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 她控糖成功護胎

奇美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洪晧彰表示,孕婦產檢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靠連續血糖監控,成功控糖保護胎兒。(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30歲孕婦產檢發現血糖值、糖化血色素均高於正常值許多,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開立胰島素及裝置連續血糖監測,自我管理飲食與血糖,除降低扎針恐懼感,更成功控糖保護胎兒。醫師表示,中秋飲食掌控對抗糖尿病,連續血糖監測也成新武器。 奇美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洪晧彰表示,過去,傳統的單次指尖扎針採血監測血糖,不僅使用的耗材多,一天還要針對飲食和藥物的使用狀況扎針量測多次,除疼痛也無法提供連續的數據和即時警報,對於糖尿病人常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導致偷懶不想量測造成血糖控制危機。 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不僅不用受到針刺的煎熬,更可持續追蹤血糖變化,找出控糖的盲點,輕鬆觀察到難以量測的血糖值,預防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發生,並降低長期併發症的風險,同時根據需要調整飲食、運動和用藥。 洪晧彰指出,連續血糖監測的儀器通常由一個感測器和一個接收器組成,感測器貼在皮膚上,可以每隔幾分鐘測量皮下組織液中的葡萄糖,並將數據傳送到接收器或智能手機上,讓使用者隨時查看自己的血糖曲線和趨勢。 洪晧彰表示,根據衛福部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中,糖尿病排名第6,死亡人數較前一年增加7.3%。糖尿病初期較無明顯症狀,許多民眾常等到出現多吃、多尿、體重減輕的時候才發現,過度攝取高油、高糖、高鹽分的食物,對於血糖控制造成困難,也因無早期發現,故未及時控制血糖,導致合併症發生。 而連續血糖監測是一種有效和便捷管理血糖方式,可以幫助糖尿病患更好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特別是不同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好好控制血糖。但仍提醒,想要穩定控制血糖,還是需靠長期生活型態,例如飲食、運動等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Read More

圖/簡昌達

〈中華副刊〉入口槐花即鄉愁

文/陳赫 圖/簡昌達 午夜,他鄉,幾番夢回,輾轉難眠。我順手拿起枕邊的一本《洛夫詩集》,翻到了《邊界望鄉》一詩:「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讀罷此詩,我掩面而泣。可以說,每一個遊子的心中都裝著一首懷鄉的詩篇,月圓之夜,傷感之時,那種去國懷鄉的情緒會更加濃重。我不禁開始思索,如果餘光中的鄉愁是一張船票,洛夫的鄉愁是一掌冷霧,那我的鄉愁又是什麼呢? 此刻,屋外有一股清香伴隨輕風撲面而來。那是一種彌漫在空氣裡的清香,是一種能夠把全身心都包繞起來的清香。深深地吮吸一口,又深深地呼出一口,只覺得自己一下子清新了許多。 我聞香尋源,只見一棵高大的槐樹上掛滿了團團簇簇的乳色的槐花,原來是它那沁人心脾的香氣彌漫在夜空裡,隨風溢滿了大街小巷。我恍然大悟,這一襲槐花,不正是我的鄉愁嗎! 與別的花不同,槐樹花是一串串的,長的有一尺,短的有三指長,潔白淡雅,清香馥鬱。一串槐花零星地能開滿一個月,每朵花由五六個潔淨如雪的花瓣組成,細嫩的花芯像高爾夫球杆,每串多的有50朵,少的也有10朵。也許是為了保護自己美麗的花朵不受侵犯,槐樹才渾身是刺。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鉤槐花始終是四五月間的一場盛事。那時候,只要放學歸來,一群小夥伴就會急忙的拿起工具,向老槐樹進發。瞧那兒,一串串白如玉的槐花綴滿枝椏,茂盛極了,看起來好可愛。近看,似一群形影不離、優雅、張著雪翅的蝴蝶,亮晶晶的翅膀上,微微的染著幾抹淡淡的青綠;遠看,如一串串令人饞涎欲滴的水晶葡萄,使人忍不住的,想摘下細細的嚼一嚼它的滋味。 初開的槐花都在樹梢,他們如同一個個小猴子一樣爬樹,大家會不約而同的比賽誰更迅速。最先拿到槐花的人,總是會先擼一把,放進嘴裡,不停地嚼啊、嚼啊,嘴角都流出了帶著甜蜜的花汁。我一直都是那個站在樹下的人,望著樹上的夥伴,咽著口水的喊到:「快!摘一枝扔下來」。 鉤完槐花之後,大家都帶著滿滿一籃子的戰利品回家,老遠的,我就看到母親出迎接我。母親一邊接過我的籃子,一邊拍打著我身上的土。嘴裡帶著寵溺語氣說道:「又去淘氣了。」我則會心一笑,知道一份美味的槐花宴即將到來。 母親最拿手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槐花的做法,就是槐花雞蛋餅。幾把槐花,幾把麵粉,幾個雞蛋,就煎成了槐花雞蛋餅。雞蛋餅雖然很家常,但加了槐花的雞蛋餅,有一種清新的香甜,每一口都是春天的氣息。 仿佛一場大夢一樣,回想起這些,竟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由那個膽小羞怯的孩童,已經長成了獨自在外打拚的中年人,而母親的滿頭秀發,也已然變成了白髮叢生。 現在,我還是那個站在樹下的人。只是時光拉著我的個子,越來越高,使我伸手就能夠到一串槐花。我把它放進嘴裡,那滋味清甜鬆軟,生而不苦,恰似一份鄉愁在心頭縈繞!

