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安全保障領域 納入台海

預計13日雙方領袖會談後發表聯合文件 內容包括深化同盟 強化自由印太合作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與美國政府正在協調,預計在十三日舉行的日美領袖會談後,將發表以「安全保障領域」為主的聯合文件。已知內容將包括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等。 讀賣新聞報導,不只一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預料日美將基於日本政府日前修訂有關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在聯合文件寫入進一步深化日美同盟,及在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強化合作等。 岸田文雄與拜登預計將於十三日在美國華府舉行會談。岸田去年五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日美領袖會談上,曾向拜登說明日本政府徹底強化防衛能力及大幅增加防衛經費的決心。 在這次即將舉行的領袖會談上,岸田將說明日本政府在過去這段期間的作為。 有關聯合文件,目前方向是基於日本政府在相關文件載明擁有「反擊能力」等,提出深化日美安全保障合作,展現堅強的日美同盟。 聯合文件將再度確認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屬《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也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載明,對日本領土的攻擊將引發美國的行動。美國依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條約,對被剝奪擁有軍隊權利的日本提供安全保障。 岸田此行訪美前,將從九日起先赴法國、義大利、英國及加拿大與各國領袖會談,並呼籲各國五月在日本廣島市舉辦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上合作。

Read More

日空降團例訓 英澳首度參與

日本自衛隊「第一空降團」八日針對離島防衛舉行年初例行訓練,英國及澳洲軍隊首度派員參與。(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自衛隊唯一的空降部隊「第一空降團」,八日針對離島防衛舉行年初例行訓練,英國及澳洲軍隊首度派員參與,確認與自衛隊的合作。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第一空降團是陸上自衛隊唯一的空降部隊,成員從高空直接空降離島等地負責作戰,每年一月都會在千葉縣的演習場對外公開訓練樣貌。近年訓練都假想奪回被敵軍占領的離島,在第一空降團隊員搭乘運輸機依序空降地面後,接受直升機等支援的同時確認作戰順序。 今年除了第一空降團成員及約七十名美軍外,還有合計約三十名的英軍及澳洲軍首度參加;美英士兵分別從日美運輸機上空降。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在訓練結束後說,訓練能夠展現出日本與同盟國、友好國的堅強合作。 防衛省基於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為維持自由且開放的國際秩序,將持續強化與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國家的合作。《每日新聞》報導,這次訓練除了約一千名自衛隊員及約一百名美英澳軍參與外,還出動自衛隊及美軍共二十二架航機等。  

Read More

耶誕夜後停火結束 俄軍狂轟烏一死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總統蒲亭六日下令停火三十六小時,以慶祝七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東正教耶誕節;但烏克蘭堅不同意,前線戰火持續。地方官員說,俄軍徹夜轟擊烏克蘭東部造成至少一人死亡。 先前莫斯科結束自行宣布的耶誕節停火,並矢言繼續戰鬥,直到戰勝烏克蘭為止。哈爾科夫州長席尼胡波夫在社群媒體上表示,州內有一名五十歲男子死於俄羅斯轟擊。這個消息是在莫斯科午夜過後幾分鐘傳出。 多數烏克蘭東正教徒傳統上在七日慶祝耶誕節,俄羅斯的東正教徒也是如此。但今年,烏克蘭最大的烏克蘭正教會也允許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舉行慶祝耶誕節。儘管如此,仍有許多人在七日慶祝耶誕節,湧入教堂和大教堂。  

