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舉行無人機推動成果發表會頒獎表揚獲獎團隊

交部舉行無人機推動成果發表會。(交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為加速我國無人機於交通運輸領域之應用,並促進產業發展,昨(12)日在嘉義縣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辦理「飛山越嶺–交通部無人機推動成果發表會」,交通部次長祁文中特別親自蒞臨,除頒獎表揚「無人機在交通領域之創意應用競賽(II)」獲獎團隊及「無人機整合示範計畫(II)-物流運送之深化應用」參與測試驗證之優勝廠商團隊外,同時對於無人機科技產業小組及運輸研究所迄今推動的各項計畫,已有效結合並凝聚國內無人機產官學研力量,積極導入無人機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之物流運送及橋梁檢測等應用,以及協助國內無人機產業發展表達感謝與期勉。本次成果發表會,匯集產官學研代表共120人,相當踴躍。 「交通部無人機科技產業發展策略規劃與執行」計畫重點,為推動臺灣無人機大聯盟(UAS-Taiwan)之籌組,並協助成立初期之發展運作,該聯盟業於111年3月正式成立,並於111年6月與日本無人機產業振興協會JUIDA簽訂合作備忘錄;此外,並依據2025年我國無人機在交通領域發展之橋梁巡檢、物流運送兩項里程碑,提出對應之推動策略及路徑圖,提供國內政府單位、學研單位及產業界之參考依據。 「無人機在交通領域之創意應用競賽(II)」計畫係為激發國內無人機在交通領域之創意應用,營造「競賽即是應用服務」之合作環境,進而促進技術與經驗交流與產學合作,本計畫將前期計畫創意組優勝設計打造為實機。本年度創意組、應用組及研發組共81隊報名;111年8月完成決選作業,共選出29隊優勝隊伍。 交部舉行無人機推動成果發表會。(交部提供) 「無人機整合示範計畫(II)- 物流運送之深化應用」計畫,透過與民航局及中華郵政緊密合作,共同決定驗證主題為-道路(橋梁)中斷以無人機維持郵務運送,並選擇桃園復興郵局(介壽國中舊址)至華陵里(達觀山風景區停車場)做為驗證場域,飛行距離(來回)達約44公里。本期共吸引21家廠商報名,最後其中4家(25kg以上:4家為田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世科技有限公司、樂飛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驗證。 「無人機搭配AI影像辨識應用於橋梁檢測之研究」計畫,本年度成果包括,清洗運輸研究所建置的「車行橋梁管理資訊系統」資料庫中橋梁構件劣化影像資料、提出AI影像辨識模式,設計橋梁檢測無人機雛型,並提出無人機在橋下無GPS訊號之解決方案。 無人機發展近年來備受國際矚目,其高機動性、廣泛部署之特性,應用範圍也是不斷地拓展,為把握國際無人機發展趨勢與契機,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將持續推動跨部會、中央與地方以及公私協力合作,共同推動無人機在交通領域之創新應用,同時協助臺灣無人機產業邁向國際舞台,搶攻全球無人機市場。

Read More

第3季製造業營業收入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3.1%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針對今(111)年第3季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統計,製造業投資及營業收入變動,今年第3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配合國民所得統計定義不含土地) 4,970億元,季減7.8%,年增0.1%,主因化學材料、金屬製品等業者擴建廠房及增購設備,加以國營事業重大建設持續進行所致,惟因終端消費需求轉弱,致半導體業者投資進程放緩,資本支出減少,抵銷部分增幅。 111年第3季製造業營業收入(含海外生產之收入)8兆9,893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3.1%,年增7.0%,主因受惠國際品牌手機新品上市,以及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加以國際油價較上年同期仍維持增勢,帶動營收持續成長所致。 固定資產增購:按固定資產型態分:111年第3季以機械及雜項設備增購占80.3%最多,年減2.0%;其次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占18.9%,年增9.6%。就行業別觀察,電子零組件業:第3季固定資產增購3,298億元,占製造業之66.4%居各業之冠,年減5.1%,主因終端需求放緩,致半導體業者遞延部分資本支出,加上上年同期基期較高所致。 化學材料業:增購262億元,年增21.1%,主因車用、5G、雲端等需求持續,推升半導體材料矽晶圓及相關化學品需求成長,激勵供應鏈廠商擴建廠房及產線,加以部分業者進行生產設備修復及改善工程所致。金屬製品業:增購176億元,年增29.4%,主因離岸風電業者持續興建廠房,以及部分業者陸續導入智慧製造及綠電等設備所致。 石油及煤製品業:增購130億元,年增19.0%,主因國營事業重大建設投資持續挹注,資本支出大幅成長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增購130億元,年減15.1%,主因上年同期部分業者進行跨業投資,以及因應終端電子產品需求而增購相關設備,墊高比較基期所致。機械設備業:增購121億元,年增5.3%,主因部分業者因應未來產能需求,持續擴建廠房,以及汰換設備所致。基本金屬業:增購111億元,年增3.5%,主因部分業者為強化產能與營運布局,增購及興建廠房,加以優化產線與更新升級相關設備所致。 展望未來,隨廠商回台投資計畫逐步落實,加上離岸風電建設持續推進,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投資動能,惟受俄烏戰爭僵持、通膨壓力影響下,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升高,恐導致企業投資計畫轉趨保守觀望。

