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沙卡里巴赤崁棺材板

 ■辛金順  來到台南,總是會遇見不少小吃老店,七十年、八十年,或百年等,處處都會讓人驚奇於美食歷史的久遠。一座古城若歷史夠悠久,則城內食物的古早味,必然也不斷在試探顧客的味蕾,讓食物的歷史在舌尖上翻滾著酸甜苦辣,也必能讓味道的記憶拉長到與古城的身世等長。  所以行走於古城老區,繞個彎或在轉角處就會碰到具有歷史故事的小吃攤,或名聲遠傳的美食店。一如沙卡里巴的赤崁棺材板。那隱藏在康樂市場裡面,窄窄的小路,有點幽暗的走進去,不小心還會錯過,但進去了,就會發現這裡有光,店門前燈火燦燦,把店門口寫得大大的「天下第一板」照得明亮吸睛。我站在店門前,環顧四周,這裡在日殖時期,屬於一地繁華的沙卡里巴(「盛り場」),然而流金歲月流瀉過去後,人潮散盡,也就只剩下了老一輩記憶裡喧騰歡鬧的那一份小小美好了。  赤崁棺材板店旁不遠,就有阿財蝦捲和香腸熟肉,旁邊則是榮盛米糕,所以在這裡可以叫一碟黑白切,然後再加上一小碗米糕,就可以讓肚腸悠哉閒哉地度過一個下午了。然而我此來的目的,卻是赤崁的天下第一板--棺材板,那是我味蕾記憶裡所曾經記錄下的一道大學歲月與風景。  是的,二十多年前剛來成大唸書,某次同學問起,要不要到小北夜市去吃棺材板,因從國外來台,初來乍到台南,第一次聽到棺材板的名稱,頗為驚奇,無知地問說:棺材板也可以吃?讓同學當著笑話了一陣子。棺材板當然可以吃啊,那是厚吐司炸成金黃色後,從內挖空,再填上雞肉絲、碗豆、蘿蔔和高湯煮乘的牛奶勾芡,並蓋上另一片吐司而看似如棺材型態的美食,來台南必要嚐一嚐的府城味道啊。  這是台南的正宗。記憶把我帶到了二十多年前小北夜市的賣棺材板的攤口,在夜市暈黃的燈光之下,面對著那一片厚厚而被炸得金黃酥脆了的土司,看似不起眼,但用刀叉把那土司切開來,流溢而出的食料,沾著一小塊炸土司吃進口裡,卻是別有一番味道。「很台南」是不是?同學笑問,其實那時候我也不知道「很台南」是怎麼樣的一種味道,可還是點了點頭,彷彿來台南而不吃棺材板,就很不台南了。  後來與當時的女友吃過一次,在安平。王城的棺材板充滿了歷史的記憶,熱蘭遮城的遙遠想像,鄭成功揮戈上岸的呼吶,以及老榕盤根的滄桑,隨著我們攜手的愛情故事在夏天裡晃盪,穿過老街時,在一個小攤口上買了兩份小小的官財板,老板說,為了一些人的避忌,棺材改成了官財,也希望能夠由此財運亨通。當時的我們不懂這些,只知道愛情走過老街時,微笑掛在唇角的甜蜜,並且穿過一樹蟬聲不絕的鳴叫,穿過古堡,也穿過了歲日晃晃的煙消雲散。許久,走完了愛情的短街後,再回頭,風的稍息處只見攤口的店招孤獨地在那裡矗立。  隔了許多年後,才在去年重回台南,單衣拂風不忘,影影綽綽的都是往昔的記憶,流過曾經走過的道路和巷子,依舊是盛夏蟬鳴,有一聲沒一聲的,輕輕騷動著過往的回憶,讓人感傷。後來行經友愛路,看到了小巷前寫著赤崁棺材板,於是拐了進去,穿過了兩旁的服飾和布料店,而終於看到了「天下第一板」的招牌了。  推門進去,餐廳內的空調把夏日的炎熱隔在外面,店內顧客不多,或許已經過了午餐時刻,一對情侶坐在左角處,而另一個角落,卻坐著一個中年男人,大家各據一方,默默吃著盤中的棺材板。時間彷彿停頓了一下,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也如那對情侶那般,分攤著一碟棺材板的甜蜜,而如今,自己卻成了另一個中年人,孤單地咀嚼著自己的寂寞,而不由覺得歲月跟自己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棺材板端來時,我用刀叉切開了炸得金黃的土司,讓香濃的勾芡湯,連同火腿和豆子夾著土司,一塊塊地送進口中,舌尖味蕾也仿似記起了老味道,歡快地搜索著酥香裡的一分熟悉感,像遇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忍不住欣然的要聊起所有離別的過往。而濃湯溫醇的滋味,帶了點油膩,卻是恰到好處,與土司的酥脆,相互中和。吃完時,仍覺得唇舌之間留有餘香,像歲月遠去後的淡定,而人生海海,過去已化成虛幻,未來則更加難測,只有當下,是最最真實的了。  而當我推開店門離去時,一切身後的事,去去,都已雲淡風輕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承諾

