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人文學院與高中職校攜手國際扎根夥伴關係論壇

「2023屏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與高中職校攜手國際扎根夥伴關係論壇」,由校長張金龍(前排右三)主持。(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人文暨社會科學院於十八日在該校人文講堂舉辦「2023屏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與高中職校攜手國際扎根夥伴關係論壇」,邀請中南部十一所重點高中職校長及教務主任參與,並研議共同推展國際教育之執行方針及對策,期盼在雙方原有策略聯盟架構下,植入國際化元素及推展教育國際化以培育全球公民。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表示,屏科大與東南亞各國密切學術交流,此次論壇將由屏科大攜手高中職校,以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培養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能力的專業人才,拓展國際視野。 該論壇特別針對國際扎根主題,邀集南部高中職學校共同研商,規劃未來以屏科大境外生帶領十一所高中職學生認識各國文化、培養國際觀基礎,並接觸世界時事來感受國際脈動等活動模式,相互研討相關議題來落實大學USR,促進教育國際化目標。 張金龍指出,屏科大運用國際交流資源協助高中職推展與國外學校締結姊妹校或簽訂合作備忘錄,並辦理國際教育參訪交流,藉由活動使高中職學生體驗在國際社會中與不同的夥伴及各國文化的認知與合作,也讓學生能在多族群及多文化環境中共同學習、互相成長。該校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以「探索台灣以外的世界」主軸來辦理相關活動,期盼透過跨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能把國際教育向下扎根,推向嶄新的里程碑。

Read More

環球科大觀餐系做麵包送獨老

環球科大觀餐系攜手二崙公所,學生運用所學發送獨老手工麵包。(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環球科大觀光與餐飲旅館系師生攜手二崙鄉公所,十八日於永定村辦理「愛心包」社區關懷活動,學生將課程所學烘焙具體回饋社區,關懷弱勢長輩,落實生命教育服務學習。   環球科大觀餐系攜手二崙公所,學生運用所學發送獨老手工麵包。(記者陳正芬攝) 永定村長程伍聰說,近年來社區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多數因家中小孩需至外地工作,無法隨伺在側;前些日子因老人獨自居家且身體不適,無法接電話,使遠在外地工作的小孩非常擔憂,透過環球科大師生到家中發送「愛心包」,使社區獨老及弱勢族群有被重視及照顧的感覺,更讓長輩們感受猶如孫子回家的溫情。 觀餐系主任丁一倫說,活動使學生將課程成果回饋社區及建立關懷社會的愛心,讓社區長輩看到村內子弟的成長。

Read More

菜農持霰彈槍擊斃2人後自戕 高大成猜「以腳觸扳機」

鍾姓男子疑持霰彈槍擊斃二名農民後,畏罪持槍自戕身亡,法醫高大成研判鍾男應該是以腳去觸動扣扳機自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南投仁愛力行地區十七日晚傳三死槍擊命案,鍾姓男子疑持霰彈槍擊斃二名農民後,畏罪持槍自戕身亡。對此,中山附醫法醫科主任高大成表示,他是第一次聽到有人持霰彈槍自殺,從現場沒有第三者、從霰彈射入位從肚子近射或接觸射擊,以及死者生前還有打電話給老闆說殺了人,研判應該是以腳去觸動扣扳機自戕。 高大成表示,霰彈槍因射擊範圍大,通常被用來涉獵動物,俗稱獵槍,為發射散彈為主的長槍,發射的霰彈,內裝數顆的彈丸會在出膛後散開,因此也稱「散彈槍」。 高大成說,霰彈槍要用於自殺很困難,他當法醫四十年,之前曾看過三人因長槍槍擊身亡,其中一人是以腳指扣動步槍的扳機自殺,另一人是以繩索操控扣動步槍的扳機自戕,第三人是遭他人誤觸霰彈槍射擊身亡,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有人持霰彈槍自殺。

