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免費線上課程高齡食品 輕鬆掌握健康飲食秘訣

課程通過就送「我的餐盤」矽膠餐墊,輕鬆落實均衡飲食。(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為長者提供健康、營養且可口的飲食成為重要課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重磅推出全新免費線上課程「高齡食品」,將於2月19日在「教育部磨課師平臺(edu磨課師+)」正式開課,讓想要了解高齡飲食的民眾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學習,掌握專業知識!(課程網址:https://pse.is/GFood25) 「高齡食品」線上課程由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張君如副教授精心設計,內容涵蓋高齡生理與營養問題、飲食質地分級標準、食品加工技術應用、高齡食品市場現況、高齡食品設計及高齡食品DIY等。本課程完全免費,無修課限制,不論您是長者、照護者、食品業者,還是對高齡飲食有興趣的民眾,都能輕鬆提升相關知識。 立即報名「高齡食品」課程,輕鬆學習高齡食品知識,掌握高齡食品設計關鍵,為自己與家人打造更健康的飲食選擇!為鼓勵學習,凡完成課程並通過課程標準(60分)者,前100名可免費獲得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授權的「我的餐盤」矽膠餐墊一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填寫寄送表單相關資訊,請至課程公告區查看詳細內容。)

Read More

經部攜手國際大廠提升高階AI晶片效能 開發千瓦級散熱技術突破全球散熱瓶頸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有鑑於未來AI伺服器晶片散熱將以液冷為主,經濟部補助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的雙相浸沒式冷卻系統,並成功應用於全球IC設計大廠AMD的場域驗證。 隨著AI需求激增,全球資料中心的能源消耗持續攀升。為落實主權AI,鞏固國家AI戰略資產,經濟部聚焦高效能運算與散熱技術,補助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的雙相浸沒式冷卻系統,並成功應用於全球IC設計大廠AMD的場域驗證,有效解決新型高功率AI晶片的高熱密度問題,最高可提升晶片散熱能力50%,滿足資料中心及雲端AI訓練的高速運算需求。透過與國際大廠的技術合作,經濟部進一步推動臺灣產業邁向高附加價值市場,打造數位主權並強化在全球AI產業的競爭力。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到2026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超過1000太瓦時,相當於日本一整年的用電需求,其中運算與散熱用電各佔40%。為因應高能耗挑戰,經濟部自2014年起推動「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鼓勵企業投入前瞻產業技術開發,並透過全球研發創新夥伴計畫,補助工研院研發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突破業界單相浸沒式冷卻1000W散熱上限的技術瓶頸,提供1500W以上的散熱能力。此項技術透過水氣蒸發與冷凝機制,快速導熱並消除熱能,並搭配微米級結構設計,擴大冷卻液與晶片的接觸面積,加速熱量傳導,使高功率晶片的熱能迅速轉移並冷卻,大幅提升運算穩定性與能效。 AI運算能力不斷提升,在AI伺服器的能耗中,僅60%轉換為運算電力,40%則成為系統產生的廢氣熱能。AMD因應趨勢,將推出新一代高功率AI晶片,為確保其高速運算仍能維持最佳效能,並與經濟部技術合作,透過工研院開發的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於AMD場域進行驗證,確保晶片在高負載環境下維持穩定運作,並加速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與推理,提升整體算力表現。 此外,經濟部積極推動臺灣AI產業升級,協助工研院攜手其陽科技、一詮精密、廣運、復盛精密、訊凱國際、技嘉科技等國內企業,共同打造完整的AI伺服器散熱供應鏈生態系,加速關鍵技術的商業化應用,為國家AI產業注入強大成長動能。若全球資料中心採用此散熱技術,每年預估可節省超過1000億度電,相當於臺灣一年家庭用電量,並可減少5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1.3億棵樹,其節能效益比全球平均高出三倍,為AI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的減碳效益。 經濟部推動千瓦級散熱技術,不僅奠定主權AI的技術基礎,也強化臺灣在全球AI市場的領導地位。此項技術突破將助力AI伺服器提升算力,同時減少能耗與環境衝擊,為國家打造永續、高效的AI運算環境,推動臺灣在全球AI與綠能發展中發揮關鍵影響力。

