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剪影

■簡玲 日光一旦消失影子就會隱匿,那個人影從不跟隨,所以,把它剪下來。刀刃銳利極了,不需修整,就是完整的形體,把它纏繞心間,深深淺淺活在同一空間。 「讓我出去吧!」陰影哀求。 「不,那是我的過去。」你回顧,一條無盡冗長如中世紀的隧道。 現在,你無力關住影子,消極躺在暗處一動也不動,陽光普照影子走出來,境隨時遷,你重新目睹變形的輪廓,壯闊,已非從前的剪影。 放下屠刀,放過自己。你走出隧道,不再是個屠人。

Read More

〈中華副刊〉冬夜

■王崢 我站在這裡 和昨夜比 穿的更多,陷入黑暗 赤裸面對時間 雪和衣物 即將過期,顫抖 血肉抱緊了懸崖 如同暴露空氣中的岩石 抱緊了植被   赤裸如斯, 沈重地滯留家鄉 分不清家鄉和遠處的山 到底何處不同,植被掩飾著 我壓了整晚的濕氣 在山谷裡呻吟,唇亡齒寒 植被和衣物,多餘的像 燃燒時的火焰 或是雪的溫度,味道   鼻腔中的蓖麻 燒了整夜,餘灰 在懸浮的間隙 吞入一個冬日 吐出來時,只有黑色的部分 潮濕,等待受孕 孕育植被 植被用於紡織,保暖   這個站姿是堅硬的 也是柔軟的花莖 站在冬夜的懸崖上 陷入睡眠 成為一種睡姿 赤裸如嬰, 逃離時間的眼神 閃過了地平線

Read More

〈中華副刊〉煙

■王映涵 常常想著自己是一支菸或半支,或者菸蒂,菸草就那麼在燃燃中漸漸地,伴著一種燃燒的痛楚─紛紛彈落,灰色的雪花。妳每從有點皺摺的香菸盒抽出時,菸盒就薄了一些,俐落的點火。點了菸,有一種淡淡特有的味道飄散著。青春燃燒著,不算太迅速,就像拜拜燃燒的煙,幻滅的理想,成了一圈悶悶的味道。 心情發灰的跟天氣成了同一種顏色跟音調,菸味刺激著感官,學習是從嗆開始發生的,妳站在樓梯角落,那裡不是公園也不是便利超商門口或是自家陽台,而是大樓樓梯角落,可是就是會有一些人偷偷吸著煙,煙火融化了很多情緒與情境,那是妳所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就像妳的第一口菸,那只屬於妳自己。妳的維珍妮也一樣。(維珍妮這名字好孰悉的感覺,好像曾經認識某個叫做維珍妮的女孩)妳的維珍妮,在不久之前,還是陌生的……如今卻成了某種幽微的心緒,排遣或者自嘲,都是後來的事情。 從十足好奇的站在風裡面,一邊好奇的拆開紙盒包裝,一邊渴望著之於菸草的擁有與救贖感,一邊與風對抗中-維珍妮,曾經妳的衣服上頭髮皮膚中留著的她的味道還有其它,那味道可能就是所謂的青春吧!在妳寂寥的時間裡,點燃了維珍妮,點燃,一根根地,再點燃,不一定到肺,只是享受她的味道,繞著呼吸著。 某種規律下,某種情形的自己,在當中,濫情的揮霍,很多事情都來不及,沒有什麼可說不可說的,也沒有眼淚什麼的。 慢慢的吞吐出無可名狀的種種味道與氣氛,臉半逆著光的,傳遞了一些什麼,一些不相干的什麼;可又怎能肯定一切的不相關?一圈圈的白煙,環繞在臉在眼在身旁,但還是孤寂一人的。 有時候一些事情是無法取代的;老人失望的在病床上訴說著一個男子,她的丈夫,在冬夜的夜裡不斷的等候著,留下一聲聲的嘆息與失望;不經意的就被判斷成肺癌的一份子,連煙的自由也被禁止了,空氣中好像少了什麼不是嗎? 妳看著她的臉她的咳嗽,試想一些流轉而出的東西,在心中憶起的。 妳關了在運作的氧氣,拿了根煙,替她點著,從鼻套管下遞給她,她迫不及待的抽了起來,卻是一陣陣的咳嗽,無法抽阿!老人緩緩說著自己的故事與寂寞,妳知道她說的─儘管到這一刻妳依然想著妳曾經熟悉的,自己與別人的故事。 妳接手過去,點起一支涼菸,老人貪婪的吸了一口,淡淡的,薄薄的;臉彼此靠的很近,彷彿要親吻似的曖昧,吐了一口煙在老人的鼻端跟口中;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滿足的嘆了氣,再一口,無關愛無關情的。想不到最後竟只能聞到一些味道,不濃卻很悲涼。