Read More

大專排球聯賽 南台奪隊史首冠

南台男子排球校隊參加全國大專排球聯賽,奪得大專一般男子組冠軍。(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男子排球校隊參加一一一學年度全國大專排球聯賽(UVL),在八十五所學校激烈競爭中,球員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及團隊合作,奪下大專一般男子組冠軍,突破隊史紀錄,繪出熱血新篇章。 南台科大重視全人教育,體育也是重要課程之一,其中男子排球校隊曾於一0八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榮獲亞軍,一0九學年度殿軍,一一0學年度第六名,今年則抱回冠軍,實屬不易。 南台男子排球校隊連續奮戰四日,在母親節當天的比賽勇奪冠軍,球員們笑稱是送給教練蘇素月的「母親節禮物」,教練從沒有缺席球隊的訓練,並常關心每位球員的身心狀況,像母親一樣適時的給予指導、支持及鼓勵。 蘇素月表示,一般球員大多要參加系上實習及相關就業課程,每人僅能利用下班或下課時間配合練習,球員如因實習而無法參加團隊訓練,還是會克服團隊合作問題,儘量找出時間來調整彼此默契,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共創此次冠軍佳績。 南台體育教育中心主任方佩欣表示,此次男子排球校隊能在競爭激烈的賽事中奪冠,特別感謝校長吳誠文對體育運動的支持,讓校隊師生能在良好的環境及充沛的資源下訓練,獲得冠軍是學生球員熱血青春中的篇章,期望學生能將經驗傳承、繼續創造隊史紀錄,持續運動一生的精神。

Read More

科技產業園區電電公會2023智能車科技論壇

科技產業園區電電公會2023智能車科技論壇,邀請產、官、學、研等專業人士與會員代表交流分享。(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2050年全球目標達成淨零碳排,如何因應技術與市場的轉變,成為產業重要課題,台灣科技產業園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18日舉辦「科技產業園區電電公會2023科技論壇」,今年以「智能車」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研等專業人士與會員代表交流分享,舉辦6場專題演講,剖析電動車物聯網及智慧座艙發展機會所在,讓科技產業園區廠商提前佈局未來。 本次論壇演講主軸在剖析電動車物聯網及智慧座艙,讓與會者得以瞭解發展機會所在。串接電動車與綠色能源,提前佈局未來,並將科技產業園區與城市科技發展緊密相扣,讓低碳、智慧成為高雄城市亮點。 台灣科技產業園區電電公會周光春理事長表示,電電公會服務科技產業園區的會員,強調產業交流,因應現今重點議題,包含環保永續、產業市場、先進科技等,讓會員們瞭解發展的重點方向與機會所在。因為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是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探排。以此,我們思考廠商如何因應技術與市場的轉變,今年討論出以「智能車」做為科技論壇的主軸。 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楊伯耕處長表示,環顧歷史科技發展,全球經濟大約每8~12年形成一個景氣循環和主流產業,而目前眾所皆知的產業榮景將以「智能車」為核心,尤其近年全球車廠聚焦發展聯網、自動駕駛、乘車共享以及電動車等,並在AI技術的推波助瀾下,出現爆炸性發展。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黃義佑院長表示,半導體學院的籌設與成立其實非常不容易,兩年前電電公會所屬的7家半導體封測、電子零組件國際標竿企業與中山大學共同合作,一步一腳印排除萬難才能促成高雄唯一一家的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育重要基地,塑造創新的人才培育機制。電電公會今天舉辦智能車科技年度論壇活動,中山大學師生當然要一起來表達支持之意。 論壇首場演講,邀請高雄市林欽榮副市長主講,分享「以智慧交通帶動高雄永續新局」。林欽榮表示,在台灣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的現在,高雄在淨零的績效十分顯著,高雄建構全新的智慧運輸系統,並藉由道路數位基礎設施的建置,打造出友善智能電動車輛發展的交通環境,提升公私有車輛電動化比例。公部門也已推動多項政策加速產業轉型,更將攜手落地於高雄且逐漸成形的電動車產業鏈,以公私協力模式,共創雙軸轉型的雙贏局面,作為臺灣國際輸出的新南向基地,助攻產業全球輸出。 論壇主講者除了林欽榮副市長外、還包括工研院電光所李正中副所長、凱銳光電蔡仁晃總經理、科絡達OTA吳柏儀執行長、廉喬金屬謝華棣副總經理、高雄科技大學艾和昌教授等產官學研界代表,一整天進行6場專題演講,分享包括產業市場,科技發展等新產業趨勢和研究成果,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內容。 論壇除了專題演講外,現場包括日月光、遠傳電信、廉喬金屬、凱銳光電等廠商也設有展覽攤位。公會希望藉由論壇演講及展覽攤位,進行產業的跨域交流,讓業者及會員接收到更多產業的經驗分享。公會也期許未來也將以每一年的科技論壇,能夠帶動相關產業轉型成長,創造更多未來商機。

