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樹敵

■簡玲 傘的風情有萬種,你我很難成為相同一種。自孤獨的一顆種子開始,努力往下往下紮根,不可思議抽芽展心繁衍生息的愛戀,繁碩千葉是今生的野心。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假設是叨絮的啄木鳥,倘若是嚙食枝葉的天牛,猜臆是螫傷的蜂窩,敵友如何辨分?不該有一棵樹應該孤零零的,蟲鳴如此流言,所以我撐開綠蔭為你擋風,佈滿星光的視窗留個縫隙給你,你穿著盔甲張牙舞爪,無中生有的松鼠跳躍多事之秋,我唇齒間綠意褪去秋色頃刻所佔領。   風若信使,適宜採集至上善意。風來,春日滋生的野心簌簌落下,我薄黃身段俯臥你腳跟,等明天輾作塵泥,繼續你長大的儀軌隱隱茁壯根苗,樹的一生很長,有天我們會成為朋友。   「這是好風!」小樹靠近我。秋風枯葉相望,敵我相忘。 正是好風時節。好吧,樹冠,請彼此留一點間距,保持樹與樹的距離。

Read More

〈中華副刊〉疫苗與人生

■陳冠豪 四點左右,我來到台北花博園區的接種站。會選擇此處多出自於個人的奇怪偏好,認為在此般大型接種站才有那種「抗疫」的壯烈感,彷彿一位戰士般,昂首闊步地踏進屬於自己的戰場。很快地完成報到手續,接著是等待與填寫資料,偌大的場地裡,座椅依照社交距離的間隔排列,填完資料的空檔我數了一數,等待區共有八排座椅、一排十人,總共八十人一同在這裡等待命運的安排。左顧右盼,有的人表情凝重、有的專注於手機,我想自己也有點緊張。 不知怎地,這時我想起高中聯考的光景來,我坐在教室裡一排排的座位上,專心寫著考卷,考完數學走出教室時,立刻發現自己寫錯了一題而懊悔不已。隔年,聯考便改成了基測。有些時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是自己人生中的幾個關鍵時刻之一,例如聯考、例如找工作,也例如接種疫苗的此刻。 從每排最前面的一位依序前往前方接受醫師評估,評估結束則移到接種區繼續等待。這次我沒細數接種區的座位排列,不過大致上與前一關的等待區相同。接種人員推著上頭擺著針筒的小推車穿梭在座椅間,一一為剛坐下的人接種。很快地就輪到我了,確認姓名後,接種人員拿起細長的針筒,前頭的針細的彷彿筆芯似的,但用與外表相反的堅決態度戳進我的左上臂,隨著接種人員壓下針筒,藥劑打入體內,沒有什麼感覺,像是食鹽水,不過話說我也沒打過食鹽水。 接種完畢,繼續轉移陣地至休息區,可以感受到大家原本緊繃的情緒到這裡都放鬆了,我自己也是,也或許是自己心態的轉變影響了對周遭環境的感知。看著身旁的人陸續離開,走出前方命運的窄門,重新迎接自己剩餘的人生。十五分鐘一到,我也起身,踏出新人生的第一步。 走出接種站、重新回到外頭後,廣場上的人們或站或坐,悠閒地打發時間,上頭的高架捷運轟隆隆地駛過,一切熱鬧如昔,好像什麼事都不曾發生過。

Read More

〈中華副刊〉願望

■陳青田 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近日觀看一部舊電影內容措述一位加爾各答小朋友的願望: 他這一輩子,只有一個願望,走進一間有屋頂的房間,睡在一張有床單的床上。 為甚麼有這種願望呢?因為他們的國家窮,他是加爾各答的一個小乞丐,生下來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和媽媽相依為命,他們都是乞丐,住在一條小街上。 爸爸去世以前,在街上弄到一塊木板,爸爸在木板上加了一塊塑膠布,木板斜靠在牆上,晚上兩人擠進去睡覺。下大雨的時候,他們仍然會被淋溼。可是他們已經是幸運的了,有的小孩子更可憐,他們沒有木板可以擋掉風雨,每天晚上露宿街頭,一下雨,就要四處找一個地方躲雨,弄得不好,還會被人趕。 我父親是個賭徒,他因賭而離開我們。近日母親去世,我相信她是佛祖接走的。讀國小時,老師教唱「甜蜜的家庭」,歌詞中內容是「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長飄香。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可愛的家庭呀,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當時我的願望,就是要有個「甜蜜的家庭」,這是我常年的願望,過去讀書時常被同學取笑,我是個無父親的人,當有人在批評我父親好賭、又好色時,我真的無地自容,直到我當父親時,我警惕自己,要創造一個甜蜜家庭,絕不讓我的小孩有這種願望。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輓歌四則

