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幽默人生>搶付帳爭埋單

■吳玲瑤  請人吃飯,一是感情交流相聚開心,二是所謂的social debt還人情,也有人就是愛當孟嘗君,喜歡請人吃飯,不是犯病,也不是犯傻,就是珍惜這份情誼。尤其老中聚餐時,過於熱情與大方常常爭著搶付帳,好像不搶付錢像是私德有虧,友誼有損的人,於是餐廳天天上演著爭付帳搶埋單的戲碼,真難為了收銀員不知如何擺平,餐後提高聲量的爭執成了一道有趣風景。  酒過三巡茶足飯飽,面對付帳時刻,一群人都爭著當豪爽義氣的有錢人,嚷著說:「讓我來,讓我來!」「您這樣就沒意思,太不給面子了,難道我連這點小錢都請不起?」爭得面紅耳赤,拉拉扯扯,你按著我手,我按著你包,深怕搶輸沒面子,甚至見過一張100元美鈔因為搶付帳的關係當場變成兩半。「我讓你收我的錢,你為什麼要收他的?」「你不收我的錢,我向你經理投訴你!」甚至相互威脅,要折斷對方的卡,「你再這樣以後咱就別吃了。」有時還會搶翻餐桌,扯破衣袖,你推我擠,或乾脆把對方遞給老闆的錢搶回來,換上自己的鈔票,即使付完帳了,客人還會不斷把錢塞過來,結帳者又必須塞回去,來來回回沒完沒了,似乎沒有用點特殊手段永遠搶不到單,最終爭到付帳權的人滿面自豪,仿佛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錢是小事,心意是大事,為了搶付帳,有人想出各種諜對諜的花招,高興於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聚會,也一面擔心做不了主人,一頓飯吃下來戰戰兢兢很緊張。權謀之計是一進門就去櫃台押信用卡,千萬叮嚀這一桌不能再拿別的客人的卡片,或者乾脆超額現金先扔給侍者,不然就是吃到一半尿遁法,假裝上廁所卻是真結帳,也有懷疑朋友會藉口上洗手間,跑去付錢,把真想去上廁所的人死死按在座位上。  推推擠擠好半天,搶買單的人腦裡翻出一本帳簿,今天你付錢,明天就該我,後天就該他,一來一往,彼此才能扯平。付帳兵荒馬亂中有人真搶,有人假搶,不好意思不「搶」,有人低頭找錢包,但錢包總找不到。念頭一轉,聰明人要懂得該收手時且收手,象徵性地搶上一輪就退出,面子顧全了,荷包更不空,但明眼人也能看出,在搶付帳時有人永遠搶輸,只聽得悻悻然說:「我人生總輸在起跑線上,但沒想到連買單都搶不過別人。」最後再加上一句:「下次我請你。」  老中搶付帳搶得不可開交,在同一餐廳吃飯的老美完全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剛剛看那一桌一起吃飯的朋友,一副有說有笑和樂景像,為什麼最後總是吵了起來,聲音越提越高,雖然聽不懂中文說什麼,看起來吵得很兇,幾乎到了動手的地步。有一次鄰桌的老美好奇來問是怎麼回事,我們隨意答說:「就是那位朋友,每次都搶付帳,如果搶輸了會不高興想揍人。」老美認為搶付帳是匪夷所思,為什麼有人爭著要吃虧?靈機一動突然冒出:「我有榮幸認識你那位朋友嗎?」

Read More

燒完紙錢要滅火 公墓提供水袋

 白河區公所於各公墓入口放置塑膠桶及水袋,供民眾取用。(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清明連假已近,白河區陸續有民眾返鄉掃墓祭祖。白河因最近發生數起焚燒紙錢引發公墓火警,白河公所特別於各公墓入口處放置塑膠桶及水袋供民眾取用,並隨時巡視加水,公所呼籲民眾善加利用,掃墓後務必將紙錢完全撲滅,才可離開。  白河區公所表示,為因應清明節連續假期掃墓祭祖人潮,市府整合警察、消防、交通、環保、殯葬管理所及區公所等等機關,全力投入清明掃墓便民服務工作。白河公所除加強轄區內公墓除草及環境整理工作外,納骨塔也全面推動「塔內不持香」、「香枝、金紙減量」、「紙錢集中燒」及「以功代金」等環保政策,提醒市民紙錢送交運鈔車前務必移除香腳、酒瓶及打火機等物品,避免不慎引燃發生公安意外。  白河公所請市民前往公墓掃墓祭拜,必須牢記「四不二記得」口訣,即不亂燒雜草、不亂丟煙蒂、不飛揚紙錢、不燃放爆竹、記得用水袋裝水滅火、記得收拾垃圾等,避免星火燎原、祝融之災,還給山林及祖先一個潔淨又美麗的綠地。  區長蕭福清呼籲,清明掃墓祭祖也要配合市府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所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做好自我防疫。

