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武陵銀杏黃,福壽山楓紅

文/攝影 洪金鳳  常在社群網路,看到朋友至武陵與福壽山農場旅遊美景相片的分享,心裡不自覺地隨著這些美景的導引,種下前往「武、福」旅遊的種子,尤其秋節過後,看到兩個農場的照片分享及直播影片,畫面美得難以形容,覺得坐而想不如起而行,於是在秋意甚濃的季節,我們跟團來到這兩個農場,行美麗銀杏楓紅初體驗。  我的故鄉在海島澎湖,澎湖四面環海不見山,所以每每來到高山上,心情特別歡喜,高山有別於大海的景致,空氣的清新也與我現今居住的城市有所不同,當武陵農場的銀杏綠葉變黃葉,福壽山的楓葉由綠轉紅,在在都宣示季節的轉換時間已到,提醒世人要明白「時光瞬間過,美景難再來」的道理。 「武陵銀杏黃,福壽山楓紅~把握人生最美的時光,珍惜能夠擁有的時刻」,這是我在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上,觀賞美景後,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體會。 「武陵銀杏黃,福壽山楓紅~把握人生最美的時光,珍惜能夠擁有的時刻」,這是我在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上,觀賞美景後,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體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守夜人

詩/圖 侯思平 為什麼要等春雨都泥濘了 才渴望雷擊的共鳴 以飢寒交歡自己 貧病的南方,生怕自己早逝 那陌生的風景便要打一輩子光棍   泯滅的燭光底下 等一線誤入歧途的框架 說喜歡太過輕佻 說愛又略顯沉重 至於淋漓的 更像是一糰尚未成形的陶俑 水裡來,火裡去   但我並不寬容它 甘於寂寞太久的闌珊 仍有將雨未雨的綢繆曖曖生光 一時間的兵荒馬亂   所以允許鋪陳昨日的蜚短流長 允許良辰美景南轅北轍 為最後一夜狂草 行禮如儀   我單手操刀 還不如拿支釣竿 在不擅長的生活領域借光而行 我卯足了全力,做足了前戲 令大海茫茫,舟楫無筏 像探進闇黑的火炬 以鏽跡斑斑的昏黃還以顏色 還你一筆言不及義的山光水色 也像埋沒人才那樣埋沒你 背影身後的晴空萬里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失望後重拾