■汪啟疆 〈安魂曲〉   夢沉沉砸下 人默默的死   關熄床頭燈 還是 捻熄自己 我選擇了後者 在一盞燈裏 我睡著了   神啊 始終這盞就亮著 點亮了許多燈 始終一個夢就活著 邀來了許多夢 一個個的夢啊 燈光裏莫扎特臨終 所喃喃 音樂啊、音樂 靈魂浮現的歌是天使唱的……   〈海坡故人〉   幾間舊屋子遺忘在此 波浪、潮汐、聲響、時間搭蓋 有些塌,甚久無人來 墳坵的矮坡 死亡都不想走上來。   我立在臨風面,數算過 坡灣所有漁船上的 兒子和重孫。   曝現風浪灌嗆的朽骨們啊 海的哀傷是長遠的 靈魂那麼怕冷 自一完全覺醒時刻,迴看 波濤、昔日愛情…一點又一點暖和都 刮散在風的哀聲裏。   〈日落〉   靜靜裱在那兒。日落的 獨瞳。時間滾環。焚屍爐。 紅按鈕。抽象油彩。好單致的 一天聚成血團。溢出這粒熟果 圓得美麗沸燙。卻哀傷沉默 世界的痕跡都有著淤腫。   整個懷想必容有了成就與豁達 脈搏心跳感覺不出來。關於愛 的緩慢消逝,我由落日想起 就什麼都懂了;日落內 所有的告白啊。關於愛或不愛 生活擱下一個寬度的弧框。不語 生命扎得很有深度去遺忘自己 進行這闊得不能再闊的下沉。或浮出些 虛像或預言,在海洋的夜幕前。   往每次日落裏我總擱入了 老照片老歌謠老故事。大海 這一切都消失沉寂於老時間。 一二句人聲留在記憶,每趟都 很老很老很老……一次又屢次的,日落 ……空白很久我愛妳的典故了。   〈夜星〉   美麗星宿們天空,是 移動諸多魂魄間的無名?火 疊印入土地……走過今晚 船的舷窗。   交纏與擁擠的海藻,船的舷窗 在星宿黑暗空隙,宇宙邊緣 牽扯我去尋找的 聲音們 仍閃爍附貼在艙內 空緲的海 無窮盡滄涼感的 夜空啊 居所迷路 燈的光焰抖顫:感覺愰動 黃泉與星光。我曾生活的 存在與消失   夜晚,找到適當星星空隙 陌生於我的人群啊 我確曾在你們之中居住 愛、留戀、離開或不再回歸;遙遠的 靜靜的,一盞盞無名燈火 讓孤獨永遠存在。星星和漁火 所有空間的仰視、嚮往、等待。   我很頑強、滿艙貝殼的星座碎片 無聲無息收存 所有無名燈火和影子。我在 活生生的,仔細穿串自己的一針一線。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愛的悖論

■程冠培 分裂成兩頭鹿 相左奔馳 牠食草知味 渴求變成一株樹 牠不同意 沒有道理必須食草   牠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於是分裂回歸 崩解成預備分裂的個體 無人可討論過程   牠躊躇許久才決心 向右奔馳思考 何時分裂成兩頭鹿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褪色的念想 —懷念母校東海郵局

