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運動 瘦得快更健康

大甲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醫師表示,減重若能加入運動,可對心臟健康有幫助,身材線條也會更好看。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年後約有40%的人,平均增加近2公斤體重,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醫師提醒,民眾在減重時,若能搭配運動,一來可以瘦得更快更健康,二來體態心情也會更好,此外他也提供飲食建議,讓民眾可以在短期內迅速看到瘦身成效。 不少民眾在減重時,大多先以飲食控制為主,甚至會認為「不必運動也能瘦」,對此,楊智鈞提醒民眾,雖然靠著控制飲食的確也能看到減重效果,但卻可能造成代謝率降低的問題,之後更容易復胖,因此仍建議民眾在減重時,適時加入運動輔助減重,如此不但能在飲食控制上較有彈性,不必完全犧牲享用美食的樂趣,運動時消耗的熱量也能加速減重效果,還能讓身體的線條變得更好看。 楊智鈞主任表示,正規有氧運動建議是每週進行15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但建議新手可以從每次跑十分鐘開始、慢慢增加到以每次跑40分鐘為目標,民眾跑步時可戴個心律手錶,時時觀測心跳,讓它維持在120-130下,就能達到運動效果,或快走時手上多拿二個各一公斤重的小啞鈴,對心臟機能的強化更有幫助。 至於飲食,楊智鈞也建議,在年後的二周內,可先執行較嚴格的熱量控制,要點如下︰一是低碳早餐,以低碳飲食,盡量以簡單為原則,如雞胸肉沙拉、水煮蛋、高纖無糖豆漿、黑咖啡來當早餐。二是大量喝水,每天喝水至少兩千CC,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還能減少進食量。三是完全戒酒,也順便減少聚會時的大吃喝;四是充足睡眠,每晚至少維持7-8小時的高品質睡眠,會讓飲食控制更容易!五是一起找好友加入,並以公開目標,強迫去執行減重計畫!這些從飲食到心理的減重小撇步,年後想減重的民眾都可以試試!

Read More

〈中華副刊〉蜜棗樹開花

徐然 家裡種了一顆蜜棗樹,樹齡已近十五年,樹幹粗壯,每年過年前後,滿樹蜜棗,清亮鮮綠,令人垂涎欲滴,不過蜜棗樹照顧起來頗費工夫,完全採收後雖可任其休養生息,等到開始冒出嫩葉之後,也差不多是在颱風季節期間,此時,常見母親架梯爬上高處鞏固枝梗,深怕颱風一來,枝梗瞬間被風吹折,年終能否吃到鮮脆可口的蜜棗,還得看老天爺的旨意。 今年颱風幾乎擦身而過,雖有短暫強風將枝梗摧折,幸好災情不嚴重,在母親的巧手接枝之下,讓枝梗重獲新生。母親每天會查看枝梗生長情形,若有向高處攀升,便會調整枝梗,讓枝梗向四面八方生長,閒暇時,看著滿身綠葉的蜜棗樹,身心感受無比清爽,尤其邁入深秋之後,西風蕭瑟,早晚甚感涼意襲人,此刻秋意無限,有一棵綠意盎然的樹可供觀賞,心情自是大為不同。 以為看著蜜棗樹持續生長,就是最大的歡喜了。有天清晨心血來潮,在庭院做起晨運,放鬆四肢百骸之後,接著靜心深呼吸,頓覺一股清冽的奇香,如絲如縷的鑽入鼻隙,腦海盤整家中所有植物,不是荔枝樹開花,牆角邊的火龍果花也在此時閉合了,庭院前的菜圃未見任何開花的蔬菜,那麼,這縷清香打哪兒來的?尋思之間,抬頭望見蜜棗樹的葉子如冠蓋般的蓬勃著,其中竟有一簇簇蘋果綠的小花朵,在葉子之間祕密開展,靠近蜜棗樹,果然陣陣清芬香氣撲鼻而來。 吃了十幾年的蜜棗,竟是第一次注意到蜜棗樹開花,心裡既感到愧疚又驚喜,想起往年蜜棗盛產時,只見母親忙著將蜜棗套袋,而我們只要等待並悠哉地伸手,即可享用最新鮮、最清甜的蜜棗,從未發現蜜棗樹的花香如此迷人,更從未仔細端詳蜜棗樹的花朵小巧的令人憐愛,自此之後,我記住了蜜棗樹的花朵模樣,也將它奇特的花香深深的刻在心裡。 原來,果樹的生長過程不僅值得欣賞,開花時程也帶給人滿滿的愉快與歡欣,每一種果樹都有花朵獨特的芬芳,幸運的是,我不必向外遠求,只要抬頭就能見到美麗的花瓣,只要深深的呼吸就能嗅聞一季的芳香,不算奇遇的遇見,發現了奇香,大自然的神作,讓我更謙虛的仰望高空,也低頭親近泥土,不只用眼睛觀察,還要用心體會。 天地有情,四時有序,果樹按時節開花結果,花香遠溢,真應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哲理。