Read More

〈中華副刊〉相思

■新真 兒子女兒都是在美國出生成長的ABC,他們年幼時,我曾經費心費力,想盡方法教他們中文。只是,不論如何威脅利誘加懲罰,女兒說什麼就是不肯學,每次一接觸中文,就開始掉眼淚,搞得我心疲力竭,只好安慰自己,這世界上不懂中文的人何其多,他們也過得好好的,我何苦一定要強迫女兒學中文,搞得我和她每每不歡而散,影響親子關係。我心念一轉,從此放牛吃草,女兒也樂得當我們口中的文盲。 今年春天肺炎疫情嚴峻,在外地上大學的女兒也回家來和我們一起居家避疫,有一天,她突然說要學中文。我嚇一跳,以為聽錯了,一向排斥中文的她,怎麼突然對中文感興趣了?我嘴上說妳想學我就教,心裡想這回大概也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對於她讀寫中文的能力,我早就不抱任何希望。 出乎我的意料,女兒以行動宣告這次是來真的,不僅主動提醒我該上中文課了,還有幾次我想結束當天的課程,她卻要求繼續上課。 孩子自己有心學習,就會學得又快又有效率。我們從海外讀本的第三冊開始,三個月後,已經進入第八冊的課程(課程設計原是一年一冊)。最近開學了,她重返校園,仍然一週數次從學校line我,繼續遠距離學習。學期間課業重,不確定她能堅持學中文學多久,慶幸的是,這次她體會到了中文的樂趣。 女兒離家前,在家上的最後一課是李白的「靜夜思」和王維的「相思」。我對孩子說:這兩首詩你們小時候都背過,女兒全無印象,兒子說還記得一點點,我想的是兒子小時候學習「相思」的情形。 兒女小時候依賴絨毛布偶,搭機來回臺灣美國就帶著他們喜愛的絨毛布偶同行。有一年夏天,我和孩子回臺灣,丈夫獨自一人留在美國。兒子在臺灣跟著我含糊的背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我對兒子說「相思」就是你想念在美國的爸爸,爸爸也想念在臺灣的你、妹妹和媽媽。兒子似懂非懂,過了一會兒突然說:爸爸也想念我的熊貓哥哥。當時年僅三歲的兒子凡事不忘與他的布偶共享。 我分享這段往事,只見兒子露出不好意思的靦腆笑容。看著他和女兒,我感嘆孩子怎麼長得這麼快?一下子就長大離家,叫我相思不已。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訪雲南納西村

■張純瑛 十一月的秋陽心性很靜 歛眉捻針 為紅橙黃綠的亂針繡補上最後幾筆斑斕 織錦緞從山頭鋪到谷底 僅為黛瓦下的粉牆 空了幾處留白 木門後的院落 牆角的瓦罈 斑駁的門楣 千百年來舊貌依然 月圓而夜未央 納西族的先祖們 踩著枝枒間篩下銀灰的小徑歸來 不曾進錯人家 風以林梢為弦 奏起歲月的二胡 瑟瑟迴蕩於山谷 鳥雀稀落的喝采外 一片靜寂… 你必須定格這純粹的美麗 好將它摺疊 放入重返鬧市的行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是愛妹