■馮國豪 母校東海大學郵局要結束營業了。記憶中那座簡樸的灰白色唐式建築放下了60多年聯繫東海人的任務,也慢慢地結束一世代東海人的記憶與念想。 提到東海大學朋友們總想到路思義教堂,但東海人總是難以忘懷的卻是這座不起眼的小郵局。1979年我進入東海就讀,最先認識的就是郵局,記得當時直屬學姐帶著我們到郵局領取鑰匙,每5位同學分配到一個信箱,這是每個東海人的月光寶盒,承載著那一代東海人的悲喜情懷。 那是一個沒有手機、沒有BBcall,甚至一個宿舍僅有一台公共電話的時代。大一剛入學,我們這些離開家門遠赴異鄉就讀的學子,除了大排長龍期盼公共電話聽到家人的聲音外,就是在郵局前面等待親友的來信,當然最重要是父母親寄來的生活費。 入學一段時間對學校環境熟悉了,郵局變成和同學、學長姐溝通的重要工具,社團有活動、系上辦慶生演講旅遊,都是透過信箱傳遞訊息。 再過了一段時間,開始有心儀的對象,想要傾訴愛慕之情,東海人不需要當面尷尬拿著情書給對方,而是放在對方的信箱中,默默的等待對方的回應,然後每天下課後用餐前,總不忘到郵局走一遭,滿心焦慮的打開信箱,期待著對方的回應。 東海郵局就在第一餐廳和舊禮堂銘賢堂的中間,從教學區下課到餐廳用餐後,要回女生宿舍就要經過郵局往右轉,要到男生宿舍就要往左轉。當時我參與的社團東風社就在銘賢堂旁邊,我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下課後坐在銘賢堂的階梯前,窺視著從郵局出來每位同學刻畫在臉上的悲喜情緒。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接到女朋友來信的愉悅、看到接獲親友病痛消息的憂傷,看到學長姐順利就業的狂喜、也可以看到名落孫山的失落。 三年前重回東海,我迫不及待的去看看久違的郵局,郵局前的楓香已經超過一人環抱,相隔40年郵局外觀依舊,但已經不像以往那樣人潮熙來攘往,現代的email和LINE早已取代書信,學生不需要等待郵局的信箋,東海人的喜怒哀樂也不再是郵局專屬的情感了。 東海郵局結束營業了,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念想也將逐漸褪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海明威與斯克里布納出版社

■程奇逢 1927年5月27日,海明威從巴黎給馬克斯·柏金斯寫信,信中說:「唐納德·弗瑞(博內-利弗萊特出版社的合夥人)來巴黎,為的是見我,他挖空心思想把我拉回他們公司去。我說我不能討論這件事,因為我很滿意現在的處境,斯克里布納給《太陽照常升起》做的廣告很精彩並支撐了這部作品。」柏金斯是斯克里布斯出版社的編輯主任,新銳作家們的伯樂,出版界的傳奇人物。 當年,海明威28歲。四年前海明威的處女作《三個故事和十首詩》在巴黎出版,兩年後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由博內-利弗萊特出版,後來,由於《春潮》的出版問題,海明威與博內-利弗萊特分道揚鑣。柏金斯早就開始注意海明威,認為他的文風獨特,極具潛力,他多次給海明威寫信,希望出版他的作品,並托海明威的朋友菲茨傑拉德去遊說海明威,終於,海明威同意把剛剛寫成的《太陽照常升起》交由斯克里布納出版,從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合作,斯克里布納成了專門出版海明威著作的出版社。 2015年好萊塢的電影《天才柏金斯》(Genius)講述的就是這位盡職敬業,有著高尚品德的編輯的故事。柏金斯還用20年的時間,以他無盡的關愛將托馬斯·沃爾夫的作品漸漸打磨成型,寫出《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等流傳後世的著名作品。 海明威讓斯克裡布納火了一回,是他在柏金斯辦公室裡與文學批評家馬克斯·伊斯特曼大打出手。伊斯特曼曾撰文嘲諷海明威的《午後之死》,這大大激怒了個性囂張的海明威,一次海明威在柏金斯辦公室偶遇伊斯特曼,寒暄兩句後,海明威便興師問罪,然後用書打了伊斯特曼的臉,伊斯特曼立刻回擊,兩個人扭成一團,摔倒在辦公室的地板上。此事立刻被紐約傳媒大加報導,渲染了一番。 2012年,斯克里布納出版社又做了一件震動文壇的大事,他們重新出版了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並把海明威初稿中寫出的不同的結尾及其它一些段落定稿前的草稿也收入其中。 1958年,海明威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透露,他在寫《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寫了39遍才定稿。實際上,海明威共寫出47種結尾,海明威的大部分手稿被保存在波士頓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中。海明威的孫子,時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希臘與羅馬藝術部主任的肖恩·海明威去那裡做了詳細的研究,並收齊所有四十七種結尾的手稿。 這些結尾中,最後選定的那個仍是無可挑剔的。一場戰爭與愛的刻骨銘心故事之後,主人公在雨中離開醫院,沉靜而意味悠長。斯克里布納出版這47個結尾,讓人陶醉地看到一部小說不同寫法的可能性以及作者對於完美的無盡的探索,它對初學寫作的人在受挫時尤其是一種極大的激勵。 一本完美的書是作者、編輯、出版社共同創作的作品,當然這三者都必須是最優秀的才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與母親在cosplay中和解