Read More

台德交流進一步互惠通關正式啟用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移民署署長鐘景琨表示,台灣旅客現在可以使用德國的邊境自動通關系統(E-Pass),該協議即刻生效,也允許德國人使用台灣的自動通關系統。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兼處長林百科認為,「互惠的自動通關系統協助將促進兩地旅行和貿易,使德國和台灣受益。它所帶動的合作和業務對接,可望加強德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 林百科進一步指出:「此外,台灣旅客可透過自動通關系統更便利地入境德國,該系統目前在德國的各個地方都可以使用。」事實上,新措施亦使持台灣護照者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使用德國自動通關系統的非歐盟成員,目前,EasyPass系統在德國的各個地方都可以使用,包括緬因河畔法蘭克福、慕尼黑、科隆/波恩、杜塞爾多夫、柏林、斯圖加特、漢諾威和漢堡。 要使用EasyPass系統,臺灣旅客必須持有帶晶片的護照和統一的身份證號碼,至少年滿18歲,並且在德國沒有犯罪記錄。在德國長期逗留的人還需要有簽證或居留證。德國是繼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和義大利之後,第五個與臺灣簽訂互惠通關協定的國家。這進一步加強了臺灣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增強了臺灣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和貿易關係。

Read More

陽明法說會:明年上半年市場不確定性仍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十二)日召開線上法人說明會談到明(2023)年度市場展望指出,整體而言上半年市場展望不確定性仍高。 陽明指出,第四季以來全球受高通膨、高庫存、運能過剩影響,另加上升息、經濟衰退等因素,導致貨量需求相對疲軟,運價持續在低檔盤整。農曆年前為出貨旺季,期待有機會見到運費止跌反彈。明年供需失衡狀況是否收斂,仍有待觀察。 陽明簡報分別針對航運產業現況、該公司營運概況及財務資訊與未來營運展望作說明,其中全球經濟展望引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下調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2.7%。海運研究機構Drewry, Alphaliner及Clarksons預估,2022年至2023年供給成長率高於需求。 油價展望(以新加坡市場價格為基準)對於中國大陸解除COVID-19 封鎖政策後重新開放市場的觀望態度,全球庫存和閒置產能及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長速度較預期放緩可能導致油價可能在2023 年再次飆漲。利比亞、俄羅斯、伊拉克及伊朗等國,因地緣政治因素而存在供應中斷的風險也可能再度推高油價。歐盟對俄羅斯原油的禁令可能使市場進入另一個不確定階段而可能使油價較為波動。部分金融機構目前則是預測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較為悲觀,近期油價較為震盪,部分原因是希望中國大陸重新開放經濟的樂觀情緒導致石油需求增長,但有鑑於重新新開放的步伐可能放緩進而影響需求下修的可能性令油價承壓。未來油價仍待全球經濟復甦情況而定。 針對陽明船隊因應市況目前尚無拆船計劃也沒有閒置船舶,且遠洋線尚屬年輕,十四艘1.1萬TEU新造長租船已在今年第三季全數交付完畢。前一陣子十月、十一月利用率確有下滑,但農曆年前的小旺季明顯感受到全線滿載及運價止跌反彈訊號,尤其是亞洲線運量成長更高。明年合約雖不可能像今年年初或去年年底運價水準,而是向現貨運價修正,惟議定合約運價希望維持在獲利,陽明對明年下半年有所期待,有賴市場庫存消化、升息通膨壓力減及能源緩解。

