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撕裂痛竟是口腔灼熱症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婦人近幾個月舌頭痛得似要被撕開一樣,且口腔也很乾燥,好像一點口水也沒有,求助中醫。醫師詢問皆無咬傷或燙傷舌頭的情形,檢查口腔及舌頭也沒發現口腔炎或潰瘍,經診斷判為「口腔灼熱症候群」,開立藥方服用,第1次回診舌痛大幅緩解,口乾舌燥也得到改善,口水有增加。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黃千毓指出,舌痛其實是耳鼻喉科、牙科及中醫科門診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而舌痛患者當中有40%以上屬於口腔灼熱症候群,其中又以女性為多,女性口腔灼熱症候群患者大約是男性的7倍,國際疼痛協會將其定義為「發生在舌或其他部位口腔黏膜的燒灼樣疼痛」。  有些疾病會引起口腔灼熱症候群,如缺鐵性貧血、第2型糖尿病、假牙裝置不當、婦女停經症候群、腦瘤、多發性硬化症等;另有些可能是與神經過度反應,憂慮症、憂鬱症等神經或精神方面有關。因造成舌痛的原因很多,所以經常造成患者在多科別之中找尋原因而不得,最後產生情緒的抑鬱或是憂慮。  黃千毓表示,中醫的角度來看,雖然古書中沒有「口腔灼熱症候群」這個病名,但是依據經絡循行,以及症狀表現來分析,認為大多是因為年老肝腎虧虛,氣血運行澀滯,脈絡受阻;或因情志不暢,鬱而化火,肝火上擾;或因體弱多病,氣血虛弱,無法濡養舌與口腔之筋脈而造成。透過中醫辨證,開立加減復脈湯滋養腎陰,加減少量活血藥幫助氣血運行。  她說,病人再回診時表示舌痛、口乾舌燥明顯改善,叮囑除醫藥治療外,生活習慣也要調整,包括飲食儘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並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適當紓解生活中壓力,都是恢復及維持健康身體的重要概念。

Read More

讓愛滋歸零 衛局防治宣導

 衛生局在學甲舉辦愛滋宣導活動。(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學甲報導  為響應世界愛滋日活動,衛生局十四日在學甲區華宗紀念公園舉辦「二0三0愛滋歸零」愛滋病防治宣導活動,市長黃偉哲到場主持「歸零」儀式,呼籲大家一起努力,打造台灣成為一個安全的國家,讓愛滋病根絕。  衛生局強調,希望藉由宣導活動,培養年輕一代正確的觀念,定期篩檢、遵守安全性行為與態度,預防愛滋感染,且要有面對疾病的正向態度,正確按時服藥,讓愛滋病能有效被控制,擁有正常的生活。  衛生局指出,台南市今年截至十月底新增通報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人數為八十五人,其中十五到二十四歲占百分之二十一、二十五到三十四歲占百分之四十九、三十五到四十九歲占百分之二十七,由此可知年輕族群仍占通報的多數。  衛生局也呼籲,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一次愛滋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其他性傳染疾病等,則建議每三至六個月篩檢一次,台南市免費匿名愛滋篩檢可洽三十七區衛生所、南方彩虹街六號、成大醫院及永康奇美醫院。

Read More

〈司法走廊〉車禍保留法律追訴權無用 驗傷提告須半年內完成

 東區王小姐問:我前一陣子騎機車和別人發生車禍,雙方都受了點小傷,當天二人就都到警局做了筆錄。我在筆錄中表示要保留追訴權,離開警局後我和對方談了幾次和解都沒有談成,這件事就放著沒再管了。沒想到幾天前警察再次通知我去做筆錄,說對方已經提告過失傷害了。我再次到警局對警員說我也有受傷,我也要去醫院驗傷告對方過失傷害,但警察告訴我案發超過六個月,已經來不及了。我不是已經在第一次筆錄中表示要保留法律追訴權了嗎,為什麼又不能告,這種規定實在太不公平了!發生車禍錯不全在我,對方也有錯,我也受了傷啊!為什麼我不能提告?  答:車禍案件如果當事人因此受有傷害,通常涉犯的是刑法上的過失傷害罪,依據同法的規定屬於「告訴乃論」的犯罪。而所謂告訴乃論,是指犯罪的直接被害人(不包含間接被害人),於檢警調查機關中,指明欲告訴的犯罪事實,以及表示要向對方訴追的意思。王小姐在第一次警詢筆錄中,僅表明要保留追訴權,但沒有表示要對對方予以訴追的意思,因此並無提出告訴的效力。  此外,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告訴乃論之罪,告訴權的行使期間,應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六個月內為之。王小姐於發生事故當日即知悉犯人為何人,因此告訴權期間,應自該日起六個月內為之,錯過了權利就喪失了。有相當多此類可以互為告訴的案例,告訴人的一方,多選擇在告訴權期限屆至前一至二日內,才向檢警機關提出告訴,因此,經過如轉送告訴狀等行政程序的過程中,等到對方知悉他方提出告訴時,對方即已來不及提出告訴。這種情形時有所聞,因此權利受損的被害人,應特別注意告訴權的期間,以免喪失自己的權益。  王小姐應注意的是,事故發生當時,如果王小姐受有傷害,就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醫療才是,而不是等到要提出告訴了,才至醫療院所驗傷。因為就診的時間,足以為是否為車禍受有傷害的證明,如果在六個月告訴權期間屆至前才去驗傷,恐怕驗傷的結果,就無法做為因車禍受有傷害的證明了。 (作者/台南地方法院法官蔡直青)

