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游擊軍演 中共海軍戰略大轉向

由美國、泰國共同舉辦的「金色眼鏡蛇」多國聯合演習2月25日登場。(中央社) 王崑義 中共海軍近日在紐西蘭和澳洲之間海域演習,緊接著又在越南北部灣(台灣稱東京灣)部份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以及高雄、屏東外海突然不宣而舉行實彈射擊軍演,由於事先未通報相關國家,引發各界關注。這種突襲式的射擊軍演,顯見中共海軍正在轉變新的戰略,也就是以游擊式的海上攻擊形式,以應對美軍大批軍艦對陣式的作戰模式,這種新的游擊式海軍戰略是否有效的突破美軍大軍艦包圍模式,值得觀察。 中共近日在海上進行三次的軍演,第一次是二月二十三日,解放軍在澳洲和紐西蘭之間的國際水域進行實彈演習。其間,一架澳洲民航機在演習區域上空飛行之際收到廣播警告通報航管人員,才緊急安排其餘航班繞道飛行。 第二次是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八時至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六時,中共海軍在越南北部灣部份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多家外媒解讀,中共在當地的演習意在回應越南新劃定的北部灣地圖。 第三次是,二月二十六日中共在台灣南部高雄、屏東外海約四十浬處劃設操演區,並通過無線電廣播宣布即將進行「射擊訓練」,但未事先通知台灣方面,導致相關區域海空交通面臨安全風險。 這三次接連舉行的海上軍演絕非是偶然發生,而是中共海軍作戰戰略大轉向的一種訊號。 傳統上,美軍在海上的作戰模式,還是以多國聯軍的大規模對戰形式為主,期望以多勝少的對敵軍發動攻擊。就以二月二十五日登場的美國、泰國共同舉辦的「金色眼鏡蛇」多國聯合演習為例,這次「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共超過三千兩百名美軍官兵參演,將持續到三月七日,主要是聚焦於聯合軍事行動、多國人道援助與災害應變演練,旨在提升區域內各國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應對包括大規模天災及網路安全威脅等挑戰。 再以「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為例,這是美國印太司令部指揮的跨國海上演習,目前每兩年在美國的夏威夷群島周邊和珍珠港舉行,環太演習目的在於保障太平洋沿岸國家海上通道安全和聯合反恐。而去年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就有二十九國參與,創下歷年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針對環太軍演,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李弗(Daniel Leaf)就曾表示,多國參與的聯合演習是國與國之間實質合作的機會,針對可能面對的挑戰,共同演練解決方案,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多國軍演的意義,主要是傳達「多個國家因共同目標聚集在一起,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避免脅迫和侵略行為發生」的訊息。 可見,美軍在海上作戰的方式,還是維持西方傳統大部隊會戰的作戰模式,只是把這種作戰模式搬到海上罷了。 面對川普政府急於結束俄烏戰爭,再把戰略重心轉移到印太地區,中共海軍也必然要面對新的壓力。過去演練的反介入∕拒止的作戰方式,主要是防止美軍介入台海戰爭。但是在美軍不斷採取多國軍演,以防止日益強大的中共海軍在印太海域攻城掠地,中共海軍戰略必然也要有所改變。 這項改變以近日發生的紐澳、北部灣與台海海域三次的突襲式軍演行動,可見中共海軍正在改變以往藍水海軍那種跨越第一島鏈模式的作戰方式,而改採游擊戰的海上作戰方式,期望以不對稱作戰,應對大部頭的美軍多國聯軍的作戰模式。 事實上,美軍一直在台灣指導要以不對稱方式對戰解放軍的攻擊行動,但是真正不對稱作戰的始祖,卻是毛澤東的游擊戰略。他融合傳統中國的軍事善於用計與謀略並用的靈活作戰方式,跟西方習慣以對陣式會戰的方式不同,所以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例,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 尤其是毛澤東在國共內戰時,以游擊戰方式戰勝蔣介石擁有美國大批先進武器的戰例,如今中共海軍戰略大轉向,也以游擊式的軍演,在每一地以三艘戰艦進行聯合射擊與攻擊,有些在不宣而戰的情況下,讓大部隊的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難以轉圜與應對,這是游擊式海上攻擊行動會游刃有餘之處。 所以,從小看大,解放軍三次游擊式海上軍演模式,是否印證中共海軍戰略正在大轉向,不採取以跟美軍直接進行會戰的作戰方式,改採游擊戰的海上攻擊型式,讓美軍大部頭軍艦在海上疲於奔命,這是值得觀察之處。