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標靶北半球〉吉光片羽極短篇

法國舊城美髯公。 文/攝影 張至璋  旅遊最大收穫是留給自己印象,必備工具是相機,手機,乃至平板電腦。沒有人只把畫面印象存在腦海,縱使永不失智,不能眾樂樂,不能獨樂樂,因為無法複製影印,copy and paste。  一生曾擁有五個相機,聽來專業,事實不然,全是偶然,愛好不輸專業,自戀無人能比。  本篇照片出自最後的數據傻瓜Canon,地點在歐洲,都是陌生人,打過照面,該沒有個資問題。在法國舊城小巷,迎面來個美髯公,要不是他戴著太陽鏡,會懷疑是蘇格拉底轉世。美髯公抬頭看我,似有猶疑,又低下頭,繼續前行,去數他的磚塊,去尋他的哲理。  在德國科隆,可愛,快樂的洋娃娃,剛會跑步,小腿健步如飛,方向飄忽不定,爸爸追著他跑,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也追著跑。好不容易拍成功了,呼呼站起身。我問爸爸是男孩女孩,他喘著氣,以生硬英語說,兒子,一個夠了。我說,你幸運,我有兩個,他大笑。那騎馬的銅雕像,是科隆出身的二戰英雄艾德諾,科隆市長,戰後任德國總理,對德國重建居功至偉。因此爸爸繞銅像奔跑,為兒子照張像,也就別談辛苦,所以這張照片題名「來,長大做英雄!」。  另一張照片,人物,姿態,對答都率性,地點在優美的日內瓦湖畔,天色陰暗。爸爸為了自拍全家福,涵蓋後面的噴水柱,只有降低自己高度,展現出大劈腿,媽媽女兒兒子配合演出,表情寫在臉上。爸爸抓準遊艇出現的一刻,按下快門,然後全家檢視畫面,當然看不見劈腿。我秀給他們看我的相機裡劈腿,他們大笑。  這個快樂家庭會說流利英語,口音卻很重,不德不法不義也不是英國(瑞士語言由德法義英構成),我問他們哪兒來的,「Tunis!」我沒聽懂,他又說「Tunisia」,啊,定是北非難民家庭。他問我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中國生的台灣人,在澳洲政府退休,搬到美國,現在來瑞士旅遊。」,「你是聯合國!」我說,「你們在聯合國比我重要。」這時他兒子拉爸爸走,我也走開。幾步後,忽然警覺該設法把照片給他們,回頭一看,全家都不見了,從橋欄杆下望,他們正在跑上遊艇。我頗感悵然,不過,這家的快樂不缺這張劈腿。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酒仙李白這樣比,我又想起蘇格拉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南國A-line電台98.7

 詩/圖 林益彰 如果我忘了就眠 誰在這裡 音辭拉胚的迴憶 如果寂寞太剽悍 你在哪裡 荏苒入耳的奔語 如果誰漸漸走遠 我在這裡 碎葉滴下的嗓韻 如果你只剩光影 有人在這裡 南國A-line電台98.7

