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兩天零確診 黃偉哲:防疫不休假 嘉玲常回家

南市府卅日召開防疫記者會,市長黃偉哲率衛生局、經發局、勞工局及工務局主管報告防疫措施。(南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台南市連續兩天新冠肺炎零確診,市長黃偉哲三十日在臉書貼文,幽默表示「防疫不休假,嘉玲常回家。」有市民希望端午節連假可以守住,更有人建議趕快爭取疫苗,這比補助更重要。 黃偉哲在臉書說,宣布一個好消息,就是台南有雨又加零,所以可以開心個三十秒就好,防疫不能鬆懈。 他並表示,台南市一百十七個公民營市場嚴謹實施實聯制,市府也訂了六項規範:控管入場人數、出入口加強管控巡邏、人潮易聚集處需拉開安全距離、店內持續走動宣導、消費者易接觸面增加消毒次數、美食街等改以發號碼牌方式取餐。另慈濟基金會捐贈的兩間組合屋採檢站已完工,擴大台南採檢量能。 疫情衝擊百工百業,黃偉哲說,中央的安心上工計畫預計七月一日開始,市府已爭取一千三百位名額,每月最高補助一萬二千八百元。台南版安心上工計畫從六月十四日開始,名額二百人,一小時一百六十元,一個月工作八十小時,一期三個月。他說,目前有許多局處因為防疫工作而吃緊,安心上工的人力將支援相關業務。 台南市守住防疫陣線,網友紛紛要市長加油,有人擔心端午節連假是很關鍵時刻,希望呼籲在北部的台南人不要回來,愛自己也故鄉。

Read More

雨下錯地方 曾文水庫沒進帳

曾文水庫在壩頂上做人工增雨作業,也在集水區作業,卻未見大雨落下。(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梅雨鋒面三十日來到台南,但雨卻下在平原不在集水區,曾文水庫依著水氣條件特別在上午九時和下午二時許,做了兩次人工增雨,至下午四時許降下三十九毫米,卻不見逕流入庫,水庫有效容量只有百分之三點六三,而烏山頭蓄水率則近達四成五。 曾文水庫在壩頂上做人工增雨作業,也在集水區作業,卻未見大雨落下。(記者張淑娟攝) 難得梅雨鋒面來了,昨天南區水資源局為了讓雨多下點,利用天時地利於上午七時四十五分、下午一時五十五分在曾文水庫壩頂展開兩次人工增雨,同時希望集水區能多下點雨,一早也把碘化銀打到天空,隆隆聲響還被誤以為是打雷聲,不過只要能多下點雨,雷聲雨聲人工增雨隆隆聲都是好聲音。 雖然兩次人工增雨分別在上午九時和下午三時集水區有雨勢大一點,但仍不夠大,原本看著雨勢慢慢加大,民眾大為欣喜,未料一天下來,大雨都下在平地,集水區卻只有陣陣小雨,連水都逕流不到水庫裡面,累積至下午四時許,雨量不到四十毫米,水庫也未進帳,反而因放水到烏山頭水庫,讓曾文水庫的有效容量只剩百分之三點六三。 至於烏山頭則有百分之四十四點六八,而南化水庫只有百分之七點八九,南水局表示,雖配合水氣分別在曾文、南化與烏山頭等水庫壩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但降雨量都未如預期。副局長鄒漢貴表示,昨天的大雨下錯地方了,平地多而集水區少,盼望今天鋒面能再南下一點,讓大雨集中在集水區,以紓解乾旱。

Read More

一週新鮮食材買好買滿 自煮防疫 買菜儲存有撇步!

