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美股一年

■阿尚 美國股市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九日遭遇了該年度的第三次熔斷,美國的投資人陷入一片恐慌,台股也在那幾天從萬二跌落到八千多點。看到了這個新聞,感覺到股市正處於低點,興起了投資的念頭,上了幾堂線上課程了解概念後,四月我開了美股證券戶投資美股,根據課程所授,一開始只買了追蹤大盤的指數型股票VTI。 那時經常在下班後去河濱慢跑,跑完回到住處約莫就是美國開市的時間,我總是先開啟電腦看一下當日的狀況,再去洗澡。大概是美國為了刺激經濟大量印鈔,又調低了利率的關係,大筆資金湧入股市。雖然各行各業還籠罩在疫情的氛圍下,但股票市場卻是一片熱絡,我買保守指數型股票每日都小有進帳,狀況好的時候一天能夠賺到兩三千台幣,比我的日薪還要高,看著螢幕,想著離自己的存款目標八百萬又進了一步,心情總是特別輕鬆,睡得特別好。 幾個月後,市場持續火熱,眾多投顧老師所聲稱的「第二隻腳」並沒有出現,股市仍是如火箭般地持續往上。上班時候我偷看到同事們打開手機沉迷在一堆紅色綠色數字之間。另一個同事跟我一樣買了美國的股票,但他的策略不同,買的是波動幅度較大的高成長股如特斯拉﹑派樂騰之類的高成長股。他的投資報酬率約莫是百分之五十,我的則只有百分之五。我提到我買的是VTI,他笑笑的說,買VTI也很好,風險跟報酬都不高,不過你應該要趁著還年輕,有穩定收入的時候冒點險,搞不好能夠提早退休。 同事的話,勾起了我想賺快錢的慾望,當天下午無心工作,反覆思量要不要轉換投資方法,還畫表格比較優缺點,連下班跑步時也有點恍惚,腦中左右兩派的意見轟轟的吵著,最後我把心一橫,做了決定。如果能早幾年存到我要的數字,那我願意冒點險,於是當天晚上,我賣掉VTI,把資金全數轉移到特斯拉。 特斯拉的股價波動幅度很大,股市樂觀的時候一天可以進帳一兩萬台幣,那幾天,心情特別的好,腦中總會出現自己能夠悠閒的看書,寫字,玩音樂,打羽球的畫面,想像著如果按照現在的漲幅持續到後年,再加上自己每個月能夠投入的薪水以及年終獎金,加乘效果下,應該能夠在三四年內就存到想要的金錢,想著想著有時還會在路上不自覺微笑起來。農曆過年前,我結算股票收益,居然獲利百分之四十,這收入甚至跟我剛拿到的年終獎金一樣多,讓我又驚又喜,也堅定了我要繼續投入的決心。 今年三月初,就在我把年終獎金的一部分投入到幾隻高成長股的時候,雖然整體股票市場仍然持續創新高,但我購買的成長股股價卻開始下跌,起初的幾天,我還能笑笑地跟同事討論,認為這只是技術性的調整,只要再給股票一點時間,他就可以像去年一樣跌深反彈,重新突破,因此我也持續的逢低加碼了幾次。但我的持股在那一個月像是染上疫情一樣,連續好幾天都下殺百分之十,最後股價只剩原本的一半。 此時我已經沒辦法輕鬆的看待這些虧損,上班時我會偷空檔看看股票論壇,希望能夠看到自己持有股票的好消息,為了不讓主管跟同事看到,我把視窗縮得很小很小,或者在他們經過我座位的時候快速地接換視窗,像個做了壞事的人。而每天下午四點半之後,則每幾分鐘就刷新股市網頁看自己的股票價格,期待當天的股價能夠有爆發性的成長。 同時間,為了夠得到更及時的消息,我加入了幾個股票群組,一有時間我就看看群組訊息,似乎多看一點,那股價就會回升。像是中毒一樣,除了股票以外的資訊已經無法引起我的注意,我減少了跑步的時間,就算提早下班也是看股票新聞,而不是原本的散文或電影,只是每晚的結果總是失望,經常是每天都是百分之二到五的跌幅,那幾天我睡得不太好,有時會半夜醒來打開手機看看現在是否有止跌回升。 看到自己帳戶中的錢,每天大把大把的流出,總是反覆的懊惱自己怎麼沒有在剛開始下跌時就賣出呢?如果我那時候就賣出,現在的報酬還是很高,而且還能夠低接,再把報酬變成正的。又會想,如果我當初不聽同事的話,乖乖地買指數型股票,那現在的報酬也仍然會很不錯。懊悔的念頭在每天股價下挫之後更加的深重,但我又沒勇氣認賠,很擔心股價在自己賣掉股票後爆炸性的提升,若真如此那真的會讓人想一頭撞牆死去,於是只能每天看著股價跌,但卻無法做任何事情。 現在,雖然跌勢已經趨緩,有幾天也開出紅盤,但盤點後才發現去年的獲利已經全數回吐,每天下班回到住處後已經不太敢打開電腦看股市,不想面對那一直往下走的股價。翻開線圖,投資美國股市一年多,我的資產價值由低到高又變低,我爬了一座好大的山。一切又回到原點,那個存到八百萬後的美好想像還在我腦海中盤旋,只是那影像離我好遠好遠。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大富翁懷舊