Read More

醫師平均年薪8百萬?醫師公會:健保點值不等同所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傳出醫院內科、復健科、泌尿科申報的健保點值最高,一整年健保平均給付每名醫師約800萬元。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3日澄清,調健保點值不等同醫師所得,還需要扣除多項成本。 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申報點數跟所得不相當,其中還牽涉很多成本」,舉例來說,像是病人門診檢查有很多高貴檢查或藥品,如SMA治療藥物一劑就是4900多萬,其他醫事人員成本都是掛在醫師名下申報。 內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健保政策委員會召委張孟源指出,SMA已經有一位民眾施打4900萬,是因為這個藥品有專利,醫師雖然幫病患施打申請健保點值,也不可能從中獲取任何利潤,就像是仲介賣房子,賣出金額也不會是仲介收入。 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陳良誠補充,健保是以「醫師」為統計單位,以一間復健科診所來說,約需90坪空間,房租、水電費用等至少20萬成本,再加上治療師人力等,這些費用都被掛在診所醫師下計算,因此「醫師平均年薪超過894萬」說法全然錯誤。 周慶明說,若把點值轉換成收入8百萬元,會造成醫師反彈,也恐讓大眾誤會,因為現實狀況並非如此,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多。  

Read More

率先全台!奇美引進O型低抗體力價全血

奇美醫師林毅表示,該院率先全台灣引進萬能血型-O型低抗體力價全血,應用於急診外傷急救,適用所有病人。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2024年2月率先全台乃至於全亞洲,成為首家引進並應用O型低抗體力價全血於急診外傷急救醫療機構,並與國際標準接軌。此全血被認是「萬能」血型,適用所有病人在緊急情況下能立即提供幫助而無需等待血型配對。 奇美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毅指出,根據學部統計2023年因外傷送醫住院2840人次,其中嚴重外傷需在急診就輸血者更高達196人次。若有嚴重大出血更需要高比例大量輸血來作為復甦急救,以免因大量出血導致組織缺氧,又因缺氧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合併體溫降低進而惡化凝血功能異常,讓出血更難以控制,影響維持生命的心臟、大腦等器官運作,進而導致死亡。 林毅表示,國際醫學研究顯示,使用O型低抗體力價全血於嚴重外傷病人能有效提升存活率,同時減少血品整體用量。歐美多家醫學中心已將其列為外傷急救的基本配備。 林毅提到,過去醫院的輸血方法是針對病人特定的需求,提供如紅血球或血漿等特定血液成分。雖然這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但它在重大外傷急救中遇到兩大問題,一是凝血因子補充不夠即時,因它們來自於需要解凍的血漿,無法即時提供;二是易輸注過多不必要的血品,或針對特殊因子補充不足,有時候甚至會惡化病人的情況。 這項創新措施是透過奇美急診醫學部、臨床病理部血庫及高雄捐血中心的緊密合作,而促成的區域試辦計畫。三方協同努力確保快速有效的血液供應,為外傷急救設立新的標準,也期待將成果推動到全台灣每一家急救責任醫院。

