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隨想──詩人不只是觀察者

 文/簡政珍 圖/李昕 人經由「他者」才能深切體認到真正的「自我」。人和「他者」或是外在世界互動時產生同理心,而同理心是好詩必然的基礎。美國詩人麥克理希(Archibald MacLeish)對詩人有一段極動人的描述:「詩人不只是觀察者,而是觀察情境裡的演員。在詩裡講話的語音就是他的語音,是痛苦事件中的承痛者,是愉悅事件中的愉悅者。」 但,麥克理希這句話並不意謂:詩中人就是詩人。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夜漸次亮了起來

■夏予涔 午正濃野 夢還在瓶內熟睡 日光撥動琴弦張開琥珀色裙幅 光的隱喻適合祈禱 我棲止於日夕交界處 你看 昔往的皺褶裡有我們松柏般的悍然 緬梔甜苦橙味的愛 你看 湖水有我滂沱的心跳 濺起音符遙遠我們激烈的合唱 捧讀明天 編織堅硬的香水誓言 雲褪下白描 天光淡去我們 焚盡你的話語餘下細微尾音 歷經沙漠滾滾的等待 我踏足虛構的繁星 在活躍死寂的記憶裡掘起森森的夢土 尋你 你別過頭來 淚下黃昏 披掛輕輕的告別 我黝黑的白晝才要啟動 夜又漸次亮了起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偏鄉最美的風景

■小楊 昨天在這所偏鄉國中演講,依往常會邀請第一位舉手上臺說出願望的同學,本來要送這個男同學一顆溜溜球,沒想到他竟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前,婉拒了,並將溜溜球直接退給我。 演講11年來,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 其實在演講一開始,我就注意到這個男生了,說實話,我知道他是一個有狀況的孩子,但我的舞臺從來不拒絕任何想上臺的同學,所以他想上臺時,雖然有點緊張,仍大方的邀請他上臺,他說長大後想當動畫師,眼神是非常堅定的那種,讓我眼泛淚光。 但……台下不少嘲笑般的笑聲。 我摟著同學的肩膀,想要給他力量,拿起麥克風說: 「你們可能覺得好笑,但如果他是下一個回母校演講的人呢?我很期待這件事發生。」頓時台下一片安靜。 原來男同學有亞斯伯格,看著他退給我的溜溜球,我會好好收藏,等到他成為動畫師,我要把這顆溜溜球當作我們再次見面的禮物。 聽一位好友轉述說,我家也是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基本上很有固著性,不會懂看人臉色,也不會做基本的交際。 拒絕拿溜溜球,應該只是單純覺得自己不需要,也有可能用不到。 但是你你鼓勵的話,會刻在他心裡,也會成為他的目標,成為他努力的動力。   五年前曾拜訪過偏鄉一所國中,昨天有當時聽演講的同學知道我去他母校演講的消息,特別留言給我說,哈囉~老師,今天看到你又回到了學校,發現自己默默的關注你好久了,我就是你五年前臺下的其中一個學生。 時間真快,一下子就五年了,我也從國中生變成了大學生。 這五年中間,有一次你到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表演,我特從苗栗跑台中就只為了再看你一場表演,還記得你那時候正準備要出國比賽。 謝謝你的五年前的演講,將你的人生故事刻在我的記憶裡,謝謝你沒有放棄,謝謝! 你用你的人生故事給迷茫中的人一個希望,我現在正走在夢想的路上,有一天我一定會成為自己眼中最亮的一顆星,也是無法取代的那顆。 我回說,謝謝你一直把當時的演講放在心中,而你的文字也非常鼓勵著我,未來我想為你們準備一個舞臺,讓更多人看見你們成為心中那無法取代的樣子。   疫情後的第一場演講在500多位國中生的掌聲及歡呼中,有了一個難忘的序幕。 謝謝學校邀請,這是一間很有愛的學校。 今天演講完,邀請的學校老師,也是我大學學長,在我手裡塞了一個紅包,說學校的講師費太低,要額外贊助我,老實說很感動、也很不好意思但盛情難卻,紅著臉收下。 學長說:還要謝謝你,願意來學校演講。 有位女學生用她參加比賽的講稿要我在上面簽名留念並說,她在演講比賽中引用過我的故事,我深深覺得非常感動和榮幸。 我笑笑對著那位可愛的同學說,希望下次演講時,可以跟觀眾形容說,我是一個身高190公分、胸前有八塊肌的帥氣大哥哥,這樣就好,真的。 我們都笑了。 這是每次演講後,許多學生都會爭相用各種奇特的素材要我簽名的方式,真是奇招。 結果晚餐時間,忘了帶錢包,在口袋發現這個紅包,救了我一命,解決了沒錢買晚餐的問題,瞬間覺得學長的紅包就像是一場及時雨。 自助餐阿姨說:一定有人在幫你。 你永遠不知道你伸出援手之後,會為別人帶來什麼影響;我的人生少講一場演講也不會發生什麼事,學長沒包紅包也不會怎樣,但在此刻,這一個善的循環,使我更加相信「有愛」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最南