Read More

防疫大使王滿嬌率先打莫德納XBB疫苗

莫德納XBB.1.5疫苗正式開打,80歲的資深藝人王滿嬌率先挽袖接種,並展示小黃卡。(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儘管國內新冠疫情目前處於低點,但隨著秋冬到來,疾管署長莊人祥26日預估,中秋連假後將再有一波疫情,因此,莫德納XBB.1.5疫苗也自即日起開打,首階段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統計上半天就已經吸引7千人前往接種,比先前次世代疫苗開打時踴躍。 疾管署辦理「『疫』起提升保護力」XBB.1.5開打記者會,請來防疫大使王滿嬌、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歐巴尼基金會董事長張峰義、疾管署顧問林頂共同出席,滿嬌姨也笑咪咪地挽袖接種疫苗。 莫德納XBB.1.5疫苗正式開打,80歲的資深藝人王滿嬌率先挽袖接種,並展示小黃卡。(記者戴淑芳攝) 王滿嬌表示,她只是演員,但各個劇組成員都不同,疫情期間要進劇組也是篩檢再篩檢,但她相信有疫苗的保護更好,所以都有乖乖去打疫苗,直到現在也只有一次篩檢疑似確診之外,身體都保持健康狀態,現在還可以去學游泳。 莊人祥表示,依據統計資料,5月起COVID-19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而近期國際上歐洲、美國等地疫情都有升溫傾向,且國內外主要流行病毒株多為XBB衍生,建議民眾踴躍施打,儘快獲得保護力。 疾管署正式啟動XBB.1.5疫苗開打,首週自今年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記者戴淑芳攝) 此外,莊人祥提醒,秋冬是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符合資格對象除了COVID-19變異株疫苗之外,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可以「左流右肺」方式同時接種。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XBB.1.5疫苗各對象開放接種期程為:1.首週自今年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2.自10月2日起再開放醫護人員接種;3.暫定自10月9日起開放全民接種,將視情形調整。