Read More

嘉市長贈考生高粽包考運袋

嘉市獨家嘉義市長贈送考生高「粽」包與考運+1「袋」為會考考生加油。(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二十日起兩天舉行,今年嘉義市市長特別為即將參加國中教育會考的每位國三生,準備一份獨特的祈福小物─高「粽」包及考運+1袋,除專程前往文昌帝君廟錄製祈福影片外,並親手寫下祈福詩籤,祈願每位考生「考的都會,猜的都中」,「袋」著好運,高「粽」。 黃市長提醒考生們要以平常心應試,堅持到底,也希望考生在衝刺前的這幾天,考生感受到她為大家加油的力量。 市府教育處林立生處長表示,嘉義市各國中校長,也親筆寫下為考生加油打氣的詩籤,為考生們祈福,如大業國中陳明君校長寫下「大大滿意、業以超群、成果非凡、功成名就」祝福語;嘉義國中陳仁輝校長預祝考生「會考的我都會,我寫的全都對」。各校校長均發揮巧思,預祝參加會考學生,下筆如有神助,金榜題名。

Read More

台中科博館也收恐嚇信 揚言「9顆遙控炸彈已安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十七日閉館後也收到恐嚇信,內容提及「九顆遙控炸彈已經安裝」,科博館不敢大意立即報警,警方現場搜索。(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近來炸彈恐嚇頻傳,全台灣從北到南多處景點、公共場所都收到恐嚇信,揚言要引爆炸彈。 十八日上午傳出宜蘭福山植物園、高雄壽山動物園也收到不明恐嚇信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十七日閉館後也收到恐嚇信,內容提及「九顆遙控炸彈已經安裝」,科博館不敢大意立即報警,警方現場搜索一個多小時無發現炸彈,昨日科博館正常營運,初步掌握是發信地點在境外,嫌犯疑似與其他恐嚇案是同一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表示,十七日傍晚五時三十一分從諮詢信箱收到一封恐嚇信,內容提及炸彈,館方第一時間即向轄區派出所報案,也通報教育部校安中心及終身教育司。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十七日傍晚收到恐嚇信件,揚言已安裝九顆炸彈準備引爆,警方出動偵爆小組、警犬全面搜索。(記者陳金龍翻攝) 警方獲報後立即派員到科博館,館方同仁配合警方「分組巡場」,晚間歷經一個多小時清查完畢,確認沒有疑似爆裂物,十八日博物館日正常開館,上午八時三十分至十一時,警方也加派員警到博物館加強巡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每日於下午五時閉館,十七日收到恐嚇信時觀眾均已離場,工作人員也完成清場。警方抵達後與本館工作人員歷經一個多小時,於晚間七時二十分清查完全館各角落,確認沒有任何可疑物品。 警方與館方人員分組巡查,花了近二小時無發現炸彈,十八日正常營運。(記者陳金龍翻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表示,這封恐嚇信件主旨直接寫明「遙控炸彈已經安裝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因內容提及「九顆遙控炸彈已經安裝」,科博館不敢大意立即報警,已提供信件給警方追查IP位置,初步掌握IP在境外。

Read More

健保接續納保不中斷、持續加保有保障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旅外國人長年在海外所面臨的健保問題,健保署表示,因出境逾2年戶籍遷出導致健保退保者,可利用「全民健保權益保障因應措施」申請投保。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表示,延續健保效力為疫情期間的暫行措施,主要為保障保險對象在境外之健保給付權益。因此,需由保險對象本人申請接續納保,延續健保效力期間,則需持續投保且繳納保險費。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長林淑華指出,旅外國人因出境逾2年戶籍遷出導致健保退保者,可利用「全民健保權益保障因應措施」申請投保。 如不同意延長投保,可填寫「疫情期間終止健保資格聲明書」終止健保資格,終止後將同時停止計收保險費及提供醫療服務。

