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資源再利用 三重佛光會推動環保生活化

佛光會青年團展示利用舊牛仔褲改造成時尚托特包、旅行袋等。(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與三蘆各分會及新北市政府聯合舉辦的「三重佛光環保特務行動日」,在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下,24日下午於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登場,三重禪淨中心監寺如宗法師表示,「環保與心保」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落實;輔導知廣法師則說,由佛光會所發起的「蔬食A計劃」,不僅推動素食、長養慈悲心,也能節能減碳,共同保護地球。 活動中,新北市環境保護局分隊長史印芝也到場宣導,她說,地球生病的原因為溫室效應、全球暖化、酸雨破壞土壤,以及塑化製品衍生的垃圾問題,能源耗竭、雨林消失等,因此她強調生活中務必落實垃圾分類,節能減碳也是隨時可做,如關掉沒在使用的電腦、電器用品,避免使用免洗餐具,自備水壺,減少飲用瓶裝水等。 三重禪淨中心監寺如宗法師表示 「環保與心保」要落實在生活上。(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監寺如宗法師指出,星雲大師提倡環保,除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內心的塵垢,也要自我覺醒,努力消除,轉化習氣毛病,從心靈的環保出發,透過身心的淨化,才能真正做到徹底。 知廣法師以佛光會發起的「蔬食A計劃」為例,他說,吃當季、吃當地,減少碳足跡,素食不僅能做環保、愛地球,而且尊重萬物自然平衡的生態,還能長養慈悲心,讓家庭、社會更加和諧。 重一分會的林純美提到,台灣每年約丟棄45億支寶特瓶,10.7億個紙杯。她教導大家運用保特瓶製作不同的花器,避免淪為垃圾,也能美化環境,她說減少垃圾比資源回收更刻不容緩。 三重佛光環保特務行動日 利用走秀的方式 參賽者各自端出環保創意作品 並分享創作理念。(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童軍團在服務員的教導下,利用塑膠杯套、筆筒小章魚、舊衣回收的隔熱墊及彩空瓶等五項作品,表現出「綠色時尚品牌」;蘆二分會則利用海洋生物圖案的月曆紙,化為可使用的提袋;青年團的環保特務行動則將舊牛仔褲改造成時尚托特包、旅行袋、化妝包。參賽的各組無不卯足全力,善用身邊資源,發揮巧思,透過環保走秀,讓垃圾變黃金,化腐朽為神奇。最後評選出13組優異奬,以及三好奬、菩提奬、佛光奬等獎項。

Read More

台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賽 蕃薯厝5號獲優等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二0二0年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歷經兩年,成績終於在日前公布,其中由一直教導社區長輩們台語文老師董峯政所創作的「蕃薯厝5號」贏得優等。董峯政表示,蕃薯厝5號是故鄉的地址,但它像海角七号一樣消失了,卻是心中永遠的故鄉。 蕃薯厝5號廣流傳。(記者張淑娟翻攝) 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原二0二0年要舉辦,因疫情拖至去年才辦,連同成績一直未公布,參賽隊伍幾乎已遺忘了這件事,未料日前竟公布了,讓參與蕃薯厝5號的團隊歡喜無比。董峯政表示,快三十年了,當年看到永康鄉誌才知道原來故鄉蕃薯厝(今永康區西勢里)與蕃薯沒有關係,是西拉雅語中的番仔厝,荷據時期正是阿母斯特丹農場的所在,也因此讓他更想學台語文。 董峯政表示,廿多年前學台語文時,想到故鄉蕃薯厝,所以就以家裡的地址「蕃薯厝5號」寫下了一首台語詩文「蕃薯厝5號是一間有伸手的台灣厝,是阮阿爸做長工流汗錢疊起來的厝,是透風落雨會當覕的大欉樹,…蕃薯厝5號是郵差送批的番號,是出世的家園…是我這條蕃薯仔囝永遠的番號」。而這首詩文由前西勢國小退休校長呂隆義作曲,更由台南大學畢業校友們合唱,日前成績公布,贏得了優等獎。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呂隆義表示,「蕃薯厝5號」的創作,源自於作詞者董峯政送給他一本「漢學書鄉」,裡頭寫著父親呵護一個家的辛勞與生動活潑的快樂童年,勾起自己對小時候成長環境的回憶,而作了這首曲子,如今又在校長陳慧如製譜與牽線報名,此曲在社區裡被傳唱著,能得獎除了開心更是充滿感謝。 董峯政指出,蕃薯厝5號也呈現在台灣詩路上,目前教導的新化、新市、永康和府城的長輩們習台語文,也分享給長輩們憶童年,一九九二年當自己踏進台語文天地時,終於明白台語不只是三字經,用它來讀唐詩宋詞才能把詩文音韻之美表現出來,只是台語文的美被遺落了,所以他決定努力推動台語文,讓此台語之美能廣流傳。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學甲、七股區公所設防疫專線 明天起供居家照護者諮詢