■鍾敏蓉 之一. 輪椅 塌落的,不是一座山峰 是峰頂的天光雲影 一些渴飛的慾念 已灰燼,一地嘆息聲 漫漫長夜,我屏息以待 以待天亮 天亮別怕。你仍是山,可以 倒臥在我懷裡 之二. 拐杖 一跛。一跛 也要撐持起你夢著,遠方的夢 偶爾,牆角覷著 人間路能有多平坦 你遠方的夢裡有我,永遠 之三. 藥袋 病因:天長地久 副作用 : 頭痛、噁心、失眠、輕瀉,而已 3日份。記得回診 (醫囑:按三餐服用,到老)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最強撩妹術

■紫水晶  以前,當我是學生時,我認識了一位很會撩妹的男孩,用當時的說法,或許該說是很會虧妹又或者是很會把妹,總而言之就是個很善於向女孩搭話的男孩。  當時的我,對他的印象極差,而且非常討厭他說話的態度,才初相識,跟我並不熟,更談不上瞭解,卻這般油嘴滑舌,不過就是廢話一籮筐。當時我冷冷地告訴他:「如果再用這種態度,這種口氣跟我說話,我絕不會回你半句話。」  他一臉無辜地看著我,並說他和他的女生朋友都是這麼說話的,對方也只是開玩笑地回些什麼,可沒像我反應這麼大。我仍堅持著我的堅持,若是他繼續說些輕挑話語,我就無視他。  自此之後,他還真的修正他說話的方式,變得很正經,有一天,他臉色凝重且一言不發地坐著,我好奇地問著:「怎麼了,你發生什麼事了?」  他回我:「我在想要說什麼,妳才會多回我幾句話,且不會生氣地說我說話不正經。」  我不知道,那句話是不是他新增進他撩妹辭典的,但我當時直覺認為他說的是真心話,他是真的很認真思考,很認真煩惱要跟我說些什麼,才能讓我們之間多一些對話。  自他修正他說話的方式後,我也才與他有些認識,發現他不是真的那麼輕浮,說穿了不過是想要營造善於與女孩子相處的形象罷了,就好像綜藝節目裡,藝人為了節目效果,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讓人留下印象而做的誇張之舉罷了。  現今,有不少年輕的男子十分熱衷於撩妹術的專研,就為增加自己的異性緣,結果常常畫虎不成反類犬,被女孩們當成是怪咖。  我覺得最強的撩妹術,不是套用什麼時候該說哪一句話就可以打動女孩子的芳心,而是所說出的話,必須是內心真正這麼認為的,這樣的誠懇與真摯,才能真正打動喜歡的女孩子。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求童蒙,抑或童蒙求我?