 文/蘇家立 插圖/國泰 每一個喪失去處的人,應隨身攜帶一把生鏽的鑰匙,以免始終無法打開封鎖著漫天星斗的保險箱。也應讓感覺敏銳些,辨清路標逐漸模糊的那些街道,偶爾忽略路邊哭泣的影子,試圖抓穩心底那不停震盪的方向盤,直到安穩駛離那幢幢被黑夜噤語的屋子,而屋子內的居民都有種免疫力,用以對抗來自深處,難以用言語融解的偌大孤獨。 別閉上眼睛持續機械式的挖洞。淘金潮已成過去的現在,我們只適合往山洞奮力丟擲超過保存期限的微笑,以及勉強裝出一副成熟的神情。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潮濕的季節向禁忌的未知詢問秘密,會不會讓我們更加渺小?更無法體會剪刀撕裂某種生命的悲哀?還是說,把下午徹底分配給每一個門牌號碼,讓它們各自擁有個清潔的玄關,這樣子我們就會眷戀回家的無奈感覺?然後拿起鐵鍬,繼續在廚房的角落蔓延著黑暗的入口。 我們一直不習慣,擁有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那可能是使我們不受拘束的小小世界分崩離析的主因。儘管是溫柔的道別,也具備某些無法解讀的惡意,蘊藏在不再伸出的右手裡。而許多謎團依舊沒有解答的,只要「習慣」這個本能逍遙著,糾纏著我們的軀體,像一條小蛇貪婪地綑綁我們的慾望,不允許任何喘息的些微機會。我們只能在沒有庇護的巢穴裡,等候時間慢慢發腐潰爛。 這時候任何話語都不再產生味覺,沒有什麼酸甜苦辣,更沒有表情上的歪曲,只剩下稀疏的樹枝,藉由無力的淡影,替我們遮掩剩下的季節,過於沉靜的燥熱……。 還是選個靜謐的夜晚,一個人獨自品酌濃郁的咖啡,體會苦澀不停在舌尖上打轉的滋味?思考並不會令人感到悲哀,儘管服務生的服裝令人注目,或是菜單上的價目叫人驚訝。熟悉自己體溫的座椅,不能替自己的去留做個註解,而懸掛在天邊的明月,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被安置在視覺之前?總是純潔的身影,未染塵埃的星空,還能不能站在積木堆的頂端,屹立不搖?月圓通常是最悲哀的景象,因為帶給人們許多毫無根據的奢望。沒有人願意承認,在皎潔的銀光背後,是缺乏空氣、充滿坑洞的凹凸表面,那就是我們欺騙自己的月之海,從來不孕育生命,只繁殖已死的夢想。   停止替一首歌紀錄它感動的地方,拒絕拿出口袋中的濕紙巾,擦拭從眼眶莫名溢出的眼淚,不合時宜的淚是淡藍色的流水,會讓人的感情泛起漣漪,訴說著常理無法茍同的荒謬理論,而街角的路燈擅長此道,趁著人們茫然,眼神模糊之時,以淒涼的光芒返照悲慘的回憶。於是我們的基因逐漸突變,隨後身體機能起了重大變化,最後不再擁有過往的冷靜,紙巾的破損則成了既定事實,沒有人將看到時代背影所流下的淚水,只知時間不回頭地踏光而去,把仍然跳動的心臟放在城市一角,而早已沒有靈魂的屍體,錯置在下水道前的便利商店裡。   這個世界還需要更多色彩渲染。視覺上從不滿足的我們,厭倦交通號誌的三種顏色,或是電視上色彩斑斕的演出,但始終畏懼黑白的我們,躲匿著闔眼後的某種憂傷,以致無法將器官一一著色,卻願意將血液染上最鮮豔的紅。一種莫名其妙的導引,我們在迷糊中適應顏色帶給我們的感動,用誇張的言語釀造喝不醉的酒,站在路口招攬載滿乘客的計程車,不順意時就是滿口低俗的三流笑話,是不是讓我們看起來更順眼?也許能在空白的繪圖紙上,留下單純的素描,以黑色的粗線條,證明我們的輪廓,還有一絲絲令人驕傲的單純。 那些總是保持笑容的人,談不上對其懷抱嫉妒或羨慕的情感,只能說有某種衝動,限制了打從內心喜歡他們的情愫。可能是我們害怕不自然的真實,儘管那早已入侵日常生活,也只能默默翻閱著報紙,在頭條新聞中證明呼吸聲的冷漠。基本上,總是展露笑容的人背後可能有不為人知的哀愁,就像日光燈內充滿了汞蒸氣,笑容背後總有無法剪裁的歪曲,是最叫人難堪的一種沉默。保持天真的笑靨不難,困難的是如何釐清背後曲折及正視曲折故事後的深淵。 每個人都曾希望有片海灘可以赤足在其上漫遊,傾訴童年無人陪伴的惆悵,以及成年後揮之不去的挫敗感。但共通點卻使人難過。沒有經過約定的地平線,是不會有終點令人追逐的。流著熱汗的結果並不是大團圓,中途倒下並找到自己的殼則是一種選擇:我們發現一旁尖銳的小石子,剛好是讓鮮血不斷奔騰的催化物,於是看著海灘變成猩紅的大地映襯著西落的夕陽,完美表達出一種遺憾;一種無法碰觸的絕望,便從腳踝的血管激噴如泉,以緩慢的時間見證,比砂粒更小的呼喊,以細石更尖銳的慾望,慢慢淹沒了印象裡的平原,或許寸草不生。 那麼,我們還需不需要現代化設施,去替我們進化過的愚蠢行為圓謊?再多的文字編排,無法取代一封封手寫情書的真誠;影像處理程式的功能繁複,卻無法捕捉他人最深刻的靈魂。我們還需要拿起武器掙扎嗎?在山洞口點火燃燒,讓濃煙悶斃放棄求生意志的自己?這個世界是很簡單的,就拼音上的定義也是。根本毋需大費周章準備萬用鑰匙與破除機關的咒語。只需要一把靈魂上的剪刀,將彼此的距離裁開,然後說聲「早安」,隨即闔上眼睛,等候下一場流星雨掠過,許個可能在現實中實現的夢願。 來,排好隊,我們有該去的地方。把無謂的枷鎖或沉痾丟棄,徹底讓自己空白如一朵朵靦腆的白雲,寄託一點點思念在左手無名指上,奇蹟興許會發生在遙遠的銀河外,降生在一個陌路的微笑之上。儘管我們即將失明,或是即將失去生命,那也足以讓「幸福」這個概念,充滿不再虛偽的色彩。我們,從不要太多的矯揉,更不要多餘的複雜關係,日常生活的輪迴就是一種單純,把手邊經過層層手續檢驗的證明全部毀棄,以最自然的五官面對剎那間褪色的時空,不必遮掩任何過度的喜怒哀樂,拒絕任何來自人間天堂的安逸。我們那最膚淺的存在,要用我們不值錢的餘生去謀求,儘管會受制裁,那也是一種被允許的荒謬。 還懷疑自己混雜著不安的血嗎?開心點,展露難得的微笑,彈奏最簡單的曲奏,為明天的遙遠送別。我們仍需要一場找尋自己歸宿的旅行,並不斷搜尋組成自我的碎片。在人潮中來來去去、氣喘吁吁,努力著關於狹路的再開闢。 無論天涯海角,無論是是非非,只要天空篩落一場小雨,渾身溼透的人們便不再那樣淡漠。而保險櫃裡不斷擴張的星空,會紛紛掉落在蜿蜒的泥濘道,等著有心人的涉身,而體內由浪漫濃稠後的血液,必須維持一定的濃度,至少在容許崩解的範圍內,得提供每一個細胞,適量的勇氣與樸實笑容。在不止歇的大雨中可以證明,路邊受風聲搖曳的小草,有著抵禦狂風的旺盛生命力。是啊。   不為什麼,畢竟不在乎時間排序的一個簡單下午,那短暫的恬靜,比輕柔的海潮聲還令人感到安心。睡姿依著風流動的喜悅慢慢鋪成童話需要的細節。而我們在細節裡找尋號碼與秩序,與其探討誰先誰後,不妨打開如畫的窗,詳實細數日出後有幾隻鳥兒飛過眉梢而抖落潔白的羽毛,牠們堅持清晰地飛翔,一如我們溫柔地關窗卻留下一絲讓月光探頭而入的隙縫。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還在路上

