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寵物記

■李子 女兒從小喜歡寵物,在她殷殷請求下,家裡養過金魚、白文鳥、迷你雞、小灰兔,但總是留下惆悵。 金魚在水族箱裡游來游去,襯以綠色水草,白色石頭,讓人賞心悅目,養著養著無疾而終;二隻白文鳥在鳥籠裡卿卿我我,悅耳的啁啾怡人性情,養著養著,一不小心,二隻鳥兒雙雙展翅高飛而去。 女兒小二在學校園遊會,看到染成粉紅、桃紅、寶藍等繽紛色彩的迷你雞,驚為天「雞」,一心要養,不忍拒絕她渴望的眼神,於是買了一隻小粉紅,放在大鞋盒裡養,每天上學前都要跟牠說說話;冬夜用布包著25度小燈泡溫暖牠;假日我和女兒帶牠上陽台曬太陽,暖陽曬得牠通體舒暢,伸展伸展身子後,居然頭一歪蹲趴在地上睡著了,真是太可愛了。 誰知迷你雞也會長大,每天一早啾啾叫,擾人清夢,清糞便也成為負擔,白天大家上班上課,把小粉紅留在家,怕牠太過寂寞,最後決定將牠送給寵物店。 我騎著摩托車,沿街尋找,一看見寵物店就進門央求店家收留,有的露出詭異的笑容,有的一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無奈狀,找到第三家終於遇到佛心的老闆,我千恩萬謝,心想:「終於解脫了!」哪知小粉紅在紙盒裡啾啾叫著,讓我一度猶豫,但還是壯士斷腕,揮揮衣袖大步踏出店門。 這次經驗告訴自己,再也不要讓女兒養寵物了,除非她能負起全責,但不知為什麼女兒小五時又養了一隻黑灰色兔子,牠沒有白兔的冰雪美貌,而且跟我從小非常害怕的老鼠類似,我想不起自己是怎樣答應女兒養的?想想應該是父女的陰謀,趁我不在家偷渡這隻灰兔回家。 先生將兔子圈養在窗邊玩具間一隅,以木板為籬,給牠吃萵苣、水果、紅蘿蔔,剛開始牠安分守己待在圈養區,我也不太搭理牠,久了灰兔惡向膽邊生,居然跳出圍籬到處亂跑,灰撲撲的黑影,童年被老鼠驚嚇的噩夢再起,我驚聲尖叫,跳到沙發上避難,父女倆不但不同情,還不答應我送走灰兔。 後來,老天有眼,女兒脖子突然長出紅疹,奇癢無比,醫生說是因為養兔子過敏,這下子父女倆只好忍痛棄養送回寵物店,從此我歲月靜好,不再因為養寵物而勞心勞力,但女兒卻悵然若失。 近來到兔子寵物餐廳用餐,老闆娘帶我們到二樓兔子室參觀,幾隻碩大的兔子,純白、淡灰、奶油咖啡色,溫柔安靜的在窩裡喝水、睡覺,女兒直呼可愛,不斷幫兔子拍照,卻不敢抱牠,老闆娘問明原因,給了我們新的知識,她說:「若說兔子過敏是因為兔毛讓呼吸道感染,脖子上有紅疹那就是兔子身上有霉菌,寵物店沒有送去做健康檢查、施藥的關係。」 女兒坐下,身上披著老闆娘給的大毛巾,小心翼翼抱起兔兔,溫柔撫摸牠,開心的說:「兔子的睫毛又長又密,是用哪一牌的睫毛膏啊,那麼漂亮!」 感謝老闆娘讓我們長了知識,女兒終於重拾年少的歡樂,雖然只是抱個10分鐘,那也夠了,寵物情,情深深,把思念留在記憶裡就好。

