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日!新樓義賣闖關陪病友

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辦衛教活動,傳達對血友病病友的支持和關懷,並為他們獻上祝福禱告。   (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為病友舉辦衛教活動,現場設有義賣及闖關有獎徵答活動,與民眾增加互動並傳達對血友病病友的支持和關懷。副院長周立平帶領院內員工給予病友愛的關懷,並為他們獻上祝福禱告。 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四月十七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今年主題為「全民保障:婦女和女童也可能出血」,旨在透過識別、診斷、治療和護理,減少出血發生,保障全民的生活品質。 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家義說,血友病是一種身體凝血功能基因缺陷的疾病,體內因缺乏凝血因子,病人終身得承受出血和其他健康問題,幸好國內健保有給付凝血因子治療,保障病友的生活品質。期待未來基因治療的突破,為血友病人帶來治癒的曙光。 新樓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成立於二0一九年三月十四日,根據每位病友個別需求,設計「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為其選用安全有效的藥物,提供病友整體性醫療照護。也定期舉辦活動,增進病友互動,並關注病友及家屬的心理靈性健康,近年來舉辦多場心理靈性成長課程,引導病友學習開啟自我覺察力,提升自我調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Read More

美學館70館慶 南台灣工藝展 國寶亮相

彩繪大師蔡草如的傳統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右)和為看西街教會繪製的壁畫《耶穌》,東西畫風截然不同。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生活美學館迎七十館慶,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十八日舉辦開幕暨館慶活動。這次涵蓋十三類工藝類別,一百四十四組、二百一十五件工藝經典,集結南部七縣市八十一位工藝藝術家,其中八人具有人間國寶身分,堪稱是南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藝展。 台南生活美學館前身為社教館,成立於民國四十四年;後改為台南生活美學館,改隸文化部,從早期社會教育走向當代美學生活,呼應台灣歷史發展與轉型。今年逢七十週年慶,以工藝具體展現生活美學。 台南生活美學館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展品之豐,堪稱是南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藝展。(記者林雪娟攝) 展覽由成大名譽教授蕭瓊瑞擔任策展人,和七縣市公私部門文化單位、各廟宇等合作,八十一位工藝藝術家涵蓋八位人間國寶,包括許漢珍、葉經義、陳啟村、蔡德太(木雕)及陳壽彝(彩繪)、許春美(繡黼、織染)、杜牧河(泥塑)、陳三火(剪黏);十三類工藝包括彩繪、木雕、磚和石雕、泥塑、交趾、剪黏、陶瓷、金工、糊紙、繡黼和織染、竹藤、玻璃和巧雕等,展品豐富度是近年台灣少見的工藝精品饗宴。 二百多件作品中,包括國寶葉王交趾作品《七賢過關》及彩繪大師陳玉峰、蔡草如、陳壽彝、潘春源、潘麗水、潘岳雄等大師作品,聯袂展出更屬罕見。其中,蔡草如的傳統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和為看西街教會繪製的壁畫《耶穌》,呈現東西方不同的畫風,更展現其功力。 兩百多件作品中,展出國寶葉王交趾作品《七賢過關》。(記者林雪娟攝)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社教館以往呈現當時社會由上而下的文化。後轉型為美學館,包含社區營造、美學等,實踐文化應由下而上、由民間尋找台灣真正的文化。 此次展覽猶如「武林大會」,是台灣歷史縮影,選出的百大文化基地希望讓民間各種文化場域被看見;將努力推廣台灣文化,建構自我主體性,台灣就是自己的文化。 副市長葉澤山指出,府城向來是工藝重鎮,擁有多位工藝大師和人間國寶,該展覽揭開工藝文化新篇章。

