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安社區2018年3月成立集貨運銷處理室,成為全國農村社區企業典範。 (記者翁聖權翻攝)責任編輯/李謙易 記者/翁聖權
理事長廖育諒獲2019農村領航獎
人口僅六百餘人的後壁仕安社區,堪稱全國農村社區企業典範。首創由社區居民集資、規劃興建具有儲藏、碾米、冷凍、烘乾、米食研發,以及展售等多功能的集貨運銷處理室,鼓勵地方創生,不僅提供居民工作機會、讓年輕人有信心根留家鄉,更具社會企業精神將盈餘回饋社區。仕安社區理事長廖育諒被南市推薦農村夥伴參加農委會2019年「農村領航獎」競賽,從426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領航獎30位得主之一,可說是台南農村之光。
南藝大學生駐點,協助仕安社區改造老屋。 (記者翁聖權攝)人口6百餘 65歲以上長者達2成
仕安社區位於台南市最北端後壁區之西部邊區,由於地處偏僻又是純農業區,謀生不易,年輕人需往外求職,導致人口外流,每年人口數均呈負成長,目前約有兩百餘戶六百餘人,其中65歲以上高齡者高達到20%。社區居民自行集資籌組生產合作社,希望借此增加社區居民工作機會,借農村再生計畫留住流失的青年人口。
購買9人巴士當社區長者就醫專車
社區理事長廖育諒在新營經營冷氣空調行,身為家中獨子與么兒的他,為了就近照顧高齡的雙親。因看到自己村落老人安養與交通不便問題嚴重性,為了營造友善老人的生活環境,廖育諒花了近40萬元購買一輛9人巴士,當作社區長者外出就醫的專車,還以每趟500元的工資僱請2名司機,輪流載需要看診的長者前往醫院。
仕安社區2018年成立集貨運銷處理室,理事長廖育諒(中)陪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右二)等視察碾米機等設備。 (記者翁聖權攝)發起社區合作社 契作無農藥稻米
廖育諒6年前更在仕安里發起成立社區合作社,以保證收購價格與保證品質方式,和農民契作4甲無農藥稻米,希望社區關懷據點與長青食堂能永續經營。這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吸引南藝大建築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學生前來駐點,協助從事「仕安米」品牌行銷與老屋改造。
廖育諒說,後壁仕安社區自100年起,參與行政院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2013年成立「仕安社區合作社」,由120多名居民集資成立合作社,致力於友善生產及加工體驗,目前已有12公頃契作面積,種植稻米及黑豆,鼓勵不噴灑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的無毒農作過程,讓農民及社區環境都健康。
展售自有品牌產品 回饋盈餘20%
2018年成立集貨運銷處理室,設有碾米機、烘乾機、米食研發室等設備,並展售自有品牌仕代平安米等產品。雖然合作社規模不大,但利用在地優勢發展出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且把20%的盈餘回饋到社區,作為社區長者供餐、醫療接送、兒童課輔、急難救助與環境維護的經費,不但增加就業機會,也使年輕農人願意根留故鄉,也讓社區發展得以永續經營。
仕安社區理事長廖育諒榮獲農委會2019年「農村領航獎」。 (記者翁聖權攝)盼用五分車鐵道 辦產地移動餐車
對於後壁仕安社區未來的發展願景,廖育諒指出,仕安社區範圍遼闊,且是全台五分車鐵道線最多之匯集地。目前五分車已停駛,鐵道線均成荒廢地,僅匯集點被綠美化,里民構思希望能由此匯集點往各鐵道線擴伸,全面進行綠美化,並設置出人行道和腳踏車道。
另在生產質優無毒之仕安米後,期盼社區能由此基礎加以拓展出網室蔬果栽培,並在五分車匯集點設置一部火車頭及幾個車廂,舉辦產地移動餐車,藉由緩慢移動的用餐環境,讓遊客一邊欣賞田園風光,一邊享用農村美食。
未來還希望將社區內重要道路旁部分空屋加以修繕,供做社區合作社販售產物中心及社區文物館,以帶動社區的繁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