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搶不成刺死店員 更一審改判20年

一、二審均依強盜殺人罪判無期徒刑 高院考量嫌犯認罪且自首給予減刑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桃園市男子蘇偉智長期無業、以網咖為家,前年向十九歲網咖劉姓工讀生要錢不成,竟持刀將其殺害,犯後隨即自首。一、二審均依強盜殺人罪將蘇男判處無期徒刑,高院更一審考量他已認罪且自首,十日將他改判二十年。 蘇男(三十七歲)案發前長達五年以網咖為家,缺錢就向爸媽伸手要錢,因爸媽認為蘇男需索無度,拒絕再給予金援,因此轉而向他人借錢。 民國一0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深夜,蘇男因缺錢花用,在網咖附近隨機找人借錢未果,正好看見準備上班的網咖店員劉男出現,隨即持水果刀逼他交出財物。 劉男拒絕,準備離開時,蘇男上前阻止,進而發生扭打。蘇男竟持刀朝對方的胸、頸部各刺一刀,劉男雖負傷逃離現場,但不久即倒臥路邊,送醫不治。蘇男犯後跑回網咖更衣,隨後到派出所自首、交出凶刀。 一審桃園地院、二審高院認定蘇男自首、給予減刑,依強盜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高院更一審審理後,考量蘇男已坦承犯行,認為強盜殺人犯行應排除判處死刑,考量其自首,昨日改判二十年徒刑。全案仍可上訴。 民事上,死者劉男的父母也對蘇男提出民事求償訴訟,桃園地院日前判決蘇男應賠償劉父八百零四萬多元、劉母四百三十四萬多元,共一千二百三十八萬餘元,目前上訴中。

Read More

泡泡慕斯抗疫 南科實中國小部獲佳作

南科實中國小部學生製作泡泡洗手慕斯參加科展,獲得佳作。(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南科實中國小部參加台南市國中小科學展覽會,共有三組同學獲得佳作的成績,表現相當亮眼,其中指導學生製作的泡泡慕斯,用來洗手、向細菌說掰掰的作品,契合時下防疫的主題,在生活與應用科學類科中獲得佳作。 南科實中校長蔡明輝說,今年國小部參加科展,共有三組學生獲得佳作的肯定,包含生物科的生態主題研究、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的泡泡慕斯、植物的種植技巧等,表現相當優異,也是對學生科學教育推動的肯定。 學校表示,這兩年鼓勵學生勤洗手防病毒,但洗手乳倒多倒少拿捏不準,想說用慕斯擠一下剛剛好,因此指導學生將洗手液添加天然的材料,製作成慕斯,洗起手來更輕鬆,可以很開心的跟細菌說掰掰,過程中也能學到自然科學的原理,且貼近生活的實用性,能夠獲獎,學生非常開心。

Read More

生態+食農 西埔國小廚餘養蚯蚓種菜

西埔國小結合生態與食農教育,讓學生栽種、收成蔬菜。(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南化報導 台南市南化區西埔國小結合生態與食農教育,透過廚房生廚餘製作堆肥,並運用當地的白堊土、蚯蚓糞土及一般土等三種土壤種植香草及蔬菜,除了讓學生觀察,也把採收的青菜做為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既能吸收知識,也吃得開心。 西埔國小校長姜建宏表示,該校從去年開始利用廚房的生廚餘及午餐水果的香蕉皮養殖蚯蚓。每當午餐餐盤出現香蕉時,全校師生都知道要將香蕉皮留給校長,並不是因為校長愛吃香蕉皮,而是要將香蕉皮作為蚯蚓的食物。 姜建宏指出,飼養蚯蚓主要是收集蚯蚓糞便作為有機肥料,再結合食農教育讓學生體驗種植茼蒿、大頭菜、高麗菜等蔬菜,也因為蚯蚓糞土是肥沃的有機土,每一顆蔬菜都長得很好,學生每天幫蔬菜澆水、抓菜蟲,二個月後採收就成為午餐尚青又鮮甜的菜餚。 今年三月初,教導主任洪榮志規劃土壤差異與植物生長觀察區,分別運用白堊土、蚯蚓糞土及一般土等三種土壤種植迷迭香、甜菊、薰衣草等香草植物,教導學生透過土壤差異來觀察植栽生長的情形。經過四星期的觀察,學生發現利用蚯蚓糞土種植的各類香草植栽長得最茂盛。 洪榮志表示,透過觀察及動手實做的多元學習模式,孩子最能將課程中的知識轉化成生活中所需的素養。姜建宏校長則希望生長在農村的學生們都能具備基本的農業、生態知識,將來有機會為家鄉的經濟產業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北青教育獎學金嘉惠新市學子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由新市區北青電器行負責人盧榮貴成立的「北青教育獎學金」,獎勵新市區國中小優秀的畢業生,以鼓勵學生持續上進,今年已邁入第二年,十日盧榮貴分別前往新市區三所國中小送上獎學金,將請校方頒發給每一畢業班優秀的學生,每人兩千元,合計四萬元。 曾擔任新市國小六年家長會長,也是現任榮譽家長會長的盧榮貴,由於早年讀書環境不好,自己刻苦打拼,才有現在的成就,為了鼓勵學生把握讀書的機會,用功念書,前年底成立「北青教育獎學金」,在立委林宜瑾、市議員陳碧玉見證下,分別與新市國中、新市國小及大社國小簽約,每年都會捐贈獎學金給各畢業班一名優秀的畢業生,只要有能力,都會持續下去。 畢業季節即將來臨,盧榮貴帶著獎學金,在十日上午,先後前往新市國小、大社國小及新市國中,送上獎學金,其中新市國小八班、新市國中八班、大社國小兩班,合計十八班,每人兩千元,共三萬八千元,另外大社國小加發兩位助學金,因此共發出二十包獎助學金四萬元。