Read More

<醫師專欄>骨頭燒傷了

■吳重達  1位50歲左右的男性來診主訴兩膝痛,左膝比較嚴重,症狀已持續近2年。最近2個月感到疼痛加劇,24小時都在痛,晚上很難睡。他在外面做長期復健,也接受「增生療法」,都不見效。  他沒做激烈運動,喜歡每晚飯後散步1小時左右。雙膝沒受過大傷,也沒有慢性病,抽血檢查尿酸正常。理學檢查除了有皺襞外,關節構造全都正常。X光也沒有關節炎的現象。於是,先針對皺襞症候群做復健治療。2週後,病人抱怨說更痛苦了,醫生想不出方法了嗎?  被質疑的醫師有點難過,只好先給止痛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約1個月後病人回診看檢查結果。病人痛苦,心情很差,沒給醫師好臉色看,言談充滿質疑。醫師不動聲色,忍下來調出片子,一看嚇了一跳;再反覆看,仍然感到驚奇。病人的遠端股骨有好幾處類似缺血性壞死的病灶。所謂膝關節自發性缺血性壞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是發生在承重的關節面,通常是單一病灶,很少看到多處骨頭被侵犯。可是,這病人的病灶是在股骨內、外踝與脛骨內側高丘,都在接近皮膚處;甚至,臏骨也看到小片的變化。  每個病灶界限明顯,不像骨腫瘤,尤其是惡性骨腫瘤的變化。病人不喝酒,過去也無服用成藥、中藥的習慣;不會潛水,做的是辦公桌的工作。骨缺血性壞死的致病因子全部沒有,怎麼會出現這種骨頭的變化?請教放射線科1位核磁共振的權威教授,他只看一眼答案就出來了。這是超音波深部熱療造成的骨頭燒傷變化。  再問病人,他每天去做超音波治療,還要求劑量大一點、做久一點。告知病人這可能是深部熱療引起的問題,請他不要再做。經過2週,症狀有些緩解,一直到近4個月後才完全覺得舒服。過猶不及,要做任何治療請務必遵守治療準則,不能擅自主張,才不會發生不必要的後遺症、併發症。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國際人權藝術節成大登場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左八)、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清玉(左九)、人權館館長陳俊宏(左七)、成大副校長林從一(左十)等人出席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開幕儀式。(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由成功大學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二0二0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十四日下午在成大未來館盛大開幕,並由「慢島劇團」藍貝芝、田珈伃現場「煮」「演」揭開序幕,藉由雲南水醃菜的酸、辣、鹹、甘、香,娓娓道出隱藏在料理背後的移民故事。  「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邁入第二屆,今年以「遷徙中的人權」為主軸,邀集國內外藝術團隊,以展覽、舞蹈、演唱會、戲劇、講座、影展、研討會等等的形式,帶領學生及民眾透過藝術理解歷史與移動人權處境。  昨天舉辦開幕儀式,包括總統府資政姚嘉文、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清玉、前華府台灣人權協會會長李界木、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成大副校長林從一等人都出席。全程觀展的姚嘉文表示,過往從事人權工作以來,深刻感受到人權議題的廣泛,包含原住民族、勞工、移工,期待社會能看見如此多元的視角。  陳俊宏則表示,台灣有高達七十一萬人的移工,這其中其實存在許多人權議題,此次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選擇以二0二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平等的博物館:多元與共融」出發,多元探討遷徙人權議題,期待能「讓不可見的成為可見」。  昨天的開幕活動,並由《他鄉的聲音:北美「台灣之音」媒介力量特展》、《離散的紀實與紋理─劇場文件展》及《裡/外:當代藝術展》三檔特展的策展人為來賓們現場導覽。  另外,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活動還有「遷徙中的人權」創作研討會、戲劇演出─《便宜的人移動的生活》、《無枝》、《你要的愛》、《抵抗的義務》,以及「幸福的況味」系列講座與影展。