學甲區公所成立防疫專線,明天起提供居家照護者電話諮詢服務。(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因應確診人數暴增,市府將在二十六日於全市各區公所啟動居家照護防疫諮詢專線及單一服務窗口,提供居家照護者電話諮詢,紓解一九二二及南市防疫線量能。學甲、七股區公所二十五日一早完成居家照護防疫專線成立,並針對員工教育訓練,對於居家照護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逐一模擬解答,期提供最好的服務。 隨著本土疫情嚴峻,每天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為能爭取時間協助居家照護者,市府除原有的一九二二、還有南市防疫專線電話供諮詢,從二十六日起全市三十七區的區公所也將加入服務行列。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區公所的居家照護防疫專線電話:7832100#182,主要提供六十九歲以下,非洗腎、未懷孕婦女,非六十五到六十九歲獨居的居家照護者,給予電話諮詢管道,在第一時間需要協助時,提供相關解答及服務。 為提供更好的服務,學甲區公所一早進行員工教育訓練,根據市府的Q&A,針對居家照護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逐一讓員工了解,並給予正確的答案。如果在上班時間以外,民眾也可透過line智慧小幫手、衛生局服務信箱或FB反應防疫相關問題,防疫人員會在二十四小時內回覆。 七股區長顏文穗也公布防疫專線:7872494,並已透過里鄰系統鼓勵長輩催打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率。

Read More

俄國攻烏新階段 傳烏南赫爾松將辦假公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克蘭戰事進入第3個月,俄羅斯軍方宣稱,又擊毀了9個烏克蘭軍事目標;莫斯科方面指出,攻打烏克蘭進入了新的階段,目標是全面控制東部和南部地區,還傳出可能在烏國南部城市赫爾松舉行假公投,來合理化侵略行為。

Read More

20年首度連任成功!法總統大選 馬克宏再次擊敗雷朋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法國總統大選在24日的最終投票,由現任總統「馬克宏」獲得勝利,雖然計票目前還在進行,但官方與民調公司出口的數字,都顯示馬克宏以55%到58%的得票率,領先對手雷朋,雷朋也已經承認敗選。

Read More

甩開晚期卵巢癌復發夢魘 讓她暢玩歐洲

成大醫院婦產部許耿福主任表示,卵巢癌復發率雖高,但目前已有維持性療法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醫界公認,卵巢癌是一種復發率極高的癌症,特別是晚期卵巢癌的病友,癌症復發的陰影更是如影隨形。 年約六十五歲的陳女士(化名)在三年前確診罹患第三期卵巢癌,熱愛旅行的她,原以為無法擺脫癌症復發的命運,因而心情十分沮喪,連遊玩的興致都消失。不過在醫師建議下,她在完成手術、化療後,接受癌症相關基因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選用適合的口服標靶藥物,幫助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用藥後至今,陳女士不僅沒有復發跡象,還在Covid-19全球疫情來襲之前,讓她更放心暢玩歐洲,重新享受旅行的樂趣。 運用口服標靶藥物為維持性療法 減少卵巢癌復發機率 在成大醫院婦產部許耿福主任的門診經驗當中,陳女士的抗癌勇氣與盡情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令他印象深刻。他說,卵巢癌是一種很難纏的癌症,病患即使接受手術、化學治療,未來還是得面臨很高的復發風險,以第三、第四期的晚期卵巢癌病患來說,手術、化療後的復發比率約七到八成,特別是療程結束後的兩年內,更是復發高峰期;加上卵巢癌早期常沒有明顯病症,許多病患確診時皆已是晚期,生活更常陷於癌症復發、轉移的陰影當中。 為了降低卵巢癌復發風險,過去幾年來,全球醫界、學界不斷尋找創新的治療方法,直到近年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究顯示,卵巢癌病患若在手術、化療後接受「維持性療法」,臨床上若持續服用口服標靶藥物兩年,能大幅降低復發風險,而病患的治療選擇與基因檢測結果息息相關。 基因檢測幫助精準用藥 有效抑制癌細胞 舉例來說,研究學者發現,卵巢癌病患若接受基因檢測,發現帶有BRCA1、BRCA2基因變異,或癌細胞帶有HRD(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同源重組修復缺損)特徵,此時可運用新型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就會大受打擊,並逐漸死亡及凋零,病患的癌症復發機率便能大幅降低,同時也讓死亡風險下降,也可延長無疾病惡化期,像前述陳女士便受惠於這類藥物所帶來的諸多好處,重拾健康的人生。 許耿福主任解釋,相較於化療,病患使用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時,無論在家或出國遊玩都可服藥,不需住院,也不用忍受掉髮或免疫力減弱等副作用,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即使出現貧血、血小板降低等反應,也可透過調整藥物劑量的方式進行改善。不過,有極少部份病患用藥後,面臨白血病問題,這點就必須多加留意。 治療觀念日新月異 卵巢癌病友重燃生機 面對卵巢癌復發議題,許耿福主任常鼓勵病友,目前已有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供治療選擇;因此,病友還是有機會可重獲健康,重享生活樂趣。這也讓許多病友重燃生機,在抗癌的歷程中,不僅勇氣倍增,也更有信心。