■紀小樣 四人各據桌子的一方。   骰子決定了命運 我已敗光了「自由」、「平等」與「博愛」 他「擊落共匪米格機」,然後抽到了 「拘票─立刻坐牢」;她為了「敬軍愛國」 不久又「當棉被一條」;而你尚未結婚 卻莫名其妙「付產科醫院」費用 可笑的是「酗酒鬧事」之後 更「直達台中車站」   命運無常──隨時更有驚嘆 「電力公司」沒電、「自來水廠」有眼淚 人生確實充滿問號──我那回不去的 童心啊!能不能再抵押借款?   努力虔誠拋下了骰子,一生都 沒有得過「美國華盛頓大學獎學金」 現代 阿土伯也有高科技,那麼志得意滿 開著特斯拉鷹翼門汽車擦撞我傾頹的肩膀 買地、建樓……颼購颱風巨大的風眼 而鷹架飛離……夢想在經濟的斷層上   遮是一格遐米款ㄟ世界~~啊! 骰子又要拋擲了── 這一次,我堅決 翻到第七面……   註:一說到《大富翁》這70年代的懷舊桌上圖板遊戲,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擲骰走到(?)或(!)格位裡,必須抽一張【機會】、【命運】卡牌。本詩引號裡的字句皆是該款遊戲裡面的遊戲牌卡。

Read More

〈中華副刊〉偶遇學長

■林思妙 最近偶遇學長,閒聊中提及家庭近況。 他說兩人「相敬如賓」。我笑回:「你待人謙謙有禮,可以想像夫妻倆鶼鰈情深的幸福」。苦笑的學長,一臉無奈,是「相敬如冰」! 原來左鄰右舍的主婦,常會炫耀老公升官發財,唯獨學長只是老師,學嫂覺得學長和人一比,相形見絀,因此開始嫌棄學長,並且不滿這段婚姻。學長對妻子的偏差比較,自然耿耿於懷。夫妻感情有了閒隙,幾十年來,他們就變成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我聽了很感慨也很困惑,她當初就知道自己要嫁給教師啊!她也知道教師的發展性啊!何苦在婚後嫌棄老公?我想學嫂當初是喜歡學長的人格特質,而想與他攜手同行,如今卻迷失在功名利祿的比較上,而忘記初衷。 事實上,妻子們之間的比較隨處可見。 我參加的義工團體,就有團員很喜歡比較老公的職業、頭銜。我總是一笑置之,只要老公工作安心自在就好。老公沒有什麼顯赫的頭銜,他不必為升遷加班、應酬,全家可以共享晚餐。雖然很平凡,卻很幸福。 想起以前背的一首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為什麼「悔」?因為要平步青雲可是要付出代價的。少不了的交際應酬,少婦也就只能獨守空閨。或許學嫂回過頭來看這首詩,她就會發現學長每天回家吃晚餐,陪伴在她身旁,這種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夜聽 德布西〈月光〉

■辛金順鎮 露珠沉沉的懸在葉尖下,晶瑩透亮 晃動空氣 浮漾,像水流過眼睛的清涼   一些神祕的情緒,靜靜 在心裡擴張 樓下的小巷,夢逐漸走成了遺忘   星空被抹得很乾淨了 下過小雨的夜晚,馬瓔花一瓣 一瓣的凋落   羊群緩慢走過睡眠的邊界 舔過夜暗 剩下四處流淌的月光,如河流 流向看不見的遠方   日子似乎還在瞭望,愛和死亡 仍然找不到方向   夜深了,星子 仍然需要在寂暗裡,把自己 重新點亮  