台灣最南端海域 文/攝影 蔡碧航 取道台十七線奔向墾丁。 一路向南。 出發時,高雄的天色灰灰的,但過了東港,天色就越來越晴亮了。等到車馳屏鵝公路,看到海面波光灧瀲,陽光如金鱗閃耀,點點星芒照瞇了眼,就知道墾丁快到了。 沿著最美海岸,時而碧海翻浪,時而藍天白雲直逼到眼前。一路看山看海到了恆春,車子彎進巷道,想要尋找一間奇特的咖啡屋,彎來繞去不見人踪,幾處破敗屋舍荒土廢材。鳥不生蛋,沒有鳥。 遠處立著一棵鳳凰木,長得很不一樣,枝葉秀異疏朗有致,襯著晴藍天色,美得夢幻。幾朵白雲飛過來,恰似掛在樹梢頭,忽左忽右隨風款擺,和羽羽如飛的葉子捉起迷藏來。 樹下斷垣殘壁的破屋,傾頽的斷牆,蛀蝕開裂的門板,破舊的木桌,壘成一堆的石頭,屋頂連片瓦也沒有,但整修成玻璃屋,那樣的視覺震撼,衝突碰撞竟是一種不諧和奇特詭異的美,超乎你我想像的異想天開。 廢墟美學! 真美!忍不住心中讚嘆。 這屋子,夏天鳳凰花開時,豔豔如流火燃燒到天邊,真不知要美成什麼樣子了。 坐了一下午,咖啡好不好喝我真的不知道,腦海裡只留下頹牆的斑駁、老皮椅的古拙、屋頂洩下的天光,以及窗縫溜進來的風的低語。   穿過林投雜木林,踏著紅磚道走到盡頭就是台灣尾,最南端。 站在這個魚尾巴上,可以左擁太平洋右抱台灣海峽,向前伸出雙手就是巴士海峽。 離海這麼近! 海水正藍。 漸層的藍,純淨。由淺入深,潛入幽深的夢境。 碧空如洗,正是看海的好天氣。 海蝕岩洞有如開了一扇窗,讓你透過窗口去看海,看海的顏色,看海的多情繾綣,看海的萬馬奔騰波濤洶湧。 潮起潮落,浪花湧上沙灘,又急速退下,是挑逗,是遊戲,是萬年千年不老的浪漫傳說。 「我是沙灘,你願是那潮水嗎?」 沿著海岸前行,浩瀚大洋深情款款一路相隨,轉眼浪推潮湧捲向天邊。 神祕、幽邈、瞬息多變,若即若離,卻又時刻牽動著你的心。 每次到墾丁,總要開車把墾丁半島繞行一圈,把青山綠水靛藍海洋細細品賞,再連著海風連著雲朵一起打包回家。 回程,走一段沿海的鄉道,經過有著海洋鹹味的地名,山海、萬里桐、蟳廣嘴、紅柴坑……再沿著台十七線,一路向北,歸去!   參觀恒春民謠館時,正好展出阮義忠拍攝的陳達影像。 陳達,這位代表恒春民謠的傳奇人物,對於屏東地方文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民謠館內幾位鄉民正彈著月琴學唱恒春調,準備過幾天民謠季的演出。 年少去恆春走親戚,見過在南門城下吟唱恆春民謠的陳達,彼時民間曲樂並不被重視,在恆春地區會公開吟唱,讓觀眾隨喜打賞的好像也只有陳達一位,隱約想起童稚時期農村廟口演出的「走街仔仙」,那是昔年農村難得的休閒娛樂。 六O年代的農村經濟是很慘澹的,老百姓都窮,家無三兩銀,謀生不易,陳達以走唱維生就更困窘了,家徒四壁人世艱難。 幸好一九六七年,音樂學者史惟亮、許常惠開始做民間歌謠的採集,遇到陳達,發現他雖不識字不認樂譜,但熟練各種曲牌,能夠不拘形式的套用,即景即興創作,可以說故事可以抒情可以講道理勸世,夾敘夾議,詞意豐厚典雅哀懇感人。彈著月琴,聲調蒼涼悲鬱,聞者無不動容。 許常惠推崇陳達是真正的吟遊詩人,將他推上舞台站到觀眾面前,也灌錄了唱片,讓他享有短暫餘生的聲譽和風光。 但是陳達之後,恒春民謠的推廣還是遭遇了困境,能唱的只剩幾位國寶級長者,年輕人不肯學,認為那是「乞食調」不登大雅之堂。一有演出,樂曲唱不了幾句,觀眾已走了大半。 與在民謠館練唱的學員交流了一些看法,他們說這幾年恒春民謠的推廣教育有一些改變,除了傳統吟唱,也加入舞蹈和戲劇,希望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認同,期待後繼有人。 回來後我找出陳達《阿遠阿發的悲慘故事》的音檔,在深夜裡靜心聆聽,這是敘述父子情深、貧病交迫,受困異鄉的悲苦境遇。 哀傷的曲調如泣如訴,在靜夜裡迴盪,聽著聽著,不禁為辛苦年代人們的生活感到不捨,以及說不出的沉鬱憂傷。

