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a 松:聽說松山文創園區十年 線上線下正式開展!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松山文創園區十歲了!從2011年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並正式對外開放,十年間超過3,700場的展演活動在園區舉辦,吸引超過5千萬人造訪松菸! 窗戶上也有開園十周年的精神標語 老菸廠華麗轉身,從製菸工廠成為聚集人才與創意的原創基地,十年間園區共扶植252個新創品牌進駐展售、共創2,700件創作圓夢計畫,為了回顧這十年的精彩與展望未來,即日起至111年1月2日舉辦「Listen a 松:聽說松山文創園區十年」線上線下展。   首度開放辦公廳舍成為展區!2位藝術家x8展區x16道松菸地景聲音x30件展品 「Listen a 松:聽說松山文創園區十年」結合線上與實體展覽,主視覺邀請藝術家詹雨樹設計,用園區的代表物像是古蹟倉庫、松犬和松鴨等,以其擅長的拼貼手法,打造出充滿奇幻風格的松山文創園區。實體展以「聲音地景」為主軸規劃「Listen a 松」、「專輯收藏室」、「未來播放室」、「花絮剪輯室」、「穿越過去室」、「B面第一首」、「聽說現在室」及「這個聲音室」8個展區。最特別的是,此次首度以過去廠長辦公室及貴賓蒞臨開會的三層樓辦公廳舍成為展區之一,強調場域感。十周年的松山文創園區,所記錄下的聲音將成為當下和未來的時光旅行門票,展開古蹟建築與展演活動的對話,讓多重有意義的巧合同時出現,也呼應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對巧合或神秘現象解釋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概念。 位於服務中心的「Listen a 松」,為整個展覽揭開序幕,大型的黑膠唱盤裝置物,引領民眾認識此次展覽的理念論述,還能獲得每日限量的主視覺貼紙,以及可以隨意拼貼出獨特的展覽酷卡。松菸小賣所的「專輯收藏室」,將園區自辦的活動,包括「松山文創學園祭」、「原創基地節」、「LAB創意實驗室」,以專輯方式呈現,並將歷年活動主視覺作為專輯封面,現場也播放十周年形象影片「十年,成為城市與你的風格連結」,激起每一位曾經參與過的感動節奏,成為市民和藝文圈的重要記憶。 而松菸風格店家作為「未來播放室」展區,設定在未來2039年回顧過往,從十周年專刊「松菸世代:浪擲又浪漫的追夢者」和影片開啟2011年到2021年的研究,匯聚10個過往與園區有密切關係的文創品牌和物件,包括2014年成立的松菸小賣所最初的招牌、曾進駐園區的文創品牌「混合基因MixGene」、「印花樂」、和「鉐葉」,還有松菸風格店家首屆進駐品牌、同時也是「好家在台灣」風格市集的創始品牌「蘑菇」,以及松菸創作者工廠首屆進駐品牌「有家攝影工作室」、「花寓」、「手手企業社」及「自由人藝術公寓」之代表性商品,創作靈感皆來自於園區或是最熱賣的款式,藉由這些有故事的物件,從未來的角度論述,試圖激起不同的思考視角。現場還展示13幅由影像工作者汪德範拍攝園區空間照,包括鍋爐房、巴洛克花園、生態池及即將完工的臺北大巨蛋等,並搭配帶點浪漫的心情標語,讓觀者一窺松山文創園區十年間的變化。 三層樓高十年大事紀與獨特松菸之聲首度公開! 