Read More

血栓溶解劑下月起健保放寬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現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使用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限發作後3小時內使用。為把握搶救先機,健保署26日宣布,針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血栓溶解劑執行時間,將延長至「4.5小時內」使用,新制10月起放寬,估1年約1600人受惠。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根據健保統計,109年至111年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人數每年約4萬人,中風後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負擔及照護壓力,倘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病人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及增進回歸社會機會。 為把握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腦部再灌流黃金時間,改善病人預後,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健保署則分別於112年8月、9月召開之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 健保署指出,會後決議將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並自112年10月1日起生效,可望有效降低死亡率以及失能程度,促進患者身體復原。 健保署說,放寬給付條件後,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根據健保署統計,現行「3小時內」處置執行舊制每年4000多人接受治療;放寬給付條件後,預估後每年預估可再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新台幣6900萬元左右。

Read More

全台破萬例 登革熱增3死 均是台南女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確診病例突破萬人大關,疾管署26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都是住在台南的女性,呼籲民眾落實環境孳清,連假期間戶外活動務必做好防蚊。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上週新增20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以台南市(1,855例)、高雄市(82例)、雲林縣(27例)、屏東縣(20例)等居多。同時,新增10例重症,並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請民眾持續落實孳清工作,並配合政府化學防治工作,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都住在台南,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女性,其中2人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10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表示,登革熱是病媒蚊的成蚊傳播,因此,首要手段就是化學防治的噴藥滅蚊,可儘速減少環境中帶病毒病媒蚊數量,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現行衛生單位室內使用之防治藥劑以合成除蟲菊精為主,人體可正常將其代謝。 徐爾烈提醒民眾,噴藥前收拾重要物品及食品,噴藥時門窗緊閉、人及家中寵物不可待在室內、飼養水生動物應加蓋或移出戶外,噴完藥1小時(至少30分鐘)後再戴口罩進入打開門窗、風扇等使空氣對流,待通風完全後再進入屋內活動,並使用抹布或地板清潔劑擦拭較常接觸或使用的物品等,就可保護自身安全;若因特別體質出現不適症狀如疲勞、頭痛、頭昏、視線模糊、異常冒汗及流口水、胃痙攣或拉肚子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Read More

置放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男重獲心生

張睿智表示,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是將磁浮式馬達安裝於心臟上,取代心臟的功能。(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52歲的趙先生今年3月在家中心臟不適,甚至咳出血絲,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沒想到一到院就因心臟衰竭引起心因性休克,經團隊救回性命後,在加護病房等待心臟移植。幸經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評估建議,以裝置「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治療,並搭配復健及儀器等相關衛教,病患恢復狀況穩定,不僅順利出院,重回日常生活的他還能自行開車回診。 趙先生曾在7年前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但心臟功能還是越來越不佳。經急救搶回生命的趙先生,在加護病房歷經腦出血、葉克膜搶救。張睿智表示,趙先生心臟功能不好,連帶影響肝臟、腎臟、腸胃等,其中肺臟產生的肺水腫,引起呼吸困難、心臟無法跳動,只能先為他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跡象,待穩定時,再換成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並等待心臟移植。但是等待心臟移植不容易,不僅數量稀少,不少心衰竭病友在等待心臟的過程中而離開人世。幸現代醫療科技,透過心室輔助器能幫助心臟衰竭的病友延長生命。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送上蛋糕,祝福趙先生重獲「心」生。(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心室輔助器分為短效型及長效型,短效型心室輔助器是透過管路將身體的血流導引到體外的機器上,再由機器的幫浦將血液送回身體以取代心臟功能,病人可以下床活動,但活動範圍有限,得住院經由專業醫療團隊照護,張睿智說,而且最多只能使用1到3個月,期間也可能有感染、出血的併發症。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是將磁浮式馬達安裝於心臟上,以人工血管將血液引流到主動脈上進而傳遞到全身,並透過一條電極訊號線路連接到體外的儀器電池上,維持馬達運轉取代心臟的功能。張睿智表示,搭配藥物控制及管線照護衛教,病人出院後,只要隨身攜帶儀器與電池,不僅移動範圍不受限,還能幫助他們找回正常生活。 身為花蓮第1例使用長效型心室輔助器的趙先生,指著身上背的「生命小包」,維持心臟跳動的控制器與電池就收納在包包裡;感謝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他一定會好好的活著,來回饋醫療團隊。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三月杜鵑微雲