Read More

〈中華副刊〉聖誕市集

Prague1: 布拉格舊市區的聖誕市集 文/攝影 張純瑛  電視新聞中出現幾座歐洲名城,街上火樹銀花,宛若繁星降世,提醒人們又是聖誕季節了。可惜歐洲疫情再度趨於嚴峻,巴黎等地紛紛封城,空蕩的市面形同鬼域,一街街的璀璨燈飾恐怕只有西風獨自涼了。  2019年11月底,女兒夫婦利用感恩節長假前往中歐旅遊,邀請我們同行。當時我心裡有點疙瘩,覺得冬日遊覽歐洲不啻找罪受。禦寒的衣服自然帶足了,全副裝備下,白天沐浴著陽光尚感溫暖;夜晚則寒氣襲人,溫度降到冰點左右,冷風刮面。正懷疑我們這群人趕著歲末年終來歐洲,是否頭腦有病,眼前一處處的繁華輝煌改變了我的想法----聖誕市集確有可觀,難怪旅行社以此招徠遠方來客。  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音樂之都維也納、莫札特故鄉薩爾斯堡,到捷克第一大城布拉格,我們去到的每一座城市,大一點的街道兩側建築,都騰空懸掛著一排排亮麗的燈飾,有各種花樣,力求不與其他街道雷同。每一棟建築物也張燈結綵,打扮得花姿招展。行道樹都裹滿了閃亮的小燈,不僅是它們迎接聖誕的華服, 也是蕭瑟冬夜裡的一襲暖袍。整條街望過去,真是華彩照眼,喜氣紛揚。  至於古老宏偉的大教堂,本就器宇軒昂,氣勢非凡,聖誕裝飾富有濃郁的宗教韻味。有些教堂,如布達佩斯的聖史蒂文斯,正面外壁似一面露天電影院的巨型屏幕,幻燈機打上不斷變換的色彩和圖樣,配上聖誕頌歌,懾人氣勢,彷彿天國將臨。 ChimneyCake: 中歐甜食煙囪糕 在大教堂和市政廳周圍,一處處聖誕市集發散著人間煙火味。市集白天就開張了,晚上做生意的店家更多。商品五光十色,有機器生產,也有手工製作,供人們採購做為聖誕禮物。賣飲料的、吃食的,生意最興隆。大受歡迎的飲料是熱呼呼的紅酒、蘋果汁和熱巧克力;可冰淇淋的銷路也不差,大冷天吃下高糖高脂也會幫助抗寒吧?賣各種香腸的攤位大排長龍,布拉格人尤其喜歡用炭火烤肉,空氣中瀰漫著令人垂涎的香氣。有些店家擺開一長列的食物,種類繁多,從西班牙海鮮飯到德國豬腳,買了可以坐在露天餐桌上食用,可惜食物不夠熱,露天越吃越冷,入腹沒有「暖胃」的幸福感。如果時間許可,還是進到市集周遭的餐館內,舒服地享受熱騰騰的菜餚更佳。  捷克、匈牙利、奧地利三國在歷史上恩怨糾葛。當前奧國疆域雖已大幅縮水,但仍展現金粉世家的泱泱餘韻。匈牙利和捷克在歷史上則是長期受氣包,小國寡民被周圍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強國持續霸凌侵略,又曾受到共產政權的高壓統治,經濟失敗元氣大傷,迄今仍在苦苦追趕。從建築和都市格局,可以看出三國的實力差異。雖然國際宿怨歷歷在書,三國文化卻彼此影響,最明顯的共同特質表現在餐餚上,已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難以劃清歸屬。最好的例子是以紅色甜椒粉(paprika)做為調味料燉出的古拉須(goulash),裡面可以放進各種肉和蔬菜。有些古拉須湯汁多,像羅宋湯;多半的古拉須燉至湯汁收乾。它本是匈牙利草原馬札兒牧民的傳統飲食,起源於公元9世紀,但布拉格導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告訴我們,是捷克人,讓這種燉肉達到盡善盡美地步。三國嗜食的肉餃(dumpling),無論個頭和內餡,都和義大利餃子不同。三國民眾也特別愛吃鴨肉和豬肘,這點倒和中國人相似,所以我們在中歐吃得非常習慣。  晚餐後,來份維也納馳名世界的細緻甜點,一天就無所憾恨了。首選是薩赫蛋糕(sachertorte), 兩層巧克力中間有濃郁的杏子醬,蛋糕上面的巧克力糖霜香醇,入口即化如冬日的初雪,清新微涼。喜歡蘋果的人可以選奧地利著稱的維也納蘋果捲(Apfelstrudel),厚實的蘋果片帶著秋收的鮮甜,它同樣源自匈牙利。  吃飽後再度逛街,欣賞聖誕燈飾,繼續漫步聖誕市集,或者,在溜冰場上一展冰上英姿。維也納市政廳前的溜冰場是我見過唯一建立於樹木間的冬日冰場,穿梭其間儼然林中仙子。  如果你又餓了,不妨向路邊小販買一條剛出爐的煙囪糕(chimney cake)來當消夜。這種將麵皮包在圓柱體外圍,置於炭火上轉動烘烤,再抽掉圓柱體成為管狀中空如同煙囪的甜食,從布達佩斯到布拉格,一路陪伴我們的中歐行旅,成為記憶中永難忘懷的一道甜味。  告別中歐,匆匆又是一年。今年新冠肆虐全球,旅行成為奢想,禁閉家中不禁懷念起遙遠的異國──華燈彩飾或許依然閃爍街頭,但昔日熙來攘往,笑語喧嘩,香氣四溢的聖誕市集,今冬卻帳篷空蕩,遊人止步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你豈能阻止虛實

