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夢裡的文學身影

■宋明理雪 不知為何夢到詩人林燿德? 曾經喚他林老師,我雖只比他小幾歲,卻曾在其於「青年寫作協會」開課時,報名學習寫小說;他不是授課老師,卻是小組討論的「導師」。剛認識時,我一陣錯愕,與之鏡照,看到己身乃輸在起跑點的鄉村姑娘。相映之下年齡相仿,他已經當文學老師也出過幾本書,而我那時尚在讀大學,還參加著各種文藝寫作創作班的訓練。心想再怎麼努力,寫作之路恐怕一直遠遠落在其後。 1962年生於台北的他是教授之子,我是農戶之女,國中之前連一本自己的課外書都沒有。他在讀四書五經時,我在「文化沙漠」的農地打滾忙農事。他則居首善之都一心一意求學,我須打工才有書讀;他可以自在學樂器時,我則餓著肚子,省下飯錢才能彈鋼琴。 所幸,我並沒有以他為標竿,畢竟,其專長為現代詩。同時擁有古典喜好的我,無暇顧及後現代都市詩。對他的文學理論,我雖然不是全部認同,卻知道他是在做有意義的事。他新婚不久於1996年元月八日心肌梗塞離世,眾人扼腕。或許上帝喜歡天才,所以把他早早召回去。記得他教過我的兩件事:一是要與偷我小說去發表的同學和解;二是為了文學毀譽不計。 第一件事我做到了,我在他那裡學寫小說,寫了的第一篇習作,影印給同學,請大家批評互相求進步,這種批鬥大會學習法是他發明的吧!我那時寫的小說自認尚未成熟,準備多鍛鍊幾篇較滿意再投稿。沒想到,有一天早晨我翻開報紙,卻看到我的第一篇小說的四分之一,已經刊登在副刊,用了一個筆名。致電編者方知是同學未經我同意,悄悄地以他的名義寄去,用他的筆名發表。 同學請他出來當和事佬。林老師勸我要高興,小說刊出來多麼困難呀,而我卻第一篇就刊出來。經林老師和我致電報社協調說明,編者把稿費算給我;我非但沒有損失,還有收穫哩。同學因父親參加選舉欠債,半工半讀在讀大學求上進。有此同「貧」相憐的苦情,怎好再計較? 為了文學毀譽不計,他說的是情色文學。某次在文學研討會,他跟我說:「只要你認為是文學,別人認為是色情,你也要勇敢地繼續寫。」我承認這件事我做不到,因為我沒有靈感。 曾經,他的存在與成就,對年輕的我是一大刺激,到幾乎引起我的憤世嫉俗。他的離世讓我嘆息,盡可能低調走文學路的我,想起當年對他的嫉妒真是不該,人各有命,或許上帝憐憫我不是天才,所以多給我時間發展寫作。夢中討論的文學理論為何已模糊,老師對文學執著的身影卻常在我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121.晨曦和晚霞充滿神祕如夢的美,是大自然展示給人看,給勞苦人世的最佳報償。 122.音樂所以感人,難道不正因為它回應了我們內心的旋律?簡單的旋律,千迴百轉的旋律,帶來歡欣的旋律,攪動憂傷的旋律。每個人身上都有無數的歌。 123.喜劇提醒我們,人生沒那麼悲苦。同時悲劇提醒我們,人生沒那麼喜樂。 124.人世是荒原,愛是燃起的篝火。人沒有第二條路,除了拚命添柴火。這麼說來,每一個人都是悲劇英雄。 125.把山嶽看成川流,把川流看成山嶽,你才不致被娑婆人世所苦。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雷的歌唱—送別詩人管管老師

