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勁綠

台南市海佃國小三年十二班  ◎王奕勛

Read More

〈中華學園〉富有意義的食農教育

台中市明道中學一年九班 ◎紀采妍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食農之外 烘焙義賣大滿足」,讓我頗有感觸。當中提到,苗栗縣有國小推動食農教育和烘焙課,希望達到使學生親近鄉土、體會農事的效果;我看著看著,點頭如搗蒜,這樣的做法深得我認同。 藉由食農教育,可以讓學生們徹底了解地方上的特產,也體會到農夫下田耕作的辛勞,可說一舉兩得;而在烘焙課中,大家利用辛辛苦苦種來的食材,精心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美味佳餚,不只吃得開心,也多習得一項特殊技能。 有時候,我們班上會盛情邀請營養師阿姨蒞臨,請她來上幾堂特別的課程,傳授種植蔬果和製作點心的秘訣。剛開始上課,看著陌生的用具,大家一頭霧水,經過詳盡的解說後,才小心翼翼地開始打蛋、秤重,辛苦一番過後,看著得來不易的成品,相視得意的笑,開心的大快朵頤。 正因為有如此寶貴的經驗,我才那麼支持食農教育的推展,而且,當這樣的歷程愈來愈熟練,還能舉辦義賣會,將營收捐給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讓行動力和愛心更有意義。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學校也能積極推動計畫,讓更多人參與這麼棒的活動。

Read More

〈中華學園〉善意

台南市崇學國小六年七班 ◎林靖涵 善意是一把傘,使人在淒風苦雨中,能抵擋大雨的侵襲,使人在豔陽高照的午後,能擋去一絲烈陽;善意是百花盛開的春日,在寒風刺骨的冬天結束後,為人們帶來溫暖。善意,使我了解付出與與接受的快樂,也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著名繪本中的花婆婆,為了完成爺爺的遺願,將種子撒落在居住的社區中。春天時,色彩繽紛的花朵將社區點綴得五顏六色。花婆婆的一個小動作,不但美化了居住環境,更為整個社區的人們帶來快樂。 公車上,儘管博愛座早已空缺多時,車子也劇烈搖晃,仍然沒有人坐下。這就是臺灣最大的特色─濃濃的人情味,而這種禮讓老弱婦孺的舉動,正是出自內心的善意。 友誼,使雙方在遭遇挫敗時能相互扶持、相互鼓勵;而迷失目標在茫茫大海中,尋找不到人生方向時,朋友能點亮燈塔,指引回歸正途,邁向成功的彼岸。朋友之間不求回報的善意與付出,為生活添加了善良的色彩。 善意,不是一味的矯揉造作、沽名釣譽,而是要出自內心的關懷、禮讓、付出,才能體會善意的初衷。真正的善意,能繽紛世界;真正的善意,能溫暖社會;真正的善意,能鞏固友諠;真正的善意,能打造出互助的世界。

Read More

〈中華學園〉反同的二叔

台南女中二年一班 ◎楊佳樺 我與二叔的關係既陌生又熟悉,只在逢年過節時才碰面,卻也僅止於打聲招呼,但在電視中又時常看見他的身影。 臉上刻著歲月劃出的深溝淺槽,皮膚焦黃如沙漠,一對大小眼更加強調整張臉的不對稱,不過有著一排整齊亮白的牙齒,隨著他自信的一笑,愉快的氛圍散播開來。然而,那張慈祥的笑容一開口,大家便避之惟恐不及。二叔是個虔誠但激進的基督教徒,國內大大小小「反同性戀」的場合從不缺席,而且也經常擔任主講者,對於網路上針對他的謾罵不屑一顧,反而更成了他宣傳理念的動力。媒體採訪時,他滔滔不絕,越講越大聲,麥克風應該也形同虛設了。 過年團圓時,二叔也在,言行卻不像電視中的銳利,移除鎂光燈後,他的臉顯得灰黃,整體氣勢似乎弱了許多。表哥們想要挑戰二叔,一開口直接談同性戀議題,一個圓桌,一人一邊,原本期待將會引爆一場激烈而精彩的論戰,沒想到雙方只是冷靜、有條理的陳述心聲,並不是電視中那樣如同世仇般互噴口水,二叔更是溫柔的靜靜聆聽,時而緩緩的點點頭。或許他對於同性戀的想法仍沒有改變,但讓我體會到他也是個能好好坐下來談話的理性人士。 整個過年的團聚也能感覺到二叔是相對勤樸踏實的人,大家在胡鬧時,總剩他一個人默默將事情打理好,從不埋怨、計較,電視塑造出的「激烈反同分子」,似乎與我觀察到的他不同,也許是節目中需竭力穩住立場,也許是媒體的誇大,也許……大家只是被不該存在的仇恨操弄了。 「嗨!」我主動邀約在一旁的二叔:「您要跟我們玩牌嗎?」為了更加了解、親近真實的他,主動接觸,拉近關係,無論眾人如何將他視為「異己」抨擊不斷,我們是最親愛的家人,不應被媒體塑造的成見框架。