Read More

老藥大砍價 藥界憂影響用藥權益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3日表示,綜觀今年藥價調整,結果是本土藥廠承擔9成砍價壓力,請政府盡速改革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同時,新藥、老藥預算應分開編列方屬合理。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健保署公布今年藥價調整4月起實施。在14,000項藥品 中,本次降價藥品共4,551項,金額約55億元。雖已是試辦DET以來砍價金額最低的一次,但其中約3,600種品項屬本土藥廠。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再根據健保111年的健保藥品使用量計算,發現過專利期的老藥,竟承擔高達93%砍價金額,顯然本土藥廠承受的打擊將較國外廠更重大。 新冠疫情供應鏈重組,烏俄戰爭、紅海危機尚未停歇,物價通膨又持續,製藥成本不斷增加,已帶給藥價較低且多屬本土藥廠的老藥巨大生產壓力,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若再承擔砍價衝擊,將陷本土製藥業發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此實與政府扶植我國製藥產業的方向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老藥多為慢性病用藥,我國慢性就醫人數每年破千萬,65歲以上超過8成有一種慢性病。 過去曾發生醫院或藥局為維持利潤,導致「換藥潮」,或 廠商因無利可圖退出健保市場,但其中有些是仍有療效的老藥,十分可惜,更將直接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DET制度自102年起已試辦10年,政府應該重新評估是否正式納入體制,以及重新檢討相關配套。 如:設置地板價並由政府統一採購必要藥物以保障合理利潤、再評估應調降給付的藥品類別等。 另,新藥昂貴許多,使用量成長幅度又較老藥快速,藥師公會全國聯合呼籲,政府應將新藥、老藥預算分開編列,在調整藥價上分配合理比例分別計算,以兼顧健保制度精進、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與民眾健康保障。

Read More

高榮×韓忠北大醫院建教合作

高雄榮總與韓國忠北大學醫院簽訂建教合作計畫。(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與韓國忠北大學醫院,聯手打造重症治療新境界,23日共同簽訂建教合作計畫,未來讓高榮醫師及研究人員,能與韓國忠北大學醫院專家,面對面互動討論,互相交流醫療學術之新知。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表示,高雄榮民總醫院在國內推動醫療重症照護、治療及研究不遺餘力,高雄重症為全國唯一獲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及「卓越中心」雙項殊榮的重症單位,以卓越的成效成為台灣首獲世界衛生組織網絡合作組織國際醫院聯盟「金獎」醫院。 忠北大學醫院不僅是忠清北道地區頂尖的醫療機構,在醫學領域有卓越地位和影響力,該醫院是韓國十大旗艦國立大學之一,在整個亞洲的大學排名中位居前列,2010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亞洲第146。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表示,韓國頂尖醫院及台灣頂尖醫院簽訂建教合作,可提升雙方臨床照護與學術研究地位,建教合作計畫簽約儀式,由高雄榮民總醫院陳金順院長與韓國忠北大學醫院代表Dr. Bae Jang Whan簽署。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元宵廟會,活色生香