Read More

箱子選角 相中莫子儀神經質

演員莫子儀(左)在短片「箱子」中,扮演一名有點神經質的父親,劇組從外型下手,不只加深他的膚色,連服裝也特別挑選寬鬆類型,希望增加滄桑感。 (偶數創意工作室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新銳導演蔡怡芬與演員莫子儀合作的短片「箱子」,10月獲得西班牙錫切斯影展短片首獎,也因此取得奧斯卡最佳實境短片的報名資格,身兼編劇的蔡怡芬分享拍攝花絮。  蔡怡芬表示,「箱子」全片受真實事件啟發。她有次在報上看到一名爸爸殺女兒後開始逃亡,開啟靈感,約花1年籌備劇本,原本男主角屬意陳竹昇,因為覺得對方有種苦情樣,因緣際會遇到莫子儀後才開始合作。  蔡怡芬回憶,初見莫子儀時,就覺得他的眼神帶點神經質,與角色狀態有點相似,她和莫子儀聊過劇本後,對方也有興趣,不過最大困難是莫子儀的外型英俊,「光是定裝就試了很多次,因為他的皮膚很好,化妝時要先用比膚色深的粉底,還要在臉上擦油製造粗糙感,眉毛也剃掉一點,才增加滄桑、落魄感。」  莫子儀除了有大量獨角戲,還有與6歲童星的對手戲。蔡怡芬表示,有場戲要拍攝莫子儀與童星互動,小朋友雖然配合演出不動的樣子,但過程總是默默流淚。現場每個工作人員都在哄她,「只是那個空間氣氛太沉重,加上莫子儀有點滄桑、瘋狂的樣子,會不自覺讓小朋友緊張。」  「箱子」的主題曲「小娃娃」,則是由蔡怡芬和歌手柯朋宇合作。柯朋宇表示,當初蔡怡芬就希望主題曲能夠以童謠的方式出現,讓他花了許多時間揣摩出要帶點童趣的音樂,歌詞則是由兩人合力完成。  「箱子」今年除獲得西班牙錫切斯影展短片首獎肯定,也入圍巴西現象奇幻影展競賽短片、義大利恐怖電影節競賽短片、美國威尼斯影展驚悚類短片,金馬影展亦有播映。

Read More

用鏡頭記錄台灣作家一百年 潘小俠攝影造像簿發表

攝影家潘小俠出版《台灣作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像簿(一九二0至二0二0),舉辦分享會。(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攝影家潘小俠以鏡頭記錄台灣一百三十位作家所完成的《台灣作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像簿(一九二0至二0二0),十四日於海馬迴光畫館舉辦分享會。這部作品不只是拍攝影像,更是記錄台灣百年作家、歷史與文學的風貌與容顏。  六十六歲的潘小俠,曾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是吳三連獎(四十一屆)和國家文藝獎(二十屆)得主。為此書寫序的作家向陽感佩潘小俠多年拍攝、南北奔波,以其攝影家的凝視之眼,觀看台灣作家之心,為台灣作家造像,彌補台灣作家在台灣影像史中缺席的缺憾,因而獲得吳三連獎項肯定。  作家以文字寫歷史、畫家以畫筆畫歷史、攝影家則用相機記錄歷史,潘小俠希望透過該書,記錄台灣百年來作家的風貌及文學歷史的鏡位。作品耗時多年,自計畫執行以來,前輩作家相繼凋零,如今出版,也是向台灣前輩作家致上最高致敬。  這本書分為戰前、戰後、政治受難者作家和原住民作家四大類,其中戰前部分,多屬日治時期,部分無法親自拍攝。戰前部分包括有林良、鍾肇政、白先勇、黃春明、李魁賢、謝里法、張曉風等三十八人;戰後有陳芳明、廖輝英、陳耀昌、林瑞明、廖玉蕙、林文義、平路、向陽、劉克襄、路寒袖、方耀乾、簡媜、楊翠、吳音寧等五十二人;政治受難者作家有史明、柏楊、葉石濤、柯旗化、姚嘉文、王拓、呂秀蓮等十七人及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等二十三人,共一百三十人。