Read More

南智三校獲贈紅外線顯像儀

中洲寮保安宮捐贈紅外線熱顯像儀給和中、和小及南智,協助學校進行防疫。(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安南區中洲寮保安宮主委邱昭勝及和順國小會長聯誼會總會長方文豐號召保安宮委員及和順國小歷任家長會長,共同出資一起捐助南智、和順國中及和順國小安裝紅外線熱顯像儀,為學校防疫工作盡一份心力,也為師生的健康把關。  邱昭勝表示,目前疫情似乎沒有減緩的情形,除了勤洗手、戴口罩、落實良好衛生習慣之外,也希望透過宮廟的力量,一起為各學校的防疫工作把關,所以拋磚引玉由保安宮先捐助紅外線熱顯像儀給和順國中、和順國小及台南啟智學校,該儀器與機場、醫院檢疫是相同等級,為守護學子添加利器。  三校也派人員出席操作體驗說明會,以了解該儀器的功效及操作。三所學校校長表示,中洲寮保安宮長期扶助轄區學子,舉凡學生獎勵金、助學金及物資的捐助,讓這群學生得到保生大帝的護佑,也感謝宮內委員們助人為懷的愛心。  和順國小柯禧慧校長指出,學校配合衛福部疾管中心及教育部的指示,落實每天全校量測體溫,耳溫超過三十八度就請家長帶回休息,並且宣導勤洗手及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建立,務必做到防疫滴水不漏。

Read More

防登革熱 東興里動員滅蚊

 北區東興里長王泉尚在防範武漢肺之餘,不忘發動志工,進行里內環境打掃,防止登革熱病媒蚊孳生。(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天氣逐漸轉熱,登革熱蠢蠢欲動,加上近來民眾更為武漢肺炎所苦,北區東興里辦公處為免里民防範武漢肺炎時,忘了登革熱防治,在發動志工們打掃環境清除登革熱孳生源時,不忘宣導防範武漢肺炎。  東興里長王泉尚指出,近來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大家忙著防止武漢肺炎,但天氣逐漸轉熱,登革熱也不能忽視,因此決定發動里民,進行里內環境打掃,減少登革熱病媒蚊孳生。  志工在活動中心集合出發前,里辦公處還不忘幫志工們用酒精消毒手部、量測體溫、分發口罩等,防疫工作滴水不漏,王泉尚還不忘先宣導防範武漢肺炎,呼籲里民要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群眾多的公共場所及醫療院所,減少不必要的群聚感染。接著志工們更手持打掃工具,至里內進行環境打掃。  王泉尚說,防治登革熱清除孳生源「巡、倒、清、刷」四部曲,一定要務實。

Read More

新化太子宮現立杯 神明指示協助抗疫

新化太子宮出現立杯,主委李明瑞(右)和擲出立杯的鄭姓信徒都頗感驚訝。 (照片/李明瑞提供) 記者林偉民/新化報導  來自屏東的鄭姓信徒前天下午在新化區太子宮拜拜擲筊時,突然出現「立杯」,經廟方多次擲筊詢問,原來是主祀的中壇元帥將在原訂廿三日上午於廟埕發放的次氯酸鈉活動中共襄盛舉,廟方決定同時烹煮平安湯圓讓信徒吃平安,人神一起對抗武漢肺炎疫情。  新化太子宮主委李明瑞表示,新化太子宮主祀的中壇元帥,相傳是隨鄭成功部隊來台,太子宮是地方老廟之一,鄭姓信徒前天下午三時許到廟裡拜拜,並擲筊請示中壇元帥,沒想到竟出現一個「立杯」,鄭姓信徒大感驚訝,廟方人員擔心立杯情形被破壞,用金紙和紅布圍住周遭。 新化太子宮前早就張貼要發放次氯酸鈉的通告。 (記者林偉民攝) 李明瑞指出,這是太子宮這麼多年來首度出現立杯,研判中壇元帥有所指示,即請來耆老現場擲筊詢問「神意」,結果與鄭姓信徒及廟事都無關,最後擲筊詢問是否和武漢肺炎疫情相關,要共襄盛舉協助抗疫,竟連得七個聖杯,現場人員都感到驚訝,因為新化出身的市議員李偉智早就決定今天上午九時,在太子宮廣場發送次氯酸鈉(漂白水)給民眾抗疫,並早就透過各種管道宣傳。  立杯直到昨天上午七時許才倒下,廟方仍決定今天上午配合李偉智的次氯酸鈉發送活動,八時卅分先在現場分享平安湯圓讓信眾吃平安,九點再發放次氯酸鈉。

