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關於順治、康熙瓷器的鑑賞」

順治 青花線描鳳紋杯 李祐任 作者介紹:李祐任先生現為台南文物協會會員,平日熱心協助會員解答瓷器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瓷器範疇。 景德鎮民窯瓷器到了晚明時期再度的蓬勃發展,歐美學者提出的過渡期瓷器(Traditional period),指的就是1600-1700這一百年的期間,這時候景德鎮瓷業繁榮是在歷史上前所未見,外銷與內銷市場的增長對製瓷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根據佛爾克T. Volker所著作《瓷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Porcelain and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書裡頭記載,東印度公司在1602-1682年這期間,從中國運出多達1600萬件瓷器,可以想像這樣的產量幫助了民窯在燒造、製作等技術的提升與改進,接下來的順治、康熙青花瓷器也就在這個背景基礎上誕生。 順治 青花蘭石圖罐 順治一朝僅十八年,這時期瓷器處於改朝換代的階段,可供研究的資料不多,官窯瓷器少,以官搭民燒「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的方式生產。順治青花延續明代晚期的民窯工藝製作,紋飾、造型與明末天啓、崇禎風格稍有不同,畫風粗獷大器,使用國產浙料青花;順治青花胎體偏厚重,有粗細之分,少數精緻的產品胎細,瓷化程度高且硬,釉面玻相佳,口沿最流行刷上一層醬釉,底足修胎不太規整,常沾黏小沙粒,器物常見底板不施釉。青花發色有深淺、淡雅,部分青花發灰(窯燒的緣故),或許是貿易上的緣故,所見外銷瓷發色要比國人用器來得好,古玩行常見傳世品有佛前供器、花觚、筒瓶等陳設瓷,也有生活用器如盤、碗、碟、杯。 康熙 青花花卉詩文杯 康熙 青花蓋罐 康熙青花在上述的背景下有了驚人的發展,「吾華之瓷,康雍為最」不論在造型、品種、質量各方面的優越都是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在官窯方面廢除明代官辦的匠籍制度,瓷器工手從民間窯業找尋並以件計價,形成官民窯工藝技術交流發展。青花延續使用過渡期浙料,也加上雲南珠明料,在繪畫分水技巧上有了突破,俗稱「翠毛藍」、「墨分五色」能有多種層次色階,無論遠近山水、人物、花鳥結合分水暈染各式皴法能達到國畫的表現。瓷器拉坯技術高超,許多器物直接成型,部分瓷器不需經過工具修坯還留有拉坯痕跡,明清兩朝多種修足都能在這時期見到,這也是陶瓷力學性能的一大進步,瓶樣造型豐富,往後各朝均不能及。燒造工藝穩定,胎釉結合緊密,窯溫高形成的釉相被形容為「緊皮亮釉」,歷經百年光澤如新,但部分器物由於胎中雜質較多易形成爆釉、蟲咬。康熙青花崇尚明代風格而大量仿製,帶有寄託明代仿款的官、民窯成為流行,如「大明成化年製」、「大明嘉靖年製」等,在滿漢融合的新局面中,也有允許漢人寄託前朝情懷的意思。 康熙青花杯,錯體款(南京博物院藏品) 康熙青花罐,內堂可見未修坯工痕 順、康瓷器在收藏圈被廣為知曉,由於民窯常被誤以為是老普瓷器,藝術及市場價值在台灣易被忽略;如今隨著收藏市場逐漸M型化,順康瓷器已備受矚目,藏友不妨多加留意這類藏品。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活成你自己喜歡的樣子

