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年終追懷

■許依蓁 春節,是大朋友小朋友都愛的日子,大朋友可以透過尾牙抽紅包,小朋友們更是可以自在、歡喜地接收大人的紅包,只要說句吉祥話,便可討個好幾千元。猶記我的阿公,總是包最多錢給我壓歲,所有兄弟姐妹,他就最疼我這孫女,有一年,還包了八千八給我,父母嫌得多,欲還些給阿公。可往後的年歲,我再也收不到阿公的壓歲錢了,阿公不幸於今年六月肺癌與世長辭了。 還記得每年回奶奶家,只要有去佛堂拜拜,便會光顧一下阿公的房間,他若未出門,便去那飲上兩三杯茶,阿公的茶泡來暖呼呼,暖心又暖胃,雖然是很純粹的苦茶,可那乾淨的茶色,照映著阿公對我的疼惜,自然回甘喉舌,甜溢心尖。甚至,阿公還會為了我,重複沖泡好幾壺,我在那喝多久,他就陪我多久,倒茶也先倒我的杯子,好像是要把最至高無上的愛,經由沖泡、無限的澆灌。 阿公還有在工作,不定時的會外出,房間在四樓,他要上班或洗澡才會下樓順道招呼我們,這景象是再平凡不過了。可是聽聞他死訊時,我依舊感到不可思議,怎會好端端的就走了,內心不免悵惘。腦中的留聲機,還不斷播著我們喝茶的情景,也恍惚想起昨晚似乎夢見了阿公,他那笑瞇的眼珠子,原來是微笑地向我道別啊,不禁一陣酸楚,現在想來,眼角不覺濕潤。他是在睡夢中溘然長逝,所以當天下午大伯便叫我和堂兄弟們去床邊給他念佛,叫菩薩平安的帶他去極樂世界,在菩薩那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會再痛了。其實,我外表的無辜是裝的,內心有如亂流,更像地震後翻起的嘯浪。我一直望著家人聯手幫阿公僵硬的身軀穿件好看的衣裳,經由救護人員放入棺墓後抬上車,後車門蓋上,親眼直盯黑色的廂型車消失在我的目中。 入殮當日,殯儀館的先生小姐,搬來個靈桌佈置,見著小姐拿著阿公的相片,準備置放。那時,阿公烏黑的眼珠子,微笑的臉頰,溢漾出我和他喝茶的情景,那一滴溫柔點起我那晚的夢境,似乎藉此說著:「不好意思,我可能要先走了」,那還掛著幾顆假牙摻混白牙的笑,更使我心兒發酸。原來那招牌笑容,已向初秋的最後一朵蓮花,用盡了最後之力,只為一個完美凋零。我的心也謝了,往事也謝了,一切盡在凋落中不可思議的謝了…… 阿公的照片掛上,所有佈置皆齊,開始跟著尼姑唸經,我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太深被發現,裝作一切泰然的唸經。說真的,那幾日那個夢境不斷地讓我想起,每想一次酸就泛起,想起不能再喝他親手煮的茶,以為阿公會長命百歲,結果上天卻打了個霹靂,索走了阿公的命,他不會再下來洗澡,他不會再默默的在奶奶家,以前他不在家,並未有任何心境,有見就見,沒見也這樣過日子。現在,再也看不見他下樓的招牌笑容,眼笑咪得像魚躍,嘴掛著的白玉里鑲嵌著黑銀,向我打招呼。已沒有那種「若有似無」的安心存在,靜靜守護的餘溫已蕩然無存,他那夢裡站在街頭的微笑,我想,那是通往天國的市鎮吧! 出殯當日,我們跟隨葬儀社的車子,載著阿公去往他的新家,看著阿公被化好妝帥氣的睡在棺中,轉眼間一個堅強大男人的身軀竟化成一塊一塊的骨頭,他已徹底搭了「火箭」飛去菩薩那兒了,輪到我們去撿骨時,當我夾起阿公的一塊骨,想起阿公一時半刻就距離這世間好遙遠了,他生前的一幕幕,好像不曾存在過。磨碎成骨灰時,想到一個完整的個體,這麼辛苦的成長茁壯,但只要一把火一個刀,甚至一個癌細胞,就能一瞬間粉碎不管多壯多實的個體,比一顆石頭還不如的灰,生前做了多偉大的事,到頭來的歸宿依舊是滅亡,頓時體悟到生命的無常啊!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我們是宇宙的螞蟻,一個天地的指頭就能捻死我們,正因如此,我們更該學會謙虛與禮讓,再怎麼顯赫成功,仍舊超越不了所有宇宙。想到阿公的骨灰,再也見不到他人,確確實實的摧毀殆盡,才慢慢逼自己相信他真的死了,真的死了。 我們幫他找了台南新蓋好(有些還未完工)的靈骨塔,成他最後的歸宿。幫他找了個好方位,將他放入,祝他在普薩那裡無憂無慮,吃飽睡飽,沒有病痛。還記得辦完喪事後的那幾日,我盡做些詭異的夢,令人毛骨悚然。有一個是在外婆家,白天忽然變黑夜,我開著昏黃的樓梯燈,準備上三樓洗澡,滄桑枯黃的光線,是多麼詭異啊!那之後的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想起那個夢境,阿公的招牌笑容,卻已不在人世,心就像擠盡檸檬汁一般。 很快地,一年又到了尾聲,新的一年又要來臨。今日,大掃除的大掃除,換桃符的換桃符。除夕的奶奶家,已沒有阿公用愛心裹的紅包,僅是一袋袋單薄的、載滿思念的壓歲錢了。現在,阿公的房間,光線依舊,他的書桌椅子也依舊在,但木製的床卻更硬更冰冷了,似乎還在等待一個不歸的歸人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大寒不寒

