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是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全球超過50歲的女性有1/3、男性有1/5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因骨骼脆弱,若不防治,再骨折率將高達5-20倍。醫師提醒,及早篩檢骨鬆風險,及早介入治療,可預防骨鬆骨折與併發症對生活品質與生命的威脅。
64歲的許阿姨(化名)平日行走較緩慢,除了內科疾病外,也受嚴重背痛困擾,孝順的兒子上網查詢後,發現有些骨質疏鬆症的案例跟媽媽相似,以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推出的IOF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問卷,結果發現媽媽具有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高危險因子。
經就醫檢查,確診許阿姨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在醫師的建議下,加入了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接受骨鬆相關的評估,被診斷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要按時回診接受骨鬆藥物治療,並由個案管理師給予骨鬆衛教與定期追蹤狀況。
收治許阿姨的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骨質疏鬆症這種無聲的疾病,會使骨骼變得非常脆弱,甚至輕微的跌倒或碰撞也能造成骨折。台灣是一個快速老齡化的社會,據估計有50萬人患有骨鬆症,面臨痛苦而且失能的骨折之潛在高風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教授表示,骨鬆症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影響,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尤其是超過60歲的民眾更要注意。一旦發現有危險因子,應進一步請醫師進行骨骼健康評估。
IOF會長庫柏教授也警告,由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可導致長期失能,生活品質下降及喪失獨立性。因此,高危人群及時進行檢測並治療至關重要。
因此,IOF今年推出新的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表,透過線上問卷,只要1分鐘就可以評估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陳崇桓指出,IOF是全球最大的致力於骨骼健康和骨質疏鬆症預防的非政府組織,骨鬆學會也已完成新的風險評估表中文版,只要上網就骨鬆症的關鍵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老年人風險更高),50歲後發生骨折、體重過輕、身高下降、父母有髖部骨折或骨鬆的病史、患有可致骨質流失的某些疾病或服用可致骨質流失的某些藥物、吸菸以及過量飲酒等,簡單回答問題,就可提醒潛在的骨質疏鬆危險因子。
健康的骨骼可以使人站得直、站得穩,能夠積極面對衰老及維持獨立性,林高田呼籲國人,透過篩檢工具,獲知骨骼健康風險,再進一步就高風險介入治療,就有機會遠離骨鬆殺手的威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