■洪金鳳 不管你幾歲,如果環境許可,心態認同,無論如何都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樣的人生才會天地無限寬,日月能接軌,不會生遺憾。 張愛玲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今年五十六歲的我,真的從三十歲過後,就覺得時間飛快,十年八年就在指縫之間,尤其在年過五十之後,比較不會遇事鑽牛角尖,「想」得開的時刻會比較多一點,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喜歡的,要如何做,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是在乎,總是害怕,總是忽略自己最應該看重的是自己,我們一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被別人看不起,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友善或陷害,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一個你自覺非善意的眼神,都可以讓你掉入痛苦的深淵不得自拔,但其實這些狀態,都是你的「自以為是,心所自造」而成,實際狀況可能並非如此。 閱讀再太多的書、聆聽再多場的心靈開化演講、老一輩傳遞再多的經驗,都無法對他人的人生產生立即性的改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也有不同的價值觀,會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後來,從一次次失敗的經驗中,才找到自己生命的依歸及人生的方向。 最近,我的一些好朋友都跟我分享她們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心得,我聽了好歡喜,我覺得能在適當的時節,知道自己的需求與喜好,循線追求,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讓自己心情低落,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做出讓自己快樂的事,當心情因為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歡喜時,面相將由心生,臉部會因為歡喜而展現出Smile的線條,背著舒心的行囊,向有光的未來,一路行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圖書館

■徐睿桐 雲端的咖啡 澆灌 文字的青芽   陽光一頭栽入窗內 驚起牛頓的遐想   寧靜滴入影子 暈開,包裹起鬱結的苦澀   噹~ 青春搖醒了鐘 沙發收留 被課堂追趕的疲倦 書架展開雙臂 擁抱 知識的渴   流星劃過寂靜 灑落在 時間遺忘的花園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最美二萬平落日

文/攝影 蔡碧航 近黃昏。 我們在二萬平車站的月台擺上茶席,大家或倚欄或席地,觀賞眼前大自然的壯麗演出。   昨日全台有雨,氣溫陡降,我們追著雨的腳步上山來。今日卻是晴空麗日天色清朗,除了可以看日出日落,也可觀雲海翻湧。 1912年日本人建造的阿里山鐵道,始由竹崎到二萬平,主要的功能是運輸砍伐的紅檜。二萬平更是重要的木材集散地,設有三角線鐵軌以供火車頭調度迴轉。 二萬平車站已逾百年歲月,在林業與鐵道史上都極具保存價值,可惜地處斷層帶,屢受強颱和地震重創,走山滑波,土石橫流,鐵軌和月台都被沖失,陡峭斷崖讓人觸目驚心。阿里山鐵道更是柔腸寸斷修復不易。 然而,畢竟森林鐵道列車是阿里山觀光最重要的瑰寶,目前正在努力搶修復建中,力拚2023年底可以全線通車,據聞「未來票」早已銷售一空。 站在重新修建的二萬平車站月台西望,正是觀賞塔山夕照的最佳地點。   雲海一景,落日一景,雲海再加夕照則是絕景。深谷生煙,風動雲起,萬頃雲海浪推潮湧,一波捲過一波。若再加上落日餘輝晚霞映射,琉璃光轉如奇幻世界,絕景無雙。 眼前紅日已西斜,天幕和遠山近樹都沐在霞光中。 朋友玩起了樂器,薩克斯風婉柔的樂音在夜風裡迴盪。一旁倚欄賞景的幾位遊客來自彰化,是鄰居好友相約出遊。他們聞樂先是驚喜、聆賞,然後歡樂的手拉手跳上了月台,翩翩起舞。即興、開懷,樂與舞竟是如此天作之合,不必邀約、不必拘泥,可以如此的相融相契,酣暢淋漓。 雲海、落日、樂音、舞影,美好氛圍令人迷醉!   日西沈,月東升。 白日依山盡。 幾點星光在寶藍夜空探出了頭。 大自然的戲碼,繼續 !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小池之趣

