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菸品流竄 加強查緝

非法菸品流竄日益增加,將加強查緝和宣導。(財稅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加熱菸要上市了!國健署通過兩家加熱菸業者審查,共十四品項申請有條件通過,目前尚未上市。國健署指上市後,中央與地方政府將合作直行稽查專案。台南市財稅局指出,會嚴加查緝,消費者應提高警覺,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菸品,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市場秩序。 財稅局表示,非法菸品流竄情況日趨增加,為確保消費者權益與市場秩序,會持續針對銷售熱點場所加強稽查,包括夜店、酒店、傳統及黃昏市場、跳蚤市場、檳榔攤、夜市及風景區等,防杜違法菸品流入市面,維護市民健康。 財稅局強調,電子煙及未經審查的加熱菸產品不僅違法,更可能對健康造成長期危害,若違法輸入,業者最高可處新台幣五千萬元罰鍰;旅客若違規攜帶電子煙及加熱菸入境,也將面臨五萬至五百萬元罰鍰,呼籲民眾切勿心存僥倖,以免受罰。

Read More

華新安衛家族教育訓練

南市勞工局在華新麗華鹽水廠舉辦「華新安衛家族教育訓練」,提供職安意識。(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市勞工局推動職安與健康職場文化,十六日在華新麗華鹽水廠舉辦「華新安衛家族教育訓練」,邀請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檢查員主講「機械設備危害預防」,提升勞工職場安全意識,預防發生職災。 勞工局說,這次教育訓練內容豐富,針對目前勞動檢查重點,實務上常見之職災風險進行深入探討,邀請勞動部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檢查員孫仁祥來授課。他說,根據統計,近年來機械作業中「被捲夾」事故發生率高達兩成五;「墜落」問題也很嚴重,以卅件實際案例分析災害原因,提出具體改善對策;另外,因應夏季高溫作業風險,加強宣導「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觀念。 「職場健康衛生」議題,內容則涵蓋人因工程、異常工作負荷、母性保護與不法侵害預防等,協助事業單位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與友善職場文化。現場設置健康服務攤位,由專業護理人員與技師提供健康諮詢服務。 勞工局長王鑫基指出,華新麗華公司推動安衛家族制度邁入第七年,除持續辦理教育訓練,今年安排整體檢討及專家輔導,辦理家族績效評選,鼓勵企業相互觀摩學習,帶動整體職水準提升。 他強調,「職場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責任,透過教育訓練,讓事業單位與勞工深入了解潛在風險並強化防範意識,共同打造安全、健康的職場環境。

Read More

平安鹽祭招募護鹽騎士

  二0二五鯤鯓王平安鹽祭將於十一月十五、十六日登場,其中最受矚目「護鹽騎士」即日起到十月一日熱血招募。(雲嘉南管理處提供)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二0二五鯤鯓王平安鹽祭將於十一月十五、十六日登場,其中最受矚目「護鹽騎士」即日起到十月一日熱血招募。採線上報名https://reurl.cc/VWe7qZ(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長徐振能指出,今年以「祈福同心、把幸福曬回來」為核心,平安鹽祭結合宗教信仰、鹽業歷史與地方文化,參加的民眾都將化身為鹽鄉的守護勇士,凡報名成功者,將獲得限量「護鹽任務獎勵」,內含平安鹽袋乙只、祈福旗一支、請鹽能量球與背帶(限量二百二十組),寓意庇佑平安、活力滿滿。 南鯤鯓代天府為台灣王爺信仰的重要聖地,每年平安鹽祭是地方上的重要活動,今年以「祈福感恩、振興經濟」為主題,除了宗教科儀與祈安祝禱,更強調文化傳承與地方觀光的結合,希望透過創意活動設計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鹽業歷史與鹽鄉精神。 護鹽騎士活動邀請專業領騎團隊全程帶領,在經驗豐富的領騎員引導下,參加者安全完成路線,不僅確保行進秩序與安全,更能在過程中即時解說沿途的文化與鹽鄉故事,讓參與者在挑戰體驗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在地歷史脈絡,提升活動的深度與專業感,讓每一位「護鹽騎士」都能收穫滿滿。 即日起至一一四年十月一日止,採線上報名https://reurl.cc/VWe7qZ,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Read More