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明知覆議必敗,民進黨只為大罷免造勢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念完提出覆議的新聞稿後不讓現場媒體提問,暴露行政院不敢接受檢驗的心態。(中央社) 儘管立法院長韓國瑜呼籲行政院不要提出覆議,但行政院還是在二月二十七日宣布針對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以及《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出覆議。這種徒勞無功的動作早在意料之中,不足為奇,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念完新聞稿後卻不讓現場媒體提問就匆匆離開,除了暴露行政院不敢接受檢驗的心態,也意味覆議的提出,其實只是為「大罷免」造勢加溫。 按照卓榮泰的說法,立法院通過的預算案和法律案,如果不是已破壞國家憲政體制、侵犯人民基本權利、弱化國家財政健全、違背立法程序正義,以致造成五院失序、施政困難,讓行政院窒礙難行,「行政院不會輕易提出覆議」。 但是,從中華民國行憲開始,近八十年來行政院總共只提出十八次覆議,而上任不到一年的卓榮泰就包辦其中五次,其對覆議的濫用,歷任院長無人能出其右。但卓榮泰居然還振振有詞,更以憲政史上提出最多覆議案的行政院長自鳴得意,令人既覺荒謬,更為之齒冷。 行政院認定總預算窒礙難行的三點理由,與財劃法修法窒礙難行的四個面向,與先前卓榮泰提出的十二項窒礙難行之處,內容如出一轍,很多都已被在野黨拆穿;不過,為免積非成是,以訛傳訛,還是有必要點出其中最關鍵的問題。 首先,行政院針對總預算案提出覆議最重要的理由是「刪減幅度和金額創歷史新高,特別針對特定機關、項目巨大幅度刪減,影響法定機關正常運作、履行法定職務」。事實上,立法院這次刪減總預算的幅度和金額,固然是歷史新高,但行政院原本提出的總預算案金額也是歷史新高;在野黨嚴格把關,為人民看緊荷包有何不對? 更何況今年總預算刪凍之後,二點九二兆元的金額還比去年多出將近兩千億元,增加百分之二點五六,仍然是史上最高,如果卓榮泰連這樣都做不下去,各部會還要集體哭窮,試問之前民進黨政府的陳建仁、蘇貞昌、賴清德內閣是怎麼施政下去的?為什麼他們和法定機關都可以正常運作、履行法定職務,唯獨卓榮泰做不到?究竟是陳建仁、蘇貞昌和賴清德任內打混?還是卓榮泰本身無能?難道不該探究嗎? 至於財劃法修法,按行政院的說法,地方政府增加三千七百五十三億元統籌分配稅款,將會擴大城鄉差距、國防與捷運興建等眾多預算;中央承接省府的老農津貼、勞健保、省立學校、省立醫院等將近一千億元的業務,也都應該回歸地方政府辦理。這樣的論調看似不無道理,然而,馬英九執政時期,柯建銘、蘇貞昌、賴清德等人都曾大聲疾呼要修正財劃法,為何現在賴清德當上總統,民進黨卻變成反對? 再說,中央近年超徵稅收金額已達一點八七兆元,去年就高達五千二百八十三億元,即使扣掉地方政府超徵部份,中央政府超徵還有三千七百五十七億元,仍然綽綽有餘,怎麼會影響國防、社福、防災、交通及教育的預算支出? 顯而易見,行政院提出覆議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都不足,而在朝野對立有增無減的氛圍下,立法院也必然會維持原案。換言之,行政院明知覆議必敗還非要提出,其著眼點顯然不是覆議的成敗,而是另有所圖。合理判斷,此舉顯然是要藉此強化綠營支持者「民進黨被在野黨欺負」印象,從而為「大罷免」造勢加溫吧!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賴清德二二八談話惡意操作 無法凝聚民心

李正修 賴清德總統的二二八談話根本沒有展現國家領導人應有的高度,反讓人民有種惡意政治操作之嫌!(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按例出席改變台灣歷史的「二二八事件七十八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他表示,「政府將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追求社會和解,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話鋒一轉,他先暗捧日本對台統治,接著直指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為獨裁者,是為了確保來台統治而犯下滔天罪行,最後還不忘提及中共威脅。將國家悲痛紀念日當成選舉場合,賴清德恐怕是第一人。 或許是個人意識形態使然,賴總統通篇談話只有仇恨、對立與分裂,甚至出現歌頌殖民者的錯亂認知,絲毫沒有政府應追查真相到底的責任,似乎以為只要把錯誤推給國民黨,綠營掌權者就可時時將該事件當成政治提款機。賴清德認為,追思紀念不是在製造族群衝突,但他把衝突原因歸咎於當年來台的國民黨軍隊,不正是製造社會對立與族群衝突的活生生例子! 不可否認,蔣介石當時是中華民國總統,雖未直接下令處理警民事件,但仍難迴避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然而,賴清德全然無視當時台灣社會的時空背景及幕後政治因素,不願虛心面對歷史與真相,根本沒有展現國家領導人應有的高度,反讓人民有種惡意政治操作之嫌! 