Read More

南市議長選舉涉賄案 首位議員黃麗招收押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地檢署偵辦台南市正副議長選舉涉賄選案,向台南地院聲押議員李文俊與黃麗招,台南地院八日裁定黃麗招收押禁見,李文俊因法官認為證據不足當庭釋放。南檢將提抗告。 台南地院指出,黃麗招雖否認違反選罷法之投票行賄罪,而根據現有事證足認其於南市正副議長選舉中,涉對有投票權之人行求罪嫌疑重大;黃供詞與證人及同案被告均有歧異,且共犯利害關係一致而有互相配合為不實陳述之動機及可能,有事實足認黃有串證、滅證之虞,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李文俊部分尚無法認定其有共同行求賄賂他人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不符羈押條件,當庭釋放請回。李文俊獲釋後在律師陪同下,從台南地院其他通道離開,並未經過一般辦理交保地點的側門,沒有接受媒體訪問。 檢方表示,將在收到裁定書後針對李文俊部分提出抗告。 前議長郭信良一0九年任內決議,南巿太陽光電自治條例通過嚴格禁止審查台六十一線以西任何太陽能板設置之申請。由於該決議牽涉光電產業龐大利益,是否因此導致黑金介入議長選舉,引起民眾關注。 檢調三日大舉調查邱莉莉、林志展在內等六名議員及前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南市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等五名相關人員。目前全案十一名被告中,繼郭再欽、林士傑、李文俊友人黃怡萍三人遭羈押後,黃麗招也成為本案首位遭羈押議員。

Read More

烏克蘭軍力躍升全球15強 台灣排名23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軍事網站「全球火力」公布二0二三年軍力排名,其中烏克蘭在西方軍援下進入世界十五強,而台灣名列二十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則分別拿下前三名。華府智庫「國防重點」高級研究員認為,嚇阻大陸、捍衛台灣的最好方式,就是為台灣部隊注入新活力,將義務役役期從四個月延長至十二個月僅為第一步。 根據全球火力網站,這項年度軍力排名以超過六十項標準,編纂各國的火力指數,這些標準包括了軍事單位數量、財政、後勤能力和地理位置。台灣在全部一百四十五個國家中名列第二十三,烏克蘭則進入前十五強。 前十名為美國、俄羅斯、大陸、印度、英國、韓國、巴基斯坦、日本、法國和義大利。 「國防重點」高級研究員巴恩達勒投書,指台灣是座擁有一套政治經濟體系的島嶼堡壘,長期生活在大陸的封鎖或入侵的威脅下,台灣終於採取遲來的行動,將義務役期從象徵性的四個月延長至十二個月,台灣軍隊的人力問題才是更深切和更顯著的問題。台灣目前現役陸軍人數僅十三萬。 台灣退役陸軍中校、專欄作家黃竣民表示,台灣後備軍力號稱二百萬,卻是「紙上談兵」,作戰時無法增益現有單位戰力。台美都希望大陸入侵艦隊在海上就被殲滅,但陸軍才是台灣對抗占領併吞的最後一道屏障。 然而,大量的研究和兵推都認為在和大陸的任何真正戰爭中,美國會蒙受龐大損失。台灣可能得孤軍奮戰數週或數月,等待美國從大陸第一波砲火攻勢中重振旗鼓後來馳援。如果台灣這時垮了,美國及其盟友勝算就更低了。因此,先從軍事和外交上強化台灣,遠比失去後奪回更為有利。美國軍事協助應該是讓台灣能借力使力,適當地自衛。

