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泳池開放輔具入場 設復健水道

議員蔡旺詮呼籲市立游泳池開放輔具入場、設置復健專用水道。(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游泳池試營運,經議員蔡旺詮積極爭取,泳池將開放輔具入場並設立復健專用游泳水道,建構台南成為樂齡及長者友善城市。 蔡旺詮表示,去年接獲醫界資深醫師陳情,目前全台游泳池,多數不開放輔具入場,讓需透過游泳復健病友無處可去,考量人口老化,長者關節容易出現問題,游泳復健需求也大增,為守護市民健康,去年他便向體育處建言並透過質詢反映需求,市府也將輔具入場和設置復健水道,納入合約中。 蔡旺詮和泳池代表執行長吳羽家、體育局副局長林義順、資深骨科醫師李森仁等人至泳池現場會勘,提供專業意見,考量復健者行動不便,需增設無障礙設施,如身障坡道止滑設計等,為復健者打造安全的復健空間並設立復健者專用水道,安排救生員與教練,保障安全。 復健水道由復健者優先使用,需出具看診或病歷等相關資料證明;復健水道閒置時,一般民眾也能使用,兼顧不同民眾使用權。業者也允諾將再自行花費兩千多萬元優化戶外泳池,盼提高安全係數。

Read More

董雞育雛防擾 保育學會請命

將軍區長洪聰發(左)在鳥友吳素娥陪同下,前往現勘董雞棲息情形。(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將軍區將軍里的農田最近出現罕見的夏候鳥董雞棲息,吸引大批鳥友前往捕捉畫面,但現正是休耕整地階段,恐影響董雞育雛,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發函給將軍區公所,希望協助宣導農民暫緩整地,將軍區長洪聰發前往現勘,將設立告示請農民配合。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指出,今年六月中旬鳥友吳素娥等人在將軍區將軍里農地陸續觀察到四隻董雞,公、母成鳥都有,因屬夏候鳥,理論上是到台灣繁殖,有機會在此孵蛋或育雛,但因躲在很高的草叢內,難以詳實記錄。 將軍區將軍里的農田最近出現罕見的夏候鳥董雞棲息。(鳥友吳素娥提供) 最近遇上休耕農地整地期間,就怕耕耘機將鳥蛋翻耕斷了生路,多位鳥友關注董雞族群延續,向學會建議,是否能請農民延後整地,讓董雞順利育雛。 學會昨天正式函給將軍區公所,希望區公所基於保育,協助宣導農民暫緩整地,區長洪聰發也在鳥友吳素娥等人陪同下,前往棲息農地現勘,區公所會協助立牌公告,宣導當地農民暫緩整地,以利董雞順利育雛成功。 鳥友吳素娥表示,將軍出現四隻董雞後,吸引全台鳥友前來拍照,狹窄的農路架設一整排的大砲,有鳥友還是第一次拍董雞,覺得非常興奮,只是董雞生性隱蔽,都躲在草叢中,常要等待許久才能拍到。

Read More

夏令營玩AI 永康復小拓展視野

遠東科大教授在永康復小EUDT夏令營中,指導學童製作VR環景影片,為以後的虛擬互動環境建置打下基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與遠東科大合作「EUDT夏令營」,學童透過機器人學習、VR環景設置和綠色能源主題學習,在教授群與學生志工引導下,逐步建構AI智能、虛擬互動、永續城市的未來世界藍圖。 營隊中讓永康復小學生們學習使用棒球跑壘和走出迷宮的Building-Blocks的程式積木設計,再利用AI智慧讓機器人和人類進行互動猜拳遊戲。四年級學生吳雅安說,台灣未來的老年人口會越來越多,但是年輕人要工作很難陪伴爺爺、奶奶聊天,所以具備AI智慧的機器人可能成為具備居家照護功能的未來新興寵物。 在VR和環景影片設置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體會了Metaverse的虛擬互動感染力,還能利用三六0度影片來來拍攝校園導覽,為以後的虛擬互動環境建置打下基礎。 在電力能源主題則配合在地雲山的多風氣候,遠大6E團隊與永康復小教卓團隊合作,引導學生探索如何從大自然中取得乾淨的能源?以確保台南這個美麗的城市能夠永續發展。 永康復小校長杜雨霖表示,該校除培養孩子的未來競爭力,更強調「以不同觀點的Hybrid能力與總體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場初夏營隊活動營隊活動也邀請社區的志工媽媽一起加入創意發想與體驗。