■曾美玲 這一回,不是坐著春天的花轎 您乘著五月的風聲 瀟瀟灑灑離去 耳畔清晰響起 一聲宏亮一聲 春雷的歌唱 在詩裡在畫裡在戲中在江湖 總是以太陽的狂放笑聲 以熱愛遊戲的彩色童心 輕鬆抵擋生命的狂風巨浪 管荷花管泥土管天空管宇宙 還念念不忘 趁熱,燙一首首詩送嘴 送進每顆渴望溫暖的心 這一回,騎著時間的快馬 您笑著離去的背影 正如那一屋屋的荷花 綻放永恆清香 台上一曲曲春雷的歌唱 正如六朝怪談的不老傳奇 星空中燦爛播放   註:詩人管管老師,在四月三十日在家中跌倒昏迷,五月一日離世,享壽92歲。《燙一首詩送嘴,趁熱》是管管老師最新詩集,《春天坐著花轎來》是他的散文集,〈荷花〉是他的代表詩作之一,〈六朝怪談〉是管管老師早期的電影作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樹下聽鳥─和管管〈樹下聽蟬〉

■紀小樣 麻布袍子穿著寬寬的他 蒲團上盤坐著一個遮住的膝蓋 他說他是一棵樹 坐在窮人的骸骨上 一把藍蕉扇搖著手中的破桌子 老人的耳朵掛兩杯,嘴中啣一壺 蟬想要喝茶消夏 一直到茶盡 秋落 只看到一個脫卸下來的膝蓋 團著九個戒疤 一隻被燒焦的蟬蛻 兩個耳朵 一張嘴 舊袈裟上坐著一個破蒲團 老者不見了 有人說他已經羽化 到天空去找自己那隻 三十多年前先飛去的小鳥   注:管管(1929-2021),5月1日驚傳過世,享耆壽92歲。詩人白靈曾說:「這世上要是有什麼必不可少的詩人,管管必然是其一。」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二姊

■吳鈞堯 黑辮子,紅綁巾 庭院中與玩伴踢毽子 金褐色雞毛沒有一根為她而飛 木麻黃樹下聽豬囝夢話 雞圈中撿起安靜的溫蛋 立它在掌心 也是時間站立的樣子   不曾與二姊聊過遠大前程 日子很慢地肥大 未來愈加瘦尖 我牢記她工作返鄉 搶了我肩上扁擔 一前一後兩擔柴火 相思林中 適合目送   二姊多年後為我行囊藏酒 陳年,一如我與她 我們甚少討論形而上 餓了、暖否…… 在我後背的手心裡頭 有一根雞毛藏得跟二姊一樣緊 她在門柱後數毽子 我則在這裡數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戀上媽媽的菜

■詹志超 媽媽烹煮的菜,或許沒什麼動人的故事,但卻有著濃濃的母愛。 早上我喜歡清淡卻不黏稠的稀飯,媽媽用大同電鍋煮出來的橙橘地瓜稀飯,加上蔭瓜以及荷包蛋,常常讓我一吃就是兩、三碗,這種甘醇的滋味,當然不是咖啡以及塗上奶油或果醬的土司麵包所能媲美的,至於一般的早餐店或速食店濃濃的油膩味,更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小時候的回憶,充滿著媽媽地瓜稀飯的清香。 中午的便當,我尤其眷戀媽媽用五香滷出來的滷肉。每當一打開便當,便會先享受滷味樸鼻的快樂,看著滷肉晶亮地躺在便當的角落,心中竟然有著莫名的幸福感;隨著時間的過去,白飯和其他菜餚都已吃罄,最後再慢慢享受口中「蠶食滷肉」的美味,入口即化的滷肉常常讓我唇齒留香,那可真是美好的一餐。青少年的學習階段,五香與滷肉飄散出的香味,伴隨著我成長。 晚上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青菜、魚、肉,幾樣菜之中,一定會有著一鍋熱湯。有時是簡單的蛋花湯或蔬菜湯,有時是新鮮的魚湯或蝦仁蒸蛋,有時是金針排骨湯或香菇竹筍湯,不過我最喜愛的是-冬瓜蛤蜊湯。冬瓜蛤蜊湯,並不像其他的湯類麻煩,主要的食材就只是冬瓜、蛤蜊以及薑絲,雖然內容簡單,卻能喝出清清淡淡的甘美滋味,尤其當煮爛的冬瓜入口即化時,清爽的口感直叫人難忘。 結婚多年,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平日全家幾乎已經成為「外食族」,只有週末假日會回去老家,把握機會好好大快朵頤一番,盡情地品嚐媽媽的菜。 如今孩子最想要吃到我主廚的菜,是蒸絞肉、蛋炒九層塔、空心菜炒牛肉絲,特別是蕃茄醬加上肉絲炒飯,更是經常出現在餐桌上。或許孩子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之後,會想起我這個爸爸的拿手菜,戀上爸爸的菜,就像我至今仍然會懷念媽媽煮的菜的獨特風味,戀上媽媽的菜一樣。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透明