Read More

椎間盤突出 最常見主婦病

醫師洪舜奕提醒家庭主婦,大掃除時最好佩戴護腰或是束腹,加強對腰部的保護力。(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36歲陳太太是家庭主婦,日前做家事時,彎腰起來突然覺得腰痛,右腳馬上無力無法走動,幾天後症狀沒有改善,經前往長安醫院就診,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顯示為椎間盤突出,在接受微創椎間盤切除手術後,當天即可下床走路,隔天就出院,走路跟平時沒有兩樣非常輕鬆。 骨科洪舜奕醫師表示,椎間盤位於兩節脊椎骨之間,就像果凍一樣軟軟的,能減緩脊椎的受力與衝擊,椎間盤突出好發於30-50歲,不少是家庭主婦,或久坐的上班族及搬重物年輕人。影響範圍包括整個腰部、臀袈下肢,常見的症狀為下背痛、臀腰部痠痛、或是下肢有刺痛感與麻木感。 洪舜奕醫師表示,如果椎間盤突出狀況輕微,採取吃藥跟穿護腰即可,但如果像陳太太一樣已經整顆壓到神經根造成無法走路,就必需做手術治療。經採取微創的椎間盤切除手術,再搭配立體定位的儀器,約30分鐘即完成手術,較以往傳統手術相比,傷口大概是一個硬幣大小、恢復時間短,術後病患在麻藥退了後,就可以下床走動,隔天就出院了。一星期後回診復原良好,走路都很順利,幾乎沒有什麼疼痛。 洪舜奕醫師表示,家庭主婦在做家事,如洗碗、拖地、掃地、蹲的動作等,因腰部會微微往前傾或彎腰,久了會對腰椎造成負擔,所以做家事的時間盡量不要太長,如果覺得腰部有異狀就要休息,若非不得已一定要長時間的話,一定要佩戴護腰或是束腹,來加強對腰部的保護力,尤其年關將近,開始陸續大掃除的家庭主婦更要注意。 洪舜奕醫師表示,如果有腰部疼痛,痠痛感像一條線一樣,好像被電線電到的感覺,跑到屁股、膝蓋,那就表示神經有被壓迫到了,這是一個警訊,建議儘快去醫院做一些進階的檢查,以免貽誤病情。

Read More

3歲童墜樓掉落雨遮 送醫搶救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潭子區一名三歲男童十一日晚在住處,疑似從九樓掉落在四樓雨遮上,頭部受重傷,送醫急救,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急救中。 台中市消防局十一日傍晚獲報,台中市潭子區勝利路有幼童墜樓,派遣潭子分隊,出動消防車三輛、救護車一輛、人員十名,由潭子分隊分隊長黃柏軒帶隊前往搶救。 消防隊員到場,發現三歲男童掉落在四樓雨遮上,肢體有外傷、血壓偏低、意識不清,救護車緊急送往台中慈濟醫院急救,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三天內是關鍵期。 據了解,當時男童和阿嬤在九樓家,阿嬤找不到他,後來才發現孫子掉在樓下四樓雨遮上急報案。