Read More

台灣兒少運動不足睡眠少

兒盟調查發現 逾4成認課業壓力大 3年疫情影響心理健康/15%覺得孤單 僅27.9%喜歡當前生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兒福聯盟2023年兒童福祉調查發現,台灣兒少運動不足、睡眠不夠、覺得自己孤單等身心越來越不健康;缺乏家庭的支持以及學校功課壓力大、缺乏同儕支持…等等在個人、家庭和學校等面向生活都不滿意的狀況下,也難怪孩子幸福不起來。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每年兒童節,兒盟都會公布台灣孩子的大調查,調查發現有26.3%的兒少平均1週不到兩天有運動60分鐘以上,運動活動量偏低,兒少的平均睡眠時間也只有7.62小時,低於國際建議標準8-10小時間,實在令人擔憂長期睡得少、動得少的孩子怎麼長高、長壯、長健康? 除此之外,長達3年的疫情缺少人際實體交流似乎也影響到兒少的心理健康,調查發現15%兒少「覺得孤單」、28.4%覺得「世界少了我也沒有關係」,除此之外非常喜歡現在生活的兒少比例為27.9%,也較去年少,孩子似乎離無憂無慮的童年越來越遠。 從共餐的頻率來觀察親子互動,結果顯示每天跟家人共餐的兒少有46.2%,趨近於國際HBSC調查的50%比例。另外,在分享心事方面,61.5%「覺得把煩惱告訴媽媽容易」;「把煩惱告訴爸爸容易」的有49.5%,顯示外出機會減少的疫情時代,似乎促成更多家內的親子交流。 調查結果指出,超過4成台灣學童認為學校課業壓力大(44.5%),比起2022年增加(2.9%),相較於HBSC國際平均36%明顯高出許多;也難怪28.8%學童不喜歡上學。