Read More

海關事後稽核輔導廠商守法自評主動陳報 共創雙贏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18日表示,海關自109年9月起推動事後稽核廠商守法自評主動陳報制度,施行以來廣受廠商支持與認同,成效顯著。113年度廠商主動陳報且完成補稅者146案,補繳稅費新臺幣8,222萬餘元,占同期事後稽核總結案件數及總補稅金額近四成,該制度之實施同時降低廠商因違章受罰之風險,達成徵納雙贏。 關務署說明,該制度係在海關通知廠商實施事後稽核啟動調查程序前,先行輔導廠商主動檢視交易單證,若發現錯誤,即時檢具事證向海關陳報,倘主動陳報且經海關查證屬實,並補繳所漏稅款,得依海關緝私條例第45條之3規定,免去可能產生之高額罰鍰。 據統計,廠商主動陳報案件之錯誤態樣,主要為價格及稅則號別申報錯誤或漏報運費及權利金等情形,該署籲請廠商多加留意,市場公平交易秩序須由廠商與海關共同協力來維護,以促進徵納雙方合作與和諧。如有相關問題,歡迎向各地海關詢問(基隆關02-24202951分機5520、臺北關03-3834265分機4870、臺中關04-26582500分機217、高雄關07-5613251分機8413)。

Read More

印度籌設百艘規模新貨櫃船公司BCL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悉,印度政府著手籌設新的貨櫃船公司訂名為-Bharat Container Line,旨在減少對外國船運公司的依賴,印度港口、航運和水道部部長Sarbananda Sonowal透露,這家新成立的班輪營商將採購或租賃總計一百艘貨櫃船。 消息指出,該專案的股權資金將由公共和私人組織共同提供,與印度政府預算中設立的卅億美元海事發展基金相結合。此一發展計畫受到印度貨主的支持,因貨方近年來一直飽受貨櫃運費高漲和運能不足的困擾。總部位於金奈的貨運代理公司Glottis Limited表示,Bharat Container Line的成立象徵著印度海事策略的重大轉變,通過投資建設更為強大、自給自足的航運基礎設施,以降低對國外船運公司的依賴。在政府支持和私營部門參與的共同推動下,有望顯著提升印度在全球航運業中的貿易效率和競爭力。 除此之外,新公司的成立預計將減少印度對外國船旗海運公司的依賴,並使印度在班輪航線方面擁有更大的控制權。目前印度最大的國際企業-印度船運公司(SCI)僅營運四艘貨櫃船,且只有兩艘為自有船,該公司歷來是在地中海航運(MSC)營運的航線上購買艙位。 另一方面,印度正日益受到國際貨櫃營商的關注,有意投資印度的貨櫃基礎設施,如韓國班輪營商HMM即宣佈計畫,擬在印度西岸開發和經營貨櫃港口專案。印度政府期至2040年,Vadhvan港能成為全球十大貨櫃港之一,該新港口年處理能力將達到2300萬TEU,且水深足以停靠HMM的24000TEU大型船。

Read More

熊貓快線三號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大陸南方港口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熊貓快線(Panda Express Line)將服務範圍擴展到中國大陸南方港口,消息指出,熊貓快線三號線將部署兩艘兩千TEU以下船型,連接符拉迪沃斯托克與大陸南部港口南沙、深圳和廈門。 熊貓快線(Panda Express Line)係於2022年底開始營運,是俄羅斯新建的一批班輪之一,這些班輪是為了填補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大多數全球班輪離開後留下的空白而創建的。 Panda Express Line目前在俄羅斯遠東、中國和韓國之間經營十艘九百至一千九百TEU型貨櫃船隊。