Read More

環台28天 全中運聖火安座

體育局十八日在市府永華市政中心前廣場舉行聖火安座儀式,由副市長葉澤山(左二)迎接聖火並完成安座。聖火母火十九日將點燃開幕典禮的大會聖火,為全中運揭開序章。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一一四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聖火歷經全台繞行後,十八日在永華市政中心前廣場,由副市長葉澤山迎接聖火並完成安座儀式。體育局表示,聖火母火十九日將點燃開幕典禮的大會聖火,為全中運揭開序章。未能親臨現場的民眾,歡迎透過轉播共同見證這場象徵青春、努力與榮耀的體育盛會。 體育局指出,聖火自三月二十二日於台南舉行引燃儀式後,即前往離島地區。接續由南部出發,逆時針依序傳遞至東部、北部及西部各縣市,於四月十一日回歸台南。稍做休息後十五日起再巡行全市三十七個行政區,最終重返永華市政中心,完成全台聖火傳遞壯舉。 全中運聖火十八日最後一天路線串聯府城舊城門,經小北門、小東門、小西門、大南門等遺址,沿途傳遞給民德、後甲、中山、金城等四所國中學生,最終抵達永華市政中心。 市府參議陳勝楠代表體育局自金城國中主聖火手接下聖火後,傳遞給葉澤山點燃母火盆,象徵聖火圓滿回歸。鄰近市府的新南國小也派出學生喜迎聖火,現場數百名簇擁著聖火的隊伍一同見證聖火安座儀式。 市長黃偉哲表示,全中運聖火橫跨全台的傳遞行動,十八日重返台南,象徵全中運即將熱血開展。歡迎民眾十九至二十四日比賽期間到場為選手加油打氣。

Read More

走讀台南 看山看海看平原

  「美食古蹟藝文之旅」的神農街夜景。(觀旅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配合全中運,全市高中職以下學校二十一日起停課四天,不少家長帶孩子出國旅遊;觀旅局也建議利用這幾天深度走訪台南的山、海與平原等四條旅遊路線。 觀旅局長林國華表示,台南人假日不想進市區人擠人,出遊又一房難求。在全中運期間可搭配四至五月來台南住一晚送一晚的平日限量住宿優惠專案,從五十四家合作的住宿業者中選擇喜歡的房型與地區,深度遊台南。 觀旅局推薦四條路線:「西濱漁鹽生態之旅」,台南海線由北到南涵蓋台江國家公園、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及台南市區,可利用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或台17公路作為主要旅遊路線,景點包括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安平老街、四草綠色隧道、七股鹽山、七股潟湖、井仔腳瓦盤鹽田、雙春濱海遊憩區等。 「台南親子文化之旅」,由南向北串聯台南中線區域,沿台1線與台19線,結合歷史人文、藝術體驗與自然生態,可安排到新化老街、南科考古館、總爺藝文中心、頑皮世界、鹽水武廟、新營糖廠、菁寮老街。 「美食古蹟藝文之旅」,台南市區以美食小吃、古蹟著名,可利用台灣好行觀光公車延伸到安南區的台江及四草景點,夜間可以選擇夜市、海安藝術街、林百貨等景點,增加行程豐富度。 「山林溫泉自然之旅」,台南的山區景點融合了山林、溫泉、花海、水庫、物產等多元風貌,可走訪白河關子嶺、東山咖啡大道、梅嶺、龜丹溫泉、南化水庫、二寮日出、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虎頭埤風景區等。

Read More

南市府十八日防詐巡迴列車至東區 市警一分局舉行譚艾珍防詐宣導巡迴講演活動

  市警一分局十八日在東區復興里活動中心,舉行「譚艾珍防詐宣導巡迴講演活動」,邀譚艾珍(左一)現身說法,提醒民眾小心不要被騙。(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市府十八日防詐巡迴列車至東區,南市防詐大使、藝人譚艾珍分享她曾親身遭遇詐騙的經歷,提醒民眾詐騙不分年齡、性別與背景,只要一時不察,誰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市警一分局十八日在東區復興里活動中心,舉行「譚艾珍防詐宣導巡迴列車活動」,東區公所協助號召東區四十五個里長邀請民眾參與,譚艾珍首先更邀被用AI合成影片變造不雅照攻擊的東區公所黃炳元現身說法,讓民眾了解詐騙的手法。 譚艾珍表示,一開始她聽到民眾認出她是譚艾珍「就是被詐騙那位」時,自己也哭笑不得,不過她坦言,被詐騙後曾經不敢說,但當鼓起勇氣轉身面對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走出來,也希望民眾注意,過去總以為自己不會受騙,但當你以為不可能時候,往往就是最容易被盯上的時候。 市警一分局長章振國指出,詐騙不是受害者的錯,而是社會共同要面對的挑戰,警方不只負責打擊詐騙集團,更希望成為民眾堅實的後盾,也希望大家一起理解、陪伴、鼓勵身邊曾受騙的人,幫助他們從陰影中轉身而出、重新出發。

