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療治乾癬 養好膚

醫師吳立工說,乾癬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中西合療效果好。(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73歲的陳先生罹患乾癬多年,每年一到秋冬就容易復發,皮膚上不僅有銀白色碎屑並伴隨紅腫癢,嚴重時還會疼痛、流血等,原本固定在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治療,接受建議同步加入中醫共同治療,經中醫創新研究發展中心組長吳立工,以中藥及針灸的治療方式,兩週內大幅改善他皮膚乾癢、流血症狀,皮膚恢復到穩定的狀態。 乾癬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稱為「銀屑病」,常見四肢伸側和頭皮,並伴有搔癢感,而某些部位,角質層增厚硬化,因而也被稱為「牛皮癬」。 乾癬常見的有「尋常型乾癬」,常出現在肘部、下背部、雙膝、手背、耳後頭皮等區域。而「滴狀型乾癬」則常見於軀幹、大腿、上臂等部位,通常在鏈球菌咽喉感染後發生。「膿皰型乾癬」可能伴有化膿和發熱症狀,大約1/10的患者會合併關節炎。這種疾病不分年齡,青壯年群體中更為常見,尤其是20歲、50歲年齡層。 醫師吳立工表示,乾癬的主要成因是體內的燥熱,並受多種外部刺激的影響,從而使病情產生變化。因此,在中藥治療中,通常首選生地黃來滋養陰液與清除內熱。 吳立工指出,以生地黃為基礎,針對乾癬血燥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並依據病人的症狀,醫師會評估熱、濕、毒、瘀、虛等症狀的程度,並選擇相應的中藥方案,如五味消毒飲、甘露消毒丹、血府逐瘀湯、地骨皮、知母等,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醫也會搭配針灸、外用藥膏如青黛膏來治療,若是病人症狀較嚴重,也會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放血來醫治。吳立工說,透過針灸刺激穴位,產生調節自律神經和免疫系統的功效,使2大系統平衡穩定,自然可改善乾癬。另,使用三棱針或七星針,於特定穴位進行輕微放血,能加速硬化的表皮層結痂脫落,有助於外用藥物滲透至皮膚下層,提高治療效果。

Read More

臘腸抽驗 部分含鹽量超過1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春節送臘味禮盒要注意了,消基會5日公布抽查市售臘腸結果,發現有部分臘腸實際含鹽量竟然是標示的1倍以上,雖然20件樣品都沒有檢出亞硝酸鹽,但仍建議民眾不要多吃這類產品,以免吃下過多的鈉與飽和脂肪。 消基會指出,臘腸中的飽和脂肪、鈉含量若過高,對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3高患者易造成身體負擔,消基於於去年12月間在市面購得20件樣品。其中包裝食品有15件、散裝5件以檢測其中鈉與飽和脂肪含量。 消基會指出,檢視樣品中5件散裝不須標示營養成分,其餘15件為包裝樣品,標示的鈉含量為每百公克介於365到1598毫克之間,但經實測後,20件樣品每百公克鈉含量卻介於848到1415毫克。 其中一款港式玫瑰臘腸鈉含量超過標示值120%,以臘腸每條約60公克,含鹽量最高的計算,食用1條臘腸約攝入849毫克的鈉,已達每日建議量的1/3。 飽和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是男性23公克、女性18公克,檢視本次抽驗樣品,標示的飽和脂肪含量為每百公克介於8到17.5公克之間,以最高含量的臘腸計算,食用1條臘腸約攝入9公克的飽和脂肪,占男性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近1/3,女性則占每日攝取量的1/2。 消基會表示,依國健署資料,40歲以上民眾每3.5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且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疾病、腦中風及腎臟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飲食中鈉鹽攝取量與血壓值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控制鈉攝取量是預防高血壓重要工作,建議消費者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低於每日6公克。