Read More

挺鳳梨農 陳亭妃陳怡珍認購送愛

立法委員陳亭妃、市議員陳怡珍不但認購一百箱鳳梨相挺台南鳳梨農民,還邀請小北觀光夜市發起商圈認購。(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台南鳳梨進入盛產,立法委員陳亭妃、市議員陳怡珍不但認購一百箱鳳梨相挺鳳梨農,十日由山上農會在市區舉辦的活動上,還邀請小北觀光夜市發起商圈認購,化解盛產時期的產量,以行動力挺台南的鳳梨。 活動由山上區農會主辦,北區大豐里等多里的里長協辦,幫助農民、共襄盛舉,希望除了拋磚引玉,穩定價格,也能讓長輩及弱勢媽媽吃得到好吃的鳳梨,照料到農民的同時,送愛到每個角落。 陳亭妃指出,除了自己認購一百箱鳳梨,也謝謝山上區農會捐贈二百支鳳梨,跨區做關懷公益活動,真的感覺到非常溫暖。陳怡珍表示,台南盛產的鳳梨品質優良,果肉纖細多汁,特別美味。這次北區的居民有機會品嘗到山上區農會的鳳梨,「實在非常感恩啦!」 除此之外,適逢五月母親感恩節日,山上區農會也準備了大蛋糕,為辛苦的母親們送上祝福,也將鳳梨送給社區的長輩和弱勢媽媽,現場滿是溫暖的氣氛。 山上區農會總幹事許弘霖表示,自己長年注重社區關懷,每年都會結合公益做活動,今年把這份愛心送給市區的長者,雖然是小錢,但希望形成大力量,盼能協助推廣健康美味的台南鳳梨。

Read More

食農教育融入影片 南台拿8獎

南台資傳系師生團隊在第十九屆育秀盃創意獎中,囊括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銀獎、優選及六佳作等八個獎項。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資訊傳播系學生以「種子的神奇魔法」為主題,拍攝製作符合「食農教育」主題影片,參加二0二二年第十九屆育秀盃創意獎,囊括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銀獎、優選及六佳作共計八個獎項,是該類別中獲獎最多大專院校。 南台科大資傳系學生團隊以全台「食農學堂」校園為拍攝現場,與拍攝的學該師生進行田野調查後,企劃出記錄片以及撰寫出劇情片劇本,拍攝製作出感人的影像作品,共計獲得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八個獎項。 其中銀獎《我們都是小種子》作品,由資傳系大四學生李婕慧、余采玲、胡鈺茹、張瓊云拍攝製作;團隊以高雄市漢民國小附幼為拍攝場域,記錄學生在食農教育裡像小小的種子,邊學習、邊長大,透過師生照顧植物、珍惜糧食,將生長漂亮的紅藜與芝麻做成米飯與吐司,並與人分享,實踐食農教育精神, 學生透過親自體會共同實作,讓更多人能品嘗到這樣美好的食物。 指導老師梁丹青表示,拍攝過程正逢疫情,要進入校園拍攝非常不易。她說,好作品不會從天而降,所以必須帶領學生團隊進入全台「食農學堂」國中小附幼施作場域限地拍攝,透過監督拍攝過程,提升拍攝效率與作品品質。

