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百歲嬤 獲頒人瑞大學博士

華山基金會善化愛心天使站替林方樣阿嬤慶祝百歲生日,市議員林志展則幫阿嬤戴上人生博士的博士帽。(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善化報導  華山基金會善化愛心天使站,十六日幫在地的百歲阿嬤林方樣慶生,現場頒贈特製的「人瑞大學」榮譽博士證書,市議員林志展也幫阿嬤戴上博士帽,並捐款五萬元給華山基金會,協助推動獨居老人照顧工程。  華山基金會善化愛心天使站,昨天在嘉南社區發展協會舉辦十四週年感恩活動,同時幫九月剛晉升百歲人瑞的林方樣慶生,林志展、善化區公所主秘胡勝揚、嘉南里長林儀伍及社區老人家與華山志工三十幾人,幫阿嬤唱生日快樂歌,並獻上蛋糕,由阿嬤將蠟燭吹熄,現場氣氛熱鬧又溫馨。。  由於晉升百歲相當難得,華山基金會也特別幫林方樣阿嬤穿上紅色的博士服,並邀請林志展為阿嬤戴上博士帽,頒發「人瑞大學」榮譽博士證書,大家對於阿嬤能夠開心的活到一百歲,也都獻上誠摯的祝福。  華山基金會表示,林方樣阿嬤這個月滿百歲,除了重聽外,原本身體硬朗,會自行走路,常可看見阿嬤走路到嘉南社區活動中心參加活動或者到鄰居家串門子,但不久前走路跌倒,因年歲已大,醫師不願開刀,只能坐著輪椅行動,目前身體還算硬朗,平常飲食都是粗茶淡飯,生活簡約。  基金會也說,林方樣阿嬤育有兩子四女,長子與兩個女兒已過世,因此目前與小兒子同住,五代同堂,平常性格樂觀。  華山基金會目前正全力推動「人瑞服務個案」,全台已逾兩百例,希望透過健康長者的帶領,讓獨老的照顧更能獲大眾的重視與關懷。

Read More

台南醫法論壇 共創醫法病三贏

「台南醫法論壇」昨天在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行。(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地檢署檢察官謝欣如說,醫療法為防範醫療暴力所修訂條文,增加對醫事人員與緊急救護人員的保護,檢方更成立醫療專責小組,一旦發生醫療暴力事件,將積極介入偵辦,達到「通報快、處置快、起訴快」目標,確保醫護人員安全,並達嚇阻效果。  台南市醫、法界最重要交流「二0二0台南醫法論壇」,十六日下午在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國際會議廳登場,由台南市醫師公會、台南地檢署和南市衛生局共同主辦。探討議題包括醫療暴力及醫療爭議,分析醫療爭議調處,及如何藉由「修復式司法」修復醫病雙方信賴關係。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期盼強化醫法交流,達到醫、法、病三方共贏。(記者葉進耀攝) 醫界、法界及市府官方代表都出席,包括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台南高分檢檢察長張清雲、台南地檢署檢察長葉淑文,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許雅芬及新任的衛生局長許以霖等。陳相國在論壇開場致詞,表達上任兩年多來對醫法論壇的重視與期許,企盼強化醫法雙方交流,達到醫、法、病三方共贏。  同時擁有醫師及律師雙執照的鍾侑谷及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衛福部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分別說明「醫療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並介紹「修復式司法」的概念,期能提供解決醫療爭議的新方向,讓醫師不再防禦性醫療,病人也不再遺憾;衛生局醫事科長陳明旭分析醫療爭議調處的現況;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許雅芬介紹醫療爭議的民刑事與行政程序,提醒醫療糾紛,可善用衛生局的醫療爭議調處和區公調解兩種簡便方式,達到訴訟外紛爭解決。  經過近三個小時熱烈討論,溝通交換意見,圓滿劃下句點。陳相國說,期待一次次的醫法論壇,可以讓醫界更了解法律,避免無心觸法,熟悉醫療暴力通報機制,也可以讓法界更了解醫療常規、醫學的限制與不確定性,做出最妥適的裁判,共創醫療、司法及民眾三贏。