■余玉淑 「愛妹──」回家探望父親時,忽然聽到非常清楚的呼喚聲,我不敢置信的湊到父親的床前,已經九九耄耋人瑞的父親,側躺在自己的床上,蜷曲的身顯得瘦小。 愛妹是我孩提時的乳名,不過已經很久沒人這樣叫我了,小時候我並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客家話的「愛」跟「要」同音同字,一天到晚被叫做「愛妹」,是不是會讓人覺得很貪心、很厚臉皮呢?有一次姑媽回娘家,見了我又大聲的叫著愛妹,那時我將升上小學六年級,想到就是因為家人都這麼叫,連帶著同學也用愛妹取笑我,於是板著臉孔生氣的大聲宣布:以後不准叫我愛妹,叫我玉淑。 初中時,我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出生時歷經了生死之劫,在那醫療不發達的年代,當我奇蹟似的被救了回來,疼愛我的祖母一邊幫我洗澡一邊感謝祖先,讓這個「要又不要,不要又要」的孩子能活下來。在未報戶口前,這句「要又不要,不要又要」,成了我的口頭註記,這小嬰兒有了一個叫愛妹的偏名。 聽完母親的述說,我才知道過去耿耿於懷的乳名,象徵著我生與死的印痕,在我生命初始,父母悲喜苦樂的糾結掙扎;象徵著余家祖靈的庇佑,與長輩家人對我生命奇蹟的珍惜憐愛。那時我已經被當成死嬰棄置門口畚箕上,幸在那最後的一瞬間,周遭有著一絲憐憫善念的無形氛圍,這嬰兒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倘若那時少了父親那瞬間不捨的念想,缺了母親與祖母心中的慈悲關注,被置棄門口無意識的女嬰,也許就被人提著畚箕,三五下鋤頭,被埋入暗無天日的土中,那世界上就永遠沒有那要又不要, 不要又要的愛妹了。 上蒼賜給了這嬰兒生命,我也就這麼一路活到古稀之年,有幸的活在溫情的人間,參與這有酸苦,有喜樂的人生過往。有幸的與八個兄弟姊妹一起成長,有緣的認識各階段的老師同學朋友。有幸的生兒育女,也有幸當了一生的人師,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母親離開我們五年了,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待,我多期望父親能像永不凋的松柏長命富貴福泰安康,再多叫我幾次「愛妹」吧,對著總是昏睡的父親,我心中念念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冬日

■趙鴻中 早晨,雨雪留宿 冰箱都成了暖爐 我駕乘冰凝的文字 一路滑行 搜索幼年繆斯 歧路上 年少染色體輪遞 突變死亡 還來不及哀傷 路 再次歧出 地熱則始終潛涵 沿著星圖 點點喧騰散布 喧騰滾滾 新的老靈魂 漸次凝真 他們含笑示意: 美消毀之際 美開始玉立

Read More

〈中華副刊〉媽媽的童年趣事

■芝麻杏仁 我的媽媽小時候住在很偏僻的鄉下,那個村莊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叫潭底湖,她常和我分享童年趣事呢。 媽媽上小學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的泥巴路,因為怕鞋子弄髒,所以就脫下鞋子光著腳丫子走路,直到柏油路再把雙腳用水沖乾淨,最後才穿上鞋子。 媽媽小時候會去抓蚯蚓,看到土壤上有蚯蚓爬過的痕跡,就循線尋找蚯蚓,再用竿子吊起來設計成釣餌,引田蛙上鉤,抓到田蛙後,當天就有可口的田蛙大餐可以享用。 媽媽常回憶烤「肚伯仔」的美好滋味,她說鄉下小孩最喜歡到田裡或果園灌「肚伯仔」,先觀察低窪的泥土洞,提水從洞口往裡灌,「肚伯仔」很狡猾會從另一個洞爬出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鄉下小孩早就觀察好「肚伯仔」的出路,拿著塑膠袋在洞口等著,抓到許多「肚伯仔」就堆柴火烤來吃,劈哩啪啦飄送著香味,是一道佳餚耶! 媽媽小時候也會做生意,買戳戳樂的盒子偷偷帶到學校給同學或鄰居小孩戳,她說戳一次一毛錢,我心想這麼便宜,怎麼賺得到錢呢? 我們是在3C產品中長大的小孩,聽到媽媽講述她的鄉下生活跟我們都市小孩生活真是大相逕庭;現在放假的時候,我也會跟著媽媽回老家,體驗一下鄉下生活,真的很新奇。

Read More

〈中華副刊〉出口

■高澄天 一切終將朽毀 電燈、大廈、星河 與你迢迢追趕,卻不再為之夢縈魂牽的 愛情 晨光可能美好 或並不,暗處 罪惡與往事交錯湧動 螺旋成一隻強而有力的幽冥之手 將你拽向縱然有光 卻難抑心傷的處所 遲遲不撥出去的電話 早餐三明治的廢塑膠紙 凋萎香水百合 他淺淺笑容 包裹的那一大段不復返的青春歲月 風霜還未褪盡,轉眼 啟程時刻來到 那個明天看來晶皎一如眾人渴盼 你遁逃無效、反抗無用 所有關於自由與夢想的抗辯 一概遭到駁回 你徐徐穿上一襲荊棘織就的長袍 催逼自己,開始動作 藉由割裂每一吋皮膚 滲著血步步前進,恍惚間 憶起荒人 她說:「沒有地獄,深淵之下還是深淵。」 你咬緊下唇縱身一躍 重力加速度墜落同時 你知道自己將繼續下墜 下墜 就此無止盡地下墜直到這無趣人間 徹底終結 (如果有)終點 等待你的 將是深淵中依舊纖塵不染的神 是掌著鐮刀的死亡使者 是永不饜足的夢貘 又或,終於是個不大不小 剛好容你通過的 出口