■施佩姍 媽媽,這個溫熱的稱謂,宛如夏日的溪流單向地通往我,我是水中那顆被沖刷地發亮的頑石,仍維持著冷涼的溼度。 * 唯一與母親最親暱的照片是在幼兒園畢業時,我著黝黑短袍頸繫鮮紅領結緊摟她親吻她的臉頰。這樣的場景於我的人生不曾再出現。那個吻,我陸續給了情人丈夫寵物普魯斯特的小說後,遂將之納入抽屜深幽處不再屬於母親。 母親總是隱晦地藏匿在我回身不見之處潺潺湧動;小學課後為我鋪滿應接不暇的課業與才藝補習,那是我未曾先知悉的。鋼琴節拍器隨著我小小心臟啪啪快速律動,老師以木條敲擊黑白反光琴鍵上的幼嫩手腕,我成了樂譜上歪斜扭曲的豆芽。中學時,她悄悄地與老師共同為我編寫著魅異奇幻的愛情敘事,讓我成為了叛逃少女。初出社會後她要去了我的存簿,將我拉上漫長的跟會隊伍,捆縛於八個保險的預言。 「我是為妳好——」母親像孩子般任性嚎哭。於是,我不再追索答案。   記得小學時她為我精心安排的家教課,夜裡的燈泡將貼皮書桌映出深冬般的天光,自老師唇口中傾出茶葉濃厚的語句,大張白紙被刀劍似的筆墨層層交疊擦劃,滲出一道道血痕,我鎮日與圮毀的課業廝殺終是落敗收場。每當上課空餘,母親總穿著印花棉上衣螢光黃及膝短褲端著柳丁蘋果片進房探視,從她遠遠走來的過道裡看去像一盞晃亮旋轉的警示燈,閃閃滅滅,觸動著我焦慮不安的神經鏈。 母親的單純傻氣像一塊好吃的牛肉;她當起了唐伯虎韋小寶的妻,不斷容忍環伺於父親身旁的女子,恪守女性寬恕的美德,父親卻一次次將她吞噬。四十年的婚姻像一塊坑坑洞洞腐爛的布,彷彿一碰即碎卻還是懸晒在那裡。她庸碌地照應全家的三餐吃食,洗曬衣物操作鎖鎖家事,上班跑銀行加班至深夜,看護身染惡疾的父親。她被沒收了當老闆娘的權利降為一位喚僕。母親透明得像一片玻璃,很容易讓人看見她的內裡,卻是薄硬堅韌怎麼也碎不了。父親一再脫離婚姻軌道時,她選擇做一頭陷溺於無垠沙漠中苦行的駱駝,孤身馱負重物領著我們一步一履往前行。 她在我身上不斷蜂擁堆疊,設法一一填入我兒時被忽略的井坑,無止盡地彌補我的匱乏,我卻始終不收受。成年後的我仍離母親遠遠的,彷彿我築構的石牆能保護我不再被她所傷,她依然隱在我身後踅步,固執地不肯離去。 我何嘗不明瞭母親透明的因由;跨入婚姻後她已被燒化為殘片灰燼,父親與親族間對她的無視,她沒有自己的桌椅化妝檯興趣私有錢財,重覆著不可暫停的心力勞動,四季日夕於她僅是蕭條的晝夜。 在家道中落父親去世後我們租房而居,我倆同榻而眠。看著母親鼻息緩緩,我時常臆想著她作了什麼夢。面對不斷變異脆化的家,我早已看不清前方,孤獨地出走,過著搖晃不羈迷失自己的生活。在一次的確診後我得知體內滋生了一顆大型腫瘤,我害怕地蹲在醫院的角落哭了。術後母親照料著我,燉湯換藥沐浴回診,我首次感覺到母親與我臍帶相連而牽動著她震盪的心跳,我終於浸泡在這樣溫暖的慈愛裡。然而,在不久後,當母親的惡質細胞霎時漫布全身時,她終於真正隱身而退了。 * 深春這麼濃郁,走在林木顫巍巍的街衢夾道,我不免猜想著母親現在還在看著我嗎?金黃風鈴木辣豔綻開,像是母親常穿的那件鼓脹短褲,風一拂,在我背後仍窸窸窣窣說著我聽不見的語彙。