Read More

婦急性腎病未追蹤 惡化洗腎

奇美醫學中心、台大醫院與美、日、澳跨國聯手合作,探討急性腎臟病預後,提醒民眾急性腎臟病不可不慎,若延誤治療恐需長期透析洗腎治療。(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3歲劉姓婦女車禍手部骨折自行買止痛藥,服用保健藥物,因發燒診斷肺炎住院治療。奇美醫抽血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急性惡化,治療肺炎痊癒出院未追蹤,2個月後因呼吸喘,雙腳水腫,高血鉀急診,腎臟功能更加惡化住院,因體液堆積過多開始長期透析洗腎治療。 奇美醫內科部副部長暨腎臟科主任王憲奕指出,奇美醫與美國、日本、澳洲的學者合作,針對全世界的急性腎臟病人蒐集跨國資料並進行分析,成果發表在eClinicalMedicine國際期刊(期刊影響指數:17)。此研究發現針對急性腎臟病人,相較於沒有發生急性腎臟病人,未來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增加4.2倍;此外,有6.6倍的風險會進展成末期腎病變需要進行長期透析,死亡風險更增加3.6倍。 陳銳溢亦指出,根據奇美醫統計2012~2022年11月底,急性腎臟病人出院後3個月內接受腎臟科門診追蹤比例只有22%,而日後發生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臟病的風險卻高達57%,所以急性腎臟病人的照護,及後續回診追蹤非常重要。 急性腎臟病是在短時間內腎臟功能急速惡化,因無法清除體內毒素導致廢物和水分無法順利排出而堆積在體內。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共病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泌尿道感染、敗血症、急性泌尿道阻塞、惡性高血壓、心臟衰竭、休克或重大手術失血過多等,均易發生急性腎臟病。 陳銳溢說,大部分急性腎臟人,在消除病因後皆可恢復至原先狀態,但若延誤治療,腎臟功能便無法恢復,演變成慢性腎臟病,後續甚至需要長期透析或腎臟移植,才能恢復一般生活,因此在急性腎臟病發生後的及時診斷與治療,更顯得重要。 陳銳溢指出,隨著人口老化,未來腎臟疾病人口與醫療費用可能增長,透過早期介入及密切追蹤,可有效延緩進入透析的時間與併發症的產生。

Read More

脈優有鐵線! 3年爆56件藥品回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消基會12日指出,收到民眾投訴,拆開「脈優」5毫克藥錠竟發現一根細鐵線,且調查3年來食藥署僅有56起藥品瑕疵回收事件,呼籲政府正視製藥品管問題。 消基會董事侯勝博指出,過去3年內共發生56起藥品因瑕疵而回收的事件,包含致癌不純物、異物雜質、變色、含水量過高,甚至夾有毛髮等的情況,讓人對藥品生產環境不禁捏一把汗。 對於消費者為了治病或救命而用藥,藥物發生異常,會嚴重打擊用藥信心。要求衛福部應正視藥品品質管理與下架回收機制,確保用藥消費者的安全。對於已發現的不良藥品,除公告提醒民眾停用及命廠商下架回收外,也要建立公開透明方式,公告回收情形,並透過醫療院所及藥局,主動通使用者不良藥品下架回收的訊息。 對此,食藥署回應,台灣藥品回收比例和國外相比並沒有特別高,相較美國每年甚至可能多達上百件,近年藥品瑕疵回收事件大約都在40至50件左右,大概都是廠商主動通報或地方衛生單位稽查發現。 食藥署表示,藥品有瑕疵是全球製藥廠商都會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說回收事件多,就代表製藥品質不好,這也更凸顯查核的重要性,因為台灣有完善的廠商或衛生單位回收通報機制,才能找出瑕疵品;至於降低藥品瑕疵風險,會持續要求廠商符合藥品生產品質。

Read More

荷婦右肩骨折痊癒 感謝童醫細心照護

荷蘭女子Joanna右肩粉碎性骨折,經物理治療師洪笙傑協助,歷經9個月復健,讓她的肩膀手臂活動度幾乎恢復如昔日。(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荷蘭女子Joanna的丈夫是風電廠工程師,今年隨丈夫來台,2月間因走路時跌倒,造成右邊肩膀與手臂異常疼痛且動彈不得,送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經骨科陳聖祺醫師看診並檢查後,確認右肩膀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進行復位內固定手術,全程都由具有外語能力的醫、護及專員指引協助之下,住院5天即出院返家休養,術後3週開始進行復健治療。 由於Joanna不會中文而需要使用英文溝通,經由復健技術科團隊物理治療師洪笙傑協助,接受定期1週2-3次的復健療程,包含熱敷、電療、雷射、徒手治療與運動,長期復健治療9個月,肩膀手臂的活動度幾乎恢復如昔日般可自由活動,因丈夫在台灣的工作結束要回荷蘭,她特別贈送蛋糕給所有照顧並且鼓勵她的醫護與治療師等人,並送上她特地找人幫忙翻譯寫出的卡片,表達出這段日子以來的感謝與感動。 Joanna在卡片上說,今年2月在街上跌倒並造成手臂骨折,到童綜合醫院完成了手術並得到妥善的照顧及協助,感受到大家的溫暖,雖然復健治療過程痛苦,但讓手臂運作能迅速恢復,謝謝大家的幫忙,也特別感謝Edison(洪笙傑治療師),我要回荷蘭了,我會永遠記得台灣人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洪笙傑表示,因為Joanna的右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雖然手術非常順利成功,但為了避免關節攣縮與僵硬,並且改善肢體腫脹狀況,所以協助設計按步就班的物理復健治療療程,並靠運動復健來增加病人的肌肉力量,以及肌耐力,搭配自主牽拉運動來增加關節活動度,讓病人在生活上可以達到自理,不需要依賴他人。

