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開學在即 3劑疫苗打了沒? 小一家長注意

 國小生學子入學前須完成三劑疫苗,須繳交「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才能入學 ﹙記者張誼 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國小今年開學日為8月31日,國小生學子入學前須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一劑」及「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四合一疫苗」等3劑疫苗,家中準備升上一年級,邁向學習新階段的孩子是否都已完成接種了呢?請家長利用暑假趕緊接種,提高抵抗力保護未來的主人翁。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也是健身教練的陳彥志,利用健身器材教阿公阿嬤健身。(記者陳金龍翻攝) 嘉義縣衛生局代理局長趙紋華指出,依據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系統統計資料,至109年8月10日止,嘉義縣109年度即將入學的新生計2760人,其中「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率為94.64%、「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一劑 」接種率為94.13%,「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四合一疫苗」接種率為92.72%,上述三項疫苗全數完成率僅90.94%,尚有250位學童未完成三劑接種。  趙紋華提醒,今年開學日為8月31日,新生須繳交「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請家長現在就檢視家中寶貝的兒童健康手冊,出生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要接種的3劑疫苗是否皆已完成接種,若尚未完成,儘速帶家中寶貝到合約醫療院所完成應接種疫苗;準時繳交「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不讓孩子一開學就成了「遲交大王」,如有相關預防接種問題請洽詢嘉義縣各鄉鎮市衛生所。

Read More

銀髮族上肌力班 對抗肌少症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志教阿公阿嬤健身,幫助長輩增加肌力,預防跌倒,減少受傷機會。(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弘道老人基金會舉辦不老肌力班,邀請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志檢測長輩的肌肉和體能狀況,教導深蹲、分腿蹲、伏地挺身、硬舉等動作,幫助長輩增加肌力,預防跌倒。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15位阿公、阿嬤參加不老肌力班,平均年齡68歲,首次踏進健身房,最年長的75歲黃福全,肌力訓練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  陳彥志醫師先請長輩實測肌力檢測中的3個項目,首先針對身體組成進行測量;接著為了解長者之核心及踝關節肌力狀況進行過頭深蹲檢測;最後測試握力部分。 若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代表有肌少症。陳彥志表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握力都會退化,所以需要加強長輩的負重功能。 在醫師指導下,長輩也首次嘗試健身器材,生活中起、坐、爬、撿東西、抱重物、上下樓梯等動作,都需要下肢肌力,利用大腿推蹬機訓練正確使用臀、腿力量,可以減輕膝關節壓力。滑輪水平拉則是訓練背部和肩膀穩定肌群,強化肩關節肌力,可以預防五十肩。 74歲陳玉遜阿嬤說,平常會拉筋、做健身操、走路、健走,每天大概半小時,但曾經在跳排舞時跌倒,所以不敢嘗試太劇烈的運動,她很期待能在肌力班學到不一樣的健康觀念和運動方式。 陳彥志指出,關節炎、骨質疏鬆,除了骨頭的問題,很大因素是來自肌力流失。因為肌肉力量不足,造成關節過度承重,也會造成關節炎;身體長期不動,長期沒有負重,造成骨質流失,所以需要用漸進安全的方式讓長輩重新找回肌力,找回骨質。肌力訓練沒有年齡限制,透過專業教練指導,先建立正確的關節活動度和正確動作,再從徒手動作慢慢進階到負重,最後才是背槓。

Read More

德普篩壓垮量能 地方促調整

 中央社/柏林23日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出現疫情復燃,德國規定8月8日起凡是自疫情高風險地區回國者,一律強制篩檢,但此舉已讓實驗室不堪負荷,有地方首長與病毒專家認為這種入境普篩作法應有所調整。  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報導,隸屬德國聯邦衛生部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有鑑篩檢量大增而在21日提出警告,須從事篩檢工作的許多實驗室也反應試劑取得變難,篩檢爆量的主因與聯邦衛生部要求自高風險返國者須強制篩檢的措施有關。  柏林醫學大學夏里特醫學院首席病毒學家卓斯騰建議終止免費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因為各實驗室已瀕臨飽和。他在一封給柏林市長穆勒與相關人員的信里指出,機場的免費篩檢已難持下去,因相關量能已耗盡。  在這封卓斯騰參與署名的實驗室管理單位內部信函裡還指出,柏林的各實驗室這幾週下來已難繼續為返國旅客化驗篩檢。  漢堡市長茨恩雀爾接受明鏡周刊訪問也表示,自高風險區返國的篩檢政策難以落實,批評衛生部長史巴恩犯下嚴重錯誤,為了不實施隔離而採普篩,恐出現漏網之魚,防疫配套不能缺乏隔離。  茨恩雀爾表示,聯邦衛生部的政策制訂過程不完備,他會在幾週後為討論當前防疫而登場的邦總理會議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法。他主張所有從疫情高風險區返國者必須先隔離5天後再接受篩檢,只有篩檢呈陰性者才能與別人接觸,篩檢需採自費,否則對許多犧牲出國者不公平。  茨恩雀爾的看法與德國部分其他地區不同,像在巴伐利亞邦,即便不是從高風險區返國者也需篩檢。茨恩雀爾對此表示,他認為若感染是發生在公司或設施內,可能就有必要對大量的人篩檢,但現在對正常人口普篩沒有道理,也會妨礙目前對緊急個案的篩檢量能。