■柯亭竹 是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不開在山坡上也不開在 小溪旁,杜鵑花開在我家的小園子裡。 奼紫嫣紅的杜鵑花,在霏霏的春雨裡綻放,枝頭上嫩綠的葉子,在東風裡輕顫,廊下一雙麻雀輕靈的,喜悅的跳動著。 自從大一那年,在學校過第一個淡淡的三月天,從南部來的我,首度看到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後,就始終不渝的愛上這風情萬種,柔媚多姿的花花朵朵,尤其是更心儀那雪白的花兒,忍不住要多看它幾眼。 花開時節,天天上學時,總要繞到杜鵑花叢裡,徜徉半晌,才追著鐘聲,急忙找著教室去,迷糊的我也因此常記錯了選修的課表,跑錯了教室,上錯了課,讓死黨們笑稱「杜鵑花癡」。 多少個年頭已過,愛杜鵑花的情懷依舊,只是當年笑自己是「杜鵑花癡」的同窗好友,都已星散世界各地,當年是黛綠年華的我們,如今都已成為阿嬤了,各自頭上的一片天,也都各自精彩。 可惜阿寬已在去年因淋巴癌過世了,當年的六金釵,只剩與桃園的麗華與嘉義的阿香有往來,麗華來嘉義探望女兒時,我們三人會約在嘉義聚首,所以我們的line,設一個三人群組,叫嘉義幫,談談以前的學校生活趣事,多少個淡淡的三月天,已從生命裡流逝,更不知到底還多少個淡淡三月天與杜鵑花來為我們開放。 婚後,愛杜鵑花情懷依舊,於是當春天來時,常到花圃去尋找杜鵑花苗回來種在自己家的小庭園裡,有人說家裡種杜鵑花不吉利,我才不信邪,照種不誤。 又是淡淡的三月天,坐在窗邊看著「簾外無邊細雨如絲」,灑落在萬紫千紅的杜鵑花瓣上,像是嫠婦幽怨的清淚,絲絲的,淡淡的,已是遠離多愁善感的年齡好遠好遠的人了,卻被沾染了淡淡的輕愁,更隨著雨絲的飄落而襲上心頭,這時怎還會有那對季節的遞嬗,花開花落而使心湖蕩漾的情懷呢?已不再是尋夢的年齡,以前天天為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忙碌,天天雞飛狗跳,趕著上班,退休後更有忙不迭的生活安排,家庭與兒孫早已盈滿了方寸之間,此刻就讓自己再任性一次,也再年輕一次,騰出心間空隙來容納風花雪月吧! 記得早年上班時,學生早上需升旗,下午需降旗的年代,有天早上升旗時,不經意的看到操場上,長著一叢叢,一片片,細細小小的葉子,有點兒像酢醬草卻比它還纖細微小,貼著地面,開著不知名的小紫花,在自己的腳跟前後,吸吮著朝露,迎著晨風,對著朝陽舒展筋骨似的睥睨著你;情不自禁的彎下腰,採擷一朵小紫花,放在手心端詳好一會兒,然後輕輕的吹口氣,讓它歸於塵土。 常趁著自己處裡的體衛組長,在司令台上,叮嚀班級有關環境整潔之際,我這訓導主任就在隊伍的北面踱步,看看我的小紫花。 瞧!地面上全是這細小的紫花,不刻意去看的話,還真看不到呢!小花正肆無忌憚的展露它的風華,從此每天升旗後,總在學生們進教室時,留在原地多逗留片刻,又當當我的「花癡」,此後更愛上了這些小紫花,每天升降旗時,總要低頭與小紫花打招呼,只因小時候曾住過在鄉間,常常可見到田野或路邊開著各色各樣的小野花,從此對小野花鍾情不已;退休後,曾在瑞士住在妹妹同學美山坡上面對蘇黎世湖的家,早上她帶我們去走家附近的田野運動,看到路旁的野花,照樣要低下頭瞧瞧那些花花草草,愛小花兒的情懷依舊不減當年。 當年上班的日子,不上第八節課時,常與三、兩個同事們走走操場,說是運動卻是在聊八卦,偶爾去圍牆邊,採摘野生龍葵菜回家炒來吃,起初五穀不分的我,常會採到野草,還好同事阿菊教我仔細看幾次就認得它了。 走回辦公室途中,又踩在操場上,低頭一看,那一朵朵的小小紫花已枯萎,感嘆它的生命何其短暫,但它總也使自己的生命璀璨了一天,不也就夠了嗎?