相較於前兩位總統的談話,賴清德更凸顯對二二八事件的個人立場。馬英九前總統算是參與紀念儀式最多次的領導人,從他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開始就不間斷地出席是項場合,歷次談話多集中在檢討政府過錯與平反受害者,並未逃避國民黨的角色與應負責任。蔡英文則著重於轉型正義,也希望能平復社會傷痛,至少沒有個人情緒。 事實上,自李登輝以降,歷任總統都曾針對二二八事件發表談話。李前總統是首位為此代表政府道歉的國家元首,並成立基金會賠償受害者及家屬,也出版專書追查真相。只不過,當時社會氛圍屢遭政治干擾,導致諸多歷史事實都因民進黨有目的性的操作而遭淹沒或扭曲。幸好,也因為民主政治日益成熟,二二八事件逐漸在選舉場合消散,不再是無往不利的吸票機。 致力於二二八事件研究的張若彤律師出版多本相關研究專書,但幾乎顛覆了民進黨對那段歷史的主流意見,現在恐難扭轉社會普遍看法。誠如他所言,事件背後有太多錯綜複雜的內外因素相互影響,點出過往研究多著重於蔣介石、國民黨及政府機關,卻忽略當時台灣社會的「文化衝突」亦是主要的衝突原因,更不能排除整起事件的前因後果帶有「報復」成分。許多歷史研究難擺脫特定政治立場的干預或影響,台灣需要更多像張若彤一樣的民間人士投入相關研究,才有機會完整還原二二八事件的真相。 從史料可看到,當年事件爆發後,蔣介石曾急電台灣行政長官陳儀,要求他「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重申中央的寬大處理原則。雖然後續發展已不是蔣總統能控制,且身為國家領導人,當然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但是,將所有問題歸咎於他個人,甚至指控為「犯下滔天罪行」,恐怕是言過其實! 二二八事件日益遠去,對我國的政治影響雖深,卻也不再是政黨競爭的關鍵因素。或許,此時正是拋開政治黑手的箝制與干擾的時候,還給歷史學家一個清淨中立的研究空間,讓歷史自己說話,這是追查真相的意義,也才有族群真正融合的那一天。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Read More

〈社論〉稅收超徵失控,財政問題應以制度矯正

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立委在立法院議場中高舉「發現金10000元 還錢於民」標語。(中央社) 去年稅收超徵五千兩百八十三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日前國民黨智庫公布民調,近六成六受訪者贊成普發現金。近年來稅收超徵要不要普發現金、還稅於民已成為朝野爭辯的年度大戲,而其背後的癥結,在於稅收預估嚴重失準;而除了稅收連年鉅額超徵之外,以特別預算規避舉債上限、未償債務攀升、財政收支劃分等等問題也更趨惡化,這些問題應從制度面徹底檢討、矯正。 由於經濟環境、稅制等因素變動,稅收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出現落差屬於正常現象。二00四至二0年期間,二00五年超徵一千八百七十七億元超徵最多,二00九年短徵兩千五百三十八億元為短徵最多;這十七年有六年超徵逾一千億元、四年短徵;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落差最小的一年是二0一0年,僅超徵四十六億元。簡言之,如果預估數與實際徵收數的落差能以經濟、稅制等實情做出合理解釋,應屬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二0二一年起稅收超徵猶如脫韁野馬,幾呈失控。二0二一年超徵四千三百二十七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八點一;二0二二年超徵五千二百三十七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九點三;二0二三年超徵三千八百六十億元,為總歲入的百分之十三點三;二0二四年超徵五千二百八十三億元,為總歲入的十九點四。如此的失準程度,恐怕也是世界級的「台灣奇蹟」。 稅收預估嚴重失準恐讓一般民眾誤以為國家財政超級充裕,這已是個大問題,而且幾年下來並未見到財主單位提出改善之道。更進一步的問題是,除了理應加速償還債務之外,對於如何運用超徵稅收不僅朝野莫衷一是,民進黨政府的態度也像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樣;尤其是二0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到二0二三年一月三日四天之內,民進黨政府從不發現金大轉彎到普發現金,決策改變之快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二0二三年民進黨政府決定普發現金六千元,是否為了選舉大撒幣?一直引起質疑;再者,連續性的大幅低估歲入是否為了規避國會監督?也總是啟人疑竇。甚至,民進黨政府說要優先用於償還債務,但國債鐘上的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還是從二0一六年五兆四千多億元突破六兆元大關,「債留曾孫」的問題並未獲得紓緩。 