Read More

長者聚樂部 身動腦動互動顧健康

屏基推廣健康老化,聚樂部高齡服務中心提供民眾運動空間。(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推廣健康老化,今年與7-ELEVEN攜手合作,開啟「樂齡友善DOG陣行」公益募款活動,並呼籲民眾定期定額累積健康資本,掌握「身動、腦動、與人互動」3動原則。 64歲的鄭振茂分享指出,退休後每天起床後便盯著股票看盤,心情隨著股價跌宕起伏,吃飯也心不在焉、食如嚼蠟。因家中長輩健康退化,驚覺身體不健康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他開始積極到屏基「聚樂部」參加運動及大腦保健課程,希望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為子女增加日後的照護負擔。 長年在海外經商的71歲黃俊元,8年前退休回到屏東定居,沒想到身邊親友,卻陸續因健康問題去世,深刻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現在黃俊元與太太固定到屏基「聚樂部」參與水中運動課程,平時還會透過重量訓練、健走等運動維持體能。 屏基院長林連豐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應調整以65歲為預期退休年齡的想法,而是需要有「活到90歲以上」的準備,才能打造有尊嚴、有品質的老後生活。 屏基也提供「聚樂部~社區多世代共融空間」、「地磨兒生活機能中心」等高齡服務中心空間,透過多元活動設計及專業師資帶領,讓在地居民、長輩能夠參與體腦適能活動,達到「身動、腦動」的目標,並藉由團體課程及共融開放空間,提供「與人互動」的機會。

Read More

林園民宅槍擊案 16歲槍手速擒

高雄林園民宅槍擊案,十六歲槍手等人落網。(記者陸瓊娟翻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市林園區十二日凌晨發生民宅槍擊案,林園警察分局員警火速趕往現場,到場犯嫌已離去,所幸無人傷亡,警方查獲嫌犯犯案車輛,警方初步調查為債務糾紛及酒後口角引發槍擊案,並於十二日下午四時逮到開槍槍手,正帶回分局偵訊途中。 高雄市警局林園分局於十二日凌晨三時四十一分許接獲通報,指稱在林園區信義路某住宅有槍擊案生,該分局員警火速趕往現場,到場時犯嫌已離去,員警在該住宅發現留有六個彈孔,地上六個彈殼,無人傷亡。 專案小組調閱監視器發現,一名穿黑衣褲、蒙面、戴手套男子,駕駛一輛馬自達自小客車到該棟民宅巷口後,下車獨自走進巷內朝該棟民宅開槍,警方調查,槍手在該棟民宅、車輛來回三次才開車離開,警方勘驗現場,找到六個彈孔其中有四顆子彈射在鐵門,但都未穿透,二樓玻璃則遭擊碎,初步研判為改造手槍所為。警方並在上午時尋獲犯案車輛。 警方指出,房屋遭槍擊的黃姓被害人為一名國營企業員工,二、三年前與友人有金錢借貸關係,黃男雖陸續還錢,但仍未還清,而黃男日前與該名債主曾酒後起爭執,十二日就發生槍擊案,不過警方調查,犯案車輛車主與槍手並非同一人,警方下午循線逮捕一名十六歲林姓槍手及負責接應張姓男子等共五人,警方初步調查為債務糾紛及酒後口角引發槍擊案,但林嫌等人否認犯案。