 文/攝影 小令 入夜後的碉堡跟柏油路上的蟾蜍同樣漆黑。靜止不動的半圓。手機的燈打去,蟾蜍的雙眼也是半圓睜著。轉身,爬上碉堡的瞭望平台,燈暗的速度像被風吹滅。 真正吹滅的是每個人臉上的表情。 遠方漁船沿著海平面從一頭連到另一頭,全發出綠光。漆黑中,傳來夾鏈袋的摩擦聲,伴隨白天還沒吃完的碳烤小卷乾,漁船的綠光不滅去,彷彿永遠都有吃不完的小卷乾。 海風大到身體順勢放倒自己,一躺就掉到天上去。天上是另一片汪洋,唯獨點點星光並非漁船;如果星星真的成功誘捕過什麼,也只是一粒沙塵發出驚呼後的靜默。 沙塵有名字,有身世,有夢境,但星星把這些都燒乾淨。 風吹不滅星光,也吹不滅漁船的綠光,卻頻頻吹細我的雙眼;想起白天時候也在生態館的昏暗中,拚命大口吸氣,就為了吹亮培養皿裡的藍眼淚。 從吹到最亮,到漸漸吹不太亮,館員說太頻繁刺激會導致亮度下降,要讓它們休息一下才會恢復正常的亮度;大腦因過度換氣也吹得頭暈,遂停止對著一盤透明液體的瘋狂人工呼吸。 儘管真正吹不亮的是自己的目光,自己的神情;只慶幸可以在一片昏暗中休息,喘口氣,而不讓人發現,不管有沒有藍眼淚的瑩瑩絢麗,我半圓睜著的雙眼,是兩座相鄰的廢棄碉堡,空蕩敞開。 回程時,手機燈下,看見來時的蟾蜍,還在路上。