「債留曾孫」又和近年來財政紀律失守有關,而財政紀律失守又和民進黨政府大開特別預算巧門有關。蔡英文執政八年期間,編列的特別預算合計達近兩兆五千億元,但民進黨政府以完全執政優勢,在這些特別預算條例中排除適用《預算法》、《公共債務法》、《財政紀律法》等法律的舉債上限限制。去年立法院預算中心就警告,以今年度狀況計算,一年以上未償還公共債務要四十一年多才能還清,果然是「債留曾孫」! 當然,有些當家的總是會喊錢不夠花,例如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在野黨刪減之後還是史上最多,但賴政府卻還是拚命喊窮。賴政府不僅想把歲出極大化,還想盡量把地方的錢抱在手上由中央掌權分配,以至於在野黨通過財劃法修正案之後,賴政府卻提覆議、不想認帳。問題是,賴總統過去也主張修正財劃法,但在野黨提出修正案之後賴政府卻始終不提行政院版,顯然賴政府是無心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大問題。 財政問題更趨惡化,晚處理不如早處理,從制度處理可降低人為因素干擾,方為上策。

Read More

〈社論〉為了大罷免,民進黨就能汙名化陸配?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不斷宣稱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的母親為陸配,徐巧芯在臉書上反駁。(取自徐巧芯臉書)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為了選舉,不斷宣稱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的母親為陸配,民進黨網軍側翼也跟著助攻造謠;徐巧芯多次對此反駁,更拿出戶籍謄本證明她母親出生於台灣,但許淑華不僅沒有認錯道歉,還企圖轉移焦點推卸責任。很顯然,從民進黨為了維護賴清德政權穩定的角度來看,炒作兩岸對抗激情已成為執政黨營造大罷免氛圍的主旋律,陸配只不過是祭品之一。 徐巧芯特別說明母親的家庭背景,提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外公和本省籍的外婆就是台灣常見的「芋頭蕃薯」組合。事實上,就連若干綠營人士也有和何徐巧芯類似的家庭背景,例如王定宇、趙天麟及段宜康等人。這早已是台灣族群融合的縮影,更是社會人口結構的重要組成。 其次,過去省籍問題確實是敏感的政治議題,常被民進黨當成選舉提款機。但台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選民也唾棄反覆炒作傷害社會團結甚大的各種敏感議題,包括族群、省籍或家庭出身等,二二八事件也不再是勝選的保證,許淑華炒作陸配問題根本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若非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放縱不管,許淑華等人豈敢食髓知味一再操弄具有歧視性的陸配議題?事實上,將陸配視為「非我族類」的民進黨人所在多有,但多半不敢公然挑起話題,以免背上破壞社會和諧的罵名。可想而知,許淑華是針對徐巧芯的罷免案在炒作新聞,意圖為民進黨發動的全台大罷免加油添火,也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博取網路聲量。 然而,政治始終來自於人性,任何政策及政治決定都不該、也不能違反人類道德,更不能把每個人無法選擇的出身當成惡意抹紅、汙衊的攻擊焦點,這樣作法非但該被選民唾棄,更已喪失擔任公職人員的基本素養。許淑華可質疑徐巧芯擔任公職的言行,但絕不應將其母親的家庭背景拿來當作政治鬥爭的議題。 退一萬步想,即便徐巧芯的母親是陸配,那又如何?與立委行使職權有何干係?除非許淑華的話反映了某種褊狹心態:中國大陸出身的台灣新住民或其與我國國民結婚的子女,都不能享有中華民國參政權或一切合法權益?更不受憲法及法律保障?但若如此,不就是麥卡錫主義附身? 賴政府近期隨網紅八炯等人的胡亂爆料起舞,積極調查中國大陸發給在大陸生活的台商及其家眷的居住證,甚至將重啟修法納入管制,理由是防止中共藉機對台滲透統戰。我國現行法規僅管制國人申請大陸身分證或護照,但並未納管申領大陸居住證。民進黨現在想管制申領大陸居住證的台灣人民,究竟是真為了防範中共統戰,抑或是要營造恐怖氛圍? 從賴總統和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接連在大學校長會議的談話,到賴清德以黨主席身份對黨籍立委的提醒,顯示兩岸關係已淪為民進黨炒作罷免案或朝野攻防的動員話題,也讓人感覺到賴總統根本沒有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台海風險的任何政策思維。民進黨只在乎政權能否延續、權力能否在手,國家安全只是攻擊在野黨的最佳素材。 兩岸通婚已數十年,其婚生子女早已有參政權,早期陸配更已成為中華民國國民。若民進黨持續依其意識型態,抹紅合法婚姻陸配,甚至欲動用公權力廢除其參政權,不僅違反政治道德,也是對新住民的不尊重,更遑論族群融合了!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政府何時讓急診走出急診室?