Read More

威爾史密斯克服恐海症 下海摸鯊魚

好萊塢演員威爾史密斯(前)表示,小時候看了電影「大白鯊」之後產生恐海症,卻得在Discovery「鯊魚週」節目中,與虎鯊近距離接觸。 (Discovery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以動作片聞名全球的好萊塢演員威爾史密斯,自曝看了電影「大白鯊」之後產生恐海症,他卻得在Discovery「鯊魚週」節目中,與虎鯊近距離接觸。  Discovery每年經典節目「鯊魚週」,即日起到28日將在Discovery頻道登場。繼美國奧運金牌泳將費爾普斯先前與大白鯊PK游泳後,今年換成威爾史密斯現身「威爾史密斯會鯊魚」節目,與鯊魚面對面。  「同樣是危險的活動,高空跳傘或海底潛水如果要我擇一,我會選前者。」威爾史密斯飾演過星際警探、拯救地球無數次的超級英雄,其實40歲才開始學游泳。  鮮少在鏡頭前表現害怕的威爾史密斯,在節目分享:「我從小就怕海,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海裡有鯊魚。」小時候看了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大白鯊」後,害怕鯊魚從水龍頭跑出來,連澡都不敢洗。  他透露:「這個恐懼甚至存到了我的潛意識。我記得有一次和母親談起小時候溺水、瀕臨死亡被她救起的經驗,母親很驚訝地告訴我,這件事情從未發生過。她說,每次去海邊的時候,就連讓腳指頭碰到一點點的海水,我都不願意。」  但因演員工作關係,他經歷許多突破,也得到獎項和認同,「我希望在心靈精神上能有更多的突破和成長,我開始將所有害怕的事情列出,並開始克服接觸他們,海,就是其中之一。」  威爾史密斯在「威爾史密斯會鯊魚」節目中,前往澳洲大堡礁與巴哈馬的鯊魚海溝,進入鯊魚出沒的水域,與巨大的虎鯊在水中面對面,甚至要用手接觸虎鯊的鼻子,面對自小對大海的恐懼。

Read More

外國人居檢後 自費採檢待研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外國人居家檢疫後自費採檢之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4日表示,目前有此考慮,但尚未提報規劃,將俟專家會議審查後決定相關策略。另對上海又台灣輸出個案,也將進一步追查。  由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向媒體透露,將研議外國人居家檢疫後自費採檢,對此,莊人祥表示,主要是考量有些外國人生活習慣上的不同,例如「不習慣戴口罩、有感冒症狀不會就醫」等,所以目前指揮中心的確有在討論該政策。  不過,莊人祥表示,有關外籍人士居家檢疫後自費再採檢,目前還沒有正式規劃,程序上會先有規劃案先提到專家會議上做討論,研議可行性後,再根據專家意見擬定相關策略。  此外,有關上海24日上午通報有1例台灣輸出病例,據媒體報導,個案為台灣居民,平時在台灣生活,8月15日從台北飛往上海浦東機場。對此,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經連絡上陸方,但還對方還沒提供相關資訊。  不過,莊人祥說,據側面了解,這個案例也是在8月15日到19日連續採檢5天,但結果是只有中間是陽性,其他前後兩天都是陰性,狀況也是蠻特例的,且跟國人去上海後意外確診的案例相似,要等對方提供更詳細的資料,才能進一步研判。

