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注射 擺脫頸源性眩暈

練舞意外昏倒 26歲女頸椎過直、後頸肌群僵硬 3次治療改善疼痛不再眩暈 奇美醫麻醉部長暨疼痛科主任陳貞吟,以超音波為頸源性眩暈病人進行頸部肌肉、筋膜檢查定位,再進行再生注射治療改善疼痛。(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26歲楊姓女子4年前因練舞意外昏倒,檢查無腦震盪及腦出血症狀,但出現偶發性眩暈,X光、理學檢查發現有頸椎過直、後頸肌群僵硬併有輕度疼痛,產生頸源性眩暈,經3次再生注射療程明顯改善後頸肌群僵硬與疼痛,頸源性眩暈也完全消失,迄今病況穩定。 奇美醫麻醉部長暨疼痛科主任陳貞吟表示,1955年由英國醫師提出「頸源性眩暈」概念,這是車禍(突然煞車或被後面來車追撞)或創傷(練舞蹈或練武等)導致頸部骨關節炎、肌筋膜炎及神經受到拉傷所致。 由於後頸部有大量的「本體感覺神經」分布,尤其後頸上半部若頸部神經傳導系統出現異常,易造成非特異性身體平衡失調情況,往往會產生所謂「頸源性眩暈」,不但造成個人生活品質下降,部分病人更成為門診常客,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此時在超音波導引下施行「大枕神經與後頸部深筋膜間」水解離神經釋放再生注射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治療選擇。 陳貞吟表示,意外撞擊可能造成頭頸部血管損傷與腦出血等嚴重狀況發生,也可能傷及頸部骨關節、肌筋膜及神經,而當維生素D缺乏時,會延緩肌筋膜及神經損傷痊癒速度,因此須同步治療。 她說,水解離神經釋放療法是介入性疼痛治療的一種技術,醫師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影像導引,將注射細針帶到目標神經旁,使用5%葡萄糖水或PRP來調控神經平衡,釋放被夾擊的神經而達到治療目標。介入性疼痛治療有著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各種年齡病人施行。 奇美醫疼痛治療團隊對於頸源性眩暈治療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及完整的治療程序,且能依照病人的病況制訂治療計畫,有效幫助病人早日恢復。

Read More

虐死3歲女童 繼父判11年定讞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屏東縣方姓男子只因不滿妻子與前夫生的三歲女童不聽話,去年多次動手毆打致其死亡,犯後竟要妻子謊稱是女童是自己摔下樓梯。一、二審均認定他惡性重大,但考量他已經認罪,依傷害致死罪將他判刑十一年,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定讞。 方姓男子(三十三歲)與黃姓妻子及其三歲女兒婚後共同住在枋寮鄉,兩人都有毒癮且無穩定工作,家計困難。 去年三月間,女童因為右大腿骨折打石膏治療致無法走路,方男限制她只能在住家的二樓活動。但女童經常會溜出房間,多次遭方男以徒手、衣架、皮帶或拖把柄毆打,造成全身多處傷痕。 去年六月十日晚間,女童又遭方男虐打,導致失去意識、呼吸急促、全身發燙。方男隨即要求妻子叫救護車送醫救治,女童仍因傷重不治。 方男得知闖下大禍後逃跑,並要求妻子向檢警表示是女童自己從二樓摔下樓梯受傷致死。但因女童傷勢與其供詞有出入,遭檢警識破,她才坦承實情。 一審屏東地院、二審高雄高分院均認為,方男於案發後企圖製造女童自行從樓梯摔落的假象,應該嚴懲;但考量他在法院審理時坦承犯行,依傷害致死罪判刑十一年。最高法院認同原判,駁回上訴確定。