急診室塞爆未見賴政府拿出有效對策,急診本身就已需要急診。(中央社,資料照) 日前一名急性重症病患被送到高雄某醫學中心,卻因加護病房滿床無法收治,經詢高雄、台南、嘉義十多家醫院均無法收治之後,奔波一百五十公里終於送到成大斗六分院,但因拖了八個小時而回天乏術,在號稱連續七年蟬聯全球「醫療照護指數」榜首的台灣成為極其諷刺的悲劇。事實上,醫界早已警告急診、加護病房告急,但始終未見賴政府拿出有效對策,急診本身就已需要急診,只是不知何時急診才能走出急診室? 這一波的急診告急並非突如其來,至少春節前急診室就已塞爆,醫學中心急診室大排長龍;春節假期剛結束,也有第一線急診醫師爆料一直被急診病患、家屬「幹譙」。甚至,急診病患等加護病房等了一百二十幾個小時。但衛福部卻是束手無策,急診室塞爆問題就這麼爆下去。 昨天傍晚衛福部急診即時訊息顯示,台大醫學院急診室塞爆、台北馬偕急診室塞爆、台北榮總急診室塞爆、萬芳醫院急診室塞爆、部立雙和醫院急診室塞爆、亞東醫院急診室塞爆、林口長庚急診室塞爆、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醫急診室塞爆、台中榮總急診室塞爆、台南成大醫院急診室塞爆、高雄榮總急診室塞爆、高醫急診室塞爆…;台東馬偕、花蓮慈濟急診室也都塞爆。急診室不僅從台灣頭塞到台灣尾,還凸全台灣。 急診室變成「擠診室」已成為惡性循環:醫護人員出走→醫院關病床→急診室塞爆→醫護人員出走…,日前台灣急診醫學會警告,今年急診塞爆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如果問題持續下去,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一旦如此,急診塞爆恐怕又要進到更嚴重階段的惡性循環。 儘管二十四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召集衛福部針對急診相關整備情形進行報告,但第一線急診醫師嘲諷為「同樣套路已經見過許多次」,急診醫學會也對衛福部提出的三策略、二方向表示「倡議已久,執行困難」。顯然,對於已在急診室的急診,衛福部並沒有對症下藥。 更令醫界和民眾氣結的是,衛福部拿不出有效對策,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卻仍然粉飾太平,表示七成以上急診病患不是那麼急切的個案、超過三百間地方醫院等待病床的中位數在三人以下,這些未能「急民所急」的說法顯然和民眾的期待以及就醫習慣嚴重脫節;甚至,林靜儀還發揮她自己的立委本色,語帶輕蔑地怒嗆急診醫師「呵呵小腦袋」,這不是官僚什麼才是官僚? 回到急診室塞爆的病因—護理師大量出走,這已是沉痾級的重症,去年護理人力缺口就已達二點四萬人;護師工會調查,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上旬,全台灣又有七百名護理人員離職。醫界表示,前年下半年開始爆發護理人員離職潮,醫院只能被迫關床。去年六月媒體報導,醫院關床成常態,急診病患等床時間平均兩到三天。對於這些病狀,民進黨政府眼睜睜地任其惡化。 新冠疫情期間,儘管台灣防疫表現位居全球後段班,但民進黨政府卻還以「超前部署」而沾沾自喜;如今的急診塞爆,結結實實地把台灣的醫療量能打回原形。而且,不僅醫療量能不足,由於自費醫療比重越來越高,醫界擔心弱勢民眾會更弱勢。賴總統在總統府設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推「落實均衡台灣,實現醫療平權」,如果急診問題都解決不了,醫療不平等加劇,賴清德也休提「健康台灣」了!