Read More

〈中華副刊〉葉掬露

 文/攝影 徐然 晨間,空氣中的水氣凝結成露水,點滴落在萬物之中,大大小小晶瑩透亮的露珠,停佇於葉子上,順勢自在滾動,或者隨風推移而降於土壤,化為滋養。 朝露短暫,卻能活絡萬物,讓冬眠的心生悸動,讓枯萎的新生翠綠,讓早起的我,鼻尖沾染甘露,品嘗無盡法味,暗示我絕境必能逢生,信心不退,明瞭萬物因此能安康茁壯,活出光芒。 天地恩情不滅,葉子掬萬千朝露,吸納運化,無聲滋潤之間,我亦受惠其中。

Read More

〈中華副刊〉刺目

詩/圖 猴子貓 陽光像彩色棉花糖 迸裂出粉嫩Q彈的光澤 閃耀著凌空而來的希望   神不幫你時 我更喜歡祂 奔跑在光河中 什麼都沒有 還有 光影晃動   稍微拯救悶不吭聲的想法 掠過絕無僅有的熱鬧行徑 神秘兮兮,卻渾渾噩噩的我 美麗與不美麗的發亮蜻蜓 踩在活潑的波紋中 珍珠般潔白的小小光暈 我願當那顆小棉球 緊緊貼在你的皮膚上 將原本濕潤的傷口 清理乾淨 任性地長大 這個世界令人炫目   所以帶著糖,手搖杯也映著一道道陽光 趕著回家的螞蟻路徑 甜滋滋蜜糖香 嶄新發亮的小保溫瓶 房間還很溫暖   又是一年 香草霜淇淋的白兔子 潔白毛髮 總是掉進我的眼睛裡 細細密密是憂鬱時的雨腳 總有一種適合的感冒藥

Read More

〈中華副刊〉柏克萊大學的可口可樂箱車

文/攝影 陳玉姑  這節顯眼醒目的加長箱型紅車,是「可口可樂」載裝運輸的專車。 美國地大物大,超大的物具現身眼前,自有其娛性的誇張妙趣。 這車停泊於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園,背襯著柏克萊大學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873年,拱窗加飾的紅磚堆砌建物,頗似台灣紅樓氣息;想像著,是「紅樓」與「才子」的聯結與代稱。 自然的,「可樂車」與「紅樓」,都是鏡頭聚焦的吸睛體。 雖然,可樂瓶車身置放於典雅建築之前,免不了給人突兀的衝突感;是古典與現代、前衛與反顧、開創與固本的反向拉扯;但又這麼的協調,充滿了美國風。 在背向的兩極,尋求創意的平衡。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貓.清真寺.中央市場

