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東區復小工地工程師職業初體驗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東區復興國小為了給學生更多不同的職業生涯探索和體驗,十日上午與新舜營造公司合作,讓小朋友體驗當工地工程師,開啟孩子對營造工程這行業的認識,也屏除做工就是不專業的想法。 東區復小的學童有模有樣地體驗當工地工程師。(記者施春瑛攝) 東區復小校長陳茂盛表示,感謝新舜營造為復興的孩子帶來這麼精彩的課程,小小工程師職業探索體驗課程包含了對工程基本概念的認識、職業形象的重新塑造、以及實作課程等,透過模型體驗國道與排水系統的設計練習,最後再頒發給學生小小工程師徽章,讓孩子在認知與動手實作,達到雙效合一,對工程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新舜營造董事長張昭鎮表示,與復小合推此次的體驗課程,就是要讓小朋友工地的工程師也是很重要的職業,讓真正的工程師與專業的教學人員,帶領學生體驗工程施作的樂趣成就,並感謝這些為大家打造優質生活環境的無名英雄。 參與體驗的學生胡宇翔說,原來工程師不是只是電腦之類的人才是工程師,在工地進行規劃設計的也是工程師,透過課程學到好多知識。蘇宜伶則說,這次的職業探索體驗課程真的很不一樣,原來生活中的公共建設都是由工地工程師所設計規劃。

Read More

南韓大選變天! 尹錫悅險勝.領先不到1%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南韓第20屆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當選,他在最後保持不到1個百分點領先,南韓政局再度變天,但民調指出,有不少選民並不滿意自己的選擇,表示只是挑出一位「比較不糟糕」的候選人。

Read More

順毅紙業捐新北第3輛復康巴士 負責人以弟為名遺愛人間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順毅紙業公司負責人陳進步偕同母親陳張抱於10日捐贈1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政府,這已是該公司捐贈的第3輛復康巴士。陳進步表示,此次以弟弟陳進雍紀念號為名,希望讓弟弟遺愛人間;陳母也說,109年也曾捐1輛給嘉義縣政府,感覺南部較缺復康巴士,「不過,都是給咱民眾使用啦!」 順毅紙業負責人陳進步(左1)偕母親捐出第3輛 由副市長劉和然(右3)和社會局長張錦麗(右2)代收。(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順毅紙業於68年成立,以瓦楞紙板加工為主要營業項目,屬於傳統產業,在98年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前董事長陳進雍曾捐贈台北縣政府1輛復康巴士,以回饋社會。 順毅紙業負責人陳進步(右2)和母親陳張抱開心的捐出第3輛復康巴士。副市長劉和然(左1)頒贈感謝牌。(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陳進步提到,弟弟陳進雍於108年初赴大陸考察商機時,不慎受傷,返台後需定期預約復康巴士就醫,由他幫忙訂車,新北市復康巴士數量雖多,但因使用者眾,有時也訂不到,因此興起何不再捐車,以讓需求者多一個機會,因此於當年5月捐贈第2輛車給市府。 陳進步說,弟弟已於去(110)年5月間往生,在與母親商量後,以紀念弟弟名義再捐贈1輛,希望他能遺愛人間,讓更多人受惠。日後,公司仍會持續公益活動。 代表受贈的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感謝陳董事長一家人的善行,陳董事長經商之餘,也加入五工扶輪社,並曾擔任新北市陳姓宗親會理事長,是位非常熱心公益的地方人士。 副市長劉和然(左2)回贈模型車給順毅紙業負責人陳進步(右3)和他的母親陳張抱(右2)。左1為社會局長張錦麗。(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劉和然也提到,這次受贈的復康巴士是第659輛,新北市復康車輛雖多,但身心障礙朋友也是全國最多,有17萬多人,其中半數屬行動不便者或失能長輩,必須使用復康巴士就醫、就業或就學,每輛車市府每年要編列80萬元的服務費,以委託營運,因此會妥善運用,來幫助有需求者。

Read More

無情轟炸兒童醫院! 烏控俄再度違反停火協議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俄戰爭最新動態,烏克蘭指控俄羅斯違反停火協議,空襲轟炸了馬立波的兒童醫院,而車諾比核電廠同樣因為戰火,導致供電中斷,烏國政府官員還表示,接下來的7到10天,俄羅斯很可能會再鎖定基輔進攻,呼籲烏國軍隊人民,務必要奮力抵抗,作戰到底。