Read More

災害防救工作 東區公所展實力

行政院將至南市進行災害防救業務及收容安置實務現地訪視,市府二十二日先行演練。(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汛期已至,行政院將至南市進行災害防救業務及收容安置實務現地訪視。市府秘書長方進呈廿二日則先率團隊至東區區公所先期視察。 市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表示,行政院為瞭解基層公所災防業務推動及收容安置實務運作情形,每年由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率相關單位現地訪視,南市經抽籤擇定東區區公所廿七日在崇學國小辦理災害防救業務及收容安置實務現地訪視。 方進呈昨日則率市府災害防救辦公室、民政局、社會局、水利局、消防局、警察局、東區區公所、東區衛生所及協力團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實地至東區崇學國小召開業務訪視先期視察。 方進呈指出,隨著全民防災概念的高漲,災害防救工作備受各界關注,當災害發生時,完全依賴政府或外界援助救災是有困難的,唯有增強社區防災意識與自救能力,才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提升社區抗災韌性,迅速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國寶木雕藝師陳啟村 獲贈匠人魂

「人間國寶」陳啟村的《匠人魂—入木三分》影片發布,記錄其刀刻人生,陳啟村並獲頒匠人魂錦旗。(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文化總會拍攝《匠人魂》系列影片,彰顯台灣職人精神,二十二日於南美館舉辦人間國寶木雕藝師陳啟村《入木三分》影片,呈現他「從技進藝,從藝入道」的匠師歷程,他並獲贈匠人魂錦旗,表揚其在木雕工藝的傑出成就及對文化創作與傳承熱忱。 陳啟村表示,他的「生活因藝術而豐富、生命因創作而永恆」,從小就愛雕刻,當年因家境不豐,國小畢業後就至木雕行拜師學藝,能從事所愛,高興得吃下木頭屑,也立定他「擇一事、執一生」理念。 「人間國寶」陳啟村的《匠人魂—入木三分》影片發布,記錄其刀刻人生,陳啟村並獲頒匠人旗。(記者林雪娟攝) 陳啟村一九六三年出生,十四歲起學習傳統神像雕塑,成為福州派粧佛具代表性匠師之一,二十四歲開業,獲國立傳統工藝獎、奇美藝術獎、國家工藝成就獎及文化部傳統木雕重要匠師保存者「人間國寶」肯定,並擔任台灣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 文總副會長江春男肯定陳啟村在工藝上表現,指台灣工藝受中國、東亞、南島文化影響,多元文化更具創意,在國際上深具特色;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是歷史文化宗教美食之都,三十餘位人間國寶,台南就有十位,期待陳啟村作品至國外博物館展覽,透過影片,營造共感記憶。 陳啟村強調人生的每一步,都讓他獲益良多,從磨心,學習技藝,境界到入道,全省廟宇踏查到學習西方油畫、雕塑和素描,踏實他日後的一刀一劃。 文總指出,職人百工是國家根基,為紀錄匠人一生懸命精神,拍攝《匠人魂》系列影片,目前完成三十五部,翻譯成八種外語版本,向世界傳遞台灣匠人精神,觀看人數超過四百五十萬人次。

Read More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走讀、講座 月底開跑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地景走讀、講座七月底開跑,一起來打開書本,走進葉老虛實的府城之美!(文化局提供) 五感體驗遊歷虛實府城之美! 甫以五感體驗獲國際獎項肯定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將於七月底起,舉辦文學地景走讀、專家講座與藝術創作等多項活動,引領民眾親自感受葉老筆下的府城之美。 「文學地景走讀」為美食套裝行程,邀請專業導覽帶領參與民眾沿著腳下的土地,踏查文學與一座城市的記憶,更以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內的展品,細訴葉老的一生,最後享用豐盛的早午餐點,品味文學與美食的滋養。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這句傳頌千萬的名句,是葉石濤的名言,他筆下的「蝸牛巷」、「大井頭」、「打銀街」等著名文學地景,更建立了一座「看不見的城市」,不妨跟著文學腳步,一探書本之外的真實世界。 「友愛涼風 仲夏的葉老之夢」講座,邀請臺南在地文學、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前輩與新秀分享葉老筆下的小說世界,以葉老筆下的府城生活,是如何不著痕跡,融入至自己生活裡的創作靈感為抒發。參與講座的民眾還能品嘗到葉老最愛的仙女紅茶與好吃的土地餅乾,共度一段葉老的食夢旅程。 除了上述精彩活動,八月特別推出「開啟閱讀窗—兒童拼貼創作工作坊」,由藝術創作者蘇盈蓁帶領小朋友觀察館內的建築線條,透過雕刻或手撕等方式創作,適合四至十二歲小朋友報名。想要知道更多的活動報名資訊,請參閱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官方網站與粉絲團。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佯稱撥防疫金 騙取身障者個資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詐騙集團犯罪手法再推陳出新,佯稱疫調人員匯撥隔離防疫補助金,要求身心障礙朋友提供金融機構帳號及身分證等個人資料。社會局提醒身障朋友提高警覺。 社會局近期接獲身障朋友反映,收到不明網址簡訊,聽障朋友也因正確訊息取得管道較為薄弱而容易受騙。社會局表示,疫調人員不會要求民眾提供金融機構帳號或身分證等重要文件,更不會要求民眾依指示操作ATM。 社會局指出,身障朋友若收到不明訊息需釐清真偽,可向165反詐騙專線查證,或洽詢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聽障朋友可以透過Line通訊軟體搜尋ID:voiced加入台南市手語翻譯中心,由社工協助查證。