文/圖 余致毅 舊共產黨總部速寫 白天的索非亞陽光瀲豔,晨起在旅館附近散步,去生活百貨用品小店買了五支中性筆,旅途中很難找到好寫又便宜的筆。進入書店逛逛,親切的書店女老闆說著流利英語,立刻幫我找到保加利亞語的《小王子》,十分便宜,一早就十分幸運。 帶著愉悅的心情到聖週日大教堂參觀,裡面正在進行一些灑聖水儀式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我在教堂外廣場吃著簡單的午餐,拿出本子畫圖,一旁有一位穿著棕色裙子的女人,一直在喃喃自語些什麼,偶爾試圖跟我講話。另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媽媽在樹蔭下逗弄小男孩,我也對他擠眉弄眼,小男孩咯咯笑個不停。 隨後走進中央百貨,保加利亞的中央百貨十分簡樸,建物只有幾層樓,一樓瀰漫著化妝品香水味,店面不多,逛百貨公司的民眾也不多,彷彿遇上淡季。樓梯扶手上有一些立體雕塑作品,充滿幽默趣味的巧思。向一位香水味濃郁的小姐詢問中央市場在哪裡,她雖然不太會說英語,但卻非常熱心的要我跟她走,引領我到附近的中央市場。 索非亞的中央市場是挑高的長型建築,結構單純,很快的在裡頭繞了一圈,買了牛肉口味捲餅,便宜又美味,坐在二樓的座位區一面享用美食,一面畫圖記錄。乾淨的中央市場賣的保加利亞食物很多元,各種口味的肉丸、乳酪料理、內臟雜燴料理等,每種食物看起來都很美味,讓孤獨的旅人飢腸轆轆,何況難得便宜的價格更讓人心動。 聖喬治圓形教堂 暫時離開中央市場的誘惑,到附近的班亞巴西札米亞清真寺參觀,負責管理清真寺的男子叫我穿上門邊掛著的綠色袍子並換穿拖鞋,才能進去參觀清真寺。裡面僅有少數幾個人,清真寺的華麗繁複壁畫,各種書法字體的阿拉伯文裝飾與圖騰讓人著迷。一位男子告訴我可以爬小樓梯到二樓的看台,樓梯的出入口設計的像個小洞一樣,站在二樓可以看到整個一樓的情景,整座清真寺美麗的花紋裝飾與地毯,都顯示出宗教裡蘊涵的美感與藝術。 清真寺旁鄰著中央噴泉公園,午後的公園裡聚集著許多民眾,大家在此聊天、娛樂,是當地人平時休閒的據點,也是小螞蟻們的據點。在畫圖的過程中,感受當地人充滿活力的談笑聲,只有我是異鄉客,幸運的在他們的人生片刻置身其中,感受一點點保加利亞式的午後時光,有點八卦有點閒散慵懶有點閒情。 循著熟悉的道路到考古博物館前的廣場噴水池畫圖,再踱步到涅夫斯基教堂,試著將龐大的教堂收攏在紙張方寸之間,也許是時間比較晚,廣場上空空蕩蕩沒有什麼遊人,我能盡情的按照自己的節奏記錄索非亞,享受夕陽餘暉的寧靜和自在。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經過我身邊,不忘給予我鼓勵及讚美,這些美好的一期一會讓自己的旅程更豐淳甜美。 穿過喜來登飯店,後面有一個廣場,中央是古老的聖喬治教堂,一位穿著西裝的喜來登飯店員工,熱心的主動要幫我拍照。這座古老的教堂被四周的高樓包圍,有許多前來參觀的旅行團,用著不同的語言介紹這教堂的歷史,發出不同言語的驚嘆聲。我坐在外圍的石墩上畫圖,凝視變化萬千的霞光雲彩在老教堂四周高圍的建築物上漂移,心情都輕快飛揚起來。周圍房子的邊角,突然出沒了五隻小貓咪,三隻黑貓一隻花貓還有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貓咪,靜悄悄的在房子後面的管道間進進出出,神秘的交頭接耳。一隻鑽進小黑洞裡,另一隻又不知從哪個洞冒出頭來,感覺房子有些不為人知的神秘地帶,專屬於貓咪們的地盤。感覺自己的旅程當中,總有一些和貓咪們相遇的神祕時刻,充滿驚喜。有一位老婦人靜靜的拿著貓食,像是他們的保母似的細心照料,溫柔的跟他們低語呢喃。 感覺心情飽滿,又繞去中央市場一趟,買了四個果仁蜜餅、兩個肉捲和一個冰淇淋,順便欣賞了以可愛小孩為主題的攝影展覽。回到旅館,在準備晚餐的同時,一個來自紐西蘭奧克蘭的女生Meg分享了她的旅程,已經旅行了五週,接下來還要去非洲,總共預計六個月的行程,之後要去英國找工作。在旅途當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旅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夢想和不同的行程路線,只有走在旅途上,才會遇到這樣精采有趣的人們。 在索非亞的最後一天,天氣轉陰,希望能多把握一點點的時光踏查這片土地。逛了一下聖佩特卡地下教堂,經過市場想去拜訪一下猶太教堂,沒想到今天已提早關門了,天氣陰涼,街上鮮少行人,颳起冷風,落葉片片。想要把走過的地方再走一趟,這些路也有種熟悉的親切感。去了中央市場買冰淇淋解饞,再買一份美味的蛋雜繪飽食一頓。進去涅夫斯基教堂,光線緩緩的從高窗下緩降,光影照在壁畫上帶著歷史的厚重,神秘的宗教氣味。附近有些小攤販,熱情的招呼賣著二手古董、各種雜貨、紀念品,還有保加利亞玫瑰谷的玫瑰香水,氣味芬芳。沿著老路回旅館的路上,對面的教堂正好在舉行婚禮,感覺這幾天似乎都是結婚的好日子,遇到許多喜氣洋洋的新人。   回到旅館,我再度背起沉重的行囊,每當要離開一個正熟悉的城市,不論喜歡或是厭倦,都得吸口氣,默默揮別,期待下一個城市。坐上18號有軌電車,陽光變強烈了,坐了幾站就到了火車站,買了一點食物充飢,就將剩下的保加利亞幣兌換為歐元,等待漫長的鐵道旅程。再見,索非亞。

