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銀TCFD報告書再獲英國BSI最高等級認證

台灣銀行TCFD報告書再度榮獲BSI_Level_5+最高等級認證,該行董事長呂桔誠(右)接受BSI營運長謝君豪(左)頒發證書。(台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因應日益嚴峻之氣候變遷風險,台灣銀行響應國際永續倡議,於111年5月6日正式簽署支持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並遵循責任投資原則(PRI)、責任銀行原則(PRB)之精神,持續將ESG融入經營管理策略。去年度台灣銀行首本TCFD報告書即榮獲BSI Level 5+:(Excellence)最高等級認證,今年度持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強化揭露,擴大投融資溫室氣體排放盤點範疇,並深化實體、轉型之情境分析,再次獲得BSI Level 5+:(Excellence)最高等級認證,顯示台灣銀行接軌國際與落實永續經營的決心,朝減緩地球暖化的目標邁進。 台灣銀行為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及持續關注國際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前於109年9月成立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由呂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領導貫徹各項ESG規劃,運用金融市場之角色,將永續發展之理念,納入融資、投資核心業務及營業活動中,引導客戶重視永續議題,促進整體經濟永續發展。 於投融資面向,台灣銀行積極以資金影響力,支持與台灣銀行氣候立場一致之產業,並逐步退出高碳排產業,於112年7月通過「永續授信政策」,宣布不再新增承作「僅開採煤炭之礦業公司融資案件」以及「興建燃煤電廠之專案融資案件」,展現氣候治理及落實永續經營之決心。此外,台灣銀行以「綠色授信專案」,支持企業節能、再生能源、防治污染、環保產品設備或綠建築等綠色投資;對於從事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之中小企業戶,以及重視且具體執行ESG之優質客戶,提供貸款優惠利率,協助企業低碳轉型。 除導引企業淨零轉型,台灣銀行更從自身營運做起,積極響應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之承諾,訂定銀行內部節能、再生能源使用目標,主動汰換老舊、能源效率較低之設備。此外,更逐步規畫營運據點導入ISO環境、能源管理系統,並評估設定與淨零路徑相符之減碳目標,從自身營運推動低碳轉型。 展望未來,台灣銀行將持續強化氣候治理並關注國際趨勢變動,擘劃永續藍圖共創經營價值,並與產業夥伴共同推動低碳轉型,致力於與客戶共創金融、產業及永續環境的三贏局面。台灣銀行將繼續秉持著「全民的銀行」、「台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的永續策略主軸,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發揮金融影響力,為實現淨零未來而努力。

Read More

竹聯幫明仁會插旗雲林 檢警掃蕩31人到案

雲縣檢警威力掃蕩黑幫檢肅三十一人到案,瓦解竹聯幫仁堂明仁會雲林分會。(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檢警為淨化轄區治安多箭齊發執行聯合威力掃蕩黑幫成果豐碩,共檢肅黑道幫派三件三十一人到案,其中黑幫亮點為竹聯幫仁堂明仁會雲林分會,並起獲具殺傷力、火力強大之制式霰彈槍及達姆彈槍、刀械等,廿九日縣長張麗善特頒發破案慰勉金,以鼓勵警察同仁不眠不休查緝辛勞。 起出槍械霰彈長槍一把、改造短槍一把、模擬槍二把。(記者陳正芬攝) 雲縣警局刑警大隊長楊承璋指出,此次聯合威力掃蕩共檢肅黑道幫派三件三十一人,緝毒大麻一公斤,槍械霰彈長槍一把、改造短槍一把、模擬槍二把,實體六合彩、網路賭博案十八件四十五人,查扣十一萬餘元賭資。 起出開山刀、武術刀、球棒、本票及借據等贓證物。(記者陳正芬攝) 楊承璋說,專案最大亮點為竹聯幫仁堂明仁會雲林分會犯罪集團,剛在雲林插旗正要拓展勢力,而幫派分工組織完整且幫規教條明確,如成員有欲脫離組織想法,即威脅要以老虎鉗剪斷二隻手指等語,惡劣囂張;該會在地方逞凶鬥狠暴力圍事、逼討債務等,影響轄區治安,經報請地檢署檢察官廖云婕指揮偵辦,動員一千多名人次警力,連日分持搜索票兵分多路前往台南、雲縣林內、斗六、莿桐、虎尾等地同步掃蕩,拘提竹聯幫仁堂明仁會雲林分會長陳姓主嫌及幹部成員等十八人,其中一名為未成年,並起出開山刀、武術刀、球棒、本票及借據等贓證物,全案依組織犯罪移送,陳姓主嫌聲請羈押獲准。 楊承璋說,另其中查扣具殺傷力、火力強大之制式霰彈槍及達姆彈槍,破壞力足以擊破警方之防彈盾牌及防彈背心,所幸及時查獲防止歹徒使用造成更大傷亡。 縣警察局長李建民嚴正表示,不容許任何犯罪及不法黑道幫派挑戰公權力,明仁會剛在雲林縣插旗拓展黑幫勢力,旋即被警方掃蕩瓦解,警方持續實施聯合威力掃蕩專案,不定期執行,強力檢肅黑道幫派,全力維護轄區治安,如有遭受此犯罪集團暴力不法侵害者,請勇於出面報案。

