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重拾人的溫暖

■文飛 我給人的感覺總是文靜又內向,但這並不是本來的我。過去的我是個活潑外向的小女孩,擁有很多好朋友。然而,就在小學六年級時家中破產,經濟上只能勉強湖口,當時連裝熱水器的餘裕也沒有,所以寒冬中便無法洗澡,幾日後身體發出了異味。原本一起玩的朋友們對我敬而遠之,而後開始出現「細菌人」、「臭臭」等綽號,我成為被全班霸凌的對象,漸漸的還不再活潑,成了最安靜內向的人。 上高中後家庭經濟漸漸好轉,身體不再有異味,人們不再迴避我,反倒是我迴避所有人。人類在我的眼裡成了最可怕的生物,原本要好的朋友只因身上的異味,全都成了傷害我的霸凌者。我不相信人性本善,這個世界充滿著險惡,於是在周圍築起了高牆隔絕了這個世界。 然而即便我是如此拒人於千里之外,班長仍不厭其煩的時常來和我聊天,一步步打開我的心房,我的話開始變多了,漸漸有了笑容,在我與班長變得更為熱絡後我向她訴說了童年陰影,她緊緊抱住了我,我也緊緊抱住她感受著她身上的體溫,那一刻我冰凍的心終於瓦解了,我重拾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生命再次充滿了光芒。

Read More

〈中華副刊〉重遊史前館

文/圖 林明理 林明理油畫作品 午後,恬靜的風,從海面吹來,掠過史前館噴泉的兩側,泊在波紋盪漾的水面上。 我想起兩年多前,在這裡有一場以卑南族傳統服飾十字繡工藝技法與斯洛伐克民俗藝術的交流,強烈地展現兩地特殊的人文風情。在館前牆壁上高高掛起「穿上彩虹衣」的圖騰,也突顯出那些百年服飾與傳統編織的風華。 風兒在乍暖還寒的亮光中,帶有淡淡的木香,飄拂在館外週遭的樹林,飄過嬌艷的百鈴花、桃金孃,飄過杜鵑花叢和厚葉石斑木……從大廳前後的步道、花草間出來,在鳥聲的路徑上徘徊徜徉。 風也跟著烏頭翁雀躍地唱著不知名的曲調,歌聲流向廣場……在裝置藝術的沿路上,從海上到東岸,從東岸到太平洋。它吹過福爾摩沙山林,吹過臺灣原民祖先滴下的汗水,讓我意識到:感恩和歡喜。 是啊,在我記憶裡,所有讚嘆都源自於島嶼美麗的傳說與編織歷史,那些匯聚的展示文物精品,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一樁具有意義的盛事。 黑冠麻鷺,林明理攝 展覽區的燈光映著柔和的氣氛,工作人員也努力打造成一個難忘的觀感體驗。當外邊的日影逐漸明亮起來,史前館蘊藏的古文物則充滿奇特而神秘的迷人色彩與當代藝術的交融,似乎召喚出原始文物的歷史脈絡。它讓我看得見各種藝術在時間的洪流中,睿智隨時間,終將蛻變成真理,也將呈現出人類活動中的不同面貌。 這次前來,雖然園區內正在進行整修工程,但絲毫不影響我遊玩的興致。恰如綠光裡的小羊,我雀躍地登上了一座觀景小丘,全是為了從仿復活節島的巨石人像眺望臺東市區和更遠的卑南山、都蘭山、肯杜爾山等群山秀色。 站在這裡,眼光正好可以逐漸由山丘的樹叢移向最高的山巒……還可以看到白鷺鷥群冉冉飛過。歸途的落羽松樹叢下,每一隻花斑鳩、紅嘴黑鵯、黑冠麻鷺都飛在自己的活動區域,或棲息在枝頭閑聊。 我常在這兒觀察牠們的生活與習性,連同那一片山,那一抹斜輝,或晨光,都像古詩人在歌詠它,讓我不禁聯想起連方譯印度詩人泰戈爾《漂鳥集》中一段詩句的文字來:「當我離去時,讓我的思念伴著你,像星空沉寂的邊際,那一抹落日的餘暉。」心裡不覺愉悅了起來。 遠遠地再看一次史前館,色調調和而鮮明,在水池中倒映出油畫般的精緻感。從開館以來迄今二十年,它由名建築師葛瑞夫(Michael Graves,1934-2015)的設計概念,結合陳哲生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努力打造下,已成為東臺灣以史前文化保存與展出為核心的重要建築,也是個美麗的旅遊景點。 我將滿心的感動對停車場前那隻枝上的烏頭翁傾訴,而牠回應的歌聲,在四方散開,讓我心中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夢囈