■文飛 我從小就是個電視兒童,一天到晚看動漫,上了國中後眼睛仍舊巴著電視不放,我甚至花了大錢買了許多漫畫、輕小說、公仔佈滿著整個房間。由於我將時間都花費在動漫上,課業上的表現非常糟糕,母親總是叨唸著不唸書顧著看動漫,酸溜溜地說著動漫很宅、很幼稚對動漫充滿偏見的話,我也沒好聲好氣地回嗆著她,然後甩上門隔絕我們兩個世界。 上了大學後我搬進宿舍,並加入了動漫社和同好們參與許多活動,我開始玩起了cosplay,從化妝、服裝、攝影、場地布置都很講究,總是在臉書分享著cosplay的照片和心得。母親依舊對動漫文化嗤之以鼻,我不想理會古板的母親的想法,專心投入精彩的大學生活,將母親和老家的種種全拋出腦外,幾乎不曾回家過。 時間流動之快,我即將畢業離開社團,最後一次的拍攝主題為當年火紅的「進擊的巨人」。看著劇中為艾倫犧牲性命的母親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雖然固執又撈叨但她依舊是位付出心力和母愛的好母親。這四年的大學生活經歷風霜和孤獨,有了些成長和領悟,也放下了原本有些暴躁的脾氣,一方面是離家許久的我想念起了自己的母親,另一方面是怕自己有一天會像艾倫一樣後悔著和母親之間的爭執。一陣酸楚湧上,一通許久的電話,古板的母親竟一口答應和我扮演艾倫母子。我和幾名社員來到許久未歸的老家,由我親自替許久不見的母親上妝,赫然發覺她多了好多細紋,頭髮也變得稀疏又蒼白,我的內心頓時百感交集。 那天我們沒有多少言語交流,只有無數次在草地上的追逐、牽手、擁抱,彷彿真的融入了角色當中,代替了艾倫去彌補沒能和母親和解的缺憾。夕陽西斜,溫柔的澄色餘暉照耀著母親的笑顏,那個笑顏一如久遠的記憶中那樣溫暖。我讓組員將鏡頭對著母親,準備拍下艾倫奔入母親懷中的畫面,我從不遠處奔跑過來,飛奔進張開雙臂的母親的懷抱,緊緊抱著不知何時變得瘦小的母親,彷彿在說:「媽,我回來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胖子的自白書