明朝新的花朵依舊會在陽光下展歡顏;人生又何嘗不也如此?花開花落自有時,何須為它沾染輕愁?更不必像紅樓夢中「黛玉葬花詞」云:「……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 。」 有一天,夕陽西下了,一天的工作又告一段落,降旗完了學生散了,獨自踩在夕陽裡,踩著綠草,踩著小小的落花,突然一個年輕時,曾經在心頭駐足過的影子,浮現眼前;他曾像微雲,投影在自己的波心,也曾陪著自己走過一程失意的日子,不知為何,這片已遠颺的微雲又牽動著心旌,只因前晚的越洋電話中,再度聽到那熟悉的一聲「近來好嗎?」而頓時心頭悸動,從此再聯繫上,成了天涯老友,這已是退休前的小插曲。 想起當年,因不想改作文,於是去插班高師院(高師大)英語系夜間部,白天上班,晚上去進修,苦讀四年,也取得英語科教師證。 那時有電腦課,學的是Basic,初學聽不懂,作業是一些程式設計也不會做,工教系的他與我同搭一班車上下學,他是電腦高手,於是成了我的電腦課顧問也是作業的槍手,有一回期末考,電腦科目不及格,老師給一道作業回家做當補考,我會作才怪,還是我的御用槍手幫我用電腦打好,列印好,讓我去繳交,原以為交上了就沒事,沒想到老師好賊,知道我們都是槍手做的,所以好多同學都被留在電腦教室,一一被審問,他下課後也來電腦教室關照我,幾個同學躲在偌大的教室後面,蹲在電腦桌下問他,他成了我們的救星,問好了拿給老師看,又被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寫,答不出來只好又回座位,再問他,來來回回被折騰到很晚,才過關,搭火車回到家已夜裡十二點多。 那已是幾十年前的事兒了,如今回想那段歲月,真是有苦有樂也好笑。 早已從青絲到白首,還是會想起那段二度為大學生的黃金歲月。 夜靜了,打開電腦看他的e-mail, 住芝加哥的他,孤伶伶一個人,眼睛不好,腎臟割掉一個,心臟瓣膜又有毛病,醫生說不宜開刀,早年與妻子分居,兒女分住不同州,美國那麼大,女兒遠嫁LA要回來看他,還得搭飛機,兒子未婚,在別地方教書,我問為何不與兒子同住,說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小孩,已美式生活化,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不會要與老父同住,想回臺灣,卻已無親人,前幾天信裡說身體不好沒人照顧,已住進照護中心,說護理師為他準備的食物很難吃,但餓不死,專人帶活動也不想學,沒認識的人也不想去認識,每天坐在輪椅上,望著在十幾公里外的住家林子發呆,偶爾會與兒子視訊,生活一片蒼白,看著他的敘述,覺得好消沉,心裡為他不捨,也無限感慨。 早年還沒手機與e-mail,偶爾會用電話聯繫,後來我們只用e-mail往來,他不用手機的社群網站。 沒想到那年他如微雲,偶遇駐足在自己的心頭,如今成了人生下坡路上可聊心事的天涯老伴,好多天沒他的e-mail,也沒回我信,擔心老友是否又出狀況,住到醫院去了,或許這是人老了的悲哀。後悔那年他回台順便要回大陸祭祖,與我約在星巴克見面,留給我手機電話號碼,沒能記下,現在聯絡不上,好可惜,無法得知他的狀況,叫我悵然若失。 幾番春雨,送走了淡淡的三月天,迎來人間四月天,學校的小花應猶在,只是我的杜鵑花已凋零,心中那淡淡的悵情也一道去了,只有那如微雲般的天涯老伴,偶爾會叫人牽掛,或許那也是另一種塵緣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藝文快訊〉筆會舉辦季刊 《譯之華》論壇