 詩/圖 猴子貓 開始好奇 虛實之間不可逾越的那個 幸福領域 我總以為會遇見一個人 一場微塵泅泳 神來的時候 微雨薄霧中的光束 他便知道是我 偶爾慵懶的日子 我感覺出這些變化 什麼垂榕或非洲堇或垂葉書帶蕨 移動的風景中沉思 努力擁抱著靈魂 在不經意晃動的光影裡 在一直沒有發出聲的地方 卻不斷回頭 活潑了春天 每個出口入口都閃爍著無私的裸露 你心裡有數 我也不知道為何喜歡你 又豈能阻止 玻璃般的眼神於你眼睛裡相遇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吸香怪

文/畢澄 插圖/國泰  忘了從何開始養成了這種癖好。就再也戒不掉了。  我偏愛著那種味道。就像嬰兒依戀著母香,如同蝶總在花香處駐足,又或著可以形容成,老煙槍戒不掉煙癮。  每個都有不同的氣味。斑黃的封底,濕氣混雜滄桑,有些凹痕,經歷了年代的洗禮,放在二手書店的最角落,貼著「絕版書籍」在販賣,書中有故事,書的本身也就是一場有血有淚的故事了。通常,這類的書籍較少人買,畢竟舊書重新出版,已是常態。它們身上有種木質參雜腐朽的氣味,卻也不難聞。  新書有新書的味道,但也些許不同。  愛情小說中是甜甜的味道,如冒著熱氣的可可香,在午後來一杯,總是讓人昏昏欲醉。這是最容易入手的書籍,也是各個年代都必需的調味品,歷久不衰。  至於武俠小說可以聞到鐵鏽的味道混雜著一點血腥氣,有時泥土雨水的味兒會參雜在其中,江湖的味道是有些難以形容,但當身歷其境後便可懂得。  名作家系列的文學作品,是我最喜歡的味道。沉重的,就有如暗黑地牢內悶不通風的潮濕斑斕;清新的,就如同日出山嵐騰起,幾滴露珠的甘甜。哭過,就好比走過那樣的人生;笑了,便感覺人生一片靜好。但每每讀完,哭或笑都會讓人重新拾回些什麼。  曾聽過一種生物,名為書蠹,以食書維生,也許在幾世紀以前,我便是書裡的一隻小蠹蟲。如今,再也無法食書,只能以香氣止渴,書籍的香味成為了佐料。曾經只懂食而不懂其味,如今懂了。  這癖好戒不掉了。我也不想戒掉。