Read More

取舌填口腔破洞 印尼少年展笑顏

13歲印尼唇腭裂男孩來台求醫,取舌填補口腔破洞,終於重拾笑顏,展開不同的人生。(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3歲印尼籍唇腭裂男孩馬利歐來台求醫,由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進行手術,取舌填補口腔破洞,終於讓馬利歐重拾笑顏,展開不同的人生。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指出,馬利歐進行兩階段的口鼻瘻管手術。由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羅綸洲、黃麒瑋、麻醉科醫師劉雪金共同完成此次手術,手術費用80%醫療費用由林口長庚醫院贊助,20%醫療費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補助,出院後由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基金會提供免費住宿關懷服務,其他機票、交通和每日生活費則由愛心企業大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30萬元支持。 馬利歐養母13年前收養剛出生就被父母拋棄成為孤兒的唇腭裂嬰兒馬利歐,歷經8年才完成領養手續而直奔台灣求醫,養母凱蒂表示,他與先生都沒有小孩,馬利歐應該是上帝送的禮物,讓他們用愛來彌補馬利歐的先天缺憾。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指出,羅慧夫義診團至印尼義診時求醫,陸續在印尼完成3次唇腭裂相關手術,但是前2次的腭裂修補手術皆失敗,讓馬利歐口腔內留下破洞,造成飲食困難,甚至有食物逆流或從鼻孔流出的狀況產生。 7年前,在印尼當地成立蘇門答臘兒童之家的養母Katie曾帶著另一位唇腭裂重症患者來台灣求醫,親眼見證林口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精湛技術,因此在歷經9年的領養程序完成後,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下終於在今年1月帶著13歲的馬利歐到台灣進行兩階段的口鼻瘻管手術,終於讓馬利歐重拾笑顏,展開不同的人生。

Read More

董氏籲拜年勿送菸品禮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年節送禮,根據2024年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網友票選新年新希望前3名依序為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發大財,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與董氏基金會提醒「勿送任何菸品給親友」拒絕任何形式的菸品。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與董氏基金會提醒,不要相信菸商「新型菸品減害」的行銷話術,誤以為新型菸品當作禮物贈送,可以幫助親友戒菸,結果不僅戒不掉菸,反而更傷身體,甚至還可能被罰款,新的一年給自己及家人一個健康無菸害的未來,拒絕任何形式的菸品。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郭斐然表示,台灣禁止電子煙已非常明確,對加熱菸的部分,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第10次締約方會議(COP10)在5日起連續5天在巴拿馬召開,根據最新的第10號文件指出,現有證據顯示,加熱菸是有害的。若是從傳統紙菸轉換至加熱菸,既沒有證據顯示減少危害,也沒有證據顯示加熱菸能協助遠離吸菸。 姚思遠強調,政府對菸草公司的加熱菸行銷策略理解不足,與修法過程的不完備,故建議在通過加熱菸審查上市前,應依據世衛組織COP10文件內容,至少落實下列5項工作: (1)「減害」是菸草公司最常利用的行銷手段之一,「健康風險評估」一詞,極可能淪為減害的宣傳工具,這是錯誤政策下的產物,亡羊補牢的方法就是政府對外說明時,用詞應改用中性的「加熱菸上市審查」。 (2)確實取締網路違規案件,若事實查證屬實,應確實開罰,亦應對於違法使用者追溯其供應源頭。 (3)不可通過加熱菸以「IQOS」名稱上市(目前至少348筆學術論文認定IQOS意指「可以戒除紙菸」,已違反菸害防制法規定)。 (4)請政府將「吸引20歲以下年輕人使用」的影響報告列入加熱菸審查必要條件。 (5)「限制使用未成年人喜歡的香味和禁止添加藥理活性物質」,政府目前預告只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4種味道的添加物,請政府儘速依法公告禁止所有加味菸品。

Read More

春節病菌傳播風險增 醫籲打疫苗

春節期間保護呼吸道與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醫師王瑞興提出保護策略。(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提醒,人群快速移動與近距離交流,提升病菌傳播機會,留意個人跟環境衛生,考量健康狀況適當接種疫苗,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避免增加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風險。 醫師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台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 王瑞興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暴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 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 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打齊相關疫苗。