Read More

口服抗病毒藥 C肝治癒率逾95%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C型肝炎不但會導致肝臟發炎及病變,也可能引發淋巴癌等肝外併發症風險。醫師指出,目前C肝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隨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問世與發展,C型肝炎的治癒率可高達逾95%。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廖虹雯表示,B型與C型肝炎病毒可藉由血液、體液、垂直傳染,帶原者若沒有透過篩檢,獲得即時的追蹤與治療,則可能演變至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其中C型肝炎病毒不僅造成肝臟發炎與病變,也會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增加肝外併發症的風險,例如糖尿病、血脂異常、淋巴癌、再生性不良貧血、冷凝球蛋白血症等。 她指出,自1986年開始,B型肝炎疫苗列入新生兒常規注射,使得B型肝炎帶原率顯著下降,是台灣重大公衛成就。 C型肝炎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隨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問世與發展,C型肝炎的治癒率可高達95%以上,且副作用比傳統治療低。 廖虹雯說,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於2017年納入健保給付,在放寬給付條件後,讓更多C型肝炎患者得以接受治療,並成功根除C型肝炎病毒。

Read More

以為近視加深 糖友視網膜病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5歲的王先生初診斷罹患第2型糖尿病,幾個月前視力慢慢模糊,以為是近視加深,也未聽從醫囑至眼科檢查,直到某天突然眼前看不清五指,至眼科檢查已經是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產生玻璃體出血的情形,經血糖控制、出血仍未自行吸收。所幸接受開刀合併視網膜雷射、玻璃體內藥物注射等治療,終於讓視力慢慢好轉。 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趙育箴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睛視網膜的併發症。無論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都有機會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趙育箴表示,過去多半認為年輕族群的糖尿病都是第一型糖尿病,但因為現代化的精緻飲食(含糖飲料及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熬夜、不吃早餐、久坐少活動等等),讓第二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且年輕的糖尿病族群,因生活及工作的壓力,在血糖控制上有時候不及高齡族群穩定,因此,併發症也來得較快且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較常發生在週邊視網膜,視力不一定會有明顯變化,也不一定會有其他症狀,因此,容易忽略而延遲就診。若有症狀,較常見以視野出現小黑點或視力模糊表現,並不會痛也不會癢。如果拖到患者自覺視力有惡化才就診,通常視網膜病變已經比較嚴重,因此唯有透過眼底篩檢和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 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先觀察不需接受治療,但是必須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定期於眼科門診追蹤。較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方法包含視網膜雷射、眼球玻璃體內藥物注射,手術治療等等。 趙育箴表示,青壯年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醫療的挑戰,若無定期篩檢,至已產生視力影響時,多半已有明顯視網膜病變或黃斑部水腫,若遲未治療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減退、甚至有失明的危險,因此,除了控制血糖外,務必定期每半年至一年接受眼底視網膜檢查。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灣小滑輪溜冰隊 26年來奪24冠