Read More

12惡少逼債圍毆打死人 4成年犯判7至9年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成年男子王麒竣、林呈祐、梁家豪與林宗閔與蘇姓少年等計12人,與其有債務糾紛的鄭姓男子在山區談判時,將鄭毆成重傷,再載回被害人住處強索提款卡仍未領到錢,繼續毆打致倒臥血泊中,重傷不治。台南地方法院依傷害致死罪,將王男等4人判刑7年半到9年。另8名少年由少年法庭審理。 這件案子,檢察官認為王麒竣等12人持鋁製球棒、木棒等物猛力攻擊被害人胸腹、頭臉部等重要部位,,有致人於死的意圖,依殺人罪嫌起訴。但法官持不同看法,被告等只為逼債傷人,改依傷害致死罪論處。 2021年6月22日晚間10點,王麒竣、林呈祐約蘇姓等3名少年開車到新化區鄭男住處討債,鄭男同意搭對方車輛到其他地方討論債務問題。他們到新化虎頭埤山區後,王等5人認為鄭男說詞反覆、很不配合,即拿球棒、棍棒、鐵棒等器物朝鄭男身上圍毆、痛擊,要逼鄭男還錢。蘇姓少年打完後,通知另與鄭男有糾紛的男子梁家豪、林宗閔兩人,梁、林也帶另外5名少年趕到現場也,逼問鄭男債務一事,同樣拿鋁球棒、木棒等物參加圍毆鄭男,把鄭男打趴在地。蘇姓少年再拿木椅砸向鄭男頭部,過程中鄭男說錢放在家裡,逞兇的12人都未能索得金錢,後來才到的梁、林等7人先行離去。 王麒竣等人於23日凌晨1點許把鄭男載回新化租住處,當時鄭男已奄奄一息、全身癱軟無法站立,王男等人又把鄭男拖回房間,逼鄭男把郵局提款卡交出,蘇姓少年到郵局卻領不到錢,折回再次拿器物毆打鄭男,之後王、林等一行人才開車離去。由於鄭男鄰居聽到鄭男住處有爭吵打鬥聲與哀嚎聲,於同日上午11點前往查看,鄭男已內出血等因低容積性休克死亡。警方循線逮捕王麒竣、林呈祐、梁家豪、林宗閔與另8名涉案少年送辦。

Read More

「2022虎頭埤神釣手,外來魚種out」釣魚比賽廿七日舉辦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台南市虎頭埤風景區將舉辦「2022虎頭埤神釣手,外來魚種out」釣魚比賽,凡廿七日購票入園後至下午四時許,釣到外來魚種的釣客,可將所釣的魚帶至管理所迎賓廣場前秤重,釣最重的可得五千元獎金和釣魚月票三個月,歡迎神釣手一起讓外來魚種out。 虎頭埤將舉辦外來種魚out的釣魚比賽。(記者張淑娟攝) 虎頭埤風景區有台灣第一水庫之名,一直以來「生態豐富」具優勢競爭力,並在許多觀光景點下占有一席之地,如今許多埤塘都面臨外來魚種入侵,虎頭埤風景區指出,虎頭埤水域生態,水庫中魚類以參條(台語:苦槽仔)、琵琶鼠、吳郭魚、珍珠石斑、紅尼羅為優勢種,原生魚種只剩下參條、極樂吻鰕虎兩種,其餘以外來魚種居多,尤其七星飛刀常被釣獲,原是觀賞魚,曾釣到六十公分長,對既有棲地生態深具威脅,籲遊客不要再野外來種,也禁止民眾或宗教放生,避免外來種問題越趨擴大。 觀光旅遊局局長郭貞慧指出,釣魚比賽預計廿七日舉辦,不分年齡、性別皆可參加,需自備釣竿及餌料,比賽目標魚為外來魚種,包括吳郭魚、紅尼羅魚、團頭魴(武昌魚)、斑駁尖塘鱧(筍殼魚)、草魚、線鱧(泰國鱧)、小盾鱧(魚虎)、馬拉關麗體魚(珍珠石斑)、琵琶鼠魚、黑鰱(大頭鰱)、白鰱(竹葉鰱)、鯰魚、蟾鬍鯰(土虱)等外來魚種,本土種不列入秤重,歡迎對釣魚有興趣的遊客參加。 此外還有大尾獎,不分魚種取最大尾計算,重量最重者獲勝,獎金一千元和釣魚月票一個月,若參加大尾獎比賽,該單尾的重量將自魚獲總重量中扣除。總計取五名,第一名有五千元和三個月釣魚月票,第二名三千元和兩個月釣魚月票,第三名兩千元,第四名和第五名各一千元,及釣魚月票均各有一個月。相關訊息可上https://htp.tainan.gov.tw/