Read More

屏基到宅復健 中風嬤已可行走

屏基腦中風治療一條龍,治療師到家服務,患者現身說法感謝醫療團隊照顧。(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腦中風治療一條龍,從顱內動脈取栓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並開辦腦中風居家復健服務,腦中風治療全程無縫接軌,病人在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後,8成能恢復自理生活能力,患者滿意度百分百。2名接受治療的患者恢復情況佳,6日現身說法,對屏基醫療團隊表示感謝。 屏基神經內科主任陳昶宏指出,腦中風有8成是缺血性、2成是出血性,當急性腦動脈阻塞發生時,腦細胞將因血流供應不足而缺血壞死,每延遲1分鐘就有200萬腦細胞受損。 萬巒鄉75歲陳姓婦人,9月初感覺身體乏力到屏基急診,檢查確認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腦中風團隊在發病4小時內完成顱內動脈取栓成功取出血塊,腦部血流幾乎完全恢復暢通。近期屏基神經內、外科醫師已完成4例顱內動脈取栓,順利救回4名腦血管阻塞中風病人的性命。 93歲李奶奶腦幹梗塞中風,右側手腳幾乎不能活動,無法翻身、坐起,出院返家後翌日開始腦中風居家復健服務;經過6週上下肢肌力強化與動作姿態的指導訓練,已經可以拿著助行器自力行走。 李奶奶每天都很期待治療師能來家裡,「真的很方便,也相當感謝」。

Read More

男殺同志愛人辯殉情 殺人罪起訴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高雄一對同志伴侶八月初分手後,李姓男子因和林姓男子爭吵,涉餵食對方安眠藥,佈置成密室輕生現場,致林男不治。高雄地檢署不採信其幫助輕生辯詞,依殺人罪將李男起訴。 李男接受檢方偵查辯稱,是想幫對方完成尋死心願,因此才協助其加工輕生後,再一起共赴黃泉。但林男家屬駁斥,指林男並無因病、感情、工作等因素有輕生念頭,也沒罹患身心疾病。檢察官據此不採信李男說詞,偵結後將他依殺人罪起訴。 起訴書指出,在高雄市區經營餐廳的三十一歲李男與林男交往同住,兩人八月四日分手後,六日又回到對方苓雅區住處留宿,並在隔天凌晨發生爭吵。林男同事七日下午因找不到人,經報警前往查看,才發現倒臥在客廳仍有一口氣的李男,以及倒臥臥室明顯死亡的林男。 檢警調查,兩人爭吵時疑因為氣不過遭嗆「要死一起死,大家都不好過」等語,為此餵食對方安眠藥,再涉將現場打造成密室輕生現場,致使林男因吸入過多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Read More

鼻涕帶血倒流 竟是牙長到鼻腔

醫師建議民眾若有長期鼻竇炎症狀,務必就醫檢查,避免病情惡化。(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1名60歲婦人,10年前起出現鼻涕帶血絲及鼻涕倒流等狀況,起初以為是鼻竇炎作祟;但用藥後卻未明顯改善,甚至引發頭痛後遺症。就醫發現原來有一顆牙齒長到鼻腔內,經以自然孔導航手術取出,終於換來一夜好眠。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指出,患者反映鼻子十分不舒服,每天都得對抗嚴重鼻塞、鼻涕倒流,不僅白天精神差,晚上也難以成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期間曾多次就醫,都懷疑是鼻竇炎引起,用藥後依舊未明顯改善;加上最近鼻涕倒流症狀惡化,引發嚴重頭痛,變得脾氣暴躁,來院求救。 經安排核磁共振檢查,赫然在患者的左上顎竇位置處發現一顆外型及密度都疑似「牙齒」的不明物體,研判是「異生齒」作祟。醫師建議藉由外科手術取出,才能徹底改善病灶。 田輝勣表示,這顆鼻竇異生齒的位置十分特別,若採取傳統手術方式,需先翻開上嘴唇內側牙齦部位,之後打洞鑽入鼻腔前壁取出,不僅傷口大,且術後癒合時間長。經溝通後,患者同意採用「自然孔」(鼻腔)執行手術,過程中透過磁導航立體定位系統,很快就找到異生齒位置,前後僅30分鐘即取出約2公分大的異生齒。患者術後隔天即出院返家,回診時表示鼻孔都不塞,也不再頭痛了。 田輝勣指出,「異生齒」指牙齒生長在口腔齒槽以外的地方,常出現在上顎骨部位。該婦人發生位置卻在鼻腔內,臨床出現機率極低;這類患者往往會引發感染及發炎,進而出現鼻涕倒流、流鼻血、鼻塞等疑似鼻竇炎症狀。