Read More

口罩雙鋼印標示延至24日實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方便民眾辨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表示,原訂17日起實施國產製平面式醫用口罩雙鋼印標示,因作業不及,將延至24日起實施。  為杜絕不肖廠商混用偽標口罩,指揮中心祭出台製口罩自17日起,須逐片印上「MD」及「Made In Taiwan」雙鋼印標示,惟因鋼印滾輪不及到貨安裝,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延後至9月24日起實施。  實名制網路與超商預購,自第18期(取貨日期10月12日至25日)起,開始販售雙鋼印口罩;預購第16期、17期未領取口罩民眾,可循補領方式於次二期(第18期及19期)補領。  陳時中也表示,為全面清理市場,將先恢復全面徵用國產口罩,俟口罩市場和藥局通路都穩定後,才會恢復每天800萬片定額徵用。  陳時中指出,國產平面式醫用口罩標示雙鋼印,僅為方便民眾辨識,醫療防護效果沒有相同。  為因應一般民眾自行使用需求,陳時中也表示,每人可攜帶250片內口罩(醫療與非醫療合計)入境,無需經過許可或申請。

Read More

提高防災意識 宅港國小獲贈頭套

前大台南家長協會理事長吳燕卿(左)贈送學甲區宅港國小防災頭套,由校長曾千純代表接受。(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全國防災日前夕,前大台南家長協會理事長吳燕卿贈送學甲區宅港國小防災頭套,讓學童練習防震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提高地震發生時應變能力。 宅港國小校長曾千純表示,吳燕卿對偏鄉學校十分關心,經常結合社團送資源送到小校,為提高學童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特別在全國防災日前夕,送來五十五頂防災頭套,讓學生十分開心。 收到防災頭套後,師生們到教室示範練習,模擬地震發生時,學童要趕緊戴上頭套、趴在桌子下,手抓住桌腳,背向窗戶,待地震搖晃強度變小,就準備避難逃生。 吳燕卿看到學童演練相當逼真,他表示,這頂防災頭套平時可作為午睡枕、靠墊,一旦地震發生時,可以戴在頭上保護頭部安全,非常實用。學生則說,紅色防災頭套好可愛,地震發生時戴在頭上,還可以保護頭部安全,平常又能當午安枕,趴在上面睡覺非常舒服,睡醒後覺得精神百倍,下午就可以好好上課。

Read More

感謝教師 黃偉哲:考績獎金提前半個月發放

市長黃偉哲頒獎表揚獲全國師鐸獎的多位得獎者,並感謝老師,祝福老師天天快樂。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教育局十六日舉辦教師節表揚大會,表揚獲得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等八百餘人,由市長黃偉哲頒發獎牌。黃偉哲表示,隨著資訊取得的多元,讓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變成互相學習,循循善誘,感謝老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為教育的付出,祝福大家天天快樂。他也宣布,今年的考績獎金將提前半個月發放。  教師節即將來臨,教育局昨天下午在樹谷音樂廳舉辦教師節表揚大會,由安慶國小合唱團演唱教師節主題歌曲揭開序幕,隨後播放《老師我的愛》音樂MV,最後由黃偉哲及與會貴賓,一起舉著「THANK YOU」的牌子,感謝老師為學生教育的辛苦付出與奉獻,最後由黃偉哲一一頒獎給獲獎及受表揚的老師。  黃偉哲表示,教師節只有一天,但老師對學生的付出卻是三百六十五天,尤其現今資訊取得管道多元,以前師生間「教與受」的關係已經改變,成為互相學習、循循善誘的關係,感謝教師對教育及學生的付出,祝福所有的老師天天快樂。  昨天的表揚大會中,共表揚榮獲全國師鐸獎的新營國小校長賴昭貴、西門實小校長呂翠玲、大橋國中教師蔡幸君等三人及兩名獲得全國教育奉獻獎、二十四名南市師鐸獎老師與其他優良特殊教育人員、服務滿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資深優良教師等共八百餘人。

Read More

機關學校用電異常 專家助查漏

節能輔導團至太子國中球館會勘排風扇運作和使用情況。 (秘書處提供)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許多機關用電異常,秘書處扮演「管家婆」角色,邀請專家學者成立節能輔導團,前往各機關學校實地輔導,才發現有的單位冬天也在吹冷氣或是習慣「身處寒地」,全被開立「用電診斷書」改進。  秘書處指出,從各機關、學校用電情況發現,其中有五處機關、學校用電異常偏高,且沒有原因,如學校用電和去年相較突然暴增,但並無舉辦大型活動或生員增加,因此委託崑山科技大學節能診斷中心和市府合作,成立節能輔導團,提供專業技術協助,提升用電成效。  節能輔導團由副市長許育典擔任召集人,定期檢討機關學用電情況,其中警察、教育、消防、環保局所屬單位,包括白河分局、太子國中、子龍國小、歸仁分隊、官田清潔隊,用電成長率激增,被列為首波優先輔導對象,雙方除進行意見交流,並現勘空調、電熱水器、飲水機、辦公室燈具等主要耗電設備。  輔導團發現,許多單位冬天也吹冷氣、或是度數開很低,有的是沒有養成省電觀念,缺乏自律精神,都由輔導團開立「用電診斷書」,協助改善。  秘書處指出,輔導團建議白河分局空調加裝循環扇、資訊機房內隔間,以減少冷氣運轉等;太子國中建議全面汰換LED、加裝太陽能熱水器及加強宿舍冷氣管理等。崑山科大節能診斷中心教授王瑋民表示,希望藉由各種節能技術,提升耗電設備功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耗失。