■吳守鋼  幸田露伴是享有盛譽的作家,他的女兒(幸田文)是散文家,女兒的女兒(青木玉)也是,女兒的女兒的女兒(青木奈緒)也是,不折不扣的四代同堂。  有一次,已經是大學生的外孫女青木玉來看望老外公,幸田露伴興奮之餘,少不了問長問短:  「在大學學點啥啊?」  外孫女吞吞吐吐地開始背書:  「《萬葉集》、《古事記》、《十八史略》……」  剛背到一半,便被外公打斷了,「慢點兒,慢點兒,這《十八史略》是啥?也能成大學的教材嗎?外公5歲的時候,一邊啃著烤山芋,一邊就從小人書堆裡撿出來翻看了。你的大學真是,在教這樣的東西啊」。  外公那失望的神情一直冷凍在外孫女的大腦裡,即使當了作家寫了無數優秀散文的此後都未見解凍,於是就把這件事寫進了她的著名散文集《小石川的家》,以求世人給個公道。  世人不語,恐怕不少人以為《十八史略》是應該排在名典行列的大部頭著作;但也的確如幸田露伴所言,成書於南宋時代的《十八史略》是將《左傳》、《史記》等史書裡的著名場面縮寫一番後編成的故事梗概,說穿了是本少兒普及讀本。說在中原默默無聞有失公道,但僅屬讓兒童在半是玩耍,半是興趣中了解歷史知識的啟蒙書吧。卻未料傳到島國以後身價驟變,就好像把東家的佣人恭恭敬敬請來當作自家的座上賓來招待了,所以,有學者(高島俊男)感嘆:「這是文化輸入國不該有而有的悲哀」。  島國人的這一悲哀令俺想起了另一本書《蒙求》。古時,《蒙求》在中原,不過與《三字經》、《千字文》、《龍文鞭影》一樣也是以幼兒為對象的啟蒙書而已,一到島國就不同了。  《蒙求》於中唐成書,內容是將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名人傳記、軼聞掌故之類濃縮成加韻的四字一句形式供幼兒閱讀,易記易誦,朗朗上口,在島國被大眾廣泛引用,有「不出卷而知天下」的美譽。  比如,《我輩是貓》的作者本名是夏目金之助,並非天下熟知的夏目漱石,「漱石」之名一說來自《蒙求》:  傳說有毛頭小伙子想隱居,便對朋友誇口,從此往後「漱石枕流」(註),朋友一聽忙來堵他的嘴「流不可枕,石哪能漱」。小伙子強辯道「枕流為洗耳;漱石為磨牙,有何不可?」雖年輕,牛勁夠足。  更早的《徒然草》裡也能找到《蒙求》的蛛絲馬跡。平安時代(794-1185)傳入的《蒙求》,旋即成了貴族子弟的高級讀本。笨手笨腳的和尚吉田兼好興許不下圍棋,也不玩麻將,只能閒來無事翻上兩頁《蒙求》,聊以自慰不說,下筆時也出現了如下的變通:「有人感傷於潔白的絲線在不覺中染上了顏色,也有人愁腸在離別的十字路口」(見《徒然草‧第26段》)  看官,很眼熟吧?嗯,《列子》、《淮南子》等古籍裡有。  前半句類似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後半句是「亡羊多歧」的變形。咦,兩個本來出典不同的故事,怎麼會湊在一起的呢?估計就是從《蒙求》的「墨子悲絲,楊朱泣歧」衍化而來。  越過《徒然草》、越過夏目漱石,「無心插柳柳成蔭」 的效應只見多未見少。  卻說「蒙求」一詞來自《易經》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為:不是我求助於年幼無知,而是年幼求助於我這知天知命的長者。哈哈,儼然站在摩天大樓上往下喊話呢,不過,這樣的方式還是還歸那遙遠的時代為好。殊不知有蒙求的時候,當然也會有求蒙的場面。當長者們面對手機、電腦等IT工具眉頭緊皺,幼童們卻像在擺弄玩具一樣輕鬆。  人來人往的大路上不會僅有單行道。 註:編案,《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

Read More

〈中華副刊〉陽光漸冷

■莫云 她隨身攜帶陽光 陽光,鑲邊青春的裙裾 鎏金她暖色的笑容 走過時空流轉的人世匆忙 抵達安頓身心的港灣 她一路攜帶陽光,直到 陽光猝然轉身── 一吋、一吋抽離 僵硬了柔軟的手指 踉蹌了輕盈的腳步 一字一句,牢牢封鎖住 節節敗退的千言萬語 她的世界,一吋 一吋…冷卻… 直到靈魂戛然急凍 冰封了 最後一朵痙攣的笑靨 註:懷念一位罹患漸凍症病逝的故友。

