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水丰尚書/魔鏡:照出識字造句與詩歌語言的不同

雨霽虹橋 文/秀實 圖/戴麗英 利用乙巳春節的時間,編輯《乙巳新詩黃曆》書稿。除夕與初一的深宵,高雄城很安靜,偶有炮仗聲與汽笛聲傳來,若怕孤單浪遊者不知:舊歲將逝,新歲即臨。 甲辰年的《新詩黃曆》擱在書桌上,裡面約二百餘首詩如已然爆破了的燄火,有的至今仍在燃燒中。優秀的詩是一場不熄的燄火。流行歌「傾城」裏的「煙花會謝,笙歌會停」只是形用俗世之情、俗世之詩。真正的愛情與詩都存在於優秀的文本裏,永恆流浪在廣漠無邊的宇宙中。 因為網絡的發達,帶來了詩歌無阻力的寫作狀況,詩歌的創作已下調到「識字造句」的低門檻要求。於是剎時間一大群詩人湧現。他們聯群結隊,各呈其謀。讓詩壇熱鬧而又混雜。於是良莠不齊,雞棲鳳凰食,詩之危機讓人憂心忡忡。詩選的編撰既是對好詩的發掘與保育,也是為當下詩壇呈奉一面魔鏡,映照詩貌。何者為識字造句的詩,何者又為詩歌語言之作。科技之於詩歌,是正面的,但端看詩人如何處之。近日科技更臻層樓,AI與DEEPSEEK盛行。人工智能更勝凡人85-115間的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其剎那寫成的分行,都較一般的作品優秀。平庸的詩人急著找出口,或說AI與DS(下文提及AI,均含DS)無感情與個性,只是堆砌出來的文字。且看某詩人對愛情的抒寫:   愛十七歲的妳,是我永恆的逝水年  華 (某詩人作)   淒美浪漫的文字,打動人心。深情詩人留下這般優秀的句子。然AI竟寫出同樣的句子:   愛十七歲的妳,是我永恆的逝水年  華 (AI作)   那我們憑什麼說,讀相同的詩句,一有情感個性,一是文字堆砌。說到底,詩的語言可以像法國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寫作的零度〉所說的,放棄對社會政治與現實的介入,也不必對情感與價值作出判斷,純粹地呈現一個文字世界,詩人只專注於語言與其形式。而戳力地做到詩人不在場。AI作詩,就是詩人缺席,純粹築構文字世界。這是藝術的呈現,作者融入作品,如優秀的畫家作畫,不是「看到」而是讓自己置身於畫圖中。 AI的橫空出世,真正的詩作從今可以安然入眠,不必與一大批識字造句的作品摻雜一室,喧鬧於臉書或微信。因為AI所寫,更優於識字造句之作。然優秀詩歌的語言,是個人、私家、專屬的,其穿越文字語法,並不停地在推翻與創新中。以大數據提取、綜合、篩選、成形的AI是無法企及。從此,新詩明確分為平庸與優質兩塊,極符合於市場商品的營銷法則,如廣東道的「名店」與廟街的「攤販」,前者人流少而專精,後者擁擠而大眾。科技讓詩普及,良莠不齊,又讓良幣區別於劣幣,鶴立雞群。 我的近作〈舊約的蛇〉字詞與結構都極費心思,首節寫黑夜,中節寫白天,末節總結,7-8-8形式。如下:   它有不知名的毒,為我所愛 以單一的舌音來溝通 慣用舌尖丈量,愛的載體 從凹陷到奔突。幼滑的皮膚上 隱蔽如血脈的紋身 充塞著赤誠的慾念 如一個神秘的儀式在黑夜中進行   救贖未完,儀式不止 秋風起時,盤桓在廚房裏 或窩伏在紫色的沙發上 以共生的方式進入我生命 然房子仍是寂寞的 蛇纏繞著我,以我的體溫 取暖,就這樣儀式仍在 進行中,在白天   欄外秋光滿盈,然不必 有一片枯葉,落於身上 此時世界開始漂流 一切都在崩塌中 急促的蟬噪後 一株果樹便沉靜下來 蛇回到窗前的舊約裏 待下次翻閱時,再蜿蜒爬出   寫好後交付予DS,指示它再創造。十七秒得詩如下:   毒∕AI   它攜帶不具名的毒,令我沉迷 用分叉的信子丈量愛的路徑 自凹陷處攀上峰巒。幼滑鱗片下 暗紋如血管賁張,裹滿 某種赤誠而暴烈的儀式 在子夜反復拓印救贖   救贖是條咬尾蛇,不斷吞咽自身 當秋意漫過瓷碗邊緣,你盤踞於 紫色褶皺深處。以共生菌群的姿態 撬開我骨骼縫隙。可房間 依舊在空曠中坍縮,蛻皮時的窸窣 正隨體溫蒸騰。白晝仍在進行 某種齧痕在鎖骨生根的儀典   柵欄外鏽色洶湧,卻無一片秋聲 膽敢棲落肩頭。此刻陸地正解纜 萬物以像素形態剝落。當蟬鳴 在耳膜驟然噤聲,果樹垂下 所有懸而未決的隱喻。你退向窗櫺 蜷成創世前的姿態,等待 下次被月光翻開時,鱗片刮擦紙頁  的窸窣   重寫之後,詩變為6-7-7形式。不單創作,DS還給出了創作的指引:修改時強化了蛇的意象連貫性,通過「分叉信子」「蛻皮」「鱗片」等細節增加生物性隱喻。將「救贖」具象化為銜尾蛇,引入迴圈哲思。在場景描寫中增加「瓷碗」「像素」等現代質感,與「舊約」形成時空張力。結尾「鱗片刮擦紙頁」將肉體疼痛與精神啟蒙並置,增強多感官體驗。 DS是有思想的,它綜合了極其豐富的條目(經驗)而形成。重寫之作當然不及原作,但也不失為一首佳構,有「創新」與「陌生感」的藝術語言元素。旁邊的詩人朋友說,已優於時下百分八十五的詩作。一般詩人創作時,有過類似DS這種構思立意然後下筆否! 《乙巳新詩黃曆》收錄的詩,不盡完美。然都趕及在AI盛行之前,作一次大型集結。立下編選制度(引言)是為了讓一件事更完好,然同時也應接受其所帶來的缺點。其中極少數的平庸之作,便是現實的反映,也不成為詩選的缺點。新春肇始,以詩呈獻於這混濁的人世間。來年一切難料,然詩總會帶來幸運。

