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和
二0二四新年伊始,國際大勢持續走向多重變局;今年也是全球的大選年,台灣一月十三日率先登場,美國十一月五日壓軸。在集團化的新冷戰架構下,民粹風潮、地緣政治競爭、逆全球化與產業鏈的重組、戰爭與恐怖主義的威脅等,正持續形塑國際關係的新格局。
首先,今年全球有逾七十個國家要舉行大選,投票人口超過二十億,包括台灣、俄羅斯、印度、歐盟議會、英國、美國等。台灣為超級大選年開局,動見觀瞻,而美國仍是當今世界的領導霸權,大選結果舉一髮而動全身。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是目前共和黨初選最熱門人選,但美國各州已啟動多項訴訟阻撓他參選。(路透,資料照)
川普是否二進宮? 牽動全球
目前看來,美國民主黨的拜登與共和黨的川普會再次對決,這兩位老人的纏鬥,從即將登場的初選資格開戰。川普是目前共和黨初選最熱門人選,但美國各州已啟動多項訴訟阻撓他參選。
美國緬因州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宣布,川普在該州不具備二0二四年總統選舉共和黨初選候選人資格;科羅拉多州也就二0二一年國會大廈騷亂事件,對川普做出了類似決定。但川普有備而來,並為二次進宮提出「議程四七」(Agenda47)。「議程四七」指的是如果川普勝選,就會成為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預期未來仍會以「美國優先」為主軸,強調保護主義,並以更細膩的手法推翻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建制派。
若川普當選,包括移民政策會更加嚴格、貿易與亞洲脫鉤,甚至可能取消「印太經濟架構(IPEF)」,要求亞太等盟邦自行負擔更多防禦義務與軍費等;能源政策方面,川普也強烈反對拜登政府重視氣候變遷的「綠色新政」。
其次,國際社會籠罩戰爭及恐怖主義。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中;去年九月七日爆發的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
N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直言南北韓不可能統一,並決議二0二四年將增強軍力、加碼發射三枚間諜衛星。(路透)
火,不但繼續在加薩走廊延燒,還擴及周邊的黎巴嫩、敘利亞、伊朗、葉門。
以哈衝突擴散 激化恐怖主義
以色列的報復行動,衍生加薩地區人道危機,讓以色列陷入多重戰場;同時,以哈衝突也出現擴散效應,葉門胡塞組織以制約以色列攻擊加薩為由,對紅海商船發動攻擊,正在影響世界航運。
以哈戰爭也激化了全球恐怖主義。一月三日,伊朗紀念「聖城旅」前指揮官蘇萊曼尼逝世四週年,卻發生兩起恐攻爆炸,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另,哈馬斯組織第二號人物薩利赫‧阿魯里,一月二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遭到以色列無人機襲擊身亡。
俄烏戰事與中東戰火,背後是美國與俄羅斯、伊朗的對抗,兩個區域的衝突還不知要持續多久,前景並不樂觀,並籠罩了恐攻報復的陰影。因為,恐怖主義是理念問題,並不是擊殺幾個領導人、摧毀多少建築物就能根除。
此外,以色列對哈瑪斯的報復,初期以自衛之名發動反擊攻勢,還能得到諒解,但戰況發展對平民與非軍事目標進行大規模攻擊,演變嚴重人道危機,明顯不符合交戰正義,對以色列軍事報復行動的正當性帶來很大的麻煩。
第三,國際新冷戰架構與集團化會持續。美中(中國大陸)對抗是結構性的,從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社會「選邊站」,就看出理念與制度的差異。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朝鮮等意識型態相近的國家,關係更為密切。
新冷戰持續集團化 壁壘分明
中、俄、印度、巴西、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今年還有埃及、衣索比亞、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加入;與美、日、英、澳、歐盟、韓國的聯盟,兩大集團的地緣政治競爭,可謂壁壘分明。
第四,地緣政治競爭,加速逆全球化與產業鏈重組。過去產業考慮生產要素,強調勞力、土地、物料等成本,但是,在疫情蔓延、俄烏戰爭與中東戰火爆發後,產業除了強調生產要素、比較利益之外,更重視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風險。
半導體打頭陣,已經展開分散市場的「去風險化」行動,這是國際產業鏈重組的第一波,從「離岸外包」概念,走向盟邦之間的「友岸外包」,促使國際市場破碎化、短鏈化、小圈圈化,產業鏈正走向實質的脫鉤。
戰爭與衝突是不規則的常態,且正對國家主權與經濟發展帶來結構性的不安。新的一年,繼半導體之後,汽車、太陽能等其他產業也會緊隨其後,在國家安全、經濟安全認知下,持續推進去風險化的產業鏈重組。
第五,地緣政治激化的另一個火藥庫是東北亞。一月五日,平壤向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兩個島嶼附近發射逾兩百枚海岸砲。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日前還直言南北韓不可能統一,並決議二0二四年將增強軍力、加碼發射三枚間諜衛星。
如果國民黨「侯康配」當選,形同傳達台灣民意認同「九二共識」並願與大陸交流、親近。(中央社)
台灣大選結果 大陸兩手應對
朝鮮半島危機與核威脅,今年仍持續緊張。中、俄、朝與美、日、韓,兩股勢力相互抗衡,美國的圍堵政策已經從東北亞向南延伸到菲律賓。
第六,美中關係連動兩岸關係。美國視中國(大陸)是國安威脅,「抗中」是基本主軸,從川普到拜登一路走來都沒有改變,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仍會持續,而今年美、台選舉皆對國際影響至鉅。
年底美國大選,若川普當選,會更強硬的對抗中國大陸。至於對台政策,不同於拜登四度脫口表態「中國(大陸)犯台美,將出兵」,川普不會把話說死,但會依台灣的需要加碼對台軍售,甚至更高階的武器裝備。
即將登場的台灣大選,如果民進黨「賴蕭配」獲勝,即在傳遞延續「抗中」路線。若得票過半數,則出現強勢領導人、民進黨有機會長期執政,中共勢必要思考如何與之打交道;若當選票數、國會席次均未過半,恐不排除中共會有軍演等擾台行動。
如果是國民黨的「侯康配」當選,形同傳達台灣民意認同「九二共識」並願與中國大陸交流、親近,而中共也會加強「促統」的力道;國際社會基於尊重台灣最新民意的展現,對兩岸未來走向或許會採取觀望態度。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