Read More

<開講>海鯤艦測試傳聞違反常理難以置信

張競 媒體報導指稱海鯤艦正在進行泊港測試(HAT)進度似不如預期順利,因岸上供應電力電壓不穩定,導致燒掉多項次系統的零組件,且燒掉的數量超過預期,因備份零組件不足,而造成進度延遲…此種傳聞完全違反常理,基於下列幾個理由,令人難以置信。   泊港測試(HAT)的國造潛艦海鯤艦。(中央社) 首先必須指出,艦艇建造施工階段,使用岸電測試裝備不是不可以,但是岸電必然是通過艦上主電力系統配電板(power switching board)然後再供電至進行測試裝備之電源供應器單元(power supply unit),絕對沒有直接將岸電電源接到待測試裝備做法。 在艦艇提供任何系統裝備電源之電力系統配電設計上,存在所謂「最弱環節」(the weakest link)設計理念,換言之,就是針對各種預期或非預期發生之過載電流,會將保險絲或無熔絲保險開關繼電器,設計在主電力系統配電板上之保險開關單元。 此種作法就是讓過載電流產生時,讓保險絲被燒毀,或是保險開關會跳脱斷電。最後就是讓過載電流要燒燬,就去燒燬配電板保險單元,而不是裝備元件;通常來說這是第一道保險。 而第二道保險就是各系統單機裝備之電源供應器,在此單元亦會裝設保險絲或保險開關,在過載電流能夠燒燬裝備零組件前,就會先將電源供應器保險單元燒燬或是啟動繼電器讓其斷路,以便保護裝備元件。 因此就目前看來,問題根源不僅是在於岸電不穩,而是在於整個主電力系統配電板應對過載電流之保護斷路單元,完全沒有發揮功能,再加上系統裝備單機電源供應器保護斷路裝置也失效,所以才會讓過載電流燒燬單機零組件。 假若未能對症下藥,解決這兩段過載電流保護斷路裝置失效問題,只想到再去籌購補充零組件,那就像房間沒關門,冷氣開再強,室溫也不會涼,或是像水桶有破洞,灌再多水也永遠裝不滿是同樣道理。 其次更要指出,由於潛艦主電力系統是由同時供給主動力系統之蓄電池所供應,所以使用岸電測試裝備時,絕對不應繞過蓄電池,必然是由岸電對蓄電池供電,然後再由蓄電池透過配電板向各系統單機供電,這才是潛艦主電力系統運作方式。而透過蓄電池這道轉換程序,亦可有效避免過載電流直接燒燬裝備單機零組件。 所以當潛艦主電力系統尚未通過測試完備就序,就繞過主電力供應系統,直接對系統單機供電測試,其實是完全白費功夫。此因若不透過主電力系統供電進行測試,所有測試結果都會與實況存在落差,完全就是在做虛功。 再者就要指出,就主電力系統為直流電之艦艇來說,海軍大字號救難艦與中字號坦克登陸艦都是主電力系統為使用直流電之艦艇,靠泊碼頭使用岸電維持各項裝備運作,這些基本原理是沒有辦法胡亂騙人的。岸電不穩其實是家常便飯,基本上是靠配電系統穩壓整流,那有一天到晚亂燒裝備?這種鬼扯蛋,怎麼好意思拿出來唬人。 此外就主動力系統採用電池蓄電帶動直流馬達,連接大軸推進系統,也就是所謂電力推進系統,在中華民國海軍也不是潛艦才有此種系統。在海軍關字號武勝艦、居庸艦與平靖艦服務過之輪機隊袍澤,都知道其工作原理。這種推進動力架構被稱為「電船」(electrical boat)經常被誤認為潛艦專用,更是極為嚴重誤解。 同時針對目前媒體報導指稱現象,真正解決問題之道,工程面向猶如上述,但就造艦專案管理來說,原則上其實只有兩個方向:究責索賠以及檢討保險配套方案。就究責索賠來說,冤有頭債有主,假若是台灣電力公司供應台灣國際造船廠區前就不夠穩定,產生過載電流,造船廠自然應該備妥證據向其索賠。 但假若是進入廠區供電穩定,岸電過載電流係由廠區內部供電系統所產生,那就是造船廠本身問題,自己應該要摸摸鼻子將損失吞下去,就別搞花樣希望追加經費,欺負造艦計畫船東當冤大頭再掏銀子。 只不過這個岸電不穩說法真是很奇怪,高雄地區其他廠區沒聽過台電供電不穩,台船國際造船其他造船工程也沒聽說同樣問題,就只有供應海鯤艦裝備測試岸電不穩,這真是命中害瘟還是中到頭彩呢? 再來就是造船廠該檢討保險配套方案,任何公共工程或是生產製造專案,除施工全期必須有保險配套方案外,針對高風險工序與流程,還要另外增加更多保險方案。測試過程若是預期可能產生大量損耗,自然更須購置保險契約;這是基本常識。當初海軍與台灣國際造船砸下大筆銀子聘請顧問,難道連這點防險措施都沒有提醒與建議嗎? 再講得不客氣些,現在只是裝備零組件損傷,假若是造成人員傷亡,請問保險配套方案是否妥善安排?當年劍龍專案在荷蘭造艦期間,曾有袍澤在造艦工程期間,因造船廠施工環境安全措施不夠周全,最後因此受傷,賠償金額當時確實是天價。難道台灣國際造船都未曾打聽過,造艦保險配套方案賠償額度要訂到多高嗎? 最後還是要感嘆,潛艦國造案是個超級曝光之絕對機密;專案啟動後,特定媒體管道與軍火掮客不斷爆料,但造艦專案不論是委託造艦船東,抑或是承造工程廠方,經常不予說明或是駁斥,司法單位亦視而不見,刻意代人放話斧痕鑿鑿。但若是到達違反常理讓人難以置信地步,恐怕只會弄巧成拙。 (本文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社論〉政治干預司法,民進黨要玩弄到何時?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被帶進調查局之前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圖為林岱樺交保後發表聲明。 (本報資料照) 正當賴清德總統進行補提名大法官人選作業之際,民進黨立委林岱樺遭到檢調搜索,她在被帶進調查局之前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民進黨執政將近九年,大法官全面綠化,現在連民進黨立委都聲稱遭到司法干預,民進黨要把司法玩弄成政治工具到幾時? 賴清德擔任總統之後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在立法院遭到全面封殺,甚至連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加入封殺行列。