位於辦公廳舍走廊的「花絮剪輯室」沿著走廊窗戶架設10台電視,每一台播放著十年來的代表性影片紀錄,包括從2012年至2019年的「松山文創學園祭」、「原創基地節」、「idea TAIPEI創意工作營」、「松菸Lab新主藝」及「台泰設計交流」等,藉由共16支活動的影像紀錄,與觀者一起歷經十年精采時光。而辦公廳舍一樓入口,特別打造「穿越過去室」,藉由一層一層拱形裝置拼貼主視覺元素,加上結合夜間光影,作為過去在菸廠時代的入口正大門,門口的小圓環非常氣派和具有流動性,因臺北大巨蛋施工此側的出入口暫時封閉,未來完工後將重新打開入口,藉由穿越時空的意象連結古蹟建築和外側的施工現況,讓人思考辦公廳舍大門功能轉換的歷程與城市發展的關聯。 辦公廳舍樓梯是「B面第一首」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層樓高、長達1,028公分的垂吊布幕,沿著樓梯蜿蜒而上,細細走讀從2011到2021年松山文創園區開園十年的精采大事紀,從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進駐到參觀人次突破1千萬人,成為臺北市文創園區新指標,以及這兩年面對疫情挑戰,園區空間營運型態調整及場域精神再造,以「信義松菸」迎接下一個十年!首次以辦公廳舍三樓為「聽說現在室」展區,首先在樓梯間,將向民眾徵集到的松菸小故事,展示在古蹟的菱格窗框上,分享最真實和最有溫度的松菸點點滴滴,還有在辦公廳舍走廊以劇場感的燈光投射在黑膠唱盤上,只要掃描QR Code,即可聆聽聲音地景藝術家蕭芸安特別設計的松菸之聲「共時記憶」,呼應主視覺拼貼的手法,以採集園區16種聲音組合而成,從腳步聲作為開場,感受到園區的落葉、木棧道、石子路等,接著可聽到園區的日常聲音,包括清潔人員掃地、挖土等日常勞作,以及巴洛克花園的噴水池和蟲鳴鳥叫聲等,最後以園區熱鬧的展演活動做結尾,聲音也能成為記錄當下、保存回憶的方法。 最後一個展區「這個聲音室」以蕭芸安所採集的16種聲音,展示在園區16個古董級消防栓箱中,分為「時光記憶」、「園區日常」、「城市流動」三大主題。「時光記憶」包括鍋爐房、機械修理廠、辦公廳舍、育嬰房、巴洛克花園及生態景觀池的聲音;「園區日常」則包括晨間活動、防疫之聲、風格職人、松菸小賣所和松犬小屋的聲音;「城市流動」包括文創大街、臺北大巨蛋、菸廠路、553巷商圈及全家松創店,每段大約1分鐘,搭配相關的展示意象物,可以聽到不同地點的日常聲音紀錄,像是車流聲、施工聲、遊客嬉鬧聲等等,不但記憶且留存重要的時光軌跡,也引領每一位聽者,用不同的感知模式認識松山文創園區。 除此之外,在園區的廁所及樓梯間也藏有展覽小彩蛋!廁所的鏡子上,藉由數字解密松菸,像是鍋爐房是園區裡最老的建築已有82歲、園區最高的樹是臺灣原生種楓香15米等;樓梯間也貼上開園十周年的精神標語,像是「浪擲青春,追求浪漫,我們都是松菸追夢者」、「往後看是為了向前,帶著初心向前走」等,歡迎民眾來園區走走逛逛,更認識松菸! 同時,2021「微」原創基地節展品之一,在藝異空間「讓故事延續的時尚」第二階段展覽也已開展,臺灣首次以羊毛氈這項古老工藝呈現服裝設計的多元面貌,從永續時尚來回應當代服裝產業所面臨的發展難題。「微」原創基地節和「Listen a 松:聽說松山文創園區十年」每個作品旁邊都有集點QR Code,只要集滿任4個,就能至服務中心免費兌換限量香氛明信片。