文/攝影 久彌 多年前我挖了一個小水池,挖時我本想挖在靠車道比較空闊處,但山妻說,那樣一目了然沒甚麼意思,不如挖在大石頭後面,再加些植物花木,隔離車道,這樣從車道進來時若隱若現,比較曲折有趣,又建議加個小平台,安個簡單桌椅,賞花觀魚,就更方便愉快,我對她的建議多半是言聽計從的,因她遇事經常思慮細緻,且又滿有藝術眼光。 池和車道中間種了杜鵑花和,鳶尾,金針兩種草花,池裡種了紅,白睡蓮,養了些金魚。從春到夏在池邊小坐看花觀魚,怡然自得。但每次我們遠遊歸來,魚就沒了,那些被人養尊處優的金魚,已失去自我保衛的能力,補充了幾次,最終放棄,山中愛吃魚的動物太多,無法持續供應。 近來杜鵑花開了,睡蓮浮出田田小葉,又正是日初長的睏人天氣,午後一如往日,我在園裡作工累了,就坐在這裡休息喝水,有時為不負春光就懶洋洋的坐在池邊喝可樂看花,任遐思隨風絮漫遊。現在雖已無魚可觀,但大自然是不會寂然的。 花間蜂飛蝶舞,觸目成趣,也讓我無心的看到蜂和蝶採蜜之不同。蜂在採蜜時多是成群的,且很少浪費時間,來了就一頭鑽進花裡,從一朵花到另一朵花,埋頭苦幹,採足了就飛走,毫不留連,想是趕回窩卸貨,然後好再來。而蝶就大不一樣了,總是獨行俠般的翩翩然而來,好整以暇的在花叢飛來飛去,多半時間像是在賞花,挑三揀四的,吸幾口蜜,就又翩然飛起,到另一個花叢,繼續它的遊俠賞花行徑。 蜂鳥來時振翼聲轟轟,就展出一付霸主的樣子,仗著體型大和飛行勁健,蜂和蝶都得讓它三分,它有時還會飛到我面前,直升機似的懸在空中,近距離頗具威脅性的看我,我也誰怕誰的和它對望,直到它知道嚇不到我而去。 青蛙喜歡和我捉迷藏,它們經常都是蹲在池邊,我來時就噗通噗通跳下水,過一陣後就會在草間和蓮葉邊,像鱷魚等待獵物時那樣,一動不動,只露出鼻子和眼睛,浮在那裡偷看我,我略一欠身看它,就又一閃潛入水裡,我有時故意伸腰,抬腿,拿它們逗樂。 天氣已近春暮,我喜歡的蜻蜓和水板凳蟲也該快來了,它們又會喚回許多我童年池塘邊的快樂記憶。像候老友一樣,我殷殷的期盼著。 小小一池和一個簡單座位,就可供我親花鳥蟲蛙,遠塵自樂,而且縱然心多旁騖,有時也會在此寫出些我的所見所思,就如此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只是路過的假面騎士─以動漫為名的紀念館(下)

水木茂紀念館 文/攝影 陳銘磻 《鬼太郎》隱身地獄間 鳥取境港‧水木茂紀念館   1922年出生大阪住吉區的漫畫家水木茂,成長在鳥取境港入船町,四歲前還不會說話,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是「貓糞」。 水木茂幼年時,受住家附近一位被叫「鬼婆婆」的奶奶影響,常對他講述鄉野妖怪軼聞、死後的世界,使水木對死產生好奇,甚至曾做出把弟弟的頭強壓水中,試圖看人死時會出現什麼反應的荒唐事。 小學時喜歡作畫,創作「天昆童畫集」、「茂鐵似顏繪集」等畫冊,因為不喜歡讀書,求學過程屢遭挫折,後來半工半讀考上礦業學校採礦科,半年後又遭退學。1943年在新不列顛島當兵染上瘧疾,傷勢嚴重,失去左臂;返國後,做過魚市場工人、三輪車夫,1951年經營公寓出租,受房客建議,著手繪製連環畫劇:《蛇人》、《空手鬼太郎》等,經濟情況未見好轉,又改做貸本漫畫家,繪製《火箭人》、《怪異貓女》、《地獄水》、《少年戰記》等,仍未起色。 39歲相親結婚,生活極其艱困,夫妻二人堅忍擺脫貧窮,奮勉的故事後來被妻子武良布枝寫入自傳,2010年,NHK改編成同名電視劇《鬼太郎妻》,播出156集,同年上映電影版。 婚後,水木在《週刊少年雜誌》連載《電視君》,獲講談社第六回兒童漫畫賞,1968年《鬼太郎》動畫於電視播出,造成熱潮。 1989年,境港市策劃將水木筆下的妖怪,融入市街建造為觀光文化區。1993年設「水木茂路」,從JR境港站通往商店街800公尺的街道,矗立120尊妖怪銅像,來自全國各地的妖怪,包括耳熟能詳的鬼太郎,排成一列,使整座城市看似妖怪博物館。水木茂路東端是水木茂紀念館,傳聞這個紀念館經常發生詭譎的趣味事件。 位於商店街的紀念館,不時蔓延神祕色彩的妖怪世界,有稱「墓場大門」的入口處,布置鬼太郎等角色;二樓重現水木工作場域,介紹成名作的「地獄間」;陳列親筆壁畫的「水木畫廊」;來自世界各地,各類妖怪收藏品的「精靈間」;妖怪生活的「妖怪洞穴」展出妖怪住所模型;還有水木妻子的作品,曾在NHK晨間劇播出的《鬼太郎妻》,讀者熟悉的餐桌,很是有趣。 還有,出現在水晶球的妖怪、鬼太郎等人的妖怪洞穴、描繪不同次元的妖怪畫卷的三面屏、地下室的神祕倉庫,都具有導覽作用。妖怪人偶被裝扮得有些可愛,即使不是水木的漫迷,從小孩到大人都能從中獲得驚奇。 境港觀光案內所、水木茂紀念館設有妖怪信箱,凡使用該信箱寄出的信件都會蓋上妖怪戳章。搭乘往返境港市至米子市之間,車廂外觀塗繪鬼太郎漫畫角色的「鬼太郎列車」,無如進入鬼域,水木在這座城市豢養無數鬼妖,直到2015年11月10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去世,地獄間的鬼魅依舊不斷騷動、作怪。(完)