Read More

〈中華副刊〉「疫」外的課程

 文/攝影 張貴春  這真的起因於「疫」外,且聽我細說從頭,一切都是疫情起的緣分,我的瑜珈課程一波三折,接連換場所的練習教室,因為室內密閉空間,眼看就要停課了,我一再問我自己,確實非常想上課嗎?我深知一旦中斷要再繼續我那生鏽的筋骨,要花費更多時間與精神,也許錯過了就此和瑜珈離別了,經過內心一番對話討論,也認識這幾位瑜珈同學生活簡單,有了共同體認後,最終找到適合的地點,也就是我家,在6月初我們8位同學聚集在我家客廳開始小班課程,上課前我先開始乾坤大挪移,將厚重的桌椅推到角落一邊,這時我家的小肥鼠也要一邊涼快去,它老是蹲在便盆上一副無所謂模樣,小眼睛冷眼看著我忙來忙去,一副老神在在模樣,繼續叼著草吃著,此刻我深深覺得比鼠不如啊!  老鼠吃著草,我跪著擦地,我內心想著這主僕異位的畫面真是好笑,每一次上課同學不遲到,下課不逗留在我家,不探討我隱私,讓我充分感到愉悅,在不影響我個人家居生活時,這也是我心甘情願讓出場地與同學共學,有些時候主動付出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課堂後同學分享自己動手做的月餅或是檸檬醋,或是出遊時買的小芋頭,都是課堂外大家善意的交流,我們一群婆婆媽媽認真上課,在增加肌耐力的同時也更加體認健康的重要,運動是先讓自己更好,才能回頭照顧家人。  9月25日我們進階上了椅子瑜珈,為此我特意畫上一人一張小漫畫貼在椅子背後作為區分,大家開心會心一笑,讓瑜珈課輕鬆點,活潑了生活,因為等會又是汗流浹背,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外加堅持下去,維持一個瑜珈姿勢實在很累,但在安靜的練習中,有時候聽著隔壁同學的椅子在晃動像是天搖地動,這是在提醒自己平衡力不夠,小小一張瑜珈椅子會說話,它是在輕聲告訴妳,妳該加強練習囉!我還滿喜歡這張輕巧的椅子,我衷心希望它會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