Read More

〈中華副刊〉破鏡重圓,成人之美

■段遙亭 楊素(544年—606年),出身關中士族,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潼關)人。隋朝重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戰,與楊堅深相結納。作為隋朝開國功臣,率水軍南下滅陳。拜荊州總管,進封越國公,禦史大夫、內史令、司徒、宰相。楊廣即位後,改封楚公。死後諡號景武。其有英傑之表,史稱軍政全能。 大家都知道楊素其人位高權重,其實他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名人軼事。正是這段早已塵封的往事,牽扯出破鏡重圓成人之美的故事。 話說,到了魏晉南北朝後期,南朝後主陳叔寶繼位時,正值隋文帝楊堅代周開國之初。統一北方之際,有削平四海之志,於是群臣爭勸文帝出兵伐陳。 作為陳武帝(陳霸先)侄孫的陳叔寶,本質上是個出身名門的文藝青年。自幼生長於深宮之中,不知稼穡之艱難。陳叔寶幼年時,西魏南侵梁朝,攻陷江陵。其父陳頊(後來的陳宣帝)被魏軍擄至長安。陳叔寶與母親柳氏、胞弟陳叔陵作為人質,被扣留在穰城(今河南鄧縣)。雖長年質留北朝,生活上卻始終是富足優越的。……陳叔寶封為太子以後,開始舉辦文學宴會。當時聚集在他身邊的文人墨客為其東宮僚屬。陳叔寶雖無帝王之才,卻陰差陽錯繼位成了陳後主。 其君臨天下之初,出於文化人的寬厚仁慈,陳後主比較體恤民情,經常大赦天下。也曾招賢納士,試圖治國利民,可惜只不過流於形式。他不懂得手段的合理運用,不懂得決策的貫徹執行,不懂得帝王的駕馭之術,註定要成為歷史上的悲劇皇帝。其留存後世的代表作是一首宮體詩《玉樹後庭花》。此詩伴隨著陳朝的滅亡,歷來被視為亡國之音。 隋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楊堅下詔,歷數陳後主二十大過,昭告天下,遍諭江外,出師弔民伐罪。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率50萬大軍分道直取江南。隋軍浩浩蕩蕩,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裏,無不奮勇爭先,滅了偏安一隅的陳朝。 話說陳後主在位時,有個天姿國色的妹妹,被封為樂昌公主,嫁給太子舍人徐德言為妻。夫妻倆郎才女貌,非常恩愛,珠聯璧合。徐德言是一個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看到陳後主昏聵,國事衰微,預感到陳朝可能被隋朝滅掉,就對樂昌公主說:「一旦國破家亡,憑著你的才氣容貌,一定會被擄人豪門。咱們夫妻恩愛一場,倘若情緣未斷,還望有相見之日,到時候應該有信物為憑。」兩人一商量,就把一面銅鏡破為兩半,夫妻倆各拿一半,約定以後如果夫妻分離,就每年正月十五去市場賣半面鏡子,用這種方式給對方發信號。 後來,隋朝滅陳之後,樂昌公主果然作為戰利品,賞給了大將軍楊素當侍妾,跟著楊素到了長安。國破家亡戰亂之際的徐德言,只好亡命江湖。 儘管楊素很寵愛這個樂昌公主,但公主心裏還是牽掛前夫徐德言。每年正月十五,都讓老僕人到市場上去賣鏡子,而且故意要價很高,卻是從來無人問津。 幾年之後,塵埃落定,徐德言終於漂泊到了長安。正月十五這天,他懷揣半面鏡子去市場溜達。進去看到一個老頭高價在賣半面鏡子,徐德言把自己的鏡子往上一對,恰好嚴絲合縫。眼看愛妻有了著落,徐德言欣喜之下深呼一口氣,趕緊向老者打聽妻子的下落。聽說樂昌公主現在楊素府上。這楊素可不是一般人啊,徐德言一下子心涼了半截。怎麼辦呢?他左思右想,沒敢貿然前往,就在鏡子上寫了一首詩: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   歸。 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   輝!   意思是說:當年鏡子和人一塊兒離開我了,現在鏡子回來了,可是人卻回不來。再也不能在鏡子裏看到妻子像嫦娥一樣的影姿了,鏡子裏只留下一片明月的光輝。 他讓老僕人把題了詩的鏡子帶回去給公主。公主一看丈夫的筆墨,淚流滿面,一連幾天都鬱鬱寡歡。楊素回府發現後,問明了事情的原委。樂昌公主據實相告。楊素一聽,世間居然還有這樣的奇事!這位憐香惜玉之人,將心比心,為自己奪人所愛而內疚,十分同情這對患難夫妻。於是就派人找到徐德言,請他到家裏吃飯,並且以禮相待。這樣一來,夫妻倆終於坐在一起了,卻是咫尺天涯,淚眼凝視。曾經風流倜儻的徐德言已是兩鬢斑白,高貴美麗的樂昌公主已成為他人侍妾。夫妻相對,真是恍若隔世。 看到這種情景,楊素讓樂昌公主賦詩一首,公主應聲說道: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   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做人   難。   今天到底是什麼日子啊?我的前夫和現任丈夫居然都到了眼前。面對這兩個人,我是哭也不敢,笑也不敢,這才體會到做人真難啊!一首詩道盡了人生蒼涼與萬般辛酸。 楊素是個見多識廣的風流人物,面對悲歡離合的情景,自己頓時深受感動,索性也就成人之美,隨即把樂昌公主還給了徐德言。祝福這對患難夫妻「破鏡重圓」,又慷慨解囊送了一筆錢作為路費,讓他們歡歡喜喜回江南了。楊素其人志向高遠,不會牽絆於兒女情長。後來出任隋朝宰相,已是位極人臣。 破鏡重圓這個成語典故,由隋朝越國公楊素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話傳說而來。時隔千年,這段佳話被四處傳揚,一直流傳至今。它反映了民眾渴望真誠相愛的美好願望,也反映了楊素其人高風亮節的閃光點。 這就是成語故事「破鏡重圓」的來龍去脈。這個故事結局很美滿。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有樂昌公主這樣的好運氣?可以想像,在這麼一個特例之後,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悲慘命運。 這個故事比喻夫妻失散或離異後重新團聚。在男尊女卑的中國古代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愛情婚姻家庭不完美的居多,破鏡重圓絕對是其中的另類,罕見而高貴。在古代,戀人或夫妻分別時,總要贈以信物。 在破鏡重圓這個典故裏,作為複合物的道具是一面圓鏡。以鏡鑒情,破鏡能再圓,讓人且驚且喜。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永遠是循環往復,人也會活在無限的希望中。正是因為希望所在,使「重圓」成為可能。故事裏徐德言夫妻分離是因為戰亂,主要是形式上的破裂,重圓基於雙方主觀上的共同努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雁南雁北,我心依舊。舊愛重來,言歸於好。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給後人做出了榜樣,破裂的婚姻是可以挽救的。萬家團圓的日子在於用心經營。 正所謂——愛是生命唯一的慰藉。 千百年前的古人生逢亂世,尚且如此情深義重相濡以沫。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捍衛愛情婚姻、珍惜家庭幸福理應引起現代人的重視。離婚是社會文明的表現,但不是文明社會的標誌。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命運,活出品格與光。