Read More

腓神經壓迫 男腳掌無法抬起

 腓神經病變是下肢最常見的局部神經病變之一,常見症狀包括小腿前外側麻痛、腳掌無力無法向上翹起(背屈)。﹙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一名60歲退休公務員,退休後在自己的開心農場當起「假日農夫」,一整天盤腿坐在地上除草後,站起時發現左腳掌無法抬起,行走時甚至差點因此絆倒,誤以為是中風。到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腓神經壓迫導致「垂足症」。  衛福部朴子醫院復健科羅嘉元醫師表示,腓神經病變是下肢最常見的局部神經病變之一,最常受到壓迫的位置在小腿外側腓骨頭附近。常見症狀包括小腿前外側麻痛、腳掌無力無法向上翹起(背屈)、小腿外側肌肉萎縮,更嚴重者可能會因此常踢到東西或無法跨越門檻而絆倒。  常見造成腓神經受到壓迫的原因有:長時間交叉腿坐姿(翹二郎腿)、膝蓋彎曲過久、跪坐姿勢太久、腓骨頭骨折或是腫塊壓迫。常見的族群則有上班族、檳榔西施、警衛、農夫、禪坐者。  腓神經在腓骨頭處受到壓迫導致垂足症,配戴塑膠副木避免腳掌下垂導致跌倒。(記者張誼攝) 羅嘉元醫師指出,腓神經在腓骨頭處受到壓迫導致垂足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給予適當的神經修復劑或肌肉鬆弛劑,讓受傷的神經肌肉組織恢復。物理儀器治療,例如:超音波、雷射及經皮電刺激止痛。配戴塑膠副木避免腳掌下垂導致跌倒。同時給予病人衛教,改善坐姿,避免翹腳或是盤腿坐。 腓神經病變是下肢最常見的局部神經病變之一,造成腓神經受到壓迫之因為長時間交叉腿坐姿(翹二郎腿)。(記者張誼攝) 如果上述治療後仍沒有顯著進步,可以安排「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可以清楚看到腓神經在何處受到壓迫,將藥劑在超音波導引下,準確注射到受損神經周邊,協助受損的神經重新修復,達到緩解神經壓迫症狀。藥劑內容物最常見的是葡萄糖水,醫師會根據病人狀況和損傷輕重程度,建議適合的注射藥劑與注射次。

Read More

轉傳銀行顧客無罩被捕 送辦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長輩群組中竟意外出現「假訊息」,稱廿一日一名顧客沒戴口罩、遭警方逮捕、等待檢驗等。市警二分局惟恐假消息引發恐慌,立即展開追查。警方廿二日循線找到一名四十多歲婦人,婦人表示「只是想提醒大家」,訊後立即被警方依武漢肺炎特殊條例送辦。  市警二分局廿一日接獲情資,發現一年長者較多的「早安圖群組」中,傳出一段錄音檔,內容直指「武漢肺炎疫情」,錄音內容中一名女姓指控廿一日於中西區某銀行,突然有一名剛從英國回來的顧客進入,沒有戴口罩其中有民眾害怕報警,警方也到場將該顧客逮捕,現正在檢驗中,女子更強調「分行長是她丈夫朋友」。  市警二分局獲報清查勤務,發現當日並未從銀行「逮捕」人回來,且負責人職稱明顯有誤,沒有所謂的「分行長」訊息的可信度明顯存疑,且已錄音轉傳可能是造謠者有意避免被截圖蒐證,警方也立將錄音檔轉錄文字,同時展開追查。廿二日立即將涉嫌造謠的婦人通知到案。  該名年約四十歲的婦人向警方表示,轉傳訊息純粹是「想要提醒大家」,然而這項訊息卻未經向警方或相關單位進行求證,僅是出自不明「分行長朋友的妻子」的片面指控,疑有造成民眾恐慌疑慮,訊後立即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十四條之散播有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將婦人送辦。