Read More

〈中華副刊〉綠島燈塔

詩/攝影 鄧榮坤 由綠島鼻頭角東邊 拐進中寮村紅磚小路徐行 遇見初春的驚喜   純白直筒狀建築 書寫東台灣的傳奇 讓海鳥以在綠島邊境寫詩   舉起太陽舉起雲朵與風雨的 燈塔,從島嶼每寸土地仰望 都能看到他指引舟船 在港灣歇息,或稀釋 旅客眼眸間糾纏著憂傷時的 堅持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一夜在黑河與套娃共舞

文/攝影 陳得勝 在黑龍江黑河(舊稱璦琿)市旅行,隔江就是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舊稱海蘭泡)市,驚豔於黑河市的建築景觀,竟有如俄羅斯城市,皆為金洋蔥或色彩明豔繽紛的拜占庭圓頂歐式風格,夜晚華燈璀璨映照,華麗、浪漫得有如步入童話夢境。 我施施而行,路過一家俄羅斯木頭套娃專賣店,滿屋子超萌的艷麗娃娃,全都睜著明亮大眼睛望著我,怎能不進去打聲招呼?就這樣買了一組華美喜氣的彩霞紅套娃。腦海冉冉浮現俄羅斯木頭套娃感人的傳說──有一位俄羅斯少年由於思念失蹤的妹妹,於是他揣測妹妹的成長,由小而大繪製一個套著一個、一個套著一個的木頭娃娃,思念之情也由小而大一個緊套住一個,手足之情令人動容。 現今的俄羅斯套娃,已從悲情轉化昇華為歡樂的意象。抱著套娃路過「俄羅斯套娃廣場」,眾多美麗娃娃如古典舞會般排列著,只是廣場闃寂無人,內心不禁湧起陣陣落寞,忽聞親切呼喚,彷彿發自套娃的邀舞。 哇!好可愛的套娃!妳們是從對岸布市受邀來參加舞會的吧!我內心想起幻想的對話,對著娃娃舞衣彩繪的兩隻萌熊貓,一隻黑龍江、一隻布市歡愉合跳彩帶舞……路燈也彷彿舉起香檳黃的迷濛酒杯向這場秘密的舞會祝飲,我穿梭在各個cute娃娃之間,與一個個套娃碰恰恰、碰恰恰……翩翩舞起一場浪漫旖旎的舞會… 末了,用手機拍照留念,雖有點朦朧,但,這不正吻合旅行中夢寐以求的迷麗、夢幻綺遇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