■楊志 姐家喬遷新居,看好寅時進火,叫我早點起來,到時幫著挑火盆。我淩晨三點就醒了,此時山鄉還在溫柔的夢中。 我打開家門,發現山鄉猛地變了模樣,連日的冷雨輕飄喚來了一層寒白,村莊靜悄悄的,沒有呼號的風聲,只有一瓣瓣雪花在靜靜地飄落。淩晨的雪光裡,我踏著吱吱作響的積雪走向姐家。 姐家的老式紅磚房在山腳下,新式別墅建在公路邊,相距約有兩裡路。進火是要把燒旺的火盆從老房子挑到新房去。 老房子裡已聚了好多人,都是姐家鄰里親戚們,惹眼的還有城裡來的時髦女郎。姐家先前是村裡的貧困戶,常為吃用的日常生活開支而發愁。這兩年,村裡來了扶貧者,長期蹲點指導扶持她家承包山塘和種植藥材,引領她家走向了共同富裕。老房子見證記載了姐家在鄉村振興之路的變遷。大家在老房子裡忙碌著,幫助整理舊物,敬請祖宗神靈,然後浩浩蕩蕩熱熱鬧鬧地挑著火盆,背著梯子、甘蔗,帶上柴、米、油、鹽,帶上歡歌笑語,在清晨的飄雪裡向新居進發。一行行熱情的腳印溫暖了山路上的積雪。 鞭炮劈哩啪啦地轟鳴,禮花炸響在寂靜的山村,在灰濛的空中開出絢麗的花朵。姐家的別墅內燈火通明,歡笑滿屋。大家在火爐旁忘卻了外面寒冷,像一群喜鵲嘰嘰喳喳地議起了這山鄉近十年少見的大寒瑞雪。這時,有兩個村民頭頂白雪,渾身濕透地來到廳堂燃燒正旺的火爐旁,脫衣烤火。我定晴一看,是姐的家公李老倌和他另一個親戚張老倌。原來他倆在進火的路上,發現雪地裡鄰隊花木苗圃的一處防護棚已快塌陷,那塊稚嫩的苗木將要受到嚴重推毀。倆人跳過去,不顧危險,冒著嚴寒,伸出雙掌清除積雪,加固頂柱,給那齊刷刷擠在一起的嫩苗解除了隱患。 有人帶頭鼓起了熱烈的掌聲,讚美李老倌和張老倌是鄉村好人。李老倌在火爐旁紅著臉搖著手笑道:這是舉手之勞,如今社會風氣好,不是哪各顧個的年代,誰見了都會搭把手。 正在熱鬧間,清晨的風雪裡又急匆匆地來了幾個人,口裡哈著熱氣,徑直來到廳堂的火爐旁伸手烤火。我認得其中一位是村小學丁老師。在大家疑惑的目光裡,丁老師一邊搓著凍紅的雙手一邊給我們講起了風雪夜歸人的故事。 昨天是雙休日,沒有下雪,只有零星細雨,鄰縣某校三名初一年級學生,為了寫好一篇作文,相約爬上海拔近千米的高峰去參觀新建的風力發電輪。因貪玩,他們到傍晚才下山回家,急切中走岔了路,在山裡轉到天黑也轉不出大山,夜晚又遇紛飛大雪,饑寒交迫。他們擁抱著躲在一個山崖下,用手機向外發出求助。方圍村莊的熱心村民,自發地組成好幾個搜救小組,帶上照明燈和食品,頂著肆虐的風雪進山。因林密的山區沒有確切的定位,數十位村民在大山裡辛勞地轉了十多個小時也找不到目標。最後是山那邊的鄰縣村民在山崖下找到了三個凍得瑟瑟發抖的學生。丁老師他們一行在山中接到三位學生已獲救的資訊,欣慰地走下山來。 李老倌慌忙把火盆添得更旺,姐還搬來了新買的烤火爐,端來了豐盛的果品。李老倌把大拇指伸到丁老師和陌生人他們面前嘖嘖稱讚道:你們是真正的鄉村好人。 廳堂裡再次爆發起熱烈的掌聲。姐欣喜地按亮了廳屋寬大的電視螢屏,此刻的都市頻道節目裡,一群環衛志願者,精神抖擻地扛著鐵揪掃把走向街道社區。 大家說笑著觀看電視,感受時代的溫馨,大寒不寒,春天過早地來到所有人的心裡。