Read More

5蔬果8杯水用好油 腸保健康

營養師黃琳惠表示,腸道是人體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約7成的免疫細胞,一定要注意腸胃的保養。(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69歲女性長期排便不順,每週只能解便1次,甚至超過7天以上未解便,伴隨腹脹、食慾不佳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就醫求診,營養師發現患者飲食中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平日因消化不良所以青菜吃不多且飲食清淡,體力不佳,所以很少運動。透過飲食內容調整與生活習慣的培養,搭配適當營養補充品,3個月後體重漸增外,也能「天天順暢」無負擔。 中國醫大新竹附醫營養師黃琳惠表示,腸道是人體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約7成的免疫細胞。而老化及飲食西化都是罹患腸癌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推手。大量油脂及肉類的食用,卻未搭配足量蔬果,都是高危險因子。黃琳惠提醒,2024農曆春節,民眾不免俗享受美食大魚大肉,一定要「腸保健康5大招」讓大家都能「健康腸久」,遠離疾病。 第1招,天天5蔬果,蔬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及降低血膽固醇,植化素更具抗癌效果。 第2招,每天8杯水,適量飲水能避免血液過於黏稠、減少熱量攝取及預防中暑,並藉排尿、排便及排汗等方式,清除體內廢棄物、促進腸道蠕動而預防便秘、避免泌尿道感染。 第3招,善用益生菌,建議挑選零添加香料及甜味劑,睡前使用可以幫助調整腸道菌叢。 第4招,烹調用好油,適量油脂能增加腸道糞便潤滑度,並刺激腸道蠕動、促使膽汁分泌。 第5招,運動保健康,散步或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增加胃腸內食物及空氣的排出,減緩脹氣及腹痛感。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魯冰花裡的記憶

每年春暖花開時,退休潛居在山莊的友人,會像熱情盛開的百花,催促著幾位如蜂的蜜友,趕快上山來聚聚;么喝著這群似蝶的花癡,呼朋引伴,來欣賞他新發現的隱藏版秘境或私房景點的樹花。 連假,適值粉櫻滿山展顏,落英繽紛的花期,遍植在山上路邊、屋前院後的各式櫻花,競相於枝頭爭香疊艷,吸引著紛紛的人潮。賞櫻,已成為假日時,大家追夢尋幻的春遊首選。 但是,友人卻與人潮逆流行駛,開車載往荒郊的小山坡。他帶我們去看一列列地、靜靜地,開在貧瘠土地上、守在低矮茶樹間,與櫻花幾乎是同花期,歌比花紅的 「魯冰花」。 「魯冰花」又叫作「路邊花」,這象徵著:母愛與幸福花語;也是飽含著苦澀與悲傷的無語,似很多母親一生的寫照。 曾看過媽媽年輕時,一幀泛黃褪色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中,她短髮帶著斗笠,腳旁一個竹籮,蹲在「魯冰花」花叢中。應該是面對著陽光吧,她對著鏡頭的表情似笑「畏」笑,我想,背後的困苦的生活,拍完照後,還是得要繼續去面對貧瘠的家境。 媽媽的青春花期,應當如艷麗的「魯冰花」,是金黃色的歲月;也應曾仰望過白雲藍天,希望能有蝴飛蝶舞般,繽紛絢麗的日子。 晚年的母親,在病榻旁說著,卻是憂一餐、沒一餐辛勞的前半生;勤奮的天性,後半生,我看到的她,也是悠閒不下來。母愛,就像「魯冰花」一樣無私無我,花葉凋零後,化作春泥成為綠肥,提供茶葉生長的肥料。為家,為子女,她付出了一生。 有別於賞櫻,賞此花,要蹲下、要近觀,是要領悟生命的美麗與芬芳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縫隙