Read More

營養師教防疫飲食 避免高糖加工品

新樓醫院營養師劉素芬於「與營養師線上有約」中分享抗疫料理,提醒民眾均衡飲食,健全免疫系統。 (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舉辦「與營養師線上有約」,分享防疫料理;也利用空中教室教導病友及家屬如何透過「吃」來提升自我免疫力,並提供居家隔離時的營養建議。 營養師劉素芬表示,疫情期間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內建的「防毒軟體」,為強化免疫系統,應盡量避免高糖分與過度加工食品,如速食油炸物、精緻澱粉、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特別是酒精。一旦過度攝取,恐讓腸胃處於發炎狀態,消化系統也將淪為壞菌溫床,影響人體免疫力。 劉素芬指出,要提升免疫力離不開均衡的營養補給,除透過多樣化流質補充水分外,可選擇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同時多補充優質蛋白質、維他命D、Omega-3脂肪酸、益生菌及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的彩虹蔬果;也可採取「地中海式」飲食,使用植物油,搭配適量魚類、禽肉等優質蛋白質。 劉素芬強調,健全的免疫系統是對抗疾病有效預防、更快痊癒的不二法門,均衡的健康飲食能有助增強抵抗力外,也能有效減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生,也呼籲民眾除落實防疫措施外,健康的飲食也有助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度過疫情。

Read More

經食道心超 提升OHCA存活率

即時監測壓胸狀況並調整位置 改善血流循環 增加恢復自主心跳機率 醫師劉祐彰表示,透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的輔助,急診醫師能夠更快速、準確提供治療,爭取病人更多的存活機率。 (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全台每年約1萬8000多名急症病人到院前發生心肺功能停止(OHCA),整體存活率卻不到1成;即便幸運存活,擁有良好功能的也是少數。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劉祐彰表示,高品質心肺復甦術直接影響OHCA患者的存活率,而透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掃描能有助提升急救品質,配合跨團隊的整合照護更能迅速回歸健康生活。 據美國心臟醫學會的治療準則建議,高品質的心肺復甦術(CPR)胸部按壓深度至少5公分、速度每分鐘100~120次,確保胸部完全回彈與盡量減少壓胸中斷。然而,每個患者體型構造皆不相同,並沒有適合所有病人的按壓位置;而按壓位置是否精準,也直接影響急救成功率。更有研究指出,53%的OHCA患者因按壓胸部位置錯誤而壓迫到心臟主動脈出口,影響血流循環,導致存活率降低。 劉祐彰表示,近年經食道心臟超音波逐漸在國外被應用於重症急救,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是全台少數引進此設備的急診單位,透過超音波持續對心臟掃描,能即時監測壓胸狀況;並因應超音波導引調整壓胸位置,改善血流循環,增加恢復自主心跳的機率。此外,更能幫助快速診斷主動脈剝離、急性瓣膜性心臟病,以及肺動脈栓塞等急症。 奇美急診團隊經反覆訓練、實戰,成果也反映於臨床成效。據奇美醫院統計,OHCA患者的整體存活率逐年上升,自108年的9.8%,至去年已達16.51%;若病人發生心跳停止時,有被目擊且為可電擊心律,存活率更可達到66.7%。劉祐彰強調,急救復甦後尚須跨團隊的整合照護,接續復健科與精神科給予完整身心復原,幫助患者盡速回歸原先的日常生活與社會角色。

