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紀念校門經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原立於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國父孫文銅像,被獨派人士拉倒後、暫置於柳科典藏中心,經文資審議會決議,將移置到在台南公園兒科館平台。另,位於大學路、勝利路交叉口的成功大學紀念校門,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國父孫文銅像被拉倒及移置爭議,曾引起政治風波,現仍保存於柳科典藏中心。針對銅像重新豎立的地點,經文資委員現勘討論,決議設置於台南公園內兒童科學館旁之平台空間。
國父銅像經審議會同意將放置在台南公園內兒童科學館旁之平台空間。(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日前開會,還通過成大紀念校門登錄為歷史建築,同意赤嵌樓園區遺構調查試掘區回填保護。
赤嵌樓前方考古作業確認遺構和台灣縣署有關,未來可展示,目前可先回填。(記者林雪娟攝)
文資處表示,成大紀念校門,為一九五六年該校歡慶從工學院升格改制為大學所設,由已故成大建築系教授賀陳詞設計,位於成大取得光復校區土地前的邊界,在校園發展與城市變遷中,具有歷史意義,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語彙與西方現代建築美學特色。
委員認為,紀念校門門洞類似西方凱旋門意象,底部以須彌座為基座,比例採黃金比例,頂部以如意形狀的雲朵紋裝飾,共二一0朵,象徵大學自由學風。門楣書寫校名,另一側提上「窮理致知」校訓,除勉勵全校師生,也是學生、校友拍照地標和共同記憶。
另,台南考古中心於赤嵌樓前進行試掘計畫成果,確認和園區原停車場所發現的建築遺構間,存在連續性關係,皆屬過去常民依赤嵌樓、台灣縣署兩大核心建築所營造的空間遺留,呈現當年常民生活歷史,委員決議依文資評估,保留未來展示呈現可能性,避免重要遺構恐遭雨水沖刷破壞,兼顧遊客安全,同意可回填保護。
至於位於仁德的「林氏古厝」為三合院格局閩式住宅,由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提報,委員認為除建物年代久遠,因建物形制及裝飾工藝屬地區常見,未能凸顯稀少性,決議不登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