大灣國小滑輪溜冰準備迎戰全國總統盃滑輪溜冰錦標賽。 (校方提供) 永康區大灣國小滑輪溜冰隊繼全國中正盃奪下一金、一銀、一銅,在台南市長盃更以十六金、七銀、五銅奪下國小菁英組團體總冠軍,寫下隊史廿六年奪冠二十四次紀錄。團隊目前進行移地訓練,準備迎戰廿九日起舉行的的全國總統盃滑輪溜冰錦標賽。 灣小滑輪溜冰隊週一至六清晨及下午放學後時間,由教練團吳炯助、鄭宏祥、蘆葦庭、劉鎧銘、楊合萍、楊合貞分級進行專項、體能、技能訓練。 全國中正盃灣小溜冰團隊展現精湛技術,孫筱晴獲得國小中年級女子五千公尺淘汰賽第一名,許宸翎、黃辰晞、陳亮羽、孫筱晴、陳靖茹、林泑郡女子二千公尺接力第二名,陳莧宸、陳昱中、歐帛彥、鄭頎豫、鄭語濠、鄭瑀鎧男子二千公尺接力第三名。 市長盃十六項第一名,分別是國小菁英競速團體總冠軍;黃辰晞、林泑郡、陳亮羽、孫筱晴、陳靖茹女子四~六年級菁英競速二千公尺接力;陳莧宸、鄭頎豫、陳昱中、歐帛彥、鄭語濠國小男子四~六年級菁英競速組二千公尺接力,許鈜瑋、黃宇辰、鄭瑀鎧、鄭建均、蔡尚恩國小男子一~三年級菁英競速二千公尺接力,歐帛彥中年級男子菁英個人總冠軍、二百公尺雙人計時賽、三千公尺計分賽。 鄭瑀鎧低年級男子菁英個人總冠軍、二百公尺雙人計時賽、二千公尺開放賽;許宸翎國小高年級女子菁英五百+D公尺爭先賽;陳亮羽高年級女子菁英二百公尺雙人計時賽;孫筱晴中年級女子菁英個人總冠軍、一千公尺爭先賽、三千公尺計分賽;田祐瑄低年級女子菁英五百+D公尺爭先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超商前賣毒咖啡 女藥頭被逮正著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綽號「葳葳」的女藥頭看中北市內湖區康樂街超商前人潮流動量大特點,遂利用超商前住行毒咖啡包交易,內湖警分局接獲民眾檢舉展開追查,日前將在超商前準備交易毒品的葳葳逮捕,並起出毒咖啡包二百包,警訊後全案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偵辦。 內湖分局日前接獲康樂街一帶居民反映,轄內某超商前不定時都會有疑似吸毒人口聚集出入,且有一名女子會手持袋裝咖啡向他們兜售,警方獲報即調閱監視畫面進行查看,經交叉分析、比對與實地勘查後,認為居民舉報情資可靠,遂由偵查隊與轄區派出所員警共組專案小組展開追查。 警方在擴大調閱監視畫面比對追查後,鎖定居住附近的四十歲綽號「葳葳」女子涉有重嫌,研判該嫌利用超商人潮為掩護,並交付不明物品予不同對象。 專案小組員警再經深入追查,終於掌握葳葳行蹤,日前葳葳再次出現在水潮流動量極大的超商門前,且手上還提著兩個紙袋,神情緊張的四處張望,員警見狀立上前盤查,當場在再個紙袋內起出毒咖啡包二百包,警即將她逮捕並帶回偵訊。警訊後將她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請士林地檢署,並持續擴大溯源偵辦。

Read More

教唆10人虐死員工 女老闆判1年半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甲人力公司陳姓女老闆不滿蔣姓員工亂講話,找兒子、工人等十人狠虐蔣一頓,逼他喝尿、飲檳榔汁最終活活虐死,台中地院以陳女沒下手僅依傷害罪判一年半,其餘十人依傷害致死判七年二月至八年,另台中地檢署因補償蔣的母親犯罪被害補償金五十四萬元,法院再判眾人全額給付中檢,可上訴。 起訴書指出,陳姓女老闆不滿二十歲蔣姓員工在外說她剋扣薪資、待遇不佳,一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指示謝姓兒子、盧姓、梁姓、鍾姓工人等教訓他,眾人持甩棍、鐵條在人力公司痛毆蔣一頓,並由鍾姓工人在旁錄影,其餘馮姓姐弟、林姓、楊姓男子及黃姓女子也到場質問、毆打。 陳姓女老闆並再指示員工將蔣押到她家質問,但怕驚擾鄰居再轉往附近籃球場、產業道路,當時蔣已被打到滿身傷,現場馮姓、黃姓女子還逼他喝檳榔汁、尿液,再命蔣向眾人磕頭道歉,最終不堪持續施暴昏迷失血過多慘死。 一審法官認為,陳姓女老闆雖有指示教訓蔣男而有傷害犯意聯絡,但她沒有下手,也沒全程在場目睹,不知他人動手輕重、蔣男受傷部位,認定她僅構成傷害罪判一年六月徒刑。另審酌其餘九人僅因細故就痛下重手欺凌蔣男,手段凶殘,對社會治安有重大危害,考量其等均坦承、分工及參與程度等,各依傷害致死罪判七年二月至八年不等。 檢方另提民事訴訟,主張蔣男的母親因向中檢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經檢方決定補償五十四萬元,依法再向陳女等十一人,及其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共十三人全額求償。民事開庭時,部分被告認諾,另有人未到庭也沒提任何書狀聲明陳述,法院審酌檢方求償有依據,判十三人應給付台中地檢署五十四萬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