Read More

氣候法等案明三讀 平均地權週五闖關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立法院本會期預計十三日結束,朝野黨團九日持續針對總預算案進行協商,預計十日針對氣候變遷因應法等爭議不大的法案,進行二、三讀程序。而攸關居住正義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由於在是否限制私法人購買房地產、炒房定義及預售屋能否轉賣的部分仍有不同看法,朝野仍須進行協商,民進黨團幹事長羅致政表示,一定會在十三日前完成三讀。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九日立法院會將會確定本週院會議程,待議程確定後,下午將繼續針對總預算案及重要法案進行朝野協商。包含防制性暴力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以及將二0五0年淨零排放入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等修法草案,協商已經差不多,沒意外的話,應該十日就會進行三讀。 曾銘宗指出,平均地權條例及菸害防制法等修正草案則還有爭議,其中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在私法人買賣、炒作的定義及預售屋能否轉賣等部分,各界仍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九日會被拉下來協商,但預期本會期還是會完成三讀。在總預算的部分,則是繼續進行朝野協商,且後續還有第二輪的協商。 曾銘宗指出,國民黨希望能延會到十九日,如此朝野可繼續針對總預算案及爭議法案進行協商,同時也可以處理發現金特別條例與預算案。由於朝野對發現金已有共識,他認為立法院能在過年前完成相關法制作業程序,後續就交由行政單位進行行政作業。 羅致政則表示,九日院會確認議程後,就持續進行總預算案的協商,預計十日才會進行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等法案的表決與二讀、三讀程序。另外,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團內部對於是否限制私法人購買房地產有不同聲音,黨團九日會召開黨團大會後再做出決定,但一定會在十三日前完成三讀。 至於菸害防制法的部分,羅致政說,目前立法院長游錫堃對此案還沒召集過協商,如果總預算案處理完後,民進黨團希望能夠再拉出來協商,並且在休會前完成三讀。至於是否要再延會到十九日處理發放現金六千元的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羅致政說,希望所有預算案與法案能夠在十三日前完成,如果真的要再延會或是召開臨時會,就單純處理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就好,到時候再來談。

Read More

國軍新增5個新訓旅 提前編制完成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因應大陸對台軍事威脅,國防部提出「精進後備戰力」改革方案,計畫將原有七個後備甲種旅增至十二個,原預計年底前全數編成,已提前在一月完成新編五個甲種旅(新訓旅)顯示進度超前並已擁有共十二個甲種旅,平時職責負責新訓、戰時協助主戰部隊。 國軍在二0二0年時,僅有七個後備甲種旅,也就是役男的「新訓中心」,分別是六個陸軍步兵旅(一五三、二0六、三0二、一0四、二五七、二0三旅)與一個海軍陸戰隊新訓旅。 為強化後備戰力,國防部同年七月提出「精進後備戰力」改革方案,宣布再新編五個甲種旅,分別是駐地高雄鳳山一一七旅、桃園楊梅一0九旅、嘉義大林一0一旅、台南大內一三七旅、苗栗頭份二四九旅,因此加上原有七個甲種旅,目前合計編成十二個,平均每旅約四千名兵力。 針對這些旅級單位任務,承平時期負責新兵訓練,戰時負責協助主戰部隊;國防部日前表示,新編五個旅是編成基礎幹部人力(只有含班長以上幹部,兵都是動員或接訓而來),從編制員額調整,並沒有擴軍。 新增的步兵旅編制皆為五個步兵營與一個砲兵營所組成。步兵旅任務,平時負責新兵及後備訓練,戰時負有灘岸守備任務,透過後備動員編成,立即形成戰力。

Read More

吐瓦魯、巴拉圭訪團相繼抵台

吐瓦魯國會議長泰歐(前左五)八日率團訪台,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前左四)代表前往接機。(外交部提供,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我國太平洋友邦吐瓦魯國會議長泰歐八日上午率團抵台;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眾議院議長羅培斯下午也率團抵達台灣。總統蔡英文並將在九日上午於總統府接見訪問團。 泰歐在桃機致詞表示,將以台灣為複製樣本,提升吐瓦魯人民生活水準。此行也將晉見蔡英文,並簽署聯合聲明,透過國會交流深化兩國合作。外交部表示,訪團並將會晤外交部長吳釗燮及接受政務次長田中光款宴,以及參訪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食品加工及水產養殖產業等相關經建文化設施。。 外交部另表示,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率國安及國防事務跨黨派議員一行九人,九至十四日來台訪問,將晉見蔡英文。