Read More

<開講>解讀兩強海洋事務對話

張競 5月24日北京與華盛頓舉行第二輪海洋事務磋商,會後美國國務院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virtual-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新華社發佈新聞通稿: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world/20240528/621f010887b146b39c3c1dcbc0fd6bcc/c.html 相較於2023年11月3日雙方首度舉辦海洋事務磋商,當時美國國務院亦是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但是北京則是透過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發佈雙方會晤磋商訊息: https://www.mfa.gov.cn/wjdt_674879/sjxw_674887/202311/t20231104_11174045.shtml 依據前述兩次海洋事務新聞公開資訊,對照當前實際國際與兩岸情勢,吾人可歸結下述解讀要點,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此次北京方面相當明確升高新聞處理規格,從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公布訊息,提升至由新華社發布新聞通稿,希望擴大傳播效應姿態明顯,顯然希望獲得各方認真其所希望傳送訊息。 其次是此等工作主管層級磋商,會前必然經過幕僚協調,並且在正式對話前,相互交換會議資料,期程自然就是事先預訂。因此此項磋商視訊會議日期與議程,應當在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前就已確定。儘管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但顯然並未讓此項磋商會談為之流產。 在此必須提醒,北京時間5月24日(華盛頓時間為5月23日)雙方透過視訊進行磋商時,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演習並未結束,由此顯然讓吾人能夠確知,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後,中國大陸在臺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習,並未影響雙方繼續執行原定議程;而演習期間共軍機艦各項活動,亦未讓雙方中斷對話磋商議程。 同時更要指出,多位政治觀察家不斷置疑,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華盛頓方面是否在事前掌握,甚或是否默許其中論述。但就北京與華盛頓依舊繼續舉辦此等視訊磋商來看,不論當前綠營高層與華盛頓相互間有何暗盤,顯然賴清德所表達政策立場與論述,已經無法干擾或是阻礙北京與華盛頓雙方互動議程。 同樣亦要點破,同樣當北京透過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實施軍事演習表達立場,華盛頓亦必須維持繼續與北京對話,並無任何跡象顯示,華盛頓會因為臺海軍事情勢與共軍動態,取消其與北京所預定之外交磋商與對話議程。 不過在新聞處理上,顯然雙方存在默契,並未立即在會後就對外公開此項視訊磋商;更是明顯拖到演習結束並跨越周末後,才以同步方式分別對外發布新聞。同時北京方面刻意升高新聞處理規格,應該算是以正面態度評價本次對話溝通。 儘管雙方新聞稿內容必然是各說各話,各自強調其所希望表述觀點與立場,但是從北京與華盛頓在管制新聞發布之步調與時機節點觀察,雙方都能理解到在共軍演習時,確實不宜立即公開此項議程,亦顯然對暫緩發布視訊磋商新聞必要性具有共識,對此吾人必須嚴肅重視。 最後是對比兩次華盛頓新聞聲明內容,顯然第一次海洋事務對話時,美方明確提出2023年10月22日北京在仁愛礁攔阻菲國船隻,再加上2023年10月24日攔截美方軍機兩項事件,所關注海域直指東海與南海,但卻隻字未提臺海。 但第二次對話時,華盛頓就重申維持臺海穩定和平,並關切共軍在臺灣海峽以及臺灣周邊軍事演習狀況;但卻未曾具體提及任何在南海與東海發生之爭議事件。但此時共軍「聯合利劍-2024A」演習尚未落幕,華盛頓會後未曾立即發布新聞稿,其中玄機令人玩味。 國際社會各國各自應對其交涉對象,但是當臺北變成北京與華盛頓對話議題時,吾人必須要問,國安高層事先是否知悉?事後能否獲得簡報與說明?臺灣社會疑美論能夠獲得市場,很重要因素是源自被人蒙在鼓裡所產生負面感受,假若國安高層是在北京與華盛頓公布新聞聲明後,才能掌握狀況,這就真正讓人感覺大事不妙囉!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徵件倒數 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徵件至6/30