Read More

進口電動機器腳踏車零組件 應正確申報稅則以維自身權益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舉凡進口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零組件,在組裝後具備完整或完成貨品主要特性者,應按照成品或整車稅則號別申報,並適用輸入規定「MW0」(大陸物品不准輸入)。對於中國大陸製造者,須取得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專案輸入許可文件,方可進口。 基隆關說明,進口電動機器腳踏車零組件與成品,適用關稅稅率不同,且所受輸入限制規定亦有差異。為使海關對進口電動機器腳踏車零組件,來貨究以零組件或成品課稅或施以邊境管制,有一致及客觀的認定標準,關務署訂有「進口電動機器腳踏車主要特性認定原則」(下稱認定原則)。依據該原則,若同批貨物中除車架外,尚含有主要零件如馬達、控制器或輪圈,海關將依照成車的稅則號別徵收關稅,並根據輸入規定進行通關審核。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近來有業者進口中國大陸產製「BIKE FRAME WITH CONTROLLER」,申報稅則號別第8714.91.20號「其他車架及叉及其零件」,稅率5%,無輸入規定,經審核結果,來貨車架具有控制器,依認定原則已具電動輔助自行車成品主要特性,爰改列稅則號別第8711.60.20號「腳踏車,裝有電動機動力者」,稅率20%,輸入規定為「MW0」(大陸物品不准輸入)。因來貨為中國大陸製造,須主管機關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專案輸入許可方可進口,進口人爰辦理退運。 基隆關最後提醒,進口電動機器腳踏車零組件前,應仔細檢查貨物內容是否符合上述認定原則,依正確稅則申報並取得輸入許可文件,以加速通關流程並保障自身權益。

Read More

航港局第5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3月1日起開跑 歡迎踴躍報名奪獎金

競賽期程與獎勵說明。(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第5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即將開跑,報名時間自114年3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並預計於6月底公布預賽評選結果、8月底前完成決賽評選及進行頒獎。本競賽分為「學生組」及「社會組」,獎金第1名10萬元、第2名5萬元、第3名2萬元、佳作 (若干名) 8千元,總獎金超過40萬元,歡迎各界呼朋引伴組隊 (1人也可成隊) 參加。 航港局表示,本競賽今年已是第5屆,參賽者可參考「智慧運輸技術」、「航港韌性與創新發展」及「綠色航運與永續經營」等3大主題、16子項作為參賽作品主題,並透過iMarine進行航線、港口、船舶、船員等領域之研究與應用;作品不侷限於資訊技術或軟體應用,凡涉及航港資料分析與應用者皆可參賽。 航港局說明,該局自101年3月1日成立以來,相關資料透過蒐集、彙整、分類後,於106年完成「航港發展資料庫」對外開放使用,旨在實現資料的共享與共用。為充分發揮該資料庫的價值,鼓勵各用戶運用該平臺提供之數據報表等相關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加值應用,並激發產官學界對智慧航港應用之創意,航港局自110年起,透過每年持續舉辦之「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期能促進航港相關單位之交流互動,創造出更多未來航港創新應用之發想。 為提供使用者嶄新之服務,航港局於112年10月將資料庫改版上線,並賦予這個資料庫一個全新的名稱「iMarine」。該資料庫提供使用者直觀且視覺化的一站式航港資訊服務,包含全球航運指數、臺灣數據統計、航港法令、國際組織動態與即時海運焦點新聞等,並以成為國內最豐富、最完整的海運資料庫為目標。 本(5)屆競賽鼓勵業界將數據分析結合時事及產業動態,以提出實務運作之創見,亦盼藉此發展產學合作,培養學子數據分析與實作能力,持續為航港產業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環境。

Read More

20多歲女腦出血 內視鏡手術救命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20多歲黃姓女子突然單側肢體無力倒地,伴隨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診斷為自發性腦出血。經以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術治療處置,順利轉出加護病房,逐漸恢復原先的生活狀態,預後良好。 中榮嘉義分院醫師李政穎表示,近年來隨著醫療進步,高血壓可獲得良好的控制,腦出血的比率逐年下降,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每年約73人,占所有中風患者的22%;但其死亡率則較腦梗塞高出許多,發病1個月內死亡率約26~30%。自發性腦血管破裂出血,血塊壓迫腦部組織造成神經損傷,占腦中風比率約2成;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約80%。 李政穎提到,以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術相較於傳統開顱手術,具有傷口小、術中出血少、降低腦部損傷風險及術後恢復較快等優勢。內視鏡技術能夠提供清晰的視野,幫助醫師精準定位血塊並有效移除,減少對周圍正常腦組織的影響,從而提升患者的預後與生活品質。此手術方式特別適用於特定深部或基底核區域的腦出血患者,能夠在降低手術風險的同時,提高治療成效。 李政穎呼籲,預防自發性腦出血的關鍵在於控制高血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菸與過度飲酒,並定期檢查血壓與血糖等健康指標。在氣溫變動大或天氣寒冷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要小心,常量血壓、控制好血壓、注意保暖等,並遵從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預防。