技師會勘 要求營造廠補提資料

  疑似被指柱體鋼筋扭彎的建案目前停工,建商邀請土木技師工會技師先行初勘。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近日網路傳出一張柱體鋼筋扭彎照,直指為台南北區某建案,市府工務局日前前往會勘,以現況柱體尺寸大於圖面尺寸,不符合原圖面設計,要求先行停工。被指疑似該建案的建商「欣巴巴事業」十六日由統包承攬的「巴森營造」邀第三方土木結構技師前往初勘,由於現場狀況與網路照不完全相同,技師要求巴森營造再提供相關資料佐證。 工務局日前至工地勘查時,發現現場完成柱位尺寸與設計圖不一,多出六至八公分,裁定現況與圖面不符,要求停工,則和此次網路爆料內容不相關。 台灣省結構技師公會土木結構技師倪超凡會勘要求營造提供報勘驗時的佐證照片及相關施工紀錄為證,另工務局勒令停工是否與網友爆料內容相符? 巴森營造工務主管李而仁表示,目前柱位已灌漿完成,光就網路照片,無法確認就是此處工地,會彙整灌漿前所有工地紀錄、照片等,提供第三方土木結構技師鑑定。 李而仁指出,將逐步釐清真相,不容網路非即時性和非真實性或因私人紛爭的爆料,公司會查明事實且全力監督營造廠和各施工包商對施工規範和品質要求。 欣巴巴事業表示,公司深知每一道工序,攸關消費者權益,本就會以最嚴格標準要求營造廠和各施工單位,因品質不是口號,而是須被看見的承諾,會以行動證明工程無虞,感謝各界關切。

Read More

龍崎農會啟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

  龍崎區農會推動竹林碳匯專案,竹林的碳匯效率比植樹更好。(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面對極端氣候,地球暖化,經營碳匯對環境淨零格外重要。農業部永續司與龍崎區農會攜手合作的企業,於今年正式啟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由企業提供資金,地主提供林地,農會則是專案推動者,透過種竹子來產出碳匯。 龍崎區農會推廣主任董啟聖表示,碳匯就像「地球的存錢筒」,可以把二氧化碳存起來,減緩暖化。最常見碳匯方式就是種樹,但樹木生長速度相對緩慢,傳統新植造林往往需要二十年以上才能產生可觀的碳匯,而竹林經營模式則不同。 董啟聖指出,相較於一般林木,竹子的年生長量更快,固碳效率也更高,在同樣的面積裡,竹林每公頃能固定的二氧化碳往往超過傳統造林方式數倍。而且竹林經營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六至八年內就能產出第一批碳匯,這代表企業投入後,能更快獲得碳匯。 龍崎區農會啟動的竹林經營碳匯專案,由企業提供資金,地主提供林地,農會則是專案推動者,負責土地管理、基線調查、經營計畫書撰寫,再到送交第三方驗證與環境部註冊。此專案不僅可快速產出合格碳權,地主能有穩定租金收入,農會則能帶動地方產業復甦並同時帶動農村循環經濟,成為企業投入ESG與碳中和的全新選擇。 專案所生產的竹材在伐採後進入碳化設備,製成竹炭,再加工成土壤改良產品「土介好」。生物炭能長期固定碳於土壤中,同時改善土壤結構、保水性與肥力,提升作物品質。這樣的「碳匯X農業應用」循環模式,不僅減少了農業對化學肥料的依賴,也讓減碳行動與糧食安全緊密連結。