Read More

大貨車撞翻拼裝車 駕駛不治 撞死騎士逃逸 曳引車駕自首

台八十二線六日發生營業大貨車追撞拼裝搬運車,營業大貨車車頭全毀,駕駛當場無生命跡象。 (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毛莉∕綜合報導 嘉義縣朴子市台八十二線六日下午發生營業大貨車不明原因追撞拼裝搬運車,造成拼裝搬運車衝入池塘翻覆,營業大貨車駕駛當場無生命跡象。 台八十二線嚴重交通事故,朴子分局獲報立即派遣交通小隊前往,並通知消防局派遣各式消防車四輛、消防人員九人前往搶救。警方初步調查,張男駕駛營業大貨車沿台八十二線由東往西直行,不明原因追撞前方同向王男所駕駛之拼裝搬運車,現場撞擊力道猛烈造成拼裝搬運車衝入池塘翻覆,駕駛王男臉部撕裂傷,送往嘉義長庚醫院急救中;營業大貨車則衝落邊坡車頭全毀,駕駛張男當場無生命跡象。詳細肇事原因由朴子分局交通小隊調查中。 另外,台一線屏東枋山段五日晚間發生曳引車撞死騎士的肇事逃逸案,六十五歲方姓機車騎士疑遭車輛撞擊、頭部重創,救護人員到場判定明顯死亡,警方到場前肇事車輛已離開現場。 駕駛營業貨運曳引車的四十五歲王姓男子當晚前往高雄左營警分局自首,隨即由枋寮警分局員警將涉案王男帶回釐清案情。全案依涉犯肇事逃逸、過失致死罪移送屏東地檢署偵辦。

Read More

高榮南院 打造零接觸防疫管理

高榮南院設計開發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和系統,強化零接觸防疫管理,深耕發展具特色的醫療品質管理模式與臨床運作實務,獲邀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成果。 (高榮南院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針對醫療科技應用設計開發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和系統,整合出勤設備及紅外線體溫測量以智慧化模式替代繁瑣人工作業,強化零接觸防疫管理,深耕發展具特色的醫療品質管理模式與臨床運作實務,獲邀參與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 高榮南院規劃未來的智慧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縮小醫病雙方的資訊落差,聚焦將服務有感落實到每個病人身上,除了追求具體有效的提升醫療品質,也看重無形成效的價值。 高榮南院秉持著照顧好自己再照顧病人的初心,運用精實的品管手法,整合現有的出勤設備及紅外線體溫測量,以智慧化模式與肩負重要使命保護好每一位醫療同仁,互助合作順利執行防疫任務,守護民眾健康。 同時並以病人為中心為出發點,將智慧化模式結合「跨領域整合、高品質服務、多元化推動」,來分享該院齊心合力研發創新的成果,拓展醫療服務價值與生醫健康領域連結應用,期共同佈局多元化醫療品質推動,厚植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提升醫療品質永續動員力。 院長王瑞祥表示,高榮南院走過65個年頭,深耕友善的高齡醫學為該院發展特色,除不斷精進醫療科技,邁向更安全、高精準、高效能的智慧醫院,目前積極發展重症醫療、拓展「急性後期照顧計畫」,以及「宿舍及病房改善工程」,盼提供更優質的醫療照護,持續朝向「溫馨、精緻、優質」目標邁進,兼容發展為照顧榮民眷與社區民眾之健康照護園區,一同為大台南地區民眾的健康努力。