Read More

〈中華副刊〉給女兒的一封信

■吳峰昌 女兒近來妳們可好嗎?爸爸在這兒真的過的很好,請妳們不要擔心掛慮。光陰歲月,時間猶如那過隙白駒好快、好快,轉眼間爸已走過五十多年頭,每當夜晚,午夜夢迴,總讓我想起那過往的種種。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隨著日一日,春夏秋冬四季不斷變換更迭,一切的一切是那樣刻苦銘心,卻又那麼虛幻、漂渺,總讓人留下深深嘆息,和那淺淺的會心一笑,令人不勝唏噓。 女兒謝謝妳們,同時也向妳們說聲抱歉。謝謝妳們把人一生最甜的幼兒與童年歲月給了爸。妳們乖巧無邪、可愛模樣,讓妳們的老師擁有最可貴美好的快樂日子,我想那也將成為我永不抹滅的幸福時光,直到永遠永遠。要抱歉的是妳們正進入人生最重要關鍵的學生學習階段,身為爸爸我竟無法和妳們一起學習成長,爸在此真的感到無比內疚。但或許祂的造化弄人,要考驗妳們努力不懈的學習態度和老爸對妳們至死不渝的愛吧!願學而不倦 祝平安健康 加油、加油,我們一起吧! 爸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需要手機

張馨尹 洗了一籃衣物,曬在陰灰的天氣裡,中午時分,辦公室妹妹從外頭進來說:「看是要下雨的天氣了。」埋頭爬整桌上文件的我不忍看著一早費心洗淨的衣物變成雨中祭品,慌亂下抓起手機、鑰匙和錢包,簡單交代,趕緊回一公里處的住家。 是回家搶收了一排衣服掛進了浴室,卻隱隱覺得在慌張下遺落什麼離開家門。直到午後的課堂,苦尋不了手機,樂觀心想:『大概放在家吧!』。下班後,翻遍一小方的屋內,就是不見手機蹤影。 上個月失神過兩次,一次落下手機放在辦公室桌上就離開。那日,抱著一台古董4S手機可能被青睞而竊喜,畢竟,一整年的旅行裡,遇見她的人,沒有不笑她的老舊,和我的念舊。若真心有人喜愛,不妨帶走吧!隔天見著她安安穩穩躺落書堆上,萬般慶幸她不離不棄。另一次是轉兩趟公車,還得換部改裝摩托車到私人診所看病,那日折騰一番後,經過公園雜貨攤買了炸玉米片和一罐飲料補充熱能,只一刻鐘,我僅拿了食物卻丟下另一袋物品便走了。一個前來搭訕要電話的人,尾隨一路幫提著跟到公車站。朋友後來笑說,對方不偷走手機的原因,是怕這樣打電話也找不到人了! 猶記得再次回尼加拉瓜時,老闆說,「因應業務需求,你得有個號碼讓學生可以隨時找到。」我回應:「但我不需要手機號碼呀!我不在辦公室,就在家。」最後,為五斗米折腰的我,讓辦公室妹妹快速幫我辦了一張新的號碼,卻鮮少接到電話。月初,搭訕的人問起了我的號碼,我皺著眉頭怎也想不起簡單的八位號碼。 在尼國,我的生活單純,交友貧乏,擁有不超過五隻手指的尼國友人電話號碼,手機電話簿裡的電話,盡是台灣號碼,一些現在,就算我需要、想念,怎麼撥也撥不出去的電話。 午後,再次發現手機不見,喃喃告訴自己,也好,反正也不需要,也沒有人找。真的,在尼加拉瓜的日子,我根本不需要一支手機,也不需要一個被找到的號碼。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難友

■向明 我這人很異類 一輩子沒有同學只有朋友 而且多半不是拿槍桿子的 便是搖筆桿子的 有些已經朋友了五六十年 比親兄弟還親熱 比仇人還相知莫逆 非常羨慕兒女們不停的同學會 我只有三不五時 才和一些老友相聚痛飲幾杯 而今所有朋友都已活到高齡 有的已經安靜的歸了天 或者高興地投入了主懷 剩下的三兩知己 有的不是三高 便是已經行路難 這罕有幾個苟活者 大家最共有的通病 便是一生追求的文字之美 現在老花加高倍放大鏡 去看一個螞蟻小的句點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廢墟〉因為單純 而能走遠