Read More

〈中華副刊〉謎牆三重奏

■波晏 第一樂章 迴廊迷牆 白色迷牆,如夜未央,行星殞落,波心蕩漾 我徘徊在這座米白的通道迴廊。僅僅十公尺,卻有寸步難行之感。 夏雨歆他那既寫實又虛幻的畫風,具有某種黑膠唱片迴旋的迷幻感。有如歷史追溯,一分鐘三十三轉人生。老唱片的沙沙聲,顆粒狀似的轉動。 像一種迴旋過後的疲倦,他說,這是他創作的黑暗期,卻也是高峰期。對焦一系列汙泥的河岸,米白色睡蓮抽拔而起。據說是暗夜天空的詩意星語。鬼魅似的暗影,如低音大提琴般,對比一整夜喧鬧的蟲鳴。 對一向懼怕動物的我,那幅〈夜鶯〉,卻不知怎麼的,深深吸引我。畫中的夜鶯縱然以黑色為主調,但部分羽毛略顯褐紅,看似淡然,但感覺她正全力謳歌。也許因為雨歆雖是中法混血,但他談話中,總是明顯注入法籍母親的觀點,以至於我彷彿聽見這夜鶯正吟詠魏崙〈月光皎潔〉(Clair de lune)。滿溢著感性的仰望。 他畫展的電子邀請函後方,附上酷炫女高音Barbara Hannigan演唱史特拉汶斯基〈夜鶯〉,絲質晚禮服,標準抒情女高音炫技的演唱。而後的新連結,Hannigan轉身一變,已然成為樂團指揮,黑色緊身皮衣外套,一種挑戰生命的狂野。短髮,亮皮衣裡的性感洋裝,打破傳統交響樂團的模式。極端的組合,意圖造就癲狂新藝術。瘋狂中尚須理智控制,挑戰離經叛道的嘶吼美學。對我而言,這種演出是末世小行星,在進入地球成為隕石前,先是以黯淡星光的方式躲過天文學家的監控。 生命的軌道就是這樣的彎曲神秘。 但我衷心熱愛的卻是假聲男高音菲利沛·雅洛斯基( Philippe Jaroussky)的歌聲在我耳畔盤旋起一處新的生命感。有一種飲用濃縮咖啡的悸動。心悸,像是穿梭過一季的枯萎後,乍然復活的春江水。 我回覆夏雨歆,說我的確熱愛夜間行動,但我是夜行性的貓頭鷹,熱愛智慧,更甚於〈夜鶯〉的詩意低語。我知道這座白色長廊,就像他偏愛黑白素描,勾勒的線條,全然悲慘世界的語言,一種悲情的禱告。白色迴廊,展現他狂戀黑色油畫的狀態。 他的牆非黑即白。在黑白難分軒輊的時刻,迴廊間驟起的那陣南風,汨汨襲來。我想像,他的牆滿布著刺人的尖銳玻璃阻卻窺探者入侵。 第二樂章 傾牆之戀 詠嘆訴衷情,愛戀眷斜影,羅蘭紫天光,纏綿倚心靜 C說他的牆就要傾斜了。 如果理性的思索與感性慾望共在的流域,得以成為真實的場景,那麼,研究這些女高音吟詠情慾世界的愛恨情仇,勢必是生命苦諦呢喃甘泉中的邏輯辯證。 通曉多國語言,讓他像多功能翻譯字典,來去自如的在語言的大洋洲中航行。然而,希臘羅馬神話造就出的奇幻悲戚劇情,終究讓他在夜深人靜時,難以出離復仇女神滿腔控訴。蛇蠍蠱惑似的性感聲線,沿著那些龜裂的痕跡,不斷壯大。 這間歲數半百的研究室,他刻意選塗的紫羅蘭色牆面,揭陋他慣常的心緒,看來是感性逾越在理性之上。是的,依照色彩心理學,這紫羅蘭色,顯然帶著淡淡憂傷香氣襲面而來。他的研究桌前,那張淡橘色的雲彩紙,上頭滿布著劇照與明信片。據說,這些人物多半是舞台劇演員或者歌劇巨星。除了歌劇女神卡拉絲與那個波蘭女高音依莉白‧史瓦茲柯夫(Isbelle Schwarzkopf)之外,我全不認識。但我知道,花腔女高音的極致音域,讓他的人生從生化研究高空彈跳到歌劇研究。從生化轉戰歌劇。從實驗多彩粉末間的相生相和,轉而研究樂器與人聲和合的虛渺與真實。而他為了這些歌劇中的人物,不斷遊走在各大音樂廳與歌劇院中。 吟唱作為生活靈光乍現的美感來源,早在古希臘吟遊詩人,將文本揉和記憶術,一次又一次展現。