Read More

AI立體定位放療 精準殺死肝腫瘤

製茶師傅追蹤C肝意外發現肝癌,接受5次精準身體立體定位放療後,癌細胞消失。(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2歲製茶老師傅因C肝追蹤意外發現1.4公分肝癌,千里迢迢從高雄到台中澄清醫院治療,運用人工智慧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5倍放射劑量如巡戈導彈似的精準撲殺癌腫瘤,接受5次治療,每次約25分鐘,癌細胞消失,製茶師傅特別致贈親製的茶葉,以「茶香,生命更香」的文字,感謝醫療團隊救命之恩。 這名製茶老師傅罹有C型肝炎,都有定期追蹤治療,雖然胎兒蛋白指數正常,但因忙著連夜製茶,感覺容易疲累,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在右肝發現1顆1.4公分腫瘤,該如何治療?師傅的兒子上網蒐尋,最後決定到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求診。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表示,由於患者肝腫瘤太靠近血管,不適合開刀或電燒,腫瘤又不是很大,適合採用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精準的標靶光子刀,由人工智慧監測患者在放射治療中產生的呼吸誤差,標靶光子刀會隨著患者呼吸捕捉腫瘤位置,減少肝臟正常組織傷害。 許維中指出,除了治療前必要配合呼吸調控系統的時間外,真正實際執行放射治療每次約4分鐘,患者連續5天,每天1次放療。而傳統的放療至少要接受20-30次治療。患者在完成療程後經電腦斷層追蹤,證實肝已無明顯腫瘤,表示癌細胞已完成撲殺。 製茶師傅在接受放療期間,每天都乘坐高鐵來回,他說就當成一日遊,沒想到這樣的放射治療,如此輕鬆。在定期回診追蹤時,特別送上親製茶葉,貼上「茶香,生命更香」字樣,感謝許主任救命之恩。 許維中提醒,B、C肝民眾要定期追蹤治療,一般來說,C肝有可能在10-15年發展為肝癌,發現時都已超過1公分。另約30-40%肝癌患者,胎兒蛋白指數會呈現正常,建議肝癌的高危險群民眾,最好定期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來檢查自己肝臟的情況。

Read More

王必勝:春節防疫是否加嚴待觀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12日表示,有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但估計不會比第2波疫情高;至於中國大陸疫情升溫,也需再觀察,才能決定是否加嚴春節返鄉防疫措施。 評估疫情已經在上週到達谷底,王必勝指出,疫情不會一直下降走到零;至於有醫師評估,國內第3波疫情將會在1月中旬達到高峰,且隨著跨年、過年聚會增加,可能到達新高峰。王必勝表示,的確有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但估計不會比第2波疫情高,可能是第2波疫情的一半左右,「現在也沒辦法確定。」 對年終將有耶誕、跨年等大型活動,對照南韓也曾有大型演唱會後發生大規模感染的情形,王必勝表示,以疾病傳播來講,演唱會是非常高風險的場合,未來在跨年或耶誕節假期,因為人潮很多又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建議全程戴上口罩、盡量不要飲食,如果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就不要去參加,以免傳染給別人。 此外,外界關切近期大陸疫情升溫,是否影響國內春節防疫規定,王必勝表示,關鍵在於觀察包括大陸疫情發展,以及登機要PCR防疫規定兩大指標,才能決定對春節返鄉防疫措施是否要加嚴。 王必勝表示,大陸疫情目前仍無法從官方公布數據來判斷,指揮中心將持續透過各種角度進行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