Read More

〈中華副刊〉川端康成〈母親〉

 林水福/譯 國泰/插圖 一‧丈夫的日記  今宵我娶妻  抱著她柔軟如女人呀  我流淚對新娘說  我母親也是女人  妳要當良母呀  妳要當良母呀  我沒見過我母親 二‧丈夫的疾病  或許燕子已經到來的溫暖天氣。木蓮的花辮像白色的船從鄰家庭院掉進來。玻璃門中,妻用酒精擦拭丈夫的身體。丈夫瘦到肋骨與肋骨之間都藏汙垢了。  「您呀──看來一副想跟疾病殉情的樣子呀!」  「或許是吧!由於這是胸部的病呀。蟲已經吃到心臟周圍來了。」  「是呀!病菌都比我靠近心臟。您生病之後,首先您變得非常自我。我故意把您出入的家門關閉。如果您還能走路,您一定拋棄我離家出走哪!」  「我會這樣想也是因為不想三人自殺。我和妳跟病菌三人自殺。」  「您說三人自殺,好呀!我不想茫然看您跟疾病自殺。即使您父親的疾病傳染給母親,您的疾病不會傳染給我呀!父母的情況不一定發生在小孩身上。」  「那也是。一直到我生病為止,我不知道我會生跟父母一樣的病。然而,我卻生了同樣的病。」  「沒關係!再傳染給我就好了,這樣一來就不必避諱我靠近您身旁了呀!」  「妳考慮到小孩?」  「您說小孩、小孩?」  「妳不了解我的心情呀!妳還有活著的媽媽,妳不會了解的。」  「那是忌妒,是忌妒呀!您這麼說,我懊悔到想殺死母親。──我,想吞黴菌,我要吞,要吞哪!」  妻叫喊著,朝丈夫的嘴唇撲過去,丈夫抓住妻的衣襟。  「讓妳吃,讓妳吃!」用只剩下骨頭的力量制服掙扎的妻。妻露出白而豐滿的胸部,丈夫喀地往那圓圓的乳房上吐血,倒下了。  「那、那、那奶不要餵小孩!」 三‧妻子的病  「媽媽!媽媽!媽媽!」  「媽媽在這裡呀!還活著呢。」  「媽媽!」  小孩又把身體撞向病房的紙拉門,接著哇哇地哭了。  「不可以讓他進來!不可以讓他進來!」  「您真的很冷淡無情哪!」  妻死了心似地閉上眼睛,頭往枕頭上靠過去。  「我跟那孩子一樣也進不了母親的病房呀!在紙拉門外哭泣呀!」  「相同命運哪!」  「命運?即使死也不要說命運這兩個字!我最討厭了。」  小孩在家的一個角落哭泣。巡更敲著梆子走過。聽到巡更用鐵杖敲後邊流水管冰柱的聲音。  「您不記得母親吧!」  「是的!」  「母親死的時候,大概是三歲吧?」  「是三歲,沒錯!」  「那孩子也是三歲哪!」  「不過,我想要是年紀大了說不定會想起母親的臉。」  「要是看過母親的遺容一定會記得的。」  「不!我只記得用身體去撞紙拉門。要是能自由見到生病的母親,反而什麼都不記得。」妻閉上眼睛一會兒,然後說:  「我們的不幸是,出生在無信仰的時代,出生在無法思考死後的時代!」  「什麼?現在啊,是死者最不幸的時代!不久,死者也是幸福的時代、智慧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是吧!」  妻想起許多和丈夫到遠方旅行的往事,接著連續出現各種美好的錯覺,似乎醒過來,抓著丈夫的手,「我啊,……」靜靜地說。  「覺得跟您結婚是幸福的呀!並沒有怨恨您把病傳染給我,您相信吧!」  「相信!」  「所以呀,那孩子長大了也讓他結婚吧!」  「明白了!」  「您跟我結婚之前相當難過吧!自己患了跟雙親一樣的病,把那病傳給妻子,又生了個生病的孩子,您是這麼想的吧?不過,我因為結婚而幸福哦。那樣就夠了吧!所以請不要讓那孩子感覺自己結婚不好、是痛苦的、嘗受無益的悲傷呀!讓她高高興興結婚吧!這是我的遺言。」 四‧丈夫的日記  今宵我女兒不睡覺  抱著她感覺柔軟如女人  我母親也是女人  淚流滿面對幼兒說  成為好母親呀  成為好母親呀  我也不知道我的母親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寂寞的聖誕樹