Read More

大陸疫情多廣頻發製造業連續2月低於臨界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表示,上(十一)月份受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大陸經濟景氣水準總體回落。十一月份製造業PMI降至48%,連續兩個月低於臨界點,製造業下滑壓力有所加大。 據中共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十一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繼續回落,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46.7%和47.1%,低於前(十)月1.2、2.0和1.9個百分點。 統計分析,產需兩端繼續放緩,疫情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生產活動有所放緩,產品訂貨量減少。上月份生產指數為47.8%,比前月下滑1.8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下;新訂單指數為46.4%,比前月下滑1.7個百分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7%,比前月滑落0.9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均有所回落。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至46.7%,部分調查企業反映受物流運輸不暢和上下游企業生產活動受限等因素影響,供應商交貨時間滯後和客戶訂單減少等情況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價格指數有所下,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0.7%,低於前月2.6個百分點,製造業原材料採購價格總體水準漲幅縮小;出廠價格指數為47.4%,低於前月1.3個百分點,產品出廠價格總體水準繼續回落。從行業情況看,受市場需求走低等因素影響,以生產基礎性原材料為主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膠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兩個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農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價格指數仍位於55%以上高位。 不同規模企業PMI均回落,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1%、48.1%和45.6%,比前月下滑1.0、0.8和2.6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調查結果顯示,大、中、小型企業反映資金吃緊和市場需求不足的佔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小型企業的佔比分別為46%和58.8%,比前月上升0.8和1.9個百分點,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更大。市場預期波動加大,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48.9%,低於前月3.7個百分點,製造業市場預期總體有所回落。從行業看,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金屬製品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低於43.0%,企業信心不足。

Read More

基隆關舉辦業界聯合座談會宣導報關業者個資安全維護

基隆關舉辦業界聯合座談會。(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為增進通關作業便捷及強化各界業者與海關間多向溝通,昨(12)日舉辦運輸業、倉儲業、報關業暨承攬業聯合座談會,由該關副關務長曾武郎主持,相關業者及公會代表踴躍與會,會中就業者提案進行充分溝通及交換意見,並對前次會議列管案件之辦理情形,向業者逐一說明,深獲業界肯定。 基隆關表示,針對目前各界皆高度重視的個資保護議題,關務署已訂定「報關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詳實規範報關業者的個資管控,呼籲業者儘速依相關規定內容,落實完備內部個資保護措施。此外,該關特於本次座談會中宣導,業者可善加利用「納保官視訊服務」及政風室「圖利便民區辨諮詢服務」等措施,並請業者協助向境外集運業者及進口人宣導,切勿網購及輸入未經檢疫的肉類產品,以阻絕非洲豬瘟疫情入侵。 基隆關說明,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致使實體聯合座談會一再延期,並改採書面方式回應業者提案,所幸本次座談會能如期舉辦,並邀得各公會及業者積極參與、踴躍建言。期盼藉由定期座談會與業者面對面溝通,針對彼此需求達成共識並提供協助解決方案,使海關服務更優質,通關更順暢。