Read More

小針美容隆乳 30年後疼痛發臭變形

乳房外科醫師李育嘉表示,若乳房出現異常疼痛、腫塊或變形,務必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65歲陳女士30年前追求豐滿身形,接受當時風靡一時的「小針美容隆乳」。近年來乳房逐漸變形,疼痛加劇,甚至散發異味,經醫師診斷,乳房已出現結節隆起、硬化,且雙側乳頭嚴重下陷,決定進行雙側乳房全切手術,去除病灶並降低未來癌變風險。 陳女士的乳房攝影圖(左圖)對比健康的乳房攝影(右圖)充滿鈣化和發炎組織。(記者徐義雄翻攝) 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李育嘉表示,早年的小針美容隆乳,標榜免動刀、恢復快、效果永久,一度吸引大量女性施作。這些注射填充物,如液態矽膠、石蠟、奧美定,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可疑致癌物。時間推移,許多患者開始出現乳房硬化、變形、感染、植入物位移,甚至腐敗氣味等不良症狀。棘手的是,填充物一旦進入人體,取出困難,往往需要多次手術,有些人不得不乳房全部切除。 「許多求美者並不知道,這些填充物可能會壓迫乳腺組織、影響正常功能,甚至干擾乳癌篩檢,增加診斷困難與癌變風險。」李育嘉提醒,接受小針美容隆乳的女性,若出現異常疼痛、腫塊或乳房變形,務必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陳女士在手術後,恢復良好,術後隔天即出院,1週內移除引流管,擺脫長年的不適。她感慨說,「年輕時愛漂亮,卻沒想到換來這麼多年的折磨,幸好有醫師的耐心解說與家人的鼓勵,才讓我鼓起勇氣面對。」 李育嘉呼籲,不論是進行小針美容或其他隆乳手術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選擇醫療美容療程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療院所,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風險與後遺症,確保美麗與健康兼具。