買足一週食材,營養師傳授「購菜」撇步,魚肉分開冷凍保存,根莖類較可存放較久。(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疫情持續延燒,菜市場人擠人增加風險,足不出戶待在家自「煮」防疫成為全民運動,無法常跑市場及超市,外送蔬菜亦很方便。但民眾希望可以買到新鮮且能久放的蔬果,也是一大問題。如何在減少外出之下,將一週的食材採買齊全,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施瑞雯提供採購及儲存技巧。 除了泡麵、乾糧外,營養師施瑞雯提供其他購買選擇,可採買下列較耐存放的食材,部分食材可常溫存放,亦能省去冰箱存放空間。 例如,全穀根莖類地瓜、馬鈴薯、芋頭、山藥、南瓜、帶殼玉米(比剝好的存放更久);其次蛋豆魚肉類,水洗蛋、盒裝豆腐、乾豆皮、冷凍毛豆、冷凍肉品、冷凍海鮮等;乳品類,奶粉、保久乳、常溫優格、起士片;蔬菜類,菇類(香菇、杏鮑菇、黑木耳)、莢豆類(甜豌豆、四季豆、秋葵)、筍類(蘆筍、竹筍、玉米筍)、根莖類(洋蔥、紅白蘿蔔、大頭菜)、甜椒、絲瓜、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水果類,柳丁、蘋果、百香果、鳳梨、葡萄柚,常溫存放即可;辛香料,蒜頭、老薑。 施瑞雯表示,海鮮肉類應先分開處理,蔬菜汆燙「殺菁」再冰。她說,預先處理除可縮減海鮮肉類及蔬菜的體積外,可延長食材保存日程及鮮度,新鮮肉品於冷藏約可存放兩日,建議冷藏僅存放兩日需求量,其餘肉品裁切適合的重量及形狀後分裝放入冷凍,避免反覆解凍影響品質;海鮮、禽肉、畜肉各類肉品預處理時,建議刀、砧板應再次清潔與擦拭,避免肉品交叉汙染,影響肉品存放時間。 蔬菜存在天然酵素,而這些酵素在冷凍或冷藏的過程中仍然會持續作用,導致營養流失與色澤質地的改變,可透過「殺菁」達到保存效果,殺菁是指蔬菜用熱水汆燙方式破壞酵素活性,放入熱水後汆燙瀝乾,再冷藏或冷凍,讓保鮮更持久;適合殺菁的食材像是花椰菜、四季豆、玉米筍等較不會收縮的蔬菜。 施瑞雯也建議民眾要善用保存工具,維持蔬菜新鮮。葉菜類是所有食材中最難保存的,優先去除爛葉與汙泥後,再用廚房紙巾包裹;紙巾吸附多餘水分能延緩葉菜腐爛之速度;可常溫擺放的洋蔥、薑蒜及水果等,使用蔬果網袋,透過懸吊的方式節省空間,網眼可使空氣流通保持乾燥,延長保存期限。此外,海鮮肉類可用保鮮盒或夾鏈袋盛裝,除了可延長保鮮亦能避免各類食物交叉汙染,包裝寫上日期與品名,便於辨認且能確保先進先出的保存方式。 施瑞雯強調疫情關鍵的時刻,建議透過外送蔬菜,若需要外出購菜,一次買足,減少外出,買好就走,避免逗留降低染疫風險,在家齊心抗疫。

Read More

衛局新冠病毒檢驗通過認證

南市衛生局通過衛福部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認可,即日起可自行執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確認檢驗。 (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市卅日再創加0,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也無校正回歸。南市衛生局本月廿八日通過衛福部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認可,即日可開始自行執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確認檢驗,可縮短送驗時間及檢驗時程,即時提供快速準確之檢驗結果,提升本市防疫時效。 面臨日益嚴峻的疫情,市長黃偉哲特別指示衛生所設置擴大篩檢站,接受台南市公告之高風險族群預約篩檢。鑑於新冠病毒分生檢驗需要龐大的檢驗量能,衛生局長許以霖遂督導檢驗中心率全國衛生機關之先,建置並通過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認可。廿八日已正式通過疾管署的認證,檢驗量能會逐步擴大,以因應疫情需要。 南市衛生局強調,擴大篩檢站的檢體採檢方式透過收集高風險個案深喉唾液檢體,於生物安全第二等級之生物安全操作櫃進行檢體取樣,以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病毒核酸增幅及檢測。廿八日通過疾管署檢驗認可,即日可自行執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確認檢驗。 且檢體不經由中央檢驗中心,可直接就近於台南檢驗,可有效縮短送驗時間及檢驗時程,預計廿四小時內即可得知檢驗結果,期能有助衛生人員早期發現確診個案、陽性者,快速掌握個案狀況,及時治療並加強接觸者相關防疫措施,提升地方政府防疫應變能力,將疫情做最有效的控制。