Read More

大腸癌術後靠中醫調理 扶正祛邪生活品質大躍進

賴睿昕中醫師也指出,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各項醫學研究指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與「高齡老化」有極大的關係。最可怕的是,縱使是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在罹患大腸癌的初期,也可能無任何症狀,若本身無大腸癌的家族病史,平日生活作息正常,亦無其他罹病的危險因子,病人往往會錯失治療先機。中醫師賴睿昕更強調,曾罹患大腸癌而康復者,無論透過何種醫學方式治療,也都有復發的危險,因此改變體質成了最重要的關鍵,除了定期檢查之外,一定要強化自身的免疫能力及健康機能,否則會飽受大腸癌威脅的壓力與苦楚。 肥胖與不當飲食習慣 大腸癌悄悄上門原因 多數民眾常因工作競爭,承受不少職場壓力,又因忙碌的生活、飲食西化、偏重精製快速的加工食品,加上少有時間運動休閒,使得大腸癌悄悄地找上門,這些病人的典型特徵,就是肥胖及不當的飲食習慣。 賴睿昕中醫師也指出,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並加速康復時間,部分中藥如丹參、靈芝、三七等,還可提高化療成效。 術後治療各種不適 靠中醫緩解 大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會依病情再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治療過程中常會引發不適,像是手術後傷口疼痛,疲倦乏力;化療後產生的上腹部悶脹感,呃心嘔吐,食欲不振,口乾舌燥,白血球下降,手腳麻木等症狀,此時若搭配中醫治療,可以緩解這些不適。 大腸癌早期:正盛邪實的治療以祛邪為主,或祛邪兼以扶正的治則,使祛邪「而不傷正」。 大腸癌中期:正虛邪實者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採用攻補兼施的原則。 大腸癌晚期:癌腫堅硬如石,形體消瘦、面黃食少,患者呈現「正氣衰敗」的惡病質現象,治當以扶正為主。 一般中醫治療有幾個主軸;手術後治療以扶正為主:病人傷口疼痛,身體虛弱,食欲較差,所以使用黃耆、白朮等扶正補氣,讓病人可以較快恢復。化療、放療時以理氣為主:病人容易現腹脹,呃心,嘔吐,口乾舌燥,此時可以使用陳皮,枳殼,柴胡等藥;另外在療程中均可視病人身體狀況,使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藥清熱解毒的藥物。 避免加工食品 多食用新鮮魚肉、蔬菜水果 大腸癌病人飲食注意,應多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食用新鮮的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等,經過醃製、煙燻、發酵製作的食物及過度精緻化的食物應避免;且應儘量使用蒸、煮,而少用油炸、燒烤等方式來處理食物。賴睿昕中醫師提醒,蔬菜水果的攝取可多些,而肉類油脂的攝取可少些。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占每餐的2/3以上。 同時也應控制體重,成年後要限制體重增幅不超過5公斤,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燻肉只能偶爾食用,最好用煮、蒸、炒的方式烹調食物。 多吃澱粉類食物,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越好。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膳食纖維飲食可預防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生。 減少紅肉攝取量,因為紅肉會增加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率。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除飲食外,病人們應建立規律的生活,養成適當的運動,培養樂觀正面的態度。