Read More

〈滄海集〉五七五台灣俳句菁英會作品1

〈盼〉/ 顏曉曉 燈下孤影深 回首往事似雲塵 琴音驚擾眠  〈愛〉/ 顏曉曉 攬一季春光 明媚在眼波流轉 醉吟山青色  〈寄語〉/顏曉曉 波瀾本無事 見隙投石聲四起 駭浪猛襲擊  〈情書〉/顏曉曉 秋景挽山水 滿谷楓情儷人行 等待燕雙飛 〈靜思〉/顏曉曉 聆聽一聲雷 暴雨狂風捲心扉 淡定耳無鳴 〈諦聽〉/ 邱各容 鳥鳴穿雲樹 音囀清亮動心湖 聞深不知處 〈緬懷〉/  邱各容 吐一口心聲 青雲之上面好風 秋日憶身影 〈迷惘〉/  邱各容 日落西山頃 牧笛一響漂鳥鳴 何處是歸程 〈夜〉/   邱各容 星稀映月明 寒舍靜思燃心燈 靈台分外清 〈濤〉/   邱各容 諦聽海潮音 白浪熱情敞心門 賦詩若有神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messenger

■余能城 試著關去其他人的所有通知 使你無聲的話語 在我手中微微震顫,閃爍 化為夜裡的星子 握在手心像我隨時拽著 連接和你之間 隱隱的星道 期待專屬於你的 綠色的星星亮起 使我不需整裝 也不用移動 便能開始,我們的 長程旅行: 我想像沿途多是 不知名的路標 指向未曾見的小徑── 我們現在在哪 又是通往哪裡? 看不到終點,卻 樂於隨時停靠 有時,話題彷彿 霧靄 被 撥動 著 聚 散 著 只能踟躕等待你的 文字降落 我便即時按下一鍵 捕捉閃逝而過的 流星 ,點亮眼前的 一盞方光 暈開成我夜夢裡的 眠床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遇見大髮師

 ■徐正雄  動物裡面,唯有人類的頭髮會持續生長。  頭髮的功用有防止熱散失、紫外線照射、另外頭髮的感覺比較靈敏,具有觸角一樣的效果…不過,對現今人類而言,頭髮恐怕主宰了整體外形,濃密程度甚至影響了一個人的自信。  我的頭髮就像我的個性一樣頑固,不肯臣服於梳子的治理,只要稍微有一點長度,便各自為政。有時一早醒來,看見頂上一堆雜草或瘋狗浪,怎麼用熱水沖洗都無法讓它們放軟態度,非得用洗髮精徹底教訓一次才能妥協,這時就開始影響心情,萌生除草的念頭。  想省錢又自尊心強的我,早在住家附近發現一位百元理髮大師,問題是往往人滿為患,得預約。這位大髮師幾十年前是台北某家髮廊的老闆,賺了不少錢,資產很多、兒孫滿堂,百元理髮只是他打發時間的方式,所以他根本沒有時間成本的概念,對一位客人施髮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比客人自己還龜毛。  因為標準訂得比客人還高,價錢又和別人一樣便宜,聽說有客人搬到台中還百里迢迢回來給他理髮。這幾年,美髮速成班很多,百元理髮店到處都是,水準良莠不齊,想要一頭順眼的髮型往往得靠運氣,驚豔根本是種奢望!某次去台南旅行,大概是天氣熱的關係,髮似乎也行光合作用突飛猛長,台南後火車站後便是成功大學,心想學生很多,髮院應該也不少吧。校門口附近繞了一圈,就有五、六家,只是不知道哪一家技術比較好?只好埋伏在外,偷偷觀察。  一家小巷內的髮院門口,曬著許多毛巾,看來生意應該不惡。裡面有一、二位客人在等,髮師是位六十多歲左右的大姊,看她手執電剪,從容走過一座又一座山丘,再用剪刀補強一下,過程完全沒有一般百元理髮的急躁,每位客人皆頂著滿意離去,這位肯定是大隱於巷的髮師。  確定之後,大膽走入店內一屁股坐下,輪到我時,大髮師問我怎麼剪?我困窘的回她:這種短髮還能變出什麼花樣呢?大髮師說:「多著很!」既然如此,就任她宰割。  閉上眼,大髮師拿起髮器做髮,耳邊一陣狂風暴雨,張開眼,真不敢相信年已半百的我,居然可以變得這麼年輕帥氣,簡直有重新做人的錯覺。她不只是大髮師,還是魔術師。  好奇問她:怎麼這麼厲害?大姊說:理髮不能依頭型畫葫蘆,要利用頭髮補強修飾,讓頭形變美,塑造成想要的造型。大姊真是行家,消費幾次之後才知,原來大姊年輕時是某家髮廊的招牌,理過的頭恐怕比我走過的橋還多。  一路走來數十年,大姊當初學徒數年才能出師,如今只能和一票速成班的百元理髮師競爭,偶而感到有點悲哀,慶幸的是客人捧場,絡繹不絕。  舊時大髮師,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得比以前更努力,才能賺到所需。大姊似乎調適的不錯,我勸她也要適時休息,好好吃飯。每次當我頂著一顆靚頭從南部回家,親朋皆驚艷不已!  一輩子能遇見兩位大髮師,也不枉此生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翡翠水庫喝茶