Read More

萬芳骨鬆篩檢 AI互動衛教諮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建署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是女性。響應5月28日世界婦女健康日,萬芳醫院引進AI問答機器人,舉辦骨鬆肌少篩檢活動,呼籲女性關注骨骼肌肉健康。 年長者更應注意骨質疏鬆症,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稍有不甚易造成骨折,依據統計,老人髖部骨折,如未經適當治療,1年內的死亡率,可以達到20%以上。 萬芳醫院骨鬆肌少防治中心主任陳昱斌提醒,年長者除了要留意骨質疏鬆,還要警惕肌少症的威脅,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和力量減少,讓人容易疲勞,活動力降低。 萬芳醫院為喚起民眾對女性健康的關注,特於5月25日上午在醫院大廳舉辦「為自己健康動起來」的活動,由副院長林明錦率領醫療專業團隊,針對女性更年期可能會遇到的婦女疾病、骨質疏鬆問題展開一系列的闖關活動,民眾在現場不僅可以接受免費的骨質健康檢測、肌少症檢測,還有2位醫師將會帶民眾深入了解更年期對骨質和肌肉健康的影響,並提供預防和治療相關問題的方法,並為民眾解答各種疑惑難題,邀請民眾一起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 值得一提,今年首次加入AI問答機器人,現場民眾可與機器人即時互動,同時提供衛教與諮詢,互動式形式來進行交流,將會更加深入人心。 除了闖關活動,萬芳醫院婦產科及骨科醫師在現場分享婦女保健與骨鬆肌少防治相關知識,婦產科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會經歷的生理階段,通常發生在45到55歲之間,隨著女性停經後,雌激素下降,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可能會導致腰酸背痛、易骨折等問題,影響生活品質。

Read More

OL甲狀腺結節 達文西手術不留疤

醫師王士豪說,甲狀腺結節,達文西隱疤手術不留疤兼顧美觀。(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25歲上班族張小姐,因頸部發現一個腫塊,需要手術切除,擔心留下有如割頸的疤痕,醫師證實是一個大小約3公分的甲狀腺結節,經以「經腋下達文西甲狀腺隱疤手術」,為她順利切除甲狀腺結節,恢復身體健康,也達成她頸部不留疤的期望。 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士豪表示,由於張小姐的甲狀腺結節已明顯影響外觀,並有逐漸變大的情形,王醫師建議以手術切除。然而,傳統甲狀腺切除手術一般會在前頸部留下5-8公分的疤痕,即使以內視鏡手術治療,雖然傷口較小,但仍會留下3公分左右疤痕。 王士豪說,甲狀腺切除手術目前已發展到達文西機器手臂經腋下遠端切除,達到頸部不留疤痕的效果。主要是將傷口隱藏在腋下的位置,從腋下到頸部的皮下創造一條通道,再利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甲狀腺的切除。 醫師說,達文西機器手臂系統具有放大10倍清晰的3D立體影像,以及多角度彎曲的機器手臂,讓醫師更清楚看到手術視野內的神經與血管,進而更安全的保護喉返神經與周邊血管組織,可以更精準執行甲狀腺切除手術,避免大量出血,也可減少術後發生聲音沙啞、喝水易嗆等聲帶麻痺的後遺症。 王士豪提醒,雖然達文西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有許多優點,但因為達文西機器手臂甲狀腺手術是經由遠端進入,所以對於較大的腫瘤切除上會有所限制,而且手術時間會比較長,因此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用於此手術,是否適合仍需經過醫師詳細的術前評估。