藍白兩大在野黨之所以聯手抵制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原因在於這些人選不是帶有明顯的「綠友友」色彩,就是在若干爭議性議題宛如民進黨的代言人,如果讓這些人選成為大法官,司法院恐將綠上加綠。 民進黨立院黨團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導致賴清德提名的七名人選全軍覆沒的原因,也是綠委認為劉靜怡被提名後「一路罵民進黨」、得罪過英粉。說穿了,這些也還是政治因素。 而在賴總統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統統被當之後,在野黨呼籲賴總統撤換審薦小組,提名的人選不能有特定政治意識型態,但是賴清德顯然不以為然,繼續由原班人馬擔任審薦小組。質言之,朝野互信本就脆弱,賴清德卻依舊沿用上次審薦小組原班人馬,倘若提名的人選又全都是「綠友友」,勢必引爆新一波朝野衝突,大法官人選不但因此再次淪為政治角力標的,應該超然獨立行使職權的司法體系也會受害越深。 事實上,政治干預司法的負面印象早已深印在台灣民眾的心中,二0二三年三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四點七的受訪者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去年九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雖然有百分之五十四點六不同意柯文哲是遭到政治迫害,但同一民調也顯示百分之四十九點九對司法沒信心,就連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柯案有公平審理的比率也僅百分之六十五;如此的調查結果,讓民眾黨痛批「民進黨政府依舊透過政媒結合權貴,持續操控司法、踐踏正義」。 倘若林岱樺所說「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為真,則更印證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就看穿民進黨把司法當作鬥爭工具。再回頭看,鄭文燦涉貪案檢調蒐證長達七年之久始終按兵不動,直到去年才爆開。姑且不論鄭文燦案東窗事發是否牽涉民進黨內鬥,但從蒐證到鄭文燦遭到逮捕期間,檢調遭受政治壓力的傳聞甚囂塵上。 再就與林岱樺同樣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而遭搜索、交保的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案來看,也同樣傳出與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內鬥有關。甚至,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的子弟兵陳宗彥、李孟諺、林宜瑾相繼因案或緋聞中箭落馬,也被解讀為民進黨內派系鬥爭引發的風暴。儘管民進黨一概否認這些案件是民進黨派系內鬥,但民進黨玩弄司法的刻板印象早就深入台灣民眾心中,否認不是澄清效果有限,就是越描越黑。 林岱樺等案到底是不是民進黨動用司法遂行內鬥?外界霧裡看花,但民進黨內鬥刀刀見骨,卻早就不是江湖傳說;賴清德與蔡英文競逐民進黨總統提名時,賴清德籲請支持蔡英文的網軍停止對他攻擊,更是民進黨內鬥無所不用其極的經典案例。林岱樺說「司法干預初選」,日前也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被羈押禁見的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她媽媽怒轟「政治太骯髒」,北高兩地遙相呼應,民進黨想幫自己洗白恐怕也徒然!

Read More

〈社論〉軍購3000億元,買再多不如台海和平

川普在競選重返白宮總統寶座時,要求台灣把國防支出提高到10%。(路透,資料照) 賴總統日前召開今年度首次國安高層會議,並在會後記者會宣布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擬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提高國防預算到GDP百分之三以上,以因應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壓力,也展現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進一步尋求川普政府的支持。 無獨有偶,路透社引述政府知情人士的一篇報導,提到賴政府正考慮向美國提出金額近新台幣三千億元的軍購案,項目包含岸防巡弋飛彈和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等,「如果金額低於八十億美元,我會相當驚訝。應該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兩百九十億至三千兩百七十億元)之間」。據了解,國防部正與美方密切溝通協商新增軍購案,並計劃在未來提出的特別預算裡,優先著重在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揮和管制系統、後備部隊裝備及反無人機科技。 對此消息,國防部婉拒置評,只強調現階段的國軍兵力整建規畫均依敵情威脅,審慎評估籌獲項目,主要重點在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有效應對灰色地帶作為。