 ■唐潤鈿  兒子大學畢業多年,那天他跟我說:我的同班同學要在九月七日去翡翠水庫喝茶,遨請你一起去。我不加思索,即答:好啊!但是心想:喝茶,一定是下午,我有午睡習慣,已年逾九十。小毛病多多,全身都會疼痛。為健康著想,該乖乖地在家睡午覺!  兒子接著說:九月七日星期一上午九點五十分,有林同學來接我們!中午吃飯,飯後喝茶聊天。我已很久沒有看到他歷史系的同學了。兒子在校時我們家住木柵景美女中旁邊的巷子裡,有多位同學來過。自從他們畢業以後,男生服兵役,女生赴海外、留學、就業或結婚。此後都沒再見過面。這是第一次邀請,他們還記得我,我也平安的活著,為此高興,答應參加。  是日我欣喜起床,亮麗睛空,我想戴帽子防晒,但怕「晴時多雲偶陣雨」的多變天氣,也該帶雨衣。我因摔跤跌斷髖骨動過手術,不良於行,需用助步車,但怕山路不適合,該帶拐杖。我把所用的一切都放在助步車內,等一會放入林同學的後車箱,像我平時外出乘坐計程車一樣。  兒子同學來到,我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有30年沒見了吧?」林同學說:「兩三年前我們在醫院見過。」我說:「想起來了,你們送了許多水果!」他答:「我們七人不知病人該吃什麼?結果都帶了水果。」  想起那次兒子住院往事:那年台大早期校友會在北京召開,兒子陪同我出席,回家沒幾天有颱風侵襲,中秋節前夕有些風雨,也不以為意。次日清晨我見兒子在電腦前工作,但右眼鏡片蓋以紙片,我問他為何如此?他說兩眼焦點不集中,不能看,用一眼可以看得清楚,我覺得他該去看醫生,但下大雨,假日又沒有門診。  他以獨眼龍般在電腦前工作,我不放心,要他去醫院急診,折騰了很久兒子同意,我們去附近醫院,掃瞄儀器故障,要我們去長庚醫院,那時正巧有計程車,我問兒子去三總醫院好嗎?  兒子點頭,我們即到了內湖三總醫院急診,檢驗結果腦中風,腦幹兩處阻塞,一處影響眼睛,一處與腿關連,當天住進中風病房,為預防跌倒,三天三夜不能下床,曾發出病危通知,但治療一星期後出院。兒子住院期間,他的同學來看他,我在醫院見過他們,我竟忘了,我想我真是老了!希望別患「失智症。」默默祈求全能的上主護佑我。  林同學因塞車避開正常的公路,走的是蜿蜒曲折、翻山越嶺的路,旁邊是深淵幽谷,我有點害怕,但風景奇美!他們說幸虧是白天,車上人多,我望著車窗外的山林美景間出現了閃閃發光的佛像,我想這好像是危險地段,意在提醒過客小心謹慎吧?我們在最高車速限40公里的山間公路前行,經過恐怖迴轉路段後,轉入北宜公路,接著驚魂甫定地通過「坪林市中心」抵達目的地。已是午餐時間,我們是最後到的一車5人。那天同學們主要來此吃「大尾鱸鰻」,住三峽的余同學曾來吃過,介紹大家來品嚐。一條大魚要一萬多元,還有其他當地名菜,餐費都由同學分擔。我是「白吃」,來享受美味。  那天同學與眷屬有20多人,在21世紀的現代,他們卻別出心裁,來個男女兩桌分坐。我的兩旁是兒子的女同學,我還認得出她們在校時模樣,剛才同車只看到背影的林同學太太,因同桌看清了她的面貌。  原來與林同學同住三峽的余同學夫婦曾居住美國,今年初返台後因新冠肺炎病毒蔓延而沒回美。余同學提議飯後再到台北他家聊天或打麻將或唱卡拉0K,玩個痛快!  午飯後,準時到達的同學們遊賞附近美景與翡翠水庫,飯後他們喝茶,我也跟隨著他們。途中有賣麥芽糖的老闆在簡介他如何自製麥芽糖的過程,還分送試吃,這麥牙糖是我童年的最愛!我欣喜吃著,又忙著喝茶,真像回到了童年。  原班人馬移駕到了余同學家,據說那房子以前是一位名人居住,設計雅緻。他家已先作準備,冷飲、熱茶、咖啡、水果、小點心一應齊全。愛唱歌的就唱著,居然有四人同好,坐上牌桌!  我也樂以忘我,但居住在我心中的聖神提醒我 (我是天主教信友),健康第一,該回家休息!可愛的同學也不予強留,女主人送了大盒咖啡(我兒子愛喝咖啡)。  回家後我睡午覺,做了一個可愛的白日夢,我跌落山谷,卻有大樹把我托住,但害怕掉下去而驚醒。我躺在床上想:白天當時那恐怖路段,每一個轉彎,我都怕有意外發生,但相信林同學定會小心駕駛,怕他分心,我閉嘴不敢講話,祇默默的祈求全能的上主護佑我們平安!但這恐懼意識卻被我帶入夢中,好在夢中我很幸運。  實際上,在人生旅途中我也算幸運,歷經了無數的天災、人禍、病痛,尤其是兒子於五年前的腦中風意外,在良醫救治下,兒子平安如常,是我人生幸事。  在去翡翠水庫之後,我的疼痛似乎也減輕了些。後來同學說以後每年舉行一次同樂會,也邀請我參加,我聽後更高興,忘卻了我的骨質疏鬆症、髖骨手術不良的後遺症─骨頭壞死需再動手術,但我怕動刀剪,年歲大,醫生也同意,所以多年來只作治標的止痛治療,可是仍能存活到現在!我感恩。  年歲那麼大、又在期待下次與兒子同學們歡聚。讀者諸君也許會當作笑談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魔鬼藏在細節裡