Read More

醫護堅守崗位 民眾堅守在家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光田綜合醫院醫護人員呼籲民眾暫時不要趴趴走,降低傳染風險。(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持續延燒全球,而第一線防疫人員就像太陽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光田綜合醫院在開刀房的醫護人員同樣身處在醫療環境,他們用了自己的方式唱了「太陽」這首歌用愛防疫,他們說,沒有厲害的合音,只有一顆真誠的心,防疫人人有責,戴口罩、勤洗手,暫緩出國旅遊,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光田綜合醫院醫護人員說,其實疫情發展至今除了擔心恐慌,帶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感動,不管是疫情指揮中心、政府官員、醫護人員、檢疫人員、警消、國軍、機場人員、口罩國家隊、物流、藥師藥局、新聞媒體等,就算不是相關行業,我們覺得每個能保護好自己的人也很重要,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為這個社會默默的付出,為防疫貢獻一己之力,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好好感謝,就算世界遺棄台灣,也要奮力發光,讓我們一起用愛守護台灣。 光田綜合醫院開刀房醫護人員同樣身處在醫療環境,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唱了「太陽」這首歌用愛防疫。(記者陳金龍攝) 光田綜合醫院呼吸治療師表示,最近個案急劇增加讓大家很緊繃,因為這1、2週是關鍵期,也一直宣導大家不要去公共場合,還想我們要怎麼宣導一般人待在家裡,不要出門趴趴走,這幾天在國外網站看到醫療人員的宣導字句,很想拿來引用,但想身為小小呼吸治療師的只能夠盡一份心力,拿出紙張寫出一些字句拍了幾張照片宣導大家。  呼吸治療師們想表達的是:「我們醫療人員,為了你們我會堅守崗位共同抗疫,但身為一般民眾的你們可以做的就是為了我們,盡量不要去公眾場合趴趴走,請你們堅守在家共同防疫。」

Read More

武肺一家3口 治癒又復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武漢有一家三口染上武漢肺炎、治癒出院後檢測卻全部「復陽」,其中70歲的老人甚至病情加重。有醫師分析,病人可能符合出院條件,但體內病毒沒有完全清除,存在「假治癒」的現象。  人民日報主辦的健康時報21日報導,一名武漢醫生表示自己在門診遇到上述情況。原本治癒出院的患者出現病情反覆,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  浙江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醫療總組長、浙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成波說,他遇過的例子是一名68歲的男性曾因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治療22天,達到了出院標準後出院,但是8天後又出現發燒現象。  喻成波認為,核酸檢測復陽有可能是因為患者雖然符合了出院標準,但是其體內尤其下呼吸道依然存在病毒,繼而造成了病情有些反覆。此外,核酸檢測取樣時可能有偏差,會存在取樣差異的情況。  他表示,復陽病人的情況不外乎兩種,多數在復陽後症狀並不嚴重,救治後能再次治癒出院;但也確實有部分患者,復陽後病情反而比之前更嚴重。這可是能是患者本身有一些基礎性疾病,導致病情反覆。  喻成波提醒,面對目前出現的少部分「復陽」病人不必驚慌,但還是建議所有治癒的患者,在出院一個月後回醫院進行一次病毒抗體檢測後續追蹤。

Read More

羅竹芳獲頒OIE傑出貢獻獎

 長期研究蝦白點病的羅竹芳教授將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頒發傑出貢獻獎。(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講座教授羅竹芳,二十多年來長期投入研究對蝦類危害最嚴重的蝦白點病,近期又研究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對全球蝦類養殖學術暨產業影響深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肯定其貢獻將頒予傑出貢獻獎,她也是台灣第一位獲此榮耀的學者專家。  一九九二年蝦類養殖爆發「蝦白點病」,當年因疫情衝擊,全球養殖蝦產量驟減一成多。正當全球對蝦白點病束手無策時,原本沒有甲殼類動物相關研究經驗的羅竹芳,在強烈使命感驅使下,於一九九四年毅然投入這陌生的領域。  羅竹芳印象深刻的說,開始做蝦白點病研究時正是農曆春節,但心裡壓根忘了過年這件事,每天都浸在實驗室裡,分秒必爭搶時效,在實驗室以最短時間,純化出蝦白點病的病毒,得到病毒DNA。一路走來,羅竹芳教授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也喚起學術界重視海洋無脊椎動物與病原互動及防禦機制的研究,更促使蝦養殖在生物安全上的運作與改革。  最讓羅竹芳教授引以為傲的是,一開始科學家從電子顯微鏡觀察,認為蝦白點病是桿狀病毒所致。但羅竹芳從核酸序列及病毒組裝方法上推論,堅信應是新病毒造成。五、六年後國際病毒協會正式認定,蝦白點病是新病毒導致。多年的研究與付出,羅竹芳教授所主持的實驗室也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任命為參考實驗室。  數年前蝦類又出現新興疾病—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所造成的損失嚴重程度與蝦白點病不相上下。羅竹芳教授實驗室再次經由會員國推舉、被OIE任命成為目前全球唯一的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參考實驗室。  羅竹芳教授在今年二月屆齡退休,雖然退休,但對蝦類研究的熱情絲毫未減,現正於花蓮建置國內第一個結合智慧養殖設施的標準化蝦類養殖專區,要將畢生的蝦類學術成果,繼續回饋給社會,為台灣蝦類養殖產業扎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