國防部還強調,只要能夠滿足建軍重點的武器裝備,都是籌獲標的,並考量敵情威脅、產能、交易期程等,審慎評估規劃,以符合特別預算的需求,也會適時向民眾進一步說明與溝通。 平心而論,面對來自於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國人當然全力支持提升國軍備戰能力的各項準備,也能理解龐大軍購雖所費不貲、卻是國家的必要支出。不過,國人也擔憂,隨著兩岸軍力失衡日益明顯,且台灣實無條件與對岸進行軍備競賽,那台灣究竟需要多少國防預算才足夠嚇阻共軍蠢動?是否會排擠政府其他政策的經費支出,甚至影響國家各項發展? 針對台灣的國防預算,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多年來提出不同版本的建議,從達到台灣GDP的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到川普所說的百分之十等等,無不認為提高軍事支出不僅能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亦能迫使中共考量因犯台成本過高而不敢輕舉妄動。 台灣這些年向美國採購不少三軍所需的新式武器與裝備,但也有許多待汰換的老舊裝備亟需升級更新,況且近年的採購案因俄烏戰爭而有延宕交貨情形,已對國軍建軍備戰造成衝擊。其次,國軍面臨的問題不在於武器更新,更迫在眉睫的挑戰是兵員不足,因為逐年下降的編現比已嚴重侵蝕國軍戰力,職業軍人留營意願也持續下滑,陸續出現了有武器卻沒人操作的窘況,就算延長役男役期到一年也難填補人員短缺的問題。 若從推動全民國防的角度來看,光是提高軍備支出並無法有效提升戰力。國民黨立委、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就力推《國家安全戰略法》,希望藉由檢討台灣現行戰爭準備,遂行跨部會協調與合作,達到國家安全與社會繁榮目的。可惜的是,此提案尚未經過朝野討論,民進黨就開始反彈該草案侵犯總統職權,把國家安全侷限於軍事層面,完全忽略建構社會韌性才是根本之道。 川普有意逐年削減美國國防經費,要求各國必須多承擔自己的軍備開支。然而,台灣應以烏克蘭的慘痛經歷為殷鑑,在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爭取提高民主國家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之餘,也不能忽略與中國大陸恢復溝通機制和提升互信的重要性,徹底消弭台海衝突風險方為上策!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誰殺了伊藤博文?是安重根?(下)

負責看守安重根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非常敬佩安重根(玄彬飾)的愛國義舉。(網銀國際影視提供,中央社) 賈忠偉 根據伊藤博文的親信—身兼貴族院議員和企業家的室田義文(一八四七—一九三八)過世後出版的口述歷史《室田義文翁談》(室田義文翁譚∕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十二月發行上市,是室田義文在將近三十年後集結其生平事務而成的書)中所透露的訊息,伊藤其實是被人從車站二樓餐廳以法國騎兵步槍所射殺的,而非安重根由俄國軍官搶奪來的白朗寧手槍所殺害的,最重要的證據有二:一、子彈是從伊藤站立位置之右上方(高角度)射入的;二、伊藤身上的三處槍傷都是由法國騎兵步槍子彈造成的。 伊藤的隨行醫生小山,在伊藤過世後向法庭所提出的驗屍報告中,雖然也證實了伊藤是遭受步槍槍擊身亡,但卻堅持子彈是從水平的角度射入,而非如室田義文所說的是從高角度射入的。不過當時伊藤被刺的地點與時機等等,甚至於所使用的武器都太過敏感,有可能因此造成日俄關係再度惡化,為此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一八五二—一九三三)下達了封口令,慢慢的有關伊藤被刺的「二重狙擊說」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只是相關謎團仍舊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綜合這些人的研究,日本廣島文化學園大學(Hiroshima Bunka Gakuen University)教授、出身中國朝鮮族的學者兼作家金文學整理出三個方向: 一、由於伊藤對朝鮮的主統治主張是溫和且漸進式的,與原先日本國內激進派的主張差距甚大,因此伊藤是被國內的敵對政治勢力派人暗殺的。 二、刺殺伊藤的不是安重根,是受僱於日本軍部與日本內部右翼勢力的朝鮮浪人殺手所為! 三、安重根並非是單獨行動,他可能是眾多殺手之一。 當然仍然有許多學者堅持室田義文所說的毫無根據,因此要說清楚這件事的幕後真相,似乎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釐清所有疑點。 不過最特殊的是,當時在旅順監獄負責看守他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一八八五—一九三五)卻非常敬佩安重根的愛國義舉,在旅順監獄服務了十年後,千葉退伍返回故鄉宮城縣栗原市,他偷偷將安重根的遺墨供奉在家中的佛龕內,直到他過世之前,千葉每天早晚都會在佛龕前誠心拜祭安重根。 千葉十七去世後,他的家屬除了把他葬在當地的大林寺(屬曹洞宗)內,同時也將其私藏的安重根義士遺墨送到寺內供奉著。直到一九七九年安重根百歲誕辰紀念時,千葉家族才將安重根的遺墨歸還給韓國。一九八一年大林寺特別在千葉十七的墓旁建了一座「安重根義士紀念碑」。每年的九月二日、安重根義士的誕辰時,大林寺也會在寺內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