Read More

〈中華副刊〉給母親幸福感

■白家華 農曆年節期間使用ATM提款,領取過年前的月薪的一部分,領到的紙鈔都是嶄新的,有著新紙幣專有的氣味,算得上是香的,是金融機構為了應景而善意地將紙鈔全面換新,年年如是。今年我提取七張千元紙鈔回饋給母親,並對她說:「媽!這些錢您放在身邊,新的喔!香香的!」母親難掩欣慰之情、笑笑地說:「給我壓年喔!」 小時候從她手裡接過來充滿喜氣的紅包,總是迫不及待地把裡頭的鈔票抽出來,先聞一聞它們的味道,因為是刻意去換來的新鈔,所以都有一股新發行的淡淡的紙香!也不太捨得花費掉。現在有能力報答劬勞了大半輩子的她,就同樣刻意用新鈔票拿給她壓歲。 年節前夕趁著休假,我到街上去逛的同時,順便用舊鈔票幫母親買一些年貨;這除了是醞釀送舊布新之氣氛,也是為了給母親幸福感,是出於人子的一份小小心意。 家祚到了此一階段,上一代的至親只剩母親一位,她搬來與我跟侄兒皓心同住,說是搬,其實主要就是幾件衣服而已,看得出來其生活仍是簡約的。每當家人提議要為她添購或換新必須品時,她總是委婉地拒絕了。幾次之後,我想不如另求他法來善待她,就是適度地幫她買一買能夠帶來幸福感的日用品具。 每當我因工作而奔走在外時, 母親的三餐多由侄兒打理;直到我下班或休假,我才有機會幫她買一買自助餐店的便當或小吃店的湯麵與小菜。但她總是會問我花了多少錢,言下之意是想自己付費,而我總是帶著半開玩笑的口吻對她說:「您現在又沒在賺錢,我請啦!是我請您的!」只因我幫她買的,除了是物質上的東西,更是一份屬心的幸福感;況且,我還來得及回報她,這已是一種福分了,依我的觀察,這並非所有的人子都能夠享有!曾經有過多少年,是由她不求回報地資助存款用盡且無固定收入的我,只希望為了志業氣力用盡的我別再過得太辛苦;據此以想,老天爺對我已不薄矣!所以在我幸運地又有了經濟能力以後,那樣的開銷怎能由她來支出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感謝媽媽幫女兒坐月子…

■悠然 轉眼即將是五月康乃馨飄香的感恩季節,緬懷天堂的媽媽養育之恩,更感念三個孩子出生時,幸有您幫女兒坐月子,儘管您再忙再累,都把我和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只為守護女兒的健康與幸福。 照著古老習俗,強調坐月子一定要調養好,身體才能復原得快,才不會有後遺症。於是您養了一堆土雞,還有市場購回優質豬腰、豬心、排骨、雞蛋、補血蔬菜…等。因自然生產,全以麻油米酒無鹽烹調,偶而以中藥燉豬腳花生(促進乳汁)、清蒸鮮魚湯…等,餐餐搭配得宜,讓我味口大開,吃得津津有味。 您不讓女兒沾一滴生水(連刷牙都用溫開水),天天燒一大鍋「大風草」讓我洗臉、擦身體。並說:「此草有活血調經、去風邪避寒、預防感冒等功效。」謹遵母命,再難熬也與它結緣到滿月。月子中,第一胎媽媽教會我如何讓寶寶吸奶、脹奶疼痛時如何解決?(除了讓寶寶多吸奶外,以大風草水熱敷乳房2~3分鐘,或用手指由乳房外側往乳暈方向環形按摩,疏通乳腺。)其他如換尿片、洗澡、洗衣服、哄寶寶、家務都您一手張羅。 最難熬的是生老三後,寶寶作息顛倒,整夜哭不停,幸有媽媽與我輪流照顧,母女才有機會睡覺。 轉眼邁入暮年,方悟母愛如大海浩瀚無垠,時時刻刻滋潤子女心田。您與爸不但辛苦扶養我們七姐弟長大,姊妹們連坐月子都勞您包辦。感謝您一生無悔的付出,孜孜不倦的教誨,期盼能傳承您的淑德,繼續延續下去。在這感恩的季節裡,仰天向您說:「親愛的媽媽,您辛苦了,女兒永遠愛您、感謝您。」