Read More

電音DJ居檢竟群聚 莊人祥:每人罰1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傳出一群受邀來台表演的國外電音DJ,在居家檢疫期間竟共處一室,甚至上傳影片,遭民眾檢舉。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4日指出,台北市衛生局、警方介入了解,每人開罰一萬元。  有媒體報導,11月中旬將在台登場的國際電音盛事「Road to Ultra: Taiwan 2020 超世代音樂節」,邀請國外大咖電音DJ來台表演,但多名表演者在台居家檢疫期間卻共處一室吃飯、練習,更將影片上傳個人社群平台,遭民眾檢舉。  莊人祥昨天於疫情說明會上說明,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這幾名居家檢疫者上傳的其中一段影片,是在居家檢疫前拍攝,並沒有違規。  不過,莊人祥說,另有幾部影片卻是在同一房間拍攝,衛生局、警方介入了解後認為證據相當明顯,這幾人明顯沒有遵守一人一室規定,已依傳染病防治法,每人開罰一萬元,未來將持續追蹤後續狀況。

Read More

秋冬關節腫痛 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會導致膝蓋關節明顯腫脹變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50歲黃先生因雙側膝蓋及手腕腫痛就醫治療,但四肢關節腫痛無法改善,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轉至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醫,抽血檢驗發現慢性發炎指數極高,且類風濕因子呈現陽性,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疾病修飾型抗風濕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後,慢性發炎指數明顯下降,疼痛程度降低,生活品質逐漸改善。  土城醫院14日舉辦「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活動」,由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及醫師尤瀚華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達到類風濕性關節的達標治療,及精神科心理師許怡婷現場教導病友如何與情緒共處。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稱為關節炎之王,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發生原因不明;但研究文獻指出可能與遺傳、壓力、感染及抽菸相關。據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教授郭昶甫之前發表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在台灣約有0.2%人口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4~5萬人,女性是男性的4倍。  蔡秉翰指出,典型症狀為對稱多發性關節炎,最常發生於小關節(如手腳關節),但其實全身的關節都可能受影響,並可能導致關節嚴重發炎、破壞及變形。病患除需忍受嚴重關節疼痛,更會因為關節變形導致殘障失能,除了生活品質深受影響,更會因為患者無法工作,導致家庭人力財力負擔甚鉅。  蔡秉翰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秋冬季節,關節腫脹反覆發作,且初期不易確診,患者可能會往來各專科就醫,最後才轉到風濕過敏免疫科接受治療,不只需忍受疼痛也延誤治療。  尤瀚華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目標上,有所謂的達標治療,指治療要能達到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於持續緩解或低疾病嚴重度的狀態。臨床上會選用適當的工具幫病患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選用藥物與患者一同訂定治療目標,朝向治療達標、持續達標。

Read More

東南亞魅台灣看舞劇讀繪本認識異國文化

「東南亞魅台灣」小型成果發表會昨日舉行,學員經過培力,演出精彩的印尼峇里島舞劇。(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東南亞的魅力,透過舞蹈、繪本及故事,讓你更了解!由文化部、台南生活美學館主辦的「東南亞魅台灣」新住民文化培力系列活動小型成果展十四日開幕,學員們經過培力,演出峇里島舞劇,現場另展出繪本及故事創作,展現豐富精彩成果。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表示,透過文化交流,讓彼此相互更認識和尊重。  這項培訓計畫包括東南亞文化藝術論壇、民間傳奇故事體驗工作坊、印尼及泰國繪本工作坊、印尼峇里島雷貢舞培訓等。此次的印尼舞蹈培訓,吸引數十名女性民眾報名參加,有印尼、泰國、越南新移民,退休民眾,甚至還有母女檔一起報名,經過老師指導,讓她們認識印尼雷貢舞的精神,培訓時間不多,學員竟能完整演出《阿周那》舞劇,精彩演出,贏得熱烈掌聲。印尼新住民郭芝余說著一口流利台語,帶著一雙兒女一起表演,感謝能有機會介紹更多印尼文化讓台灣民眾認識。  繪本工作坊在老師指導下,介紹印尼「克力斯劍」傳說故事及泰國拉瑪堅中,神猴哈努曼與金魚公主的傳說愛情故事,現場也展示學員創作作品。傳奇故事體驗工作坊則分別介紹泰國拉瑪堅、越南雄王、印尼爪哇土地神與蘭嶼達悟族飛魚,除台南,更將培力觸角深至嘉義、美濃地區。美學館表示,透過多元東南亞文化工作坊,讓所有人更了解東南亞各國及台灣的多元文化,展期至十二月十三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