Read More

密契爾狂砍51分砸金塊 爵士聽牌

猶他爵士後衛密契爾狂砍51分,助爵士以129比127險勝丹佛金塊。 (路透)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美國職籃(NBA)猶他爵士後衛密契爾今天狂砍51分,助爵士以129比127險勝丹佛金塊,季後賽首輪以3比1領先,取得聽牌優勢。  爵士與金塊在季後賽首輪碰頭,爵士明星後衛康利為迎接兒子出生,先前向球隊告假,前一役歸隊後,率爵士在7戰4勝制的系列賽中以2比1領先。  兩隊今天戰況膠著,上半場結束,金塊僅以65比64領先爵士,第3節爵士的克拉克森、康利輪流砍進三分球,助爵士以97比89超前。  爵士決勝節最多握有雙位數領先優勢,但金塊仍不放棄,靠著莫瑞連得7分,縮小比分,隨後在倒數4分47秒時,補上一記三分球,追成108比109。  爵士密契爾讀秒階段同樣在外線還以顏色,隨後6罰中5,讓金塊無力扭轉戰局,爵士最終以2分差勝出。  密契爾繼季後賽首戰攻下57分後,今天得分再度出現5字頭,拿下51分、4籃板、7助攻,康利、克拉克森各進帳26、24分。金塊以莫瑞表現最佳,斬獲50分,外線15投9中,外加11籃板、7助攻。  根據ESPN Stats & Info統計,密契爾、莫瑞締造NBA季後賽史上首度同場兩隊都有球員轟下至少45分的紀錄。

Read More

茶金開拍挑戰6語言 演員撩落去

公視與客委會聯手推出《茶金》,24日在台北大稻埕開拍,郭子乾、溫昇豪、連俞涵挑大梁。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苦力》、《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後,公視與客委會聯手推出《茶金》(前名《茶金歲月》),24日在台北大稻埕開拍,郭子乾、溫昇豪、連俞涵除了華語,還要挑戰海陸腔客語、閩南語、英語、日語四種語言,直呼難上加難。  由公視自製、瀚草影視協拍,網羅《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等金鐘主創團隊,劇中使用海陸腔客語、閩南語、上海話、華語、英語、日語等六種語言,以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備受矚目的林君陽導演表示:「因為沒拍過時代劇,更想要挑戰自己!」  郭子乾在劇中飾演台灣最大茶業出口商「日光公司」董事長吉桑。母親為客家人的他,從小耳濡海陸腔,略能聽得懂,但卻不會說,沒想到,透過工作回頭去學說媽媽的母語,希望自己講的客語不要讓演對手戲的演員發笑才好。  溫昇豪則說,30歲接拍客家電視台的戲,才開始學講四縣腔,在《茶金》中飾演美援顧問公司特別助理KK,學習海陸腔有時有點卡關,幸而劇中講客語的機會比其他演員低,多是一些簡單的禮貌性問候語,較為容易。  連俞涵在劇中從青年演到「紅頂女商人」。從答應接下這個角色開始,就做足功課、卯足全力,「人生,白活了!會的都派不上用場」消瘦許多的她還笑說:「學客語就會變瘦」,為了琢磨好「紅頂女商人」,她決定放手一搏,「把自己扔光了去演吧!」

Read More

水利建物檢查評比 南市獲全國優等

經濟部評審委員至台南市督導考核溪尾排水出口大型閘門。 (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經濟部一0九年水利建造物檢查督導作業考核結果出爐,台南市榮獲六都中前二名全國優等的優異成績。  水利局表示,南市幅員廣大,市管區域排水多達一百六十三條,數量為六都最多,占六都總數的三成。今年的定期檢查工作,已於三月中旬完成,檢查項目包括市管區域排水、滯洪池、分洪設施、水門、抽水站,總共完成三千八百四十一個檢查紀錄,並輔以UAV協助人員抵達隱蔽難以檢查區位,完善全面檢查工作。同時使用水利建造物巡查APP,並整合水情防汛系統,進行智慧化管理。  水利局說,台南市在經濟部水利建造物檢查督導作業考核中榮獲六都中前二名,展現市府對各項水利建造物的檢查與維護工作之重視,落實「環境永續」政策有成。市府也早在今年四月召集南市水利建造物檢查及安全評估小組,進行水利建造物檢查的督導及複查工作,並聘請專家及小組成員至現地抽檢後提出多項建議,使水利建造物檢查工作更加完善。  水利局長韓榮華強調,今年能夠獲得經濟部肯定,是市府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現為防汛期間,維護管理工作不間斷,如達到不定期檢查啟動標準,水利局立即辦理不定期檢查,確保設施功能以維護防洪需求,提供市民安心居住的環境。