Read More

台灣抗日50年紀事研討會 志士遺族籲各界正視台灣抗日史實

主講人與貴賓合影,左起林光輝會長、蕭開平理事長、李本京理事長、志士遺族丘秀芷、丘昌其,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引言人卓伯源。(主辦單位提供)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18日由中華戰略學會及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聯合於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一場深具歷史意義的「台灣抗日50年(1895~1945)紀事研討會」,為台灣泣血抗日揭開50年歷史的序章,引起各界熱烈廻響。現場邀請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國防部長伍世文、立法委員洪孟楷、台大社科院副院長邱榮舉等及多位來賓與會。 生活在被全球各大智庫評估為2023年最有機會發生戰爭區域的台灣,此刻的我們該何去何從?主辦單位指出,「台灣抗日50年(1895~1945)紀事研討會」,是藉由一個個發生在76年前的鮮活故事、藉著一幀幀黑白照片、一篇篇血淚交織的史料,回顧抗日期間,台灣先祖為了台灣主權所做的義舉及努力。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在致詞時表示,從甲午戰敗、清廷欲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時說起,各地文武並進試圖力挽狂瀾,舉人公車上書呼籲朝廷不可割台,台灣仕紳四處奔走尋求列強伸援手干預此事;在地各方組建義軍、團練民兵,當時丘逢甲、丘先甲、林朝棟、林祖密、蕭光明、蕭道應、吳湯興、姜紹祖、邱國霖、林少貓、徐驤、簡大獅、莫那努道等志士紛紛奮起,熱血抗日。 與會貴賓、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說:「感謝主辦單位還原當年抗日愛國真相,丘逢甲從武裝抗日走到教育抗日,培養人才、激發民族意識。今日透過了解先賢事蹟,傳承後代歷史教訓,將對於愛國情懷更有所體會」。擔任研討會引言人的卓伯源強調,「歷史不能被遺忘,本次活動的核心目標,即在於還原抗日歷史,記取先人的情操,進一步締造兩岸和平的共識。」 與會志士遺族之一、前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丘秀芷指出,當時台灣的志士們賭上身家財產、生命,甚至是家族的未來,在歷史洪流中畫下一道濃烈的色彩,這些史蹟不該被現今政治的非黑即白抹滅;另一位遺族、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丘昌其表示,此次研討會是為了給後代子孫一個緬懷的機會外,並藉由這些史實讓大家了解,戰爭讓我們的祖先付出過極慘痛的代價,也了解身為次等公民的悲哀,呼籲各界務必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已成定局時,各方志士如何在海峽兩岸共同抗日?包括丘逢甲家族、霧峰林家、屏東蕭家,以及會中的引言人、報告人、評論人均分別陳述抗日史蹟:當時,台人遠赴對岸「強祖國以復台灣」,蘆洲李友邦在浙江、福建等地創建台灣義勇隊及少年隊;丘念台於廣東成立東區服務隊,並有更多無名英雄將其生命奉獻抗日戰役中,戰場從台灣、華北、華中、華南甚或海南島、香港,不管在歷史上有無留下濃厚一筆,這些志士們都希望藉由與祖國一起成功抗日後讓台灣光復。台灣武裝抗日亦不曾停歇,苗栗羅福星事件、噍吧哖事件到霧社事件、太魯閣之役,大小戰役在各地此起彼落。 文化抗日部分,台灣廣設詩社,從台中櫟社(核心人物 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等)、苗栗栗社到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蔣渭川等),都希望用文化傳承並擴大保台意志。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李本京在結語時說,從武至文、從海峽兩岸到海外應援,這50年注定成為台灣歷史沉重的篇章,未來將陸續呈現更多台灣抗日史蹟,讓更多民眾了解先民在抗日時期的貢獻及相關事件,對台灣有更全面的理解,讓事實還給所有人公道的評價。 主辦單位強調,在台灣還能擁有和平和自主權的此刻,我們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很重要,如何以史借鑑、珍惜和平,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捍衛台灣的主權及和平?讓我們一起以史為鑑,走出主權完整與和平的新世代。

Read More

南大劉政融 獲奇美藝術獎

劉政融獲奇美藝術獎畫作《筏喻者》。(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設計系碩士班學生劉政融《筏喻者》畫作,將科技與宗教意象結合,散發耐人尋味的神秘及莊嚴感,獲第三十五屆奇美藝術獎具象美術創作獎肯定。 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為獎助優秀藝術人才,致力美術、音樂活動,厚植國家藝術發展資源,設置奇美藝術獎獎助辦法。每年聘請資深學界教授、藝術家、音樂家,共同選出台灣具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第三十五屆奇美藝術獎分為具象美術創作、音樂兩類。南大表示,具象美術創作獎可說是台灣寫實繪畫的最高榮譽,劉政融獲此殊榮,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劉政融曾受重大疾病之苦。生死間掙扎感到絕望時,藝術創作彷彿一道曙光,讓他看見希望。進入南大視覺藝術設計系碩士班就讀後,不眠不休在系館創作。此次獲得奇美藝術獎肯定,劉政融開心表示,將善用獎金努力創作,將作品推向更高層次。 劉政融的指導教授侯忠穎,也是奇美藝術獎第二十二、二十六屆得主。侯忠穎強調,劉政融歷經生命考驗,始終樂觀沒有放棄自我。期許他能秉持創作初心及熱忱,用作品傳遞生命哲思與能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