Read More

〈中華副刊〉渺光之律

穆仙弦俳句 風鈴 客廳落地窗旁的睡貓 寧靜的週日早晨 街角爆米香 秋陽照天井 清水磚扶手牆的盆栽 親手調製的沙茶醬 臺式熱炒 玻璃茶杯 靜夜壁虎的濺水聲 捷運窗 關渡橋上的秋夕 老街風寒 剛出爐的菠蘿麵包 元旦 淡水河上渡輪往返 照亮幽冥的河路 放水燈 拷池 保育人員的田野調查 古圳步道的盡頭 廢棄小火車 (華文俳句社供稿)

Read More

逾10年未調整 醫療區域將重劃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療區域劃分涉及資源分配,甚至民眾就醫便利性,但迄今已逾10年未調整。衛福部醫事司指出,近日公告修正草案,規劃新增或調整現行醫療區域,將預告60日,盼符合民眾的醫療需求。 「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第6條所定的醫療區域劃分規定,自100年9月修正發布實施至今已逾10年。衛福部15日預告第6條修正草案,調整醫療區域劃分,預告期60天,廣納各界意見。 根據草案規劃,淡水區人口超過20萬人,無擴充醫療資源空間,另考量連接淡水區及八里區的淡海大橋通車後,對民眾生活圈及就醫流向的影響,預計新增淡海次醫療區域,納入石門、三芝、淡水、八里等行政區。 另,包括桃園、嘉義、台東等縣市,各因醫療資源分配、產業發展、面積等因素,均在這次規劃調整範圍內。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24日指出,由於人口數增長、交通等因素,有些是新增次醫療區域,有些則是針對原有的次醫療區域調整,主要都是根據地方衛生單位建議,盼符合民眾醫療需求,因應未來人口結構改變及城鄉差距變遷等環境變化,現在仍在搜集外界意見階段。

Read More

藍批疫苗快篩採購 疾管署重申無不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關國民黨於臉書再次指稱新冠疫情期間,快篩試劑、疫苗採購等為弊案一事,疾管署24日嚴正澄清,快篩試劑、疫苗採購均依法執行且受立法院監督,絕無不法情事。 疾管署表示,快篩試劑採購均符合法令規定,絕無偏頗特定廠。因應2022年4月國內新冠疫情急速上升,快篩試劑需求遽增,故指揮中心緊急徵用,並推動實名制,透過近5千家藥局及偏鄉衛生所販售,以提供足夠數量,並平抑市售價格,當時快篩試劑售價為100元,與各國相較並無偏高。且相關採購均以符合採購法規定,並規範供應商須符合為食藥署已核准專案輸入許可、履約貨品保存效期達6個月以上,及可於2022年5月31日前履約等3要件等條件。 在疫苗部分,疾管署重申,政府從未阻擋BNT疫苗採購,無法簽約完成為該公司放棄所致。而企業團體採購捐贈1500萬劑疫苗,相關條件已然不同,兩者疫苗採購情形之單價難以相互比較。而公文保存期限不等同合約保密期限,與德國BNT公司完成簽署之採購合約保密期限為10年,並未將採購合約封存30年之情事。 至於高端新冠疫苗採購契約,已於今年1月16日經雙方同意提前公布,已充分接受檢驗,並無不可告人之事;又檢方偵查相關案件共63案均以「查無不法」簽結,顯示政府並未規避監督或涉及任何不法情事。 此外,高端疫苗於110年10月27日獲選加入WHO團結試驗,高端疫苗於真實世界接種之保護效益資料亦於112年12月28日被國際期刊接受,可佐證高端疫苗具有保護效益。

Read More

中共環台軍演 藥師憂藥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持續於台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基層藥師指出,中國大陸是國內原料藥大宗,萬一最糟糕的狀況發生,大陸一旦全面封鎖原料藥進口,目前台灣恐毫無因應能力,光是採購高價武器,卻沒有因應藥物準備,屆時人民受傷生病沒藥可用,無疑是本末倒置。 輸液大廠「永豐化工」因嚴重違規而不得生產,然而其市占高達7成。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政府不斷購買高價武器,但藥品作為重要戰備物資,人民受傷、生病卻沒有藥物治療,無疑本末倒置。 沈采穎說,「備藥形同備戰、缺藥形同打仗」,當傷兵出現急性用藥需求,無疑是自己把自己弱化,認為應該要把缺藥議題,拉高到行政院長層級。 她說,以這次食鹽水缺藥為例,基本的用藥如果短缺會造成大規模醫療院所的運作失靈,另外,傷者如果藥師打抗生素,如果小容量的蒸餾水短缺,光有抗生素沒有蒸餾水,抗生素也打不進體內。 根據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目前國內南光化學、信東生技、台灣大塚、台裕化學、濟生醫藥等5廠商可提供替代藥品,沈采穎說,以台灣大塚為例,業者在台灣有分公司,應該拜託業者直接向日本總公司調貨,透過船運並給予快速通關等方式解決燃眉之急。