■劉曉頤 在波赫士的《圖片冊》中,有段很動人的敘述。波赫士寫道自己在埃及的旅程,說自己走到離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彎下腰,抓起一把沙子,再默默鬆開手,任其撒落在稍遠的地方,一個人低聲道:我正在改變撒哈拉沙漠。 「這件事微不足道,但那句並不巧妙的話十分確切。我想我積一生的經驗才能說出那句話。」 「那一刻,是我在埃及逗留期間最有意義的回憶之一。」波赫士悠悠寫道。 飽學而謙遜如波赫士,說那句輕微的話,也許是積自己一生經驗才能說出的話。我呢,累積一生的智慧,又豈能說出更好的話?波赫士這句話何其溫柔,但他也說,思想產生時是溫柔的,衰老時是殘暴的。思想如何衰老呢?是歷經了人事人寰的劫灰,發現一種思考、一種長期堅定不移的信念,竟然面臨無以為繼的時候了嗎?溫柔如波赫士,也經歷過思想衰竭時的殘暴嗎? 愛好文學的人,很難不欣賞波赫士。飽讀群書,一個真正熱愛讀書的人。一個把天堂形容成圖書館的人。一個著作多冊,詩與小說創作俱精,然而較之於創作,更鍾情於讀書的人。一個狂熱於探討時間,認為把「時間」說一概說成「時空」,是對「時間」不敬的人。 一個如此讀書寫作到了七十歲時,雙眼早已全盲依然讀寫的人,說,即使自己已經貢獻一輩子給文學,能說出的,仍只有「疑惑」。一個謙卑到使疑惑變成高尚的人。 以至於,一個因為單純而能走得遠的人。 唐諾評論波赫士說,自己為了他的「簡單」而驚訝,他擁有一種現代文學因為多疑、除魅與顛覆而以鮮少存留的單純,甚至他似乎少了一份作家的「職業性自覺」,這使他的書寫少了某種因技藝性而難免存在的沉重機械性成分;「這樣的單純保證了他的專注,世故的人走不了那麼遠。」 世故的人走不了那麼遠。 總是謙卑而智慧的波赫士,在〈波赫士與我〉中寫下了這段足令所有人深思的話,然後,留下了長久專注的背影。 「我的生命在流逝,我失去了一切,而一切都屬於忘卻,或者屬於另一個波赫士。我不知道我們兩人之間,是誰寫下了這段文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尋味

■蔡碧航 1.柚香 今晨起床下樓來,忽聞滿室柚香,我知道擺在茶几上的那顆大白柚是該剖來吃了,再放幾天便要熟透熟爛不能吃。 這顆大白柚是一個月前逛假日農市買的,不是想吃,而是想放幾日,讓它散發滿室柚香。 秋天是很令人愉悅的,氣候宜人,秋景絢爛,還有一種特別芳香的氣味,稻子收割,柿子新熟,橙黃橘綠,有些人家還留有幾顆大白柚掛在枝頭,更添秋色。 以前我的麻豆老家種有柚子和文旦,柚城的歲月已遠去,卻特別令我懷念。種作稻粱果物的人家會特別關心節氣,早早翻過農民曆,記熟了重要節氣的日子,例如立春、穀雨、驚蟄……方便種植和採收。 文旦是中秋的應節水果,採收都在白露前後,剛好趕上中秋節的市場需求。大白柚的採收則大約在白露過後一個月。這幾個節氣連小孩子都明白的。 芸香科柑橘屬的植物從花葉到果實大都有著濃烈的香氣,我特別喜歡,尤其是大白柚。 放幾個大白柚在屋子裡,不只艷色誘人,像秋日陽光的金黃色,格外能讓人心情愉悅。香氣更是迷人,濃厚,但不嗆鼻,是一種悠遠、清雅,十分纏綿的香氣。 放幾顆在書房,會更增風雅詩情。因為人在書房裡,心是安靜的,更能體知那悠遠香味,先是淡雅,然後每日增幾分,等到發出濃烈香氣時,你就知道該剖來吃了。 吃完大白柚,秋天也就走遠了! 2.想起一顆滷蛋 說到呷白飯配滷蛋,我就不期然的想起幼時的那一碗肉臊飯和滷蛋。 小時候我常常跟著外婆去麻豆媽祖宮,在那裡會遇到一位我叫「妗婆」的老人家。她每次看到我,就在衣兜裡掏啊掏的,摸出五角錢遞給我,那時大家都窮,會這樣做的人很少,外婆說她是捨得,其實她也並不寬裕。至今我仍記得她夏天常穿的月白唐衫,以及伸手到衣兜裡掏錢的動作。 有一次這位妗婆帶我去她家玩,中午留我吃飯。 她從爐上端出一個小陶鍋,一盤炒空心菜,盛了一碗白米飯。然後幫我挾了一塊三層肉、一顆滷蛋,再從陶鍋裡舀了一杓肉臊放在飯上。 妗婆笑吟吟的說: 「吃不夠可以再挾喔!」 陶鍋噴著肉香,讓我忍不住吞著口水。八歲小女孩很矜持的吃著,雖然意猶未盡,但沒好意思再添一碗。 我吃完後舅公也回來了,他上桌吃飯。我偷眼瞧著,發現他只吃空心菜和澆了一點肉汁,三層肉和幾顆滷蛋都還在鍋裡。至於妗婆什麼時候吃飯,吃了些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很多年之後的現在,我仍記得那一鍋肉臊,之後再沒吃過比那更好吃的三層肉和滷蛋了。 我也總算明白,那醬色油亮的三層肉,以及褐赤近黑、滷到縮小很多又香又硬的滷蛋,是經過一滷再滷,時間釀造的美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家的飲食怪癖