Read More

南化養蜂產銷班第一班養出特等蜜

養蜂班長陳俊男(右二)帶領班員林進椿(中)養出特等蜜。(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區養蜂產銷第一班四名班員參加今年台南市龍眼花蜜評鑑,林進椿和黃俊雄雙雙獲得特等獎,真可說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班長陳俊男也是養蜂高手,如今交棒兒子,仍在南化遊客中心極力推廣養蜂生態,並研議與班員設置蜂箱,讓遊客就近賞蜂。 南化養蜂產銷第一班班長陳俊男三年前放下班長事務,並與牽手張美雪承接南化遊客中心的經營權,開始在遊客中心導覽蜜蜂生態,並讓遊客們認識純蜜和蜜蜂產物的相關附加價值,日前陳俊男在班員的力挺下,重拾班長一職,陳俊男表示,與蜜蜂已是一輩子的朋友了,再次接下班長一職,希望能更著力於養蜂的推廣。 另副班長林進椿今年勇奪台南市龍眼花蜜特等獎,另一班員黃俊雄也獲特等獎,雙雙獲獎更激勵著第一班班員。班員力順天表示,養蜂逾半世紀,至今還養二百六十箱,雖然兒子不願接手,但有孫子接手,也不枉南化是養蜂的勝地,由南化出品的蜂蜜總是獲得青睞。 由於林進椿養蜂總是走在前端,不只在景點養蜂做生態,還深入南科台積電廠區教員工養蜂,今年產了不少蜜,還取名為「積蜜」相當受歡迎。因此,林進椿對城市養蜂已有一套良方,且還為農民培訓蜜蜂,做為授粉的好手。林進椿表示,南化遊客中心也是一處養蜂好所在,可以研議覓一處地方做生態,讓遊客得以更實地了解蜜蜂。 林進椿強調,多一點人了解蜂蜜也可讓健康的蜂蜜替代甜度,所以他一直是做養蜂推廣,只是業餘的養蜂人家,可以獲特等獎,確實意外,但也證明自己的養蜂模式是正確的,可以釀出最好的蜜來。

Read More

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動土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6153547/779699847.811459.mp4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善化區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經費近達十億元,十六日上午舉辦動土典禮,預計一百一十六年八月完工。市長黃偉哲表示,此工程完工後將可讓胡厝寮社區居民恢復安靜生活,同時解決南科上班族的塞車惡夢。 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五月已正式開工了。(記者張淑娟攝)   十六日的動土典禮由市長黃偉哲、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等人共同主持。(記者張淑娟攝) ,近十億元的經費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八成,地方配合二成,完工後可解決麻豆、佳里等地區上班族前往南科下麻善大橋後,易塞車於善化胡厝寮社區等問題,且有效分流車潮,讓南科與溪北產業生活圈緊密連結。   工務局長陳世仁指出,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範圍北起麻善公路(台19甲線)與溪埔中路(南121線)交叉口,向南延伸至豐年橋前,拓寬路段長約一點九公里,寬度則由現況十公尺雙側拓寬至十八公尺。另新闢的路段是從豐年橋北側往西南延伸至烏橋中路,長度約一點三公里,新闢路寬與拓寬路段同樣為共公尺(含一座橋梁)。整體工程的拓寬及新闢路段總長約三點二公里,採雙向四車道設計。 陳世仁也表示,針對國道八號與北外環道路進入新港社大道的車流問題,新港社大道路口轉向工程已於去年完工,北外環樹谷聯絡道則預計明年四月完工。同時,市府也積極向交通部爭取國八交流道改善及南一三三路口立體化工程,以及烏橋中路向北跨曾文溪銜接市道一七三線新闢道路工程,待各項聯外交通工程完工後,可望進一步增加南科路網的服務範圍及效能。