  ■蔡履惠 我和文字討論詩,在城市的子宮裡   意象的觸角該擺出什麼姿勢 腳印能連結什麼路 文字要如何才不會跌跌撞撞 不會一路喊著饑渴   所有的障礙 是否都是城市的錯? 鋼筋水泥 把腦袋桎梏得緊緊的   幾粒鹽能鹹出一汪大海? 幾顆石頭能珊瑚化一座森林? 在樣板老梗的城市絕無可能   入夜,子宮倏忽漲潮 淹沒一干文字 它們 都只會談兵紙上 不會游泳的旱鴨子   今夜,我是不會做夢的魚

Read More

男酒駕攔檢不停 撞警被逮

中壢區一鍾姓男子酒駕不服員警攔檢還撞警,十分鐘後被逮,並被搜出有毒品的殘餘。(記者丘安/翻攝) 記者丘安∕桃園報導 桃園市中壢區二十三日清晨一名鍾姓男子酒駕,不服警方攔檢還開車衝撞員警所騎乘機車,員警趕緊跳下車並對空鳴三槍,鍾姓男子稍後在中壢區環北路和中福路口被追捕警網攔下。 警方酒測時發現鍾姓男子酒測超標,警方也在鍾姓男子所開自小客車內搜出愷他命殘渣,全案在警訊後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公共危險、妨害公務、毀損等罪嫌移送桃園地方檢察署偵辦。  

Read More

假投資詐騙 警破3詐團逮48嫌

黑幫組假投資詐團兼洗錢水房,刑事局與全台警合作一舉破三個詐團,查扣千餘萬現金及大批存簿等贓證物。(記者周閩生攝) 幫派分子介入運作兼作洗錢水房 查扣贓款現金逾千萬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刑事局偵七大隊追查假投資詐欺犯罪時發現,詐騙集團成員都有幫派分子介入運作,兼替假投資詐欺集團從事洗錢,共有百餘人受害,偵七大隊遂與全台警力共組專案,發動六波緝捕行動,一舉破獲三個詐騙集團,逮捕陳姓、王姓等四十八人,並查扣贓款現金一千一百五十八萬餘元及存摺、金融卡等大批證物。 刑事局二十三日召開破案記者會,偵七大隊大隊長黃水願表示,偵七大隊在查緝假投資詐欺犯罪案時,循線追查發現,詐騙集團成員都有幫派分子介入運作,專替假投資詐欺集團從事洗錢不法行為,犯罪手法皆是透過簡訊加LINE好友,分享飆股、外匯、虛擬貨幣、期貨等投資標的,再傳送「BCH」、「群創投顧」、「量化交易」等假投資網站所連結的APP或交易平台,鼓吹被害人加入平台進行投資。 被害人上鉤並將投資款項匯入到詐騙集團指定的國內人頭帳戶後,就由轉帳水房成員透過網路轉帳方式將詐騙款項進行層轉、分散,再由集團成員將控制的人頭車手帶至金融機構臨櫃提領,或由車手持人頭金融卡至ATM提領。 遭詐團控制的人頭車手於囚禁期間,如欲自行離開,即遭該詐騙集團施以暴力毆打致頭破血流,並強迫餵食毒品,造成身心遭受巨大傷害。 刑事局遂與全台警力共組專案,總計發動六波緝捕行動,查獲陳姓、王姓等四十八名嫌犯到案,查扣贓款現金一千一百五十八萬餘元、犯案用手機三十六支、筆電五台、大批存摺及金融卡等證物,清查被害人達上百人,財損金額高達兩億餘元,警訊後將全案依涉犯詐欺、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嫌移送偵辦。