Read More

指揮中心緊急採購血氧機呼吸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0日表示已緊急採購血氧機、呼吸器等醫材設施,防疫物資撥發資訊自6月1日起公開查詢。另瑞德西韋目前存量尚有2,865劑,也將同步驗收第二批9,600劑。 疫情延燒除了死亡人數爆增,重症個案也逐日增加,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在確診個案中,嚴重肺炎728人占比9.3%;接近呼吸衰竭或已經呼吸衰竭者有258人,占3.3%;使用呼吸器有180人;使用葉克膜則維持2人。 對治療新冠肺炎的瑞德西韋,指揮中心補充,瑞德西韋由疾管署公費採購,採申請制提供醫療院所,先前和現在均未曾納入健保事前審查機制,醫療院所可依臨床指引申請使用,指揮中心正進行程序簡化作業。目前存量尚有2865劑,6月1日將驗收第2批9600劑。 至於確診者在家中、集中檢疫所猝死情形頻傳,指揮中心也緊急採購1.5萬個血氧儀,預計6月2日送到各地衛生局,配給居家隔離病人加強照顧。另在急診醫學會協助下,推出遠距檢傷,週一起將先與新北市合作試辦,台北市也會接續推出。 此外,針對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之防疫物資需求,指揮中心也承諾全力支援並儘速供應,據統計,自今年5月3日至5月27日期間,已撥配一般醫用或外科口罩4508餘萬片、N95口罩240萬餘個、隔離衣161萬件、防護衣約27萬餘件,共計逾4900萬個。 指揮中心指出,為爭取防疫時效、加速防疫物資撥發效率,撥發防疫物資,除增加原來定期性撥配數量與頻率外,另依觀光局提供地方防疫旅宿房間數、確定病例數計算,主動撥配物資,且為使防疫物資撥發資訊透明化,自6月1日起,物資撥配資料將公布於疾管署網站「COVID-19防疫專區」,供各界查閱。