中華民國筆會舉辦「筆會季刊《譯之華》論壇」,今年第三場於10月29日午後兩點,邀請詩人廖偉棠及尹玲對談秋季號主題「戰火與淚水」,由筆會會長廖咸浩主持。地點在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10/29免費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29864d2013972442 或搜尋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筆會」,詳細資料請見中華民國筆會網站 http://www.taipen.org 。

Read More

3藥物有效預防眩暈 陳建志研究登國際期刊

醫師陳建志(右)、曾秉濤針對治療慢性眩暈,發現3種藥可有效預防發作,並發表刊登於世界知名期刊─《中樞神經藥物》。(圖/醫師陳建志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2位醫師陳建志、曾秉濤整合耳鼻喉科、神經科及精神科專業,同時治療慢性眩暈,發現3種藥物可有效用於預防發作,包括乙型受器阻斷劑(心律定)、抗憂鬱劑(文拉法辛)及丙戊酸會有比較明顯的療效,可達理想的預防效果,今年9月把這項結果及論述發表刊登於世界知名期刊《中樞神經藥物CNS Drugs》。 一名30歲婦女生活規律且無不良嗜好,卻總是莫名地突發性頭痛,起初不以為意,直到1年前某日,出現極劇烈的頭痛,像被雷打中,還惡心嘔吐,眼前景物也在旋轉,就醫確診「前庭型偏頭痛」,給予預防性用藥療法後,病症發作頻率變少、症狀減輕,1個月後就未再發作。 醫師陳建志指出,「前庭性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偏頭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傳遞,通過前庭神經核,產生眩暈,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就會失去平衡,感覺搖晃像在搭船,甚至難以站立,有人還會出現耳鳴及耳悶;最後,電位波動進入大腦,產生頭痛。每次發作後,不少人會持續頭昏腦脹好幾天,甚至好幾週。 他說,頭不會無緣無故地脹痛,暈也不會無緣無故地來擾,事出必有因,患者往往都會有慢性鼻竇炎、顳骨炎、腦血管狹窄、頸椎椎間盤狹窄、上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甚至有人其實是罹患肺腺癌或甲狀腺癌。患者由於天天病症發作,大腦功能已經改變,在前述病因被治療時,得同時進行預防性藥物療法,企圖打破大腦內錯誤的神經迴路。 最後,陳建志提醒,出現身體不舒服或眩暈混雜頭痛時,切勿自行亂服成藥,應盡快就醫找出真正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治本之道!

Read More

國外研究:莫納皮拉韋恐引發病毒突變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外媒報導,一篇登上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的最新研究指出,台灣也有使用的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恐導致新冠病毒突變,加速病毒演化為新變種病毒,令人擔憂。 英國《衛報》、美國CNBC報導,美國藥廠默沙東研發、受到全球廣泛使用的抗病毒口服藥莫納皮拉韋,原本的作用機制是讓新冠患者體內的病毒突變,進而讓病毒弱化、甚至自毀,最終降低患者體內的病毒量。 不過,25日刊登於《自然》的最新研究發現,即便患者服用莫納皮拉韋,病毒有時仍能在療程後存活下來,甚至出現高度變異的病毒,這些突變過的病毒也被發現偶爾在患者間傳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