Read More

學甲爐碴案不法獲利逾21億 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起訴

一0八年間檢方清查學甲工業區興業段及相關國有土地,發現均遭非法填埋爐碴,立即重啟調查。(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學甲八十八槍槍擊案讓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之前所涉學甲爐碴案再度引起關注。南檢經三年偵辦,今年十月偵結,發現他所經營的明祥馨公司違法填埋爐碴獲取不法利益,不法所得超過廿一億,十二月初完成查扣郭等被告財產,十二日依違反廢清法等罪嫌起訴郭再欽等八人及明祥馨、超翔科技兩家公司法人。 學甲爐碴案經南檢分案重啟調查,經三年多調查,今年全案偵結,針對明祥馨公司負責人郭再欽等八人及公司法人等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之提供土地填埋廢棄物、非法清除處理廢棄物、法人刑罰、申報不實及刑法竊占罪、違反公司法、商業會計法等罪嫌提起公訴。 一0四年八月間明祥馨公司涉違法填埋電弧爐事業廢棄物爐碴,遭嘉義檢調查辦,當時認定郭再欽所填爐碴為再利用後產品、並非廢棄物,未涉刑事違法故處分不起訴。直至一0八年,里長檢舉要求重新檢舉該案未調查農地、學甲工業區土地及國有地等,要求重啟調查,南檢挖驗證實有填埋電弧爐爐碴。 檢方重啟調查並全面調取比對分析資料,發現涉後壁區爐碴案的超翔科技公司於九十八年間因八八水災導致爐碴溢流,該公司無法繼續經營,負責人賴榮添與魏姓金主找上明祥馨公司,經負責人郭再欽同意,將爐碴篩分場移轉至明祥馨廠房並以郭名義繼續經營,郭再欽事後也入股爐碴事業,股份由賴、魏、郭三人均分。 檢方調查發現,三人明知電弧爐爐碴不能填埋於農地,卻貪圖厚利,郭再欽利用擔任學甲農會理事之便,取得農地並僱用人員將從鋼鐵廠取得的爐碴運至農地掩埋,除收取鋼鐵公司清除費用,為方便去化大量爐碴購買工廠土地或占用國有地填埋爐碴,並虛報爐石再利用產品去向掩飾非法犯行。 今年十月全案偵結,南檢依涉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申報不實、竊占罪等罪嫌對郭再欽提起公訴,超翔科技公司負責人賴容添也被依違反廢清法等罪起訴,法院十一月裁准為對郭等人之不法利得聲請保全扣押,十二月已查扣被告等人的財產。

Read More

〈社論〉台積電赴美設廠,互利雙贏或遭淘空?

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左一)、劉德音(右二)陪同下,參訪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路透)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日前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拜登親臨致詞,場面極其盛大;在此同時,台積電股價卻在台灣連跌數日。兩相對照,固然證明美國對台積電的重視,但也顯現美國對台積電的控制越來越緊,台灣一向自豪的「護國神山」,會不會被美國逐漸淘空,甚至成為「美積電」,確實在股市引發焦慮。 台積電不但市值居全球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在先進製程方面更具有領導地位,其產品占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由台積電帶領的半導體產業,占台灣出口將近三成五,去年半導體順差甚至高於整體貿易順差貿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台積電目前在亞利桑那州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二0二四年開始生產四奈米製程技術;第二期工程預計二0二六年開始生產三奈米製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約為四百億美元。完工後將合計生產超過六十萬片晶圓,終端產品市場價值預計超過四百億美元。 表面看來,這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既可提高美國晶片業的製造能力,也將使台積電的風險分散,應該是互利雙贏。為什麼引起外界強烈質疑?確實值得推敲。 主要原因就是,台積電並沒有意願在美國擴廠,更不想在美國投資先進製程,因為一九九六年台積電就曾在波特蘭設立Wafer Tech,結果出現張忠謀口中的「一堆糟糕的錯誤」,成本比台灣高出五成,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今年八月裴洛西訪台時,張忠謀又當面直陳「在美國重建半導體製造注定失敗」。上個月台積電更致函美國商務部,強調在美國設廠的真正障礙是建設和營運成本高,並列出六個意料以外的工程狀況。這充分顯示,台積電赴美設廠,其實是在美國施壓,而民進黨政府又未力挺下的無奈之舉。 按照經濟部的說法,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並未「去台化」,而且台積電到美國支援的人力,僅占其全部工程師的百分之一,台灣健全的供應鏈更無可取代。這些說法當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台灣已經從今年開始逐步在七個地點啟動三奈米晶片的量產,更先進的二奈米也將從二0二五年間開始啟動量產,美台之間仍然存在落差,台灣掌握百分之九十以上最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的狀況,似乎也不會立刻明顯轉變。然而,這次台積電百般無奈赴美設廠只是開始,未來究竟會如何演變?誰也沒有把握。 事實上,美國前年加大華為禁令,要求台積電停接華為訂單,台積電不得不從;去年要求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交出被視為商業機密的供應鏈紀錄等數據,台積電又不敢不從;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積電依舊不敢拒絕。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還希望台積電未來共設六個廠。執筆《晶片戰爭》一書爆紅的美國學者米勒,今年九月為美國國家安全中心撰寫的半導體政策報告,就建議美國政府應該硬起來,用政策施壓,要求台積電在母國與美國同步用最新技術生產。 換言之,台灣固然希望台積電把先進技術留在台灣,但在美國強大壓力之下,最後很可能不得不在台灣與美國同步量產最先進製程;真若如此,恐將對台積電造成極大困擾,除了技術可能外流,也可能因為研發能量分散,拖累先進製程研發、投產進度。一旦如此,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否隨之下降?難免令人憂慮!