花腔女高音綿延的音色,像是巨大的蛛網,包覆了情感的出口。我想起那夜晚才綻開的穗花棋盤腳。 對我來說,白天,這花有種欲語還休的默默情愫──「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藕斷絲連之感。然則,一旦入夜,爆裂的情慾,大開大闔,依附纏綿,猶如蜇人的蜘蛛,不斷擴增她佔據的領域。 我把眼睛飄向研究室的另一端,是愛爾蘭詩人狄倫‧托馬斯(Dylan Thomas)百年誕辰紀念酒,想來傾牆之戀帶著詩意綿綿的心醉神迷。而我懷疑的是,酒酣耳熱之際,他是否會像韓波年代,那群熱愛綠精靈艾碧斯烈焰,又迷戀於煉金術的詩人般,出神狂喜而將這紀念酒放置到酒精燈上加熱,一字一句精準唱誦《波希米亞人》,提煉起他的歌劇元素! 第三樂章 敘事曲風:蔚藍高牆 蔚藍高牆映心境,憂鬱巴黎暗夜行,醉舟百行浪濤吟,年華似水時光靚 我望著地圖上那片深藍的區塊,艾菲爾鐵塔就在那裡。想像我從那裡眺望整座城市。這座建物,在當時是如何被視為是洪水猛獸,反對者言之鑿鑿,認為整個城市古典的氛圍將被金屬的鐵鏽氣味破壞,失卻了鵝卵石鋪陳出的典雅浪漫。整座城市的懷抱像是被什麼穿心颱劃過似的,留下了一道強烈的傷疤。然而,二十一世紀,卻把這座金屬建物,視為這座城市的魅力證據。 我讓整張巴黎地圖包覆我書桌右半側牆面,蔚藍的天空色澤,就像此刻,史無前例的四十度高溫,颺升起的熱情。 Philippe Jaroussky的聲音徹底包圍我的房間,夢寐以求的《綠意》《鴉片》法國藝術歌曲專輯:想像如淪落高純度的幻境中,享受詩人魏崙〈曼妙時光〉,不知道這是否是他與韓波狂戀時刻的作品,像暗夜擺渡中綻放出來的寧靜,又或者是狂喜昇華出來的芳香。「綠意」所展延出來的詩情。不自覺迷走在這座都市叢林。 或許是地圖的異域性,又或者是厭倦這座小島的地域性,我總是渴望在蔚藍天空下遠行。在此之前,我先是在牆上貼了一張德國地圖。作為一個駑鈍遲緩的行旅者,我只能如此定位自己,按圖索驥。果然,命運一度安排我到黑森林密布的南方,尋求出口。 或許,這一切更像是神經傳導的路線圖,隨順著感官攝受外來的刺激,向身體發散一連串傳導的節奏,成就一張複雜的血脈聚落,時而是水流汨汨的迂迴,時而是鐵軌嘶磨的理性軌道,至於那些凌亂的公路則是複雜樂句裡,斷裂而試探的不和諧音。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尋找到能夠彰顯低音之美的大提琴曲目。然而,當我進入黑森林國境後,這座被譽為醞釀哲人的林間山徑,並沒有我想像中古木參天的景象,全無秘境的神奇感。 年少寫詩的心境,讓我決意出離這座孕育哲人沉思的人造林。我輕輕轉彎,十年浸泡在法語的連音聲線中,進入《惡之華》。讓波特萊爾的情慾秘境在感官錯亂交織,聽覺混擬視覺的感官遊戲。 每一次的出離,都像是挖掘埋葬已久的記憶,讓她逸散到空氣中重生,藉著韻律的盤旋,舒展可能的調性。在暗夜中,尋求鬼魅的空靈,卻又不經意嚮往輕快華麗的滑行。響板波動起舞動的慾望,西班牙佛朗明哥的熱情,一夜縱情。 我不得不相信,我的牆,又或者夏雨歆和C的牆,那些交錯的途徑,將會碰撞到生命狂采,發出絢爛的芒光召喚彼此牽引,短暫停駐,再出發,那是訴諸生命中的曼妙經驗,色彩的歡樂旋歌。像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道盡行星謎樣般的暈眩璀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