Read More

永康國際青商會 展現年輕人熱情活力

永康青商會凝聚著年輕人的熱情和活力,認真行公益。 (記者張淑娟攝)  責任編輯/楊郅如 記者/張淑娟  青年領袖搖籃台南市永康國際青商會,不只讓青年相互學習成長,更著力於社區公益活動,今年武肺疫情,他們更力挺第一線醫護人員,年年為血荒盡心力,對維護在地的環境更不遺餘力,讓大家看到年輕人的熱情和活力。  永康青商會對公益活動不缺席,今年武肺疫情時,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累壞了,永康青商會會長林冠維與各會友特別舉辦「手護我,守護您」活動,捐贈護手霜給永康奇美醫院的醫護人員,保護醫護人員的手。 林冠維有子萬事足,同時也用心帶領永康青商人為社會服務。 (記者張淑娟攝) 服務社會 捐血助人刷新紀錄  林冠維加入青商會5年,他認為,時代考驗著青年,青年也要訓練自己服務人群,因此加入青商之後,努力訓練自己成為青年領袖,帶著青年一起服務社會。接任會長之後,他期許每位青商人都是意見領袖。  今年因武肺疫情,林冠維接了會長,當時正是一罩難求情況,他特別將家中一千多片口罩當小禮物贈給會員,而當會員拿到最實用的口罩時都說「比禮盒還珍貴!」。除了口罩還有鹽水武廟植萃皂,把禮物用來落實防疫,確實是禮輕情義重。  永康青商也會在血荒嚴重的時刻,責無旁貸挺身而出、發揮永康青商影響力,落實公益精神,發起捐熱血活動,以協助度過嚴重血荒,今年又破紀錄募集563袋的血,較去年增加一百袋,青商們也發下願望,明年繼續努力超越今年,響應「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公益大家一起來。 永康國際青商會行公益,挺醫護也捐熱血。 (記者張淑娟攝) 在地做起 公益活動貼近里民  林冠維表示,今年國家總會更發起了擦亮世界的角落活動,各分會依著主題舉辦年度公益活動,永康青商會則以在地永康做起,舉辦公益掃街,將永康區指標性探索教育公園全園認真打掃一圈,約有一公里長度,而這活動讓永康青商更貼近里民,雖然公益掃街看似簡單,但最重要的是讓永康青商的年輕人在掃街的過程,體悟到對社區環境整潔的用心,並深植內心養成永久習慣,也讓青年人有正向的想法與觀念,落實環保觀念,讓社區環境更好。  此外,永康青商會從2017年到2020年,連續4年號召青年至安得烈慈善協會當志工,今年有15名青年前往擔任志工,全程參與食物箱的包裝作業,大家花了10多個小時包裝出二百箱食物箱,並送給二百戶弱勢孩童的家庭,透過行動號召更多志工加入安得烈的志工行列,關懷弱勢家庭孩子,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永康國際青商會行公益,挺醫護也捐熱血。 (記者張淑娟攝) 注入新血 歡迎青年一起加入  林冠維表示,未來永康國際青年商會將持續參與安得烈慈善協會各項公益事務、深入社區,關懷弱勢家庭,落實關懷弱勢理念,同時也減輕協會人力不足的壓力。  為了擴大組織,林冠維也樂於將自己加入青商的成長歷程與年輕人分享,他歡迎18歲至40歲的青年一起加入永康青商,而永康青商有12個委員會由12名主委帶領著大家,並透過各項活動一起成長努力,拓展自我,成為國家重要的磐石,尤其每年的奧瑞岡新人盃競賽,可以訓練青年口才能力和說話技巧功力,展現青年表達自信及台上的舞台魅力,這正是領袖具備的基本能力。