Read More

西拉雅語正在大內蔓延著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6153136/62b9a741-9e13-431c-abdf-5ee7b6b8e19d-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大內報導 「Mariyang Wagi ki Vural中秋節快樂」,一場西拉雅語教學在大內頭社教會歡樂開場,老師潘淑蘭Silia(辣椒)與學員歡樂唱歌,並將常見的蔬果用畫報方式,讓學員畫上水果蔬菜,再配上西拉雅語,學員們很快就上口了,更讓每句話都成為生活用語。 老師潘淑蘭早於一百零六年就曾在大內頭社教過西拉雅語,直至今年四月又返回頭社,還發現原本外曾祖母就是頭社人,而她具有西拉雅族和洪安雅族的血統,記得小時候阿公總會叫她到外面採silia來混醬油吃,之後她發現原來阿公口中的silia是西拉雅語的辣椒,而阿公說著祖先的話,卻也不知是西拉雅語。 老師silia用最自然的教學法,與學員分享西拉雅語。(記者張淑娟攝) 當自己明白西拉雅語是如此有深度之後,自己開始到學校參加西拉雅語的研究,並成為一名教師,回到頭社教西拉雅語時,學員們與她一樣的熱愛西拉雅語,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上,教會周遭種著各種蔬果,每堂課學員們總會帶來自家的蔬果,用於學習西拉雅語外,也一同煮食分享,而學員最愛唱西拉雅語的歌,一首簡單的數數歌,大家唱得歡天喜地。 十六日Silia老師教著大家有關中秋節的西拉雅語,一句「Koaleng郭阿聯」正是文旦的西拉雅語,而「Mariyang Wagi ki Vural」,正是中秋節快樂。接著學員們也歡喜學習各種蔬菜和水果的西拉雅語,下課之後,學員們大聲著說著「MAHANRU慢和魯」,原來就是後會有期(再見)。

Read More

大內頭社樂齡長輩歡喜手作小竹扇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6152230/9e58393f-7b55-4e07-9c1a-993cf2730160.mp4 記者張淑娟/大內報導 大內頭社樂齡中心十六日上午,長輩們手製自己喜愛的小竹扇,老師任明國仔細的教著長輩們。班長羅朝陽邊編著竹扇邊說著,小時候曾編過牛的竹口罩,不過已忘記編法,如今重拾竹編,童年往事都浮上來了。 大內頭社樂齡中心的長輩們年紀不乏九十歲以上,其中九十二歲的阿公林登能首次學習竹編,他用心的編著竹扇子,更為扇子貼上花邊,還在扇面上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把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小竹扇就在林阿公的認真學習下完成了。 班長羅朝陽則是埤仔腳聚落的西拉雅族人,他會牽曲,也記著小時候曾用竹蔑編過牛的口罩,只是不記得編法了。班長一語喚起學員們童年的記憶,大家說著牽牛的往事,牛看到甘蔗草就不想走了,得讓牠吃到飽,因此才設法用竹蔑編口罩套住牛嘴,如此一來,牛走著走著吃不到草,就會認真工作,不會偷懶。 長輩們展示自己的小竹扇作品。(記者張淑娟攝) 一把小竹扇讓長輩們歡喜說著過往,心情愉快極了,也歡樂一上午。老師任明國表示,自己喜歡手作各種事物,不論是石頭、木頭或金屬等,日前也學習到竹編手藝,因愛上大內,搬到環湖社區,社區居民希望他能教大家一些手工藝,而他本著回饋社區,當起樂齡老師,這才覺得這工作相當有意思,可以陪著老人家們手作玩意,也讓老人家得以在樂齡學習,身心健康,如此一來就可避免長照,讓長輩們可以健康在地老化。

Read More

安平漁光島租賃車起火燃燒 駕駛受傷送醫

安平區漁光島北側安檢所旁停車場,十六日清晨一輛租賃車不知何故起火燃燒,幸鄭姓駕駛及時被拖出車外送醫,至於起火原因,由消防局調查中。(民眾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區漁光島北側安檢所旁停車場,十六日清晨一輛租賃車不知何故起火燃燒,幸鄭姓駕駛及時被拖出車外,駕駛雖右臉頰及右膝擦挫傷,但意識清楚,送郭綜合醫院治療,至於起火原因,由消防局調查中。 消防局十六日清晨四時卅三分許接獲報案,指漁光島安檢所旁停車場,有車輛起火燃燒,消防局共計出動五車九名消防人員及一名役男前往灌救。 消防人員到達前,幸鄭姓駕駛(四十七歲)已由海巡人員拖拉到車外,小客車全面燃燒,消防人員隨即出水搶救,至四時四十八分許火勢撲滅,不過鄭男也因受傷送醫,至於起火真正原因,由警消調查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