Read More

彩繪希望 她自喻鬥魚抗癌不認輸

乳癌病友楊婉青以《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婉青在失去照顧20多年罹患肝癌母親後,發現罹患乳癌「倒了下來」,一度走不出喪母痛的她,堅強面對癌症復發、重拾畫筆,《鬥魚》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一舉獲得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癌症病友組第2名。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贊助廠商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頒獎暨作品展,今年總計168件作品參賽。 拿著枴杖上台,「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領獎,即便身體不適,也要來參加彩繪希望的頒獎典禮。」楊婉青分享,這次是第2次參賽,當時第9屆彩繪希望榮獲佳作殊榮,因疫情典禮取消覺得非常遺憾,很感動這次可以獲獎並且參加典禮。 楊婉青的《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單身照顧母親20多年後,母女永別,讓她對自己的罹癌並不意外,只是於2018年確診乳癌,又分別於2021年、2023年復發,讓她寄情繪畫,在完成治療後於比賽截止前1週完成作品,透過作品展現一路披荊斬棘,堅強勇敢樂觀面對所有治療問題,努力的抱持希望迎接抗戰,不向癌細胞認輸。 癌症希望基金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頒獎暨作品展。(記者戴淑芳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靳秀麗表示,癌症不是絕症,不過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疾病的不可掌握性的擔心恐懼,影響癌友在治療的信心和療效,這時候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所以基金會參考國外經驗,2006年基金會在台灣開啟了「彩繪希望」比賽,透過繪畫,帶給病友心理上的調適,在畫作中看到病友、陪伴家屬的希望,也透過畫筆,把他們這段歷程表達出來。 為讓與癌奮戰的朋友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即日起第10屆「彩繪希望31幅得獎作品將於10間醫院巡迴展覽,詳情請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

Read More

置換膝關節後 3招式助復原

第1式:腳跟滑動。(記者王正平攝) 第2式: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記者王正平攝) 第3式:坐姿膝伸直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65歲劉姓婦女上下樓梯或行走時感到右膝關節疼痛,到醫院檢查後決定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物理治療師陳慧瑩提醒,膝關節手術後別因怕痛而停止動,她並示範3式躺坐運動,藉由促進膝關節活動度及訓練相關肌群,幫助復原。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陳慧瑩表示,患者因膝關節退化嚴重而需要動手術。而膝關節退化好發原因還包括,經常做膝蓋彎曲角度較大的動作、曾膝蓋受傷導致骨折或軟骨磨損嚴重、長期搬運重物、久站或久坐、體重過重,都會增加膝蓋負擔。 陳慧瑩並提醒,若忽視膝關節的退化,有可能會導致退化越來越嚴重,從上、下樓梯會疼痛,變成行走時也會疼痛,影響日常活動,甚至有關節變形的可能。 避免類似膝關節退化,陳慧瑩並建議,日常可藉由游泳時的水中阻力和浮力減低膝蓋負荷,同時也能適度活動關節。維持走路習慣,切勿因膝蓋疼痛而不願意行走。騎腳踏車訓練腿部肌群,同時減輕膝蓋的負荷。 至於在接受膝關節手術後,陳慧瑩指出,別因怕傷口痛而停止動,她示範3式躺坐的運動,每式運動1天做3組,可幫助及早復原。當傷口不痛時,術後隔天就可以開始做。 第1式「腳跟滑動」,平躺在床上,雙腳伸直。一腳的膝蓋盡量彎曲,然後慢慢伸直,重複30次為1組。幫助恢復膝關節活動度。 第2式「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平躺在床上,雙腿向前伸直。在膝蓋下放一捲毛巾捲,膝蓋往下壓毛巾,維持5秒再放鬆,過程中保持呼吸,切勿憋氣,動作重複10次為1組。可訓練股四頭肌。 第3式「坐姿膝伸直運動」,坐姿,雙手放在兩側,再慢慢將膝蓋伸直,維持5秒再慢慢放下,重複10次為1組。可訓練股四頭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