Read More

〈中華副刊〉媽媽的媽媽

■林美珍 坐在媽媽病榻前,看到媽媽被螞蟻叮腫的雙眼,不禁潸然淚下。生了八個孩子的媽媽,曾經為了孩子甚麼都敢衝,咬著牙齒突破許多難關,如今,卻被幾隻小螞蟻欺負,而無法抵抗,真令人心疼。 淚水中,回憶著過往,仔細端詳,以前被村裡的人稱為美女的媽媽,而今已變形─豐潤的臉頰,而今凹陷;炯炯有神的雙眼,而今呆滯;昔日為了家中經濟健步如飛,而今身子僵硬無法活動自如。想到媽媽昔日的好,對照現在的她,過往的一些點滴不禁浮現眼前。 記得八歲的某一天,家裡突然跑進一條蛇,我和兩個妹妹嚇得驚慌失措,只是驚聲尖叫,媽媽趕緊放下手邊的工作,站在我們前面,像母雞呵護小雞般,拿著竹竿做勢逼蛇離開,那隻蛇不知是誤闖禁區,還是被媽媽的架勢嚇到,就自討沒趣的滑走了。事後我們三個小蘿蔔頭拍手鼓掌,讚媽媽神勇,媽媽則說,事實上她這輩子最怕蛇,「只是因為怕孩子受到傷害,不得不提起勇氣來。」 又有一次,日正當中在割稻子,十歲的我抱著稻榖,步履緩慢的在田裡工作著,頭昏眼花的將稻穀抱給媽媽打穀,媽媽非常迅速搶走我手上的稻穀,將它丟掉。當時,我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心想:「媽媽是太累了嗎?為什麼生氣?」媽媽則說:「裡頭有蛇!」我整個人完全嚇醒,如果沒有媽媽的話,我已經遭「蛇吻」了……,心中除了驚嚇外,更佩服媽媽的警覺性。 「等到當了母親才知道母親的偉大。」傳說中生小孩的痛,是人生痛楚中的最高級,記得我生老大時,陣痛無法忍受,在醫院痛到哀嚎,先生的安撫無法解除我的痛,我呼喊著:「媽媽,救命呀!」明知媽媽已經生病躺在床上,我仍同小時候一般,遇到困難就找媽媽。 當下,我想起自己即將當母親,應該要效法媽媽勇敢、堅毅的精神,終於在奮力一搏後,生命的喜悅降臨。 生命的喜悅是責任與使命的起點,在撫養孩子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甘有苦,苦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媽媽的精神,勉勵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我也體會出媽媽艱苦卓絕的毅力,是經過八次一級陣痛磨練出來的。 我用淚水溺死那幾隻螞蟻,算是現在能捍衛媽媽的表現,也用了一些策略讓螞蟻遠離媽媽,給媽媽好的養病環境,每天告訴她我是老六,是三個孩子的媽,偶爾用閩南語唸文章給她聽,和小孩唱兒歌給她聽,希望能讓她打開已經封閉的記憶庫,儘管她都沒回應,儘管我自問自答,我仍照做,因為她是偉大的媽媽的媽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