Read More

易誤為胃痛 吃鍋後腹痛 揪黑色結石塞爆膽囊

本報綜合報導 42歲王姓女子日前吃完火鍋右上腹突然隱隱作痛,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醫師在膽囊發現大量「魚子醬狀」黑色結石,幾乎塞爆膽囊;鋪平範圍達70平方公分,數量相當驚人。醫師表示,若未及時處理恐釀腹膜炎或敗血症。 高醫岡山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任吳柏宣表示,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濃縮膽汁,以分解食物中的脂質;當攝入高脂、油炸或辛辣食物,膽囊就會開始收縮,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協助消化。若膽囊出口被結石卡住,無法順利排空膽汁,就可能反覆疼痛,甚至演變成急性發炎。 他指出,當膽囊長時間缺乏規律收縮或排空不完全,過於濃縮的膽汁滯留在膽囊內,就可能形成膽泥,進而發展成膽結石;若經常長時間空腹、女性因荷爾蒙或懷孕期間的雌激素變化、肥胖者膽固醇及胰島素較高,抑制膽囊收縮等,都會導致膽汁淤積形成結石。該患者膽囊內有數量如此龐大的爆漿狀膽結石,較為少見,研判與病人體質及膽囊收縮因素相關。 吳柏宣提醒,膽結石常被病人誤當成胃痛,服胃藥未緩解,照胃鏡也找不出原因;但常在食用高脂食物或吃完大餐後,右上腹出現絞痛或抽痛,且疼痛感往右肩、背部放射出去,出現惡心、嘔吐症狀等,就要注意是否為膽囊炎。 吳柏宣建議,膽囊炎應尋求專業醫師施行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如長期未處理,除了急慢性發炎外,可能併發膽囊蓄膿、膽管炎、膽囊破裂、腹膜炎、敗血症,甚至影響胰臟功能或演變成膽囊癌。

Read More

清大團隊破解FOXM1蛋白開關機制

清大生醫學院生技所副教授王翊青(右)與研究團隊成員許嘉展博士解開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機制。(王翊青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清大生醫學院生技所副教授王翊青帶領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團隊,經過8年努力,成功解開一項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機制。研究發現,「FOXM1蛋白」的型態變化會影響基因活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突破,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核酸研究》。 王翊青指出,FOXM1是一種可調控細胞分裂的蛋白,當它的活性被「開啟」時,細胞可以生長和分裂;當活性被「關閉」時,細胞生長則會受到抑制,有如控制正常細胞分裂過程運行的「紅綠燈」。然而,在癌細胞中,FOXM1的表現量大幅上升且活性異常增加,使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導致腫瘤發育增生。臨床研究顯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的惡化,都與FOXM1過度活化有關。 研究團隊成員許嘉展博士發現,FOXM1在體內通常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由2個蛋白結合在一起。當細胞準備分裂前期,FOXM1的兩端會相互結合,使活性暫時「關閉」;當細胞進入DNA複製階段,一種名為PLK1的酵素會對FOXM1進行「磷酸化」,讓它改變二聚體組合的形態,變成「開啟」狀態,進而推動細胞完成分裂。研究團隊成功破解FOXM1的開關機制。 研究團隊還發現,FOXM1的一段短小片段可以干擾二聚體的結合,讓它無法正常活化運作。這種方式不僅能有效抑制組織培養中肺腺癌細胞的生長,還在小鼠實驗中展現了顯著抑制腫瘤的效果。 王翊青說,FOXM1蛋白被認為是多種癌症惡化的重要因素,除了可為癌症病人預後的生物標誌,也是很有潛力的癌症精準治療標靶。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不僅幫助理解FOXM1的活化機制,並證明干預蛋白結構可以控制基因表現,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 團隊目前正進一步開發這種新型癌症治療策略,希望未來能為癌症治療帶來全新的契機。

Read More