Read More

熟女罕見卵巢子宮外孕 釀內出血

肚痛竟是卵巢子宮外孕危機,劉榮啟醫師說明及申就醫檢查。(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一位37歲陳小姐因突然下腹痛、嘔吐、拉肚子到急診就醫,到院時臉色蒼白、呼吸急促,且腹部肌肉僵硬、按壓會疼痛,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骨盆腔有3公分大的硬塊合併子宮及腎臟積血,加上驗孕結果為陽性,因此確認為子宮外孕及大量腹腔內出血。陳小姐一開始還不相信自己懷孕,因為兩週前有點狀出血,認為是一般生理期。在經醫師進行微創腹腔鏡手術後,果然發現一罕見的卵巢子宮外孕,並執行左側卵巢部分切除手術,讓陳小姐順利脫離險境。 大千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榮啟表示,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在正常子宮腔以外的地方,發生機率約為1%,其中90%以上會發生在輸卵管,像陳小姐發生在卵巢的機率約為3%,實屬罕見。 一般子宮外孕後第5-7週之間會開始出現症狀,包括:陰道有分泌物或出血、下腹疼痛、解尿或排便不適等。因症狀與腸胃道或泌尿道的問題相似,若無及時檢查診斷,當胚胎過大導致子宮外孕位置破裂,就會造成陰道大量出血、突發性腹痛、惡心嘔吐、呼吸急促等狀況,嚴重甚至休克、死亡。  

Read More

低頭族脖子痛手麻… 小心脊髓空洞症

低頭族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務必盡快就醫檢查。(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小紫」,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手部麻痺,經就醫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醫師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減少低頭時間,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醫師表示,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中因為積水而造成空腔,由於脊髓積水會壓迫神經,因而引起諸多不適症狀,其中先天性成因多與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及裂脊有密切關係,後天成因則與腫瘤、腦膜炎、脊髓炎以及脊椎創傷等有關連, 小紫是從大學開始便習慣低頭畫設計稿,經常每天工作7、8個小時以上,去年初開始出現肩頸痠痛等症狀,並偶爾出現手麻情形,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檢查。 林志隆表示,小紫這6、7年來姿勢不當,頸椎長期承受壓力,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已經出現脊髓空洞症的前兆,脊髓內滲入不少液體,幸好發現得早,空洞的情況相當輕微,評估後無須開刀引流,但後續除了改正姿勢,也要定期追蹤觀察空洞的發展情狀。 林志隆指出,低頭族引發脊髓空洞症的情況並不常見,一般來說,長期低頭會使得脊椎在不正常受力之下,造成頸椎發炎、退化,衍生骨刺、肌肉痠痛等後遺症,但病程進展緩慢,一開始沒有太明顯的病徵,初期可能只感受到頸部不適以及上肢麻痺,很容易會被認為是頸椎退化。 到了中後期,則可能會出現四肢、頭、頸、肩部疼痛、無力等加劇症狀,嚴重者會造成頸段以及胸段的神經損害,導致終生行動受到限制,因此若患者出現劇痛、四肢嚴重無力,都須開刀。 林志隆表示,低頭族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則要注意是否有其他脊椎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務必盡快就醫。