■林佳穎 不記得在多久之前曾經讀過一篇研究,文中指出人們對某些食物的畏懼和偏好,其實來自於遺傳,這篇研究的真實性,在我們家族的身上,得到了印證。在此將由我來介紹我家的飲食怪癖: 或許您聽說過有人不敢吃某些蔬菜,也或許您聽說過有人不敢吃某些水果,但我敢保證您必定沒聽說過我家的飲食怪癖,那是什麼?就是只偏愛吃海產,對於海產之外的肉類,一律敬謝不敏,對於肉類一概打從內心畏懼不敢食用,具有這項飲食怪癖的是外婆、舅舅、媽媽還有我。(據說外婆的爸爸也是如此!) 據媽媽說,當我還是個剛斷奶的幼兒時,媽媽餵我吃蔬菜和海鮮,我是吃得津津有味,至於海鮮之外的肉類,則是出現了排斥甚至嘔吐的現象,當時大人們均不太相信以我小小的稚齡,已能清楚分辨食物了!但是屢試不爽,大約再大一些之後,我就已經完全抗拒不肯吃肉了! 這項對食物的怪癖,如同血型遺傳般兄弟姊妹不盡相同,如上文所述我的兩位阿姨還有我的姊姊和妹妹,她們就是「敢」吃肉的,也如同滲入骨髓般的基因,若您問我為何不敢如同一般人般大口啃咬著大眾心目中公認的美食例如雞腿、排骨、羊肉爐、牛排等等,我也說不出個具體的原因來解釋我心中對肉類不敢食用的畏懼;總而言之,我就是不敢吃肉。 民間傳說吃牛肉會變笨,又還有一說是為了增強考運,最好盡量少吃甚至完全都不要吃的說法。關於這一說,我以過來人的身份想跟大家呼籲:完全沒有這回事!因為我已有三十餘年的時光都完全沒有食用牛肉了!結果在數年前參加某項對我而言可謂是生涯轉戾點甚為重要的考試,在考試之前我鎮日埋首苦讀準備,結果考試我以「備取第一名」之姿落榜,讓我傷心遺憾至今,之後的公職考試,也是屢敗屢戰,考了許多次;反觀我的兩位愛吃牛肉的堂妹,她們均雙雙順利應屆考取國內最高學府T大;還有我的姊姊與妹妹也同樣超愛吃牛肉,她們也完全沒忌口,結果姊姊在大學畢業不久後即順利考取教職,而妹妹也不遑多讓,大學一畢業即順利考取普考,緊接著年底的特考也同樣是金榜題名,羨煞了一大票人!嗜吃牛肉的老饕們,不必有上述的顧慮了,想吃牛肉就盡量大吃特吃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