徵件倒數,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徵件至6/30,歡迎舉賢與能推薦對台灣有貢獻之個人或團體。(富邦金控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自今年2月底開始徵件,即將於6/30截止,富邦集團提醒有推薦意願的非營利組織、學術研究單位,或各級學校,把握最後一個月的時間送件,讓長期對台灣社會有貢獻的個人或團體,能得到表彰與鼓勵。 2015年創立的「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為蔡萬才家族為追思蔡總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獎項,每屆選出兩人(或組)得獎者,獎勵在各領域中有突出優異表現,對台灣社會有重大貢獻者,以積極發揚社會正向力量。舉辦四屆以來,獲獎名單涵蓋個人與組織,包括國際知名導演侯孝賢、李安、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醫師、門諾醫院、朱銘美術館創辦人朱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橫跨藝文、醫療、慈善等多元領域。這些獲獎的個人或團體,將獲獎的獎金再度回饋於社會,有的深化了原組織的社會服務範疇,有的設立基金會培育社會欠缺的人才,因為他們的貢獻與回饋,讓原有的社會正向力量,發揮了加成的效益。 後疫情時代,全球歷經通膨及各國央行升息壓力,削弱市場終端需求,加上地緣政治衝突頻傳,也對企業營運造成威脅。台灣雖然承受內外不同壓力,但各行各業持續齊心,致力讓社會維持在正常的軌道上,而各方善的力量,也都能即時送到需要的對象手上。富邦集團表示,感念這些自發的正向力量,歡迎具有法人身分的非營利組織、學術研究單位,踴躍推薦符合此項獎項資格的個人或團體。詳情請上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網站(http://wttaward.fubon.org)參閱相關簡章及辦法。