Read More

「淡蘭古道三部曲」獲葡萄牙電影節首獎 淡蘭古道再次國際發光

↑2021 ART & TUR 頒獎典禮畫面,淡蘭古道再次成功跨越語言於國際發光,新北市觀旅局蔣志薇局長希望更多愛好旅遊的國際朋友看見淡蘭古道。(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推廣「淡蘭古道」品牌,繼2020年「淡蘭古道-功夫篇」影片獲選日本「東亞觀光影片」(East Asian Tourism Film-Good Film)優秀賞後,今年度由蕭青陽導演操刀的「淡蘭古道三部曲」,從149部影片、31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榮獲第14屆「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長蔣志薇表示,感謝評審的肯定!也感謝執導的設計大師蕭青陽,淡蘭古道再次成功跨越語言於國際發光,希望更多愛好旅遊的國際朋友看見淡蘭古道,並透過走古道認識台灣。 播放蕭青陽導演得獎感言。(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蔣志薇說明指出,「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至今已經第14屆,是國際旅遊電影節協會(CIFFT)所選拔全球14個代表旅遊影展之一,更是所有觀光旅遊、廣告媒體及製作人重視的獎項。淡蘭古道自2017年起從定線、修復、在地夥伴加入到行銷推廣,一路走來宛如先民拓墾般逐步扎根,很開心這些努力陸續開花結果,「淡蘭古道三部曲」各演繹出古道上不同面向的生命力,獲得評審團的肯定,這不僅是對新北市政府的肯定,更是對臺灣文化力的肯定。 「淡蘭古道三部曲」榮獲第14屆「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宣傳片類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影展評審之一的Maria Blajite說,西班牙朝聖之路啟發全世界對於長距離步道的努力,而台灣更是深耕淡蘭古道許多年,這次的三部曲的紀錄,除了展現高度的藝術價值以外,志工們對環境的熱愛和尊重,讓全世界的我們不再對環境冷漠,而透過傳統音樂和自然的景致搭配,也喚起我們彼此靈魂深處的共鳴。 淡蘭古道-每一步都是朝聖歷史。(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執導影片的葛萊美設計大師蕭青陽也表示,自2018年起走入淡蘭古道便深深的被吸引著,將3年來的作品「功夫之道」、「先民之道」及「養生之道」集合成「淡蘭古道三部曲」(https://youtu.be/Oey_tRsgPGA ),走遍北、中、南路段,不僅記錄自然美景,更希望傳達這段跨越時空的篳路藍縷之路、飲水思源,回歸初心;其中「養生之道」,特別邀請琵琶首席張沛翎及許輪乾、吳武行、朱文旭、黃麗鳳、周小慶等5位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南管祖師,踏上淡蘭古道演奏古曲,透過音樂演繹出人與動植物的生命互動,「養生」不僅是健康的生命,更是傳達自然環境中的流動的生息,在步行的過程中探尋出對自己的意義。 淡蘭古道-南路四堵古道美景。(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新北市觀旅局指出,淡蘭古道北、中、南路皆已修復完成,珍貴的修復紀實影片皆收錄在淡蘭古道主題網站,此次同步釋出南路「外按古道」、「獵狸尖步道」、「四堵古道」等5支修復紀錄,讓民眾也能一同了解步道的故事,一步一腳印認識淡蘭古道。 設計大師蕭青陽將3年來的作品集合成「淡蘭古道三部曲」。(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網站內也整理出北、中、南路共計14條專屬遊程,其中南路深坑、石碇、坪林等旅遊小鎮,非常適合大小朋友來場古道與聚落的一日遊,包含「逮魚崛溪尋蹤」、「四堵溪尋柱」、「石嘈城尋瀨」、「尋訪鬧區秘道」、「遊訪山城不見天街」、「踏訪百年雙老街」歡迎民眾探索屬於自己的淡蘭之道。 踏上淡蘭古道演奏古曲,透過音樂演繹出人與動植物的生命互動。(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淡蘭古道主題網站:https://newtaipei.travel/TKTrails/ 淡蘭古道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lkTKT/ 《淡蘭古道三部曲》影片連結:https://youtu.be/Oey_tRsgPGA

Read More

避免運將延誤換證影響生計 新北警推出簡訊通知服務

領取執業登記證的駕駛人每年均須到交通大隊辦理執業登記證查驗。(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因應新修正「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管理辦法」於9月11日發布施行,為避免計程車駕駛人因疏忽以致未換證而喪失執業資格,新北市警局首推出以簡訊個別通知執業登記證即將到期的計程車駕駛朋友,務必在有效期限前完成換證。 領取執業登記證的駕駛人每年均須到交通大隊辦理執業登記證查驗。(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提供) 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指出,此次新修正「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管理辦法」將換證期間擴大到持證人生日前後1個月份,其中第15條第2項「執業登記證及其副證屆期未換發者,失其效力」與修訂前之14條「應於期滿前後1個月內,換發新證」不同。為使計程車駕駛朋友熟悉新管理辦法,不致因疏忽或工作忙碌等延誤換證,而使執業登記證失效影響生計,新北警特別推出簡訊通知服務。 新北市交通大隊表示,在新北領取執業登記證的駕駛人約有2萬4千人,每年均須到交大辦理執業登記證查驗等業務,駕駛人臨櫃辦理業務時,受理人員都會宣導新規定及提醒駕駛人務必於期限前換證,但是仍有許多駕駛人尚未屆查驗日期而未能當面提醒,所以於每月初以簡訊提醒隔月屆期的計程車駕駛人換證,希望讓每位駕駛人都能知曉並適應新規定。