Read More

新營社大邀蔡金鼎傳授口述歷史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社區大學十二日起至六月卅日推出「口傳文學會客室」,邀請駐校作家蔡金鼎主持,讓大家一起來了解口述歷史紀錄的過程,來口述關於自己的、關於家庭的、關於這塊土地生活的點滴故事。 新營社大指出,蔡金鼎師事已故的洪敏麟教授,學習田野調查,去年出版台灣第一本常民口述史工具書《白水湖青春曲》,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多年,以口述歷史完成地方史撰寫,為地方災難史留下珍貴資料,紀錄遍及全台各部落原民軍人及遺族,留下一篇篇感人的故事。

Read More

隱匿確診 幼兒園重罰13萬5千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六甲區一家私立幼兒園日前隱匿幼童確診,卻依規定未停課消毒,結果傳染給其他幼童造成全家父母及另兩個小孩都陸續確診。台南市衛生局依傳染病防治法對這家幼兒園開出罰單十三萬五千元。 衛生局說,針對日前有人在「爆怨公社」PO文,透露兒子幼兒園班上有同學確診,園方沒有第一時間停課清消一案,經調查園方面對衛生所、教育局數次疫情調查時未詳實說明,接獲確診個案未即時停課,導致疫情擴散,上述嚴重行為已違反防疫措施,衛生局於五月九日決定予以嚴懲,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條、第卅七條規定,分別裁罰十二萬、一萬五千元,共計十三萬五千元罰鍰。 根據教育局調查發現,該私立幼兒園於四月廿六日傍晚得知有一名學生確診,但幼兒園隔天並未停課,仍繼續讓幼童到園上課,直到廿八日才作預防性停課,教育局針對園方未在第一時間依規定通知該班停課七天,違反防疫規定部分移由衛生局裁罰。

Read More

咱的故事咱來演 台江文化中心推兩偶劇

台江文化中心邀請無獨有偶劇團推出《赤腳門神》、《青瞑蛇與竹籠屋》兩齣偶劇。(文化局提供) 台江文化中心邀請無獨有偶劇團舉舉辦「咱的故事咱來演」偶戲工作坊,今年進入第三年,以台江地方文化為基底,推出《赤腳門神》、《青瞑蛇與竹籠屋》兩齣偶劇,結合地方傳說故事轉譯成在地文化作品,劇團特別打造傳神的戲偶,由地方素人操偶實地演出。 先以工作坊培訓,以小型作品於室內呈現,再走至戶外廟口、社區巡演,今年更提升作品精緻度,進入專業劇場演出。節目將於於六月四日(六)、及五日(日)上午十一時、下午二時三十分於台江文化中心劇場,推出四場演出,採索票制,歡迎親子一起來聽偶們戲說台江故事。 台江文化中心為培育在地偶戲表演人才及呈現台江文化元素,連續三年規劃偶戲工作坊,邀請無獨有偶劇團,將過去調查、蒐集的台江地區民間傳說故事「赤腳門神」、「青瞑蛇與竹籠屋」持續發展並提升演出精緻度,最後在台江劇場演出。 除劇場演出,並將帶領觀眾踏查傳說故事發展起點,規劃兩場劇中場景導覽活動,分別於五月二十八日(六)進行「赤腳門神」場景走讀及二十九日(日)的「扛茨走溪流」聚落巡禮。台江文化中心指出,經由工作坊扎實訓練,藉由《赤腳門神》、《青瞑蛇與竹籠屋》兩齣偶劇,在台江劇場展演地方故事和學員努力成果,中心也將繼續培育在地藝術人才並耕耘地方文化。親子偶戲免費索票方式,請洽TIXFUN:https://reurl.cc/KbXDL9 場景導覽報名頁面,請洽:https://reurl.cc/YvdQRX。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Read More

美染疫病歿人數直逼百萬大關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感染COVID-19不治人數直逼100萬大關,華盛頓國家大教堂今天敲鐘千次,向死者致哀,每敲一次代表1000名病歿者。 法新社報導,美國是全球COVID-19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其次為巴西、印度和俄羅斯。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天,全美有超過99萬5000人染疫喪生。 在影音平台YouTube現場直播的追悼會上,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於當地時間下午6時許開始敲鐘,每敲一次代表千名已故的人。 隨著美國鬆綁口罩令,多數地區如今僅建議於室內遮蔽口鼻之下,過去幾週的單日確診數又上揚,不過病故人數近幾個月有放緩趨勢。 美國染疫不治人數去年12月突破80萬大關;時隔一個半月,今年2月再破90萬;3個月後直逼百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估計數字,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全球COVID-19死亡人數達1300萬至1700萬之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