Read More

仁德農會家政班巧手織愛 助創世

仁德區農會家政班巧手編織水果造型織物,捐給創世基金會義賣。(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為了支持植物人營養餐食,仁德區農會指導員劉秀珠帶領家政班團員,發揮創意與編織專長,將植物人常食用的蘋果、奇異果等水果的圖樣,用毛線勾織成「水果造型織物」,並加工成髮夾及別針義賣品,捐給創世基金會義賣,邀請民眾日行一「膳」幫助植物人。 創世基金會表示,一般人享受美食不費吹灰之力,但對失去咀嚼能力的植物人來說,卻食之不易,只能透過鼻胃管灌食,一天五至六餐,以獲取所需的營養。受疫情影響,創世捐款及發票捐贈嚴重受創,加上物價上漲,食材、衛材等照護用品費用大增,但為了植物人,只能苦撐。 仁德區農會為了幫忙植物人,也讓民眾了解植物人也需要吃水果,由指導員劉秀珠帶領家政班團員,用毛線勾織成「水果造型織物」,並加工成髮夾及別針義賣品。六名家政班成員花費不少時間,完成三百個作品,轉送給創世基會義賣,有意購買的民眾可電洽(0六)二六0一六五五轉九,希望小組。 仁德區農會總幹事曾佳哲表示,後疫情時代,透過飲食可增強免疫力,抵抗病毒的威脅。這次家政班團員響應創世「織愛」活動,除呼籲民眾注重營養均衡,也將想傳達的心意灌注在編織裡,每一針、每一線都是愛心,也是支持植物人服務的一份力量。

Read More

陸蟹繁殖季頻遭路殺 志工護送上堤岸

市長黃偉哲及農業局長李建裕將陸蟹護送上提岸。(市府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鹽水溪下游感潮帶岸邊目前正值凶狠圓軸蟹繁殖季,市府農業局二十二日晚間舉辦「護送陸蟹上堤岸釋幼」活動,號召了七、八十名志工到場護送陸蟹過馬路,市長黃偉哲也到場參與,呼籲用路人經過該路段要減速避讓。 每年六至十一月是凶狠圓軸蟹的繁殖期,七到八月更是繁殖期高峰。由於圓軸蟹繁殖常需抱卵橫越馬路,路殺情況頻傳。 目前除了台江國家公園對曾文溪河岸、青草崙夢幻湖及周緣海岸林做了許多的護蟹工作,鹽水溪河岸民權路四段至安北路間機車便道,也是陸蟹常出沒的地點,母蟹會橫跨馬路到鹽水溪產卵。 為了減少陸蟹被行駛中車輛路殺,台南市農業局最近除了在鹽水溪河岸設置警示牌,提醒用路人行車降速避讓。 昨天晚間的舉辦「鹽水溪河岸護送陸蟹上堤岸釋幼」活動,動員志工到場沿路找尋,若發現陸蟹蹤影就用畚箕、水桶等工具護送陸蟹上堤岸。

Read More

市醫攜手明輝基金會募血

南市醫與明輝基金會合辦捐血連續十二年,逾半是院內醫護的熱血。(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與明輝基金會合辦捐血活動至今十二年,每季至少舉辦一次,每次捐血活動皆有百餘袋收獲,超過一半以上是院內醫護的熱血,也會透過送好禮活動,吸引民眾與首捐族參加。 南市醫今年第三季的捐血活動剛舉辦完,由於近來血庫鬧血荒,主辦單位祭出扭蛋遊戲加碼送好禮,鼓勵更多民眾響應捐血,本季首次捐血活動募得一百零三袋共二萬五千七百五十C.C.血液,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醫護貢獻的熱血。 院長蔡良敏說,每季舉辦捐血活動已經成為固定的行程,院內全體人員也養成捐血習慣,甚至成為院裡的組織文化。活動當天捐血車直接開到醫院大門口,挽袖就能捐血,相當方便。 明輝基金會董事長吳俊億表示,基金會堅持每季至少舉辦一次,尤其在血源短缺之時,也費盡心思提供更好的誘因,感謝並鼓勵民眾捐血,一起為生命和醫療盡力。南市醫與明輝基金會去年募得十餘萬C.C.的血量,今年前三季已募得七萬多C.C.的血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