文/周忍星  圖/柯適中  「天地萬物皆有其縫隙。」 你同意這句話嗎?我在深夜裡打字問你。你遲疑了一段時間,時間在既清醒又慌亂行走的過程,立刻產生了「縫隙」。我稱之為「等待的縫隙」。 你最終沒有正面回應我,只回了「我想一想」按個晚安圖就離開我的手機了。你一離開,我突然想起女詩人零雨的〈縫隙〉中的句子:「我決定投向你/那面牆與牆/之間的縫隙」。我和你之間,有沒有一堵牆?牆壁材質是水泥、木頭、磚塊、磁磚、大理石還是玻璃?應該各自有各自不易察覺或顯而易見的縫隙吧?我們的情感或是「友達以上戀人以下」的關係此刻(或是早就)有了縫隙? 縫隙裡,有生命遊走,竄出,延展,孕育新生命。 螞蟻背負「一條龍」使命,遊走磁磚縫隙間,我用玩心食指令其轉向,牠們彷彿已遙遙嗅出「家的味道」,立刻重回正常路線,不容我玩心破壞阻撓牠們達成回家任務。 綠色小草或是玫瑰,被壓制在石堆下,總有一天挺身竄出縫隙,迎接屬於自己燦爛的陽光。 小倆口每吵一次,縫隙就深一點,長一些;幾次三番後,縫隙像拉長的橡皮筋,抽高的骨骼,延展它的「不可抗力」。直到感情失去彈性而崩解或成長痛不欲生,縫隙,才有徹底喘息停止延展的可能。 土壤縫隙裡的小生物可多著呢,像:真菌、細菌、線蟲、蟎、線蚓、蚯蚓、蜈蚣、螞蟻等,躲在暗無天日的土壤裡,從事孕育下一代浩大的工程,深怕天敵或外力侵犯牠們誓死保護的家園。 還有一種縫隙,語言的縫隙。政客很擅長抓政敵的「語病」,其實就是語言(心裡話)迸出口之後,鑿下裂痕;也不管事實是真是假,都讓事實縫隙被插了一根「毒針」,等待對方中毒身亡。 然而,還有一種縫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那就是詩人處理、製造詩句(文字)的「縫隙」手段或技巧特別高明。學者詩人簡政珍說:「假如詩的藝術展現可以解釋成廣義的美學,詩美學的成就也在於充實讀者的閱讀美學。不論空隙或是縫隙,都是詩美學依存的空間。以空隙反觀結構,空隙是詩的主要結構。書寫空隙是詩人的存在結構。因此,詩人在詩行裡寫下空隙。」 此時此刻,等不及明天天明了,我想在夢裡繼續撒嬌問你「天地萬物皆有其縫隙。」這句話,你覺得有無道理?我曾經嘗試為我倆這段生發的感情寫詩,努力完成詩行該有應有的語言與情感的「縫隙」,使你讀了之後,能夠暢快無礙的自由呼吸,以及與我並肩行走,齊心完成一段愛的旅程。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片過期的金色橘子

■李文靜 一、日常煉金 人們又用盡這一日中的一輩子 鑄造一枚夕陽 在無限接近金色的完成裡 瞥見自己的夜色 二、歸途 夕陽的凝視 讓一顆顆鐵頭顱 從生活的斷崖——抬起 眼睛忽然看見自己 也曾是一顆初生的太陽 三、好想寫詩但我只能 看著玻璃杯裡的啤酒 白色泡沫努力爬過 金色音階 過輕的願望都被實現 自此消失在透明的最高音 (剩下的一整杯啤酒,我問母親 真正的詩人會怎麼繼續寫下去) 用夜的鐮刀收割麥田 釀製黑暗,等待清晨 一泡發酵的陽光 (母親終於回答) 就像尿一樣 四、陽光雨 你總是哭著哭著 就笑了 輕輕抖落一些 金色的憂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