施崇偉 「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元宵佳節,熱鬧吉祥的新年尾聲,被窗前一輪圓月點亮。元宵節之夜,在家過節包湯圓。我吃著湯圓,享受著和家人團圓的幸福,回想起那年的天街廟會。 廟會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傳統節日形式。《周禮·春官》:「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若樂八變,則地示(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禮矣……」在古代,民眾向社神祈求風調雨順,要進行社祭。社祭時的載歌載舞,是中國廟會產生的源頭。 天街廟會在大年初一就拉開了帷幕。我們一家卻是元宵節那天才去,那是廟會的最後一天,是我們家這個新年的壓軸大戲。 「渝門之下,回望錦繡繁華。」廟會門口,一道承載傳統建築特徵和文化記憶的牌坊,大氣恢宏的斗拱、屋頂、木結構設計,佈滿牌樓的燈籠陣列,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 走進天街廟會,「西廊上花燈,燈火夜投明。」月光如水,千燈如山。琳琅滿目的燈籠陣列,繁光點綴著夜色。穿梭在這樣的街道中,仿佛一不留神回到了夜時的長安。「樂雲行已奏,鳴鼓而聚之。」大唐國鼓特有的韻味和魅力,使得鼓藝的演繹更加器宇軒昂。「咚咚咚咚」,鼓點聲與LED完美結合,舞獅子,踩高蹺,以鼓作陣,以鼓助興,打造了一場鼓樂齊鳴的壯麗盛宴。整點之時,《暮鼓報時》響徹晴空;夜幕時分,《鼓樂齊鳴》劃破星河。 「方期來獻凱,歌舞共春輝。」看,前方那個舞臺的搭建堪稱完美,利用錯位的設計,既能滿足表演需求,又能提供準備空間,帶來極致的視覺觀感。而屋簷的設計,氣魄宏偉、嚴整開朗,給人古色古香之感。舞臺前,聚攏人頭與笑語,有幸目睹了一場舞蹈,親身感受到了盛唐宮廷舞樂風采,令人大聲叫好。 廟會裏的孩子們倍兒歡喜。曲藝、雜耍、燈會,好看;烤羊肉串、臭豆腐、冰糖葫蘆,好吃;傳統民俗文化泥老虎、糖畫,驚險刺激的現代遊樂專案,好玩!童孩子的歡聲笑語和快樂追逐,叫醒了新年的春夢。 從歲月深處走來的廟會集市,裝點著新年的喜慶與祥和。品嘗著甜甜糯糯的湯圓,回味著天街廟會的盛況,別有風味的遠宵佳節,同樣是活色生香。

Read More

健保強化苗栗山城急重症醫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指出,全國急救責任醫院共205家,其中健保署北區業務組轄區桃竹竹苗4縣市計28家、占14%。為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醫療服務,除保障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急救責任醫院收入,每年亦有相關補助金額及急診診察費30%加成,今年總額亦編列10.46億元積極投入急重症照護。 苗栗縣為恭醫院2月6日獲衛福部評定為「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與大千醫院均為苗栗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共同守護山城南北居民急重症醫療,更與縣內4家急救責任醫院(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苑裡李綜合醫院、大順醫院、通霄光田醫院)組成緊急照護醫療網絡,完善緊急傷病患醫療救治及健康守護。