Read More

耗水費2/1開徵 工商協進會提3建議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經濟部二月一日起對枯水期單月用水量逾九千度的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工商協進會八日提三點建議,包括開徵時機是否適合、農業灌溉應改善漏水率,並建議耗水費徵收宜提高減徵條件,對旅宿業緩徵等。 經濟部預計二月起針對月用水九千度以上大戶於枯水期期間開徵耗水費,擬針對每度水費加收三元,預估電子業、傳統產業、大型旅館等一千七百家廠商受影響。工商界普遍認為,在氣候變遷之下,積極節水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但徵收實施的配套可以更完整。 工商協進會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台灣水價相對便宜,根據國際水協會調查,台灣平均水價居全球第三低,大方向上肯定政府以價制量的政策原則。但今年景氣下行,出口減緩,是否是適當的開徵時機,仍可再思考。建議政府可跟產業界多交流,討論適當開徵時機,以利台灣經濟民生發展。 第二,建議在農業用水、民生用水等範疇,也應規劃對應措施。由於農業用水約占全國用水量七成,但灌溉用水漏水率逾百分之三十,建議政府應協助農業提升灌溉效率,並加速汰換老舊管線,強化智慧監控系統建置進程,改善漏水率過高的情形,才是根本之道。 第三,耗水費徵收宜提高減徵條件,在疫情尚未完全減緩,旅宿業受衝擊仍大,建議對該產業緩徵;並針對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耗水費減徵優惠上限由六成提高至八成,以增加投資節水設施的誘因。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三角習題

2017年11月美國前總統川普訪問北京,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路透,資料照) 蔡文立 曾經擔任過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出身自中共當局外交系統、擔任過外交部長的王毅,已被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擢升為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今年元旦他首度以此身分在《求是》雜誌中發表文章,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此一說法當然是中共當局的單方面表述,兩岸關係、中(中共當局)美關係、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的未來演變,仍然牽涉複雜。 探討王毅所說「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從王毅的仕途歷練觀察,不難理解王毅嫻熟於外交詞令的運用,而且以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這個「副國級」的官方位階高度,起手式的戰場從《求是》雜誌出發,也是選擇了一個具有「戰略制高點」的位置。 過去中共中央有所謂的「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一九八八年六月底《紅旗》雜誌停刊,由七月一日問世的《求是》雜誌接手。《求是》雜誌官網上的簡介寫著「《求是》雜誌是中共中央主辦的機關刊物,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其次,中共當局經常提到「台灣問題」;不過,也有台灣學者認為,台灣其實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兩岸之間的問題」。簡言之,如何表述「這個問題」,其實本身也是個問題。 在王毅此次提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之前,歷來中共當局曾對「台灣問題」做過不同的表述。二000年七月中共當局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曾說「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二00一年三月時任中共當局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訪美時,曾說「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關鍵』」;二00一年十月,朱邦造指「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當中『最敏感』、也是『最核心』的議題」。從層次上來看,逐步從「重要」、「敏感」,提升到「關鍵」,再拉高到「核心」。 在孫雲編著、國台辦所屬的九州出版社於二00五年出版的《台灣研究二十五年精粹〔政治篇〕》中,則有「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原則問題』、『要害問題』」。這段表述,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結」。 習近平掌政之後,也有過不同表述。二0一七年十一月美國前總統川普訪問北京,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身分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去年十一月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會後大陸國務院正部級官媒「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提到「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去年九月王毅以外交部長的身分,也提到「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再對照起過去的說法,顯然一個「核心」已經不足以表達其強度了。 至於「核心」意指為何?試以中共領導階層的重要性觀察。一九四二年毛澤東解釋,「領導核心只能有一個,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只有一個」。中共當局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稱為「核心」;胡錦濤當政時稱為「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並未稱為「核心」;到了習近平掌權,習又被稱為「核心」。以中共最高階層的決策體系來看,就如鄧小平所說,「任何集體領導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靠不住」。由此來看,「核心」有著「最終決定權」。 從中共當局的表述以及「核心」在中共當局語彙中的意涵,所謂「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應是中共當局想凸顯「台灣問題」是「中國利益」,乃至於「中美關係」的走向與良窳的「最終決定性問題」。但是,台灣、美國又怎麼看呢?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