Read More

9旬阿嬤買早餐忘了回家路 寒風中三重警助返家

三重警分局永福所警員陳冠燁、張元豪過濾上百筆資料,確認阿嬤身分後,聯繫家屬將其帶返家。(三重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一名9旬方姓老阿嬤,10月22日濕冷的早晨身著單薄衣物,獨自坐在力行路二段162巷的早餐店內,眼神充滿惶恐無助,不知怎麼回家,店家詢問許久均無法聯絡到其家人,便求助警方,警方立即到場協助經核對上百筆資料後,終於聯繫到家屬來帶返回家。 三重警分局永福所警員陳冠燁、張元豪過濾上百筆資料,確認阿嬤身分後,聯繫家屬將其帶返家。(三重警分局提供) 新北市警局三重分局指出,永福所警員陳冠燁、張元豪當時獲報即刻前往處理。經了解,老阿嬤肚子餓自行外出購買早餐,要返家卻忘記家住那裡,加上阿嬤身上無任何證件,且口齒不清無法清楚表達,員警陳冠燁便耐心的聽其述說,同時間員警張元豪以人臉辨識與警政連網系統過濾上百筆資料,2人核對確認阿嬤身分後,終聯繫家屬前來派出所將其帶返家,讓家屬相當感激警方與店家的幫忙。 三重警分局長陳永昌呼籲,家中如有失智或記憶不好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應幫其配戴防走失手鍊,或在衣服繡上緊急聯絡人電話,可以讓民眾及警方在發現走失的當下,順利聯絡到家屬,安全護送返家。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遇見大未來 億載正視地球危機

億載國小「廣達游於藝-遇見大未來」校園展覽,培訓了小小解說員來負責導覽。(記者施春瑛攝) 億載國小日前舉辦「廣達游於藝-遇見大未來」校園展覽,共有六十九班參與。學校為了這次展覽,在暑假時就緊鑼密鼓的進行線上與實體課程培訓小小解說員,希望透過對環境問題的關切,讓學生有更深層體認,更懂得守護環境。 億載校長林志政表示,本次的主題「遇見大未來」是以低碳、綠能、環保永續來作為主軸,讓孩子能更深入認識環境、愛護地球。尤其是面臨全球暖化,今年上半年缺水,結果到五月底、六月初又雨下到淹水,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隨時可見。 「遇見大未來」特展安排實作課程,讓學生透過操作「手動發電機」來感受為何要選擇減少消耗能源的家電,以及從「生態平衡大考驗」中來了解食物鏈並體察維持生態平衡的不易與辛苦。 教務主任張瑾玥表示,整場展覽更特別的是透過解說員的巧思與解說,引領著與會的師生們進入藝想世界,在「關鍵時刻」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正視「地球碳襲」的危機。 張瑾玥指出,配合這次展覽,學校在暑假期間就展開小小解說員的培訓,培育多名學生來負責解說。今年的導覽達人選拔,台南抱走兩個首獎,其中之一就是億載學生李沐綺,相當不易,這要感謝教務處組長葉淑敏、陳倩芳、蔡青芳老師的指導,以及家長的重視與協力配合。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連續28年 台電淨灘 近五千人響應