Read More

前10月通膨猛 吃掉薪資漲幅

物價上漲3.04% 經常性薪資雖增 仍實質負成長0.13%/民眾黨籲政府拿出對策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十二日公布十月受僱員工薪資統計,由於物價上漲壓力持續籠罩台灣,薪資漲幅被通膨吃掉,今年前十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四萬一千三百四十六元,仍負成長百分之零點一三。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十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四萬四千五百二十八元,月增百分之零點三,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一五;不過,今年以來通膨壓力高漲,導致前十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百分之零點一三,也是近六年同期首度負成長,但實質總薪資維持正成長、年增百分之零點四六。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其實前十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四千三百三十九元,年增百分之二點九,創下民國九十年以來同期最大漲幅,但受到今年前十月物價上漲百分之三點零四、漲勢較顯著的影響,實質經常性薪資還是落入負成長。 此外,主計總處統計,十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八百一十九點二萬人,較九月底增加五千人,不過進一步觀察產業表現,製造業、服務業呈現兩樣情。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產業不景氣時,業者傾向先減加班工時,下一步才是調整受僱員工人數,但十月製造業這兩項指標都開始反映產業不景氣之勢。 受僱員工方面,撇除一一─年有疫情因素干擾的年度,一0五至一0九年間,第四季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多呈增加,今年十月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卻月減一千人。 陳惠欣並指出,十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年減二點八小時,已連續四個月負成長,顯見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製造業不景氣漸影響勞動市場。 相較製造業景氣走緩,陳惠欣表示,內需服務業則因國人習慣與疫情共存,加上管制逐步鬆綁,商業活動回溫,受僱員工人數、薪資表現相對正面。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黨十二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平面媒體選出今年度代表字是「漲」,凸顯內政和民生漸進式惡化,要求政府遵守財政紀律,資源花在刀口上,朝野應速審一一二年度總預算案,為疲弱的民生經濟點火帶動內需。 民眾黨團副總召賴香伶表示,通膨不僅吃掉薪水漲幅,還降低民眾可支配所得。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最後一次公開會議紀錄在八月,原本應與會的部會首長,不是請假就是找人代理出席,質疑政府因應物價態度敷衍。

Read More

對比日本 藍委批農委會放空

輸陸食品遭禁,國民黨團痛批農委會與食藥署什麼事都沒做。(國民黨團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暫停輸入台灣水產品、酒類等,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十二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仍有業者的註冊狀態有效,痛批政府沒有作為,未積極輔導廠商,也呼籲中國大陸不要採行歧視待遇,傷害無辜台灣農漁民權益。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近日以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暫停輸入台灣酒類、飲料、水產品。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首席副書記長謝衣鳯、副書記長吳怡玎等人,在立法院國民黨團記者室召開「輸陸食品登記百分之七十五遭禁,是政府行政怠惰,還是中國大陸找碴?」記者會。 吳怡玎指出,目前仍有一家台灣公司的註冊狀態仍是有效的,代表陸方禁運並非針對台灣水產品,而是註冊問題,所有食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就必須重新註冊,而日本輸陸產品的註冊狀態都是有效。 吳怡玎表示,中國大陸在二0二一年四月宣告進口食品新制後,日本農林水產省在同年八月就設置網站,告訴廠商要如何申請,積極輔導廠商,讓日商幾乎都能重新註冊,而台灣的農委會卻只會撒幣、補貼,把責任推給食藥署,行政部門完全沒有做正事。 曾銘宗指出,大陸一再禁止我農漁品進口,蔡政府除了譴責之外,還是譴責,不然就請軍人、學生吃香蕉、鳳梨或是石斑魚;只要在經費允許之下,國民黨團當然支持,但是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曾銘宗呼籲中國大陸不要採行歧視待遇,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進口,傷害無辜農漁民權益;蔡政府要拿出具體辦法,做好產銷規劃,拓展國際市場,確保農漁民權益,同時蔡政府也要拿出具體作為,降低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不要口號治國。 民進黨團書記長郭國文表示,中國大陸用行政流程作為經濟霸凌的藉口,呼籲在野黨、國民黨要明察事實,共同針對這種不合理措施發表看法,不要隔空唱和這種不正確、不合理且違反自由貿易與WTO的作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