 ■薰依草  年逾古稀的雙親身體尚健朗,為了減輕上班族女兒們的工作壓力,自告奮勇分擔家務。老爸退休十多年來,一直是家務好幫手,從市場採買、洗衣烹飪、環境清潔、器物維修都難不倒他,真是一把罩的萬能老爸。  然而,年紀漸長的老爸,體力大不如從前,許多家務必須花更長的時間完成,也顯得更吃力。老爸的動作越趨緩慢,有點力不從心,卻堅持親力親為。如果我們搶工作,他甚至會不開心。  夏季驕陽似火,讓不耐熱的老爸更加慢條斯理忙碌家務,有時他樂在其中,有時又會感到鬱抑煩悶。某日高溫難耐,讓老爸顯得有些燥火,臉上掛著疲憊不堪的表情,不經意和老媽一言不合起了口角。老爸對家務規矩嚴厲,毫不苟且,常把自己整得精疲力竭,臉色微慍。老媽勸老爸,都幾歲年紀的人,既然要承擔就要歡喜,不要太過固執家事流程細節,要有彈性,才不會累垮自己。  老爸聽懂老媽的心疼,兩人不再你一言我一語,也憶起在職場上曾因堅持做事嚴謹而有幾次被挖角的經驗。  四十多年擔任觀光旅館從業人員,老爸礙於學歷,即使做事一絲不苟,深得主管的讚許與肯定,仍踏不出晉升的那一步,始終都是基層的服務人員,也因此有和客戶直接接觸的機會。曾經幾位國內外知名集團的老闆,他們都是因為接受過老爸的服務,感受體貼入微,所以希望老爸能到他們集團工作,自認能力有限的老爸都婉拒了。  曾有一位非籍集團大老闆三顧茅廬,每次來台都觀察老爸做事,堅信老爸就是他們要找的人才。可是老爸哪能放心把妻女六人留在台灣,即使移民也是一件很大的工程,遂而作罷。  可愛的老爸其實已多次分享這些小故事,並不是要彰顯他有多厲害,只是鼓勵我們做人做事見微知著,不要疏忽輕視小節,「魔鬼藏在細節裡」,千萬要把這句話奉為圭臬。是的,我謹記在心,也因此受益良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