今年淨灘活動主場設定於基隆外木山汫水澳區域,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基隆地區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率領台電員工及民眾投入淨灘,以自身力量回饋社會。(台電廣告)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淨灘齊步走!台電自一九九四年起,連續二十八年發起淨灘活動,今年十月二十九日號召二十四單位約四千八百人在全國十一縣市同步開跑。今年台電除致力兼顧穩定供電及永續發展,依然不忘企業社會責任,於疫情趨緩後舉辦淨灘活動,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率隊前往基隆協和電廠旁外木山區域淨灘,以實際行動守護海岸。 台電今年淨灘活動範圍包含全國及離島地區等十六個淨灘場域,號召二十四個單位共約四千八百名台電員工及民眾響應參加,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也與同仁共同挽袖參與基隆外木山汫水澳區域淨灘場次,二十九日活動全台累積撿拾共一萬二千九百六十一公斤垃圾,也自二0一一年迄今清除近二百七十五噸垃圾,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據統計,海洋廢棄物中大約八成為生物無法分解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後的高度就可超過八座台北101大樓。因此,台電今年將淨灘主題設定為「向海致敬」,強調「不只撿、更要減」,將垃圾從源頭減量,要求參與淨灘的人員自備水瓶,讓淨灘之後的美麗沙灘,不留下活動一次性物品。 本次淨灘活動,台電也於基隆淨灘主場設置環境教育及台電專屬APP推廣等攤位。透過台電環保網站「台電綠網」攤位推出的乒乓球遊戲傳達再生能源、環境教育與環境保護等知識;同時也由台電基隆區營業處推廣「台灣電力APP」,介紹用電資訊查詢、停電報修等多元功能,讓參與淨灘的民眾獲得環保知識,還能讓用電生活更便利。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淨灘活動持續近三十年,更自二00四年起,由台電大潭電廠、林口電廠等十五個單位自發投入「海岸認養」活動,在平日即定期清潔海灘,實踐環境保護理念,台電也因此於二0一七年獲環保署「淨灘場次最多單位」認證。希望藉由淨灘活動推動環境教育,創造減塑、減廢且無毒無害的海岸空間,讓淨灘活動更有意義。 台電除持續確保穩定供電,也積極回應國際能源轉型及環保趨勢,以自身力量回饋社會。台灣四面環海,台電期盼藉由每年淨灘活動號召更多人投入環境永續的實質行動,一同守護珍貴的海洋環境。    (台電廣告)

Read More

盜採北投石剛起訴 嫌又探挖

陳姓竊嫌自備輻射探測儀二度盜挖稀有北投石,警方起出八點八公斤的贓物。(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六十歲陳姓男子在今年九月間因盜採受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的北投石遭警逮捕並被檢方起訴,不料,他竟於二十九日上午自備了輻射探測器,再度前往北投溪中盜挖,由於其趴在溪中行徑怪異,遭民眾向警方報案,警方到場制止並喝令其上岸,隨後找到其已盜採的北投石八點八公斤(市價待沽),警訊後將他依加重竊盜及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等罪移送士檢偵辦。 據了解,北投石是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石,由於礦石含有微量的輻射元素「鐳」,具有活化細胞、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等功效,且全球僅產於台灣北投溫泉與日本秋田縣玉川溫泉,所以,日本文部省指定為「特別天然記念物」;台灣則指定為「自然文化景觀」,並由台北市政府劃定自然保留區,也因此使得北投石的黑市價格不斐。 警方調查,陳姓男子在九月間就曾在夜晚至北投溪中盜挖北投石,因敲擊石頭的聲響驚動附近居民報案,而遭警方查獲,當時其盜挖石頭達二十五點九公斤,後續檢察官在日前依加重竊盜、文化資產保護法二罪提起公訴。 不料,陳男因為吸毒缺錢花用,竟自備輻射探測器於二十九日再次到北投溪中盜挖,上午八時四十五分許,有民眾行經北投區光明路旁木棧橋時,發現他不像施工人員卻在挖河床,且趴在在溪中行為怪異,遂向光明派出所報案,員警趕到場立即喝令其停止挖掘,並命其上岸。 隨後,員警搜出其已從河床中盜挖出來的北投石八點八公斤,查扣其所用的鐵橇二支、探照頭燈頂及輻射探測器一台,警方研判陳嫌是因上次在夜晚盜採發出聲響驚動居民,所以,這次才大膽在白天就動手,不料,仍遭居民發現報警被逮。

Read More

幼兒園兼教保資源中心 成效佳

瑞芳幼兒園社區教保資源中心「療癒小盆栽」活動。(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推展社區活動及親職教育,國教署輔導地方政府公立幼兒園設立社區教保資源中心,或鼓勵所轄私立幼兒園申辦、統籌規劃與執行幼兒活動及家長育兒支持等服務,提供鄰近地區家長幼兒教保問題諮詢、圖書借閱及教具、遊戲場所使用,一一0學年度共計有二十縣市設立八十八處社區教保資源中心,其中十二縣市二十三處社區教保資源中心可同時提供學前特教諮詢服務據點申請服務。 國教署三十一日指出,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幼兒園或其他教保服務機構得提供場地及圖書等資源作為社區教保資源中心,以協助推展社區活動及親職教育。國教署並自一0三學年度起補助地方政府,依轄內各區域教保服務需求設立社區教保資源中心,同時開放私立幼兒園申辦,以擴大辦理成效。 以新北市立瑞芳幼兒園為例,該園多年來積極辦理社區教保資源中心。除了定期公告社區教保資源中心親職教育活動訊息、活動花絮照片等,讓家長隨時瞭解幼兒的活動情形,一0九學年度並辦理「親子遊戲FUN輕鬆」、「療癒小盆栽」等多樣課程,每場次都獲得家長與幼兒的肯定及迴響。