Read More

橋中之光 蔡幸君獲師鐸獎

大橋國中老師蔡幸君服務期間參與學生輔導,並投入課程發展自編教材提升教學效能,另將輔導學生經驗實際印證在其所帶班級上,深獲家長肯定,榮獲教育部全國師鐸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老師蔡幸君任教近九年來,擔任輔導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及行政工作,並投入課程發展,自編教材、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提升教學效能,另將輔導學生經驗實際印證在其所帶班級上,深獲家長肯定,榮獲一0九年教育部全國師鐸獎,實至名歸。  蔡幸君一0一年從台北市調至台南服務,擔任輔導教師協助中輟、相對弱勢及高風險學生,同時亦投入課程發展,並增進教師教學專業素養,協助全市性生涯輔導課程的規劃與資源整合,參加團隊及個人教案比賽,發表並分享課程設計、教學實務與輔導工作經驗。  此外,蔡幸君參與教育部「分科教材教法」專書編輯,多年擔任實習指導教師與大學師資培育講師,獲邀參與教育部各大計畫,透過各項課程融入設計,提供師資培育單位作為課程之參考使用,傳承教學經驗與回饋所學。  蔡幸君亦擔任教育部課綱國中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計畫綜合領域諮詢委員,協助各縣市推動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評量。擔任國教署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一0八學年度種子教師,擔任國中課程組教師,透過教學演示與成果發表,協助落實生命教育。  蔡幸君的才華受肯定,九十七至一0七學年度參與大學師資培育,擔任綜合領域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帶領台灣師大、成功大學、台南大學之實習教師,熟悉教育現場實務,一0四至一0八學年度均獲邀擔任台灣師大及成大師資培育課程講師。蔡幸君並榮獲台南市教育局薦送教育部一0六年度友善校園獎「傑出輔導人員獎」。

Read More

我漁船疑捕撈海豚 違法重罰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有關我國籍「漁群一六六號」漁船海上作業期間非法捕撈保育類真海豚之情事,漁業署表示,已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此屬刑事案件,將依法函送檢調調查,若經調查後確認有違法,將另依「遠洋漁業條例」予以處分。  漁業署指出,此類非法漁撈及獵捕鯨豚行為,除環團十分關切外,近年來亦引起守法漁民的不滿,不時有各地漁民匿名檢舉並憤慨表示應予以嚴懲,但往往舉報者所提供之資訊與事證不足,期未來舉報者能提供更詳盡之資料,使違法者接受應有的處罰,也藉以嚇阻不法。  漁業署呼籲所有對海洋、對漁業有愛、有期待的民眾,如發現有我國漁船涉有非法漁撈或侵害船員人權之情形,請向各權責單位檢舉,如能明確提供人、事、時、地、物等詳細資訊,則可大幅降低調查困難。

Read More

畜牧廢棄物再利用 農業局輔導126場改善

農業局畜產科長張耀仁(右一)到柳營宣導畜牧廢棄物循環再利用。(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柳營報導  市府農業局十六日至柳營酪農專區示範畜牧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透過廢棄物再生技術,不但改善畜牧場環境,同時建構出從牧場到農場的產業鏈,台南市從一0一年迄今,包括「沼液沼渣再利用」與「個案再利用」總共已輔導一百廿六場完成改善。  農業局畜產科長張耀仁表示,畜牧廢棄物來源主要為禽畜糞尿水、斃死畜禽等廢棄物。因以往未妥適規劃再利用,由畜牧場自行排放與處理,衍生空氣及水的汙染問題,不僅為人所詬病,更造成畜牧場與周圍社區居民的衝突與對立。  為了翻轉民眾對畜牧廢棄物印象,農業局在柳營酪農專區示範畜牧廢棄物再利用成有機質肥料、飼料與農田灌溉用水。  農業局長謝耀清指出,市府推動禽畜糞尿再利用分為「沼液沼渣再利用」與「個案再利用」兩項,其中農業局協助環保局審查沼液沼渣再利用工作,自一0五年迄今完成一0二場,農業局自辦輔導農民個案再利用自一0一年迄今完成廿四場。從一0一年輔導業者迄今,兩者總共已完成一百廿六場改善。  張耀仁說,透過設備改善與技術提升,將畜牧場在清洗畜舍過程中的禽畜糞尿水,經由廢水收集管線至廢水池,接著歷經固液分離、厭氣、曝氣、沉澱等過程,將廢水適當的處理後用來灌溉農地,減少施用化學肥料,可達到廢棄物減量、改善畜牧場環境、調整經營型態與順應能源政策等多重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