Read More

校前取締噪音 兩小時38張紅單

  警五分局十七日聯合交大、環保局及監理站辦理聯合稽查,針對改裝、噪音車輛加強取締。(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市警五分局十七日晚間會同南市警交大、環保局及監理站,選在北區民德國中前加強聯合取締違規車輛,兩小時內攔查機汽車五十六輛,現場開出卅八張紅單。 十七日晚間,警五分局動員十二名警力並會同交大警方、環保局及監理站人員,於北區民德國中執行聯合稽查,加強取締改裝、噪音等違規車輛,兩小時內攔查五十六輛車,其中未依規定改裝車燈、排氣管等,分別依道交條例開罰卅六件,未成年無照駕駛一件。 環保局現場檢測一輛機車時,雖噪音檢測合格,但該車更換排氣管後,未依規定向監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警方現場查詢確認後,即刻依道交條例告發,依法將處九百至一千六百元罰鍰。

Read More

結合創意及異國風 慈幼工商烘焙科學生奪「吳寶春盃」亞軍

慈幼工商烘焙科何秉修(右二)及黃婉婷(左二)獲得「吳寶春盃」亞軍,左一為校長陳素貞,右一為指導老師吳枚珠。(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慈幼工商烘焙科高二學生何秉修及黃婉婷組隊參加第一屆「吳寶春盃國際烘焙新秀技藝競賽」,兩人發揮創意,完成多款結合異國風的烘焙作品,從全國五十組菁英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亞軍。 熱愛烘焙的何秉修,去年就曾參加由台南市政府舉辦的「2024台南美食之都廚藝挑戰賽」,摘下蛋糕裝飾組的銀牌。此次他與首次參加校外賽的黃婉婷合作,兩人聯手抱回「吳寶春盃」的亞軍獎盃。 「吳寶春盃」競賽是由崑山科技大學烘焙學院邀請吳寶春、王鵬傑、謝忠祐三位世界冠軍師傅聯手舉辦,選手需於十一個小時內完成吐司、甜麵包、派與三明治等四類十項作品,並由世界冠軍師傅們進行專業評比。 指導老師吳枚珠說,為了這場比賽,何秉修及黃婉婷至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從麵糰發酵、餡料搭配到裝飾設計都不斷反覆練習。校長陳素貞則表示,此次獲獎不僅是選手的努力成果,也來自學校強大的後盾支持,除了有老師幫忙為作品拍照、資訊科學生協助製作文案立牌,還有一群試吃團隊提供建議,讓作品不只好吃、好看、有故事,並且也精緻及商品化。 何秉修表示,這次的參賽主題是創新與異國風,在兩款吐司作品中,其中一款他就嘗試加入芒果、鳳梨果乾及奶油乳酪,另一款則是加入馬斯卡邦乳酪做成口感更柔軟的雲朵吐司。他們還嘗試用南洋風沙嗲醬醃豬肉來做成鹹派,派皮還獲得評審稱讚,很有成就感。最另類的「泰極臭堡」則是來自黃婉婷的發想,愛吃臭豆腐的她將漢堡與臭豆腐結合,再淋上泰式醬,十分有創意。

Read More

虱目北門宴 在地美食饗宴

以北門在地虱目魚為主要食材,搭配在地海鮮烹煮的虱目北門宴,令人食指大動。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北門區公所為行銷虱目魚產業,首度結合三寮灣東隆宮李府千歲聖誕,五月十日舉辦「虱目北門宴」,開放四十桌供民眾訂桌,十一道佳餚只要四千元,還送五百元農漁特產市集抵費券,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起,在區公所網站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今年適逢三百六十年的三寮灣東隆宮,主祀李府千歲、溫府千歲,以王船醮聞名,廟內保存許多國寶級大師的傳統工藝作品,東隆宮文化中心館藏精美豐富,獲頒南市宮廟博物館,為慶祝農曆四月十五日李府千歲神誕日,舉辦李府千歲文化祭系列活動。 包括北門區長林建男(右)、三寮灣東隆宮副董陳松山(中)、雲嘉南管理處副處長莊名豪等人,為虱目北門宴宣傳。(記者盧萍珊攝) 包括北門區長林建男、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莊名豪、東隆宮副董事長陳松山、市議員方一峰、謝舒凡等人,十七日為虱目北門宴開鑼宣傳。 林建男說,虱目北門宴以在地的特產虱目魚為主要食材,搭配特色海鮮,每桌十一道料理有海鮮冷盤、魚蝦鮮羹、鰻魚米糕、日式炸魚柳、白醋蝦、三杯三鮮、魚柳手卷、絲瓜蛤蠣、魚五柳枝、龍膽火鍋及仙草凍,原價五千元優惠只要四千元,民眾完成訂桌並在當天完成報到,區公所再加碼贈送農漁特產推廣市集抵費券每桌次五百元。 莊名豪表示,宗教文化結合在地產業與美食,讓更多遊客來到北門旅遊,感受不一樣的鹽鄉特色,而活動辦在母親節前一天,民眾也可以訂桌全家一起提前慶祝。 陳松山指出,東隆宮李府千歲文化祭在五月三日舉辦請王進香、宋江藝陣表演、五月十日平安宴「虱目北門宴」、五月十二日祝嘏大典、廟會劇場、文化祭體驗。