聖誕樹上的燈光給了暗夜更溫暖。 文/攝影 李燕瓊  終於,The end of the year 2020,感謝全世界努力抗疫,有驚無險度過了艱困的一年。  每天看到歐洲往上飆竄的數字就不自覺輕嘆,才猛然驚覺:我已經習慣嘆氣了啊!尤其心驚膽跳過著每一秒,彷彿戒慎恐懼被濃縮在日常片段裡,就怕萬一怎樣了…。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全德國再次lockdown,從年初的嘉年華大遊行、復活節,九月的啤酒節,到年底最大的節慶聖誕節市集,所有活動和遊樂全部取消。往年熱鬧滾滾、人潮洶湧的聖誕街今年孤寂在冰天雪地裡,聖誕樹少了小朋友的手作裝飾更顯黯寂,曾經有的,現在都沒了…,表相看似這樣,但往更內裡想,老天爺給了我們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無明無形的病毒之前,人類應該要更謹慎謙卑,可惜一些高喊「自由人權」的滋事份子都不懂得:貪圖要享受自由的結果,恰恰就是失去自由。  「尊重生命,珍惜現下」是疫情至今我最真實的體悟感受。  柏林夏里特醫學院教授Christoph correll,帶領團隊進行了一項全球148國的「疫情身心健康與功能狀況調查」指出,病毒嚴重傷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受訪群眾最在意的是:人類是需要社交的。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也指出,因為疫情的衝擊,人際互動生態發生巨大的改變;但是,「各種社交往來變少,反而更加緊密了與社群或家庭的互動」,我倒覺得是件好事,因為居家隔離重新喚起人們對家庭的重視和親情的凝聚。  疫情也提醒了我們,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如同教宗方濟各說的:這場大流行危機使我們思考,要走出危機,我們需要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沒有人能單獨得到拯救。所以,就算不能訪友或旅行了,也要讓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過程,我們會散步到隔壁村,就當是簡單的輕旅行;隨興創意新菜色,享受新事物的小喜悅;透過網路和親友問候彼此,互相鼓勵,從互動中感受溫暖;這些以前或許都被我們忽視了,如今卻倍覺珍貴。  今年德國初雪下得比往年早,大自然貼心提醒大家:記得曾經的美好,尤其是今年。  走過驚濤駭浪的2020年,歲末,更懂得了「陰晴偶然,圓缺必然,悲歡淡然,離合了然」的無常;朋友開心領到2021年農民曆,直說:明年會好一點的!會好一點的!  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謝謝自己努力過完今年,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喜樂。