■楊子 日前看到一本書,內容有不少是描寫自己當胖子時如何遭到歧視,如何不公平的情況,確實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畢竟有胖子就是懶,胖子就是沒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的言論,本來就是籠罩著這樣的氛圍難以掙脫,那些自白,倒也坦承無誤。 只是說穿了,也都是安慰自己的話語,或者是從來就沒有想安慰自己,反正別人愛怎麼說是他家的事,不要當面有攻擊性的言論就好。小時候的我,確實也是遭到那樣的霸凌,尤其是言語,就連至親也是如此,好像你胖,就是廢物,好像胖,就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奇怪生物,就像讀完那本書可以延伸出來的概念,可能胖被劃分為殘廢者之一,然後比起那些天生殘廢的人更加不如,因為在別人的眼裡,是有努力的空間,只是自己努力耍廢變胖,努力大吃大喝,才變成那副德行。 社會的價值觀與審美觀確實是如此,周遭當然也有不堪被辱罵的胖子們變法維瘦,但他們是少數脫胖的例子,自從遠離肥胖,他就已經不是胖子了,不用代胖立言。可以說,只有胖子懂胖子,懂內心那一塊永遠的黑暗面,因為其他人用異樣眼光看你,根本也不用多想,只要一個玩笑,就能讓你毀滅。你以為胖胖的很可愛這句話就是一句好聽話,但你充耳不聞後面接續的言語,開始評論為什麼要吃的那麼胖,或是用某種動物來形容你,笑你成為一種習慣,畢竟胖就是一件可恥的事。 所以,那本胖子的自白書,讓胖子們看了應該都心有戚戚焉。但胖子們總會想,人生自古誰不胖,生下來的時候,除了營養不良的小嬰兒,有誰不是白白胖胖的?反正就堅持自己的風格,邋遢一點也沒有關係,鬍子沒刮也沒有關係,加上一雙拖鞋,就成為宅男的代言人。反正人身攻擊你已經習慣,那些被恥笑的言語已成為日常,你只能當作自己是笑話,當成自己是開心果,或許這樣會好過的多。 然後你收到好人卡,一張張的好人卡,說你人真好,但沒辦法跟你在一起。你從來不會覺得自己除了胖之外的其他事情差,只是胖就是該死,就是沒辦法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沒辦法當個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誰想跟你在一起,連座位可能都坐不下,到遊樂園幾乎都沒辦法玩,因為有體重限制。然後旁人開始投以異樣眼光看你們,即使在一起,也不踏實,你以為那是真愛無敵,可是也有可能三言兩語就擊潰情人的信心。 於是,你還是把自己當個笑話,這個笑話冷熱皆可,也沒必要隱瞞,帶點黃色的也沒差,反正是個笑柄,有什麼關係。但也不是每個胖子都渴望變瘦,身體還健康就好,真的變瘦,可能又要花許多時間與金錢。節食、運動或吃藥,想瘦就什麼都做,真正瘦的了的是少數,抗拒不了誘惑的是多數。 每一位胖子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而他們的故事絕對是喜劇加悲劇,或者是荒謬劇──找尋不著的存在感。