Read More

新北王牌搜救犬Beta 退役溫馨好福氣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消防局搜救犬Beta於今年屆齡(8歲)退役,經過消防局開放民眾認養申請,經資格審查及領犬員實地前往認養家庭訪查評估,終於選定Beta退役後的認養家庭,為了感謝Beta長年辛勞救災、奉獻,消防局特別辦理退役認養儀式,由黃德清局長將搜救犬交與認養人,感謝認養人對搜救犬的愛心與支持,並祝福Beta能夠在一個優質環境中健康享受退役生活。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新北市消防局指出,Beta是比利時狼犬,可愛又認真的女孩,取得IRO國際搜救犬評量的瓦礫高級認證與可接受聯合國徵召救難的MRT(Mission Ready Test)認證,是搜救犬界的榜樣,服役期間曾參與2014年高雄氣爆、2016年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榻事故、2018年花蓮大地震、2020年黑鷹直升機墜毀、2021年太魯閣列車事故等,特別是花蓮震災時,跟隨首批特搜人員動員一同搭乘C-130軍用運輸機前往,到達現場後立即在任務分配區域展開搜索任務,不到3分鐘即標定到第1位罹難者受困位置,是新北市搜救犬隊的王牌搜救犬。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黃德清局長表示,搜救犬是消防局非常重要的工作夥伴,新北市搜救犬隊自93年成立以來,對於工作犬之權益一直都很重視,特別是退役後的認養家庭選擇,會由領犬員進行實地訪查,後續亦會定期關心及訪視搜救犬在認養家庭中的生活狀況,雖然對於搜救犬退役離開會感到不捨,但也很高興牠們能夠在一個愛護牠們的家庭環境中頤養天年,最後呼籲社會大眾以認養代替購買。

Read More

7歲童外出迷路超商外大哭 帥警化身奶爸陪玩助團圓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土城分局金城派出所警員陳浩翔、林英勝及王經堯,日前巡邏時看到一名男童在超商外嚎啕大哭,警方趕緊上前詢問關心,原來7歲弟弟獨自出門要找爸爸,沒想到找不到爸爸反而還走到迷路,所幸警方隨後聯繫上男童父親,安全返家。 (土城警分局提供) 土城警分局指出,土城警分局金城所警員陳浩翔、林英勝及王經堯,於7日15時許執行巡邏勤務,行經土城區金城路三段139巷時,看到一名男童在超商外不知所措且不斷啜泣,警方見狀上前詢問關心,男童無法敘述住家,可能緊張連名字都說不清楚,且警方也陪同男童等了許久也不見其家長。於是先將男童帶回派出所安撫男童,化身奶爸準備水果餅乾讓男童止飢,隨後警方又回到男童走失地點附近挨家挨戶查訪,終於遇到認識男童的鄰居,請鄰居聯繫男童家長,男童爸爸聽聞後立即趕至金城所接回兒子,見到李童(104年次)毫髮無傷,且與警方開心的聊天,除了感謝警方熱心照顧,同時也感到相當不好意思,並表示自己往後多加注意。 (土城警分局提供) 土城警分局呼籲,家長對家中幼童及長者應請多加關照、提高警覺,避免發生走失情事。