Read More

收億元建館延宕 台藝大免還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的保麗龍廠「見龍化工」創辦人廖有章遺孀廖黃香十一年前捐一億元給台灣藝術大學興建「有章藝術博物館」,認為校方未如期完工,提訟要求返還一億元。台北地院認為,該校是受到疫情、俄烏戰爭影響,並非刻意延宕,判決校方免還一億元。全案仍可上訴。 廖黃香表示,基於與時任台藝大校長黃光男多年情誼,她於民國一百年七月二十五日捐一億元給校方,指定作為興建「有章藝術博物館」之用,約定應於一0五年七月二十日前確定博物館地點、規模,一一0年七月二十日前完工並掛牌揭幕。 廖黃香主張,台藝大遲至一0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才提出有章藝術博物館的規劃構想書,並經教育部審查同意;但去年十一月工程仍未如願發包,校方也未提出解決方案,認為雙方約定失效,要求校方返還一億元。 台藝大解釋,有章藝術博物館未完工,主要是受到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導致營建物價大幅上漲,市場嚴重缺工、缺料;加上受到民眾抗爭文化資產保存爭議,不能歸責於校方。

Read More

陳亞蘭嘉慶君登台 郭子乾、白雲反串爭寵

陳亞蘭獲獎後首部製作、主演舞台劇《嘉慶君遊台灣》,合體郭子乾、白雲古裝反串登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鐘影帝陳亞蘭獲獎後首部製作、主演舞台劇《嘉慶君遊台灣》,6日合體郭子乾、白雲古裝反串登場。 陳亞蘭將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搬上劇場,邀請同樣入圍金鐘視帝的郭子乾與白雲出演,金獎導演葉天倫執導,明年2月25、26日在國父紀念館首演。 郭子乾與白雲在舞台劇中著古裝反串登場,笑問:「舞台劇能否報金鐘女主角?」郭子乾自信扮相非常美,「我扮起來非常漂亮,光化妝就化1個小時」;白雲則自豪,「我扮女裝屬於可愛型」。陳亞蘭則笑喊:「他們倆比女人還女人,真的是太美了。」 郭子乾與白雲在舞台劇版分飾陳亞蘭的母親蘭姨,與對嘉慶君一見鐘情的劉英,兩位「女主角」不但爭寵,還不忘現場示範作勢親吻撩皇上,讓陳亞蘭驚呼:「哪有母親撩兒子的?」也說與他們倆的好默契、好交情。 陳亞蘭表示,《嘉慶君遊臺灣》舞台劇版是她睽違4年後的登台演出,「下一次再登台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Read More

脈衝光治乾眼症 不再刺痛流淚

醫師劉又綾說,「脈衝光」治療可解決乾眼症刺痛無法睜眼等症狀。(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63歲男子因眼睛長期乾澀刺痛無法開車,就醫確診罹患「乾眼症」,經接受「脈衝光」治療後,解決起床時刺痛無法睜眼,以及角膜破皮流淚不止的症狀。 彰基角膜科主任醫師劉又綾表示,乾眼症一般治療方式,包括人工淚液、刺激淚液分泌的藥品、玻尿酸眼用製劑、自體血清製淚液、黏液溶解劑、抗發炎眼藥水;口服四環黴素類抗生素、配合眼瞼清潔、熱敷和按摩等物理療法;淚管栓塞、眼瞼縫合手術。絕大多數(約86%)的乾眼症是缺油型或混合型(缺水及缺油)。缺油型乾眼症主因為瞼板腺功能障礙(MGD),基本治療方法就是清潔及熱敷眼瞼、抗生素治療及補充Omega3脂肪酸。 劉又綾說,瞼板腺阻塞較不嚴重的患者經上述治療就可改善;但是嚴重阻塞者,熱敷眼瞼時瞼板腺接受的熱度仍不足以軟化油脂,導致效果不彰,而脈衝光可以針對這類患者提供近一步有效的治療。 脈衝光治療是利用強烈的光線,穿透表層皮膚達到深層瞼板腺,讓瞼板腺吸收這些光線轉換的熱能,而不會燙傷表皮。至於脈衝光對於MGD的治療機轉尚未完全清楚,它可減輕毛細血管擴張,降低發炎物質,殺死細菌,並以熱度軟化瞼板腺內的瞼脂,使其易於排出,疏通瞼板腺,進而改善缺油型的乾眼症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