Read More

台灣銀行數位人才育成 驅動轉型深度

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前排右五)出席數位轉型種子人員計畫輔導培訓課程,與領導團隊及全體學員合影。(台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伴隨金融科技發展的跳躍式成長,數位金融服務發展與日俱進,台灣銀行早已意識到,銀行業務除面臨同業競爭外,金融科技業者的威脅亦不容小覷。台銀為建構成為領導銀行,該行領導階層帶領同仁並擔任數位轉型推動者,由內而外持續推動各項興革。該行電子金融部轉型為數位金融部,扮演總行業務管理單位與資訊部門間的策動引擎,以促進各業務營運的數位轉型,並加速培育行內數位人才。 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親臨數位轉型種子人員計畫輔導培訓課程,傾聽種子人員想法並互動交流。(台銀提供) 台灣銀行迄今已舉辦4期「數位轉型種子人員計畫輔導培訓班」,且因重視第一線使用者體驗,精進服務內涵,縮小金融服務設計與用戶需求間的差距,除總行人員外,特別招募分行同仁一起培訓,從中遴選具備「業務專業知能」、「敏捷創新」及「協作韌性」的轉型DNA種子人員,藉此激盪出創新的服務構想。該行董事長呂桔誠關注各期種子人員的培訓進展,親自傾聽種子人員的聲音,除於培訓期間參與課程,也與同仁面對面交流,以實際行動展現改變企業文化與員工思維的決心,並屢次強調:「種子人員是擔任內部溝通的重要橋樑,肩負傳遞數位轉型理念與實踐的使命。」 該行種子人員近期在內、外部協同作業取得豐碩成果,例如以「金融AI應用」為數位願景主題,透過分組實作,提出結合AI模型共創的創新提案,專注於信用評等、違約風險、負面輿情及洗錢防制可疑交易等多個領域,並嘗試以人機協作模式優化作業流程,加強風險防範機制,確保銀行業務營運穩健。此外,課程安排具豐富經驗的資安、法規等業界專家,與種子人員深入探討實務上可能面臨的風險與合規議題,藉此強化提案的可行性與完整性,為未來該行的數位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結合金融科技應用落地,進而優化使用者體驗。 台灣銀行持續朝數位轉型願景邁進,積極引進內、外部資源並學習新方法,培育數位人才,以儲備轉型所需人力資源。在未來的數位轉型旅程中,將持續秉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理念,推動敏捷組織運作,致力於創造顧客與行員的美好生活。透過深化與顧客的連結,讓台銀成為最受信賴的金融夥伴,傳遞該行的核心價值-「Great Deal , Great Life!」。

Read More

前四月我港埠貨量回升安平港超過花蓮成第四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港埠貨物裝卸量已較去(112)年同期回升,七個國際商港當中台北港與花蓮港貨量呈現負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四月份地震當月花蓮港貨量降幅達三成,安平港則激增近六倍,前四月累計量超過花蓮成為第四大港。 交部統計,七港今年一至四月貨量累計2.22億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86%,係在111年及112年連續兩年貨量衰退後呈現回升,四月份單月以5645.7萬噸比前(三)月與去年同月分別減少3.99%與0.82%。 七港今年四月份及前四月貨物量與去年同期比較如下: 基隆-557.52萬噸(+1.76%);2062.65萬噸(+4.68%)。 高雄-3345.15萬噸(+2.61%);1.328億噸(+4.85%)。 台中-970.76萬噸(-0.43%);3881.94萬噸(+5.23%)。 花蓮-68.97萬噸(-30.02%);297.25萬噸(-4.31%)。 蘇澳-33.07萬噸(+5.38%);138.54萬噸(+7.57%)。 安平-113.06萬噸(+589.35%);395.74萬噸(+655.81%)。 台北-557.17萬噸(-27%);2187.1萬噸(-22.09%)。

Read More

前四月我海空自貿港區量與值均比去年同期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前四月我海空自由貿易港區量與值均比去(112)年同期增加,其中貿易量回升幅度超過五成,貿易值續增四成二。 交通部統計,我自由貿易港區上(四)月份貨量比前(三)月及去(112)年同月均減,累計前四月貨量仍增加五成,其中貨量佔大多數的台中港增幅超過六成。據統計,自貿港區上月貨量為34.3萬噸比前月的65.1萬噸大減47.24%,比去年同月34.9萬噸則略減1.46%,一至四月累計量以199.6萬噸較去年同期年增52.26%。 統計指出,台中港前四月貨量達158.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62.7%,並佔總量的的79.4%,其次是高雄港31.8萬噸比去年同期亦增27.63%,佔比15.9%。 交部統計顯示,今年我海空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持續增加,前四月比去(112)年同期增幅超過四成。前四月海空自貿港區貿易值達新台幣95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36%,仍以桃園空港所佔比重最高,以795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47%,佔總值高達83.68比率,其次是台中港859億元(-23.59%)、台北港380億元(+12.89%)、高雄港319億元(+12.98%)。