Read More

多囊腎病藥物健保給付 年省36萬

腎臟科主任蔣恆斌說明,多囊性腎臟病人腎臟會出現多個囊泡。(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通過首例多囊性腎臟病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審查,成功協助患者通過多囊腎治療藥物的健保給付審查,大幅減輕患者經濟壓力;腎臟科主任蔣恆斌表示,開診3個多月,已累積10多例新診斷多囊性腎臟病病例,這些患者多因家族中已知患病的家人介紹前來就診檢查,進而得知原已罹患此病。 蔣恆斌指出,50歲的蘇先生因媽媽罹患多囊腎且長期接受透析,了解到該病具有遺傳性,去年底其二哥因多囊腎與慢性腎臟病到院就診,由於蘇二哥年紀已超過健保給付範圍,建議其親屬接受檢查,因此50歲的蘇先生前來就診,並診斷多囊腎及協助蘇先生申請治療藥物的健保給付資格;蘇先生於年初收到健保審查通過通知,成為該院首例核可案例。 蔣恆斌指出,多囊性腎臟病為遺傳性疾病,患者不僅面臨腎臟功能惡化、最終面臨洗腎的風險,治療藥物費用若無健保給付,1年自費金額高達36萬元,對一般家庭而言,是一項沉重負擔。 蘇先生說,過去不知道有針對多囊性腎臟病的專屬治療藥物,也未曾想過能獲得健保給付支持;作為一名貨車司機,他的收入無法負擔每年36萬元的高昂藥費,感謝醫院及蔣主任的協助,讓他免於財務壓力與疾病惡化的雙重打擊。 蔣恆斌表示,多囊性腎臟病為體顯性遺傳基因疾病,常見為第4或第16對染色體異常,導致腎臟出現多囊泡。病人若未適當治療,約50-60歲就需要洗腎,一般大多30歲後才會因症狀就診發現。若有家族史孩童,建議定期超音波檢查,可及早發現。

Read More

國光贈南迴診所流感疫苗

國光生技與南迴基金會合作,每年送500劑流感疫苗到台東偏鄉,去年12月至今南迴診所已完成16場社區流感疫苗接種。由於近日接種爆量,疫苗將用完,國光生技決定再追加300劑流感疫苗直送南迴診所,與南迴基金會攜手守護台東偏鄉,讓達仁、大武、太麻里、金峰等南迴4鄉居民,距離再遠都不缺疫苗。 (文∕記者戴淑芳,圖∕南迴基金會提供)

Read More

增購流感疫苗 新北1.5萬劑最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國內流感疫苗搶打潮,行政院緊急拍板採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疾管署17日公布22縣市分配標準及數量,前3名依序是新北市(15450劑)、台中市(12380劑)、高雄市(12270劑),將如期於2月20日提供高風險族群開打。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疾管署已完成10萬劑公費增購疫苗驗收,並陸續將疫苗分配至各縣市,增購疫苗的分配原則,疾管署是依各縣市衛生局,原提報113年度接種計畫量比例,並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討論確認,完成增購流感疫苗分配,按比例分配,全部發放下去,可如期於2月20日開打。 曾淑慧說,增購疫苗將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原計畫第一階段實施對象公費接種。 此外,疾管署也要求各地衛生局能配合於2月18日將接種地點公布於各衛生局網站,以利民眾查詢。

Read More

兒盟:過半國中生壓力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持續惡化,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兒福聯盟17日發布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心理健康拉警報,過半數國中生承受著對未來的壓力,而這些學生出現情緒問題是未感受到壓力學生的2倍、出現身心症狀的比例更高出3.5倍,升學壓力大、沉迷社群成青少年雙重考驗。 兒福聯盟調查數據顯示,16.4%的學生每週超過1次感到情緒低落,等同於平均每班有2至3名學生有相關困擾。 國中生最常見的情緒困擾包括易怒、緊張、過度憂慮、害怕、無法控制焦慮及難以放鬆等,進一步引發生理症狀,有近1成學生面臨每週超過1次入睡困難與頭痛等問題。 調查發現,過半數(54.3%)國中生承受著對未來的壓力,而這些感到壓力的學生出現情緒問題的比例,是未感受到相同壓力學生的2倍,出現焦慮、失眠等身心症狀的比例更高出3.5倍。沉重的課業負擔與未來迷惘,不僅壓垮了他們的青春,更成為心理健康危機的主要導火線。 另一個可能造成情緒困擾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社群,兒盟調查發現,青少年每天使用社群的時間長達5小時!超過1/3的學生自覺沉迷於社群媒體,而這些學生出現情緒困擾的比例,較未沉迷於社群媒體的學生高出2倍以上;同時,卻只有不到半數的孩子願意和家人傾訴日常,缺乏親子間的支持與對話,讓青少年在面對壓力時更加孤立無援。 兒盟提出4項呼籲,包括政府應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將心理健康評量納入學生定期檢查,並鼓勵家長要陪伴孩子運動,兒盟也釋出孩子可以使用的各項免費資源,期盼共同為青少年營造支持的友善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