Read More

全台首間「健康肺氣喘神盾醫院」 亞東醫院立氣喘照護標竿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氣喘是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約有3億人為其所苦,台灣氣喘患者也不在少數。然而,仍有許多患者對「氣喘」存有迷思,例如:「我又沒有喘,為什麼是氣喘?」「沒有發作就不需用藥!」「吸入性藥物中含類固醇應不要用?」等。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患者對氣喘的認知大幅影響治療順從度,因此,台灣胸腔重症醫學會2017年與國際知名藥廠合作推出「健康肺計畫」,旨在宣導正確疾病觀念,透過舉辦教育課程、衛教活動,讓患者從中獲取正確衛教知識及良好照護。到現在計畫也再度升級,由政策端整合產、官、學、醫資源,衍生出更穩固、更深耕、更全面性地健康肺神盾計畫,協助讓氣喘患者照護品質再提升。 吸入性藥物使用存有迷思 醫:需建立正確觀念 吸入性藥物使用方式與一般所熟知的口服藥物差異甚大,氣喘患者又需長期規律使用,因此對患者來說,學習吸入型藥物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有效達到治療效果。然而,患者有時會誤以為氣喘僅有急性發作時需用藥,或以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取代治本的藥物(吸入型類固醇藥物),鄭世隆主任說,這些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短效支氣管擴張劑效用短 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氣喘需規律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氣道與一般人不同,長期處於過度敏感,容易發炎、氣管腫脹的狀況,如空氣中汙染物、懸浮粒子一多,可能會造成氣喘患者病情更不穩定,甚至需住院治療。因此,在治療上普遍需穩定使用抗發炎、抗過敏的藥物,才能讓氣道敏感、發炎狀況解除,並使氣管穩定擴張。 而短期支氣管擴張劑,目的只是在短時間內讓氣管擴張,進而緩解急性症狀,並沒有處理氣道發炎、過敏的問題。鄭世隆主任補充,根據統計,一年用超過3支或每天用2口短效支氣管擴張劑,都會使氣喘發作率及住院率上升;如一年用到6支、9支,嚴重程度更是會加倍成長,一年使用12支以上甚至會增加氣喘死亡的風險。鄭世隆主任提醒,許多患者仍不了解錯誤使用藥物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因此,更需要透過全面性宣導來達到衛教普及,不要常使用或過度依賴短效緩解藥物,要使用正確的藥物,讓患者實質上遠離急性發作風險,且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 智慧化資訊整合 氣喘衛教知識帶著走 鄭世隆主任說明,健康肺神盾計畫除了衛教及藥物治療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智慧化的資訊整合」,透過資訊平台,整合患者用藥情形及醫院端提供之個人肺功能檢測結果,再加上即時的天氣、空汙指數等環境狀況供患者查詢,將環境、用藥及衛教作完整結合。 這樣的資訊整合系統,可從三方面協助氣喘患者獲得良好照護,第一,利用智慧醫療雲端科技在氣喘患者藥物使用上做良好管理,達到減少及監督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的使用;第二,民眾可經由隨身的電子產品獲取氣喘治療上的輔助,透過平台上的衛教資訊連帶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用藥觀念;第三個,落實上、下轉診,當氣喘患者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後,可下轉至社區基層醫療院所,讓患者能更便利的獲取醫療協助,減少就醫等待的時間,如病情控制不良時再轉回至醫學中心,緩解急性氣喘發作。 鄭世隆主任強調,透過這些面向的結合,能讓正確衛教觀念觸角更多元、更廣,也是醫界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鄭世隆主任說明,健康肺神盾計畫除了衛教及藥物治療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智慧化的資訊整合」,透過資訊平台,整合患者用藥情形及醫院端提供之個人肺功能檢測結果