Read More

國中生劇烈頭痛嘔吐 揪水腦

台大雲林分院醫療團隊為十三歲翁同學,成功切除腦室七公分腦瘤得以恢復正常生活。(記者陳正芬攝) 腦室發現7公分腫瘤 導航定位、螢光顯影精確切除 2週後康復出院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13歲翁姓國中生長期有間歇性輕微頭痛,因突發劇痛、暈眩及持續性嘔吐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室有一顆約7公分腫瘤,造成嚴重阻塞性水腦,意識逐漸昏迷;經插管急救手術切除腦瘤,2週後出院上學28日參加段考。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劉宏輝指出,15歲前兒童75%曾有頭痛經驗;神經外科主任何御彰說,兒童族群腦瘤發生率約為每年每10萬人口2~5名,分類非常複雜,治療方式取決於許多因素,以保留或最小損傷到神經功能優先;若為惡性腫瘤則須搭配術後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元森說,最新型手術顯微鏡能清楚將視野放大以利腫瘤移除,輔以導航定位系統及術中螢光顯影技術,更精確地將腫瘤從正常腦組織區分,減少腦組織傷害。 何御彰說,在該患者腦室約7公分腫瘤因卡在腦脊髓液回流處,加上切片檢驗為陽性,進行約3公分的引流、切除手術,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1週、轉至一般病房1週後,狀況恢復前往學校上課,昨天參加段考。 醫師提醒,若孩童頭痛出現癲癇、不正常之肢體或臉部抽搐。中風症狀、單側肢體無力、臉歪嘴斜、複視、步態不穩,有難以停止、持續性或噴射性的嘔吐,嗜睡、活力明顯變差、精神狀況或日常行為明顯改變,睡眠中因頭痛而被喚醒,頭痛明顯在程度和頻率上隨時間增加,嬰幼兒頭圍明顯增加且高出正常範圍之特徵或合併症狀,應就醫向專科醫師諮詢。

Read More

下腹痛有腫塊 放線菌感染惹禍

醫師黃竣聖指出,患者電腦斷層呈現疑似8公分腹腔內腫瘤。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78歲紀姓婦人近3個月來常感到右下腹痛,且在疼痛部位摸到逐漸增大的腫塊;電腦斷層檢查在右下腹盲腸旁發現一超過8公分的腫瘤樣病灶,侵犯鄰近的髂肌。電腦斷層導引切片證實為放線菌感染。 豐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嘉麟表示,放線菌感染是一種慢性、化膿性疾病,好發於頭頸部、胸肺部、及腹部骨盆腔。在腹部放線菌感染中,迴腸與盲腸段乃其最好犯的區段。 放線菌為人體口腔與腸道的共生菌叢;當口腔或腸道的黏膜完整性受損時,有可能發生感染。隨著感染的進展,往往會產生顯著的肉芽腫、纖維化及膿瘍,並且廣泛地侵犯周邊組織,形成類似腫瘤的表現。 放射科醫師黃竣聖說,迴盲段放線菌感染影像上典型可見被侵犯的腸道腸壁增厚,伴隨腸道旁顯著顯影增強的腫瘤樣病灶、發炎浸潤、與膿瘍蓄積,往往和惡性腫瘤、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難以區分。 該案例在接受大腸鏡檢查未發現病灶後,進行電腦斷層導引切片,確認為放線菌感染後,施行經皮穿刺引流合併抗生素治療,患者的疼痛很快有了改善,右下腹的腫塊逐漸縮小,後續影像追蹤病灶已達緩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