Read More

為遶境逃逸 越獄犯抓到了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甲媽南下遶境起駕,吸引大批信眾追隨,桃園市八德外役監獄一名林姓男受刑人為了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八日下午一時四十二分趁機翻牆後逃亡,騎乘偷竊的自行車一路從桃園騎了十一小時,九日凌晨零時五十分,在台中市清水區中山路落網,當時大甲媽正準備經過清水,警方研判林男一路從苗栗從台一線往南至大甲,是為了參加遶境而逃逸。 法務部矯正署八德外役監八日爆發受刑人脫逃事件,所幸龜山警方於十一小時內將林姓嫌犯從台中市清水區緝捕歸案。 警方調查,林男逃亡後,騎乘偷竊的腳踏車,一路往南,沿著苗栗縣通霄、苑裡等鄉鎮南行,趕在深夜時分抵達大甲,參與媽祖遶境。 警方根據情資,研判林男熱衷廟會活動,趕緊依循大甲媽起駕路線追查,迅速逮捕歸案。

Read More

6日未參加總統防疫會議 黃偉哲:因自主健康管理

市長黃偉哲昨天參加佳里牛蒡節時,針對未參加防疫會議提出說明。(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總統蔡英文六日召開防疫策略會議,市長黃偉哲未出席,對此黃偉哲表示,因二日與確診者足跡重疊,遵守規定自主健康管理,當然不宜參加,總統府知道他在自主健康監測也未邀請。 總統府防疫會議,僅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長陳其邁受邀出席,未邀雙北市長及台南市長參加,遭質疑防疫摻雜政治因素。 總統府事後回應指出,桃園跟高雄都是國門,兩位市長在防疫工作都吃重,除要守國門,也要支援鄰近縣市,所以總統徵詢他們的意見無可厚非。 黃偉哲九日參加佳里牛蒡節活動時強調,因為二日參加麻豆北玄宮平安宴,與確診的女樂手足跡重疊,依防疫規定,不僅進行快篩,也遵守十天的自主健康監測,當然不宜出席總統府防疫會議。

Read More

新生兒外觀異常 早發現早治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常為孩子外觀問題困擾。醫師提出舌繫帶過短、包莖等6項常見需要外科處理的嬰幼兒常見外觀問題,期增進父母對疾病的了解,適時尋求醫療協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鄭彥辰說明,嬰幼兒常見外觀問題包含舌繫帶過短、斜頸、疝氣、陰囊水腫、隱睪、包莖等。 其中,舌繫帶位於舌下方,過短會導致舌頭吐出時無法超過下牙床,若合併哺乳困難或影響發音,可考慮門診手術治療。 斜頸問題常於1~2個月大時發現,小於1歲建議先嘗試物理治療,大部分可藉此改善;當已接受物理治療6個月以上但效果不彰,或年齡大於1歲時,可轉介外科考慮手術治療,同時須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問題導致斜頸(如脊椎或神經異常等)。 另外,嬰兒時期常見臍疝氣與腹股溝疝氣。臍疝氣大部分能於2歲前自然改善,於3~5歲時仍存在可考慮手術處理;腹股溝疝氣則不易自行改善且有發生腸阻塞的風險,診斷後即會建議安排手術治療。 陰囊水腫通常會自行緩解,不需特別處理;但若水腫持續超過1年以上,可以考慮手術。 隱睪為睪丸未下降至陰囊內,大多的男嬰在3-6個月大時睪丸仍有機會下降至陰囊內,超過6個月大仍未下降則須尋求外科治療。建議於1歲以前手術,以免影響生育或產生惡性病變。 男嬰出生後多有生理性包莖,大部分會於3歲前自行改善;若至5~7歲時仍有包莖,或多次因包莖導致泌尿道感染,可以考慮局部類固醇藥膏使用。雖然割包皮手術安全性高,仍可能有局部出血、感染等併發症,父母可評估並審慎考量其必要性。