Read More

《開講》返母校屏大講座有感:回首來時路無限感念與追憶

黃炎東 我出生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半島海角七號旁的車城海口小漁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綺麗迷人無比,每年來自國內外到此出遊人士多得難以數計。我的先祖本是世居恆春仁壽里、網沙及猫仔坑等地區,後遷至車城海口村小漁港定居,小學我就讀車城國民小學,初中(國中)念恆春中學(當時恆中之高中部及初中部合一),民國五十三年八月初中畢業後,我是那一屆唯一考入省立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就讀者,當年能考取師範學校在我們偏鄉地區可是一件很重大的新聞,很多鄉親皆會予以熱烈祝賀一番。 在故鄉恆春大平國民小學任教三年後,我又考入輔仁大學深造。輔大是一所天主教會所設立的現代化學府,校風開放國際化很濃厚的大學,國內外一流師資及優質校園環境陶治下,我在屏師(屏大)早已打下的文武合一,術德兼備的師範良好基礎教育。 在輔大接受了四年追求真善美聖為教育指標的洗禮後,我又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國家發展研究所)第一屆就讀(所應考的科目尤其是國文、英文及法學等科目皆是名列前茅),當年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第一屆直屬校長,後改隸法學院,所長先由閻振興校長兼任,改隸法學院後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由前教育部次長、後任台大法學院長、教務長姚淇清博士兼任,所裡開課的教授約分為三種,一是專任教授,二是兼任教授,三是每學期邀請至本所作專題講座的校內外教授,或是在政界、經濟企業、司法、教育文化等專業頂尖卓越的專家學者等,也往往會被聘請至三民主義研究所授課,因而所裡不但擁有一流師資,且考入之研究生也是很優秀(考入很難,畢業也不容易),且畢業學生出路也很好。 我在台大念首屆三研所時代,不但是所班代表,也是台大研究生協會副理事長,在學業及學生活動中我可是樣樣要兼顧。畢業後校方本是希望我能留在所裡擔任專任教職並兼行政工作,有鑑於當時執政當局屬意我前往革命實踐研究院(陽明山莊)工作,從事訓練國家各種高級人才,以蔚為國用。 在上面中央大力厚植之下,之後台大及警大的教職工作也只能以兼任方式進行了;而當我又要入博士班深造時,因當時台大三研所只有設立碩士班,因而於一九七八年考入當年全國唯一設立三研所博士班的中國文化大學就讀,歷經了七年多的刻苦攻讀,终於民國七十三年拿到法學博士學位。 其時母校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無論是師資皆是在各學術領域之頂尖卓越權威學者,而研究生之素質也有很優質的水準,因而我在文大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旋榮獲台大校長孫震博士、院長姚淇清博士、所長賀凌虛教授、恩師秦孝儀教授、周道濟教授等大力培植下,於一九八五年就在台大三研所博碩班及大學部開授法政專題課程,我在台大歷經了三十多年的求學及教學研究黃金歲月。 在教學與研究階段,曾先後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裁判員制度研究)擔任客座學者,因而歷練累積了我之後所以能在警大、崇右影藝大學、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學府,及獲聘為大型優質幸福企業集團及全國性商業聯合總會顧問等職埸及公益志業,於從事各種工作上,皆能鍛鍊出堅毅全力以赴完成各階段任務之優質能量。 尤其在學術的生涯上,我在母校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畢業逾半世紀後,又能承蒙母校屏大厚植再回校任教,並於今(一一一)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時舉行校友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中,由校長古源光博士與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博士兩位母校最為大家所尊崇的師長共同頒授我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講座教授聘書。 在我人生學術生涯中最感到無比光榮歷史性的此刻,我深深的體會到我當年選擇就讀屏師(屏大),且在歷經多少次的職場轉換工作跑道,即使工作有多忙,大環境有多麽艱難困頓,但我一路走來始终如一的從沒有離開過我這一輩子最為鍾愛的教學研究的工作,以教育翻轉人生,以教育英才奉獻國家社會為終身志業之堅定信念與實踐之毅力與恆心,也令我在內心深處,總是永遠感恩所有培植過我的母校師長,我所服務的公私機構的長官們,於我厚植之鴻恩大德,真是山高水長,永銘心中,終身難忘矣! (作者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大學講座教授)

Read More

大成國中光電球場朝陽彩繪牆 老舊圍牆注入新活力

大成國中委託南商廣設科團隊彩繪的朝陽圍牆,色彩鮮艷活潑充滿朝氣。(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大成國中校園內的太陽能光電球場預定於五月底完工,校方也一併將球場旁原本斑駁的老舊圍牆,以「大成.朝陽」為主題加以彩繪美化。負責設計底圖的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老師莫嘉賓表示,因為光電球場面對東方,日出朝陽的氣勢能與運動員的熱情活力相呼應,繽紛色彩十分活潑,為老舊牆注入新活力,也展現全新的「DACHENG」籃球場意象。 創校已經七十五年的大成國中,臨水交社園區側的圍牆是在創校時就興建,還保存了當年設置的防空洞。隨著時間的久遠,這面圍牆的油漆斑駁不堪,校方趁著打造新光電球場的同時,委請南商莫嘉賓率團隊進行牆面彩繪。 莫嘉賓帶領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學生和友人,包括邱淑宜、王冠廷、莫荔、黃柏毅、蔡孟洧、莫懿、林嘉珊、陳少芸、沈佳昕等共同彩繪,其中莫嘉賓、邱淑宜、蔡孟洧、林嘉珊、陳少芸都是大成國中畢業校友,校友發揮所學,返校為母校校園美化彩繪盡一份心力,將對母校的這面別具意義彩繪牆送給學弟妹做為經驗傳承的祝福禮物。 大成國中校長陳惠文表示,此次光電球場彩繪牆感謝教育局補助經費,以及迅捷光電有限公司劉之傑總經理大力協助完成,並且邀請優秀的校友回學校一起彩繪校園留下紀念,提供師生更舒適的運動場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