Read More

蔡育輝建議用歲計賸餘建設溪北

市議員蔡育輝要求市府歲計賸餘經費,應用來發展溪北建設。(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縣市合併後至一0九年七月底為止,溪北人口已銳減三萬四千餘人,市議員蔡育輝廿四日強調,市府過去五年的歲計賸餘達一百五十五億餘元,這些經費應用來發展溪北,讓年輕人能找到好工作及生活,遏止溪北邊緣化的速度。  蔡育輝指出,溪北「歹賺吃」是人口不斷外流的重要因素,每次看到戶政單位的人口數統計,就讓他對溪北的未來感到憂心。縣市合併時,台南市總人口為一百八十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四人,到今年七月底為一百八十七萬七千兩百九十四人,總數僅增加三千五百人,但溪北十七區人口卻銳減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人。  這些人為什麼不見了?蔡育輝說,溪北僅有新營工業區及柳營科技園區,大企業數量有限,年輕人缺少高薪、有發展性的工作機會,只得往都會區去討生活。人口越來越少,地方經濟就難以活絡,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會促使溪北更加沒落。好不容易爭取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動土兩年多了,卻不知何時可以蓋好?  根據市府統計,過去五個年度台南市均有歲計賸餘,一0四年度賸餘二十點八一億元,一0五年度賸餘零點三三億元,一0六至一0八年度各有三一點四七、五三點四七、四九點二六億元。蔡育輝表示,這些經費應該用來建設溪北,讓溪北能夠跟上府城的腳步,成為宜居城市。  市府表示,台南重大建設集中在溪南有其結構性因素,市府會落實均衡區域,不會漠視溪北。

Read More

男童構音異常症 口罩是禍首?

男童接受專業的早期語言復健治療,由語言治療師帶領透過圖卡等遊戲,進行正確發音,講話音準也越來越清晰。(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4歲男童剛上幼稚園後被老師發現講話口齒不清,建議家長詢問復健科醫師專業意見,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表示,經過發音評估及語言發展篩檢測試,男童是罹患構音異常症,後續安排接受語言復健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否與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家長、老師、小孩都戴著口罩,讓小孩看不到大人的嘴形和聽不清楚發音而造成,值得觀察及注意。  4歲男童由媽媽帶到澄清醫院復健科求診,據媽媽的表述,在今年初起的幾個月期間,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她下班回家後常常依然戴著口罩與孩子相處和互動,因為深怕從外面把肺炎病毒帶回家傳給孩子,後來經幼稚園老師提醒,才發覺自己的小孩好像說話的發音有點問題而趕緊求醫。  趙明哲表示,經檢測男童的智能、聽覺和構音器官都沒有問題,再進一步深入評估其發音功能,察覺他的發聲不準,ㄊ、ㄉ分不清楚,將湯講成當;ㄍ和ㄎ不分,將哥哥說成顆顆。也有規律性的遺漏,如將通講成翁,漏掉音節中ㄊ的發音,因此診斷為構音異常症,安排接受專業的早期語言復健治療。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說,目前學齡前6歲以下的小孩,發生構音異常的機率約10%,除了智能、聽覺、構音器官問題外,大部份是屬於機能性的構音異常。(記者陳金龍攝) 趙明哲特別關注男童媽媽提到戴口罩的問題,認為小孩在學習語言期間,是透過觀察大人的嘴形、臉部表情和清晰發音的聽取,父母或老師若長期戴著口罩和小孩互動,多少還是會影響小孩學習語言的進展,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科學統計分析與論文發表,但是在以往幾乎不可能所有成人長時間都穿戴口罩與稚齡小孩互動,只有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才出現這樣特殊的口罩文化,值得家長和幼稚園老師注意。  趙明哲指出,這名男童經接受語言復健治療,由語言治療師帶領透過圖卡、故事書、口腔運動遊戲,進行嘴唇、舌頭、臉頰肌肉的訓練正確發音,每週1次約30分鐘,小孩家長在私人場合與空曠戶外也脫下口罩與小孩說話互動,3個月來已有很大的進步,講話音準也越來越清晰。  趙明哲說,目前學齡前6歲以下的小孩,發生構音異常的機率約10%,除了智能、聽覺、構音器官問題外,大部份是屬於機能性的構音異常,也就是學習某些發音比較緩慢,這些孩童經過專業語言復健治療幾個月之後,通常會有很大的改善。  趙明哲也提醒,在武漢肺炎未絕跡之前,外出戴口罩將是民眾生活的日常,目前台灣疫情受到控制,家中若有正在學語的稚齡小孩,在透明口罩尚未大幅量產前,成人可以適時脫下口罩與小孩對話和互動,以免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