Read More

〈中華副刊〉足下風雲

文/宋玉澄 插圖/國泰 2020年五月下旬,衛服部部長陳時中先生南下墾丁,腳穿木屐的新聞,廣受注目;然我的焦點卻在察看這雙木屐的形制,顯然是雙兩齒木屐,但應是標準的台式木屐。台制與日制的最明顯的差異,是在夾腳點:日式的孔洞在正中央,台式的在靠近大拇指約1/4的位置。 木屐,是從小穿到大的鞋,有十數年的肌膚之親,當然有些瞭解,更有感情。 遙想民國五十年前後,住在舊稱諸羅城的嘉義,人人皆穿木屐;女性的木屐,外型秀氣有彩繪,男性的多樸實霸氣,而小孩穿的木屐後方,會加一條鬆緊帶,當作補助,不易脫落;幾乎是男女老少,人人皆有。 晚餐後,諸城的人們紛紛上街,就聽到遍處都是嘎啦的拖板聲,真是滿城都是嘎啦聲。木屐,對許多剛來台灣的外省人,尤其是北方人而言,不叫木屐,叫嘎啦板,在文獻中找不到,猜想是取木屐著地時,發出的聲響而命名;另也有人視其外觀,如一塊走動拖拉的木板,就稱拖板(鞋)。當時的外省叔伯們,並不鼓勵穿著,隱約聽說是這是日人─皇民的服飾之一;但父親並不反對,只規定穿著時,不得有嘎啦聲,說那是日本浪人的走路法;一出聲,皮鞭立即由身後襲來,是完全的日式管教法。不得出聲,要如何走路?就只有把雙腳十個腳指頭,如吸盤般地扣緊木屐,果然沒了聲音,卻在每隻木屐上留下五個深深趾痕,讓人印象深刻難忘。 台灣人稱木屐為柴屐。伐木成柴,用語精準,故我私下喜歡用柴屐兩字,總覺得比木屐生動。但真正道地的台灣柴屐叫「棕屐」,是用棕櫚搓繩編織成鞋面與鞋帶的木屐,主要供在市場工作的魚工使用,後也因日本人的排斥以及編織屐帶的手藝失傳,如今已近絕跡。 如今在台灣專製木屐的店家,據稱僅剩五家。作屐的老師傅們都知道「木屐來自中國。」據文獻記載,中國人穿木屐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清代前的普遍服飾;唐朝時中國勢力強盛,各式文化傳入東瀛,木屐也成為日本和服的必備配件,最後竟彷彿成了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木屐,最動人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晉人嵇含所編撰的《南方草木狀》、南朝宋劉敬叔所著《異苑》卷十、或南朝梁文學家殷芸等,都有「介子推不出,晉文公焚林求之,終抱木而死。公撫木哀嗟,伐樹制屐。每懷割股之恩,輒潸然流涕視屐曰:『悲乎,足下!』」的撰述。這些撰述,情義並茂,感人肺腑,卻是小說家所言。在《左傳》和《史記》等正史中並沒有介子推被燒的記載,但間接證明在春秋時,即有伐樹制屐之技法。其形制,以唐代顏師古在《急就篇》注中寫道:「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可以踐泥。」最為具體,亦可破現今以兩齒即為傳統日式木屐的說法。 木屐,是足下的衣履,是服飾的一環,亦因社會潮流的變動而異動。西晉時,木屐在男女的式樣上已有區別:男子的木屐前端是方的,稱作方頭屐;女式木屐前端做成圓弧形,被稱為圓頭屐。至南北朝的梁朝,社會風行一種高跟木屐,後齒比前齒高,(或許是最早的矮仔樂—一種在二十年前流行的現代厚底女鞋,或現今稱為恨天高的鞋子);足見當時貴族男性十分「娘」氣,喜歡穿高跟木屐,走起路來曼妙生姿。當時的著名詩人謝靈運(385年-433年),不知是否受此啟發,更把在木屐下的兩齒,改為可拆卸的活動裝置;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拔掉後齒,可以保持上下山時身體的平衡,這種木屐引起了當時很多人的青睞,把這種木屐叫做「謝公屐」,應該是史上有紀錄的第一款專用爬山鞋;並流傳後世,如唐代的李白,就留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詩句。 台灣木屐的發展高峰,大約在民國40至60年代間;又以台南人特別重視木屐文化,有「穿木屐,好賺食,金銀財寶滿大廳」的俗語。惟民國70年代後,受泡棉與塑膠的出現與生產,致木屐業迅速沒落;真是眼見它起高樓,也眼見它樓塌了。如今,倖存的木屐業已改向客制化,或製作復健、或以健康為目的的專用鞋了。

Read More

停業防疫 市府停徵娛樂稅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防疫三級警戒,八大行業等娛樂場所關閉,為了減輕業者停業期間負擔,市府財稅局表示,針對公告應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主動停徵查定課徵娛樂稅。 因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市政府提升防疫等級及措施,陸續公告應關閉酒店、舞廳、電子遊戲場、娃娃機店等之休閒娛樂場所。 財稅局表示,針對公告應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主動停徵查定課徵娛樂稅;受疫情影響,為避免逐案申請造成群聚風險,非主動停徵者,主動核減五月份查定課徵娛樂稅五十趴,免由業者提出申請,簡化申請程序及減少業者外出洽公風險。 財稅局表示,自動報繳及臨時公演業者,依實際收入自動申報,已具有自動調降機制。另因疫情變化不確定性高,將視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娛樂稅稽徵作為,協助業者共同渡過難關。