Read More

〈中華副刊〉織辮子的小半月

夕陽 雞蛋汁、油、水,分批並逐少地涓涓流入。其間,勤且巧的雙手,加以攪拌、搓揉、拍打。這適時適量之拌、揉、打的功夫,重複施展,直至那麵糰的稀稠、韌性、油潤、色澤,皆合度。圓形玻璃杯,一物二用:杯身將麵皮滾壓至適當厚度,杯口作模具,雕塑一輪輪淡黃小圓月。餡料是白砂糖和預先炒香、碾碎的花生。圓月麵皮,對半摺,封口的動作是在邊緣捏成漂亮的花紋──乍看如波浪,微觀則更似織得細密的小辮子。油滾,逐批放下油角。放涼後,就你靠著我、我偎著你,滿聚在大玻璃瓶內,靜候新年。 家裡地方小,一天碰上好多次。玻璃剔透,一眾小半月,清晰可見。亮眼金黃、脹卜卜的樣子,又格外撩人……。 最初是兩、三個。成功盜竊後,膽子更大,直取五、六個,直至搓搓肚子,已有撐著的感覺,才收手。還竊竊自辯 : 才不辜負那尚有餘溫的新鮮模樣!加上同樣嗜甜的爸,一天下來,瓶子已明顯空出一截。悄悄地靜觀母親的反應。母親路過玻璃瓶時,凝視了一會,不笑也不罵。 數天過去,熟悉的原料、熟悉的陣勢,再度擺出,媽捲起袖口……。 忽又想起那根特長的木筷子,插在滾油中試溫的一幕。媽為我準備的嫁妝中,就有這麼一對。「不怕燙手」,母親說。但懶惰和依賴慣的我,從未跟媽學做。 暗示明示幾回,大哥又推波助瀾,廚藝精湛的大嫂終肯出手,除了讓哥也大快朵頤外,示範後又送我一袋,有幾十顆,摺邊皆寬闊如波浪。「酥,但餡料多些會更好」,大哥笑笑點頭。至於其他……由於說不出所以然來,我就沒提。春節前,送來改良版。糖多了,但花生粒沒有增加,所以黃金比例不見了。我與外子反覆思量,兩次均炸得不夠金黃、不夠香濃,因而不像一時失手。我猜……是雞蛋稍欠?外子,向有驕人味蕾,推論是:沒用豬油。恍然大悟:回想大嫂示範時,桌上擱著的……是花生油!豬油,對於許多傳統美食,確是倍添色香味的靈魂之物。 今朝,在陽臺上,照常舒展筋骨。北風拂檻,梅雨翻飛,送我陣陣清涼。或許是離母親節不遠,情意結猶在,忽發奇想:母親,您移居仙界已久,凡心滌盡,但我等凡夫,仍繫俗念,亦只懂寄物思人……可否仙指一點,許我一盆金黃小半月──織辮子的?即使在夢中享用,也行!笑我癡傻?好比莊周夢蝶,抑或蝶夢莊周,誰能肯定……

Read More

置換主動脈 71歲婦不再擔心

71歲婦人主動脈瓣狹窄、心臟血管堵塞,經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的精準醫療下,成功暢通心血管續命,不必再擔「心」。(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71歲林姓婦人胸口常悶痛、呼吸易喘,原以為是年紀大氣衰體弱,診斷後才發現是主動脈瓣狹窄,同時心臟血管也堵塞,症狀嚴重,在臨床上判斷只有3-5年存活率。克服恐懼後,林婦選擇在目前體力佳的階段置換主動脈,在心臟外科精準醫療下,成功暢通心血管續命,不必再擔「心」。 高齡長者擔心體力差、恢復慢,普遍排斥侵入性手術,林姓婦人也是一樣。年輕時即檢查出血管鈣化,但因當時沒有不適感,也仗著自己還年輕,並未積極處理,直到退休後到學校當志工,每當情緒緊張之際便會心揪、胸悶、呼吸喘,才決定就醫檢查。 在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蕭如豐醫師診斷下,發現林婦主動脈瓣狹窄症狀嚴重,考量儘管林婦年過70但體能尚佳,建議林婦及早手術處理,但林婦心理抗拒,遲遲不願手術,一再拖延。在疫情過去,期間也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林婦有感自己年紀愈大體力肯定愈差,今年農曆年前鼓起勇氣決定動刀。 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韋良表示,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過程需要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改成由機器體外循環維持全身血流暢通,由醫療團隊修剪原本的心臟瓣膜、放上新瓣膜再重新啟動心臟血流,帶動血液循環,手術過程難度高且複雜。團隊經六小時馬拉松手術後,成功為林婦置換人工瓣膜,並在加護病房密集觀察適應度,五天後確認林婦身體安全無虞,才轉回普通病房。 賴韋良醫師說,雖是為林婦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但術前的心導管檢查中發現林婦血管堵塞,因此術中同步為林婦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一次改善兩項心臟問題。術後,林婦反映有感心絞痛症狀不再,呼吸順暢許多,感覺重獲新生,可以重拾參加學校的志工活動,也能自在參加社區運動聚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