Read More

漁船苗栗外海翻覆 1獲救1失蹤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得榮號漁船九日下午在苗栗後龍外海四點五浬處作業時,疑被突來的大浪打翻,二人落海,其中一人由附近風電工作船舶「瓦利安首席」救起,據該獲救人員表示還有一人落海失蹤,海巡署台中海巡隊昨傍晚表示,目前兩巡防艇及一架直升機均在現場搜尋落海人員還沒找到人,搜救人員將持續搜救。 台中港務分公司監控中心通報,指九日下午四時海巡第四巡防區來電,距苗栗後龍外海四點五浬處(約距台中港二十五浬,屬商港區域範圍外),得榮號漁船有人員落海,附近風電工作船舶「瓦利安首席」已救起一名落海人員,獲救人員表示還有一人落海。 台中海巡隊昨傍晚表示,目前台中海巡隊一00二三二巡防艇與新竹海巡三五三六巡防艇及一架直升機均在現場搜尋落海人員,但還沒找到人,搜救人員將持續搜救。

Read More

輕症居家送藥機制 明討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規劃「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明訂小於65歲、無懷孕或洗腎的輕症個案可在家照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9日指出,染疫輕症居家照護送藥機制,將於11日討論配送單位。 目前國內Omicron染疫個案有99%為輕症,指揮中心擬推動「新台灣模式」,達到「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目標,為確保落實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將推動居家照護管理。然而,未來開放輕症在家隔離,指揮中心仍傾向由醫生開立處方箋,對於在家隔離的輕症患者該如何取得藥品引發關注。 對此,陳時中昨天表示,「染疫輕症居家照護」將設計送藥機制,未來如何送交患者手中,由哪個單位負責配送,預計將於11日開會決定。 另外,國內正式啟動染疫輕症居家照護標準,為單日逾1500人確診。針對啟動標準是否可能放寬?陳時中則說,現階段疫情走向及國內醫療量能仍可以此為啟動標準,先啟動部分縣市試辦計畫;至於隔離天數可否縮短?沒有具體時間點,以國內疫情為主。 據居家照護管理指引,以65歲作為可否在家隔離年齡限制,引發疑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重申,65歲以上染疫出現重症風險較高,是國際及國內專家的共識;即使65歲以上長者沒有慢性病,重症風險仍高過小於65歲的族群,不適合在家隔離。 為迅速找出疑似陽性個案、阻斷感染源,中央也鼓勵有疑似症狀者至指定院所掛號就醫,取得公費快篩。陳時中說,未來將持續著重快篩使用方法宣導,快篩仍建議自行採檢,不鼓勵假他人之手,同時提醒民眾快篩陽性未通報者,若因此造成疫情擴大將會依法開罰。

Read More

〈醫師專欄〉增高術

■吳重達 前陣子網路上一則新聞:身高160公分的日本牙醫手術後增高了10多公分,人生變彩色。醫師看了有點擔心,怕在台灣又因此掀起一陣跟風。 幸好,有骨科專家跳出來說明這手術,提醒並警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與後遺症。這名日本人遠赴斯洛伐克動刀,因為在日本這個手術太貴;正規骨科醫師沒有真正手術適應症時也不會動刀。算他幸運,沒有發生問題,才能在不必負責的網路上大發厥辭。 20、30年前台灣流行過正常人手術增高,發生許多併發症、後遺症及醫療糾紛後,這手術就消聲匿跡,只用在真正有適應症的病人身上。手術將骨頭打斷後裝上Ilizarov環狀外固定器,以一天0.5釐米(有較大膽者一天拉1釐米)的速度將骨頭逐漸拉長;當拉到需要長度後等上一段時間,骨頭確實長好後再移除外固定器。正常狀況下需時半年以上才能完成。 Ilizarov醫生身處西伯利亞,常得處理礦場意外導致的複雜性、開放性骨折,在資源匱乏狀況下發明這以他為名的骨外固定器,被西方醫生發現、引進後掀起不小的旋風。本來只用於骨折,後來適應症增加,也真正造福許多病患;後來,竟然被用來為正常人增高的美容目的,還流行好一陣子,應該連發明人也沒想到吧。 外固定釘在皮膚留下數十個小洞,照顧不佳每個洞都有可能感染,嚴重的就造成骨髓炎,後果難以想像。過於貪心的增長會導致神經、血管的壓力與損傷,暫時性的還好,就怕不知不覺中發生不可逆的永久傷害,拉到骨頭變形也不少見,在拉長的新生骨發生骨折也是嚴重後遺症。以上是大併發症與後遺症,其他種種狀況則族繁不及備載。至於花費?至少幾十萬起跳。 醫師過去曾為文提醒正常人的大家接受老天爺給予的身體,不要做分外需求。因為,醫師看過、也接手處理過某些爛攤子,結局也都不太好。好好的人生因此而變調。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