會提供給醫護,由醫護人員自行決定接種與否。 菲國衛生部次長維赫利昨天在一場新聞簡報會表示,菲國疫苗專家組的結論是,就防止重症而言,接種北京科興疫苗「對醫護人員是有益的」,她還說將交由醫護人員自行決定接種與否。 菲律賓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多明哥22日表示,北京科興疫苗最後階段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暴露於染疫高風險的醫護人員施打後預防效果偏低,因此不建議醫護接種。 菲國媒體《商業天地》報導,菲國總統杜特蒂22日為此還把食藥局長多明哥找來內閣會議,要他解釋既然北京科興疫苗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訂下的保護力須達50%門檻,為何又不建議醫護施打。 杜特蒂的發言人轉述,杜特蒂起初聽完一頭霧水,但仍尊重專家意見。 由中國大陸捐贈的第一批60萬劑北京科興疫苗,預計28日抵達菲律賓。

Read More

嬌生疫苗可望獲美緊急授權

中央社∕華盛頓26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獨立專家小組今天投票,一致贊成推薦嬌生公司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單劑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可望為美國第3款疫苗獲准鋪路,不久即可開始配送。 由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所召集的專家小組22名成員,包括頂尖科學家、消費者與產業界代表。他們的推薦雖不具約束力,但意見通常會被採納。 法新社報導,也許就在未來幾天內,FDA可能核准緊急授權使用(EUA),讓嬌生疫苗成為繼輝瑞大藥廠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以及莫德納疫苗之後,美國第3支核准使用的疫苗。 美國主管官員本週表示,他們希望下週能配送300萬~400萬劑疫苗。

Read More

外國船隻若強登釣島 日本視為凶惡犯罪可能開火

中央社/東京二十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媒報導,為因應中國實施海警法,日本政府今天在執政黨一場聯席會議中表示,若「外國船隻」強行登釣魚台列嶼,將被認定為「凶惡犯罪」,壓制對手的「危害射擊」將成為可能。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今天在執政黨自民黨的一場聯席會議中表示,如果中國海警船目的是要登上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將被認定為「重大凶惡犯罪」,加害對手的「危害射擊」將成為可能。 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在聯席會議中說明,如果「外國船隻」強行登上釣魚台列嶼的話,將被日本認定為「凶惡犯罪」,實施壓制對手抵抗的「危害射擊」將成為可能。 與會議員轉述,日本政府表示,這是基於日本警察官職務執行法所行使的警察權。而所謂的非法登陸,日本政府主要憂慮的是中國海警局等船隻。 由於中國實施授權海警執法必要時可對外國船隻動武的「海警法」,日本政府就現行法制上確認可能的因應作為,研判屆時將由日本海上保安官等執行。 警察官職務執行法規定,面對凶惡犯罪允許使用武器,包括允許實施「危害射擊」。 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政府明確化對海上保安廳法的解釋。海上保安廳法規定,海上保安官為逮捕犯人及防止犯人逃跑,被允許可以對外國公務船或軍艦使用武器。 不過,「危害射擊」僅限「正當防衛」及「逮捕重大凶惡罪犯」等情況。 日本政府認為,如果外國公務船或軍艦是以登陸日本為目的入侵領海的話,將被視為「重大凶惡罪犯」,明確化「危害射擊」成為可能的法律解釋。 如果海上保安廳難以因應,海上自衛隊接獲「海上警備行動」命令發布後,實施「危害射擊」同樣成為可能。

Read More

美4月達群體免疫?醫師存疑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暨外科醫師馬卡瑞預測,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可望於4月達到群體免疫,讓民眾重返正常生活。 馬卡瑞19日投書「華爾街日報」社論版說,自1月以來,美國每天確診人數已經下降77%。 他寫道:「有理由認為,美國正朝極低感染率方向發展。」 馬卡瑞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 他說:「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其中大多數沒有症狀或呈輕症,病毒可感染的對象就日益變少;以目前走勢看來,我預期COVID到了4月就會消失很大一部分,讓美國人重返正常生活。」 馬卡瑞表示,疫苗接種作業,加上美國已有超過2800萬人的超高確診病例,都讓美國可望於春季達到群體免疫目標。 「紐約郵報」報導,所謂群體免疫是指一個群體有足夠人數對傳染病獲免疫力,疫情就不會再繼續擴散。 馬卡瑞並說,群體免疫也能防止新的COVID病毒株散播。 他表示:「當病毒傳播鏈有多處被打斷,病毒就更難擴散,這也包括新病毒株。」 然而,有許多醫師和公衛專家持續警告說,美國距離群體免疫還很遠,尤其是更易感染的變種病毒株流竄之際。 佛羅里達大學流行病學家普林斯告訴「財經內幕」,稱它社區免疫力也好,總體免疫力也好,無論如何,「美國距離群體免疫還很遠」。

Read More

緬軍實彈鎮壓示威 美籲罷手

中央社∕仰光日日綜合外電報導 緬甸軍方今天加大政變後的掌權力道,加強對遭罷黜文人領導階層的恫嚇,並對邁入第五天的全國示威祭出實彈等嚴厲鎮壓手段,美國今天再度呼籲緬甸軍方恢復民主政府。 法新社報導,緬甸軍方一日發動政變,拘捕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和她所屬執政黨的政府高層,全國性的抗議活動近日升溫,警方以水柱、催淚彈和橡膠子彈來對付抗議民眾;軍方今天入夜後又突擊並徹底搜索翁山蘇姬所屬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總部。 緬甸首都奈比多一名醫師也證實,當局發射實彈,導致二人重傷命危,但有畫面顯示首都的抗議群眾並未膽怯,今天早上轉而封鎖一條主要高速公路。 與國際一同譴責緬甸軍方政變的美國,今天再度呼籲緬甸開放言論自由,並敦促軍方將領下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向記者表示:「我們再次呼籲軍隊放棄權力,恢復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並)釋放被拘留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