Read More

〈中華副刊〉隔海日記2

納豆茶泡飯。附識:由於個人喜好與兼及色澤層次的平衡等顧慮,我的蔥〈使用日本大蔥〉量稍多,這部分請隨宜斟酌。 文/攝影 易品沁 2020/10/9 心情:晴時多雲偶陣雨 東京‧新型コロナ新增感染人數203人,連兩日超過200人以上的新增感染,都內總累計確診數27320人。 台灣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總累計確診數527人。  看來深陷戀情中的男人,第六感同樣不容小覷。白天才興沖沖穿上剛剛收到我透過EMS寄給你兩件印有Taiwan英文字母的短T與薄外套,才一邊說「真有像被蓋上印章呢」!另端馬上傳來你試穿衣服後,發自你靈魂根部底明晃晃燦笑自拍照,我忍不住驚讚道穿上靛藍色的你真好看,且點擊「儲存」鍵,以便不時思想你種種而能重複點閱。  也才不過數小時,不知你從哪兒看見關於我分手多年前男友消息,你渾然就像洩了氣的氣球,倏忽自半空中頹喪,幽幽且緩緩飄墜到我面前,彷彿依託自氣囊裡最後僅存而勉力擠壓的乾癟聲息。此時此刻要說你的心就像遭到粗暴揉擰後的廢紙團也是,糾結滿懷的殘破、褶皺與塵灰。  心疼你,如果能夠面對面,我一定馬上抱住你,才不會隔著螢幕彼端,心焦時越要解釋,益發致使你腦筋迴路打結,繞不出文字所羅織迷宮,簡直就像鬼打牆。我大概可以理解一旦真正豁出去,以全副生命愛著某個誰,就連所愛對方毛髮,都能視作是世上最珍稀之物,即使寒毛也很難與他人分享。  你總使我想起太宰治與山崎富榮、有島武郎與波多野秋子、島村抱月與松井須磨子那般死生契闊的偕子成說。只要想到我們之間亦有如此這般的約束,就如何再也生氣不起來。因為你,我才知道此前所有感情,皆都依稀─不算數。 2020/10/19 心情:晴 東京‧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新增感染78名。 台灣新增5名境外移入病例。  猶擅長用料理寫日記的你,我總可以輕易經由你每日食譜配方及內容,感知你當日心情的隱匿幽微,好比近來你餐桌總是充斥濃烈的「中華風」。今晚你興沖沖用了我剛剛EMS寄到的辣豆瓣醬料理台式麻婆豆腐,並即興附上一首新作的俳句: 「君思う 麻婆豆腐は 秋の宵」(註1)  我開始喜歡這類宛似默契大考驗的猜謎小遊戲。你我更像是異地錯位而居,你的東京真的很「台北」!  我的台北很「東京」。  如你所知,這一年因為國與國之間的邊境管制仍在持續,比起往昔的我每三到四個月左右就得飛來東京一次,如今更是密集待在台灣。於是家裡的食材、調味品常備物如下: 小粒納豆 北海道產日高昆布 蕎麥麵沾醬(そばつゆ) 鰹魚露(2倍濃縮)(めんつゆ) 日本味醂 烏龍麵條、蕎麥麵條 柴魚片 紀州南高梅 紫蘇風味海苔絲、極細鹽昆布 本格炒麵醬(焼きそばソ―ス) 煎茶  聰穎且猶精通飲食之道如你,必然一眼可辨析寥寥以上基礎食材,再加上新鮮時蔬,即可變幻出符合我從來「簡單」、「便利」、「美味」取向的多重料理,如日式冷麵、熱湯麵、日系中華炒麵、日本關東煮、納豆茶泡飯、梅漬茶泡飯。  時序已臨霜降(今年2020對於世界的大家可真是好不容易啊)。此時此刻我啜飲秋の「金麦」,思想著與你跨海舉杯(心的距離則完全零距離、零時差的),異口同聲齊讚道:「活著真好!」約莫也是某年秋天,你在東京與已回到台北的我分享某小說經典橋段裡出現的水芹鴨肉鍋製作秘訣,這一次則換成我想與你分享頗適宜於現下秋季享用,且考慮你我顯然已來到必須稍微顧及養生的年紀;那麼也請容我「隔海」為你料理納豆茶泡飯,我不禁揣想你也將以如下要訣,隔海與我咀嚼著相似的滋味。  看似簡單,然攸關納豆能否發揮極致的風味,還是有些必要的注意事項。好比一剛開始先別急著倒進內附的醬油包,將移至碗中的納豆用筷子不停使勁攪拌,直到納豆近乎成了凝稠狀,才拌入醬油「數滴」,並重複以上兩道手續數回,直到納豆已經不再產生黏絲(這樣程度差不多需要經歷300-400回以上的攪拌)。最後才放入芥末,少許蔥花,我則還會另外加入你寄給我的七味唐辛子(「根元 八幡屋礒五郎」,沿襲自元文元年創業時的獨特古法製作至今)少許提味。最後將納豆平鋪在剛蒸好的熱騰騰米飯上(納豆最理想的份量為米飯的1/4),並從碗邊澆淋上等的煎茶即告完成。  上述即是製作出夢幻等級的納豆茶泡飯之必要綱領。至於何以言之「夢幻」?此料理心訣實出自兼集陶藝家、漆藝家、畫家、散文家、書法家、篆刻家、美食家、廚藝家多重身分於一身且自學成材的「傳奇」,在經營「美食俱樂部」(註2)和「星岡茶寮」(註3)享譽盛名後,於晚年獨赴山林過著三十餘年離群索居、孤傲人間的「北大路魯山人」(1883-1959)。  我已經可以想像向來「遍覽群書、博學多聞」如你,早已深深熟知北大路魯山人這號傳奇。而我尤其記得從前當我面對面不只這麼一次讚譽你時,你總立即回覆我「當然」時斬釘截鐵的口吻與聲調,我由衷欣賞如此這般自信的你。 作者註 1:佐藤繁美◆◆作(俳句)。 2:北大路魯山人於經營大雅堂美術店同時亦提供來店客人自作料理大獲好評,於1921年同時成立會員制的「美食俱樂部」。 3:魯山人於1925年(42歲)創設星岡茶寮,直到1936年因合作理念分歧離開星岡茶寮。

Read More

〈中華副刊〉關於落日的美麗

 詩/曾湘綾 攝影/陳建華 就這樣決定涉水 赤裸潛入,必須深藍 必須幽暗的深處 於是他與她並肩 他們學會屏息 在輝煌的燈影間 點燃,水上的火燄 那些關於落日的美麗 請風輕輕闔上,不必急於讀完 請用落英迎接那深刻 短暫的吉光片羽 他與她,以夢名之 最好的時光 讓他們再醞釀一次航行 跟著微醺的暗潮漂流 而醉,而歌 而有了溫暖的詩篇 在他們的眼神之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