Read More

南市3天打完1.2萬劑疫苗

中央提撥給第一線醫事人員及防疫警消的13000劑,截至30日已逾9成完成接種。(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為儘速提升第一線醫事人員及參與防疫的警消保護力,南市府27日獲配1萬3千劑新冠肺炎疫苗,隨即配送至各合約醫院及衛生所,並針對第一類醫事人員及警消人員施打,30日計已完成1萬2千人次接種,期能快速提升第一線防疫人員的疫苗覆蓋率及保護力。 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中央配發的1萬3千劑疫苗,自28日開始針對醫事、警消人員施打,相關同仁全力支援連續3天不休息共同攜手為守護第一線防疫人員及國人健康而努力,至今日已完成接種醫事人員(含基層診所)10,700人次、警察同仁1,000人次、消防人員300人次,合計共12,000人次。 市長黃偉哲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Read More

換跑道做網購 林鳳英疫情中訂單爆量

疫情宅在家,藝人林鳳英忙到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從藝人轉換為生意人的身份,林鳳英越來越沈迷於整合行銷的樂趣中,也越熱衷尋找台灣好物行銷全球的使命感,精準的眼光更讓她在百業蕭條的疫情低迷期,逆勢忙到爆。 手上擁有TiTi跟 Chez maman兩個自創品牌的林鳳英,每年有1/3的時間居住在比利時相夫教子,卻依然可以突破至少5000萬以上的銷售業績,她說:「 我泰半的業績量都來自於網路行銷,除了過去的功能型內衣、保養品、法國手工馬賽皂,現在還要加入食品業,推足以代表台灣之光的不濾渣可恆溫保存的豆奶,以及口感美味如五星大廚直接上菜的即食料理包,未來還會加入滅菌照明系列的整合團隊。 林鳳英也指出,疫情期間推出養生豆奶跟即時料理包,正在走網路預購,沒想到廣受網紅族青睞,訂單天天爆量,讓她每天都忙著跟工廠確認6月出貨進度,她說:「在過去的時代,作為一個經營者角色,要想將自己的商品行銷到全世界,不僅耗時、耗材、耗力,失敗的比例也非常的高,現在拜網路功能所賜,作為一個經營者要做倒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反到是輕而易舉的事!」 選品眼光獨到又善於整合資源的林鳳英,很懂得運用資源共享,她表示:「在整合資源的事上,讓我不僅人脈資源廣擴,也讓我接觸到許多研發團隊所製造、生產的好物品,只是他們大多缺乏正確有效的行銷管道及宣傳,我所做的就是把每個零件都擺正位置,幫助他們激發潛力發揮最大果效,得著最大利益!」

Read More

無罩惡鄰襲警 竟是通緝犯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一名吳姓男子與樓上鄰居有糾紛,警方二九日獲報前往處理,他不但對員警嗆聲,甚至拉下口罩對員警動粗,持鑰匙劃傷員警眉骨,還差點傷及眼球,警方當場將他制伏,發現他是名傷害通緝犯,除將他逮捕送辦,未戴口罩也函請衛生局予以重罰。 警方調查,四七歲的吳姓男子住在新莊區中誠街,平常無業在家,不滿樓上住戶開關門聲響太大聲,讓他無法忍受,二九日凌晨上樓找鄰居理論,警方獲報介入協調,到場時發現雙方已沒有爭執、各自在家中,因此收隊。 到了上午七點多,吳姓男子又與鄰居衝突,警方再次獲報到場,吳姓男子火氣很大、不斷指責對方,甚至還把口罩拉下來,員警好言相勸他要戴好口罩,沒想到他突然用手上鑰匙劃傷員警手臂,員警告知此舉已涉嫌妨害公務,吳姓男子竟又攻擊員警,導致員警眉骨、手臂劃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