Read More

跨縣修屋 做工行善團送愛到嘉

南市勞工局長王鑫基(左二)至施工現場為志工加油打氣。(勞工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做工行善團」十月卅一日跨域到嘉義縣修繕房屋,案家為東石鄉張姓弱勢少年,盼協助打造宜居的住家環境,使其能安心求學。 勞工局指出,案主目前就讀高中一年級,案父去年肝硬化過世,目前獨自居住在祖父留下的房屋。案主就讀國中時住校,就讀高中後即搬回家裡居住,但老宅屋頂老舊破損、漏水嚴重,屋內更缺乏堪用家具,居住品質甚差。案主每個月靠兒少補助兩千多元生活,開銷不足部分由伯父支援。 本案是由世界展望會社工透過做工行善團臉書請求協助,為協助該名失依的少年,讓其能安心求學不致中斷學業,嘉義縣政府與台南市政府勞工局繼上次於梅山鄉修繕案的實地修繕經驗分享,本次以共同合作方式進階傳承。 嘉義縣政府首先完成張姓少年老家鐵皮屋的翻修,台南市鋁製品工會志工已將破損的鋁門窗更新。十月卅一日則由南市木工、電氣工會志工與嘉義縣、市木工工會攜手合作,將客廳、臥室天花板輕鋼架翻修、隔間牆壁美化板施工,及進行室內電路管線汰換、安裝照明、衛浴設備更新。 勞工局長王鑫基肯定「做工行善團」志工到外縣市協助修繕,同時也感謝嘉義縣木工業職業工會、嘉義市木工業職業工會理監事到場合作,兩縣市交流與經驗傳承。

Read More

黃偉哲再度蟬聯網路好感王

市長黃偉哲防疫有成,最新民調黃偉哲施政滿意度逾八成,《網路溫度計》連任「好感王」寶座。(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台南市長黃偉哲再度蟬聯本季《網路溫度計》「好感王」寶座,好評影響力六點九五為全國第一,好感度二十三趴、負評只有七趴,均是六都第一。此外,今周刊最新民調施政滿意度八十點二趴,上一波天下雜誌民調,他的施政滿意度也達七十七點四七趴。對於黃偉哲來說,居高不下的民意肯定不啻是為連任之路打了強心針。 根據今周刊最新民調,黃偉哲施政滿意度八十點二趴;民眾對他未來一年半之施政信心七十九點九趴;防疫表現滿意度八十七點五趴。 台南市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表現成績亮眼,已經連續一百二十五天本土零確診。今周刊民調詢問台南市民,在「新冠肺炎疫情告一段落後,儘快恢復經濟的能力有沒有信心?」這一題,有七十五點六趴的台南市民對黃偉哲市長有信心。 《網路溫度計》則是彙整二0二一年八月一日至二0二一年十月三十日,全台二十二縣市首長在網路上的社群討論文章與新聞報導篇數,分析出網路聲量與好感度,近日公布全台二十二縣市首長口碑調查結果,統計這段期間的大數據資料,黃偉哲的好評影響力全國第一,領先其他縣市長。 政壇分析黃偉哲之所以能夠獲此成績,與超前部署、防疫有成有關,另他在紓困方面也不斷加碼,協助百工百業,此外更賣力代言推銷農特產品。而在疫情降級後,台南市在中秋、雙十國慶的連續假期中,均湧入超過五十萬人次的觀光客;十月起,連一般的星期假日,各行各業均明顯感受到景氣的回溫。 隨著疫情趨緩,十月初以來,市府連續舉辦台南音樂節、藝術節、國慶日演唱會、親子嘉年華及前晚落幕的台南sing時代之歌演唱會等活動,也讓市民很有感。此外,最近南科半導體產業、歸仁沙崙綠能產業等經濟雙引擎效應浮現,讓各行各業呈現生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