Read More

確診染多重抗藥細菌 中榮解碼

台中榮總23日召開記者會,副院長傅雲慶(右2)在會中說明,COVID-19確診死亡個案超過一半有合併細菌感染,且不乏具有多重抗藥性細菌,可應用第3代定序技術對症用藥,這項研究獲登國際期刊。(中央社) 中央社∕台中23日電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今天表示,COVID-19確診死亡個案超過一半有合併細菌感染,且不乏具有多重抗藥性細菌,可應用第3代定序技術對症用藥,這項研究獲登國際期刊。 台中榮總今天召開記者會,傅雲慶在會中指出,一些COVID-19以為是病毒感染,但根據研究,確診死亡病人超過一半有合併細菌感染,治療病毒之際要注意潛在細菌感染。 台中榮總感染科醫師葉庭光表示,日前有名中年男子罹患COVID-19重症,因病情惡化轉診到中榮,在診治過程中,發現病人合併血流感染產吲哚金黃桿菌,且進一步檢驗顯示此細菌具多重抗藥性。 葉庭光指出,產吲哚金黃桿菌的感染,常出現在免疫功能不全或是使用醫療導管儀器的病患身上,是近年來日益常見的新興菌種,加上金黃桿菌屬的細菌天生帶有抗藥基因,對多種抗生素具抗藥性,因此處理起來特別棘手。 傅雲慶指出,由於精準醫學的進步,用基因定序的方式可以找到適合治療的藥物應用於病人,這名病人罹患罕見的產吲哚金黃桿菌,對第3、第4代抗生素無效,經應用第3代的定序技術,即時進行全基因體定序,除發現3個抗藥基因外,還發現未曾在此菌種上報告過的抗藥基因,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1月份的國際期刊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傅雲慶強調,透過第3代定序技術,可以更進一步、更快速偵測到大片段的基因變異,並可以及時對症用藥,將病人治癒,否則用第3代或第4代抗生素,病人仍有死亡的風險。 台中榮總表示,第3代定序技術具有即時與長片段基因解析的特色,可以精確分析高度重複的序列或是大規模的基因結構變異,是面對微生物演化的重要工具。中榮團隊將不斷精進,為台灣醫療進步持續貢獻。

Read More

防疫險也可理賠 猴痘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記者戴淑芳、陳建興∕台北報導 猴痘疫情入侵亞洲,疾管署23日公告,即起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提醒醫師診治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由於防疫保單條款載明只要被指定為法定傳染病即為保障範圍,也就是說,民眾若在境內不幸確診猴痘,可申請防疫險理賠。 鑑於猴痘國際疫情上升,疾管署即日起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阻斷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之風險,維護國人健康。 疾管署指出,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偶發零星境外移入病例,而今年與以往不同,迄今全球出現病例國家已增至47國,超過3千人感染,且鄰近之新加坡與韓國亦於近日各通報1例確診病例。 台灣於6月12日通報1例境外移入疑似病例,其檢驗結果為陰性,故予以排除。 疾管署說,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師診治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防治措施。疾管署進一步說明,有關通報方式,請醫療院所於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項下,選擇「猴痘」項目通報與採檢送驗;如醫療院所具有「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功能,請配合儘速完成院內系統調整,即可透過此管道進行通報。 疾管署提醒,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Read More

低血鉀精準醫療 三總創新獲獎

三總創新低血鉀精準醫療 獲國家生醫品質獎金獎殊榮。(三總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團隊,由院長王智弘將軍擘劃力推,林石化教授領軍,以「低血鉀精準化醫療:從臨床到基因與人工智慧醫療」競逐第24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SNQ國家品質標章,獲得金獎殊榮。團隊整合跨領域的專業技術,更快速精確地鑑別低血鉀的成因,並即時掌握病況與數值的變化,進而提升治療與照護的品質。 低血鉀症乃臨床最常見的電解質異常,若未及時診斷,輕則併發肢體癱瘓,嚴重時還可能產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與呼吸衰竭。 三總腎臟科醫療團隊所研發的單次尿液生化鑑別方法,有別於收集24小時尿液的傳統方式,改採單次尿液分析,並在2~4小時內,依據尿液的鈉、鉀、氯及肌酸酐等數值,即能快速做出分析與判定。 此外,對於低血鉀症中最難以辨明的遺傳性腎小管疾患,基因檢測往往需耗費數個月的時間,方能獲得初步的結論,導致病患治療遲延。三總團隊研究發現台灣「吉特曼氏症」的帶原率非常高,因此也特別針對台灣人常見的22個突變熱點製作篩檢盤,大幅縮短檢測的時間,僅需要3步驟4小時,就能獲取報告及早診治。 在血鉀變化的監測方面,團隊首創以人工智慧輔助心電圖,透過深度學習來定量鉀離子的濃度,簡化低血鉀的檢測流程,免除病患多次抽血的不適,並大幅縮短等候報告的時間。僅需將心電圖上傳,15秒內即可獲得血鉀濃度的預測數值,並利用全球首創的警示系統,傳送至醫師的手機與醫院的資訊系統,提供醫師最即時的診療參考。 此技術已取得台灣專利,美國專利亦申請中,並與國內各科技大廠洽談技術轉移,團隊亦將該技術推廣至分院及北市緊急救護系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