Read More

鹿耳門天后宮黃金龜 價格不菲

鹿耳門天后宮推出「黃金招財龜」,有三錢至一兩重不同規格。(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鹿耳門天后宮於媽祖生前夕推出「黃金招財龜」,有三錢至一兩重不同規格,黃金價格飆漲,一兩市價逾十三萬元,價格不菲,仍有信眾砸重金捧回一兩重的黃金龜。 黃金價格這幾年起起伏伏,且逐年攀升,一一二年每錢市價約七千五百元,一一三年增值到每錢市價九千三百元,一一四年更飆到每錢市價一萬三千元,雖是如此,鹿耳門天后宮今年仍訂製「黃金招財龜」供求乞,有三錢至一兩重不同規格。 以往曾發生乞龜未還,廟方不怕幾百元的米龜,因黃金價格飆漲,一兩重的黃金龜值十三萬六千元,三錢重也要四萬一千五百元,為求慎重,一旦信眾擲筊乞得黃金龜,必需當場繳交「龜錢」,事前會與信眾說清楚,才不會產生誤解。 鹿耳門天后宮表示,去年約有一百五十隻黃金龜被求乞,十七日至二十日開放乞龜,第一天就有信眾砸重金捧回一兩重的黃金龜,毫不手軟。因應時代求新求變的潮流,「狀元龜」以咖啡包為本體,頭戴狀元帽、側置文昌筆,有「獨占鰲頭」之寓意,顏色多采多姿,造型摩登時髦,十分討喜,還有麵粉酥龜、風片龜、巧克力球龜、小米龜等。

Read More

陳德聚堂門神彩繪嶄新呈現

陳德聚堂修護後的神荼鬱壘門神彩繪。(文資處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一般古物「陳德聚堂神荼鬱壘門神彩繪」,經專業團隊修護、清整與加固工作,讓彩繪層以原有樣貌再現風華,而「晉爵」門神彩繪也透過與南藝大建教合作方式,讓原本埋藏在紅漆下方的門神,重見天日,見證陳玉峰藝師精湛的工藝技術與表現。文化局表示,透過整理,讓一代大師陳玉峰藝師遺作嶄新登場。 陳德聚堂門神彩繪完成於民國五十年前後,可看出特定時代的文化特徵。首先,一九六0年代的台灣正處於戰後社會重建與傳統文化復振時期,宗族開始整修傳統建築並恢復祭祀活動。 陳德聚堂於一九六一年進行大規模重修,邀請彩繪匠師陳玉峰(為陳氏族裔後代)擔綱彩繪工作。他將自己多年累積的圖稿進行整理,選出最契合家族祠堂性質且涵義深遠題材,用於祠堂的牆壁濕壁畫與門神創作。 陳德聚堂「晉爵」門神彩繪,原埋藏在紅漆下方的門神,重見天日。(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表示,此舉顯示出當時社會對傳統倫理與美術重視:彩繪內容圍繞忠孝與祈福等主題,如牆上的彩繪,呈現孝順、家庭和樂、平安等寓意,「神荼」、「鬱壘」這樣古老的門神形象,體現對傳統信仰的堅持。 在戰後現代化社會背景下,仍選擇這般具古典意涵圖像,文資處解析,可看出當時台灣社會一方面推動現代化,另努力保存延續自身的文化根柢,藝術在此扮演文化傳承角色,由德高望重的匠師,以傳統技藝描繪宗祠門神,既延續清代以來民間彩繪的工藝脈絡,又讓宗族成員在新時代下,重溫傳統價值。 文資處指出,這組門神彩繪作品成為陳玉峰藝師晚年最重要代表作之一,之後完成的其他廟宇彩繪(如左營慈濟宮、三山國王廟等)已不存世,陳德聚堂的門神與壁畫,成為他留存至今的最後遺作,極具價值與珍貴性,也見證一代巨匠的收官之作,具獨特時代意義與歷史價值。台南生活美學館十八日起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陳德聚堂神荼鬱壘門神彩繪」將亮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