Read More

〈中華副刊〉給愛兒一封批信

■胡同 吾兒: 今晚的月色分外清亮。當我闔上日記之際,你媽坐在窗邊正唸叨你的冷暖,我也想問,北美第一場雪下了沒有? 對了,早上趁天氣轉晴,我向你媽提議去鹿港走走。打從孩提時候,我三番兩頭牽著你,手把手一座廟一個美食走遍遍吃透透,你是否依稀懷念?冬季海風頗為強勁,站在文開書院中庭,聽四周屋簷呼嘯而下的風聲,領略到「風簷展書讀」的趣味;相對於書院建築,小鎮向來以閩南長街屋著稱,即使大街早已經穿上巴洛克洋裝,走進狹仄曲折的小巷弄,一座座紅磚馬背高牆的古建築,仍然古樸得像停滯的老鐘面,我笑說:「九降風在九曲巷捉迷藏,時不時就抓到躲避在牆角的石敢當。」 時光在老城鎮留下最多的烙印,便是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這與西洋是大異其趣的。還記得爹地怎麼形容天后宮和龍山寺的?天后宮無論屋脊或簷角,多施以繁複多彩的剪黏拼貼,裝飾人物、動物、花卉等,像極京戲裡粉墨登場的花旦,充分表現出閩南精采絕倫的工藝特色;而相隔幾條街廓的龍山寺,倒像是一生性淡定、仙風道骨的老生,連附近街道也跟著寧靜肅穆許多。 當時,為了領你參觀老城鎮,我可是卯足了勁作足功課,對古民建下一些功夫,為了不走馬看花,每回去鹿港,我們只看一兩座古建,作比較深度的欣賞。還記得官方和寺廟建築的屋頂採什麼式樣嗎?一般民居又採什麼屋簷?斗栱承接厚重屋簷在四壁起到什麼作用呢?不知道還回答得出來嗎?你從搖頭晃腦的毛躁小子,到能夠安靜聽我說(或聽導覽人員解說),乃至後來自己上網找資料補充說明,這一路的成長軌跡,我都了然在心。我曾暗地竊喜你這小子居然不排拒這樣的「洗腦」,有一次甚至告訴我,這當中你最喜歡龍山寺,哈哈,咱們爺倆竟然有志一同。 我確實喜歡龍山寺,不僅因為那份莊重感,不僅因為三百年風物霜雪。從山門、五門殿、大殿到後殿三進三殿,格局方正不苟,整體結構對稱嚴謹,色彩古樸典雅,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雕刻、彩繪藝術,被喻為台灣民間藝術的殿堂。我們抵達廟埕時,已經有不少遊客,對著輕若飛鶴展翅的山門,拼命地謀殺快門。進得了山門,腳踏的前埕,完全以三百年前的「壓艙石」,也就是泉州石材鋪地而成。適巧遇到一組導覽,徵得同意,也跟著遊客一齊溫習五門殿。五門殿建築格局為五開間,加上兩側龍虎翼廊,實為七開間的立面,屋頂形式是三個獨立的燕尾脊,殿兩旁圍牆呈四十五度角向外伸展,稱為「八字牆」,形成對前埕護衛形勢,規模堪稱宏偉(台灣一般寺廟多為三門,即所謂三川殿)。導覽先生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從御路、龍柱和牆堵泥塑的含義,石鼓和石凳的典故,乃至五門各具何種用途,尤其太極八卦花窗上精美的雕刻,充分體現人生哲理與對美好生活的寓意。所有人聽得恍然領悟,點頭如搗蒜。 大殿前中埕種植兩棵榕樹,在視覺上有效地把院落的尺度縮小,搭配兩側廊廡,使空間設計有更為深邃的加乘效果。爹地也想像他們,好比兩位高僧對弈超過百年了,依然難分軒輊。來到拜殿及相連的正殿,看到整座台基抬升,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拜殿是正殿祭祀空間的延伸,是信徒準備禮佛的場所。而正殿採用重簷歇山式屋頂,殿宇非常高聳,包含拜殿共用了五十二根木柱,面寬五開間。主祀觀世音菩薩,兩旁分祀十八羅漢,四時香火不絕,一整個空間充滿著神秘的歷史感。 就在虔心膜拜之時,屋頂椽木間的夾層小窗忽然篩下太陽光束,令我無法逼視…… 我們坐在戲台上的板凳,邊欣賞這座優美建築,邊吹著習習涼風。看過去,正殿那一道蒼勁有力的燕尾脊,似乎就要剪破碧空白雲,釋放出粲然春天來;我想,倘使從高空俯瞰整座寺院,飛簷如波浪起伏,一定是一幅絕美的風景。仰望現存最古最美的五層「八角藻井」,一時竟詩意盎然起來,當場拿起手機寫下一首詩: 仰望 天花板盤結無數   眾星的心願 驚奇何如以一首詩長短 精巧拴住 在偌大戲台上 博杯   有一次你指著藻井說:「這還有音箱共鳴的效果,對戲台收音很有幫助。」我再抬頭看層層斗栱建構的藻井,的確是老祖宗了不起的建築智慧。閱信至此,你一定感到疑惑:這麼寶貴的萬里鴻雁,我居然和你淨談些傳統建築。愛兒啊!那夜你面臨人生第一個重大抉擇之時,咱們爺倆促膝長談,你說每逢端午節在鹿港,搭接駁車玩民俗尋寶活動,其中對隆重舉行的「魯班宴」總是很感興趣,覺得建築是一個神聖的事業,幾經思考,決定去念建築系,鋪陳這麼長梗,就是希望能夠得到爹地支持。這麼多年過去,我沒正面表示肯定過;今晚爹地要告訴你:你的抉擇是正確的。哈哈,我很開心自己強大的基因影響你如此深遠。 你傳來上回帶我去波士頓甘迺迪圖書館參觀的照片,我很珍惜,那是貝聿銘的作品吧?(老人家記性還是挺不錯吧!)那時波士頓剛好降下入冬的第一場雪,你媽臉色一陣青白,心疼愛兒得要長期忍受如此惡寒!剛剛還要我提醒你暑假回台機票訂了沒?等你回家,咱們再一齊去吃黏糊糊的麵線糊和透心涼的麵茶剉冰。 你媽已是「浸入夢裡的畫眉鳥」,她老指責我打鼾擾了她的清夢,豈知她也經常鼾聲不絕。夜已深了,我該停筆,順手把窗外的月色關上。 爹地 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