Read More

高雄關端午節前夕執行市面聯合查緝 防範非法肉品流竄市集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有鑑於端午節將近肉品需求增加,偕同內政部警政署高雄港務警察總隊執行市面聯合查緝行動,展現打擊不法之決心。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未歇,據農業部表示,豬隻感染非洲豬瘟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是豬隻急性、惡性傳染病。目前臺灣為非疫區,一旦傳入,將重創我國養豬產業,由於非洲豬瘟無疫苗、無藥物可治療,唯一的方法是阻絕疫情於境外。 高雄關表示經此次行動,不僅可以嚇阻販賣來源不明及未經檢疫肉製品行為,更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內畜牧產業安全;另將持續加強邊境查緝,並對進口貨物及旅客行李攜帶未經檢疫之豬肉製品加強檢查,以防堵非洲豬瘟入侵。高雄關再度呼籲民眾勇於檢舉不法,免費檢舉走私專線:0800-711117。

Read More

長榮海運已簽約的新船訂單尚有62艘待交付 運能約76萬TEU

長榮海運召開113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張衍義(左六)主持,總經理吳光輝(左五)進行營業報告。(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5月28日於張榮發基金會召開113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張衍義主持,總經理吳光輝進行營業報告,股東會中通過112年盈餘分配案,擬分配現金股利每股新台幣10元。該公司指出,在船隊規劃上,長榮海運目前(2024年05月27日)營運船隊共計217艘,運能165萬TEU。已簽約的新船訂單尚有62艘待交付,運能約76萬TEU。 交船時程如下:2024年預計23艘新船交付,新增運能約21萬TEU;2025年20艘,約17萬TEU;2026年8艘,約14萬TEU;2027年14艘,約23萬TEU;2028年2艘,約3萬TEU。 長榮海運指出,去(2023)年主要航線的營收佔比,2023年美洲線42%,歐洲線26%,亞洲線19%,其他航線13%。目前各航線裝載率在9成以上。 長榮海運表示,有關市場景氣展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4月發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預估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2% ,其中預估美國經濟增長2.7%,大陸增長4.6%,歐元區增長0.8%,三大主力經濟體皆正向增長。 目前美國經濟表現良好,歐洲經濟持續復甦,大陸雖受房地產危機影響,但各項提振措施陸續出台,各項市場指標轉好,有助航運市場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紅海危機及美國推遲降息,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在聯盟近況方面,海洋聯盟在2024年2月27日簽訂聯盟延長合作協議至2032年,期滿並得繼續延展至2037年,向市場傳遞“一個明確而積極”的訊號,有助於航運業將注意力重新聚焦,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韌性。 高雄第七貨櫃中心,七櫃一期自2023年5月1日啟用迄今,船邊作業效率穩定提升,配合長榮貨櫃通平台的使用,領交櫃效率良好。二期預計2024年7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屆時長榮於高雄港將以七櫃為重心,而四櫃將會安排退租歸還港務公司。 營運計劃方面, 充分利用聯盟聯營,構建全球航線網絡, 建造科技節能船舶,提升各航線競爭力, 執行環保減碳戰略,創建碳排資訊平台, 精進管控營運成本,優化船隊運力配置。

Read More

Seaspan獲英國驗船協會核准下一代支線船設計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Seaspan獲准英國驗船協會(LR)新的支線船設計,LR原則上批准貨櫃船東賽斯班(Seaspan)的下一代支線船設計。 據瞭解,該型船設計船長198米,由德國造船公司Technologie開發,將由液化天然氣提供動力,但可以轉換為氨驅動。LR、Seaspan和Technology將很快開始該專案的第二階段工作,這將是一艘雙燃料氨補給船。賽斯班資產和技術高級副總裁Peter Jackson表示,多年來賽斯班和勞氏一直在合作解決重要問題,這是其中一個合作夥伴關係的出色成果。 該專案建立在LR與Seaspan之前開展的工作基礎上,例如海上創新倡議中的甲烷減排和貨物火災和損失創新倡,雙方還就能源轉型如何影響海員安全的倡議進行合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