Read More

你有「第四高」嗎?2025台灣腎力計畫防堵「高腎壓」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是台灣人民極需重視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病患林先生分享,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已即將邁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所幸發現及時,及早接受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得以延緩腎功能惡化。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人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且易伴隨許多併發症,因此,慢性腎臟病的「防治」顯得更加重要。 體內「污水處理廠」 當水流長期混濁廠房更易故障 適逢3月10日世界腎臟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攜手台灣腎臟醫學會、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國人重視早期慢性腎臟病防治,勿輕忽第四高「高腎壓」。 第四高「高腎壓」為何會產生?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說明,「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要協助人體過濾血流,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自然會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而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就像「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使腎臟代謝功能負擔加重,也就是說,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腎臟將無法有效過濾身體中的廢物,使得腎壓升高;若是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或腎元破壞,造成腎臟損傷。 初期無症狀 需定期安排健檢才能及早介入 黃尚志理事長強調,早期慢性腎臟病需要針對起始及惡化原因進行控制,然而,腎壓並無法像血壓一樣居家量測,因此,定期安排健檢是及早發現並介入慢性腎臟病問題的關鍵。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慢性腎臟病防治推廣一直是各界努力的目標,民眾除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之外,40歲以上民眾也可多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尤其是三高族群更應定期透過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了解自身腎臟功能狀況,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或延緩疾病惡化。 2025台灣腎力計畫 三大面向提升慢性腎病照護 每個病人腎臟功能惡化速度不一,只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及早控制「高腎壓」,便有機會顯著改善或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黃尚志理事長也提醒民眾,如發現身體不適或異常,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建議,並遵循醫師指示、勿信偏方,以免忽略實際病灶而誤用止痛藥,反而忽視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性,且濫用藥物反而更傷腎,加速腎臟惡化的速度! 除了提高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之外,在國健署的指導下,台灣腎臟醫學會也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等三大面向,提升大眾及患者的「腎臟健康識能」: 1.    定期執行篩檢:增進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率,期盼與基層及相關學會合作,宣導三高族群應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2.    早期介入照護: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編製「早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手冊」,提供基層醫師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指引,以推動早期介入與治療,阻緩腎臟惡化速度。 3.    廣擴照護量能:持續招募專科與非專科基層診所投入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認證行列,以精進並擴充基層醫療單位在早期慢性腎臟病的照護量能,提供患者更好的腎臟照護品質。 如欲瞭解更多活動細節,可至「腎利人生」網站查詢:http://www.ckd-tsn.org.tw/ 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等三大面向,提升大眾及患者的「腎臟健康識能」。

Read More

女性心理復原力比男性差?專家曝「隱藏關鍵」

我們在生活中可從旁覺察身邊婦女的壓力源並給予協助,特別是常被賦予較男性存有家庭小孩照顧責任的婦女同胞,建議男性應該要多支持與包容自己的另一伴,有助於維持女性的心理健康,共創幸福美滿的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你是否有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真的是性別造成的影響嗎?根據一篇發表於2021年12月《臨床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從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篩檢中,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後遺症(SRPS),例如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但是,當影響性別差異的背景相關因素列入考量,性別與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關聯性不再顯著。 男性支持包容另一伴 有助維持女性心理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邱弘毅說明,若未能針對與影響心理復原力相關的背景因素進行合理的調整,便會導致我們產生女性較男性更脆弱且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此研究正好提出科學的佐證,給予大家很好的提醒。我們在生活中可從旁覺察身邊婦女的壓力源並給予協助,特別是常被賦予較男性存有家庭小孩照顧責任的婦女同胞,建議男性應該要多支持與包容自己的另一伴,有助於維持女性的心理健康,共創幸福美滿的生活。 生活隱形壓力 易讓女性心力交瘁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孩子的教育規劃、家庭活動安排、家庭關係促進,如何讓親子間互動更密切、有良好的溝通等,這類隱形的家務壓力,無時無刻存在女性照顧者心中,形成一種持續累積的腦力精神負荷,容易讓女性心力交瘁。 戴怡君副主任提醒,除了可定期進行情緒與壓力檢測,平時也能透過身體狀態瞭解自己的壓力程度,像是如果出現肩頸肌肉僵硬、常常有頭痛、睡不好、容易疲憊等狀況,表示已有一定程度的壓力,需要適時的紓壓放鬆。 「1、2、3行動」原則 減緩自身壓力 另外,總是在腦中盤旋思考、無法決定的壓力事件,即使是小事,像是買什麼午餐、幫孩子選擇課外活動、家務處理、或是怎麼拒絕他人的邀約,都可能成為影響心情或情緒的壓力源,建議嘗試「1、2、3行動」原則,每當腦中浮現一再思考、猶豫不決的念頭,可告訴自己默數到三,就站起來或說出來,只要開始實行與行動,就能幫助自己減緩不安與負面感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